第605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历史系之狼
    崔琰离去,而下一位最有可能成为公羊大儒的,乃是正在贵霜的曹冲。


    曹氏五虎,各有千秋,一虎与倭,虽失去了王位,可还是有着侯爵,他也是在帮着当地的郡守,进行教化宣扬,这些年里,也算是做出了不少的事情,宁州的诸多官吏,对他都是赞赏有加,据说,他还迎娶了几个当地的女子,很大的减轻了倭对大汉的那种抗拒,在大汉开化倭岛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另外一虎在扬州,虽说这虎做的事情让天子不大满意,可凭心而论,他在扬州做的还是不错,扬州如今的迅速发展,当然是离不开他的治理,一虎与北军,据说,他有望能在将来指掌北军,成为这支大汉最强大的军旅的统帅,一虎在庙堂,在诸葛令公的麾下,也成为了庙堂里不可小看的人物。


    最后一虎,名声最大,如今却是在贵霜,诸葛令公似乎是将贵霜当成了一个大汉未来能臣的培养所,诸葛恪,曹冲,诸葛瞻,司马孚,程延,袁侃,王基,何谏,石苞,周不疑,许允,崔赞,张雄,闻人声等年轻人都被送到了贵霜,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日后的庙堂脊柱,是会接替如今的这一代人。


    其中不少人都是能臣之后,如诸葛亮之子,故三令司马懿之弟,程昱之子,闻人公之孙,诸葛亮的想法显然就是要通过贵霜来磨砺这些年轻人,对了,如今是要唤作贵州的,将这些人分别安排在了各地,担任太守,希望他们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来,其中如今最为出色的便是曹冲。


    当然,其余几个人也是不差,有些人也犯下了错误,不过,有北军在一旁,什么错误倒也是能够压得住,诸葛亮不愿意让他们祸害大汉,便让他们去……吸收些经验,希望他们能够早些成长起来,诸葛亮这样的实际培育法很不错,曹冲在远离庙堂之后,也是展现出了自己的峥嵘。


    他原先的名气就很大,他可是四科全冠啊,大汉这么多年,唯独出过两个如此的人物,他便是其中一个,而在赶到了他所要治理的昌郡之后,他又迅速发挥出了自己在治政方面的天赋,首先就是文教,通过迁徙,乃至是奖赏,迅速的破坏了原先的制度,当然,这些东西根深蒂固,并不是能轻易就可以破坏的。


    不过,迁徙还是颇有见效,通过打乱他们的固定的生活领域乃至生活方式,来争取改变这里的情况,他没有选择与其他人一样的办法,其余众人,都是通过与当地的旧贵族妥协,获得他们的帮助,方才进行诸多的革新,想要一步一步的改变,而曹冲不同,他是大刀阔斧的,先是从北军借了一千人马,随后开始了他较为暴力的诸多手段。


    曹冲看起来很是年幼,脸上带着些稚气,很是清秀,笑起来更是英俊,只是,这外表常常会让人忘记,他是个治公羊的。


    公羊的治理方式下,不存在妥协,尊王攘夷,今日是也,曹冲对于这样的机会非常的兴奋,公羊一生的追求都是教化更多的土地,尊王攘夷,按着他的想法,强行抹掉旧贵族所带来的影响,又进行迁徙的诸多办法,硬生生的改变了这里的情况,比起其他地区,昌郡是一马当先的。


    其中自然也没有缺乏暴力的冲突,可曹冲不在意,他抹掉脸上的血迹,带着昌郡迅速走向了发展,就是这样的手段,才能让他鹤立鸡群,显得格外出色,庙堂众人对于他的行为也是赞叹不已。


    他在听闻崔琰的死讯的时候,心里同样的痛苦,崔琰并不是他的师君,可是,那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同道之人,如今,曹冲必须要独自领着公羊,继续前进了,曹氏五虎,每一个都走在了不同的道路,这样皆然不同的五个人,竟然是兄弟,这实在是令人惊讶,众人也开始效仿曹公教育子女的方式,自然也是希望自己的家门能够更加的兴盛。


    甚至,曹公的第三代传人,唤作曹睿的,在今年正式担任张掖太守的位置,成为了两千石,曹氏已经接替了袁家,成为了大汉最为显赫的一个大家族,只是他们没有一个处于高层的三令,若是再出个曹姓的三令,那这第一世家,便名副其实了。


    坐在尚书台内,诸葛亮看着面前的孙权,两人都没有开口,他们这次前来此处,乃是有要事商议,这件事,在之后还需要侍中台大臣们进行表决,可是在现在,也还只是诸葛亮的一个想法而已,故而,他将孙权叫了过来,两人一同商议,诸葛亮已经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孙权。


    他希望能让蒯越,陈琳这两位大臣离开庙堂,告老还乡,他只是刚刚说出了这个想法,孙权看向他的目光便有些古怪了,看了他许久,也不曾开口,沉默了许久,诸葛亮方才开口说道:“我让他们离开庙堂,并不是与他们有什么仇怨,我知道,如今庙堂都将朝中大臣分成了各个势力,可是我向来就不是如此。”


    “我们都是天子之臣……我对任何人,也都是一视同仁的,我之所以让他们离去,是因为他们的年纪,他们的年纪都太大了,已经不大适合这个庙堂了,我希望能从贵霜接回两个年轻后生,来取代他们的位置,进行磨砺,我们都老了……这些后生,迟早都是要接过我们的位置的……”


    诸葛亮自从听完贾公的教诲,便对于培养下一代的事情格外的用心,这孙权是知道的,可是他还是有些迟疑,他说道:“诸葛令公,我是相信你的,你是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可是庙堂大臣大抵是不会这样认为的,蒯越与陈琳,都被认为是胖令公的人,而令公要换掉他们,这无疑会引起众人的抗拒。”


    “抗拒?”,诸葛亮很是平静,“那孙仆射也是不愿意了?”


    “并非如此,令公莫要误会,我只是为令公担忧罢了,令公如此作为,只怕会被他人认为是攻伐其他势力,妄图独尊庙堂啊……我是怕令公无端的遭受这些……”


    孙权还没有说完,诸葛亮便开口说道:“我不需要他人之评价,我也不曾在乎过他人是如何评价我的,我问心无愧便是,他们的确是不适合继续待在庙堂里,我知道陈琳在不久前方才与我的弟子闹出了矛盾,可我并不是因为这个,我可以自己去找他们,向他们说清楚。”


    孙权没有再劝,思索了许久,方才问道:“那阁下希望将哪两位调回庙堂呢?”


    “司马孚与曹冲。”


    “嗯?”,孙权瞪大了双眼,摇了摇头,“这就更加难办了,司马孚向来与令公交好,甚至将令公视为师君,而曹冲,又曾受过阁下的教诲……令公就是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也该明白,完成这件事,就是需要他人的想法,只要庙堂群臣不多想,此事才能做好,不然,就是你我应允了,也是没有办法的。”


    “唉……”,诸葛亮站起身来,目光深邃,孙权都不大敢与他对视,诸葛亮已经明白,孙权是不会帮助自己的,孙权这个人,看人的目光很准,唯独看不清他自己,整个庙堂里,孙权大概是最能识人的,只要是他认识,或者有所了解的人,他都能给出一个精准的评价,奈何,对于他自己,却没有对他人那样的认识啊。


    “既然如此,那我只能去通过朝议了……”


    孙权大惊,通过朝议来罢免侍中台大臣,诸葛亮的名望放在这里,只怕朝议里的那些大臣们,大多都是会赞同诸葛亮,如此一来,他或许还真的能废了两位侍中台大臣,孙权连忙站起身来,“令公!不可!如此一来,只怕会引起庙堂动荡,若是引起了两方的争执,对国不利。”


    诸葛亮皱着眉头,并没有开口,而最能识人的孙权心里明白,已经有了决定的诸葛令公是劝不动的,只怕,侍中系与尚书系之间,要爆发一场无形的战争了。


    第0978章


    告老还乡


    孙权预料的并没有错。


    当诸葛亮来到了刘懿府邸的时候,刘懿也是这般认为的,刘懿眯着双眼,狐疑的看着面前的诸葛亮,若不是他信任诸葛亮的为人,他早就将诸葛亮给赶出府邸去了,那蒯越与陈琳都是庞统麾下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仆射,让他们两人告老还乡,这真的不是派系争斗么?


    “此事,并大大好办啊……若只是换了他们二人,或许旁人还不说什么,可是诸葛令公要用以取代他们位置那两个人……可都是与令公亲近的,我自然是不疑其他,只是这满朝百官啊……”,刘懿说着,又偷偷打量了一番面前的诸葛亮,诸葛亮看起来依旧是过去那般的平静,脸上竟还是挂着微笑。


    刘懿一惊,方才说道:“若是令公执意如此,那我可以召开朝议……由百官自行商谈,不过,这侍中台大臣的罢免,这还算是初次,需要多做一些准备,另外,庞令公那里也不能隐瞒,最好就是将这件事也与他透露一声,免得伤了两位令公的和气啊……”


    “嗯,那就多劳烦刘令公了,庞令公那里,我自会去说。”诸葛亮说着,站起身来便离去了,刘懿起身将他送走,方才再次回到了书房内,诸葛亮想要罢免这两个人,刘懿其实是不想干涉的,可是他又意识到,这次的罢免,对于他中书台而言,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如今的侍中台不比当初,而中书台几乎都要成为三令之内最为落魄的那一个,在明面上所拥有的朝议主持权如今也是形同虚设,可是,若是这次能借着诸葛令公的力量,强行罢免侍中台大臣,那他的中书台定也能再次强势起来,以后的侍中台大臣,也不会再有谁敢对中书台不敬。


    这对于庞统而言或许不是个好消息,但对刘懿而言是个不错的消息,在想通了这些之后,他也没有迟疑,直接便开始做准备,在侍中台内,他或许还没有什么太大的力量,可要是在朝议里,刘懿笑了笑。


    庞统身为侍中令,也并不总是都在侍中台内办公,大多时日里,他都是在自己的府邸里,尤其是议事殿外迁之后,侍中台大臣也不少,也就不需要庞统天天都去盯着,一个不大完美的侍中制度还是成型了,虽说离不开庞统,也是给与了庞统一些闲暇时日,庞统平日里的爱好,只有酒与书。


    诸葛亮一直都觉得,此人若是早些入朝,或许会与郭令公成为很好的朋友,当他来到了庞府门前的时候,天空中忽掉落起小雨,好在奴仆们很快就将诸葛亮带到了府邸内,庞统听闻诸葛亮前来,也是急忙出去迎接,他们两人倒也不必太客气,庞统带着他来到了书房内,两人面向而坐,有奴仆拿上了茶水之类。


    “孔明怎么有时日来拜访我了?我听闻,这些时日,你可是忙的很啊。”庞统笑着说道,诸葛亮认真的说道:“这些时日,的确是繁忙,我想要罢免侍中台内的陈琳与蒯越。”


    正在微笑着的庞统一愣,方才不解的问道:“为何啊?他们做的都挺好啊?蒯越多年在边塞为官,担任护边塞民府仆射之后,边塞民与迁徙民之中的矛盾,他也是解决了不少,至于陈琳,这些年大汉对外的诏令使令,都是他所书写的,你为何要废除他们两个呢?”


    “庙堂里的老人太多,会使得年轻人得不到磨砺。”


    “那也不该将有能力的老人赶走,只是为了给后生们空出位置来,这……实在有些过分……”,庞统缓缓说道,诸葛亮摇了摇头,说道:“士元,你应该明白,在孝宪皇帝时期,多次出现了朝中职位空缺,无以更替的情况,这是为何呢?就是因为庙堂大臣在鸽子的位置上待了几十年,也不肯离开,而在他们忽然离开之后,再也没有后人能顶的上他们的位置。”


    “我觉得,是应该在官吏的年纪上做出限定来,六十五之后,便归家休歇,由庙堂来抚养,你觉得如何?”


    诸葛亮皱着眉头问道,庞统显得有些不以为然,他打量着面前的老友,方才问道:“你的年纪,也快要到六十五了罢?莫非,你自己到了这个年纪之后,也要离开如今的位置,告老还乡么?”,面对庞统的质问,诸葛亮很是平静的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道:“的确也不远了,到那一天,我也会让出自己的位置。”


    “为何啊?”


    “我不觉得,一个年过花甲的老者,能比而立之年的后生更有精力,头脑更清醒,纵然你我,也是如此……我如今读起书来,也没有从前那般的轻松惬意,你批阅奏表,也是如此罢?既然能意识到自己渐渐年迈,又何必霸占着这个位置,倚老卖老,而不想着让更加年轻,更有活力,更为聪慧的年轻人来接替呢?”


    诸葛亮反问道。


    “很多事情,不只是能靠着充沛的精力来完成的,更多还是需要经验,我不认可你的说法,我反而是觉得,比起那些年轻莽撞的后生,我们这些人,反而是更加的清醒……就比如说,要是推行你的这个制度,只怕马公就要第一个离开庙堂,他若是离去了,工府还能继续保持如今的辉煌么?”


    “他不一样。”


    “他有什么不一样?”


    “他做得,任何人都做不到,但是我们做的,他人也可以做到。”


    “呵呵,你还真的想要让马公告老还乡?马公若是知道,说不定便与你动手,他是不会离开工府的。”


    “他会失去仆射的位置,但是可以继续在工府为指导,指导那些年轻人,他是大汉最不能缺少的人,而你我,大汉每一年都会有的,从前有王何闻人袁,再往后有卢崔曹刘孙,如今又有你我,以后还会有的……我理解你,士元,我也想一生都在此处,倒不是我贪恋权势,我只是想做的更多,做的更好。”


    “但是,我们终究会死,哪怕我们做的再好,也需要后人来守住,你觉得呢?”


    庞统没有言语,脸色变得铁青,迟疑了许久,方才小心翼翼的问道:“六十五还是有些年轻,要不定在七十?”


    “士元!!”,诸葛亮板起了脸,声音也变得肃穆起来,他严肃的说道:“庙堂大臣,能活过半百的都不多,六十五,已经足够了。”庞统没有再言语,只是吃着茶,也不知在想些什么,两人就这样坐了许久,直到外面的雨停了,诸葛亮方才离开了此处,庞统依旧是一言不发。


    他了解诸葛亮的为人,倒是没有去想诸葛亮是想要与自己争夺权势什么的,只是,诸葛亮说的这些,他还是有些不能接受,放着人才不去用,非要用一些毛头小子,就是磨砺,也不必如此的急切罢?


    可是,还没有等到他将此事想通,朝议便已经开始了,当刘懿派人通知他前来朝议的时候,他显得有些惊愕,随后又瞬间明白,诸葛亮啊,诸葛亮,有些时候,就是庞统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与他同为三令,可是在某些方面,自己还是与他有些差距,如今刘懿正在为朝议的事情发愁。


    诸葛亮什么都不必做,只用告诉刘懿自己需要罢免两个侍中台大臣,刘懿便会全力为之,刘懿一派加上诸葛亮一派,甚至还要算上他们背后的天子,庞统做什么都无法改变,无法阻拦,庞统无奈的笑了笑,或许,正如诸葛亮所说的,自己真的老了,这几天里,自己竟是一直在思索着告老还乡这几个字,竟是没有早些去找刘懿。


    若是自己早些去找刘懿,直接将他和中书台所需要的地位权势在侍中台大会里给与他,只怕就不会再有如今的局面罢,只是,如今再去想这些,也没有什么用了,叫来了马夫,他便朝着皇宫行驶而去。那些与庞统近亲的大臣们,除却孙权之外,其余人都显得有些惊讶,实在想不通为何忽然要召开朝议。


    而其余二令,此时早已做好了准备。


    当众人赶到皇宫的时候,各自围聚在三令的周围,攀谈了起来,诸葛亮身边的人是最多的,在朝中,他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百官对他都是极为的仰慕,而作为朝议的召开者,刘懿身边的人也不少,唯独庞统这边,人数看起来并不是太多,庞统看着一旁的法正,心里忽又有了想法。


    只是,现在还不到时候。


    当皇宫门大开之后,刘懿便领着百官进了大殿,群臣各自坐下,不少人眼里还都是困惑,正在想着呢,刘衢便不情不愿的走进了大殿内,他埋怨的看了叔父一眼,便坐在了上位,众人急忙起身,朝着天子附身大拜,刘衢回礼之后,方才各自坐下,刘懿早已不是从前那个稚嫩的宗室,他开始主持朝议的事务,井井有条。


    “臣请奏!!!”


    “监察台上年抓捕贪官污吏一百二十九!!!”


    “刑府满仆射无故释放了其中二十三人!!!”


    “臣欲向满仆射讨个说法!!!”


    正事还没有开始谈论,张飞却已经起身,双眼死盯着坐在对面的满宠。


    第0979章


    退休制度


    众人怎么都没有想到过,满宠在有一天还能成为仁义君子的典范,面对张飞的咄咄逼人,他显得格外的冷静,他皱着眉头来,言语也是有些冰冷,他说道:“这些人并未大错,有的只不过是拿了百姓所赠送的鸡子,张公便要将其处死,这是律法所不许的,我是按着律法来执行的。”


    “呵,这二十三人,都是如此么?!”


    “他们都是罪不致死,甚至还有无辜之人,张公如此行事,乃是藐视汉律,当死罪也。”满宠顿了顿,又继续说道:“我已经派人在调查张公的诸事,过上几日,或许我就得请张公你到刑府里坐一坐。”


    “哈哈~~~”,张飞不屑的狂笑了起来,完全不将满宠放在眼里,眼看他们还要继续争执,还是刘懿及时出面,阻止了他们的争吵,侍中台内的诸多大臣,皆都有自己的归属,哪怕是张飞,也是如此,只有满宠,他是孤独一人的,他不与任何人亲近,这些年里,无论是哪方的官吏,他都得罪了不少,可依旧没有人敢招惹他。


    就是刘衢,面对满宠也是客客气气的,只要刘衢稍有些不合律法的举动,满宠便会去找刘衢,刘衢数次避而不见,结果满宠这厮就去将崔琰给抓了,说崔琰身为帝师,教导不力,乃是重罪,天子派黄门来解救崔琰,结果黄门也被抓了,满宠说他身为近臣,不去劝说天子,也是重罪。


    刘衢大怒,拍了袁尚去请满宠前往皇宫,袁尚待了四五个绣衣去找满宠,结果全部都被满宠给抓了,满宠说他身为绣衣,帮着天子抓人也不用心,竟带着五个人就敢闯到要抓捕之人的府邸上,这是对自己职责的不用心,于是乎,暴跳如雷的刘衢亲自来到了刑府,愣是被满宠教育了两个多时辰。


    在教育完天子之后,他又说自己抗旨不尊,当杀,拿了剑便要自裁,把刘衢吓得那叫一个心惊胆战,从那之后,刘衢就再也不敢招惹这位刑府仆射,做起事来都谨慎了许多,生怕被满宠找到问题。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