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历史系之狼
    最先就是邯郸淳这个老者,他所编写的那本笑话书,本就是搜罗民间故事所编写完成的,因天子的喜爱,他的笑花书也成为了庙堂书肆里最先向百姓们贩卖的图书,他所搜罗的笑话,大多都是带着些嘲讽意味,嘲讽那些爱财的商贾,那些不孝的混账,嘲笑人间诸多恶事,郑益认为,这完全可以起到警示作用。


    在他之后,民间便出现了不少的笑话大师,在一些大酒肆里为众人讲述笑话,获得报酬,带起了笑话,也是这种欢笑性娱乐的文化潮流,刘禅在开辟了所谓的叙贤院之后,民间出现了很多类似的地方,也出现了相关的行业,而邯郸淳的名声大噪,使得民间行业又多了一种。


    在刘衢的扶持下,这种行业的发展非常的迅速,在他出现之后,便有人开始了对他的不断革新,有个叫山涛的后生,乃是太学院出身,他是个极为孝顺的孩子,在母亲因思念逝世的父亲而闷闷不乐的时候,他想出了让阿母开心的办法,他在阿母面前手舞足蹈的讲述着有趣的笑话,在看到阿母的笑容之后,他甚至又扮演起笑话里的角色,使得其母终于是开怀大笑。


    他的这种新形式刚刚出现,便随着他的孝名瞬间传开,不久之后,刘衢也在泰殿里看到了这种新的笑话形式。


    坐在上位,抱着怀里的皇子,刘衢认真的看着下方。


    下方坐着几个年轻人,穿着复古的衣裳,他是扮演一个宋国人……看着他们的言语,就连小皇子都是乐的拍手大叫,刘衢更是如此,只是听到他们扮演宋国人,就已经足够的好笑了,何况他们扮演的都是些宋国经典的笑话呢,刘衢不耐烦的看了整整三个时辰,其中换了四批的笑话大家们!


    刘衢看完,对这些年轻人给与了赏赐,甚至还与他们亲切的交谈了几句,这让这些年轻后生们格外的激动,在他们走出了皇宫的时候,他们还是觉得有些不大真实,他们原本只是在雒阳内表演着,忽然就被一群绣衣使者所拦住去路,就当他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还在解释自己只是在扮演,并非是要自命为什么齐王鲁公的时候,绣衣使者们就将他们带到了皇宫里。


    原来,天子听闻了他们的表演,想要亲自看一看,顿时,他们觉得浑身都是劲,这大抵是他们平生最为精彩的一次演出,所有人都将表演做到了完美,总之,天子也很是喜欢,甚至还赏赐了他们,也没有计较他们的过失。


    这些人兴冲冲的离开了此处,而他们受到天子接见,表彰的事情,也迅速的在雒县内传开。


    议事殿内。


    三令坐在上位,群臣坐于两侧,没有人开口,气愤也有些凝重,陈琳站起身来,花白的胡须一颤一颤的,他抚摸着胡须,看向了不远处的袁耀,他有些恼怒的开口说道:“此事,本是某些人之职责,是不该拿到议事殿内来谈论的,陛下沉迷与诗赋也就罢了,如今,却是什么样的人都能进皇宫,这成何体统啊?”


    他这么一开口,郑益顿时便站起身来,他平日里还是比较尊重陈琳的,可是陈琳这句话几乎就是指着他鼻子骂,他也有些急了,“陈仆射不可如此言语啊,诗赋与玩笑,难道还要比出个上下之分来么?陛下好玩笑又如何,可曾修建奢侈的宫殿?可曾沉迷女色?普天之下,皆为陛下之民,进了皇宫又如何?对于陛下而言,无论是三令,还是民间野夫,那都是陛下的子民!”


    “我说的不是你,我说的乃是袁耀!”,陈琳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没有搭理郑益,看向了人群里最为年轻的袁耀,他说道:“你为文化府之仆射,应当知道对错,这些所谓的扮演,滑稽不堪,甚至还要扮演什么王侯,这可还了得?你就是如此管辖文化府么?若是你不会管,便让我来!”


    诸葛亮有些无奈的看着陈琳,他知道,这老头是想要文化府的位置,他一生都在书写文章,才名冠绝大汉,在得知文化府的事情之后,非常的开心,甚至愿意拿出自己如今的鸿胪府来与袁耀交换,可是诸葛亮还是觉得他不合适,没有应允,这才引发了老头对袁耀的不满。


    诸葛亮不应允,真的不是因为与袁耀之间的师徒关系,只是,陈琳这位在从前算得上是激进派的年轻人,如今也老了,他已经失去了革新的锐气,若是让他来担任文化府的仆射,他所进行的审核绝对是非常严厉的,甚至有可能将民间这些层出不穷的书籍诗赋的新形式都给掐死在胎中。


    比起老迈的他,愿意进行革新,愿意进取的袁耀,显然更加适合这个位置。


    今天的商谈,也是证明了诸葛亮的想法,袁耀担任文化府的仆射,因为他本身也是年轻人,对于那些新的诗赋,乃至是这种扮演性的玩笑娱乐,他都能轻松的接受,也懂得去欣赏,还会给与赏赐,对这些创作进行鼓励,可是换上陈琳呢?只怕这个老头会勃然大怒,将那些前来审核的人骂上数个时辰,再赶出府邸。


    这也不是说陈琳他平行不好,或者能力不行,只是单纯的,他已经老了,年迈的他,很难再去接受这些新的东西,可是很多老人,甚至是中年之人,都是无法明白这一点的,他们只是按着自己几十年所形成的思维来看待一切,也只是诸葛亮,他明白这个道理,他会时刻去观察世界的变化,因为他害怕,有一天,自己也会变成陈琳这个模样。


    作为三令,他当然不能坐着看弟子被人谩骂,正准备要开口,一声巨响,却是吓到了所有人。


    只见袁耀将自己的佩剑放在了案上,高高的扬起头来,不屑的望着面前的陈琳,“我要如何去做,还轮不到你来教我,若不是看你年纪太大,我早一剑就断了你的口舌,你若是觉得恼怒,就把你的儿子孙子都叫过来,与我对决,哪怕他们一起上,有一丝惧怕我便不是乃翁!”


    “你!!!”,陈琳瞪大了双眼,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跟自家孙儿差不多年纪的家伙,竟敢如此对待自己。


    在大汉这个重孝,尊老的氛围下,很少会有这样狂妄的家伙,尤其是在庙堂里,就连刚刚获得进入议事殿资格的仲长统,此刻也是惊的合不拢嘴,原来这就是侍中台大臣们么?难怪自己原先一直都进不去,原来是不得要领啊!


    “袁耀!岂敢对老者无礼?!”,果然,郑益最先出面,这个讲礼的君子,此刻气的脸色涨红。


    “不过比我早出生一些,怎么,便要受这等鸟气?呵,我乃天子之臣,又不是你们的臣子,若是不服,你直接拔剑就是,废话比我浑家都多,看不出是个男儿……”


    “你敢辱我!!”


    “我还敢砍你呢!!”,袁耀愤怒的站起身来,此处不是皇宫,是可以携带佩剑的,不过,此刻携带长剑前来的大臣,却并不多,眼看议事典内又要爆发一场新的大战了,终于,还是有人站了出来,“尔等想做甚???”,人高马大的张飞瞪着双眼走出来的时候,郑益也不敢言语了。


    袁耀轻蔑的看了看周围几个人,傲然的坐了下来。


    诸葛亮显得有些呆滞,他看着远处的那个年轻人。


    生性桀骜,骨子里的任侠气,那把放在案上的利剑,在此刻,他的身影却是渐渐与另外一个人的身影重合。


    第0976章


    公羊兴盛


    侍中台会议以一种很不愉快的方式结束,双方都有支持者,庞统最先带着仲长统,孙权,法正,袁席,鲁肃,蒯越,孙礼,陈琳等人离开,他们如今是侍中台里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以庞统为首,各个都是支持革新的激进派,当然,也有个别不大坚定的,如孙权,孙权只是相对而言与庞统的关系更加亲密,愣是要将他也算入庞统势力的话,多少不大合适。


    在他们离去之后,刘懿方才起身朝外走,而他的周围,有姜维,魏延,傅嘏,袁耀,郑益,张飞,桓范,顾雍等人,说起来,当他们同时起身的时候,还是吓到了不少人的,一直以来,三令之中,刘懿一直很低调,远不如其余两人,可是在如今,在他们起身的时候,众人方才隐约发现,原来刘懿的势力,也是如此的强大,甚至隐隐要追上庞统。


    不过,这些人并不能都算在刘懿派系,因为他们有几个人,是属于天子派系的,如姜维,魏延,傅嘏,加上最近的袁耀等,他们如今算不得实权人物,可是潜力还是有的,刘懿的势力因此显得有些强盛,诸葛亮看了一眼跟着刘懿离开的袁耀,也没有言语,坐在他身边的几个人倒是有些愤怒。


    不跟着自己的师君,却跟着刘懿离去,加上袁耀今日的态度,他们对于袁耀的印象是直落千丈,诸葛亮缓缓站起身来,刘巴,邓艾,曹植,阚泽,马良,黄权,李恢等人缓缓起身,与诸葛亮亲近的人并不多,这也是因为诸葛亮本身,他就不是个喜欢结党的人,这些人也并不是他有意拉拢在身边的,只是都对他有所尊重,故而跟在他的身边而已。


    看起来人不多,可是各个都是实权派,农,商,库,工基本都在他这里,使他的地位无比的牢固。


    诸葛亮与众人走出大殿的时候,袁耀就在门外等候着,诸葛亮与众人聊了几句,方才送走了他们,独自走到了袁耀的身边,他还没有开口呢,袁耀便笑着说道:“师君,今日被无端怒斥,心里愤怒,故而如此,还望师君莫要怪罪啊……莫要怪罪。”诸葛亮撇了他一眼,方才说道:


    “我可不敢怪罪你啊,你多厉害啊,若是得罪了你,你再给我一剑,我也扛不住啊……”


    “师君,你就莫要如此啦,这庙堂群臣,都因我年轻,总是针对我,我一忍再忍,他们却是愈发的过分,就拿这次的事情来说,师君啊,你难道觉得陛下召见那些人是不合礼法的事情么?”


    “我从不曾如此想过,只是,你何必因这个事与长者那般言语啊?”


    “他那个年纪,就不该再待在侍中台了,什么都不明白,他都不理解何为娱乐,甚至,他觉得这些都是会耽误农耕,会让百姓们不务正业,这些人啊,就是觉得百姓应该整日耕作,最好这些百姓都能变成耕牛,他们就最开心了,而他们自己呢?整日游玩,他们去游玩便是踏青,百姓去游玩就是不务正业??”


    “他们玩那什么投壶,写诗作赋,那是高雅,百姓们听个笑话,演了个戏,便是低俗?”,袁耀不悦的说道:“反正我是不觉得这些东西能耽误什么,反而,笑话里也有劝人向善的内容,而他们整日捧着的论语,对百姓们而言,犹如天书一般,他们能听得懂么?告诉百姓们仁义道德,何为君子,那也得讲究一个教法!”


    “这些简单的歌赋,舞曲,笑话之类,百姓们乐意去看,也能轻松的理解,其中蕴含着劝人向善,不作恶事的警示嘲讽内容,难道师君不觉得,这些东西被百姓接受起来,比那论语都要有效么?”


    袁耀将自己心里的言语全部说了出来,诸葛亮并没有多说什么,笑了笑,方才走了出去,袁耀跟在他的身后,两人一路无言,又坐上了马车,“耀儿啊,你终于也长大了……能够自己思索,这是好事,只是啊,想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想的太好,你的位置很高,你的一个想法,便会关乎大汉未来的命运……”


    “无论是什么样的想法,一定要将他的结果想到最坏,而不是最好,这样才能谨言慎行,就算不能让大汉变得更好,也千万不要毁掉如今的盛世……世人皆言创难守易,可是我觉得啊,这守成,方才是最难的,比起刚刚设立基业的人而言,能守护这基业才是最不容易的事情啊。”


    “最坏处么?”,袁耀一愣,思索了许久,方才问道:“师君,按着这种想法,如何能办事啊?师君你一向不都是各种革新么?为何如今却变得如此谨慎了?”,诸葛亮苦笑了一番,无奈的说道:“以前啊,我不怕,若是我犯了什么错,有人帮着纠正,会有人骂醒我,可是如今啊,所有人都只听我的想法,却再也没有人敢反对我了。”


    “我只能自己来惊醒自己,不要犯了大错。”


    “迟早有一天,你也会明白的。”诸葛亮认真的说道。


    袁耀皱着眉头,没有再开口。


    “还有,以后不要再这么横,他们的孙子都比你年长,你不该如此对待长者!”


    “呵。”袁耀哼了一声,也不知有没有听得进去。


    议事也并不能改变刘衢的想法,刘衢依旧是我行我素,常常去听一些民间的诗赋歌舞,他的这些举动,却都造成了这些行业的大幅度发展,朝中不少大臣觉得百姓们不务正业,大汉要毁在这些东西的身上了,也有人觉得,这些事情的发展,使得百姓们的生活丰富,提升其道德,对大汉而言,乃是一件大善事。


    太学内。


    白发苍苍的崔琰,坐在上位,正在缓缓为诸多太学生们讲解着公羊,公羊并不是所有太学生都要学习的,这只是一次讲习而已,太学每年都会招上一些大贤,在太学内为学子们讲习,讲述自己的学问,而每一次,所到来的学子们都是非常多的,就是不认同这些大贤的思想,也愿意来听一听。


    崔琰颇为骄傲的看着下方的学子们,在周围,学子们熙熙攘攘的,足足有数千人,这些人的眼神里,都是透露出了对公羊的一种向往,崔琰每一次,坐在此处,看着这些学子们,整个人都会变得温和了许多,犹如看着自己的孩子们一般,在他眼里,这些不只是学子,更是公羊的火种。


    自从公羊没落之后,火种摇摇欲坠,若不是何子成为了帝师,或许何子就会成为最后一位公羊大儒,而何子的一生,都是在想着办法振兴公羊,从启蒙教材,到广收弟子,甚至是收下袁术这个弟子,其中也不乏有着想要借助袁家势力来推广公羊的想法,当然,如此去思索一位大儒,显然是不大合适的。


    在何子之后,公羊算不上稳住脚,却也从灭亡的边缘走了出来,有了一批新的公羊学徒,也不过数千人,可也算的上是不错的,在袁子的时期,因公羊解诂正式完成,公羊方才再次与大汉立足,公羊本就影响到了大汉的风气,再次崛起,也并没有花费太长的时日,只是,公羊始终都不能改变这劣势。


    在袁子之后,公羊一派还是出现了几个牛人,只是,崔琰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个,他是半路改变,另外一个,也是如此,那位便是邯郸淳,邯郸淳早先跟随大儒治谷梁,在五十岁的时候,方才开始治公羊,这位笑话大家并没有变得暴躁起来,依旧是说着自己有趣的笑话,只是他整日学习剑法,动不动便是纵马奔驰,如今这个年纪,依旧是非常的健康。


    崔琰自己都没有想过,公羊学竟然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复仇并不是公羊的全部,公羊不是破坏,他是创造,袁子曾言三世学,而公羊的想法,只是想要完成太平世,让大汉不受欺辱,让百姓们得以安生,外人对公羊有诸多的误解,认为我等不过是一群暴躁的武夫,甚至都算不上儒,但是你们可以看看邯郸公,他算得上是大汉最为风趣,且也温和的大儒罢,难道他不算是公羊大家么?”


    “公羊之复仇,首先是为了正礼,随后是为了尊王,若是连你的师傅父母都保护不了,任由他人辱骂,那你拼什么去保护大汉,保护天子呢?公羊所强调的血性,不是为了欺辱,是为了不受欺辱,不是为了破坏,是为了免遭破坏,不是为了征伐,而是为了避免征伐,公羊方才是最为平和,最为温和的儒学!”


    “如谷梁者,以金帛换取太平,以联姻换取盛世,而如公羊者,唯有手中之剑,公羊之剑,也不只是用以杀人,我们的剑,可以为百姓们开垦硬土,也可以杀死恶徒,可以保护这盛世……”,崔琰大声说着,他的年纪,已经过了八十,只是声音依旧的洪亮,即使是坐在远处的那些公羊门徒,此刻是被他说的热血沸腾。


    “好,你们且先将《公羊解诂》首章读上一遍,随后,我会亲自为你们讲解!”,崔琰说着,随后便是传出了刷刷的翻书声,崔琰面带笑容,公羊总算是立足了,在大汉,公羊儒的数量越来越多,出现了不少佩戴长剑,与泥土里与百姓们一同劳作的公羊官吏,这一切,都让老者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来自公羊的辉煌。


    很快,学子们便看完了首章,首章只是些解读,并没有太多的内容,众人纷纷看向了崔琰,心里有无数个疑问。


    而公羊大儒崔琰,此刻却是睡着了,他睁着双眼,垂着头,静静的坐在上位,而他的目光,依旧是看向了那数千个学子们的身上,仿佛带着光。


    天纪四年,末。


    清河郡东武城县,井现黄龙。


    太学大祭酒崔琰逝世。


    “公羊后生拜见二子!”


    “年轻后生,你做的很不错。”


    “呵,师君你勿要偏心,他哪里能比得上我?”


    第0977章


    后继有人


    崔琰逝世的消息,很快便从太学内传了出去,最先就是传到了刘衢的身边,正在看着邯郸淳新作的刘衢,瞬间失去了笑容,他愣住了,随后便是朝着太学冲了过去。


    公羊的第三位大儒逝世,最为痛苦的,大抵还是那些公羊的大家们,而最令人担忧的是,公羊出现了一个断代,在何子之后,袁子接替了这个位置,在袁子之后,崔琰又接了他的位置,可是在崔琰逝世之后,好像就没有谁能再接替他的位置了,崔琰有两个弟子,一个乃是刘懿,一个乃是当今天子。


    刘懿整日忙着朝政,大抵是抽不出时日来率领公羊的,率领公羊可是要时常出去与他人辩论,刘懿的水准,也比不上崔琰,作为公羊之大儒出场,极有可能掉了庙堂乃至公羊的颜面,好在其他学说也没有趁着这个时候对公羊发动攻击,倒不是说他们都是正人君子,不想趁人之危。


    就是怕将公羊逼急了,某个人会从上位上跳下来与他们开始争辩,那就祸事了。


    刘衢是最为难过的,抱着师君的遗体,这个身高九尺的壮汉,也是忍不住的流下了泪,可是,无论他如何嘶吼,也没能将师君从另外一个世界里叫回,刘衢痛哭了整整三天,在这期间,一直都是不吃不喝,崔琰待他很好,可刘衢始终都没能成为让师君满意的人,崔琰常常看着他叹息。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