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历史系之狼
    “在阿父的圣陵门外给他们一个位置,让他们去服侍阿父罢。”刘衢说道。


    庞统与刘衢再次坐在厚德殿内,刘衢还在想着方才的事情,大多事情都落在了庞统的身上,两人一直忙碌到了夜里,很深很深的夜,事情却还是没有忙完,刘衢已经坐不住了,若是说最开始的时候,他心里还有些好奇,可是在他与庞统处理了一整天的奏表之后,他心里的那些好奇都已经消逝了,取代这好奇的是无尽的劳累。


    他从来没有如此累过,哪怕跟着南军长行军,也不曾如此的劳累,坐在这殿内,看着一篇篇的奏表,听着庞统为自己分析,并解释不同回应后的结果,刘衢是真的要炸裂了,怎么会如此的累呢?刘衢从未想过,批阅奏表会是如此劳累的事情,此刻,他再想起阿父昔日在此处不吃不喝的忙碌一整天,他眼里就只剩下了震惊。


    在对阿父的无限敬佩之后,心里便是深深的恐惧了,莫非自己这一生,也要跟阿父那般,整日就坐在这殿内,每日每夜的忙碌么?登基所带给刘衢的欣喜,在此刻消逝的无影无踪,终于,他还是有些坚持不住了,站起身来,看着一旁的庞统,他无奈的说道:“庞令公且让朕回去休歇片刻,其余的,明日再做罢。”


    “陛下若是疲乏了,便去休歇罢,其余的便交予臣,若是这些拖延到了明日,只怕就更加难以完成了……”,庞统说着,言语里也没有什么失望,陛下这是初次来批阅奏表,任何事,总是有一个渐渐习惯的过程,他能坚持这么久,庞统已是非常的开心了,至于其他的,他自己倒是也能处理,反正今天这一天,拿定主意的也一直都是庞统,而非刘衢。


    离开厚德殿的时候,刘衢不敢抬起头,他觉得有些羞愧,他好似变成了战场上的逃兵,自己是不该逃避的啊,想着这些,回到了后宫,王元姬已经将阿石哄睡了,正在等待着他,看到刘衢拖着疲乏的身子走了进来,王元姬急忙上前,为他褪去了衣裳,刘衢这才浑身无力的倒在了床榻上,王元姬正要说些什么,却听到了那轻轻的鼾息,刘衢已睡了。


    而在厚德殿内,灯火依旧在摇曳着,庞统正在不断的批阅着奏表,当他处理完了这些的时候,已经是夜半时刻,站起身来,走到了门口,却又转过身来,看着那空荡荡的厚德殿。


    “陛下……你给予臣一日假期……自己为何又休了长假啊?”


    第0944章


    家世清白


    在登基之后,自然还要商谈年号的事情,对于这些事情,刘衢并不在意,也没有去插手,完全交予大臣们来操办,在刘衢之外,三令也无意去参与,最后却是由郑益带着诸儒来进行商谈,他们最后定下的年号为天纪,天者,天地也,纪者,纲纪四方也,此为天地立纲之义,郑益如此说道,他倒是希望能有人来与他争夺一番,奈何,最有资格争辩的崔琰与王朗,压根对此不在意。


    天纪元年,由此而始。


    而这件事,也让这些儒生们对于天子改观了不少,原先的天子,给与他们一种暴君的感觉,信任大臣们来商讨年号,也不让三令插手,这才是一个好天子嘛,群臣心里如此想着。


    诸葛亮走进厚德殿内,拜见天子的时候,天子并不在厚德殿内,厚德殿内,只有一个庞统,当庞统抬起头来看向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大吃一惊,庞统双眼红肿,整个人看起来极度的疲乏,摇摇欲坠,诸葛亮急忙上前扶住他,担忧的询问道:“庞令公??你这是病了?这是什么情况??”


    庞统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我无碍,只是有些疲乏了……有些疲乏罢了……”,诸葛亮皱着眉头,愤怒的问道:“陛下呢?他在哪里?”


    “陛下他去用膳了……孔明莫要急,这些时日里,陛下也一直在厚德殿内忙碌着……”,庞统还想要为刘衢多说几句好话,诸葛亮却是转身离去,走出了厚德殿来,找来了一个黄门,询问了陛下的所在后,诸葛亮就让他带自己去找天子。刘衢正坐在泰文殿内,大口的吃着饭菜,看着儿子蹒跚学步的模样,喜气洋洋。


    “臣亮,躬问陛下圣安?”


    听到了诸葛亮的声音,刘衢大喜,急忙站起身来,便朝着殿门走了出去,走到了殿门,看到正在朝着自己大拜的诸葛亮,刘衢急忙扶起了他,笑着说道:“令公来啦,快进,快进,来人啊!为令公准备些饭食!!”,刘衢刚开口,诸葛亮却是一动不动,目光凝重的看着刘衢,认真的说道:“陛下,请恕臣无礼!”


    “令公是来骂朕的?”,刘衢这才醒悟。


    “臣不敢,陛下,自从孝康皇帝以来,三代天子,整日与厚德殿内勤勉治政,不曾有半点松懈,陛下登基,却将国事全部丢与庞令公的身上,不理国事,对国不利,对民不益啊!”,诸葛亮严肃的说着,刘衢听闻,也没有恼怒,只是无奈的长叹了一声,仰起头来,“朕也知道……只是,朕是真的受不了那苦啊……令公,太累了啊,奏表太多了。”


    “难道要朕一天到晚都在厚德殿里,不吃不喝的处理奏表呢,朕迟早会被累死的,令公就不能帮着朕想个好办法么?”,刘衢问道,诸葛亮一愣,思索了片刻,“那就请陛下与臣前往厚德殿,我们一同商谈……”,刘衢这次没有拒绝,两人走向了厚德殿,走在路上,刘衢还在抱怨着事情的多,他这个性子,是完全坐不住的,这天子,真不是人当的。


    听着刘衢的抱怨,诸葛亮心里也是在思索着,虽说刘衢不该如此,可认真去想,要处理的奏表的确是不断的增加,长久以往,的确是多么勤勉的天子都撑不住,就是孝德皇帝那样的人,或许还能苦苦坚持,此事必须要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之法,就在这样的思索之中,诸葛亮与刘衢走进了厚德殿内,庞统急忙起身拜见,刘衢拦住了他。


    “庞令公就莫要如此了,这些时日,朕都没有什么颜面来面对令公了,令公再这样,朕以后见到庞令公就只能掩面避开了……”,刘衢苦笑着说道,三人坐了下来,诸葛亮这才开口问道:“庞令公,国事日渐增多,陛……孝德皇帝可曾与你谈论过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庞统一听,顿时想起了那日孝德皇帝的语言。


    双眼一亮,他说道:“我与陛下的确是谈论过的,陛……孝德皇帝曾告知我,国事日渐增多,还是应该扩张一下侍中台……”,庞统与诸葛亮聊了起来,刘衢有些无聊的坐在他们中间,听了片刻,他便站起身来,说道:“两位令公便且谈论着此事……”,诸葛亮大惊,急忙说道:“陛下,这是关乎……家国的大事,陛下不在,我们如何敢私下商谈??”


    “无碍!!”,刘衢挥了挥手,“两位令公,对于我而言,犹如我的叔父,乃是我的长辈,朕就是不相信别人,也绝对会相信你们的,你们就放心的去商谈,最好能快些商议出一个结果,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都行,只要能让庞叔父不要那么劳累,也能让朕有时间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此就好。”


    “可庙堂大臣……”


    “叔父担心什么,那些个大臣,谁人要是敢搬弄是非,对两位叔父不利,朕亲自去剁下他们的脑袋!”,看着他们两人还有些迟疑,刘衢笑着说道:“朕也是去看望一番叔父,听说叔父他醒过来了……”


    “刘令公醒了??”,听到这个理由,诸葛亮方才没有继续反对,“那两位叔父就商谈罢,朕就看望另一个叔父了!”,刘衢说着,便急匆匆的离开了庙堂,送走了天子,诸葛亮无奈的看向了一旁的庞统,两人面面相觑,说起来,这个处理奏表的事情涉及到了皇权,让他们俩大臣来商谈制定,实在是不妥。


    可是有什么办法,两人沉默了片刻,诸葛亮方才说道:“我倒是有一个主意,侍中令若是扩招,只怕以后的庙堂就会变成侍中令的天下,侍中令一言九鼎,完全掌控了所有的权力,这是不应该的……咳咳,士元你莫要恼怒,我不是针对你,只是我觉得,这样下去,等到我们离去,庙堂内会出现祸乱。”


    “我明白的,你不是要限制我,是要限制我的这个位子,我也很明白,扩招侍中令的人手,只有在天子肯认真治政的时候,才能管用……你继续说说你的想法罢。”


    “还记得昔日陛下因皇后的事情不进厚德殿,庙堂大事,由三令带着人来处置呢?”


    “你的意思是?”


    “厚德殿的议事还是由侍中令来负责,而奏表由三令一同协商,最好三令能再找一些仆射,众人一同处置,由三令表决进行……”,两人抛弃了疑虑之后,便开始认真的商谈起了此法的可行性。


    而在另一边,刘衢也是领着人,来到了中书令刘懿的府邸上。


    刚刚进了院落,便看到刘懿坐在一个胡椅上,脸色苍白,可好歹也是能够坐起来了,而在他的面前,两个小家伙正在追逐打闹着,刘懿盯着他们,眼里有些欢喜,时不时低着头,却有些惆怅,当他看到进来的刘衢之后,下意识的想要招招手,当他意识到面前这个小子已经登基为天子之后,他才挣扎着想要起身拜见。


    刘衢几个健步冲到了他的身边,急忙扶住他,说道:“叔父,莫要起身了,坐下来……”,刘懿这才没有起身,看着面前的侄儿,心里纵然有很多话想要说,却什么都说不出,看着叔父的模样,刘衢心里也有些复杂,不知该说些什么,两人沉默了许久,刘懿方才说道:“兄长将大事托付与陛下,陛下就莫要让大行皇帝失望啊……”


    “嗯,叔父,朕明白的。”


    “庙号谥号可曾定下?”


    “定下了,圣宗孝德皇帝,怎么样?为了这个谥号,朕险些砍了礼府仆射呢!”


    两人聊了许久,刘懿方才有些疲乏,被几个人扶着回了内屋,刘衢正要离去,却看到了一旁的太医令,那太医令长得高瘦,还十分的年轻,刘衢有些好奇的问道:“你也是太医?”,那位年轻人点了点头,说道:“回陛下,臣太医令张留。”刘衢又问道:“看你面相,怎么如此年轻啊?”


    “臣尚未及冠。”张留说着,刘衢却很是惊讶,尚未到二十岁,是如何能担任太医令的?刘衢问道:“你年纪轻轻,是如何担任太医令的?难不成你是孙权的亲戚?”


    “并非如此……臣精通医术,故而为太医。”张留不骄不躁的说了起来,原来,这刘懿的病情,竟是他给治好的,而且他还是个良家子,其父曾担任长沙太守,说到此处,刘衢一愣,哈哈大笑,说道:“你这庶子,莫要哄朕,前长沙太守唤作黄权,怎么会是你的阿父??”


    “回陛下,黄公之前,便是臣的父亲担任长沙太守。”


    “哦……”,刘衢思索了片刻,勃然大怒。


    “来人啊!将这骗子给朕拿下!长沙太守张机,比你起码要大七十多岁,你还敢说是你的父亲?!”


    “陛下!!臣不曾诓骗陛下!家父的确是八十得子,此事众人皆知啊!!”


    听到张留的言语,刘衢这才半信半疑的让麾下士卒们松开了他,从一旁叫来了别的医师,问起了此事,这厮果然没有说谎,那为长沙太守张公,的确是八十得子,而面前这位,正是他的儿子,尽得其父之真传。


    听到这些,刘衢看向张留的目光,也就愈发的诡异了起来。


    第0945章


    如此治政


    带着太医令张留,刘衢走向了皇宫,这一路上,刘衢看向他的目光还是有些复杂,他对此人有些好奇,因为此人有非常高超的医术,听闻,在所有的医师都对刘懿的病情失去信心的时候,是此人站了出来,不惧那些年老医师们的嘲讽怒骂,治好了刘懿,虽说刘懿如今还是很虚弱,可好歹他让刘懿睁开了双眼。


    抛开这高超的医术不谈,对于他的身世,刘衢也非常的好奇,八十究竟是如何得子的?他一直都很想知道,可又不好直接询问,两人坐在车内,张留并没有拘束,这个年轻人,不只是在医学上,在其他方面,也很是出色,刘衢一路上与他聊着国中大事,他都能说的头头是道,在他这个年纪,能做到这样,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带着张留回到了厚德殿内,刘衢便看到了坐在殿内正在商谈着的诸葛亮与庞统,“两位令公可是商谈好了?”,诸葛亮站起身来,说道:“刚刚商谈完,陛下,臣以为……”,“不必多说了,令公自己看着办就好了……对了,这位乃是新来的太医令,医术高超,朕决定,让他来给庙堂群臣看病,看看有没有什么隐患,这天纪之年,朕可不希望跟延康一样,频频有大臣离去……”


    “这……谨喏!”


    随后,张留便被刘衢派去为庙堂群臣来看病,有天子的命令,众人即使觉得自己很健康,也没有办法拒绝,在张留的这番诊断下,竟还真的有十几个大臣被他看出了问题,有的积劳成疾,有的则是有着不良的饮食习惯,张留一一为他们开出了方子,在发现这些事情之后,刘衢立刻让张留找一些他所认识的名医,集体为群臣医治。


    最好是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医疗势力,可以为各地的大臣们也看一看身体。


    就这样,在天纪之年,几乎半数以上的大臣,都是躺在家里,看着医师为自己治病,在治疗了一段时日之后,这些大臣们也意识到了与从前的不同,身子更轻,腰不疼腿不酸,众人纷纷称赞,而诸葛亮,也是再次找到了刘衢,看到诸葛亮进来,刘衢便有些无奈,这位每次来,都是要将自己痛斥一顿。


    “令公啊……直说吧,朕又做错了什么事?”


    “臣不敢!”,诸葛亮说着,朝着刘衢附身一拜,方才笑着说道:“臣这次来,是为了拜谢陛下的,张留为臣治理之后,臣的头痛也好了很多,也精神了一些,多谢陛下!”,“哎,令公要谢就去谢张留,谢朕做什么?不要如此客气!”,刘衢笑着将诸葛亮扶了起来,诸葛亮看着面前的天子,只觉得天子有些深不可测。


    不愧是孝德皇帝的亲子啊,登基之后,就是这医师一招,就是使得庙堂群臣对天子感激不已,纷纷感慨天子对于大臣们的厚待,而孝德皇帝一直想要提升医,匠的地位,持续了那么多年都没有成功,当今天子这刚刚登基,就让医师的地位大大提升,原来自己真的是看错了这位天子啊,诸葛亮心里想着,脸上也就浮现出了些喜色。


    两人聊了片刻,诸葛亮这才说道:“这番前来,还是为了运河之事,先前陛下曾给与……”


    “令公啊……这运河之事,朕纵然知道,可知道的也没有你多啊……你尽管去办就好了,不必告知朕,朕今日要带着王元姬去城外狩猎,就这样罢,这运河之事,令公你就自己负责,无论是要钱财,粮食,还是要委任官吏,您自己做主就好了!”,刘衢说着,也不理会诸葛亮的挽留,直接离开了皇宫。


    诸葛亮目送天子离去,面色有些苦涩,长叹了一声,只好先一步回到了尚书台内,有了天子之令,他自然能继续操办此事了,而这一次,甚至他还没有任何的限制,能够动用一切来进行运河的修建,当然,诸葛亮也不会盲目的去修建,他知道什么样的规模才是最适合的,即刻叫来了仲长统,曹植,刘巴,又令人请来马均……诸葛亮便开始了修建运河之事。


    在豫,青,兖等州郡,因为人口实在太多,耕地不足,出现了很多的游侠,无业的余丁,而诸葛亮修建运河,正是准备动用这些人,在天纪元年的三月,这些人开始被诸葛亮投入到了运河的修建之中,诸葛亮又一一调动各地的官吏,全权负责运河的修建之事,整个东部的运河修建之事,都在诸葛亮的指挥下,一一进行。


    刘衢在登基之后,庙堂中的诸事,都是直接留给了三令的,而每次群臣有什么想法,都是直接去找诸葛亮,诸葛亮再叫刘懿一同前往厚德殿,三令商谈,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来,最后只需要把结果递给刘衢就好,刘衢也懒得多看,只是简单的询问一两句,便不理会,他整日都是带着妻与子在乡野巡视,偶尔也会惩治一番当地的豪强恶霸,贪官污吏。


    他的事迹在叙贤院内传开,天子微服私访,惩治贪官恶霸的故事,被说的很是精彩,甚至,刘衢都亲自来到了叙贤院里,听着自己的故事,刘衢顿时成为了一个非常亲民的天子,他偶尔会乘坐天子车架,在雒县内巡视,询问百姓是否有什么疾苦,总之,他就是不愿意待在皇宫里,生性放荡,就是爱四处找些乐子,比如亲自下场揍恶霸。


    庞统先前与诸葛亮商谈后成立了新的处置奏表的机构,而这个机构依旧是唤作侍中台,只是,如今的侍中台,却已经与过去那个有所不同了,如今的侍中台,乃是由庞统领着数个大臣一同批阅奏表的地方,侍中台的身份,顿时成为了一个荣誉身份,如诸葛亮,他既是尚书令,可也在侍中台内挂职,他们聚集在厚德殿内,一同处置各地的奏表。


    终于,在庞统的要求下,天纪年的初次朝议,还是召开了,若不是庞统苦苦哀求,这怕这场朝议是能拖到年后的,好在刘衢还能听得进这些人的话,刘衢是最怕麻烦的,只要缠着他说上个几天,他就一定会屈服,他的这个性格,已经被诸葛亮与庞统熟练的掌握,朝议开启之后,刚刚大病痊愈的刘懿,率领着百官走进了大殿。


    群臣们看起来都有些激动,他们还以为以后就不会再召开朝议了呢。


    刘衢穿着一身冕服,有些不耐烦的走进了大殿内,刚刚坐下,群臣便是起身大拜,刘衢回了礼,众人各自坐下,这才开始了商谈,在刘懿的主持下,朝议也并没有出现什么动乱,先是庞统起身,上奏道:“陛下!海外府成立之后,便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如今更是成为了国库的支撑,臣希望庙堂能够加大对海外府的资助,广开海外之路……”


    “善!!”,刘衢压根不给群臣一个辩论的机会,直截了当的说道。


    群臣目瞪口呆,看着天子。


    “陛下,臣……臣……最近从……塞外得到……到……新……作物……”


    “朕明白你的意思了,好,若是这些作物对大汉有好处,那就全力的耕作罢,还有别的事情么?”


    “臣请陛下祭孔庙!”


    “好!”


    “陛下不可啊!!祭什么孔庙!有这时日,还不如来处理游侠余丁的问题呢?!!陛下就是祭上一百次孔庙,孔子还能复活过来,教导陛下该如何治国么?”


    “仲长统你这厮,大逆不道!”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