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丹尼尔秦
    当两边的大屏幕上,出现了那张大家已经熟知的沧桑脸孔——《父亲》,以及起拍价6500万美金天价数字,现场毫无疑问迎来了最热烈的时刻。


    刘总都没工夫关注小娇妻了。


    黄作文也稍显紧张地调整了坐姿。


    “对这幅作品,我认为不需要再做更多的介绍和鼓吹了。它的名字是《父亲》,来自华国画家林海文,为源古典主义流派的成熟之作。林海文,现年28岁,出生于华国临川,是全球在世艺术家拍卖纪录的保持者,他的前作《黑龙潭与画室的窗外》,在纽约的苏富比秋拍上拍出8000万美金的创纪录价格,而这幅《父亲》肖像,则是他在艺术风格成熟之后,创作的第一幅,也是目前唯一一幅大型肖像画。画面上是一位华国父亲的形象,脸部沟壑密布,细节非常丰富……”拍卖师虽然声明不需要多介绍,但还是喋喋不休地说了好几分钟。


    “6500万起拍,每次价降幅度不得低于10万。《父亲》拍卖,现在开始。”


    “8000万!”


    一口气涨了大半个安迪·沃霍尔。


    大家往叫价声处一看,心惊肉跳——来自LV掌门人,法国首富贝尔纳·阿尔诺,这是势在必得之心。


    “吓人呢想要。”刘总靠了靠身体:“8000万太少了,要是一口气喊到一个亿,还有点希望。”


    “呵呵,都没什么希望的,大家都有自己的底线,不会随之起舞。”黄作文也是摇摇头,不觉得贝尔纳能达到目的。


    果不其然,8000万的巨大震撼只是稍微让大家歇了口气——8100万的价格就被叫了出来。


    8120万!


    8200万!


    ……


    这么一点一点,缓缓的,试探性的,一直喊到8500万的价格——这时候,已经超过起拍价2000万了。


    “破亿打不住喽。”深吸一口气,刘总举了手:“Ny!”


    90,90个Million——9000万!


    嚯!


    这竟比刚才贝尔纳的8000万,还要让人惊心动魄,因为它意味着8000万以上的真正竞争,到来了。


    9200万!


    9500万!


    9600万!


    9800万!


    9900万!


    “1亿!”


    刘总为之侧目——这个价格来自他侧边的黄作文。


    第1142章


    第一个,第一人,第一件


    刘总的小娇妻被吓了一跳。


    1亿跟9000万,那是两个概念啊——不管是对藏家来说,还是对艺术家来说。


    林海文的作品破亿了。


    美金。


    要知道人民币在贬值啊,1亿美金,现在基本上等于是6亿8000万人民币之多——那确实是比娱乐圈赚钱多了,一部再卖座的电影,比如当前华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冠军,也就是50亿的量级,院线拿掉28、29亿的样子,宣传发行方一般也要分成的,10点左右,再扣掉电影专项基金和税款,剩下能够拿到制作公司手里的,也就是15亿到20亿左右。而制片方呢,领衔主演的公司,导演的公司,制片人的公司,外加专业制片厂,差不多都要有三四五六家的样子,最大投资方想要拿到6、7亿的水准,那也是很难的。


    而且,而且,需要知道,这是影史票房冠军带来的收入。


    林海文的这一个亿,不需要他交手续费的,一个亿是他到手的钱,其它的费用是要由黄作文来出的——所以一般拍卖会上看上去都是个整数,结算的时候全都是有零有整,甚至小数点后面还有,那都是零碎费用,几百万上千万不等。


    “怪不得林海文不太管敦煌了,画画,又省心又赚钱,不比敦煌来的舒服多了?做个电视剧电影的,还要求爷爷告奶奶,拍光腚的马屁。”


    破亿的消息,几乎是实时被传回国。


    “一个亿,啧啧,艺术品的市场泡沫,比房地产夸张多了——那些几个亿的豪宅,好歹都是要地段有地段,要设计有设计的,那么大一幢。但林海文一幅画就到这个价,实在是无法理解。”


    “真的是太夸张了了,这些人难道没有风险意识的么?如果林海文突然有一天发了疯,画它个百八十幅的,他们不是砸在手里了么?”


    ——“严格来说,有你说的这个风险,不过呢,没有你说的那么夸张。以林海文的风格特点,一幅幅面正常的作品,即便是同时创作若干幅,单幅时间也不会少于一个月,换而言之,他不休息,一年也至多画12幅到15幅,林海文今年28岁,以他还有60年的创作生涯来说,他还可以产出720幅到900幅的作品——你知道毕加索有多少作品么?3万7000件,仅仅油画作品就有1885幅。更不用说那些波普艺术家了。这么一比,你是不是觉得可以放心很多了?放心吧,不管怎么样,你都是买不起的。”


    ——“哈哈哈哈,笑死,最后那一句是不是太残酷了?”


    “说来也是,怪不得《花样年华》说不拍就不拍了,几千万人民币的消耗,简直不算事儿,也就是几笔的功夫。”


    相对于网友们比较轻松的评论,“微博收藏”这些艺术大V,就显得更加浓墨重彩了。


    “一亿美金!!林海文新作在拍卖中刚刚突破了1亿美金关卡,成为古今中外第一个在世时,就有作品超过一亿美金这个顶级禁区的艺术家。他也凭借这一数字正式进入亿级艺术家俱乐部——这是华国艺术家的第一人,不论是否在世,不论艺术领域的第一人。他的《父亲》也成为第一件破亿的华国艺术品,同样是不论类别,不论领域,不论时代的第一件。无论如何形容,都不足以描摹这一刻的划时代意义,无论如何夸耀,都无法表达林海文的是市场成就。”——“微博收藏”


    “意义之大无法形容,这是华人艺术彪炳千古的时刻,作为一个收藏者,当我们在华人圈侃侃而谈,出了华人圈却总是沉默寡言的时候,是多么尴尬和悲伤,但从此刻开始,我们将不再是边缘人了——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最顶级的艺术家,整个华国都因此截然不同。”——顶级私人藏家马成督


    “华国人能不能画出得到全球认可的作品?华国油画家能不能在国内成长为全球顶级的画家?华国人如果不旅欧旅美,是否就无法冲破天花板?我们常常有这样一个接一个的问号挂在头顶,因为不论是程逸飞、常硕……等等,都无法给出一个完美的,理直气壮的,能够回答这一系列疑问的答案:能!但现在,在我们等待了一百多年之后,林海文告诉我们:能!不再有任何疑问,也不再有任何怀疑,重若千钧的这个‘能’,足以鼓舞所有的华国的,乃至亚洲的,非西方的油画艺术家。林海文告诉我们,华国人可以创立主流流派,可以超越拍卖纪录,可以做全球的第一人。”——中央美院副院长孙若溪。


    “林海文一直在改写整个油画艺术史,我记得最早的时候,西方有媒体称呼他为‘拉斐尔、莫扎特和雪莱’的合体——不论是那个时候是否过誉,但现在,再也没人否认这位28岁的画家已经真正足以和拉斐尔相提并论了,甚至从古典主义史上来说,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比上在第二文艺复兴时期独木擎天的林海文,还要稍逊一筹。”——华国美协副主席,美术理论家匡世昌。


    匡世昌显然不知道,拉斐尔这个评价,是林海文自己说的——CBS只是被他半强迫着照文刊发了而已。


    “一位足以横贯艺术史的传奇巨匠,一位足以盖压时代的艺术领袖。”——网络小说作家‘洛年有知’。


    “这个数字,毫无疑问将洗牌拍卖市场,古典学院派的,乃至写实主义的作品将会有新的发展机会,而现代主义的将会有所承压,尤其对于新进入市场的画家来说尤其如此,业已成名的画家可能稍微好一点——但未来的发展空间会受到怀疑。”——中隆嘉德拍卖行顶级拍卖师肖海明。


    来自各行各业的大V,从专业的、艺术史的、市场的、民族的、国家的个个角度解释了这个数字的意义——它确实意义重大,重大到层出不穷的各种质疑,也成为它影响力的一部分,质疑无法否认它的伟大,反而让它更加伟大。


    第1143章


    9亿


    “一亿美金,一个在世、青年、古典艺术家,疯狂么?太疯狂了!但艺术市场本身是捉摸不定的,作为非专业人士,林海文究竟应不应该有这样的成绩,我不敢妄言,但相信市场如此,总有其道理。但我想要说的,一些人试图把这一个人的成绩人为扩大到全体华国,甚至亚非拉世界,就多少有点过了。明显的一点是,第二个林海文在哪里?林海文的经历是可以重复的么?谁找到了他的成功密码?都没有答案。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令人激动的艺术家,当然值得赞叹,但为艺术发展创造更自由的氛围,为青年创造更快乐的环境,为市场松绑政策的束缚,才是推动第二个林海文出现的必由之路、关键之举。而不是在媒体上宣扬成就,以点概面。”——震大教授焦淳。


    作为自由派学者,他抽水推销私货也是意料之中。而且这位焦教授对林海文还是比较痛恨的,按照他的理解,林海文这样在皿煮世界得到极大认可的,而且还是艺术家的杰出人物,理所当然是要跟他同一个战壕的,不说作巴丹旺那样敢于背宗弃祖的,起码也得要做个“不作恶”的妥协者吧。


    可是看看林海文都做了什么,嗯?


    加入作协,加入美协,加入音协,加入文联,担任教育部、文化部专委会职务。


    写主旋律剧本,写主旋律歌曲。


    面对鬼子和棒子的时候,奉行狭隘的民族主义。


    ……


    罄竹难书啊。


    所以他虽然没敢直接攻击林海文,但酸话什么的也没少说——这种人太多了,多到林海文都没办法一个一个揪出来骂。


    ——“哈哈,连焦教授都不敢否定林海文了,还有比这更加能够证明林海文成就的行为么?”


    ——“好吧,现在我知道了,是真牛逼,不是吹的。”


    ——“厉害厉害。”


    ——“原来这么厉害的么?我原来以为高更都卖出3个亿了,达芬奇都4.5个亿,这一个亿也不算啥,没想到是这么厉害的?谢谢焦教授。”


    ——“我要被评论笑死了,你们怎么这样,万一教授删帖了怎么办?”


    ……


    各国新闻上的狂欢,并不影响巴黎拍卖会的现场,事实上,现场的人们也不太能顾及到外面的世界了——1亿美金。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1亿美金都是大数字了,不管是超级富豪云集的曼哈顿上东区,还是纸醉金迷的沙漠销金窟,不论是华国私密会所里的一掷千金,还是欧洲贵族圈里的争妍斗富,这个数字都已经足够高了。


    高到所有人都必须小心翼翼。


    “黄总真是大手笔,佩服佩服。”刘总的呼吸也屏住好一会儿,等到下一个报价出来,才松懈过来跟黄总说话。


    黄作文也没想1亿整价就能够拿下这幅画,但当有人喊出1亿50万的时候,还是失落地叹了一口气。


    “嗨,叫个热闹而已,怎么,刘总还在等?”


    “等什么呀,我是买不起了,这以后都买不起喽。”


    林海文这个人,跟其他的大画家不一样,别人哪怕同一个时期的画,有的破亿,有的可能几百万,因为画的多,繁简不一,题材不一,典型跟非典型差的很多。可是林海文的画不是这样的,他的画自从有所成就以来,大部分都是典型的代表作,似乎那些不典型的都被压在库房里头一样——如果真是林海文的市场策略,那真是非常成功了。


    “刘总太客气了。”


    作为一个名列十大最贵画作购买人行列的富豪,刘总当然是在客气。


    “再高就要挤掉蒙克的《呐喊》了吧?”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