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丹尼尔秦
    “价钱上是,不过也要考虑通胀嘛,而且《呐喊》毕竟有一段时间了。”


    《呐喊》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油画作品之一了,尤其除掉那些博物馆、美术馆里头的非卖品之后,它的排位会变得极为靠前。但这幅画的最近一次拍卖,落锤价格大约1.07亿,也就是比林海文当前这个价格贵650万美金,几乎都算不上是个差距了。


    “谁关心通胀啊,价格就是价格了。”


    “是有希望进入前十行列喽——难以相信。”刘总是真的难以相信,他虽然做了破亿的准备,但也只是觉得会将将破亿而已,毕竟《父亲》是一幅典型的东方面孔作品,在巴黎未必那么受欢迎。黑的白的都有希望,唯独黄的,现在还不是那么理所当然。


    难道是因为林海文也是个黄的?


    匪夷所思。


    在他们聊天的时候,LV的贝尔纳叫了第二次价格,1.05亿,这应该是他最后一次叫价了。


    拍卖师闻到第二遍的时候,切尔西老板阿布叫了第一次价,1.1亿——正式超过了《呐喊》的价格。


    黄作文倒吸一口气,他的心理价位是无论如何不能超过1.1亿——不是说他不愿意多出几百万,而是他的心理价位就是这么多,什么东西都是有价格的,超过了那就不值了——比如一万多的水果机,值得买么?不值当的。


    这幅画离他而远去了。


    “在等等吧,总归还会有机会的,他的艺术公司那边不是也卖么?”


    “私下里不一定比拍卖会好买哦。”黄作文还是很懂的,华国人奉行财不露白,尤其现在大佬们个个想得比较多,所以私下接触购买的可能性更大一点,而以林海文的作品数量,无论如何都是不够用的。黄作文当然是有钱人,但还不是那么有钱——华国有钱人太多了。


    刘总耸耸肩膀,算是认可这个说法。


    阿布的出价,引发了现场的一阵骚动——这种在最后时刻才开始出价的做法,有一种势在必得的意味,这位俄罗斯寡头又向来以一掷千金著称。当拍卖师两度问价之后,仍然没有人出价,似乎大家都自认没可能敌得过阿布了。


    “呵。”


    黄作文突然嗤笑一声,举手把价格喊到了1.15亿。


    1.2亿!


    被他打了个岔,气氛似乎一下子松解了很多,1.2亿也没能拿下,最终,这位超级富豪以1.35亿的价格,将《父亲》送到了拍卖史前十的行列当中。


    1.35亿美金!


    9.2亿人民币!


    疯了!


    “林海文新作《父亲》,以1.35亿美金落槌,总价超1.5亿美金,买家为俄国首富,顶级收藏家,切尔西俱乐部老板罗曼·阿布拉莫维奇。《父亲》凭借这一数字入列全球油画拍卖纪录榜前十,位列第八!”


    华新社这则快讯,堪称为这场举世瞩目的拍卖会顶出了喷薄而起的最后一下。


    “原来一个人最大的成就,是在还活着的时候,就把自己写进了历史!”


    第1144章


    两分钟,吓死人


    华新社的快讯只是官方新闻的第一步。


    国视新闻紧随而上,《人民日报》不落人后,《光明报》迅速跟进……


    华国艺术家……


    打破……


    纪录……


    史上……


    超越……


    创造……


    书写……


    林海文!林海文!林海文!


    这场官媒盛宴的最后高潮,来自国视已经开播数十年的最长剧集,这不是林海文第一次上联播,但是最长的一次,它给出接近两分钟的“庞大”篇幅。不仅报道了《父亲》在海外的骄人战绩,还历数了林海文一段时间以来在海外的诸多成就——从《图兰朵》大获成功、巴黎美院研究中心成立、皮尤民调调查在世艺术家影响力榜单第一名、路透社30岁以下青年权力榜单第一名……到诸如法兰西艺术与社会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士等一众头衔的授予。


    通过这诸多的论证材料,充分而底气十足地证明了林海文如今是全球最顶级的艺术家,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最世界的华国人——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生在新华国,长在红旗下。


    ……


    陆松华看完了今天的联播,放下老花镜,揉了揉鼻根。


    “有啥感受?老头儿。”石啸一边嗑瓜子,一边问陆松华。


    “能有什么感受?”孙秀莲拍了他一下:“海文越来越厉害了呗。”


    “那可不,老陆做了一辈子革命工作,都没上过联播呢。”


    陆松华斜了一眼这个不肖子孙:“你看看你,你比海文还年长几岁,都三十的人了。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你就算比人家笨一点,蠢一点,可也不能还要比人懒很多吧?天天混着,一点出息都没有。”


    石啸引火烧身。


    “说你蠢,你还是真蠢。”孙秀莲也不帮他:“不过海文现在真是名气太大了,估计也不容易。”


    陆松华想了想,突然笑了一声。


    “死老头,笑什么?”


    “要是换个人,倒也真是不容易,各方面的利益纠缠就足够把一个人消磨殆尽了,像莫语拿了诺贝尔之后,也是有很多身不由己啊。可唯独海文不一样,别人都不及他潇洒,也不及他有能为,反倒没什么不容易的——你当他现在就骂不出口么?”陆松华促狭地又笑了笑:“我看他倒是越发轻松了,现在能有份跟他说上话的人,可都是要面子的,要是被他劈头盖脸地骂一顿,恐怕是挂不住了。那不想要丢脸,也就只有不要惹到海文了。”


    “……倒也是。”


    孙秀莲今年也从对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的位置上退休了,临退还给了个正厅局级的待遇——很难说跟林海文没有关系。


    “海文要回国了吧快?”


    “嗯,也就这两天吧。”


    石啸站起来,喊了一句“圣驾回銮喽”,然后嗖嗖地溜了。


    孙秀莲瞅了他一眼,看向陆松华:“老陆,李斐的事情你不管的吧?”


    “我怎么会管?”陆松华不屑一顾。


    李斐跟陆松华算是一挂的人,属于在文联百花迎春晚会上,会先后出现在特写镜头里头的人,边上挂个“电影家”,或者“文学家、评论家”的字幕,所以两人之间虽然没什么直接交情,但都能说得上话的中间人,那是多得不得了的。


    包括文联副主席序列里头,也有电影家协会的主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演员,就找上了老陆,帮李斐说和了一下。


    不过他老人家是不知道偷剧本这码事的。


    陆松华面上表示会考虑,其实早就有所决定了,十年来,他一次也没有干涉过林海文,这一次更是不可能的,老头别看正气十足,但其实是个非常护短的人,熟亲疏远,这还用问么?为了个外人为难自己人,然后自己去收人情装阔?这种Low事,陆松华怎么可能去做。


    “李斐那人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只是欠个人收拾他。”陆松华摇摇头:“最近娱乐圈风雨飘摇,李斐恐怕也在担心海文会落井下石吧。”


    娱乐圈确实是风雨飘摇,税收问题如泰山压顶,几乎所有人都逃不掉,李斐这种顶级导演,要么没问题,要有就是大问题——毕竟一单拿几千万上亿的人,能为个几十万几百万铤而走险?


    “不牵涉也好,海文都有自己的成算。”


    ……


    对于林海文即将回国这码事,李斐确实有所担忧——海外有力量在调查他涉及的那个黑客网络,这一点他已经知道了。


    而林海文在海外的声势如日中天,往来巨富,谈笑权贵,说他有能力动员海外的调查机构,也不是不可能的。


    李斐终究能屈能伸,虽然看似他也没怎么得罪林海文,就已经低姿态地找关系伏低做小去了——简直是林海文气焰太盛啊。


    “陆主席怎么说?”


    “老陆说考虑一下。”


    李斐感觉有点凉了:“您说,我能上门去拜访一下么?”


    “你要是想去,那就去呗。”这位李副主席也是好好先生:“不过老陆这两年深居简出,休养身体,不太见人,你能不能进门我就不知道了。不过你跟林海文那点事情,至于么?难道你真的让王景峰挖敦煌墙角了?不对啊,王景峰我看也没什么事儿啊。”


    “呵呵,没有,怎么会,林海文那人,你知道的,喜怒无常,我就怕他这么想嘛。”李斐干笑着。


    “那你不如直接找林海文啊。”


    “我哪儿见得到他呀。”


    李副主席有点意外:“不至于吧,你一个大导演,见不到他一个娱乐公司老板?”


    “他是普通的娱乐公司老板么?他就快飞升成仙了,你看看,联播给他两分钟时间——这是什么待遇?最顶头上那几个都不一定有这个时长。”李斐对李副主席这超然物外的,也是没办法。人都说无欲则刚,李副主席就属于无欲则刚,七十多了,找他拍戏的,都是求着来的。


    老李想一想,觉得挺复杂,摇摇头不多说了。


    李斐则转头去敲陆松华的门——那当然是,没门。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