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丹尼尔秦
“……那,好吧,我想想。”
第1140章
《父亲》拍卖(1)
石冷月在决定之前,去了一趟法兰克福。
她妈妈并不是通过和德国人结婚才移民德国的,而是在德国工作了多年之后,才获得了移民资格,所以至今仍然是单身。因此当石冷月看见家里有这么多人的时候,大吃一惊。
大约二十多人,在客厅和草坪上聊天、喝酒,看见她父亲带着她进门的时候,不约而同地鼓掌起来。
“他们都是妈妈的朋友和邻居,都知道你刚刚拿了奖。”
“……好吧。”
发达国家的人吃饱了肚子,甚至吃撑了肚子,所以在精神追求上走的比较靠前,这就包括社会事业,包括慈善,当然也包括艺术——所以艺术家,尤其知名艺术家的社会地位是相当高的。
石冷月如今也算是一个知名艺术家了。
一枚铜奖或许还不足够,但画展展览将会在一系列赫赫有名的地方举办,再加上BBC的纪录片,以及林海文门徒的名头——这一切组合在一起,那就是一位毫无疑问的知名艺术家了。
跟王鹏几个不一样,小姑娘其实还没怎么适应这个节奏。
包括在华国的时候,她更多的还是一个天美的研究生,在画室深耕。而因为她本身就是林海文的弟子,平时往来的都是业内权威,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均是如此,她自己对“知名艺术家”的定义也跟一般人不太一样。
所以头一次享受这个待遇,竟然是在德国,在她妈妈的花园里。
老外也是会恭维人的,蛮吃力地应付完这些恭维,把客人送走——她很累,但她妈简直容光焕发。
“这么过瘾呢?”
“那是,闺女出息,能不高兴么?”
“那我要是到欧洲来陪你呢?”
“啊?”石妈妈太意外了,她其实说过好多遍了,尤其学油画肯定还是欧洲更有条件,不过石冷月对于父母离异还是有心结,年轻时候不愿意跟着她来欧洲:“你怎么突然想通了?那你在国内的事业怎么办?”
石冷月看着妈妈惊喜的样子,还是做了决定:“也不是都在欧洲,老师在巴黎美院有个研究中心,我可能要在里面承担一点工作,所以以后在欧洲的时间会多不少吧。”
“那太好了。”石妈妈轻轻拍了拍手掌:“那妈妈看看能不能搬到巴黎去,应该也可以的。”
……
如果说林海文源古典主义研究中心,以及国际青年油画展,都还是专业范畴内的大事——那么林海文风格抵定以来,第一幅源古典主义肖像画《父亲》上拍,它究竟能不能拍出过亿美金的天价?或者它将把林海文作品价格抬升到什么的纪录——8000万美金显然不是终点?这一个一个天价数字的影响力,就绝不至于专业领域了。
所以人,不管爱不爱油画,懂不懂艺术,对于欧元、美金和人民币,总是极端热爱的。
苏富比巴黎秋拍的镇拍之物,就是林海文这一幅《父亲》。
自从它在威尼斯双年展上横空出世以来,苏富比已经为它做了最够多的宣传、展示和蛊惑人心了。来自北美、欧洲、华国,甚至印度和墨西哥的超级富豪,所以对这幅作品感兴趣的人,都没有被忽视。
有人甚至把这幅画称作“检验油画收藏届规模和家底的试金石”。
确实,感兴趣人的太多了。
几乎每一天,随着源古典主义得到更多一点认可,这幅《父亲》就被赋予更重大的意义——《黑龙潭》当然也是标志性的,但肖像画在古典主义风格有特殊意义。这促使《黑龙潭》的先发优势,并不会削弱《父亲》的价值和代表性。
其中来自华国的,林海文的老朋友,天韵娱乐的老板黄作文,也是如约而至。
这次与他同来的,不是禾田影视的李总了,而是华人藏届的几位大咖,都是曾经豪掷千金购买过油画藏品的超级富翁——这个豪掷千金,意味着曾经为单幅作品花费过亿美金。比如黄作文买了梵高的一幅《向日葵》,比如另一位刘总,买了高更的《早晨》,统统都是破亿的价格。
显然,他们也都认为,《父亲》破亿概率非常之高,以至于出席竞争者应该至少有这个心理准备和财力准备。
超级富豪参加拍卖会的时候多么?不多,但也不少!
如黄作文这样喜欢参加拍卖会的,主要是享受现场氛围——很多富豪则不愿意抛头露面。不过今天这场拍卖会上本人出席的并不少,一则巴黎毕竟是世界都会,富豪云集,比如法国首富,LV的拥有者阿尔诺先生——同时也是最顶级的收藏家,他今天也相当少见地出席了。
至于是冲着谁来的?
也许是安迪·沃霍尔,也许是弗朗西斯·培根,当然,也有可能是林海文。
第二点呢,这场拍卖会相当高段,不管是拍品还是保证金,都是如此——所以筛选掉了一大批凑热闹的,现场人数也少得多。
“阿布的人。”黄作文目光从阿尔诺身上移开,看向另一位俄罗斯人:“啧啧,阿布居然也有兴趣。”
“不一定是林海文,他对安迪·沃霍尔很感兴趣的。”边上的刘总,对这位顶级藏家,切尔西的老板,显然也是比较了解的。
“唉,不管是不是,今天真是龙争虎斗了。稍微数一数,LV家的,阿布,CAA那位,还有刘总您,港城的几个老牌家族,都有人出席啊,盛况空前。”黄作文随意点了点,就发现了一大批顶级藏家。
刘总倒比他淡定一点:“这么豪华的拍品,能吸引到他们也不足为奇。”
“是啊,刘总是被什么吸引了?”
“想知道啊?不告诉你。”
“……”
这场拍卖会确实豪华之极——出席的人身家总和,很可能超过了一千五百亿美金之多,从收藏品市场上来说,更是云集了大部分的慷慨买家。
当拍卖开始,以美金为单位的1000万,2000万在会场上空,像一朵一朵烟花一样炸开,你就知道什么叫钱只是一个数字。
第1141章
《父亲》拍卖之破亿
引爆价格的第一副作品,来自安迪·沃霍尔,他身前最后的一组自画像,以丝网印墨方式,呈现了六种不同颜色的自己——起拍价800万。
没几分钟,就冲破1000万大关。
过了这个关口之后,价格增长开始变慢。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价格波动性很大,一则是离世时间不是那么长,不到三十年,二则是存世作品量相对大,波普大师嘛,优势之一就是快速创作——以《自画像》丝网印墨的创作方法来书,它本质上是一种印刷术,一幅作品大约需要15秒。
15秒!
大约手绘者连最粗糙的打底素描都画不出来。
安迪·沃霍尔以此为荣。
事实上在林海文看来,这位波普艺术家称得上是个可爱的艺术贩子——很坦诚,也不玄乎。他曾经直言,我的所有艺术和才华都能被你们一眼看清,在15秒内,就是这些,就是这样。
在主流评论里,安迪沃霍尔的信徒形容他是“波普艺术之王、屌丝之神、不可思议的凡人……”,然后最重要的一点,“他将艺术变成了可以复制的商品”。
然而其实他的商业性并不是很强烈——虽然在他过世之后,在拍卖场上他纵横驰骋,所向无敌。但这些,基本上跟他本人没有太多关系。
……
“不是说古典主义复兴,现代主义式微了么?怎么还是这么疯狂夸张啊?”
刘总带着小妻子一起来的,欧洲游和购物是主菜,参加拍卖会才是配菜。小娇妻显然也是做了功课的,毕竟刘总作为顶级收藏家,要虏获富豪的心,光靠脸蛋儿跟那啥,肯定是不够有竞争力的。
“呵呵。”刘总被逗乐了:“现代主义再式微,也不可能影响到安迪·沃霍尔这些大师的价格。再说了,现代主义式微,也只是相对于林海文强势崛起来说的,目前一定要比的话,总体上现代主义依旧是主流艺术。”
“这样么?那林海文的起拍价,为什么比他高这么多?”
《父亲》起拍6500万美金!
无愧压轴之名。
“嗯……这个让黄总给你长长见识,黄总是林海文专家啊。”刘总调侃了一下黄作文,这位跟林海文交过手的同好,也确实是华国藏家里头对林海文研究颇深的一位。
小娇妻就瞪着乌黑圆溜儿的眼珠子,看向黄作文。
“林海文的作品价格一直比较稳定,而且稳步提升,这跟艺术家自己的特点有关,像安迪·沃霍尔这样的,他画的多,而且又是这种丝网印刷的方式,能到一两千万,已经是疯狂之极了,几百万都卖不出去的时候也是有的。但林海文就不一样,他作品少,很少,人家几千幅作品,他几十幅,你想想这个价格。而且每一幅作品,他基本上都有一些进步,很少说在某个艺术阶段大量创作的。比如现在大名鼎鼎的源古典主义,成熟期作品大概就是那么五六幅——一幅被美国那个卖葡萄酒的买走了,8000万美金,《黑龙潭》。今天这就是第二幅,还是大肖像,甚至还有一幅写实主义的对照组,虽然不是一组拍卖吧,但价格上肯定是有加成的,如果以后有人能把窦老头手上那幅给买来,那就更了不得了。”
“那剩下的三四幅呢?”
刘总拍了拍她的手,哈哈一笑:“在林海文自己的画室里啊,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拿出来呢。所以今天这幅是可遇不可求。”
“……老刘你果然还是为《父亲》来的。”黄作文一指刘总。
刘总不否认了。
他们对安迪沃霍尔这幅都没兴趣,最后被阿布的代理人以2200万天价拿到手中——也是近年来类似级别的作品中,非常高昂的一个价格了。
可见今天的气氛,是多么的暴躁啊。
安迪·沃霍尔之后,是巴斯奎特的一幅作品,拍出1200万。
弗朗西斯·培根,《三幅肖像画习作》,1000万。
杰克逊·波洛克,900万。
阿德里安·戈特利布,72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