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刚回长安又调北京 批改文...
3个月前 作者: 半句真言
“这是?”魏和秋有些吃惊。
“自己看就是。”魏之南说着,双手负后是离开正厅,向后院方向走去。
魏和秋拿起调令,展开一看,却见上面写着:“兹调派陕西财务听科员魏和秋于十一月十五日前,前往********教育部国立京师图书馆校编部就任校雠员,其表亲刘翰俊与相同时间前往********教育部国立京师图书馆政风部就任公调科员。此令。”
“你爷爷听到你被革职,说年轻人最怕闲着,便是让我花大价钱,又托了许多关系才给你买了这个官,官职虽然不大,但是好是在天子脚下,如此见到的大人物便会多,也等于是给自己铺路了,你爷爷的良苦用心,你要明白。”
魏和秋闻言,望着自己爷爷刚才离开的门,久久没有做声。
……
或许魏和秋的仕途注定是走南闯北,难以安歇,魏和秋刚刚被革职,想念家中酒菜风味,想要多留几天,在家中歇息歇息做做文章,魏之南便又给他买了个官,魏和秋只在长安呆了三天,便是北上出发了,因为之前卫子兴的诉说,这次魏和秋没有再把她独自一人扔在家中,而是也带上了一起。
“大哥,这还没过门的嫂子便是被你带出来,不合规矩吧?”路经临汾歇息,卫子兴见此地民生疾苦,问魏和秋要了些钱在不远处布施,刘翰俊轻声问道。
“欣儿毕竟与家中不是血缘至亲,留在家中恐多生是非,再说因为她娘的事情,我爷爷和我爹因为我要急着娶她很不高兴,所以说这次出来,还是把她带着为好。”魏和秋道。
“也有怕人议论吧?”刘翰俊笑道。
魏和秋摇了,道:“这倒没有,自小我被人议论还少?不汉不满,狗腿子,狗杂种之类的难听话太多,对于议论我已经没甚感觉了。”魏和秋说完,露出苦笑之色。
“哥,你也别唏嘘了,这些年我也是看明白了,被人议论,归根究底就是自己拳头不硬,看哥认识那个舒庆春,他是八旗子弟,没长大的时候满清就覆灭了,他小时候一定也生活在汉人中,那么他受到的议论肯定也不少,但你看他现在,刚毕业便当了小学校长,谁还敢非议。哥,只要咱做了大事,谁还会在乎咱的出身呢。”刘翰俊笑着摆了摆手,劝慰道。
魏和秋闻言,“哈哈”一笑,道:“对。这次我们进京,就是去扬名正身了。”
十一月,魏和秋一行人进了北京,魏和秋便是与刘翰俊到了国立京师图书馆报道,即日继任,刘翰俊被安排到了国立京师图书馆的政风部,所以魏和秋是独自来到校编部。
在校编部门口,看着门牌,魏和秋深吸了一口气,又整了整衣襟,便是走了进去。
魏和秋走进校编部,吓了一跳,却见校编部办公室内,竟全是书架,一眼望去,至少五十来个,更为奇特的,是那些书架上,没有一本书,而是亲一色写满文字的纸张。书架零散罗列着办公桌,桌边坐着的工作人员,各个是埋头在读着手上的纸张,显得很是认真。
“新来的魏和秋吧,随我来。”一个青年的声音打断了魏和秋的观察。
魏和秋向那人看去,却是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一名青年,青年便是带着魏和秋向里面赚工作人员们见青年领着魏和秋,纷纷小声议论了起来。
“诶,这人就是魏和秋?”一人问。
“嗯,听说这个人不简单啊。”一人轻生回答。
魏和秋还未听清那两人想要议论自己什么,那青年便是转过身,指着书架下的一个办公桌,道:“这里就是你以后的位子了。”
“谢谢。[.超多好看小说]”魏和秋拱手道谢。
“嗯,你的文章我看过,很是不错,应该能应对这里的工作。你在这里的工作,就是依照规范,每天批改全国各地教育工作人员寄来的谏信,将自己觉得靠谱儿的留下,底下写上按语,就是你对谏信推荐的理由,这些谏信都是要送到上头的。我对你就两点要求,一是用心,二是良心。我姓陶,名文浚,有不懂的或是拿不定主意的全攒到当天下班,楼下找我就行。”青年对魏和秋说完,便是匆匆而去,可见其工作之繁忙。
魏和秋便是收拾起了办公桌来,名叫陶文浚的青年似乎在魏和秋来之前,已经帮魏和秋做了几份工作,将筛选通过的谏信整齐的摆放在一爆魏和秋随意拿出一份《国民教育应引进西方进步理论》的文章来,却见陶文浚留下的按语字体娟秀,评价中肯思路清晰,仿佛是这文章的简介,看来按语便能知道文章主旨及其内容,这让魏和秋不禁对那名为陶文浚的青年是打心底的佩服,又是思索自己该如何做好工作。
哪知道陶文浚出了门后,校编部对魏和秋的议论鹊起,而且是人都聚在一起,声音愈来愈大,愈加的肆无忌惮了。
“那就是包衣的后人?他怎么调咱这来了?”一人轻声问。
“谁知道呢!我只听说呀…”另一人回答道。
魏和秋一听都是些摸不着边际的无稽之谈,便是失去了兴趣,对于他们的议论是充耳不闻,安心做起手头的工作来。
再说北京城西一处老宅内,两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面向茶几对立而坐,左侧中年人道:“林先生,这次北京城流言肆起,大总统下令严查此事,你为何没有阻止呢?”
右侧被唤作林先生的中年闻言,微微一笑:“流言?嘿嘿,流言说的都是腐败,工作人员假公济私,贪赃枉法的事,这些,都是那些庸官,庸官子弟所为,大大总统要求彻查,不正好吗,最好把那些蛀虫一网打尽。苏大人,这是好事,为何要阻止?”
“哎呀,所以说你天真。”左侧被唤作苏大人的中年人苦笑,道:“这些谣言的散播者你心里也有数,那些人比起这些蛀虫更是祸害,他们无非是想赢得一些好名声,他们若是得势,您家就真的全乱了。他们平时贪的更多,这次若是他们成功,必是拉帮结派,或是敲诈钱财,你还指望他们依法办事?林先生?”
“我也算是大大总统身边说话比较有份量的人啊,我可以写封谏信,直接交给大大总统。”被唤作林先生的中年人说着,脸上露出一丝傲然。
“哪有这么简单啊,这次,恐怕又是党派之争,又要一阵腥风血雨啊!”被唤作苏大人的中年人摇了。
“那依苏大人,有什么好的办法?”被唤作林先生的中年人拱了拱手,问道。
“此事的关键,还是要看大总统的态度,大总统虽然看似昏庸,其实心里也是明白,要没有一两把刷子,也到不了那个位置。诶,听说前任四川省督学魏和秋魏乐谷,已经调进北京了,而且大总统对他很是赏识,我们不如…”被唤作苏大人的说话声音越来越小,说完,两人是相视一笑。
话休饶舌,再说国立京师图书馆的校编部,这一上午的工作可是让魏和秋是有些疲惫,倒不是因为工作有多么困难,而是他的那些同事们,自从自己来了以后便是扎堆一起,将自己议论了一个彻彻底底,当然,大多都是道听途说的无稽之谈,比如魏和秋是父亲魏季昌与小姨子所生,比如魏和秋原先有个老婆但是魏和秋却学陈世美是步入仕途便将其抛弃了,比如魏和秋把自己老师陷害入狱等等。魏和秋见这一群文人交头接耳的嘴脸,倒是觉得像极了那些无所事事,街头巷尾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老太太。
这些魏和秋的校编部同事们,似乎已经是忙完了手头的工作,足足是聊了一个上午,魏和秋不听吧,觉得好奇,听了吧,都是一些毫无营养浪费时间的东西,所以一上午的工作,令魏和秋觉得很是疲惫。
其实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受到任家人唆使,想要惹怒魏和秋的,哪知他们也没有讨好,按照精心准备的台词,说了一上午,口舌都是阵阵发渴,却是一点也没有引起想象之中魏和秋的暴跳如雷,伸手打人。
“要不,我去试试打消一下他的自信心?”一个人悄声说道。
“嗯,也好,若是能让他消极对待工作,也能寻到他的把柄说事。”另一个人赞同道。
于是,那个提议之人,便是来到魏和秋面前,在魏和秋的办公桌前站了一会,又拿出纸篓中魏和秋淘汰下的文章,瞧了瞧,笑道:“其实呀,有时候,溜须拍马的文章还是要留下一些些,不然有些人会说你太不懂人情世故。”
“嘿嘿。”魏和秋笑着仰起头来,道:“不好意思,我还就是偏偏不喜欢人情世故那一套。”
那青年被魏和秋的话噎住,想了半天,才是似乎想到了接下来的话:“哎呀,你是初来乍到不明白,大总统哪能看那么多文章,你当这校雠员是多大的官呢,半年一年批的文章没有一篇大总统看过是常有的事情,就算看了,也不一定能让大总统看的开心满意,你就当是在这里学习一下全国仁人志士文章之道,养养性子好了。”
就在这时,校编部的门被推开,那些处在门边的校雠员看到来人,纷纷起身行礼,道:“林议员好,苏院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