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任国成
    “陈大哥,咱们怎么办?”杜渊周文等军户聚在陈江河身边,焦急的问道。


    “去给那炮总刘能,让他把炮口偏上几分!”陈江河悄悄的把一张百两银票塞进杜渊的手中,指着正在瞄准的炮兵百总刘能悄然吩咐道。


    杜渊会意的点点头,接过了银票悄悄向着红衣大炮摸去。城头的守军大部分都是京营熟人,对杜渊的走动也没人过问。


    杜渊悄悄走到了刘能身边,伏在他耳边说着什么,刘能回过头来,冲着陈江河会意的一笑,悄然把炮口调高了两分。


    火药弹丸装填完毕,刘能把手中烧的通红的铁钎一下子戳在红衣大炮的火门上,点燃了导火索。


    随着“滋滋”的声响,导火索燃尽,然后红光一闪,接着便是惊天动地的轰鸣。李开先一捂耳朵,吓得差点出溜到地上,两个侯府家丁一把扶住了他,这才没有丢丑。


    陈江河顾不得震得嗡鸣的耳朵,手扶垛口往下看去,就见那颗炮弹划过长空,远远的落到了儿子和家丁们的身后。


    “他娘的,给本侯瞄准一些!”看到城下安然无恙的清军“奸细”,李开先勃然大怒,命令炮兵继续开炮。


    “出现了什么情况,竟开动红衣大炮了?”就在此时,一个威严的声音响起,众人回头一看,就见一个身穿大红官袍的官员走上了城头。


    第68章


    你生了一个好儿子


    “拜见大人!”看见来人头戴乌纱、身穿绯袍,大红的官袍上绣着锦鸡,城上众将连忙跪下行礼。就连丰城侯李开先也皮笑肉不笑的站起身来,微笑着向来人致意。他虽然是超品侯爵,可论权力地位比这上来的要差了好多。


    来人六十多岁年纪,年纪虽大腰板依然挺得笔直,一张国字脸上五缕长髯随风飘扬,满脸的正气一身的威风,正是大明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到了。


    李邦华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历任知县、御史,光禄少卿、右佥都御史、天津巡抚,河道总督,南京兵部尚书等职位,在位期间,敢于进谏,勇于任事,是大明少有的干吏,也因为做事得罪了不少人,被人攻讦而数次罢官,前后在家闲居了二十年。


    崇祯十五年初,李邦华起复为南京兵部尚书,恰逢左良玉军队闹饷,声称要到南京讨运粮米,几十万军队上千艘战船遮蔽了长江,吓得南京文武噤若寒蝉,李邦华亲赴九江,以大义面责左良玉,左良玉理亏羞愧不已,李邦华见机把九江的库银十五万两拨给左军做军饷,平复了左军的动乱。


    崇祯帝因此事把李邦华召回北京,任命为左都御史,对李邦华信任有加,多次召到宫里奏对。


    此次清军入关,李邦华以左都御史的身份被委以京营监军,负责监察北京的城防,恰巧巡视到了西便门,为红衣大炮的轰鸣所震惊。


    “出现了什么情况,是清军攻城了吗?为何动用红衣大炮?”李邦华一脸严肃的走到城头,质问丰城侯李开先道。


    “城下来了一伙儿人马,行迹十分可疑,我怀疑是清军的奸细。”李开先解释道。


    “哦!”李邦华闻言扒着垛口往下观看,就见城下有四五十人,十来匹战马,看衣着打扮都是大明子民,哪里像清军的奸细!


    “是不是奸细,喊他们过来问问就是了,左右不过几十个人,难道他们还能打的下北京城?侯爷你动用大炮太过鲁莽,若是惊吓了城中百姓怎么办?”李邦华不咸不淡的责备了一句,说的李开先满脸通红,却又无言以对。


    “喂,城下的是什么人?说出你们的来意身份!”李邦华的一个随从扶着垛口,冲着城下高声喊道。


    咦,城下的陈越刚刚被城头的大炮吓了一跳,难道城头的明军疯了不成,怎么冲着自己这些人开炮了!这一炮虽然没有打中,可保不齐下一炮就会落到自己这些人中间。看来这城门真的进不去了,无奈之下陈越就要带着众人远离北京。城外有清兵固然危险,可也不能被城上明军当作奸细用红衣大炮打死,那样死的实在太冤。


    就在整理队列离开西便门时,城上突然有人询问,陈越不禁大喜,亲自骑马奔到城门下,高仰着头喊道:“我是西便门把总陈江河之子陈越,跟着我的都是我家的家丁仆人,城上官兵应该有很多人认识我们,还请不要开炮!”


    西便门把总陈江河?陈越清朗的声音传到了城上,李邦华听到就是一愣,扭回头来打量着城上众将官,询问谁是陈江河。


    陈江河身为一个小小把总,职卑位低,在李邦华带着一帮人来到城上后被挤到了外围,一开始根本插不上话,见李邦华看来,连忙上前几步,跪倒在李邦华面前。


    “回禀大人,城下确实是犬子陈越及家丁仆人们,不是清军的奸细。”


    “你一个小小把总,如何有这么多的战马?”李邦华问道,身为御史出身的他,一眼就看到了事情的关键,陈江河只是一个小小的把总,他不该有这么多家丁,更养不起如此多的战马,其中必有详情!


    “这……”陈江河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他自己知道自家事,家里何曾有过一匹战马啊!


    “我家中本来没有战马,我也不知犬子从哪里弄得。”陈江河低下头来,实话实说道。


    “嗯!”李邦华点点头,吩咐随从:“问问那城下陈越,为何队伍中有那么多战马?”


    “兀那陈越,你队伍中战马从哪里来?快快老实交代!”随从冲着城下高喊道。


    “战马是从清军手中夺得,我们遇到了一队清军的哨骑,和他们激战一番,杀败了他们,抢了这些战马!”听到城上的问话,陈越笑了,这才知道因为队伍中的战马被误作为清军的奸细,连忙冲着城头高喊道。


    什么?杀败了清兵骑兵,从清兵手中抢得战马!城头众人目瞪口呆,无不怀疑自己听错了。自从满鞑兴起以来,大明与之交战从来败多胜少,野战从未有胜过,只是靠着守城才取得那么一场两场的胜仗。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来,满人连续入关抢劫,多次击败大明的军队,无数精兵良将或死于满人之手,或投降了满人,在所有大明人眼中,八旗兵已经是无敌的神话。


    京中尚且有着数万军队,可是却眼睁睁看着清兵大啦啦的从北京经过,四处抢掠,不论是朝廷高官,还是京营众将,没有人敢提出出城和清兵一战!


    而城下的陈越只带着几十个家丁仆人,却号称打败了清军骑兵,抢夺了十来匹战马,这不是说梦话吗?城上的所有人上自左都御史李邦华下至普通的小兵,包括陈越父亲陈江河,都表示不敢置信。


    “兀那陈越,你说的可是真的?”李邦华强忍着内心的激荡,不顾身份的扒着垛口,探头向城下询问。在这清兵入关满城惊悸之时,若真有勇士能击败清兵斩杀满人,必然能振奋满城百姓之心,使得皇帝龙颜大悦!


    “有清兵首级为证,此次遭遇了清兵哨骑五人,被我们杀死了四个,逃走一人。”陈越自豪的说着。


    “快,快把吊篮放下城去,把首级吊上城来,本官要亲自查验!”李邦华连忙吩咐下去。


    少顷,城头官兵把一只吊篮送下城头,陈越吩咐陈岩等人把四枚清兵首级放入了篮中,吊篮缓缓拉上城头。


    “是真的满人首级!”城上,几个和满人作战过的京营军官和几个御史共同查看,首级面容狰狞和明人有所不同,头上发茬并非新剃,确定是真满无疑。


    “好啊,好啊,真乃勇士也!”李邦华激动的连连赞叹,扭头对陈江河道,“你生了一个好儿子!”


    第69章


    栋梁之材


    北风呼啸,吹得房屋上的茅草刷刷作响,冷冽的空气自门缝里破烂的窗纸钻进来,冷得人直打寒颤。气候一年比一年寒冷,才是十月底的天气,让人感觉已经到了寒冬腊月一般。这么寒冷的季节也不知道那些关外的满鞑不好好的在家呆着,为何非要来大明作乱?


    只有陈越知道,这是到了著名的小冰河时期,整个地球的天气都要比以前寒冷的多,即使在亚热带的两广,到了冬天也会下上鹅毛大雪。冬天极度寒冷,夏天则相继出现干旱和大涝,粮食极度减产,百姓们收成极差导致食不果腹,在加上边事不宁朝廷赋税不减,无路可去的百姓不得不揭竿而起,就像被上天诅咒了一般,大明的最后几十年天灾人祸接连不断。


    几十名家丁裹着厚厚的衣服,聚在最大的一间屋子里聚精会神的听着陈越授课,四支巨大的蜡烛点燃了安放在屋子的四角,把整个屋子照的晃如白昼,靠着窗户的地方生着两个煤火炉,有竹管通过窗户把烟雾引到外边,煤炉上坐着的铜水壶咕嘟咕嘟的冒着水泡,屋中的人谁也顾不得理它。


    白天训练,晚上认字,是陈越给家丁们制定的计划,按照要求,每个家丁一个月的时间至少要认识八十个字,一年之后要会简单的读写。授课的教材没有选用孩童识字的三字经千字文,而是陈越自己根据训练编写的识字教材,把训练中用到的口令,对家丁们的要求,以及各种纪律奖罚条列统统列了出来,编撰成一本薄薄的册子,用以给大家学习。


    在家丁当中,像陈平、李奕等人是本来就识字的,学习这些自然是毫无困难。有时候陈越为了偷懒,便让陈平李奕代替自己授课。李奕在对清兵一战中因为冷静被陈越赏识,提拔为小旗官,暂时任命为陈岩的副手。


    学了半个时辰的字后,家丁们各自散去睡觉,陈越推开屋门站在院中。看着面前黑黝黝的城墙,不由得感慨万千,清兵首级吊上城头,自己等人没再被认作奸细,也受到了城上大官的嘉奖,可是城门却还是没有打开,自己等人依然只能呆在城外,好在还有煤场的房子,有烧之不尽的蜂窝煤,使得大家不会挨冻。


    城门虽然没有打开,倒是从城上吊下来很多食物,大米油面盐菜,各种物资足够几十人在外面生活上一个月。陈越不知道城上的大官是怎么想的,为何明知道大伙不是奸细而是立功的功臣,却还是不打开城门让大家进去?


    陈越不知道城中人是怎么想的,他能做的就是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进不了城门,那就呆在城外的煤场吧,反正清兵不会攻打北京,这里靠近城墙很是安全,正好趁着难得的清净时间好好操练一下手下的家丁。相信经历过一场战争的家丁们收获颇大,经历过残酷战斗的他们会渐渐成长为合格的士兵!


    就是不知道父亲陈江河现在怎样了,还有那可人的吴婉儿,以及自己的蜂窝煤生意……


    就在陈越挂念家里的亲人之时,一道城墙之隔的另一间煤场(原杨家煤场),煤场的房屋里同样灯火通明,吴婉儿正喜极而泣,因为她听到了陈越和弟弟陈平安全的好消息。


    “总之就是这样,阿越他没事,反而立下了大功,估计很快朝廷会授给他官职,到时说不定会做个千总什么的当当,你弟弟阿平现在也好,我在城头亲眼看见了他。”陈江河劝说了吴婉儿一番,便迳自回房休息了。他执勤到了天大黑,劳累了一天实在疲惫,要不是要把消息告诉吴婉儿,他早就在营房里悍然大睡了。


    他没事,杀了几个清兵立了功,弟弟也没事,这一切真好!吴婉儿呆呆的看着桌上的烛花,内心欢喜的想要雀跃欢呼。原来挂念一个人是这般滋味,会时刻为他牵肠挂肚!


    紫禁城,乾清宫中,两支蜡烛放在桌案两边,照亮了案几上方寸之地,在空旷的大殿中光亮却显得那样的微弱。


    大明的崇祯皇帝俯身案几上,皱着眉头看着桌上的奏折,蓟州失守的消息今天才传到北京,而清兵已然到了北京和通州之间,首辅周延儒信誓旦旦的说只是边军闹饷弄出的动静,谁知道却是清兵攻破了蓟州后封锁了消息。堂堂大明皇帝,等到清兵兵临城下时,才知道清兵入寇连失数城的消息。


    “边将不足峙,边抚无可依,更恨邮牒无闻,塘报无发,两抚一镇,悉逮尔系之狱,诛之!”崇祯重重把奏折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道。一边侍候的太监王承恩默默的上前把奏折捡起,规整起来放到一边,又默默的退了下去。


    再拿起一本奏折,却是总督京营的恭顺侯吴惟英上奏折,言说士卒已经数月没有发饷,军队毫无士气,要求朝廷补发饷银。


    而户部则上奏,说国库空空如也,根本拿不出银两,现在连朝廷官员的俸禄都减半并且拖欠了两个月了。


    坏消息,到处都是坏消息!整个京城,整个大明,就没有一件让朕省心的事情!崇祯恨恨的一把把奏折扫到一边,靠在龙椅背上剧烈的喘息着。过了一会儿,责任心使得他不得不再次俯身案几上,再次拿起了一本奏折。


    这本奏折却是左都御史李邦华上奏,说了一件巡城时发生的趣事,一个小小的把总之子,带着几十个家丁仆人在城外遇到了清兵的哨骑,愤而战之,竟然击败了精锐的清军哨骑,缴获了四枚满人首级。


    原来我大明还有勇士啊!这个陈越真是可用,假以时日,必然是满桂曹文诏一般的勇将,这是李邦华在奏折中对陈越的期许。可是大明积弱如此,即使满桂曹文诏健在,又能力挽狂澜吗?


    “臣以为京营糜烂不堪,已然不可救药。放任陈越入城,如一匹白布掉进染缸,不复原来颜色,倒不如放之旷野之间、危险之地,磨而砺之,或可成为栋梁之材!”


    第70章


    苦练本领好杀敌


    通州城外,一顶顶帐篷扎在旷野之间,无数的骑兵在原野里驰骋,绣着“清”字的各色旗帜在空中招展。


    大营里,士卒们盔甲鲜明,秩序井然,在最大的帐篷外面战列着两排身穿白甲的锐士,环绕护卫着帐篷四周。


    十一月的天气极度严寒,大帐里却温暖如春,厚厚的熊皮铺满了地面,帐篷角落里摆放着十来只火盆,火盆里上好的精碳正熊熊燃烧。


    满清睿亲王多尔衮虎踞桌案之后,阿济格多铎博洛孔有德耿仲明等满汉八旗诸将分列左右,帐内温度太高,所有人都除去了头上厚厚的毡帽,露出了丑陋的金钱鼠尾辫子。


    “十四哥,要我说咱们应该直接攻破北京,活捉崇祯皇帝,以后这南朝的花花世界都是我大清的了!”阿济格大大咧咧的冲着多尔衮道。


    “就是,这南朝的官兵太不经打,一个个的就知道躲在城墙后面,根本不敢和我八旗勇士正面作战,偏偏他们城墙修的如乌龟壳一般,让人好生郁闷。”相对于鲁莽一些的阿济格,多铎显得更加冷静一些,没有驳斥阿济格的狂妄之言,却委婉的指出了北京城并不好打。


    阿济格和多铎是多尔衮的同胞兄弟,又屡立战功,战力强横,身受多尔衮乃至满清皇帝皇太极的喜爱。只是二人之间并不对付,隐隐有别苗头之势,也只有多尔衮能压制住他们。


    随着两兄弟的话语,帐中其他八旗将领也都纷纷发言,或附和阿济格或附和多铎,帐中立刻热闹喧哗成一片,不过不管如何看法,所有八旗将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明军战力的极度不屑极度轻蔑!


    “好了!”见帐中越闹越不像话,多尔衮忍不住冷哼一声,顿时帐中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巴,大帐里安静的针落可闻。


    “此次出兵攻明战略早定,不要再说废话!”多尔衮冷冷的横了阿济格一眼,明军虽然孱弱,可依然拥有数十万的军队,在昌平、保定,宁远、山海、中协、西协、昌平、通州、天津各城驻有重兵,别说打下北京城,就连面前这座通州也不是那么好打!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