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卫灵公篇第十五(1)
3个月前 作者: 孔子
15·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译文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关于军队作战布阵的事。孔子回答说:“有关祭祀礼仪的事,我曾听说过;军队作战的事,我从来没有学习过。”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固穷者,固守其穷。”
朱熹注:“圣人当行而行,无所顾虑,处困而亨,无所怨悔,于此可见。学者宜深味之。”
15·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随他的人都病得起不来了。子路很生气地来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但能坚持节操,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固穷者,固守其穷。”
朱熹注:“圣人当行而行,无所顾虑,处困而亨,无所怨悔,于此可见。学者宜深味之。”
张居正注:“兴,是起。愠,是含怒的意思。滥,是泛滥,言人之放溢为非,如水之泛滥而不止也。孔子既不对灵公之问,遂去卫适陈。至于陈国,粮食断绝,从者皆饥饿而病,莫能兴起。”
15·3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多学而又博记的人吗?”赐回答说:“是呀,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对呀,我只用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把它贯穿起来的。”
名家注解朱熹注:“子贡之学,多而能识矣。夫子欲其知所本也,故问以发之。方信而忽疑,盖其积学功至,而亦将有得也。然彼以行言,而此以知言也。夫子之于子贡,屡有以发之,而他人不与焉。则颜曾以下诸子所学之浅深,又可见矣。”
张居正注:“识字,解作记字。贯,是通。按一贯之旨,即尧舜以来相传心法,非子贡学将有得,孔子亦未遽以语之也。学圣人者,宜究心焉。”
15·4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由!懂得德的人太少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由,呼子路之名而告之也。德,谓义理之得于己者。非己有之,不能知其意味之实也。自第一章至此,疑皆一时之言。此章盖为‘愠见’发也。”
15·5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无为而治者,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独称舜者,绍尧之后,而又得人以任众职,故尤不见其有为之迹也。恭己者,圣人敬德之容。既无所为,则人之所见如此而已。”
15·6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诚老实,行为要忠厚恭谨,即使到了南蛮、北貊的部落里,也都能行得通。说话不忠诚老实,行为不忠厚恭谨,能行得通吗?站着时就好像忠信笃敬立在眼前,坐在车上就好像看见它刻在车前的横木上,只有这样才能处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衣带上。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学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言忠信,行笃敬;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即此是学。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化,却与天地同体。其次惟庄敬以持养之,及其至则一也。”
张居正注:“行,是所行通利。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按此章之言,不独学者切己之事,在人君尤宜致谨,人君一言失,则天下议之;一行失,则天下背之,则怨之詈之。非细故也,诚能忠信笃敬,则所谓至诚与天地参者,亦不外此,而况于人乎,所以说王道本于诚意。”
15·7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译文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政治清明,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混乱,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政治清明时,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混乱时,就把本领收藏起来而隐居。”
名家注解朱熹注:“史鱼自以不能进贤、退不肖,既死犹以尸谏,故夫子称其直。事见《家语》。伯玉出处,合于圣人之道,故曰君子。卷,收也。怀,藏也。如于孙林父、宁殖放弒之谋,不对而出,亦其事也。”
张居正注:“史鱼、蘧伯玉,都是卫大夫。矢,是箭。如矢,言其正直如射箭一般。卷,是收。怀字,解作藏字。夫以卫之小国而得此二贤,亦可谓有人矣。惜乎灵公无道,而不能用也,是故惟圣主为能容直臣,惟治朝为能用君子,有世道之责者,当知所辨矣。”
15·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孔子说:‘人之识见,有浅深不同,而我之语默,贵施当其可。彼人有造诣精深,事理通达,这是可与言的人,却乃缄默而不与之言,是在彼有受言之地,而在我无知人之明,将这样好人不识得,岂不是失了人?若其人昏愚无识,或造诣未到,这是不可与言的人,却乃不择而与之言,在彼则不能听受,在我则徒为强聒。可惜好言语轻发了,岂不是失了言。惟夫明智之人,藻鉴素精,权衡素审,一语一默,成适其宜。遇着可与言的人,即与之言,既不至于失人;遇着不可与言的人,即不与之言,亦不至于失言,此其所以可法也。’盖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知与不知,只在一言之间,言之不可不慎如此。”
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实理得之,于心自别。实理者,实见得是,实见得非也。古人有捐躯殒命者,若不实见得,恶能如此?须是实见得生不重于义、生不安于死也。故有杀身以成仁者,只是成就一个‘是’而已。”
朱熹注:“志士,有志之士。仁人,则成德之人也。理当死而求生,则于其心有不安矣,是害其心之德也。当死而死,则心安而德全矣。”
15·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工匠想要做事,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起来。居住在一个国家,要敬重那些大夫中的贤良的人,和当中仁德的人友好相处。”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子贡问‘为仁’,非问‘仁’也,故孔子告之以为仁之资而已。”
朱熹注:“贤以事言,仁以德言。夫子尝谓子贡悦不若己者,故以是告之。欲其有所严惮切磋以成其德也。”
15·11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译文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推行夏朝的历法,乘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帽子,舞乐采用《韶》。抛弃郑国的乐曲,远离谗佞小人。郑声淫荡,小人危险。”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问政多矣,惟颜渊告之以此。盖三代之制,皆因时损益,及其久也,不能无弊。周衰,圣人不作,故孔子斟酌先王之礼,立万世常行之道,发此以为之兆尔。由是求之,则馀皆可考也。”
朱熹注:“古者以木为车而已,至商而有辂之名,盖始异其制也。周人饰以金玉,则过侈而易败,不若商辂之朴素浑坚而等威已辨,为质而得其中也。周冕有五,祭服之冠也。冠上有覆,前后有旒。黄帝以来,盖已有之,而制度仪等,至周始备。然其为物小,而加于众体之上,故虽华而不为靡,虽费而不及奢。夫子取之,盖亦以为文而得其中也。取其尽善尽美。”
张居正注:“夫既酌三代之礼,而法其所当法,又严害治之防,而戒其所当戒,则治国之道大备于此矣。颜子有王佐之才,故孔子以是告之。至于郑声、佞人,实万世之明戒。盖有治则有乱,世之治也,以礼乐法度维持之而不足,其乱也,以声色佞幸败坏之而有余。是以尧舜犹畏孔壬,成汤不迩声色,诚所以绝祸本而塞乱源也。《书经》上说:‘不役耳目,百度维贞。’保治者宜留意焉。”
15·1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就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孔子说:‘天下之事变无常,而夫人之思虑贵审。故智者能销患于未萌,弭祸于未形者,惟其有远虑也。若只安享于目前,而于身所不到处,通不去照管,苟且于一时;而于后来的事变,通不去想算。这等无远虑的人,其计事不审,防患必疏,自谓天下之事,无复可忧,而不知大可忧者,固已伏于至近之地,几席之下,将有不测之虞,旦夕之间,或起意外之变矣。是故圣帝明王,身不下堂序,而虑周四海之外,事不离日用,而计安万年之久,正有见于此也。’”
15·1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本章系重出,见《子罕》篇第18章。
15·14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译文孔子说:“臧文仲是个窃居官位的人吧!知道柳下惠贤良却不荐举他给他官位。”
名家注解杏坛礼乐朱熹注:“‘者与’之与,平声。窃位,言不称其位而有愧于心,如盗得而阴据之也。柳下惠,鲁大夫展获,字禽,食邑柳下,谥曰惠。与立,谓与之并立于朝。”
张居正注:“臧文仲,是鲁大夫。柳下惠,是鲁之贤人。窃位,是无德而居乎其位,如偷盗的一般。夫人臣蔽贤而不举,则为窃位,使人臣举之而君不能用,岂不亦有负于大君之任哉?”
15·1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人如果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很少有怨恨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所以人不得而怨之。”
15·16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不考虑‘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如之何如之何’者,熟思而审处之辞也。不如是而妄行,虽圣人亦无如之何矣。”
15·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文孔子说:“整天和大家聚在一起,却不说一句涉及仁义的话,只喜欢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是难办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言不及义,则放辟邪侈之心滋。好行小慧,则行险侥幸之机熟。‘难矣哉’者,言其无以入德,而将有患害也。”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孔子说:“君子行事应以义为根本,以礼义来实行,以谦逊的语言说出,以诚信的态度完成。这才是真的君子啊!”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义以为质,如质干然。礼行此,孙出此,信成此。此四句只是一事,以义为本。”又注:“‘敬以直内’,则‘义以方外。’‘义以为质’,则‘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