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夏书
3个月前 作者: 王云五
孔颖达</a>《尚书</a>正义》(以下简称《正义》)谓马融</a>、郑玄</a>、王肃</a>、《别录》,题皆曰《虞夏书》。《说文解字</a>》(以下简称《说文》)两引《尧典》之语,皆谓之《唐书》。伏生《尚书大传》于《唐传》《虞传》《夏传》之前,各题“虞夏传”三字(见《正义》卷二)。唯伪孔《传》题曰《虞书》。今据马郑本,题曰《虞夏书》。
尧典
《说文》:“典,大册也。”古书多写于竹简,集众简而成册。典,乃册之长大者。《尧典》者,记帝尧之事之书也。《孟子</a>·万章》篇引述本篇即称《尧典》,《大学</a>》则称作《帝典》。
伏生所传《尧典》,自“曰若稽古帝尧”起,至“陟方乃死”止。《孟子》引“二十有八载”等五句,而云“《尧典》曰”;知孟子所见《尧典》之篇幅,与伏生同。伪古文本则将《尧典》分为二篇:自“嫔于虞。帝曰:钦哉”以上,谓之《尧典》;“慎徽五典”以下,谓之《舜典》。而又杜撰“曰若稽古帝舜”等二十八字,冠于“慎徽五典”之上。常见之五十八篇本《尚书》(如《注疏》本及蔡沈</a>《集传》本等),皆据伪古文本,故皆分为二篇。
按:《尧典》文辞平易,与佶屈聱牙之《周诰》,绝不相似。篇首云:“曰若稽古”。是《尧典》作者,已明言系后人追述古事。篇中不但有“帝尧”之称,且单称一“帝”字以指时君。又“考妣”对称,而不称“祖妣”。且所述命羲和居四方观日事,与述舜四时巡守四方事,皆以四方配四时:凡此,皆战国以来之习惯。可知本篇之著成,最早亦不能前于战国之世。而《孟子》既引述之,可知其著成时代,当在《孟子》之前也。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1。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2;光被四表,格于上下3。克明俊德,以亲九族4;九族既睦,平章百姓5;百姓昭明,协和万邦6。黎民於变时雍7。
注释
1 曰若,与《召诰》之“越若”,逸《武成》(《汉书</a>·律历志》引)之“粤若”同,发语词。稽,考察。尧,或以为谥,或以为名号。放勋,《史记</a>》及马融以为尧名。
2 钦,敬谨。明,明达。文,文雅。思,谋虑。安安,和柔。允,诚然。克,能够。
3 光,《经义述闻》(以下简称《述闻》)以为与“广”同义。被,覆盖。四表,四方也:吴汝纶《尚书故》有说。格,感召。上,指天神言。下,指地祇言。
4 俊,大。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九代也。
5 平,辨。章,明。百姓,百官;此指各种官职。
6 昭,明。协,和。万邦,指诸侯之国。
7 黎,众。於读为“呜”,叹词。时,是。雍,和。
译文
(我们来)考察古代的帝王尧,他叫作放勋。他敬谨、明达、文雅,有计谋而又温和,诚然恭敬能够谦让;他的光辉普照四方,感召了天地神明。他能够发扬伟大的美德,使家族都亲睦融洽;家族既已和睦,就来辨明各官员的职守;全体官员的职守都已辨明,天下各国(诸侯)就都调协和顺。民众们啊也都变得和善了。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1;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2。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3。寅宾出日,平秩东作4;日中、星鸟,以殷仲春5。厥民析;鸟兽孳尾6。申命羲叔,宅南交7。平秩南讹;敬致8。日永、星火9,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10。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11。寅饯纳日,平秩西成12;宵中、星虚13,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14。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15;日短、星昴16,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17。帝曰:“咨!汝羲暨和18。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19。”允厘百工,庶绩咸熙20。
注释
1 羲和,谓羲氏、和氏,旧说以为二氏“世掌天地四时之官”。钦,敬谨。若,顺从。昊,元气广大貌。昊天,犹今言</a>老天。
2 历,屡次:据《史记》说。象,观测天象。人,本是“民”字,唐人避讳“民”字,因此改作“人”。《史记》《汉书》等俱引作民时。民时,即耕种收获之时。
3 羲仲,人名;上文所称羲和二氏之一,下文羲叔等类此。宅,居住。嵎夷,地名,在东海滨。旸谷,地名。
4 寅,敬。宾,与傧同义,引导也。此谓晨时向日敬礼,以引导其升出。平,与伻同义,使也。秩,即程课;犹言治理:义见《史记》。按:五行家以东方配春;东作即春作,谓春日之农作也。此言使民治其春作。
5 中,均等。日中,谓日夜之长均等;此指春分时言。鸟,南方七宿之总名。星鸟,谓春分初昏时,鸟之七宿毕见。殷,正;犹言定准。以上二句,谓以日中及星鸟,以定准仲春时节。
6 厥,其。析,分散;谓民散于野,从事耕作。孳,乳化。尾,交尾。
7 申,重;再。南交,交前当有“曰大”二字;“大交”盖山名:《述闻》说。旧说谓南交为南方交趾,恐非是。
8 讹,读为“为”,作也。南讹,谓夏日之农作。致,谓致日;盖以夏至日中午时,祭日而记其影之长短:蔡《传》有说。
9 永,长。夏至日最长。火,星名,即大火;东方七宿之一。星火,谓初昏时大火在正南方。此夏至之现象。
10 因,与襄同义,解衣而耕也:孙星衍</a>《尚书今古文注疏》(以下简称“孙《疏》”)说。希,与稀同。革,与同;毛羽。希革,谓毛羽稀疏:吴氏《尚书故》说。
11 西,西方。昧谷,地名。
12 饯,送行。纳日,入日;即落日。成,谓收成。西成,谓秋收。
13 宵中,夜长日长相等。虚,星名,北方七宿之一。星虚,谓初昏时虚宿在正南方。此秋分之现象。
14 夷,喜悦。秋收后,农事毕,故喜悦。毨,毛重生:义见《玉篇</a>》。
15 朔方,北方。幽都,地名。在,察也:义见《尔雅</a>·释诂》。治田曰易,《孟子》言“易其田畴”可证。平在朔易,言使民省察冬日治田之事。
16 日短,谓冬至日最短。昴(mǎo),星名,西方七宿之一。星昴,言初昏时昴星在正南方。此冬至之现象。
17 隩,暖。氄,冬日鸟兽羽毛下所生柔细之毛。
18 咨,叹词。暨,与。
19 期,周年。有,读为“又”。三百又六旬又六日,谓三百六十六日。地球绕日一周(古人谓日绕地),共需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日;此举成数言之。月绕地球一周,需二十九日余;全年十二周仅得三百五十四五日。较地球绕日之实数,相差十日余,故必以闰月补足之。计十九年中,置七个闰月。四时,春夏秋冬。
20 允,犹用也:《经传释词》(以下简称《释词》)说。厘,整治;意谓制定。百工,百官。庶,众。绩,功。咸,皆。熙,兴。
译文
于是命令羲氏与和氏,(让他们)敬谨地顺应着老天;屡次观测日月星辰,谨慎地把时令传授给民众。命令羲仲,居住在嵎夷一带,那个地方叫作旸谷。恭敬地迎接初升的太阳。使人民从事春天的农作。(看到)日夜的长度均等了,傍晚鸟星统统出现了,(就依据这景象)来定准仲春时节(春分)。(这时)人民就分散在田野,鸟兽都在生育交尾了。又命令羲叔,居住在南方大交山。使人民从事夏季的农务。敬谨地在夏至的正午祭祀太阳而记下日影的长度。(这时)日长(夜短),黄昏之初,大火星在正南方出现。(依据这种景象)来定准仲夏时</a>节(夏至)。(这时)人民都脱下衣服去耕作;鸟兽的毛羽也稀疏了。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方的昧谷。敬谨地饯别落下的太阳。使人民从事秋收的工作。(这时)夜间和白昼一样长短,傍晚虚星出现在正南方。(依据这种景象)来确定仲秋时节(秋分)。(这时)人民喜悦;鸟兽都生出新毛来了。再命令和叔,居住在北方的幽都,使人民经营冬天的田园工作。(这时)日短夜长,黄昏之初昴星在正南方出现。(依据这种景象)来确定仲冬时节(冬至)。(这时)人民都要取暖(离开田野,住在家屋里),鸟兽也都长出了柔细的绒毛。帝(尧)说:“啊!你们羲氏与和氏,(测算出)一周年是三百六十六日,要用闰月的办法来确定四季而成就了年岁。”用以制定各官员的职掌(古人取法天</a>时办理政事),于是各种功业就都兴盛起来了。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1?”放齐曰:“胤子朱启明2。”帝曰:“吁!嚚讼,可乎3!”
注释
1 畴,谁。咨,语词。畴咨,犹言谁哉:吴氏《尚书故》说。若,顺。时,天时。登,成。庸,功。此言谁能顺天时成就功业,意谓何人可继天子之位也。
2 放齐,尧臣名。胤,嗣。朱,尧子丹朱。启明,开明。
3 嚚(yín),口不道忠</a>信之言为嚚:义见《左传</a>》。讼,争论。
译文
天子说:“谁能顺应天时成就功业呢?”放齐说:“嗣子朱很开明。”天子说:“唉!他言论荒谬,又好争论,怎么可以呢!”
帝曰:“畴咨若予采1?”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2。”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3。”
注释
1 采,事。
2 兜,尧臣名。都,叹词。共工,人名。方与旁通,普遍。鸠,聚。僝(zhuàn),具。此言共工多揽事务而具有功绩。
3 静,善。庸,用。象,似。滔,读为“慆(tāo)”,怠慢:孙《疏》说。
译文
天子说:“谁能顺利地成就我的事业呢?”兜说:“啊!共工多揽事务而具有功绩。”天子说:“哼!他对于良好的言论总是不赞成;态度似满恭谨,其实对天也是怠慢不敬的。”
帝曰:“咨!四岳1。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2。下民其咨。有能俾乂3?”佥曰:“於!鲧哉4!”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5。”岳曰:“异哉。试可,乃已6。”帝曰:“往,钦哉7!”九载,绩用弗成8。
注释
1 四岳,四方诸侯之长:杨筠如《尚书核诂》(以下简称《核诂》)说。
2 汤,读为“伤”。汤汤,水流貌。洪,大。方,与旁通,普遍。割,害。并孙《疏》说。荡荡,广大貌。怀,包。襄,上。浩浩,广大貌。滔,漫。
3 其,乃:《释词》说。咨,嗟叹。俾,使。乂(yì),治理。
4 佥(qiān),皆。鲧,禹父名。
5 咈(fú),甚不然之词:蔡《传》说。方,逆:见《孟子》赵注。圮(pǐ),毁。族,善类:见韦昭</a>《国语</a>·楚语》注;谓善人。
6 异,举:见《说文》。已,古与以通;用也:俞樾</a>《群经平议》(以下简称《平议》)说。
7 往,谓命鲧去治水。钦,敬谨。
8 绩,功。用,以。
译文
天子说:“唉!四位诸侯的首长。滚滚的大水在祸害人民,广大无边,包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浩浩荡荡地漫上了老天。民众们都在嗟叹。有没有人能治理它呢?”都说:“啊!鲧呀!”天子说:“哼!他反抗上级的命令,摧残好人。”四位诸侯的首长说:“推举他吧!试试他,(如果)可用,再任用他好了。”天子(对鲧)说:“去吧,要谨慎啊!”过了九年,并没做出什么功绩。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1。”岳曰:“否德忝帝位2。”曰:“明明扬侧陋3。”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4。”帝曰:“俞,予闻5;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6。”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7。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8。帝曰:“钦哉!”
注释
1 庸命,用命。巽,让。
2 否(pǐ),恶。忝,辱。
3 明明,上“明”字为动词,下为名词;言显扬明哲之人。扬,举。侧陋,微贱之人:蔡《传》说。
4 师,众。锡,献。无妻曰鳏。下,谓民间。郑玄云(见《正义》):“虞,氏;舜,名。”
5 《尔雅》:“俞,然也。”语气词。闻,言曾闻其人。
6 瞽(gǔ),盲。舜父瞽叟,目盲。顽,愚。象,舜异母弟。傲,傲慢不恭。克,能够。谐,和。烝烝,厚美貌;谓孝德之盛:《述闻》说。乂,治;谓自治。不,当读为“丕”;语气词。格,感。奸,恶;指舜之父母及弟。
7 第一女字衍文:《核诂》说。于时,于是。刑,与“型”通,仪法。二女,尧之二女,相传为娥皇、女英:见《列女传</a>》。
8 厘,饬令。降,谓下嫁。妫,水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南。汭(ruì),河流曲处之内侧;或以为水名。嫔,嫁。
译文
天子说:“啊!四位诸侯的首长。我在帝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能够听从我的命令,把我这帝位就让给你们吧。”四位诸侯首长说:“我们品德恶劣,会污辱了帝位。”天子说:“那么就显扬高明的人,纵使出身微贱的,也要推举他。”四位诸侯首长就向天子贡献意见说:“有一个还没结婚的人在民间,名叫虞舜。”天子说:“嗯,我曾听说他,他到底怎样?”四位诸侯首长说:“他是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很糊涂,母亲谈吐荒谬,弟弟名叫象,又傲慢无礼;而他能够处得非常和谐,很美满地尽了孝道,能修身自治而感化那些邪恶的人。”天子说:“我来试试吧。”于是就借自己的两个女儿来观察舜的品行。便令两个女儿下嫁到妫水的湾里,嫁到虞家。天子说:“(你们要)谨慎啊!”
慎徽五典,五典克从1;纳于百揆,百揆时叙2;宾于四门,四门穆穆3;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4。
注释
1 自此节以下,伪古文以为《舜典》;又于“慎徽五典”上加“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二十八字。(1)徽,善。五典,即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义见《左传》。从,顺。
2 纳,使进入。百揆,即百官:义见《史记》。下“百揆”,谓百官之职。时,是。叙,有序不乱。
3 宾,读为“傧”,迎导宾客(指诸侯群臣)。四门,国都四面之门。穆穆,敬也。
4 麓,山足;林木畅茂处。烈,暴疾。迷,谓迷失道路。
译文
(舜)能谨慎地将五种伦理做得完善,于是五种伦理都为人民所顺从;使舜担任各种官职,各种职务都办得有条不紊;使他去国都四面的城门招待宾客,四门的宾客都肃然起敬;使他进入大山下畅茂的森林里,遇到大风大雷大雨,他也不迷路。
帝曰:“格汝舜1!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2。”舜让于德,弗嗣3。
注释
1 格,告:吴氏《尚书故》说。
2 询,谋。考,察。乃,汝。厎(dǐ),致。绩,功。厎可绩为“可厎绩”之倒文。《禹贡》之厎绩、厎定、厎平,《孟子》之厎豫皆可证;《皋陶谟》之可厎行,尤其明证:《核诂》说。陟,登。
3 德,指有德之人。弗嗣,不继承帝位。
译文
天子说:“告诉你舜!我和你讨论政事而考察你的言论,你的建议都可以建立功业,至今已三年了;你登上帝位来吧。”舜让给有德的人,不肯继承帝位。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1。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2。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3。
注释
1 正月,谓尧之正月;尧正建丑,舜正建子:郑玄有此说(见《正义》)。《述闻》云:“上日,谓上旬吉日。”受终,言受尧既终之帝位。文祖,《史记》以为尧太祖。按:文祖、文考、文母、前文人等,乃周人习惯用语,指亡祖、亡父等而言。此谓尧太祖之庙。
2 在,察。璇(xuán),美玉。玑(jī),浑天仪。衡,浑天仪中观察星宿之横筒。以上见马融说(见《正义》)。七政,日月五星:郑玄说(见《史记集解</a>》)。按:齐,正也;谓定准。
3 肆,遂。类,祭天之名。禋(yīn),祭名;置牲于柴上而燎之,使其香味随烟而上达:王国维</a>说;见所著《雒诰解》。宗,尊。六宗,天地四时:马融说(见陆德明</a>《经典释文</a>》,以下简称《释文》)。望,祭山川之名。遍,谓遍祭之。
译文
正月上旬的吉日,舜在尧太祖的庙堂里接受尧禅让的帝位。他用(美玉做成的)浑天仪中的玉横筒,观察天象,来定准日月星辰运行的法则。于是祭祀上帝,用禋燎的礼节来祭祀天地四时,用望祭的礼节来祭祀山川的神灵,又普遍地祭祀了群神。
辑五瑞1,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2。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3。肆觐东后4。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5。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6。如五器,卒乃复7。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8,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9,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10,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11。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12;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13。
注释
1 辑,合。五瑞,诸侯所执玉器,以为符信者;即《周礼</a>·春官·典瑞》所谓“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是也。诸侯始受封,天子赐以圭,而刻识之,以为符信。此谓使诸侯执瑞来朝,以合其刻识,而验其真伪。
2 既月,谓已选定吉月;乃日,谓选择吉日:见《史记》说。觐,见。四岳,见前文。牧,州长。班,还。后,君;谓诸侯。言既合其瑞而还之。《尚书大传》谓:诸侯执所受圭以朝于天子,无过行者,复其圭以归于国;有过行者,留其圭;能改过者,复其圭。
3 巡守,天子往各处巡行。岱宗,泰山;即东岳。柴,祭名,与禋同。此谓祭泰山。秩,次序。言按次序望祭岱宗以外之东方山川。
4 肆,遂。东后,东方诸侯。
5 协,调协之使不乱。时,谓春夏秋冬四时。同,整齐。律,法制。度,丈尺。量,斛斗。衡,斤两。
6 五礼,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玉,即五瑞。三帛,三种不同色之丝织品,用以藉垫玉器者。诸侯以五玉为贽以见天子,其玉以帛为垫,其帛则视公侯之爵位,而分三色。二生,羔与雁:卿大夫所执。一死,士所执之雉。贽,初相见时之赠礼。
7 五器,即五瑞。卒,终;谓礼毕。复,反;谓还之。此谓五瑞则还之,他物则否。
8 南岳,衡山。
9 西岳,华山。
10 北岳,恒山。
11 格,谓祭祀。艺,与祢通,父庙也。艺祖,指尧之父庙及祖庙。特,牡牛一只。
12 言舜每五年巡守一次;其间四年,则诸侯分别来朝于京师。
13 敷,普遍。奏,告。言使诸侯普遍以其治术奏告:孙《疏》说。明试以功,谓就其所言,以明试其功效。庸,用。车服以庸,言赐之车服以为之用。
译文
收敛了(来朝的诸侯所持的)五种玉器,已选定吉月,于是又选择吉日,来接见四方诸侯的领袖,及各州的州长,把玉器还给众诸侯。(每逢巡守)那年的二月,(舜)到东方去巡视,到了泰山,举行禋祭;又按顺序遥望而祭祀其他的山川。于是接见东方的诸侯。调协四时、月份,确定日子;统一法制、尺度、斛斗、权衡。修订五种礼法,五种玉器,三种色彩不同的绸子,以及两种活物——小羊和雁,一种死的山鸡,作为初见面时赠送的礼物。像那五种玉器,等典礼完成后,仍还给他们。五月,去南方各国巡视,到了南岳;所行的各种礼节,如同在岱宗时所行的一样。八月,去西方各国巡行,到了西岳;各种礼节,也同之前一样。十一月,去北方各国巡行,到了北岳,所行的礼节和在西岳时相同。回来后,在尧的父庙及祖庙里祭祀祷告,每庙用一头公牛做祭品。每五年巡行各国一次;其他四年,诸侯分别来朝见。朝见时,使诸侯都发表言论;然后就他们的言论,明审地考验他们的功效;(如果政绩很好,)便赏赐他们车马衣服以备享用。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1。
注释
1 肇,开始设置。相传尧时为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九州岛;至舜时又增并、幽、营三州,为十二州。封,封土为坛以祭。十二山,各州(十二州)中最大之山。浚,疏导。
译文
他开始设置了十二个州,筑坛来祭祀十二座大山,疏导各州的河流。
象以典刑1。流宥五刑2。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3。眚灾肆赦,怙终贼刑4。“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5!”
注释
1 象,示;谓指示民众。典,常。
2 蔡《传》云:“流,遣之使远去。”宥,宽恕之。五刑,墨、劓、剕、宫、大辟。此指犯五刑之罪人。
3 鞭,鞭笞。作,为。官刑,官府之刑。扑(pū),以夏(木名)楚(木名)挞之。教刑,学校之刑。金,黄金(《正义》以为黄铜)。赎,以金钱赎罪。
4 蔡《传》云:“眚(shěng),谓过误。灾,谓不幸。”言无意犯罪者。肆,故。赦,免罪。怙(hù),依恃;此谓怙恶。终,永。怙终,谓永远怙恶不悛。贼,与则通:于省吾《双剑誃尚书新证》说。
5 之,是。恤,忧;意谓顾虑。此二语,乃舜诫诸官之辞。
译文
指示民众以正常的刑法。用流放的刑罚来宽恕犯了五刑的罪犯。鞭打是官府的刑罚,用夏木楚木的刑具责打是学校的刑罚,用金钱(赎罪)是赎罪的刑罚。因无心的过失而不幸犯罪的,那就赦免他;永远怙恶不悛的,那就加以刑罚。“谨慎呀,谨慎呀!对于刑法,你们要顾虑呀!”
流共工于幽洲1,放兜于崇山2,窜三苗于三危3,殛鲧于羽山4:四罪而天下咸服5。
注释
1 流,放逐。洲,《孟子》引作州。幽州,舜十二州之一。《括地志》谓:故龚城(在今河北密云县境),相传为共工被放处。
2 放,流放。兜,人名;伪孔《传》谓其党于共工。相传兜被放之崇山,在今湖南大庸县西南。
3 窜,迫使逃匿。三苗,种族名。三危,山名;相传在今甘肃敦煌县南。
4 殛,诛责(流放):孙《疏》说。羽山,有二说:一说在今山东郯城县东北;一说在今山东蓬莱县东南。
5 咸,皆。
译文
于是把共工流放到幽洲,把兜流放到崇山,逼迫三苗逃避到三危山,把鲧流放到羽山:对于这四个罪犯(这样处理),天下的人都很佩服。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1,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2。
注释
1 有,同又。《史记》以为尧在位七十年,二十年而老,又八年而崩。殂落,死。
2 百姓,民众。考妣,父母:义见《尔雅》。四海,谓天下。遏,绝。密,静。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此言因尧丧而三年不作乐。
译文
(舜辅佐了尧)二十八年,天子(尧)逝世了,民众如同死去了父母似的悲痛,在三年之中,全国上下都静静地断绝了乐声。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1。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2。咨十有二牧3,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4。”
注释
1 月正,正月:义见薛综《东京赋》注。相传以为舜正建子之月。元日,善日;即吉日:见《述闻》说。格,谓祭祀。文祖,指舜之祖庙。此言舜祭于祖庙,以告已即天子之位。
2 询,谋。辟四门,谓打开四方城门。聪,听。明四目二句,谓四门既开,见闻益广。四,皆谓四方。
3 咨,询。牧,州长。
4 食哉惟时,言足食之道,在于不违农时:见蔡《传》说。柔,安。能,如。言使远方如近处同样安定,参《述闻》及孙《疏》说。惇(dūn),厚。允,诚然。元,善。难(nàn),阻;拒绝。任,佞。率,用:义见《诗·思文》毛传。
译文
正月吉日,舜在他的先祖庙举行祭祀(报告他已即天子之位)。访问四方诸侯的领袖,打开了四面的城门,对四方所见的更真切,对四方所闻的更周详。又访问十二位州长,说:“要解决民生问题,最重要的是注意人民耕作的时令;要安定远方如同安定近处一般;要培养惇厚的品德,使人民真正达到至善的境界;而且要拒绝谄佞的人(不让他们做官);能够做到这样,野蛮民族也就会服从了。”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1?”佥曰:“伯禹作司空2。”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3!”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4。帝曰:“俞,汝往哉5!”
注释
1 奋,勉。庸,事功。熙,兴。帝,谓尧。载,事。言有无奋勉从事,以兴帝尧之事业者。宅,居。此百揆谓官位:义见《史记》。亮,辅导。采,事。惠,义如语词之“惟”:唐兰有说(见《天壤阁甲骨文存并考释》)。畴,类。
2 佥,指四岳言。司空,旧说以为天子三公之一,掌土地之事。
3 俞,语词。舜赞成四岳之言,故即呼禹而命之。时,是。懋,勉。
4 跪而俯身,以两手抚地曰拜;叩首至地曰稽首。稷,官名,司农事;此谓弃。时天下赖后稷之功,故独以官名称之:郑玄有说(见《正义》)。契、皋陶,二臣名。
5 往哉,谓去担任司空之职。
译文
舜说:“唉!四位诸侯之长。有谁能奋勉地工作,振兴尧帝的事业,可以使他处在官位,按照类别去管理各种事务吗?”都说:“伯禹可做司空。”天子说:“是啊!禹,你曾治理水土;现在你要更加奋勉呀!”禹跪拜并叩头,谦逊地让给稷、契和皋陶来担任这项职务。舜说:“好了,还是你去吧!”
帝曰:“弃!黎民阻饥1。汝后稷,播时百谷2。”
注释
1 帝,谓舜。黎,众。阻,厄:郑玄有说(见《诗·思文》正义)。
2 于省吾谓后乃司之反文;后稷,乃司稷也。播,播种。时,与莳同义:郑玄有说(见《诗·思文》正义)。莳,种也。
译文
天子说:“弃啊!民众为饥饿所困厄。你主持农业,种植各种谷物。”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1。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2。”
注释
1 百姓,民众。五品,谓父母兄弟子:郑玄有说(见《史记集解》)。逊,顺;融洽。
2 司徒,三公之一,主民政。敬,谨。敷,布;施行。五教,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宽,宽容。在宽,言不加以迫胁。
译文
天子说:“契,民众不和睦,父子兄弟等都不融洽。你作为司徒,谨慎地施行五常的教化,宽容而不加以迫胁。”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1。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2。”
注释
1 猾,侵乱。夏,中国。攻劫曰寇,杀人曰贼,乱由内起曰奸,由外起曰宄。以上本郑玄说(见《史记集解》)。
2 士,狱官之长:马融说(见《史记集解》)。《释词》:“有犹为也。”按:为,犹使也。蔡《传》:“服,服其罪也。”三就,就三处行刑;参《国语·鲁语》韦昭注。宅,居处。五流有宅,五宅三居,谓流刑虽有五,而其流居之处则只有三也。三处,谓四裔之外,九州岛之外,中国之外:马融说(见《史记集解》)。明,察。允,信。
译文
天子说:“皋陶!野蛮民族扰乱中国,攻劫杀人,造成内乱外患。你作为狱官长,施行五种刑罚要使罪犯心悦诚服,犯了五刑而服罪的,就用三处来处罚;五种流刑各有安置罪犯的地方,犯了五种流刑的人有三个地方安置他们:只有刑罚清明,才能够使人信服。”
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1。”帝曰:“俞咨!垂,汝共工2。”垂拜稽首,让于殳斨暨伯与3。帝曰:“俞,往哉;汝谐4。”
注释
1 畴,谁。若,顺;谓顺成之。工,工事。垂,人名。
2 俞咨,犹言然哉。共,供;掌管。
3 殳(shū)斨(qiāng)、伯与,二人名。蔡《传》以殳、斨为二人。
4 谐,和;犹言适当。
译文
天子说:“谁能顺利地成就我的工事?”都说:“垂呀。”天子说:“是啊!垂,你来掌管工事。”垂跪拜并叩头,让给殳斨和伯与。天子说:“好了,去吧,你很合适。”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1!”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2。”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3。帝曰:“俞,往哉;汝谐。”
注释
1 上,谓山陵;下,谓原隰。益,人名;即伯益。
2 虞,官名;掌山泽禽兽。
3 朱、虎、熊、罴,四人名。
译文
天子说:“谁能顺利地管理我的丘陵原隰的草木鸟兽呢?”都说:“益呀!”天子说:“是啊!益,你做我的虞官。”益跪拜并叩头,谦逊地让朱、虎、熊、罴担任这项任务。天子说:“好了,还是你去吧,你很合适。”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a>?”佥曰:“伯夷1。”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2。”伯拜稽首,让于夔、龙3。帝曰:“俞,往钦哉!”
注释
1 典,主持。马融云(见《史记集解》):“三礼,天神、地祇、人鬼之礼。”皆祭祀之事。伯夷,人名。
2 《史记》“伯”下有“夷”字,是。秩宗,礼官名。寅,敬。直,正直不邪。清,义当如《诗·清庙》之“清”,《诗正义》引贾逵《左传》注所谓:“肃然清静”也。
3 夔、龙,二人名。
译文
天子说:“喂,四位诸侯之长!有能主持我(祭祀的)三种典礼的吗?”都说:“伯夷。”天子说:“是啊!伯夷,你做秩宗。无论早晚都要恭敬,要正直而肃静。”伯夷跪拜并叩头,谦逊地要把这项任务让给夔、龙。天子说:“好了,还是你去吧,要谨慎啊!”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1。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2,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3;八音克谐,无相夺伦4: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5。”
注释
1 夔(kuí),人名。胄,长:马融说(见《释文》)。胄子,谓天子及卿大夫等之长子。
2 以上四句,谓:正直而能温和,宽大而能敬谨,刚强而不苛虐,简易(不殷勤)而不傲慢:言以乐陶冶性情,使至此境界。
3 诗,谓表达意志之歌辞。永,长。歌永言,谓歌声婉转悠长。声依永,谓乐声之曲折高低依此长言。阳声六为律(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声六为吕(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此“律”字统律吕(古时用以定声音高下清浊之器)言之。宫、商、角、徵、羽五声,必中律乃和,故云律和声。
4 八音,见前注。夺,失。伦,序。
5 自“夔曰”至“率舞”十二字,乃《皋陶谟》之文,因简乱而重见于此。於(wū),叹词。拊(fǔ),轻击。率,皆。言乐声之和,感及兽类。
译文
天子说:“夔,由你来主持乐律,教导长子。使他们正直而温和,宽大而谨慎,刚强而不苛虐,简易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意志的,歌是将语言声调拖长的,乐声要依照着悠长的歌声,用音律的标准来调和乐声;这样,各种音乐都能和谐,就不会失掉了次序(不和谐);那么神和人听了就都和睦了。”夔说:“好啊!我重重地敲打石磬,又轻轻地敲打石磬,连各种兽类都感动得舞蹈起来了。”
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1。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2。”
注释
1 龙,人名。堲(jí),疾恶。谗说,谗言。殄(tiǎn)行,残暴之行:本孙《疏》说。震惊,惊动。师,众。
2 纳言,官名,掌出纳王命。允,信;不诈伪。
译文
天子说:“龙,我厌恶(诬蔑贤能的)邪说和残暴的行为,(因为邪说和暴行)惊动了我的群众。现在任命你做纳言之官,不论早晚代我发布命令,并转达下情,一定要诚信。”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1,钦哉!惟时亮天功2。”
注释
1 稷(弃)、契、皋陶,皆居官久,有功,但美之而不复敕命。初命之禹及垂以下六人,与上十二牧四岳,凡二十二人:马融说(见《史记集解》)。
2 亮,辅导。功,事。天功,符合天意之事功。
译文
天子说:“唉!你们这二十二个人,要谨慎呀!要时时想着(来做这)天意注定的事业。”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1。分北三苗2。
注释
1 考绩,考核诸官之政绩。黜,贬。陟,升。幽,昏暗之官。明,明哲之官。
2 古文别字作“背”(见《说文》),和“北”字相近。此“北”字应作“别”:惠栋</a>说。此句谓分别三苗使之远去。
译文
每三年考核政绩一次;考核三次后,便将昏庸的官员降级,将明智的官员升级。于是一切功业都振兴起来了。并命令三苗离开故土。
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1,五十载,陟方乃死2。
注释
1 三十,谓三十岁。征,召。庸,用。三十在位,谓在官位三十年。伪孔《传》谓:“历试二年,摄位二十八年。”
2 五十载,谓即位五十年。据伪孔说计之,则舜年一百一十二岁。按:《史记》、郑玄皆谓舜年过百岁;二说既相合,故诸家多疑经文“三十在位”之“三”当作“二”。陟,登;往。方,国:甲骨文习见此义。陟方,往各国巡守也。《史记》谓舜崩于苍梧(今广西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名;在今湖南宁远县南)。
译文
舜三十岁那年被尧召用,在官位三(二)十年,在帝位五十年,(后来)在各国巡行时,登上了衡山,并在那里去世。
皋陶谟
谟,谋也。本篇述皋陶与帝舜及禹之谋议,故曰《皋陶谟》。伪古文本分为两篇:自“思日赞赞襄哉”以上,谓之《皋陶谟》;“帝曰来禹”以下,谓之《益稷》。
按:本篇文体、习惯用语及思想,皆与《尧典》相似;疑与《尧典》同时(或稍后)著成。孟子云:“禹闻善言则拜。”当据本篇“禹拜昌言</a>”之语而言。知本篇之著成,亦当在《孟子》以前。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1。”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2。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3。”禹拜昌言曰4:“俞。”
注释
1 允,信。迪,蹈。谟,谋。弼,辅。谐,和。
2 都,叹词。慎厥身修,即慎修其身。思永,谋虑长久之道。
3 惇,厚。叙,次第。九族,见《尧典》。庶,众。明,读为“萌”;萌、甿古通。庶甿,即众民:《平议》说。励,奋勉。翼,辅佐。迩可远,由近可推及远。兹,此道。
4 昌,明。
译文
我们来考察古代的皋陶,(皋陶)说:“(天子)要是真能实践美德,处理政务,那么计谋高明而辅佐他的臣子也就都和谐了。”禹说:“嗯,到底怎样做呢?”皋陶说</a>:“啊!谨慎地修养自己,往长远处着想。厚道地处理家族亲疏的关系,民众就会奋勉地来辅佐你了。由近处可以推及远处,就在于这个道理。”
禹拜谢他的明达之言,说:“嗯,不错。”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1。”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2。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3。能哲而惠,何忧乎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4?”
注释
1 言君主任官贵在知人,为政贵在安民。
2 按:咸,读为“”;,诚。时,是。帝,谓舜。
3 哲,明智。官,动词,谓任用官吏。惠,爱。黎,众。怀,归附。
4 令,善。孔,甚。壬,佞;谓谄佞不正之人。
译文
皋陶说:“啊!(天子的重要任务)在于能认识人才,在于能安定人民。”禹说:“哎呀!诚然像你所说的这样,但(真要做到这一步),连舜帝都感到困难啊。能辨识人才就是明智,就能任用官员;能安定人民就是仁爱,民众就都会归附他。既明智而又仁爱,那为什么还怕兜?为什么还放逐苗族?为什么还怕那花言巧语又和颜悦色的极谄佞之人呢?”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1。”禹曰:“何?”皋陶曰:“宽而栗2,柔而立3,愿而恭4,乱而敬5,扰而毅6,直而温7,简而廉8,刚而塞9,强而义10;彰厥有常,吉哉11。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12。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13。抚于五辰,庶绩其凝14。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15。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16。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17;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18。同寅协恭和衷哉19。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20。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21。达于上下,敬哉有土22!”
注释
1 亦,语词(非承上启下之词)。载,在。采,事。三句意谓:若言其人有德时,当举事实证明曰:在某事某事。
2 见《尧典》注。
3 和柔而能树立(不为外物动摇)。
4 愿,谨。恭,《史记》作共。杨氏《核诂》云:“共与供通,言能供职有才能。”此谓谨厚而能供职事。
5 乱,治。此句言有治才而能敬谨。
6 扰,顺。毅,刚果;即不因受挫折而灰心。
7 见《尧典》注。
8 廉,与辨通。此句言性简易(不殷勤)而能辨别是非:本《平议》说。
9 刚健而能笃实。
10 强勇而能合乎义。
11 彰,著;显示。常,谓常度。吉,善。
12 宣,彰明。三德,九德中之三。浚,敬。孙《疏》说:“明与孟通;孟,勉也。”有,保有。家,谓大夫所食采邑。此数语指大夫。严,马融读为“俨”(见《释文》)。俨,矜庄貌。祗,敬。六德,九德中之六。亮采,辅导政事。邦,谓诸侯之国。此数语指诸侯。
13 翕,合。翕受,合受九德。敷施,推行。咸,皆。事,从事。自此以下指天子言。《正义》云:“马、王、郑皆云:‘才德过千人为俊,百人为乂。’”僚、工,皆官。师师,互相师法。时,善:义见《诗》毛氏传。
14 抚,顺循。古或谓四时为五时;五时,即春、夏、季夏、秋、冬也。抚于五辰,犹言顺乎四时。庶绩,众事功。凝,成:郑玄说(见《正义》)。
15 无,勿。教,使。逸,乐。欲,贪。逸欲,谓逸乐贪欲之人。邦,谓侯国。兢兢,戒慎。业业,危惧。几,音“机”,谓机兆。蔡《传》云:“一日二日者,言其日之至浅;万几者,言其几事之至多也。”
16 旷,空。意谓所任非适当之人。庶,众。工,与功通。天功,见《尧典》注。
17 天叙(xù),天所定之伦序;谓五伦。典,常。敕(chì),谨。惇,厚。五惇之五,承五典而言。
18 秩,贵贱之品秩。天秩,天意所定之爵秩。自,遵循。五礼,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之礼:郑玄说(见《正义》);即自天子以至庶民之礼。庸,常。
19 寅,敬。协,和。衷,善。
20 有德,谓有德之人。五服,依尊卑所定之五等衣服。章,文采。五章,五等文采。五刑,见《尧典》注。刑有五,故言五用。懋(mào),勉。
21 言天所以聪明,由于我民而聪明。意谓民之耳目,即天之耳目。明,谓显扬善人;畏,谓惩罚恶人。威,与畏古通。
22 孙《疏》云:“上,谓天。下,谓民。”达,通。此言天人相通。敬,谨。有土,谓有国之君。
译文
皋陶说:“啊!人的行为有九种美德;要说那个人有美德,就要以事实为依据。”禹说:“什么叫作九德?”皋陶说:“宽大而能敬谨,温柔而能树立,谨厚而能办事,有治事的才干而能谨慎,和顺而能刚毅,正直而能温和,简易而能辨别是非,坚强而能诚实,勇敢而能合乎正义。显示了有这九德的常度,那就完美了。能够每天宣明九德中的三种德行,早晚谨慎奋勉,那么大夫就可保有他的釆邑;能够每天严肃慎重地实践其中六种德行,去辅导政事,(诸侯)就可保有他的国家。能够完全接受而普遍地施行,对于九种德行都能照着去做,使才德出众的人能有官位,众官员互相效法,那么官员们就都可以达到良善的境界。顺应四时(去施政),各种事业便可成就了。不要使安乐贪欲的人拥有国家(不让他们做诸侯)。要谨慎惶恐,(因为)在一天两天之内,就有成万的事情的先兆发生(等待着处理)。不要旷废了各种官职,天定的事功,人要代为完成。天所定的伦理,有经常的法则,对于五常的法则,我们要厚道地去遵行;天所规定的爵位,有一定的礼法,遵循着我们这五种礼法去做,要经常地维持着。官员相互恭敬,就都和善了。老天任命有德的人做官员,规定了五种不同文采的衣服(表示等级不同);老天讨伐有罪的,用五种刑法去惩罚犯了五刑的人。对于政事要奋勉啊。上天的聪明,由人民中而来;上天扬善罚恶,由人民的扬善罚恶的意见而决定。天意民意是相通的,应当谨慎啊!有国土的君主们!”
皋陶曰:“朕言惠,可厎行1。”禹曰:“俞,乃言厎可绩2。”皋陶曰:“予未有知,思日赞赞襄哉3。”
注释
1 惠,顺;谓顺于事理。厎,致。厎行,推行。
2 见《尧典》注。
3 思,惟;语词。赞赞,辅助之貌。襄,辅助。
译文
皋陶说:“我的话都顺从天意,可以去推行。”禹说:“是的,你的话可以建立功绩。”皋陶说:“我没有什么知识,我只是每天勤勉地辅佐(天子)。”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1。”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2。”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3;下民昏垫4。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5。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6。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7。烝民乃粒,万邦作乂8。”皋陶曰:“俞,师汝昌言。”
注释
1 帝,谓舜。汝亦昌言,舜命禹亦进明达之言。
2 思,惟;语词。孜孜,行事不倦怠。
3 以上二句,参《尧典》注。
4 昏,没;垫,陷:郑玄说(见《正义》)。
5 四载,车(陆行)、舟(水行)、橇(形似箕,滑行泥上)、梮(山轿,山行)四种乘载之具也:见《史记》。刊,《史记》《说文》并作。《说文》云:“,槎识也。”谓砍斫树木以做认路之记号。奏,进。庶,谓民众。鲜,生;谓鱼鳖之类。时洪水未平,谷物稀少,故以此为民食。
6 决,挖掘。九川,谓弱水、黑水、河、漾、江、沇、淮、渭、洛;详见《禹贡》。距,至。浚,挖深。畎(quǎn)、浍(kuài),皆田间水沟。
7 播,播种。艰,马融本作“根”(见《释文》)。根食,谓谷类之食物。懋,贸易。迁,徙。化,古“货”字。货,卖。居,积贮。
8 烝,众。粒,应作“立”;定也:见《述闻》说。按:作,与则古通,甲骨文常见此用法。乂,治。
译文
天子说:“过来,禹!你也说一说你的高见。”禹下拜说:“啊,天子!我说些什么呢?我只是整天勤勉不倦地工作罢了。”皋陶说:“啊!那你的工作究竟是怎样呢?”禹说:“大水弥漫天空,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岭,淹上了丘陵,人民都沉陷在水中了。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顺着山岭砍伐树木来做指路标,和益送给民众活鱼鳖之类的食物。我领导民众疏通了九个系统的河流,使它们流到四海;挖深了田间的水沟,使它们通到河流。(水退后)和稷播种谷物,给民众以谷物和鱼鳖等食物,让人民发展贸易,将各地有余货物转运到缺货的地方,售卖或者囤积。这样,民众就都安定了,天下所有诸侯国也就都太平了。”皋陶说:“是的,我要效法你这明达之言。”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1。”帝曰:“俞。”禹曰:“安汝止,惟几惟康,其弼直;惟动丕应2。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3。”
注释
1 乃,汝。
2 止,处所;职责。郑玄云(见《史记集解》):“安汝之所止,无妄动。”几,读如上文万几之几。康,安。弼,辅。直,德之坏字:江声及孙《疏》皆有说。其弼直,言以有德者为辅佐。丕,语词。丕应,言有所动作,则臣民应之。
3 《史记》释徯志为“清意”;孙《疏》谓虚心平意以待。昭,明。受上帝,谓受上帝之命。其,将会。申,重。用,以。休,读为“庥”,福祥也。
译文
禹说:“啊,天子!你在天子之位也要谨慎啊。”天子说:“是啊。”禹说:“安于你的职责,要能注意到事情的先兆,(国家)才能安康;要用有德的人来辅佐你。这样,只要(你)有所动作,大家就会响应。要平心静气地明智地接受上帝的命令,那么老天就会一再地赐给你福祥的。”
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1!”禹曰:“俞。”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2;予欲宣力四方,汝为3;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4;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5。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6。钦四邻,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欲并生哉7。工以纳言,时而飏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8。”
注释
1 邻,亲;谓亲近之人:吴氏《尚书故》说。
2 左右,与佐佑同,辅助。有,于。翼,辅佐。
3 宣,用。
4 观,显示。象,此指象服言。华虫,谓雉。会,绘。言以日、月等作为绘画,以分别绘于上衣。宗彝,饰虎形之彝器。藻,水草之一种。粉米,白米。黼(fǔ),白黑相间之形花纹。黻(fú),黑青相间之形花纹。(chī),读为“黹”,缝。绣,刺绣。言以宗彝等物分别绣于下裳。官爵尊卑不同,故绘绣于衣裳之花纹亦异。以上本马、郑二家之说。采,谓颜料。彰施,明著。于,为。五色,青、黄、赤、白、黑。汝明,汝成之:吴氏《尚书故》说。
5 在,察。忽,乱。孙《疏》云:“五言者,五声之言。”按:谓以宫商角徵羽五声,配信义仁礼智五常;此谓五常之言。听,谓听之审。
6 违,过失。面从,当面听从。后言,背后之言。
7 钦,敬。四邻,谓天子左右之近臣。《大传》谓天子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未详何据。庶,众。顽,谓顽愚之人。谗说,谓好进谗言之人。时,善。侯,维。明之,使之明善。挞,打。记,孙诒让</a>《尚书骈枝》(以下简称《骈枝》)音为“誋”。誋,诫也;言惩戒之。书,谓去其冠饰,而书其邪恶于背:孙《疏》说。识,谓记其过。欲并生哉,谓欲共同生存,不使陷于杀戮之刑。
8 工,官。纳言,采纳人言,以进告于天子。时,善。飏,举。格,谓改过:蔡《传》说。孙《疏》:“承,同烝;进也。”庸,用。威,刑罚。
译文
天子说:“啊!臣子就是邻人(亲近的人)!邻人就是臣子!”禹说:“是的。”天子说:“臣子就是我的大腿、膀臂、耳、目,我要治理民众,你们协助我;我要治理四方(使天下平定),你们去做;我要把古人所规定的象服显示出来,用日、月、星辰、山、龙、雉六种物事,绘在上衣上;用虎形器、水藻、火、白米、白黑相间的形花纹、黑青相间的形花纹六种形象,绣在下裳上;用五种颜料、鲜明地做成五种色彩,做成衣服,你们来做成它;我要听六种乐律、五种声调、八种乐音,借以考察治乱,用来宣布且采纳合乎五常的言论,你们须仔细听清楚。我要是有过失,你们就来辅助(谏正)我,不要当面听从我的话,等退回去而又背后批评。我尊敬我前后左右的近臣。许多糊涂人与专进谗言的人,若是不良善,要使他们明了良善的道理;(如果还不改过,)就打他们一顿来惩戒他们;(或者)脱去他们的上衣,把他们的罪恶写在背上来做标记,这是希望他们能改过自新。官员的任务在于采纳人民的言论(转达天子),人民言论若是纯正的,就荐举他;官员如能改过,就再重用他;不肯改过的,就惩罚他。”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1。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2。谁敢不让,敢不敬应?帝不时敷,同日奏、罔功3。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敖虐是作,罔昼夜頟頟;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4。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5。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6。各迪有功,苗顽弗即工。帝其念哉7。”
注释
1 光,广。苍生,黎民。黎,众。献,贤。惟,为。
2 时举,随时举用之。敷,普。明,显扬。庶,众。敷纳以下三句,参《尧典》注。
3 让,让于贤人。时敷,谓随时敷纳以言。奏,进;谓进用臣下。罔,无。
4 丹朱,尧子。慢,惰慢。敖,戏乐。虐,读为“谑”,戏谑:孙《疏》说。作,为。頟(é),不息貌:伪孔《传》说。罔水行舟,谓陆地行舟。朋,群。殄(tiǎn),绝。世,世代。
5 创,惩戒。若时,如是;谓丹朱所行。涂山,山名,有四,以在今安徽怀远</a>者为近理。辛壬癸甲,伪孔《传》云:“辛日娶妻,至于甲日,复往治水。”说本《吕氏春秋</a>》,姑从之。启,禹子。呱(gū)呱,啼声。子,爱养。荒,大。度,谋。土功,平治水土之事。
6 弼,辅。五服:甸、侯、绥、要、荒;详见《禹贡》。五千,五千里。环王城之外,每五百里为一服;东西、南北相合,各五千里。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五里为邑,十邑为都,十都为师;州十有二师:见《尚书大传》说。外,谓九州岛之外。薄,迫近。九州之外,每五国立一长,谓之五长。
7 迪,顺。有,于。功,事。即,就。念,顾虑。
译文
禹说:“是啊,天子!你的光辉照耀天下,海内的黎民,所有国家(诸侯之国)的贤良之人,都是天子的臣子。天子要随时举用他们,普遍地采纳他们的言论,按照功劳来提拔众人,而且赏赐他们车子衣服以备享用。这样,谁敢不谦让?谁敢不恭敬地响应天子的号召呢?天子如果不能随时普遍地采纳他们的言论,那么纵使同一天进用许多贤明官员,对于国家也没有什么功绩。不要像丹朱那样傲慢不敬,只喜爱怠惰地游玩,只是戏谑作乐,他无昼无夜不停地(享乐);在无水的陆地行驶船只,成群结队地在家里淫乱,因而断绝了他的世代。我以他这样的(行为)为惩戒,所以当我迎娶涂山氏的女儿的时候,辛日结婚,在家过了辛壬癸三天,到甲日就忙着治水去了;后来生了启,在家呱呱地啼哭,我都没有时间去爱护抚养他,只忙着大规模地计划治理水土的事业。辅佐天子成立了五服的制度,(使国土)达到了五千里见方的领域;一州有十二个师;九州以外接近四海边缘的地方,每五国都建立一个首长。所有的人都顺利地从事工作,只有苗人愚昧,不肯去做工。天子啊,你要顾虑到这一点。”
帝曰:“迪朕德,时乃功惟叙1。皋陶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明2。”
注释
1 迪,启导。时,是。乃,汝。叙,与绪同义,此处作就绪解;犹言成就。
2 祗,敬。叙,意谓事业。施,行。象刑,以象征性之刑罚施于犯罪之人。其刑有三:上刑赭衣不缘边,中刑杂屦,下刑用巾蒙面以当墨刑:《大传》说。惟明,能明察。
译文
天子说:“我仍要以德教开导他们,全是你的功劳所助成。皋陶正在敬谨地从事他的事业,正在施行象征性的刑法,(他行刑)是很明察的。”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1;虞宾在位,群后德让2。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3。箫韶九成,凤凰来仪4。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5。”
注释
1 曰,《史记》解释为“于是”;是此“曰”字当与“爰”同义:孙《疏》说。朱骏声《尚书古注便读》(以下简称《便读》)云:“戛(jiá),刮也。”鸣球,玉磬。搏,重击。拊,轻击。咏,歌。祖、考,谓祖与父之灵。神降临曰格。
2 虞宾,谓丹朱。丹朱,尧之后,为虞舜之宾。在位,谓来助祭,在其助祭之位。群后,众诸侯。德让,推让有德者居尊位。
3 下,谓堂下之乐。管,笙属。鼗,长柄、两耳、摇动作声之小鼓。合,谓合乐。止,谓止乐。柷、敔,二乐器名。击柷所以节乐,击敔所以止乐。镛,大钟。间,代。跄(qiāng)跄,舞动貌。
4 郑玄云(见《正义》):“箫韶,舜所制乐。”乐一终为一成。九成,九奏也。按:仪,匹也;配合也。
5 夔曰以下十二字见《尧典》注。庶,众。尹,正;官长。谐,和洽。
译文
夔于是刮着或敲着玉磬,重重地或轻轻地敲弹琴瑟以(伴着)歌唱,祖先和父亲的神灵都降临了,虞舜的客人(丹朱)在陪祭的席位,众诸侯则以品德(高下为理由)来互相让位。堂下的乐器有笙类及小摇鼓,调和节拍的柷和用以止乐的敔,笙与大钟轮流地演奏着,鸟兽都(在乐声中)舞动起来了。箫韶的乐曲演奏了九节,凤凰都(鸣叫着)配合乐声。夔说:“啊!我重重地敲打石磬,又轻轻地敲打石磬,各种兽类都舞蹈起来,众官长都真能融洽了。”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1。”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2。”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3!”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4!”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5!”帝拜曰:“俞,往钦哉6!”
注释
1 庸,用。敕,谨慎。惟时惟几,谓把握时机。以上二语非歌辞。
2 股肱,谓臣。元首,谓君。百工,百官。按:喜,乐。起,兴起;奋发。熙,和。
3 飏,扬;高声。念,顾虑。率,用。兴事,盛事。宪,法。钦,敬谨。省,察。成,成功。
4 赓,续。载,为。庶,众。康,安。
5 丛脞,伪孔《传》云:“细碎无大略。”堕,废。
6 往,谓自今以后。
译文
天子因而作了一首歌,且说:“谨慎地按照天的命令行事,做事要把握时机。”于是唱道:“大臣们(如果都)高兴啊,国王就奋发了啊,所有的官员们也就都融洽了啊。”皋陶跪拜并且叩头大声说:“要注意呀!用以从事盛大的事业,(必须)慎重对待你的法制,要谨慎行事呀!屡次检讨(你的所作所为),才能成功,要谨慎呀!”于是继续作了一首歌说:“国王(如果)明哲啊,大臣们就贤良啊,一切事业就都安定了啊!”又唱道:“元首(如果)专管琐务忽略大事啊,大臣们就都懈怠啊,一切事业就都荒废了啊!”天子行礼答谢说:“嗯,不错,从今以后要谨慎行事呀!”
禹贡
《广雅</a>》云:“贡,献也。”又云:“税也。”是田赋及进献方物,皆谓之贡。本篇标题“贡”字,即兼贡献方物及田赋而言。按:本篇言梁州贡铁、镂。而吾国在西周以前,尚未有铁器之应用,故本篇当为东周以来之作品。然篇中不言四岳、五岳,言六府不言五行,且邹衍大九州岛之说,必当在本篇传世之后。以此证之,本篇之著成,或不至迟至战国之世。且哀公九年《左传》,言吴“城邗沟,通江淮”。而本篇言扬州贡道云:“沿于江海,达于淮泗。”是本篇著成时,尚无邗沟,然则本篇盖成于春秋时也。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1。
注释
1 敷,治;说见孙《疏》。土,土地。刊,《汉书·地理志》引作:义见《皋陶谟》注。奠,定。
译文
禹治理土地,顺着山岭砍削树木(作为指路标),并负责为高山大河命名。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1。既修太原,至于岳阳2。覃怀厎绩,至于衡漳3。厥土惟白</a>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4。恒、卫既从,大陆既作5。岛夷皮服6。夹右碣石入于河7。
注释
1 旧说尧都冀州,故本篇言九州岛始于冀州。载,始。壶口,山名;在今山西吉县西南。梁,山名。杨守敬</a>谓成公五年《公羊传</a>》所称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县北与山西河津县之间。岐,山名,即狐岐山;在今山西介休县。
2 修,治。太原,地名,即大原;当在山西荣河、闻喜之间:见王国维《鬼方昆夷狁考》说。岳,太岳,即霍山,在今山西霍县东南。
3 覃怀,地名,在今河南武陟县。厎,致。绩,功。衡,与横古通。郑玄云(见《史记集解》):“衡漳者,漳水横流入河。”今河北阜城县,为故漳水入黄河处。
4 壤,柔土无块。赋,田税。上上,九等中第一等。错,杂,谓杂出二等之税。中中,第五等。蔡《传》谓:九州岛九等赋税,皆每州岁入总数,以多寡而为九等,非以是等田,而责其是等赋也。又谓:冀州,天子封内之地,不需贡篚,故独不言贡篚。
5 恒,水名;源出恒山。卫,水名;出今河北灵寿县。从,顺。大陆,泽名,在今河北平乡县。作,耕作。
6 岛,《史记》《汉书·地理志》《大戴礼·五帝德》及马、郑俱作鸟。郑玄云(见《史记集解》):“鸟夷,东北之民,赋(搏)食鸟兽者。”皮服,言其俗以皮为服。
7 碣石,山名;众说纷纭,然以为当在今河北昌黎境者较多。蔡《传》:“冀州北方贡赋之来,自北海入河(按:古黄河在今天津东入海),南向西转,而碣石在其右;转屈之间,故曰夹右也。”
译文
冀州:(治理的工作)从壶口山开始,然后去治理梁山和岐山。已经修理好了太原地带,一直治理到岳山的南面来。覃怀地带经施工后已取得了绩效,便到横流的漳水这一带来。(冀州的)土壤是白色而柔细的,所纳的田税是第一等杂着第二等,它的田地是第五等。恒水、卫水既已顺流而下了,大陆泽一带已可耕作了。鸟夷的人都穿着皮衣服(这是记述鸟夷的风俗和别处不同)。(运输贡物的船只从海里来,)从右边的碣石山进入黄河里。
济河惟兖州1: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澭、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2。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3。厥田惟中下,厥赋贞4。作十有三载,乃同5。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济、漯,达于河6。
注释
1 济,水名;本作泲。河,黄河。兖,一作沇。此言兖州之域,在泲、河二水之间。
2 九河,古者黄河下游分为九道,各有专名,即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洁、钩盘、鬲津;谓之九河。《述闻》云:“道,通也。”雷夏,泽名,即雷泽;在今山东濮县东南。既泽,既已成泽。澭、沮,二水名,汇流入雷泽。会同,犹言汇合。桑土,宜桑之土。既蚕,既已养蚕。是,于是:《释词》说。宅,居。土,谓平地。
3 坟,肥。繇,茂。条,长。
4 中下,第六等。贞,当。禹治九州岛之水,兖州最后毕功,于次为第九;此谓赋亦第九等,与州之次相当:见伪孔《传》说。
5 同,言与他州同。兖州下湿,故费时特多。
6 篚,筐属。古者币帛之属,盛以筐篚而贡。织文,锦绮等丝织品。浮,谓舟行水上。济,当作泲。漯,当作,水名;以黄河为源,出于今河南浚县,东北流至山东高苑县入海。达于河,意谓可由黄河以至冀州。
译文
济水和黄河之间这一带是兖州:(在这区域中)黄河下游的九条支流都已疏通了,雷夏泽也已汇成湖泽了。澭水、沮水已共同流入了雷夏泽;可种植桑树的地带,都已养蚕了,于是人们都从丘陵搬下来,居住在平地上。这里的土壤黑而肥美,这里的草非常茂盛,这里的树木长得枝干修长。这里的田地是第六等,它的赋税与这州完工的次第相当(第九等)。经营了十三年,才和别的州相同。这里所进贡的是漆、丝,以及用筐子盛着的花绸。(运输贡物的船只)由济水、漯水航行而来,转入了黄河(再由黄河到达冀州)。
海岱惟青州1:嵎夷既略,潍淄其道2。厥土白坟;海滨广斥3。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4。莱夷作牧5。厥篚檿丝6。浮于汶,达于济7。
注释
1 岱,泰山。言青州之域,东至海,西至泰山。
2 嵎夷,地名:见《尧典》注。略,治:孙《疏》说。潍,水名,源出今山东莒县,由昌邑入海。淄,水名,源出今山东莱芜县,由寿光县入海。道,通。
3 斥,谓斥卤之地;咸土可煮盐者。
4 (chī),细葛布。海物,海产。错,杂;言非一种。畎,谷。枲,麻。
5 莱夷,东夷之一,在今山东黄县境。作,则。牧,放牧牲畜。
6 檿,山桑。檿丝,食山桑之蚕之丝。
7 汶,水名,源出今山东莱芜县;西南流,古入济,今入运河。
译文
海和泰山之间的地带是青州:嵎夷地带已经治理了,潍水、淄水也已疏通了。这里的土壤白而肥美,海边有广大且可煮盐的咸地。这里的田地是第三等,这里的赋税是第四等。这里所进贡的有盐、细葛布,及各种海产,还有泰山山谷中所出的丝、麻、铅、松和奇怪的石头。莱夷的地带也能够放牧牲畜了。这里用筐子盛着进贡的东西是山桑蚕所吐的丝。(进贡的船只)由汶水漂浮而来,到达济水(再由济水入黄河而到达冀州)。
海岱及淮惟徐州1: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2。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3。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4。浮于淮、泗,达于河5。
注释
1 言徐州之域,东至海,北至岱,南至淮水。
2 淮,水名,详见下文导水节。沂(yí),水名,俗名大沂河,源出今山东蒙阴县,南流至今江苏邳县入泗(泗水此段,今为运河)。乂,治。蒙,山名;在今山东费县。羽,山名;在今山东郯城。艺,治也:义见《广雅》。大野,泽名;在今山东巨野县。猪与潴同义,水所停聚也。东原,地名;跨有今山东东平、泰安二县之地。厎,致。平,定。
3 埴,黏土。渐,草相包裹而同长。包,与苞古通,茂盛。
4 旧说五色土所以为大社(王者之社)。按殷墟出土之物,有所谓花土者,为墁墓壁之用。此五色土,盖为圬墁墙壁之用者。夏翟,雉;其羽五色。峄(yì),山名;在今山东峄县。阳,山南。孤桐,孤独生长之桐。桐,可为琴瑟。泗,水名;源出今山东泗水县,本由今江苏清河县入淮,后下流为运河所夺。浮磬,谓浮着土中之石可以为磬者。淮夷,国于淮河下流之夷。蠙,可以生珠之蚌。蠙珠,蠙蚌所生之珠。玄,谓黑缯(丝织品)。纤,细。缟,谓白缯。
5 河,《汉书·地理志》及《说文》皆作菏。菏,水名。按:淮泗皆不通于河,而泗通于菏,菏通于济,济复通于河。故此“河”字应作“菏”:元金履祥</a>、清阎若璩</a>并有说。
译文
海、泰山和淮水之间的地带是徐州:淮水、沂水都已经修治了,蒙山、羽山也都治理了;大野泽也已为水停聚而成为湖泽,东原地带也都平定了。这里的土壤是红色黏性而且肥美。草木都互相包裹着,长得非常茂盛。这里的田地是第二等,这里的赋税是第五等。这里所进贡的是五色土,羽山山谷中所产的雉,峄山南面所产独生的桐木,泗水之滨浮在土上可用以做磬的石头,淮水下游一带所产的蚌珠及鱼类,用筐子盛着进贡的有细致的黑绸和白绸。(进贡的船只)由淮水和泗水漂浮而来,转入菏水(再由菏水转入济水,然后到达黄河)。
淮海惟扬州1: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厎定2。篠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3。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4。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篠簜,齿、革、羽、毛惟木5。岛夷卉服6。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7。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注释
1 言扬州之域,北至淮,东南至海。
2 彭蠡,泽名,即今鄱阳湖。阳鸟,鸿雁之属。攸,所。三江之说,尚无定论。《汉书·地理志》谓:北江在毗陵(今江阴)北,东入海。南江在吴(今吴县)南,东入海。东江出今芜湖西南,东至阳羡(今宜兴)入海。姑从之。入,谓入海。震泽,泽名;即太湖。
3 篠,小竹。簜,大竹。敷,布;谓布于地上。夭,幼嫩而美好。乔,高而上竦。
4 涂,泥。厥赋下上上错,谓赋第七等,而杂出第六等。
5 金三品,郑玄以为铜三色(见《正义》)。孙《疏》以为青白赤三色。瑶,美玉。琨,美石。齿,谓象齿。革,兽皮。羽,鸟羽。毛,当作旄;谓旄牛尾:《核诂》申伪孔《传》说。《史记·夏本纪》《汉书·地理志》均无“惟木”二字;江声以为衍文。《释词》谓此“惟”字“犹与也;及也”。兹从《释词》说。
6 岛夷,《史记》同,《汉书·地理志》作鸟。按:在冀州者为鸟夷,此当为岛夷。岛夷,盖谓东南海岛之夷。卉服,草服。此语亦记异俗,与鸟夷同例。
7 织贝,旧说以为贝锦。按:今台湾山胞,有以极小之贝,以线串连之,织以为巾者;盖即织贝也。包,包裹。《核诂》云:“锡与贡古义略同。”则锡贡犹言进贡。
译文
淮水和东海之间的地带是扬州:彭蠡泽已汇成了湖泽,是(冬天)大雁居住的地方;三条江水既已流入海中,震泽也平定了。大大小小的竹子已经遍布各地。这里的草柔嫩又美好,树木都是高耸的。这里的土壤都是泥土。这里的田地是第九等,它的赋税是第七等,又间杂第六等。这里进贡的是三种颜色不同的铜和美玉、美石、小竹子、大竹子、象牙、兽皮、鸟羽、旄牛尾以及木材。东南海岛的夷人都穿着草编的衣服。这里用筐子盛着进贡的是用小贝织成的巾布,打起包来进贡的是橘子和柚子。这些贡品顺着江和海而到达淮水、泗水。
荆及衡阳惟荆州1: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2。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榦、栝、柏,砺、砥、砮、丹3,惟箘、簵、楛,三邦厎贡厥名4。包匦菁茅;厥篚玄、、玑组;九江纳锡大龟5。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6。
注释
1 荆,山名,在今湖北南漳县。衡阳,衡山之南。言荆州之域,北至荆山,南至衡山之南。
2 诸侯春见天子曰朝,夏见曰宗;此借以喻水之以小就大。蔡《传》谓九江为:沅、渐、元(当作无:胡渭</a>说)、辰、叙、酉、澧、资、湘九水(皆入洞庭湖),兹从之。孔,甚。殷,多。沱,水名,在今湖北枝江县入江。潜,《史记》作涔,水名:《便读》疑其当在今湖北潜江县。云、梦,二泽名;云在江北,梦在江南:王鸣盛《尚书后案》有说。云土梦,或作云梦土。宋太宗</a>据古本改为云土梦:见《梦溪笔谈</a>》。云土,谓云泽旁已见土。作,则。乂,治。
3 杶,木名;可为车辕。榦,柘木。栝,桧木。砺,粗磨石。砥,细磨石。砮,石名;可为矢镞。丹,红颜料。
4 箘、簵(lù),皆美竹名。楛(hù),木名;可为矢干。三邦,近泽之三国,其名未详。厎,致。贡厥名,《便读》谓贡其有名之善材。
5 匦,缠结。菁茅,茅之有毛刺者;宗庙祭祀时,用以滤酒。,浅绛色缯(见前解)。玑,小珠。玑组,当是以细丝绳贯小珠成串者。江声《尚书集注音疏》有说。大龟,所以为卜。
6 洛,应作雒。雒水出今陕西洛南县,流经洛阳,至今巩县入河。洛乃另一水,在渭北。后世多以雒为洛,误。逾,越过。江沱潜汉,皆不通雒,故言逾。黄河自潼关以东东流之一段,古谓之南河。
译文
北到荆山,南到衡山之南,这一地带是荆州:江水、汉水(都经过这里)向东流入大海了,九条江(显得)很多地(在一个区域),沱水、潜水已经疏通了,云泽旁边已有土地,梦泽也已治理好了。这里的土壤是泥土。这里的田地是第八等,它的赋税是第三等。这里所进贡的是鸟羽、旄牛尾、象牙、兽皮及三种颜色的铜,杶、柘、桧、柏等树的木料,粗磨石、细磨石、砮石和丹砂,唯有箘竹、簵竹、楛木,是由湖泽附近的三国进贡的最有名的木料;包裹着且用绳子缠结着进贡的是菁茅;用筐子盛着进贡的是黑绸、浅绛色的绸子和珍珠串;九江这一带进贡的是大龟。进贡的船只由江水、沱水、潜水、汉水漂浮而来,越过(陆地)到雒水,而到达南河。
荆河惟豫州1: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2。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3。厥贡漆、枲、、纻,厥篚纤纩,锡贡磬错4。浮于洛,达于河。
注释
1 言豫州之域,南至荆山,北至黄河。
2 伊,水名;源出今河南卢氏县,至洛阳入雒。洛,应作雒,见前注,下文浮于洛之洛,同。瀍,水名;源出今河南孟津县,至偃师入雒。涧,水名;源出今河南渑池县,至洛阳入雒。河,黄河。荥波,泽名;已湮,故迹在今河南荥泽县。菏,泽名;已湮,故迹在今山东定陶县。被,及也。孟猪,泽名,即孟诸;在今河南商丘县。
3 垆,黑色硬土。错上中,谓赋第二等,又杂出第一等。
4 纻,麻属。纤,细。纩,絮。锡贡,犹纳锡。错,磨石;磬错,可磨磬之错。
译文
荆山黄河之间的地带是豫州:伊、雒、瀍、涧四条水已经通通流入了黄河,荥波泽已经汇成了湖泽,又疏导了菏泽,并疏导至孟猪泽。这里的土壤是柔软而细致的,低洼地带的土壤是肥沃的黑色硬土。这里的田地是第四等,它的赋税是第二等,又杂出第一等。这里进贡的物产有漆、麻、细葛布、纻麻,这里用筐子盛着进贡的是纤细的丝絮,(此外还)进贡可以磨磬的磨石。进贡的船只由雒水航行而来,然后到达黄河。
华阳黑水惟梁州1: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2。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3。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4。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5。
注释
1 华阳,华山之南。黑水,即金沙江。《禹贡锥指</a>》梁州之黑水,汉时名泸水,唐以后名金沙江。言梁州之域,北至华山之阳,西南至黑水。
2 岷,山名,即汶山,在今四川松潘县。嶓,即嶓冢山,在今陕西宁羌县。艺,治。沱,岷江之支流,在今四川灌县分支,至泸县入江。潜,即嘉陵江之北源,在今四川广元县。此沱、潜二水,与荆州之沱潜,同名异实。蔡、蒙,二山名。蒙山,在今四川雅安县;蔡山,未详所在。旅,导。旅平,言开导平坦:略本《述闻》说。郑玄云(见《水经</a>·桓水注》):“和夷,和上夷所居之地也。和,读曰桓。”按:桓水,殆即今之大渡河。大渡河源出大雪山,上流名大金川;由四川乐山县入岷江。绩,功。
3 黎,黑。下中三错,谓赋第八等,而杂出第七及第九等。
4 璆,马融作镠(见《释文》);黄金之美者。镂,铁之刚硬者。罴,似熊而大。狸,似狐。织皮,地毯之属:孙《疏》说。
5 西倾,山名;即今青海鲁察布拉山。桓,水名,见前注。沔,即汉水上流。潜不通沔,故言逾。渭,水名,详见下文雍州。沔不通渭,故不言“达”或“至”而言入。正绝流曰乱;此谓渭水横冲入黄河也。
译文
华山南面与黑水之间的地带是梁州:岷山、嶓冢山已治理过了,沱水、潜水已疏导通畅了,蔡、蒙二山已开导得平坦了,桓水一带夷民的居住区也已施工过。这里的土壤青而发黑,这里的田地是第七等,它的赋税是第八等,又杂出第七和第九等。这里所进贡的物产,有精美的黄金、铁、银、刚硬的铁,可做箭镞的砮石、磬石、熊、罴、狐、狸和地毯之类。西倾山的贡物由桓水运来,再航行于潜,越过(陆地到达)沔水,进入渭水,然后横冲入了黄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1: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攸同2;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3;原隰厎绩,至于猪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4。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厥贡惟球、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5。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6。
注释
1 程发轫谓此黑水即今甘肃之党河:见所著《禹贡地理补义》。西河,今山西和陕西之间黄河南北流之一段。此言雍州之域,东至西河,西北至黑水。
2 弱水,即今甘肃张掖河;番名额济纳河。既西,言既已导之西流。泾,水名,源出今甘肃化平县,至陕西高陵县入渭。属,入:马融说(见《释文》)。渭,水名;源出甘肃渭源县鸟鼠山,至陕西潼关入黄河。汭,河流曲处之内侧;此谓渭水北岸。漆、沮,二水名。漆水出今陕西同官县东北大神山,西南流至耀县,与沮水合。沮水出耀县北,东南流合漆水,曰漆沮水,至朝邑入渭。从,顺。沣水,即丰水,源出今陕西宁陕县东北秦岭,至咸阳入渭。攸,语词。《便读》云:“同,会合也。”
3 荆,山名,在今陕西富平县;非荆州之荆山。岐,山名;在今陕西岐山县。旅,道。终南,山名,横亘陕西南部,主峰在长安南。惇物,山名;在今陕西武功县南。鸟鼠,山名;在今甘肃渭源县。
4 原,高原。隰,低洼处。猪野,谓荒芜之地;非地名:《核诂》说。三危,山名,见《尧典》注。宅,居;言已有人居住。三苗,见《尧典》注。丕,语词;犹乃。叙,安定。
5 球,美玉。琳,美石。琅玕,石之似珠者。积石,即大积石山,今名大雪山,在青海南境。龙门,山名,凡四;此龙门山在山西河津及陕西韩城之间。龙门西河,谓龙门山间之西河。
6 昆仑,国名;在今甘肃西宁县。析支,国名;在今青海北部至甘肃贵德县界。渠搜,国名;即《汉书·地理志》之渠搜县;在今陕西怀远县北,蒙古额尔多斯右翼后旗。三者皆西戎之国;此言三国贡织皮。即,就。即叙,就绪;犹安定。
译文
黑水与西河之间的地带是雍州:弱水已经往西流了,泾水已流入渭水曲处的内侧(北岸),漆水、沮水都已顺畅地流下去,沣水也与渭水汇合了;荆山、岐山已经开导疏通了,终南山、惇物山,以至鸟鼠山(都已治理过了);高原及低洼处都施过工了,甚至荒芜之地(也都加以修治了);三危山一带已可住人,三苗也都安定了。这里的土壤是黄而柔细的,这里的田地是第一等,它的赋税是第六等。这里所贡的是美玉、美石和类似珍珠的石子。这些贡品由积石山下航行而来,到达龙门山间的西河,而汇集在渭水曲处的内侧(北岸)。进贡地毯的,有昆仑、析支、渠搜三国。于是西戎各国都安定了。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1。壶口、雷首,至于太岳2。厎柱、析城,至于王屋3。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4。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5。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6。导嶓冢,至于荆山7。内方至于大别8。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9。
注释
1 岍(qiān),山名;即今陕西陇县吴岳山。岐,谓雍州之岐山。荆,谓雍州之荆山。河,黄河。
2 雷首,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
3 厎柱,山名;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流。析城,山名;在今山西阳城县。王屋,山名;在山西垣曲县。
4 太行,山名;主峰在山西晋城县。恒,山名,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山西浑源县东南。
5 朱圉,山名,在今甘肃伏羌县。太华,即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县。
6 熊耳,山名;在今河南卢氏县。外方,山名;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桐柏,山名;在今河南桐柏县。陪尾,山名;在今山东泗水县:胡渭《禹贡锥指》说。
7 荆山,谓荆州之荆山。
8 内方,山名;今名章山,在今湖北钟祥县。大别,山名;一名鲁山,在今湖北汉阳县东北。
9 衡山,在今湖南衡山县。敷浅原,山名;朱熹</a>、胡渭等以为今庐山。
译文
(治山)从岍山开始,到达岐山,再到荆山,(山脉)越过了黄河。又从壶口山开始,经过雷首山,到达太岳山。再从厎柱山开始,到析城山,再到达王屋山。又从太行山开始,到恒山,再到达碣石山,山脉进入了海中。又从西倾山开始,到朱圉山,到鸟鼠山,而后到达华山。再从熊耳山开始,至于嵩山和桐柏山,一直到陪尾山。再从嶓冢山开始,到达(荆州的)荆山。又从内方山开始,到达大别山。再从岷山的南面治起,到了衡山,越过了九江,到达庐山。
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1。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2。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3。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4。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5。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6。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7。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8。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9。
注释
1 合黎,山名;在今甘肃张掖县。流沙,即沙漠;此谓甘肃鼎新县以东之沙漠;在今宁夏省。
2 黑水,谓雍州之黑水。程发轫谓:南海,即今之罗布泊。罗布泊即《汉志》之蒲昌海,一名临海,又名牢兰海。说见所著《禹贡地理补义》。
3 华阴,华山之北。孟津,黄河渡口名;在今河南孟县。洛,应作雒。洛汭,雒水之北。大伾(pī),山名;在今河南浚县。降水,即漳水,在今河北曲周、肥乡二县之间。播,散。同,会合。郑玄云(见《史记集解》):“下尾合,名曰逆河;言相逆受也。”此言九河复合为一,以入于海。积石、龙门、厎柱、九河,并见前注。
4 漾,水名;源出今陕西宁羌县,东南流为沔,至汉中以东为汉。沧浪之水,乃汉水之一段,在今湖北均县。《史记索隐</a>》谓竟陵(今湖北天门县)有三参水,俗名三澨水。北江,谓扬州三江中之北江。嶓冢、大别、彭蠡,并见前注。
5 东别为沱,言江之东别有一水曰沱。澧,水名;源出今湖南桑植县,流入洞庭湖。东陵,地名;蔡《传》谓在巴陵县(今湖南岳阳县)。迆(y?),同迤,斜行。汇,谓彭蠡。中江,谓扬州三江中之东江。
6 沇水,为济(泲)水之上流;源出今山西垣曲县王屋山下,东南流,至今河南武陟县入河。荥,即荥波,见前注。陶丘,丘名;在今山东定陶县。菏,水名,已湮;故迹由菏泽东南流,至今山东鱼台县入泗。北东,北而折东。
7 淮,水名;源出今河南桐柏县桐柏山。泗、沂,并见徐州。
8 鸟鼠同穴,山名,即鸟鼠山;渭、沣、泾、漆沮,并见雍州。
9 洛,当作雒。熊耳、涧、瀍、伊,并见前注。
译文
疏导弱水,到达合黎山,下流进入沙漠中。疏导黑水,到达三危山,流入南海(牢兰海)。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达龙门山,再往南流到华山北面,再往东经过厎柱山,再往东到了孟津;再往东经过雒水北岸,到了大伾山;再往北经过降水,到了大陆泽;再往北分成九条支流,然后又合成一条逆河,于是流入海中。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往东流成为汉水,又往东流成为沧浪水,又经过三澨水,到了大别山,再往南流入长江;又往东汇成彭蠡泽,又往东形成了北江,然后流入海中。从岷山开始疏导长江,往东另外分出一条支流叫作沱水,又往东流到澧水,过了九条江水,到了东陵,再往东又斜流往北而汇成彭蠡泽,再往东流就是中江,然后流入海中。疏导沇水,使往东流形成济水,流入黄河,又分支出来汇成荥波泽,再往东流经过陶丘以北,往东流到菏水,再往东北流而汇合了汶水,再往北再转东,然后流入海中。疏导淮水从桐柏山开始,使往东汇合了泗水和沂水,再往东流入海中。疏导渭水从鸟鼠山开始,往东汇合了沣水,又往东汇合了泾水,又往东经过漆沮水,然后流入黄河。疏导洛(雒)水从熊耳山开始,往东北汇合了涧水和瀍水,又往东汇合了伊水,再往东北流入黄河。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1。
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士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2。锡土姓,祇台德先;不距朕行3。
注释
1 孙《疏》云:“同,犹和也;平也。”隩,水涯;谓四海之边涯。既宅,既已居人。九山,九个系统之山,即岍、壶口、厎柱、太行、西倾、熊耳、嶓冢、内方、岷山。刊,当作。旅,道;通。九川,九个系统之川,即弱水、黑水、河、漾、江、沇、淮、渭、洛(雒)。涤,畅达:本孙《疏》说。九泽,即大陆、雷夏、大野、彭蠡、震泽、云梦、荥波、菏泽、孟猪。陂,为堤岸以障水。
2 会、同,皆诸侯朝见天子之名;此谓归附。六府,水、火、金、木、土、谷。孔,甚。修,治。庶,众。交,俱。正,谓美恶之等第得其正。厎,致。财赋,谓税收。咸,皆。则,准则。三壤,谓田上中下三等。成,定。中邦,中国。
3 锡,赐。锡土姓,谓赐诸侯以土地及民众:友人杨希枚说,见所著《先秦赐姓制度理论的商榷》。台(yí),与以通;例见王孙钟:于省吾说。距,抵拒不顺。
译文
九州岛之内都已平定,四海的边上也已经住人了。九个系统山脉的树木上都做了标记,可通行了;九个系统的河流都已源头畅达了;九个(大的)湖泽都已筑起了堤防。于是四海之内人民通通归附了王朝;六种(人民日用的)物质都已治理好了;各处土地的优劣都已评定了,所慎重的是税收,通通按照三等田地来规定中国的赋税。把土地和民众赏赐给诸侯,则是按照他们的品德来决定先后。这样,天下(的人)就不抗拒我们(政府)的措施了。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1。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2。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3。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4。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5。
注释
1 五百里,谓环王城之外,四方各距王城五百里;即东西、南北,相距各千里。百里,谓环王城百里以内。总,伪孔《传》云:“禾曰总。”此言谷物连稿秸纳之。二百里,王城百里之外,二百里之内;以下类推。铚,刈;谓割下之禾穗。秸(《集韵</a>》:讫黠切),断去其稿及芒。带稃者,谓之秸服:本陈奂说。粟,未去壳之谷实。米,去壳者。
2 五百里,谓环甸服之外,四方各五百里;以下类推。蔡《传》谓:釆,卿大夫邑地。男邦,谓男爵之国;小国也。诸侯,谓大国次国。此言三百里,与前文异例;朱熹以为自三至五,为百里者三。
3 三百里,谓近内之三百里;以下类推。揆文教,谓揆度王者文教而行。奋,振。卫,保卫。
4 夷,谓夷人所居之地。蔡,流放;谓流放罪人所居之地:蔡《传》说。
5 蛮,蛮荒之地。蔡《传》云:“流,流放罪人之地。蔡与流,皆所以处置罪人;而罪有轻重,故地有远近之别也。”
译文
(王城四周每面各)五百里(的区域),叫作甸服:其中最靠近王城的一百里地区缴纳带稿秸的谷物,其外一百里的区域缴纳禾穗,再往外一百里的区域缴纳去掉稿芒的禾穗,再往外一百里的区域缴纳带壳的谷子,最远的一百里缴纳无壳的米。甸服以外各五百里的区域叫作侯服:其中最靠近甸服的一百里是封王朝卿大夫的地方,其次的百里是封男爵的领域,其余三百里是封大国诸侯的领域。侯服以外各五百里的区域是绥服:其中靠近侯服的三百里,斟酌着人民的情形来施行文教,其余二百里则振兴武力和保卫的力量。绥服以外各五百里是要服:其中靠近绥服的三百里是夷人所住的地方,其余二百里是流放罪人的地方。要服以外各五百里是荒服:其中靠近要服的三百里是蛮荒地带,其余二百里也是流放罪人的地方。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1。禹锡玄圭,告厥成功2。
注释
1 渐,入。被,及。朔,北方。南,南方。暨,参与。声,谓政令。教,谓教化。讫,至。
2 锡,与“锡贡”及“纳锡”之“锡”同义,献也。玄,天色。
译文
(这时的疆域,)东方伸入海中,西方达到沙漠地带,北方、南方都参与了政令教化,(政令和教化)到了四海。禹于是把青黑色的圭,献给天子,报告他已经成功了。
甘誓
甘,地名。誓,战时誓师之辞。此篇为夏君与有扈氏战于甘时之誓辞。或谓夏君为禹,或谓为启,亦有谓为夏后相者,至今尚无定论。
本篇文辞浅易,与《汤誓》《牧誓》相似。篇中言及六卿、五行及三正。按:六卿之制,起于春秋;三正之名,始于战国;且所谓五行,实指终始五德言;由此可知本篇当著成于战国之世。《墨子</a>·明鬼下》篇,虽引本篇之文,然《墨子·明鬼下》乃墨者之徒所为,其著成时代甚晚,故及引之也。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1。
注释
1 甘,马融以为有扈南郊地名(见《史记集解》)。据马说核之,其地当在今陕西鄠县。王国维以为:据卜辞,甘,疑即春秋甘昭公所封之邑;扈,疑即诸侯会于扈之扈:地当在周郑间(见《核诂》引)。按:王说较旧说为胜。郑玄云(见《诗正义》):“六卿者,六军之将。”盖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按:六卿之制,始于春秋时之宋国;说见史景成所著《六卿考源》。
译文
将要在甘地发动大战,(夏王)于是把六军的将领召唤过来。
王曰:“嗟!六事之人1,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2。天用剿绝其命3,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4。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5。”
注释
1 古者谓卿为卿事,故三卿谓之三事。此六事,谓六卿也。六事之人,谓六卿及其统属之人。
2 有扈,国名;姒姓(马融说)。威,《述闻》疑为“烕”(蔑)字之讹。烕,轻蔑。按:此五行,当指终始五德言。威侮五行,意谓轻蔑侮慢应五行之运而兴之帝王(此指夏王言)。怠,惰慢不恭。三正,谓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王者受命,必改正朔。此言怠弃三正,意谓不奉夏之正朔。本篇为战国时人述古之作,故用“三正”之辞,而偶未察其失也。
3 用,因而。剿绝,断绝。命,谓国运。
4 左,谓在车左之战士。攻于左,谓攻击左方之敌人。恭命,顺从命令。御,驾车。非其马之正,谓进退旋转不适当。
5 用命,即听命。祖,谓迁庙之祖。古者天子出征,必先祭社及迁庙,而皆衅其主(神牌)以行,载之斋车。赏于祖,谓启告于祖之神牌而赏之。社,谓斋车所载之社主。孥,子。孥戮,言并其子而杀之。
译文
王说:“啊!六军将领和(所领导的)战士们,我来向你们发出以下命令。有扈国轻蔑侮辱我这应运而生的帝王,怠慢废除王朝所规定的历法。上天因而要断绝了他的国运,现在我只有恭敬地推行老天(对他)的惩罚。在车左的战士假如不攻击左方的敌人,那你们就是不顺从于我的命令;在车右的战士如果不攻击右方的敌人,那你们就是不顺从于我的命令;驾车的人假如不能使马(进退旋转)适当,也是不顺从于我的命令。你们如果听从我的命令,我就报告祖先的神灵而赏赐你们;不听从我的命令,我就在社神的牌位之前加以杀戮。(如果不听从命令,)我就连你们的儿子也杀死。”
* * *
(1)编者注:“今xx”此类的地名,是指注译者在注译本书时通用的地名,与现今的行政区划略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