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启发心智的两种障碍和五种差别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原文】于是弥勒</a>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今译】“接着,在大众当中的弥勒菩萨,就从坐位上站了起来,恭敬地稽首礼拜佛陀,从佛陀的右边绕了三圈,双膝跪在地上,合掌交叉中指,然后禀告佛陀说:
【原文】“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密藏,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于大涅槃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起循环见。
【今译】“悲心广大而受世人敬爱的导师啊!您已经为菩萨们演说完美圣者奥秘的宝藏,而使大家能分辨邪正,顿悟生死轮回的本源。使得末世的所有众生不致误入歧途,并且确实相信完美圣者圆满心智的境界,将不在生老病死中打转,而产生不著边际的错误见解。
【原文】“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修佛菩提,几等差别?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
【今译】“深受世人尊敬的大导师啊!假如菩萨和末世的众生,想要启发圆满的心智,如何才能断除轮回生死的根本?轮回的众生出生的方式有哪些呢?启发心智有几种差别?当众生有尘劳烦恼时,应施设那些方便法门来教化他们呢?
【原文】“唯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耀心境,圆悟如来无上知见。”
【今译】“盼望您本着同体大悲来救度众生,使所有菩萨和末世的众生心智清明,彻底明白完美圣者的圆满心智。”
【原文】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今译】弥勒菩萨说完了这段话以后,五体投地,向佛陀行最敬礼,连续不断地请求了三次,礼拜了三回。
【原文】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①。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今译】当时佛陀就告诉弥勒菩萨说:“问得好!很好!热心真理的弟子啊!你能够为其他菩萨以及末世的众生,向我问及完美圣者深奥奇妙的圆满心智,以使得菩萨们的心智清明、慧眼锐利,而末世的众生也因此能悟到万物的本体,而证得不生不灭的智慧,永远断除生老病死的痛苦。你们现在注意听。我应当立刻为你们解说!”
【注①】无生忍:体悟到万物不生不灭的本体——真正的心灵。就叫“无生忍”或“无生法忍”。
【原文】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今译】弥勒菩萨听佛陀这么说,心里十分高兴,和其余大众安静地等待佛陀的教诲。
【原文】“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今译】佛陀接着又说:“热心真理的弟子们!所有的众生,从久远的过去以来,就有了种种恩爱和贪欲,所以才在生老病死中打转。
【原文】“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① 、化生② ,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今译】“譬如世间中一切众生的诞生方式,不外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四种,而这四种众生都是由淫欲而产生的。所以你们应当知道:生死轮回以贪爱为根本的原因。
【注①】湿生:依湿气或水气而生的,例如蚊子。
【注②】化生:不必透过父母的因素,从无中变化而生出的,如鬼神等。
【原文】“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今译】由于有了种种色欲来助长爱性,所以使众生轮回生生相续不断。
【原文】“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今译】贪欲由于爱念而生。生命由于淫欲而有。众生无不爱护自己的生命,爱护生命就必须保护身体,所以身体是贪欲的本源,爱欲是将来死后投生的原因,爱命就是有了色身以后的结果。
【原文】“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
【今译】“由于对顺境而起贪爱的感受,对于逆境产生嫉妒和憎恨,因而在心里语言和行为上造出种种不好的事情,所以投生在地狱和饿鬼等不好的境界。
【原文】“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
【今译】“当众生知道贪欲是投生恶道的根本原因后。就对贪欲产生厌恶心 。听说没有贪欲的清净行为,便起了爱慕心,因而舍弃以前所造的恶业,喜欢帮助别人的善行,所以出生在人间或天界。
【原文】“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
【今译】“当众生又知道种种贪爱害人不浅以后,便会觉得贪欲十分可厌,所以想舍离贪欲,舍弃粗陋的身心,而欣爱微细的身心。然而,既然有微细的身心,便还能生爱欲,所以始终仍然属于有为的善果,未能达到无为解脱境界。这种有为的善业仍免不了六道轮回,无法启发圆满的心智。
【原文】“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今译】“所以众生要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避免六道轮回,就必须先断除贪爱和执著。
【原文】“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今译】“爱好真理的弟子啊!菩萨变化种种形像和方式,在世间教化众生,并不是以贪爱为根本,而是本着要使众生舍离贪欲的慈悲,才方便地示现种种贪欲而诞生在凡界中,接受生老病死的痛苦。
【原文】“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今译】“假如末世的一切众生,能舍弃种种贪爱和憎恨,断除生老病死的痛苦,努力追求完美圣者的圆满心智,心灵清净后,就可以明白智慧的奥妙。
【原文】“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
【今译】“爱好真理的弟子啊!所有的众生都是由于贪欲而产生无明。随着两种障碍的深浅,而表现出五种差别来。
【原文】“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今译】“这两种心智的障碍是什么呢?第一种是妨碍正确知见的‘理障’(或叫‘所知障’)。第二种是持续生老病死等痛苦的‘事障’(或叫‘烦恼障’)。
【原文】“云何五性?
【今译】“启发心智的五种差别是什么呢?
【原文】“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①。
【今译】“爱好真理的弟子啊!假如没有断除这两种心智的障碍,就叫做 ‘未成佛’。
【注①】未成佛:未成佛有两种含义:第一,他尚未成佛;第二,他将来一定会成佛。因为他也有潜在的圆满心智,只是尚未启发出来而已。
【原文】“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今译】“如果能永远舍离贪欲,断除烦恼,而尚未除去理障的众生,只能达到自利的小乘圣果,而不能证入慈悲众生和追求圆满心智的菩萨境界。
【原文】“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理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
【今译】“爱好真理的弟子啊!如果末世的所有众生,想要启发圆满的心智,就必须先发大愿,立志辛勤断除这两种障碍。假如能调伏这两种障碍,便能体悟而且进入菩萨境界。假如能永远断除这两种障碍,便可以启发像完美圣者那样的圆满心智,获最高的智慧和没有烦恼和负担的永恒境界。
【原文】“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今译】“爱好真理的弟子们!所有的众生都具有潜在的圆满心智。如果能遇到良师益友,依照他们最初立志启发心智所修行的方式,切实修行和学习,便会有顿成和渐成的分别。但假如遇到完美圣者启发心智的正确方法,无论学习禀赋的好坏,都可以成就最高的智慧。
【原文】“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
【今译】“如果众生本身虽勤求善友,可是却遇见见解错误的师友,因此无法了知启发心智的正道,这叫做‘外道种性’。这是由于教他的老师和朋友见解错误的缘故,而不是众生自己的过错。
【原文】“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今译】“以上五种叫做‘众生启发心智的五种差别’。
【原文】“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世间,开发未悟,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无始清净愿力。
【今译】“热心真理的弟子啊!菩萨就是本着大慈大悲的方便法门,示现在世间当中,启发未开悟的众生。他甚至示现了许多不同形相、逆境和顺境,或者与众生生活在一起,教导和感化他们追求奇妙的圆满心智。这一切都是菩萨久远以来立下清净宏大的愿望所致的。
【原文】“若诸末世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应作是言: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二乘。依愿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域。
【今译】“如果末世所有的众生想要追求圆满的智慧,应当学习菩萨,发下面这种清净的大愿:但愿我从今以后,永远向启发圆满的心智这条路迈进,常依照完美的佛陀所教导的方式去努力实行。勤于向良师益友请教,保佑我不要遇到见解错误和只求自利的人们。但愿我永远能本着坚定的的誓愿,逐步消除各种心智的障碍,一直修行到所有的心智障碍完全消除、慈悲众生的誓愿完全实现以后,才解脱所有的烦恼,而达到心智全部启发出来的完美境界。
【原文】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今译】当时佛陀为了再阐述这个道理,所以说了下面这首诗偈:
弥勒汝当知: 弥勒菩萨你应知:
一切诸众生, 所有十方的众生,
不得大解脱, 不能解脱烦恼苦,
皆由贪欲故, 全是贪欲的缘故,
堕落于生死。 因此坠入生死海。
※ ※
若能断憎爱, 如果能断爱和恨,
及与贪瞋痴, 以及所有贪瞋痴,
不因差别性, 不限种性的差别,
皆得成佛道。 都可成就大佛智。
※ ※
二障永消灭, 永断事障和理障,
求师得正悟, 访求明师得正见,
随顺菩萨愿, 圆满菩萨大悲愿,
依止大涅槃。 永远清净无苦恼。
※ ※
十方诸菩萨, 十方一切菩萨众,
皆以大悲愿, 皆本慈悲大誓愿,
示现入生死。 示现世间受生死。
现在修行者, 现在修行佛法者,
及末世众生, 以及末世的众生,
勤断诸爱见, 精勤断除邪爱见,
便归大圆觉。 获得圆满大心智。
(本章大意)
在第五章里,弥勒菩萨向佛陀请教了下列几个问题:
一、怎样才能断除生老病死轮回的根本?
二、轮回的众生出生的方式有哪些类型?
三、启发心智有几种差别?
四、当众生有尘劳时,应运用哪些方法来教化他们?
(佛陀的解答)
一、贪爱是生老病死的本源。除去了贪爱,就不会再轮回生死。
二、众生的出生可分为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四种。
三、随着两种心智障碍的多寡,而呈现五种差别的心智。
心智的两种障碍:(一)事障(烦恼障)——导致生老病死。(二)理障(所知障障)——妨碍正确知见。
心智的五种差别:(一)凡夫性(未成佛)。(二)小乘性。(三)大乘性。(四)不定性。(五)无善根性。
四、教化众生启发心智,应当本着大慈悲的心愿,随着对方的性向和根器,而因材施教。
读了这本经,我们明白:众生本来都具无量的智慧,因为随着心中的污垢(杂念)的厚薄,而呈现种种差别的现象。对于心智比我们好的佛菩萨,我们要努力向他们学习;心智比我们差的畜生饿鬼,我们应该同情他们,帮助他们启发心智、离苦得乐。
贪爱是一种很坚固的束缚。贪爱美色,就会被美色所束缚;贪爱音乐和香味,就会被音乐和香味所束缚。内心中不贪执外界的俗物,内心才能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