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吾谁与归
    马倌举着马鞭,在马背上肆意的驰骋着,高声的呼喝、马鞭末端的清亮和马嘶,在大宋的草场上遥相呼应着。


    “这么多马?有几万只?”曹娴看着远处一望无际的马匹,惊讶的问道,她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马匹在草原上狂奔的景象。


    赵桓下了大驾玉辂,同样也是惊讶的看着那一道匹练,他也是第一次看到马倌牧马。


    听到曹娴的问话,赵桓摇头说道:“没有,一个草场,一个马群不到三千匹。你看到的就只有三千匹马罢了。之所以看不到头,只是离得远罢了,它们距离很远。整个上京路有很多这样的马场,在春天会挑选种马回到大同,和西域来的一些马做一些杂交培育挑选的工作。”


    “这一个马群最多就只能出三百匹战马,就是岳飞背嵬军和韩世忠山岚军的坐骑,而买一匹普通的马需要白银十两,或者大宋银元十枚。”赵桓信心十足地说道。


    曹娴疑惑地问道:“那剩下的马呢?”


    赵桓为之失笑,被曹娴拍打了几下,才止住了笑说道:“剩下的不能作战马,就不能拉车了吗?都在驰道上,这东西浪费不了的,安心。”


    “那条路是大同通往镇州,再由镇州向北去往龙城,镇州往西去往清河城,镇州往东去往静边城和扶余府的王彦部。除了去往龙城的驰道,其他的驰道都修的差不多了。”赵桓十分自豪地说道。


    “我们脚下这套路,通往奉圣州,奉圣州至临潢城的驰道已经修好,而前不久工部提交了营建图,要修从临潢到黄龙府的驰道,他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他兑现了当初的诺言,驰道所及,大宋之疆也。


    “参见陛下,陛下安泰。”赵鼎接到了需要他回朝的消息,将手中的工作交给了韩昉之后,才到了大同,知道官家已经巡游到了太原之后,他就在大同府等着了。


    赵桓将赵鼎扶起来,在草原历练这几年,赵鼎已经有了说不出的锐利,而大宋朝现在,迫切的需要这种锐利。


    当初燕京一别,已经五年之久,赵鼎的脸上也被草原的风沙留下了痕迹。


    赵桓看着一望无际的草原问道:“蒙兀那边具体的情况了解了吗?他们太封闭了,朕的战略上,对他们判断失误,认为漠北三十二部都是一个整体,这是朕的失误。”


    赵鼎摇头说道:“这不怪官家,其实官家,漠北很大。臣在镇州,都督上京路军务,同样将漠北诸部看做一个整体去谋划,但是官家,蒙兀其实已经要亡了。”


    “克烈部的禄汗已经联络了乃蛮部的太阳汗,太阳汗率领他的长子不欲鲁和次子拜不花,带着五万骑卒,和克烈部联军,向着蒙兀而去。”


    “乃蛮部其实就是突厥,他们与克烈部世代交战,争斗已经有数百年了,乃是世仇,他们能够联合在一起,正是看到蒙兀国的强大,所以才联合克烈部一起,征讨蒙兀。”


    “而且克烈部的禄汗和太阳汗,已经给塔塔尔部的兀格和完颜宗望去了书信,要四路伐蒙兀,也就是乞颜部。”


    赵桓一听到这四路伐蒙兀就知道要坏事,他满是担心地问道:“你看好他们这次作战吗?朕是说你觉得是金国联军会赢,还是蒙兀会赢?”


    “金国联军五十万大军围剿蒙兀六万骑卒,他们如何取胜?臣以为金国会赢。”赵鼎不明所以地说道。


    “曹贤妃你以为呢?”赵桓笑着问道。


    曹娴正在盯着草原一匹离群的马匹看着出神,听到赵桓发问,想了想,撩起了被风打乱的发梢说道:“臣妾大概听到了一点,比人数的话,金国联军的赢面会更大一些。”


    赵桓摇头,转头问道:“赵英你觉得呢?”


    赵英闭目良久才说道:“臣以为蒙兀会赢,臣也说不明白,但是臣以为,但凡是联军总会出事。”


    赵桓点了点头,慢慢的向着大同府走去,说道:“派快骑,让岳飞、韩世忠、杨再兴、王彦一定小心防备。”


    岳飞接到诏命之后,就知道了蒙兀和金国联军大战,一触即发。


    “我带着背嵬军走,再带两万马匹驮上水和食物。若是蒙兀胜,则击蒙兀,若是金人胜,则击金人。不管是谁赢,到最后只能是我大宋赢。”岳飞合上了诏书之后,对着韩世忠严肃地说道。


    韩世忠当然不同意,疯狂摇头说道:“格老子的,你一个人去打仗!把老子搁这跟金贼大眼瞪小眼?让杨再兴留下,就完颜真猪那头猪,他敢看杨再兴一眼算格老子输!我带着山岚军和你一起去。把咱的火炮、投石机、蒺藜炮都带上,到时候甘特娘一票。”


    岳飞眯着眼仔细思考之后说道:“到时候到了漠北,你得听我的。”


    韩世忠点头说道:“你鬼精鬼精的,都听你的,那就走着。”


    岳飞给在大同的官家去了一封札子后,就带着一万四千骑精锐,和两万左右的河间军延着大鲜卑山向着漠北而去。


    王彦四万余八字军,前往黄龙府领取辎重,紧随其后,浩浩荡荡的七万大军,就驻扎在格乃衮山脚之下,安营扎寨,日夜派出大量斥候侦查,却丝毫不见联军的踪迹。


    马军的脚程比禁军一日十里要快上许多,赶到漠北草原,也就花了十余日的时间。


    “这是打完了,还是没打呢?”韩世忠到了漠北,就是一阵挠头。


    这驻扎在山脚下是必然,否则怎么取水?


    连官家不通军事,都能编排出马谡大意失街亭的故事来。


    “咱们来早了。”岳飞勒注了马匹,看着远处的奔流不息的游牧族人,笑着说道:“哝,乞颜部就在那里。”


    第九百零五章


    文明的定义


    乞颜部的衣着十分的尚灰黑色,身上的衣物多数都是毛皮缝制,灰色的眼眸为乞颜部的黄金家族。


    游牧民族,这个词汇,本身就不存在。


    从事采集渔猎的人类,被称为渔猎民族;将从事耕作种植的人,被称为农耕民族;将从事放养畜牧的人,被称为游牧民族;从事商业之人,被称为商业民族;航海贸易的人,被称为海洋民族。


    那盎格鲁人和亚伯拉罕人是什么样的定位呢?


    贵族。


    这都是百年国难之后,丧失话语权,世界给中国,或者这个世界,所有人一个定义。


    当然这个定义不包括他们。


    这个定性,片面、没有丝毫的客观,也没有任何的根据。


    在中国,他们将降雨线,简单的一划,说这里往东,属于农耕;这里往西属于游牧,而辽东属于渔猎。然后看着一些带路党们疯狂的寻找证据,证明白人老爷说的都是对的。


    然后围绕着这三个的特性开始了大范围的讨论,对中国的所有过往,进行了定性。


    你就是这样!而且你必须按着我说的变成这样!


    否则就是有原罪的。


    将两国战争,定性为两个民族之间的冲突,刻意的去引导,例如:他们的矛盾根深蒂固,他们是为了争夺生存资源,才打的你死我活!多么野蛮、残酷和落后,多么卑劣的一群人!


    黄祸论,在这个基础上愈演愈烈。


    如此,在任何灾难发生的时候,他们可以不顾及任何的道义,轻而易举的将责任甩到中国这片土地上,而且认为那理所应当。


    可是这个世界存在诸如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渔猎文明、商业文明、大陆文明、海洋文明吗?


    大宋海贸兴盛,商业繁荣,哪怕是在虚弱的时候,也有青塘马场的存在,为孙翊创造出过一只三千人的马军,同样在沿海的捕鱼非常兴盛,走的最远的木兰舟,到达了远非地区。


    这个国家是什么文明?


    有些人说,农耕文明。


    金国在最初的时候,以渔猎为生,而后打败了扶余人之后,占领他们藏着的黑土地,金国现在的粮草全靠种地,他们的船舶可以泛舟登倭国本岛,他们是什么文明?


    有些人说,渔猎文明。


    刻意的、片面的强调某一些事实的存在,从不全面的分析真相。


    文明可以简单的利用生活方式去区分,简直是可笑到了极致,却无数人将其捧为圭音,奉若至宝。


    两个国家是因为内部矛盾积压发动的战争,而后你死我活。战争,只能以最沉重的代价,去结束。


    战争,只有输赢,赢家通吃罢了。


    偏见的将战争解读为两个文明的冲突,看起来逻辑合理的解释,却是错误和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他们将自己的价值观强行嫁接、渗透的结果罢了。


    丝毫不顾自己一腚的粑粑,擦不干净。


    蒙兀的达达们,很落后,他们的财富是暴富而来。当初乞颜部派出了一支三万的军卒,去勤王,但是耶律延禧显然崩溃的速度超过了乞颜部的预期,乞颜部在一路南下到云中路大同府的路上,接收的何曾是只有马匹?


    还有大量的百姓、工匠、甲胄一起迁徙到了漠北,漠北的气候的确的糟糕,但是他们顽强的活了下来。


    在整个世界打的一团糟的时候,他们同样四处出击,攻打其他的部族,而这些攻打的痕迹,因为蒙兀国缺少文字,只能口口相传,最终只能形成传说罢了。


    一如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之事太过久古,杳杳冥冥。而前三皇年代何久,姓名何谓,治国何如皆不可考也。唯三皇之号曰天皇曰地皇曰人皇,久而不失。


    所以岳飞放下手中的千里镜的时候,也对这个新冒出来的蒙兀表示头疼万分。这些人的甲胄,有辽国的铁林军甲胄,有金国的浮屠甲,甚至连大宋的步人甲也有,他们手持看似简陋,但是威力极大的反曲弓。


    漠北,从来不缺少矿山。


    “不是精锐,我怎么觉得一个冲锋,他们就会被我们冲垮。”韩世忠极为自信地说道。


    岳飞摇头,指着那些蒙兀族人说道:“我们只需一个冲锋,就可以打败他们。但是你看他们的马匹,后山马。虽然和我们的之前用的矮马一样,奇丑无比,但是耐力极佳,比矮马更高一些。”


    后山马是契丹牧民的一个传说,据说辽国鼎盛的时候,就让漠北进贡后山马,作为铁林军的坐骑。


    “他们全都是马军,见状不妙就可以随时远遁,想要击败简单,想要击溃甚至消灭,何其困难?”岳飞目露凝重地说道。


    机动力,一直是世界上衡量战斗力的唯一标准。当打不过可以走的时候,那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宗泽当初在河北组织义军,被完颜宗望消灭的二厢军,就是一个例子。


    “那怎么办?”韩世忠再次拉着千里镜看着对方的部队,终于肯定了岳飞的判断,他们并不是散乱的、落后的军队,甚至还能看到重甲的身影。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