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行者寒寒
朱和坪瘫坐在地上沉默不语,任凭汗水滴落在地上,任凭泥土沾染在干净的衣衫上。
“哥哥,给你擦脸。”凌雪将自己的手帕递给了同样满是汗水的哥哥刘傲天身前道。
刘傲天咧着嘴笑了,继而接过手帕擦了擦汗水。
“给你,擦一擦汗吧!”凌雨额头的发丝黏在脸上,她微笑着将手帕递向坐在地上的朱和坪。
朱和坪愣了下,他没有想到刘傲天的妹妹会给自己手帕。
“谢……谢谢!”朱和坪挠了挠头支吾了一声。
从面前这个跟他同岁的女孩脸上,朱和坪感受到了温软的善意,他笑了笑,突然觉得这个私塾没那么讨厌了。
“也谢谢你们。”朱和坪一边擦拭脸上的汗水一边含糊的对一旁的牛仁和刘傲天道。
牛仁嘿嘿嘿的笑了笑没有作声,牛仁从小就被他爹牛壮反复教育,要跟着小少爷好好混,以后上了战场要为小少爷挡子弹,这些许小事他根本没放在心上。
既然小少爷要帮这个无理的小子,他肯定也要帮。
“不用谢,我只是担心因为你,晚上我没得饭吃。”刘傲天神气的傲娇道
……
第940章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小孩子总是这样,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件很小的事争吵甚至打起来,但从来不记仇,没多大会儿小小的私塾里又变得热闹起来。
他看到刘傲天在张二小等平民孩子面前装十三,看到朱和坪在逗他的小女儿凌雨开心,看到牛仁和牛真张罗着其余伙伴刷碗洗盘子。
刘鸿渐看着孩子们嬉戏打闹不禁突然感觉有些伤感。
从西山私塾离开后刘鸿渐又到了军械所,这几年西山各工坊的规模一再扩大,整个顺天府的土地几乎被征用了一半,但军械所仍旧还是原来那副模样。
从建立之日起,军械所担负的就是高精尖的技术研发,并不负责生产,但如今匠人想进军械所的难度,比之科举中进士有过之而无不及。
尝到了先进技术的甜头后,朝廷对军械所一再优待,这里没有尔虞我诈,有的只是力争上游的科研精神,这里俨然已经成为一处隐匿在世外桃源的科研圣地。
宋应星仍旧是那副精神矍铄的样子,见刘鸿渐来了兴致勃勃的请他来参观军械所改良版的人力发电机。
日子就这样悄悄的从指缝间溜走,转眼间到了六月,这天刘鸿渐正在西山私塾给孩子们讲故事,宫里来人说是朱慈烺召见,刘鸿渐正好也有事找朱慈烺,便去了宫里。
一到乾清宫便见宫殿外头围了不少的小黄门,这些人中有三人骑在一台类似于自行车脚蹬似的机器上,死命的等着脚蹬子。
“亮了,嘿!亮了!”宫殿内突然传来王二喜的呼喝。
刘鸿渐见状不用猜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人力发电机得到改良后,发电效率显著提高,电灯泡才研制出来半个多月,朱慈烺就迫不及待的给乾清宫通了电。
“刘兄,你瞧!这电灯果然神奇!”朱慈烺兴高采烈的指着大殿内的立座式台灯道。
“臣早就看过了,皇上召我来不会就是为了看这电灯吧?”刘鸿渐没好气道。
军械所改良的人力发电机仍旧需要三个人协同,也就是说如果想保持乾清宫内的那盏台灯常亮,外头的发电机就必须一直有人运动。
这要在后世神经病才为了发点儿电雇佣三个劳动力来蹬脚蹬子,不过大明从来不缺劳力,朱慈烺显然更不在乎。
以目前大明的工业技术水平,能捣鼓出来这玩意儿已经实属不易,他的府上一周前就通了电,刘鸿渐对此早已见怪不怪。
“也不全是吧,和坪他们兄妹几个也在你那私塾里上了有段时间的课,他们没调皮吧?”朱慈烺一边观摩着台灯一边道。
“没调皮,挺老实的。”刘鸿渐戏谑道。
不老实不行啊,朱和坪那小身板根本不是刘傲天的对手,更何况刘傲天身后还守护着牛大棒槌家的哼哈二将。
不过这小子性子很识时务,自从几个月前被刘傲天‘以德报怨’后,朱和坪很是听刘傲天的话,并且听课时总要坐在刘家兄妹身边,俨然成了狗腿子。
“哦,那就好,对了刘兄,麻六甲总督戚元弼发来奏疏,说是欧罗巴人拒绝使用咱们发行的纸币来交易,请示朕是否要打过去,参谋总部的人悬而未决,朕想问问你的意见。”朱慈烺对台灯失去了兴致,坐到龙椅上道。
朱慈烺现在可以说是志得意满,国库充盈、百姓富庶,手握一百多万军队的他,认为遇到不服气的,就应该果断出击,打到他服气。
在他看来,这是刘鸿渐的一贯作风,所以在收到戚元弼的奏疏后,朱慈烺那颗躁动的心就开始跃跃欲试。
“皇上啊,大明虽然强盛,但通过战争去解决问题,永远是下下策,你手握兵权、政权和财权,更应该为那一百多万将士考虑,莫要动不动就兴兵。
欧罗巴人拒绝使用大明货币,那就不与他们做生意不就好了?”刘鸿渐温言道。
大明的瓷器、茶叶和丝绸永远是通往欧罗巴的硬通货,再加上大明控制的南洋香料群岛,欧罗巴人根本离不开大明,不用多久,欧罗巴人倘若不想战争早晚会屈服。
他们之所以拒绝使用大明货币,在刘鸿渐想来估计也只是试探而已,大明能如此干净利落的灭掉罗刹和荷兰,足可以令欧罗巴人自己掂量自己的实力。
但朱慈烺听了刘鸿渐的话表情却变得凝重起来。
“刘兄此言何意?你乃摄政王,倘若朕哪里做的不对你不站出来指正,你也是有责任的,更何况帝国银行大厦还没建造完毕,纸币、铸币的发行朕可是全权交给你了。”
刘鸿渐眼睛看着朱慈烺,脸上露出奇异的微笑,朱慈烺的表情更加凝重。
“我此次前来,也是有要事找你,思前想后,臣也是时候卸任摄政王之职了,以目前新版货币在大明各地的流通情况来看,百姓们对纸币和铸币的信任程度在不断提高。
我也已经将货币发行量的核算标准告诉了帝国银行的几位副行长,想来只要你不出昏招,新版货币不用几年便会深入人心。
是以,这财权也一并交给你。”刘鸿渐十分认真的道。
半年多前,因为此事刘鸿渐、朱慈烺与百官闹翻,朱慈烺为了留下刘鸿渐,不惜换掉全部朝臣。
那时,刘鸿渐没有选择离开,一来是因为刘鸿渐不喜欢屈服,二来是发行货币的事情一直让刘鸿渐耿耿于怀,否则就算百官们不说,他自己也知道该退下来了。
张天禄的推波助澜固然无耻,但并非所有朝臣都是出于自私的想法,他们更希望让大明回归正统、回到正轨上来。
这正轨就是朱家。
虽然朱慈烺换了一朝臣,虽然这些新上来的官员再不敢就刘鸿渐之事上奏疏弹劾,但刘鸿渐知道,但凡心中有国之人,心里大抵上都是对他持着防备心理的。
他留在这里反而让所有人不放心,唉,这就是几个月以来刘鸿渐所伤感之事。
见朱慈烺呆呆的不发一语,刘鸿渐站起来道: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呀,慈烺。”
第941章
五年计划
“刘兄要走?”朱慈烺声音有些不自然。
“对,昨日东瀛传来消息,那边已经乱作一团,我得回去了。”刘鸿渐十分淡定的道。
“慌什么?那小小东瀛怎值得刘兄跑一趟,朕可以下令,调集二十万禁卫军渡海为刘兄荡平不臣!”朱慈烺十分认真的道。
“你看,你都这么牛逼了,为何一直不肯放我走?大明呀如今已经步入正轨,只要你不出昏招,没有谁能颠覆得了大明。”刘鸿渐没好气道。
其实他知道朱慈烺在担心什么,一直以来重要的事都是他来代替朱慈烺做决定。
乃至于后来刘鸿渐还政于朱慈烺,但由于他还在京城呆着,朱慈烺总觉得出了事儿有人为他扛着。
然而现在刘鸿渐突然要走了,这让朱慈烺有点无所适从,但这在刘鸿渐看来完全没有任何必要。
朱慈烺已经具备了明君的一切品德,他知道知人善任、知道以民为天、以史为镜,受自己和崇祯大叔影响,他定然是个勤勉且懂得自省的好皇帝。
他留在这儿只会影响朱慈烺的发挥,只会让天下百官不自在,他的封地在东瀛,他以后的人生也在东瀛。
他能为大明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改造大和,将两百多年后的耻辱泯灭于无形,并世代为大明镇守东大门。
朱慈烺沉默了片刻,突然从龙椅上站起身来。
“王二喜,着尚膳监准备些韭菜,朕与秦王喝两杯。”
作为皇帝的御用机构,只消不到两刻钟,一桌菜肴便摆在了大殿内,刘鸿渐、朱慈烺二人相对而坐沉默不语。
刘鸿渐不知道说什么,朱慈烺不知道怎么说,最后还是刘鸿渐端起酒壶给朱慈烺斟了一杯酒。
“我走时,可能需要跟你借点儿人,以及一只分舰队。”刘鸿渐想了一下道。
东瀛目前有大约三万禁卫军,刘鸿渐从那边离开时只交代了一个任务,那就是抹除历史。
往大了说,就是抹除一切所谓大和民族的记忆,包括但不限于焚史书、改东瀛语为大明语、改和服为汉服,除此之外还有发型、建筑、礼节、姓氏等等。
想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民族,需要一百年甚至更久,但刘鸿渐知道自己肯定活不了那么久,所以他选了捷径。
简言之就是六个字:顺者昌逆者亡。
只是他低估了东瀛人的反抗决心,昨日传来最新消息,半年多以来三万禁卫军历经大小战斗一百多次,共击毙东瀛人不下三十万。
饶是如此,东瀛人仍旧不肯屈服,他们在东瀛各地聚沙成塔,由于东瀛四面环海,东瀛人又不知通过哪儿国的商人搞到了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