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行者寒寒
“抵制纸币!反对银钱兑换!”
“抵制纸币!反对银钱兑换!”
……
聚集的百姓在那老汉富有感染力的推动之下,开始齐齐的喊起了口号,那老汉的扁担早就晾在了一边儿,头上的竹毛也不翼而飞,苍白的发丝随风舞动,一副大义凛然、舍我其谁的派头。
历经几年前的鼠疫和战火,如今北京城至少还有八十万百姓,今日一早朝廷发行纸币的布告贴满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才一个多时辰,正阳大街就汇集了至少八万人,而且更大的人流还在朝这里汇集。
数万人的呼声使得努力向百姓们解释的分行大使程远犹如沧海一粟。
“完了!完了!”程远此刻的表情比哭还难看。
他只不过是个普通的钱庄掌柜,在西山商合做工的这几年,历经数次培训,一直以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让他算账、处置钱庄的大小事情从来都不会打马虎眼,但是,对于这种场合,他深深的感觉一种无力感。
“肃静!肃静!秦王殿下驾到!闲杂人等且闪开!”
正在这时正阳大街通往内城方向的街道上突然行来一股车队,清一色的货运马车,打头的是几十个带枪的亲卫,马车两边也随行着不少士兵。
牛大棒槌手里拎着个土质大喇叭,随着他的吼声,人群自然而然向两边闪开了一条路,敬畏权力深深的刻在所有百姓的内心深处。
待车队行到分行门口,刘鸿渐撩起帘子从马上上走出,程远顿时如释重负般瘫软在了人群中。
“秦王殿下千岁!”方才鼓动百姓抵制纸币的老汉眼睛突然的一红,大吼一声后当先跪倒在地。
京城以外的百姓或许没见过秦王,但在京城内,还是有不少百姓见过刘鸿渐真容的,很明显,这老汉就见过。
事实上这老汉不仅见过,还曾经受过刘鸿渐的大恩,若不是刘鸿渐,早在五年前的那个寒冬他就冻死了。
老汉跪倒在地一来是出于对王权的敬畏,二来是感激,同时老汉相信,秦王殿下为百姓做了这么多好事,如今朝廷想诓骗他们的钱财,秦王殿下一定不会坐视不理。
“秦王殿下千岁!请殿下为我等做主!”
“秦王殿下千岁!请殿下为我等做主!”
老汉的话音刚落,正阳大街上无数的百姓自发的匍匐在地,向着带给他们安稳生活的刘鸿渐致以最高的礼遇。
……
第937章
软硬兼施
“诸位乡亲父老都快快请起!容本王给诸位解释一番这纸币之事!”刘鸿渐从牛大棒槌手中接过大喇叭,站在马车上向周围跪倒的百姓们高声道。
将富明钱庄体系包括店铺在内的所有人员嫁接到朝廷里是刘鸿渐的主意,因为三个月的准备时间朝廷根本无法迅速的建立起来庞大的中央银行系统,而早在两年多前,富明钱庄刚建立的时候就是为此而生。
当然,刘鸿渐不可能将耗费西山商合如此庞大资金、人力、物力的富明钱庄拱手交给朝廷,事实上新任户部尚书秦文冕刚一上任就直接花去了国库将近三分之一的银两,总计四千六百万两白银。
帝国银行总部设在西山后山,主管全大明的黄金、白银储备,纸币、铸币的印发,统筹大明各地分行的银钱兑换业务,第一任帝国银行行长是大明帝国秦王刘鸿渐。
这名头是朱慈烺强加给他的,朝臣更替和军队参谋总部的策划已经让朱慈烺忙成了热锅里的蚂蚁,刚刚卸任了兵马大元帅的刘鸿渐又被朱慈烺拉了壮丁。
帝国银行总部大厦正在加紧建造中,刘鸿渐打算用两年时间打造出大名第一钢筋混凝土大厦。
同时整个西山将作为除了京城以外,军事防御规格最高的地方,这里不仅有大明的科研中心军械所,还有大明第一军校讲武堂,更有大明第一理工圣地工学院。
更重要的是,这里将储存全大明的黄金、白银,作为支撑货币系统的基石,可以想见,几十年后,西山的地下将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地方。
同时,大明帝国银行作为单独的行政机构从户部脱离,户部仅作为户籍统计、税务征收、财政结余的衙门,所结税银入帝国银行,各地赈灾以及其他支出需户部报于皇帝,在帝国皇帝首肯之下,帝国银行方能拨款。
这等同于削弱了朝臣和内阁的部分权利,将兵权、财权牢牢的掌控在了帝国皇帝手中。
不过经刘鸿渐上奏疏陈述,朝臣对此表示一致同意,最激烈的宫廷斗争宛若行云流水般顺利。
刘鸿渐早知道银钱兑换会引起百姓们的不满,是以锦衣卫几乎是一刻钟就来报一次正阳大街上的消息,眼见他不出面不行了,这才在最关键的时刻出马。
刘鸿渐双手虚抬示意百姓们起身,为了让更远的百姓也能听到,数十个大汉将军爬上了正阳大街房落的楼顶,各自拿着劣质扩音大喇叭复述刘鸿渐的话。
“这几年来,陛下殚精竭虑、朝廷苦心经营、本王东奔西走,方使大明崛起自此傲然屹立于天下,才使外藩人不敢触大明之虎须,才使诸位得以在和平的环境中繁衍生息。
这一点,相信诸位都能看到和感受到,想想六年前吧,那时的你们是什么样子!如今你们这是要干嘛?要造反吗?”刘鸿渐声音洪亮、字字铿锵。
“常言道,宁为太平狗,不为乱世人,尔等都忘了吗?
陛下昨晚还对我说,千难万难不得为难百姓,这几年来陛下日夜操劳,都是为了什么?我汉家人就是如此的忘恩吗?”
刘鸿渐言罢,正阳大街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刚才如同打鸡血般的老汉脸红的像猴屁股,他不知从哪里又找到了竹帽盖在了头上压低,以掩饰火辣辣的羞愧。
“现在本王告诉你们,兑换纸币正是陛下体恤尔等交易不便、屡受假铜钱之蒙骗而想的法子,尔等若是不信,大可以只取家中余钱的一部分来兑换,朝廷允许诸位保留多余的银两。
但是!”刘鸿渐说到此话锋陡然变得锐利。
“三日后,所有人不得再以金、银、铜来交易,所有店铺不得收金、银、铜钱,不得拒收新版纸币、铸币。
违令者,第一次罚十两,再犯者罚一百两,三次则查封店铺。
信本王者,自去家中取银兑换,否则,三日后买不到吃食莫怪本王没有提醒。
来人呐,将这些银锭搬进去,本王要换八十万两纸币、二十万两铸币!”刘鸿渐说完将马车后头的木头箱子打开,亮出了银闪闪的大银锭子。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威,刘鸿渐说完便不再理会数万百姓,径直的往分行中走去。
由于京城分行早在数日前就已经准备好了大量的纸币和铸币,没多大会儿,一百万两银子就兑换成了相应的新货币。
没过多久西山商合名义上的老板英国公张为先来了,与之随行的马车足足有二十辆之多,除了张为先,还有京城内数家大商人和店铺老板,英国公张为先行到分行门口大声道:
“响应朝廷号召,西山商合特来兑换新版纸币三百万两,此乃第一批兑换,五日后还有第二批,五百万两!”张为先对刘鸿渐拱了拱手,而后特意提高了音调。
“响应朝廷号召,醉仙酒楼兑换新版纸币六十万两!”
“响应朝廷号召,陈氏布庄兑换新版纸币二十六万两!”
这些京城商人报完数字都向刘鸿渐以及聚拢的百姓拱了拱手,这才先后进入到分行内。
很明显这些商人以前都已经得到了通知,这几年来受朝廷恩惠最大的还是这些商人,虽然朝廷征收了商税,但在刘鸿渐的领导下,朝廷却为商贾开拓了更多的商机,他们乐于支持朝廷的政策。
此时已经有三三两两的百姓开始尝试兑换,只不过出于谨慎考虑,这些百姓基本知识兑换个几钱银子、多的也才一二两。
又过了半个时辰,京城分行迎来了更加隆重的代表团——刚下了早朝没多久的朝臣们联袂而来,足足来了两百多号。
也不知道这些朝臣算不算翘班,反正他们手里提着轻重不一的包裹,里头鼓鼓囊囊的一看就是银两,由于人数太多还自觉的排起了队。
刘鸿渐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商人代表和官员代表自然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就是要让百姓们看到朝廷不是在诓骗他们,从秦王到百官再到商团,整个大明的上层阶级都在积极响应。
按照刘鸿渐的计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威,他来打头作表率,如果百姓们仍旧不买账,没关系,他不生气。
商团代表继续跟上,如果还没效果,他仍旧不生气,官员阶层再加入,如果还是不给面子,不好意思,刘鸿渐就要生气了,他才不会惯着这群百姓,再说了又不是害他们。
刘鸿渐生气了,后果就会很严重。
……
第938章
内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忒!你这小老儿莫插队,本官身为工部主事都还在老实排队,没得规矩,后头排队去!”
刘鸿渐正思量间,正阳大街上突然传来呵斥声,只见京城的百姓们突然踊跃起来,歪歪扭扭的排在了队伍后头。
百姓们就是这样,做什么事不想出头,而一旦有人起了头,立即就会有无数的人跟风,跟风的人多了观望的人就更坐不住了。
试想一下,别人都兑换了就你自己不兑换,万一三天后真的买不到东西了,岂不是亏大了?
至于倘若被骗了怎么办,呵呵,反正又不是自己一个人被骗,他们只知道如果不快点排队,估计到了晚上也不见得能排到自己。
看到如此情景,刘鸿渐这才安下心来,这还只是京城的情况,如今的大明实在是太大了,新货币的兑换高潮至少会持续三个月之久。
不过刘鸿渐也不太担心,朝廷旨意到达各地之前,各地府衙以及周边驻军都已经得到密信,驻军要随时待命维稳,各地府、县的官员、商人必须带头作表率,基本的套路与京城无异。
只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刘鸿渐倒是也不急于一时,见效果已经达到便要招呼亲卫们打道回府。
但刚走出几步,刘鸿渐突然又折返回来,并朝着一个老汉走了过去。
“你便是方才鼓动百姓之人吧?”刘鸿渐表情有些不善的道,同时牛大棒槌十分有眼力劲儿的将那瘦削老汉从排队的人群中提溜了出来。
“王爷饶命!老汉一时……一时糊涂呀,王爷饶命!”这老汉哪里不知道刘鸿渐因何找他,要知道刚才鼓动百姓抵制官府和朝廷最凶的就是他。
老汉心知倘若刘鸿渐要问罪的话,自己恐怕是在劫难逃了,一个劲儿的给刘鸿渐磕头赔罪,此时的他肠子都悔青了,装逼是要付出代价的,并且这代价不关乎老幼。
“你叫什么名字?现以何业为生?”刘鸿渐没理睬这老头儿的讨饶,面无表情的道。
老汉见刘鸿渐如此询问,哪儿敢不老实回答:“回王爷,老汉叫冯喜来,家住鞭子巷,现在西街烧饼铺帮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