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五章 最后的行动二
3个月前 作者: 泰梦
在巴琳卡琳村,突击队员们与特种侦察尖兵小队的廉特中尉和马罗德中尉汇合并得知特种侦察尖兵们还在努力搜集突击队员们所需要的用于确定最终计划的情报,不久游击队长安帕霍塔前来汇合,安帕霍塔队长也曾经与南华突击队和现在的蒙疆突击队一起合作过,并且还是负责整个缅北地区游击队的指挥官,他的队伍包括大约190名武装队员和1160名非武装队员。
廉特中尉、马罗德中尉和安帕霍塔队长都报告说这个地区内有大批的日军队伍,在过去的24小时内,战俘营前边的大路上频繁地通过撤退的缅军车队,并且有200到300名缅军在战俘营以北3公里处的小溪边露营。
安帕霍塔队长的手下同时还报告说在战俘营以南不到10公里的卡巴纳端市市内至少有一个师的缅军,在目标区域中缅日军数量使得沈强明中校认为谨慎的做法应该是暂缓行动,于是他决定将突袭行动推迟24小时。
1月30日11:30,特种侦察尖兵中尉廉特队中与一名士兵化装成当地村民,以便利用战俘营附近高地上的一间房屋对战俘营进行侦查。他们完成了一份详尽的侦查报告,内容包括战俘营的基本形制和最佳进攻路线,之后由另三名特种侦察尖兵队员将其送交沈强明中校。
沈强明中校于14:30接到报告,并将其转交给罗普林少校。由他来制定作战计划,保证以最小的伤亡成功完成营救虚弱的战俘的任务。
尽管目前掌握的情报还不足以让沈强明中校完成最终计划的制定,但是突击队员们和游击队员们还是尽可能依据现有的情报来安排确保任务万无一失的各种措施。
罗普林少校和安帕霍塔队长安排游击队员们担负周边地区的警戒,并且拼装起一列由12辆水牛大车组成的车队,车队能够运载200名战俘,并安排在返回路线的沿途准备能够供给650人的食物。
游击队告诉居住在沿卡巴纳端至密铁拉的大路两边的村民们不要外出并扣留外来的客人直至营救行动结束,同时还让村民们把鸡关进鸡窝,把狗拴进狗舍并带上嘴套,以免这些动物们在穆奇的队伍经过的时候吠叫而引发缅军警觉,住在临近目标区域的村民们被告知为安全起见最好离开住所去安全区域但要保持隐秘以免惊动缅军。
两队游击队员分别由安帕加塔队长和安东多森队长带领控制战俘营周围的道路。掩护侧翼,沈强明中校带着队伍于16:00后从巴琳卡琳村出发前往南方5.5公里的普拉特洛村,行至半路的时候,特种侦察尖兵来报告更新的情况,尖兵们确认了之前安帕霍塔队长所说的情况,并补充说有一支大约是师级规模的缅军部队正在从西南方接近密铁拉,有更多缅军在同一区域出现的消息证明沈强明中校推迟突袭行动的决定是明智的。
黄昏时分,突击队员们进入普拉特洛村并受到了村民们载歌载舞的热烈欢迎,村民们用丰盛的食物款待了突击队员们。当大部分突击队员休息的时候,制定计划和情报侦察的活动仍然在继续,沈强明中校的军官和士官们与当地居民一起把一间简单的单层木屋改造成了一间应急医院,特种侦察尖兵们和游击队员们则继续进行侦察、确认地图和航空照片并为临时火力阵地选择最佳位置。
他们获取的情报非常详尽并且使得制定精确的最终计划成为可能。他们确定战俘营围栏位于卡巴纳端至密铁拉的公路的南侧,营地围栏大约有600到800米长,外边有间隔1.5米、高2到2.5米的三层带刺铁丝网,里面有稍矮些的带刺铁丝网将整个营区划分为若干个区域。
营区主入口是一道带重锁的2.5米高的大门,门口有一座防御完善的掩体,掩体里边有一名哨兵站岗,另外营区内还有3座7米高的岗楼和一座碉堡,碉堡内有4名配有重武器的士兵。
营区里边的一座加固的库房内据信应该有4辆装甲车和两辆卡车。
尽管围栏内只有73名缅军卫兵,但是上午11:00有另外150名缅军进入营区,显然是在休息,昨天曾经在营区里边的一支缅军大部队在30日清晨一大早就离开了,而附近公路上驶过的车队也少了许多。
现在对于完成任务的最大威胁是驻扎在密铁拉郊区的一支配备有装甲车和卡车的大约800人的缅军部队,战俘们都被关押在营区西北部的房舍内,营区内的情况看上去还算正常。
随着情报侦测的完成以及当前的有利形势,沈强明中校下定决心在当日黄昏发动进攻,队员们得到了详尽的情况介绍,每个人都被分派了具体任务并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沈强明中校深知突袭的重要意义并告诉队员们尽一切努力做到出其不意、袭其不备,具体的作战计划是非常有条理、有章法的。
突击队员们被分为各组,由罗普林少校带领第一中队,负责进攻战俘营主部,并护送战俘撤离。
第二中队的72名士兵由翰墨上尉带领,负责发起作战信号,并向多处缅军防点攻击。罗普林少校断定战斗将在30分钟内结束。
在进攻开始前,特种侦察尖兵们对战俘营保持着不间断的密切监视,装扮成平民的情报员们不断地在尖兵和普拉特洛村的突击队之间来回传送消息并定时向沈强明中校报告目标区域情况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