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回 为访仙姬求师祖

3个月前 作者: 秦淮
    上回说到苗训求得师尊,虽然探知了仙姬的下落,但是,一来仙姬是九天上面下来的仙女,二来又是皇上的爱姬,凭自己的身份,如何请得她来?看来还是非得请皇上颁下一道圣旨来不可,于是,便面君奏请,奏明是恳求金凤娘娘法驾,前来相助搬迁金镛城一事,故请皇上颁一道圣旨相请。


    赵匡胤也是个眷念旧情之人,当日樊楼血战,幸得凤儿相救,后来便芳踪杳然,多年已来,何曾忘怀?如今一听苗训提起她,不禁心内砰然,便发话道:“汝休得胡诌!想这金凤儿当日在贼兵纵火焚烧孤王宅舍时即已失踪,一直音信全无,汝今如何寻找得她到?”


    苗训奏道:“启禀皇上,这是微臣的师祖华山道长请了值日功曹探知的。”


    太祖听了,心内欢喜,但仍不形于色道:“就是请了她来,汝又恁地知道她能助我搬金镛城?”


    苗训又奏道:“据微臣得知,金凤娘娘乃飞廉箕伯一系所出,乃风族之后,当年皇上在樊楼被困,实乃娘娘掀动狂风扼阻贼兵以救皇上的,此次欲要搬移金镛城工程浩大,如若求得娘娘相助,必将事半功倍,指日可成。”


    太祖听了,便道:“既如此说,汝便前去把她请来便了。”


    苗训又奏道:“既蒙皇上准奏,微臣尚有下情禀告。”


    太祖道:“汝有何话要说?可一并奏来,休得如此吞吞吐吐。”


    苗训忙奏道:“这金凤儿娘娘,乃当年皇上尚未龙兴之时陪王伴驾的,当时自然没有名诰。如今皇上已荣登九五之尊,自应赐以名号,以便朝廷百官及天下万民对她有个称号才好。”


    太祖听了,连连称是。当即下诏,封金凤儿为金凤圣母娘娘,并令苗训立即兴建“金凤圣母娘娘庙”,待庙宇建成后再去寻访。


    苗训领命,立即勘察地形,就在城里的东南角的巽宫方位上破土动工,不过几天时间,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堂就建起来了,太祖大喜,亲笔御书“金凤圣母娘娘庙”七个大字为匾,接着,就命苗训立即去寻访娘娘。


    苗训道;“娘娘是天上的仙姬,皇上的知己,微臣位卑言轻,如何请得动她的法驾?须得皇上亲自颁下御诏方可。”


    太祖听了,沉思了片刻,心想,颁旨相召显得太不客气,于是,提笔写了一首七言律诗;


    “大名昔日俩绸缪,神仙眷属赋关鸠。清音袅袅梨园韵,漫舞婷婷汉宫秋。狂飙一别人天隔,空余眷恋恨悠悠。但念旧情能相聚,星桥有路架梁州。”


    写毕,加封御宝,就由内侍交与苗训,并在御林军中选派四员高手护送。


    苗训忙奏道;“晋中洪洞一带乃是太原刘汉地盘,若是带同侍卫随从,人多显眼,被人发觉而引起争斗,反为不妥。.info”


    太祖听了,觉着说得有理,便不派侍从,命他火速上路便了。苗训领命,就在御马苑里挑了匹好马,匆匆上路去了。


    回头且说哪金凤儿……


    自从在十八年前,为救公子,掀起了一股蝴蝶狂风,刮了一天一夜,直刮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保护了公子和他的弟兄们冲出重围,逃离了汴京。而凤儿呢?因为赵府已被大火烧毁,已经是无家可归了,


    出事之前,凤儿是沉迷在睡梦中的,虽然公子在外面打斗,家中被人纵火,她全然不知。后来又是被蝙妮和蝠妮俩拎起来离开赵府的,半醒半睡中看见公子被人围困,一时发急,这才抖出蝴蝶,掀起狂风,助公子解围。因见二人又挾着自己离开,忙问道:“他们还在打呢,也不知是胜是败,咱们就这样丢手不管吗……”


    蝙妮笑道:“好了,好了,你这一阵狂风,保管你的公子逢凶化吉,一路平安的。我道你恼死他的呢,原来心里还余情未了的。”说着,不由分说,两人挟着凤儿,催动祥云,徐徐向西而去。


    她们去哪里呢?这真是说来话长……


    别看蝙妮和蝠妮是来自九天之上的神灵,其实她和人间的生灵也没什么很大差异。因为她们依然是少女。永葆着盘古时代昊天赋予的永恒青春。她们都有一颗善良、温柔、忠诚的心。这就够了,因此,她得到女娲娘娘的疼爱和信任。


    她们不具备什么很了不起的法力。她和上界诸天仙佛的来历不同。


    比如说太白金星:是金星之精。他是与宇宙之生而生,随宇宙之灭而灭的仙灵。别说是九天仙佛看不到他的出处,就是三十六天,大罗天上满天神佛也没有谁能参透。因为他的来龙委实是太过深邃了。据说他的道德法力也是无边无际,谁也比不上的。


    再说太上老君,本来就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凡人,姓李名冉,人称老冉,也称老子。是朝廷图书馆的一个小职员,因为看的书多了,知识丰富了,对事物理解的深了,领悟的澈了,悟出了个“道”来!真是通天徹地,古往今来,无所不知,他知道周室的八百年王朝将要结束了,天下马上就要大乱了,于是,他丢了这份活不干,骑了一头青牛,悄悄的向西而去。


    函谷关的关令尹喜也是个有知识的人,他对老子说:“您老先生要退隐了,听说你对道研究得很透彻,请您把它写下来留给我好吗?”


    老子答应了他的要求,写下了一本五千多字的“道德经”交给他,自己继续骑着青牛出关去了。


    后人依据他“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成立了道教,“道德经”也被奉为道教的经典,老子后来也得到上帝的封诰而位列天庭。


    至于如来,释家等佛祖,那是尘世间福德深厚人家的后裔,自己也苦修得道,自然也就具备高超的法力。


    至于如“八大金刚”,“四大天王”,“五百罗汉”,“降龙伏虎”,“哼哈二将”,“二郎神”,“托塔天王”等等等等。有些是来自西方天竺,西域,灵山的得道高僧:有些则是东土历届封神时所得的封诰。他们都是小乘佛法中的罗汉,大多曾经历降龙伏虎,斩魔除妖,南征北战,除暴安良等战斗。所以,他们也有道术,而且武艺高强。


    而蝙妮和蝠妮呢?却跟他们完全不一样:她们是东土本地土生土长的生灵,自来就带着一颗天赋的爱心,她们天生就是吞噬害虫,她们护照在女娲娘娘身边纯粹是爱。她们不是靠修行苦练的道术,也没建什么功劳,而是凭在漫长岁月的劳苦奉献而得到上帝的封诰和娘娘的疼爱的。不过,她们虽说不具备甚么超凡法力,但们她却具有超色超相,无生无灭的宇宙本能。不管是大罗天仙,凶神恶煞,洞穴妖魔,谁都奈何不得她们半点的。因此,娘娘才要她们来照看着这几个女孩儿。也要她安派这些女孩儿降生到人世间去。呵护着她们安全回来。


    这次,她们趁着凤儿仍是迷恋在梦境,把她挟在中间,借着一道白光,双双腾空去了。


    ……白光穿透过落英如雨的,长长的旋光隧道,来到一处境界。但只见繁花似锦,虹霞满天,三人缓缓地降落到一处白玉砌就的宫殿前的一个广场,眼前依旧是玉树成林,琼花遍地,这里,刚才是很热闹的,有一群彩衣仙女在广场中的巨型舞池内劲舞狂歌,雅丽的舞姿,急剧的廻旋,令人意乱神驰。弦管呖耳,鼙鼓动地,乐声直徹九霄。但是,凤儿离开之后,已经曲终人散了,只剩下一片寂静。


    蝙妮叹道:“真真的可惜,刚才还是哪么热闹,咱们离开这么一阵子就都散光了。”


    蝠妮说:“这不正好吗,她还正酣睡未醒呢,她是没事人儿,她们散了,让她安安静静睡个够吧,反正咱们还有要干的事,先去干了,回头再来唤她。”说罢,双双腾空而去,不一会,只见落英如雨,轻轻的把她遮盖上了,花瓣下的凤儿,依旧在甜睡着。


    蝙妮和蝠妮往哪儿去了?写书的不知道,她们自然有她们的去处,写书的不敢胡编。但这凤儿在这儿睡了多久呢?写书的知道。悄悄地告诉你……她这一觉睡了十八年。


    看来读者这就不相信了。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谁不知道,仙家岁月:“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呢?


    …………


    凤儿睡呀睡,睡呀睡的,睡到一觉醒来,只见蝙妮蝠妮仍旧坐在旁边,(她不知道她们是刚回来的)连忙欠身起坐,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说道:“刚才好困啊!这才好好的睡了一觉……你们在这儿说甚么呢?”


    蝙妮说:“在说故事。”


    蝠妮说:“咱们是刚去去看故事回来的。”


    凤儿听了她们是去看故事回来的,忙问:“看了些什么故事?快说来听听。”说着,扯了蝠妮,催着她说。


    蝠妮说:“……这该怎么说呢……哪儿大伙儿演的故事多着呢……”


    凤儿听说有很多故事,更想听了,忙说:“都说,都说。把看了的都告诉我,解解闷儿罢了,快说……”


    蝠妮笑道:“哪真是没啥好听的……咱们先看她们演的是‘色相轮廻’……”


    “是不是说轮廻转世的?”凤儿忙问道。


    蝙妮说:“是呀,一点也不好看的。还说呢么?”


    “说!说!你们看了呢,说不好看。我没看着呢,自然听听也好的。”凤儿道。


    蝙儿被她缠的没法,只好说了:“……他们说,不管你是神仙还是凡人,要到人间投生入世,都要先过了那奈河桥。那孟婆婆就设了个茶摊子在桥头上,不管谁打这桥过去,她都给你一碗茶喝。喝了这茶,过了这桥,就把过去的事都忘掉了,这才去投生……”


    凤儿说:“这人要是不喝呢?”


    蝙妮说:“都是喝了的。因为要投生的,都走了老远的路才来到奈河,自然就口渴了。再说,不但大家都把这茶叫‘孟婆茶’,也又叫‘迷魂汤’。其实不管是谁,只要是来到这茶摊子边上,就都不知不觉的也就都迷迷糊糊的了,所以,都喝。”


    凤儿:“我就不相信每人都喝了。那不喝的呢,那漏喝的呢?”


    蝠妮笑道:“我就是说这个事儿呢。刚才你看到这个很熟悉,看到哪个也很熟悉,真要问下去,你又想不起来……看来你就是那漏喝了这茶的……”


    凤儿摇头摆手说:“胡编,胡编。这都是你胡编的。一点也不好听……”


    蝠妮说:“那我再问问你,你细细看这山山水水的,能不能想起些什么来?”


    凤儿认真的细细的看了好一会,摇头说:“果真的很熟悉。但一点头绪也想不起来。”说完,又盯着前方的河流,看了一会,想了一会,回过头问蝠妮:“这河叫什么河来着?我老想不起来。你知道吗?”


    蝠妮笑道:“我当然知到。它叫汾----河----”


    凤儿听了,猛地双手一拍,大叫;“对!它叫汾河。”


    蝠妮忙问:“还有呢?还有什么呢?”


    凤儿:“还有……还有……”往北面山上一指,说:“那边有一个什么洞。”往南面平原一指:“这边也有一个叫什么洞的……”


    蝠妮忙接着说;“这山上边的是老君洞。那前面是洪洞。是不是?”


    凤儿连连接着说:“对!对!对!”


    “这洪洞县今天正逢着神仙宝诞,我们就是要带你去看看热闹的。”蝙妮说。


    “什么神仙的宝诞?”凤儿忙问。


    蝠妮神秘的盯着凤儿,说:“女娲娘娘诞。听说过吗?”


    凤儿说:“不就是那个盘古开天地的女娲娘娘吗?我到过好些地方,从来没见过那里有给女娲娘娘祝诞的。都说天下间没有人之前先有女娲娘娘,既然知到娘娘的生辰,怎么别处的人不给娘娘祝诞,就这洪洞县要替她祝诞…”


    “这你就不知道了。”蝠妮说:“这洪洞县是女娲娘娘的老家……”


    凤儿笑道:“蝠妮姐姐,这回你可错了。这女娲娘娘可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来自天外天的真仙。这人世间哪里会有她的老家?”


    蝠妮十分奇怪:“哟!你倒知道得不少呢。谁告诉你的?”


    凤儿说:“不用谁告诉,山海经,神仙列传,这些书都都写了。那本天外真仙秘史说得更清楚,哪个时候世间还没人呢,就是女娲娘娘来了才造出人来……”


    蝙妮问道:“这书里写了女娲娘娘来到世间,是在那个地方造人的没有?”


    凤儿想了想,摇头说:“这倒想不起来了。”


    “傻丫头,这你就不知道了。我告诉你。”蝙妮得意的笑道:“这女娲娘娘一来,就喜欢了这洞,把这个洞作为房子住了下来,过了很久很久的后来,太上老君也因为这个洞是女娲娘娘住过的,他才来这儿修炼呢。不过,原来娘娘终究也嫌这地方也不够大,就走到洪洞那片地上造人,后来造的人多了,又挤不下了,娘娘让我替她掀起一阵阵大风,把他们刮到天下五洲四海去。所以,认真说来,这洪洞的确不是娘娘的老家,只不过是她住过的地方罢了。所以也许你说的那本什么天外真仙秘史可能就没写这个事儿。不过,若要说这洪洞是天下人的老家,这可是准没错的……”


    “这就是了。这就是了。”凤儿催着蝙妮:“别说这个了。咱们快去看那娘娘宝诞的热闹去。”


    蝙妮蝠妮听了,一面答应着,随即张手把凤儿一搂,趁着一道电光,腾空而去。


    正是:人间天上两茫茫,回首当年已沧桑。惟有幽情难忘却,留得后人写篇章。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