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征川(九)
3个月前 作者: 岩米
明天启五年六月,陕西义军兵分两路进攻蜀地重庆府,一路由许匠头率兵于顺庆府向南攻略,另一路由武安统率经成都南面的简州入潼川府,兵锋所过之处,川军抵挡不住兵强马壮、士气高扬的义军,纷纷向西溃败,各自逃命去。[.超多好看小说]
七月,重庆以西要塞二郎关、佛图关两地守将见义军强盛,遂开城纳降,武安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两关,大喜,重赏拔擢两关守将,并大肆彰扬此事。[]
重庆城外。义军营寨连绵数十里,声势浩大,将整个重庆城团团围困。
此时,义军两路大军已经会师,一路招降纳判,共集结兵力超过十万数。而在重庆城内的明军也早有防备,义军占领成都城后,总督杨述中知道大事不妙,叛军肯定会趁机东进,因此在义军修整的这段日子,杨述中就抓紧把围剿奢崇明、安邦彦的五万大军调回城内,巩固城内防守力量。
义军营地。大都督武安坐在大帐中,其余许匠头、黄胜、秦满、李维新、罗象乾等人依次围坐周围两侧。
“如今局势诸位已看到,川军龟缩城内不敢出战,若强攻必会折损甚大,这不为智者所取。你们都说说该怎么办?”
自入川以来,除了秦良玉因不得已苦衷而与义军野战外,其他各城川将惧怕义军将士骁勇善战,无一敢出城激战,不是一味死守,就是直接开城输诚,这让武安觉得是该感叹还是该生气。[.超多好看小说]
许匠头攻取顺庆府,进兵十分顺利,一扫过去兵败的影响,瞧武安目光首先扫向他,心里一阵激动,深吸一口气,才道:“大都督,杨述中可算是狠绝,因军饷钱粮奇缺,他为了守住城池,竟然强行征取百姓米粮,使重庆府内几十万百姓无粮度日,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下令将各县府库、粮店一扫而空,百姓即使有钱也无处可买。”
武安点点头,这些事他早就听说,实际而言杨述中此举是抵挡义军最好的办法。重庆城内有军士五六万,每日耗费军粮无数,指望短期击溃义军是不可能,杨述中是在做长久打算。
杨述中集兵于一点,而不是四散分守,怕的就是被逐一击破,再者如今川军已是风声鹤唳,若再有战败,恐怕不等义军打过来,就会一哄而散。
至于强抢民粮,自是因守不住别处县城,与其将粮草留给义军,不如拿来补充军资。
武安暗想,杨述中历史上就由畏贼不前的的举动,看来这次如此行事,将重庆城打造成龟壳,未必没有惧怕自己的意味。
许匠头接着道:“我义军纵横蜀地,川军将士无不畏惧,依末将看,既然攻克此城非一日之功,莫不围而不打,而是派遣精兵四取城池,料想川军决无胆出城冒犯。(.无弹窗广告)”
武安道:“恩,这倒是个好法子。”
许匠头得鼓励,语气越发坚定有力:“大都督,重庆府邻近湖广,明廷得知重庆被围,必会派兵来救。如今杨述中抽调兵力独护重庆城,其余各城无兵可守,这正是天赐良机,稍有迟疑怕是明军西进,再一一攻破,没有这般容易。”
武安眼神一定,朗声道:“许将军说的好。虽说城内六万余川军参差不齐,但内里不乏西南精兵,咱们不妨来个围点打援。”
秦满问道:“怎样围点打援?”
武安笑道:“此时明廷定然得到讯息,上下岂能不派兵马救援,就是别处兵马不来,湖广军做做样子也须走上一番,咱们就趁机打垮救援明军。”
黄狗牙粗声粗气道:“大都督,就怕他们没胆来,要是湖广军驻足不进,咱们也没法子呀。”
武安瞪他一眼,没好气道:“他们不来,你不会打过去。”
一直沉默的李维新突然道:“大都督,重庆府兵马不足为惧,然莫要忘了东面还有一支强兵阻路,若不加留心,恐有大麻烦。”
“石柱白杆兵?!”
众人想到白杆兵,一起目视武安,武安因道:“如今石柱由秦良玉独子马祥麟掌兵主事,我数次密发书信想交好与他,他却一直没有明确答复。”
黄狗牙怒道:“大都督,既然这小子不识抬举,何不将秦良玉绑缚来,逼他决断。”
武安闻言刚要训斥,李维新忙道:“不可。秦良玉虽是女子,但生性刚强,若此必事与愿违,则大都督名声亦有损,下官请大都督三思。”
黄狗牙偷瞥武安狠狠的眼神,脖子不自然一缩,低头不敢再说。
武安想到自己没伤害秦良玉及其弟侄,马祥麟应知道了,他既没斩杀使者,又没严词抗拒,一来证明内心也是发虚、左右为难,怕连累母亲、妻子性命,再说白杆兵新都一战全军覆没,仅存的石柱精兵肯定不多,马祥麟底气不足。
“石柱比邻长江以南,地理位置十分紧要,马祥麟若遣精兵藏于山林,咱们也无计可施,如此只有降服他了。”
李维新熟悉蜀中各地兵力虚实,想了一会道:“大都督,依秦良玉上交兵册纪录,白杆兵最多不过四万,早先去了三万多,马祥麟如今能战兵马不过万人。但正如大都督所说,白杆兵熟知山川地形,若马祥麟不正面交战,而是躲入山中周旋,咱们可耽误不起呀!”
武安知道自己带来的义军不擅长山地战,降兵又一时不能用,很是头疼。
“必须得有一人去说服他,只是此人选不好选择.......”武安说着目光扫向下面,秦满、许匠头等人是不可能,他们与马祥麟不熟悉,再者他们也不象能说会道。
最后,武安看着李维新,有些歉意道:“李将军,不知你可见过马祥麟?”
李维新老奸巨猾,自然明白话里的含义,小心回道:“大都督,下官在军中仅见过几面,倒没仔细谈过。”
其实,李维新连秦良玉都异常忌惮,哪还瞧的上马祥麟,还几次无故为难白杆兵,克扣军饷兵械、霸占功劳更是常有的事,马祥麟年轻气盛,每每独眼都露出凶光。更重要的是,秦良玉兵败被俘与他有莫大关联,李维新突感浑身凉飕飕的,要是真去了石柱,怕性命难保。
李维新不想去送死,武安直接大手一挥,道:“既然李将军与马祥麟有旧,此番就劳烦莫辞辛苦,前去石柱说服马祥麟来降,事成之后必有重赏。”
李维新结巴道:“大都督,下官......下官......”
武安瞥了他一眼,大笑道:“李将军不是常抱怨说安没给立功机会吗?这次可是天赐良机,李将军切勿推辞,以免寒了本督一片诚心。”
李维新听见武安最后一句有些不耐烦,不敢再多说,干涩道:“请大都督放心,下官就算舍上残躯,定要不负大都督厚望。”
武安看他上道,安慰道:“此话重了,马祥麟母亲、妻子皆在我手中,他是孝子必不会乱来,此行李将军不必担忧自身安危。”
李维新这才呵呵一笑,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