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征川(五)
3个月前 作者: 岩米
四川成都城。
本来繁华喧闹的蜀中名城恢复奢崇明攻城时的光景,民居处处呈现死寂,城内百姓纷纷跑回家中躲避兵灾,一家老小惶惶不知何谓。宽敞的大道上,来来回回奔走着守城军士,运送各种守城器械,不过仔细瞧他们皆是一副有气无力、如丧考妣的模样。
巡抚衙门,四川巡抚兼总督四川及湖广荆、岳、勋、襄四府军务的朱燮元听报新都战败消息,忙召集布政使周著、按察使林宰、巡按御史薛敷政、四川总兵官李维新、参将罗象乾等人到巡抚衙门议事。[.]
“想不到秦良玉偌大名声,却犯了轻敌冒进的大错,三万大军俱皆沦丧,致使武逆贼势大炽,可恨呀!”总兵官李维新一来就先将新都战败的责任一股脑推到秦良玉头上,“早就听说秦良玉与那武安交好,也不知此中是否别有隐情?”
巡抚朱燮元双眼的恼怒之色一闪而过。当初就是以李维新为首的将领疾贤妒能,认为秦良玉一女子功劳大过他们,这让身为男子的他们接受不了,事事为难白杆兵诸将,好在秦良玉身为女子肚量却大,一味忍让顾全大局。不想不久前关于白杆兵投降叛军的消息传来,李维新抓住机会,建议派出白杆兵北上迎敌,而布政使周著、按察使林宰等官员一向忌惮秦良玉土兵首领身份,以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因此极力赞成此种建议。
朱燮元独木难支,加上蜀王也派王府官员前来过问,只能违心派三万精锐的白杆兵出战,在他想来若叛军能与白杆兵两败俱伤最好,不想叛军战力如此强悍,秦良玉竟不能阻其两日。
朱燮元淡淡道:“李总兵,此时说这些有何用,依本抚看来,还是想出良策退敌才是要紧。”顿了顿又道,“秦将军力战强敌,并没有因力弱而胆怯,白杆兵虽败尤荣,实是我辈楷模!”
布政使周著内心有些尴尬,闻言接着道:“巡抚大人说的在理,白杆兵素来以善战著称,陕西叛军虽战胜之,自古‘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料想武逆损失也决不会小。(.无弹窗广告)”
朱燮元知道没了秦良玉只能依靠李维新等将,因此不能让他们脸面太不好过,“李总兵、罗参将,往后守城的重任就要靠你等了,你能一定要整肃好军纪,莫要发生什么乱子。你们但有所求,本抚定会尽力筹办,一切以守住成都城为要紧。”
李维新、罗象乾忙拱手欠身道:“末将等必不负大人所托。”
朱燮元微笑点点头,眼神又一一看向周著、林宰、薛敷政,“周大人、林大人、薛大人,此后我四人须不惧凶险,各分而上城陴守。”上次奢崇明攻城,他们就是如此分配,因此众人都没有异议。
分配好各自责任,按察使林宰道:“巡抚大人,城内守军尚有三万至多,然多是新兵且久不历战阵,闻敌近则两股战战,手握利器却不敢上前杀敌。而陕西叛军多是原三边精兵,下官闻武安此人勇武绝伦,攻城略地无往而不克,若我等只是一昧坚守,怕是不能如前次那样奏功。”
薛敷政也道:“上次能击退叛军,虽有我等守城有力的功劳,但陕西边军及白杆兵、川东各将及时统兵入卫也是关键所在。现在整个陕西落入武逆手中,白杆兵又元气大伤,而川东各府县又被奢逆拖住,不能西进解救,下官对局势实在是忧心哪!”
两人说的是实话,如今西南军务分为两部,一部自是由朱燮元统帅,负责抵御陕西叛军南下,另一部由总督云贵全省及湖广辰、常、衡等十一府军务的杨述中统领,负责剿灭奢崇明、安邦彦二贼,两督抚分而治军,互不相应。[.超多好看小说]
武安即使兵入成都,总督杨述中为了不负丢地丧兵的责任,只会以蜀地崎岖险峻困住叛军,而不会轻易派兵东进。而且与奢崇明、安邦彦虽几经交战,却不能一举荡平祸患,也是其不能轻举妄动缘故。
气氛一时沉闷下来,半晌,总兵官李维新脑袋转了转,突然道:“几位大人,叛军大兵南下,其陕西老巢一定空虚,能不能上书朝廷派重兵攻打潼关等要地,以此减轻面临压力。”
朱燮元、周著等人早就想到此点,闻言说道:“恐怕叛军早有防备,不过只要有一丝希望本抚也不能放弃。”
接着几人又商量一番,布政使周著道:“巡抚大人,四川原是富庶之地,但连年征战不休,府库早已告罄,大人应早有应变,防止发生兵变哪!”
朱燮元重重应着:“本抚马上就去蜀王府求借钱粮,想来此时蜀王是不敢拒绝的。”
武安大肆劫掠藩王的事传闻天下,虽说他没害宗室一人性命,但各个藩王一夜之间成了穷光蛋还是让其他藩王感觉同受,对于叛军自是恨的咬牙切齿,而又担心自己步了后尘。而另一个最仇恨此事的就是天启皇帝,自从与武安讲和后,大约有数万宗室家眷回到京师安置,这么多人需要养活,朝廷财政状况可是雪上加霜。最重要的是朝廷还不能慢待苛责宗室,以免背上寡恩无情的骂名,可以说朝廷是作茧自缚了。
送走几人后,巡抚朱燮元独自一人坐轿来到蜀王府,蜀王朱至澎早先一步在正殿等候他,朱燮元上前见礼后,蜀王忙询问守城适宜。
“朱大人,成都城安危就摆脱你了,你可不要辜负全城百姓的期望呀!大人来此见本王,可有要事?”蜀王知道地方官员对见藩王很是谨慎,明白朱燮元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朱燮元也不罗嗦,直接道:“启禀王爷,如今城内虽有军士数万,但钱粮不足,将士粮饷不发,下官担心引得军士不满,望蜀王能速发府库钱粮以解此忧。”
蜀王朱至澎立马就苦了脸,上次借出去的钱粮朱燮元可还没归还呢,现在又要借取,此中的风险可是很大,不过想到山陕几位王爷被俘的下场,他也只能割肉了。
蜀王犹豫说道:“本王就先借三......恩二十万两白银,朱大人你看如何?”
朱燮元抬头看着肉疼的蜀王,继续道:“那粮米.......”
“发粮米三十万石供给军士,这算本王无偿捐送的。”
朱燮元难得赞赏道:“王爷真是高尚无私的人,不负贤王的美名,下官佩服之极。”
蜀王知道朱燮元是正直严谨的君子,历来不善说奉承话,今日能得他称赞,自觉很有面子,脸上露出点笑容,很快想到叛军已压境,脸上又垮了下来。
朱燮元刚要问蜀王何时发粮草,外面隐约传来警钟声,两人对视一眼,知道怎么回事,不久蜀王府人来报,叛军前部骑兵到达城外,正在环城查探。
******
武安在亲兵簇拥下,远远看着高大的城墙,无数闪动的人影,心底泛出激动的神色,嘴角轻轻一撇,很是得意。
“许匠头到了哪里了?”武安随意问道。
宋献策道:“大都督,因川军把持各个要道避战,许将军进展不顺,只能在顺庆府一带与其对峙。”
武安不以为意,他分兵作战并不需许匠头夺得太大功劳,只是要在川东钉上一颗钉子,“快马告诉许将军,要他不要纠缠,立即率部西进潼川府,严密监控川东明军动向,在我没攻破成都城以前,决不能放一人一马入成都府。”
宋献策点头答应,又道:“大都督,听说山西明军有异动?”
武安轻轻冷笑道:“不错,看来明廷是想学那围魏救赵了,哼哼,我倒要看看他们能耍出什么花样。”
宋献策笑道:“朝廷上下乌烟瘴气,探子回报那魏忠贤正在军中安插亲信,依下官看来,那小皇帝决不是明主,他打压东林党倒说的过去,但如此重用宦官可是得罪了天下读书人,这可是犯了大忌讳。”说到这里,住声摇摇头,“那小皇帝迷恋木工,这可真是荒唐。”
朱由校若不是生在帝王之家,肯定能成为一代名匠,历史上说这小子手艺不错。武安想到以后活捉了他,要他给自己制造木工制品倒很妙,又想到这木工小皇帝怕活不了几年,只是不知自己来了他的命运能否改变。
宋献策偷瞥武安一脸贼笑,疑惑道:“大都督为何发笑?”以为是武安听见明廷皇帝昏庸,因此得意。
武安掩饰干咳一声,正色道:“军师,我以按你的计策行事,命各将去取成都附近县城,如今就看怎样才能以最小代价夺占此城。”
宋献策皱眉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咱们可是取了那下下之策,这可是不得以而为之。”
武安侧头问道:“难道就不能取巧吗?”虽然这次出兵的不是陕西最精锐的骑兵,但能少死人还是好的。
宋献策想想道:“四川巡抚朱燮元上次以弱卒坚守数月,让奢崇明数万大军束手无策,以此看他也是知兵之人,不好对付呀!”
武安也明白平常对策不能奏效,因恨声道:“那就集中所有火炮攻其一角,我看这成都城能挡住几日。”
“恩,先让川军见识大都督军威,此后再事机行动,相信城中必有心思不坚定者。”
“只能这么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