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自灭志愿对于我的希望而言
3个月前 作者: 旧友
我绝对不想死,可是没有人能确定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无弹窗广告)
――――――
若要探求起源,否定抄袭的话,那么模仿与抄袭的定义必然会混淆。我的《仙途绝唱》亦是如此,付云的名字或许还要说我抄袭“神马都是浮云”的“浮云”呢!
时代真的发展到这样的时候,我会义正言辞的说:“胡说,我抄袭的分明是‘浮云游子意’的‘浮云’。”
我喜欢用“义正言辞”这个词汇,虽然我不知道它的出处,也懒得在写的时候想到这件事情去查,只要我知道这个词我用的合适就好。
那么究竟为什么抄袭和模仿会混淆呢?
这里我可以明确的说:我绝非是因为他人的错而死去的。
如果我走在路上,被车撞了,那是因为我太胖,而车辆无法躲开。如果是因为机车出现了故障,那么也是因为我毫无消费能力,因此没能买到车,避免被直接撞击的后果的原因。
因此起因是我,得到结果的也是我。就算依法判了罪,我也希望我的亲人不要因此而绝望,因为这个结果是我潜意识中期待的。
就当做是一个脆弱的孩子,没能禁得起恶魔的低语,随它进入了地狱自甘堕落好了。可以伤心,但是千万不要绝望。
可是即便如此,我也不是说这件事情是恶魔的错。
因为不确定是否存在恶魔,所以我要声明:即便我内心想着这些,也与恶魔毫无关系。就算恶魔亲口承认,它曾经在我耳边低语,只是我做出这种下*、卑微的决定,这件事也不是恶魔的责任。
因为不管别人说什么,选择权不都在我自己身上吗?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当然是我自己的责任。
另外,如果我是因为完全他人的恶意造成的死亡,这件事情也不是他人的责任。
不管对方是因为什么而盯上我,肯定也是被盯上的我有错。或许是我带了很多的钱不小心拿了出来,或者是穿着花哨,像是他(她)过去的**的装扮,或者有很多的原因。
所以就算是对方有意的对我动了杀机,那也是我自己的错误。我犯了一个错误,却得到了一个自己想要的结果,还请不要笑话我的卑劣。
如果我是因为他人的习惯,比如说是一个习惯于杀人的人而杀死,那当然也不是那个人的错。
那个人杀掉的,是一个已经年过二十,还未自立的人。他不觉得自己的“杀”毫无价值就好,如果觉得毫无价值,真想从坟墓中走出来道个歉呢!千万不要憎恨,世界上什么人都有,只是恰巧生出了这种人,而这种人的存在,或许也是因为我的存在对应出来的而已。(.好看的小说)
因此一想到这里,那也是我的罪恶。
能看到这里的人,千万不要误会。我并不是因为自卑,才说出这样的话的。只是稍微认识我、熟悉我的人,我希望在发生意外之后,能够看到我的这些文字,并且适当的为我伤心。
千万不要产生怨愤的心理。
因为不论对错,只有那份伤心才是真的,是最真实的东西。我是追寻着本质而来,所以不要让我在离开之后,还抱着遗憾。
我不想因此而拖累我最亲爱的人们。
同时我也不想因此而伤害我痛恨的人们。
简单明了的规则不会出现明显的矛盾,因此我能够理所当然的活到现在。
当然写到这里不得不点题。
今天,我想在身上纹身。这只是一个比喻,我诚惶诚恐的解释着我现在要进行的行动。
是的,我想纹身。
有一个“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兽齐聚的身躯,然后在胸腹之间留下空白,绝对很帅的吧!那样的文身是我梦寐以求的,在初中看小说的时候就这样想过,只是最近决定了。
可是当我走到了店里的时候,老板把模子摆出来。
“现在这里有的都不能用。”
这又是何意呢?我不用详细去问也知道,于是我自觉地找有没有我期待的“青白朱玄”,发现龙、虎、凤凰的模子已经有了。
如果我用了,那就是抄袭!所以我说:“我不得不纹四神兽,所以帮我改一下可以吗?”
没错,这时候的老板都是艺术家了。
自己还要设计文身,决不能和其他人一样,不然就会毁了名声,那些“考究派”的人们会说:“啊啊!你们看,那条青龙竟然有七成和xx的一样,这是抄袭啊!真无耻,我们去告他!”
于是艺术家不能工作,在任何领域都臭名远扬。
当然这还只是范围非常低下的影响力之一。
当我走到美术馆,想要从中寻求灵感的时候。
美术馆中只有寥寥几幅画。
色彩、画面饱满度、人物与景色的比例、形象的风格都完全不同,看起来诡异非常。
我不禁怀疑:“我到底为什么来这里?根本就是妖魔鬼怪的殿堂嘛!”
馆主如果在这里,肯定会走出来,或用亲切的语气,或不耐烦的说:“因为作家不敢把自己的作品大量的摆放出来。如果其中一幅作品较为出名,那么与这幅作品的人物比例、色彩风格有六七成相同,本质却完全不同的画作,就会被告上法庭。”
艺术没落。
然而不只是艺术,文化也是如此。
除了那些公正严明,已经有了确切的格式模范的“公用文”以外。
作品之中,出场角色的分配也是如此,情节的“狗血”再也无法出现,因为任何文化作品的细节,不论其作者如何掩盖,也难逃“考究派”的人们的火眼金睛。
因此我很欣慰。
火眼金睛是出自西游记的孙行者,而我在这里只是直接借用。并
且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在这里可以写字,是因为我并不出名,也没有可以被压榨的东西,因此我不怕被做出什么。
此时的我已经可以感受到,在近代的作家那种写字之时,需要左右言他来充实内容的苦楚了。
并非想要如此,而是不得不如此,不然看到的人,只会觉得这是一份“资料”,作者的感情无法感受到。
直接描述出来,用自己的笔力去写,非常容易被抓住,就出来大肆宣扬,扭曲作者的思想,使其永远无法翻身。
真是可悲可叹。
于是放弃了文身,也放弃了看画作的我,默默地回到家里。
我的家,非常普通。中式日式相结合,其中有不少欧美书籍,还有俄的锻炼器械少量,空间宽阔和紧窄的部分分明,浴室中马桶和浴池的面积相差并不多。
更何况,即便有的人家和我家的布置是相同的,我也有话可说。
就是我家的吊灯。
我家的吊灯是八十年前制作的古老风格,现在市面上已经不流通了。即便有人和我家的吊灯一样,现在那些家庭的布置也不可能和我家一样了。
所以我的家里,最多只是“借鉴”了各种时代、各种风格的布置,绝对没有“抄袭”的嫌疑,甚至还是“创新”呢!在这样的时代之中,我们的家能够“创新”到这样的程度,即便有辩论会开启,我最后也会受到赞美。
知道这一点的“考究派”,如果自己尝不到甜头,也无法让我郁闷的话,是绝不会做出这种事的。
当然,说起文学的“借鉴”,如今又哪有“考究派”可以数人观遍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呢?
因此“考究派”之所以会存在,而且如此兴盛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非常团结,并且参与其中的人在某个领域都比较“博学”,不这样是不能形成如此规模的。
作为不是总结的总结必须来总结一句话。
在我的角度看:考究是一件好事,讽刺是一件坏事。以讽刺对讽刺,更是恶循环。要打破循环,民众思想之中必须统一出一个“和谐”的概念才行,不这样做,恶循环就难以解决。
那么以上,就是这个例子。
对于这样一个例子之中,孰对孰错呢?
我们写小说常见这句话:“天下文章一大抄。”
你写一个人从十八岁成长到二十四岁的传奇经历,我就不能写另一个人从十八岁到二十四岁了吗?
然而如果你写“我今天爬上了树木,明天用了两分钟就爬上了树木,后天只用了十秒,最后我可以在树木上生活。到现在,失去了语言能力的我,表达方式除了文字以外,就是和猴子一样用爪子和尾巴交谈。”
其他人原封不动的抄过来,并不用书名号,也不分析这句话来说明其他的问题。
那么就不是“借鉴”。
可是要说这是纯抄袭,也并非如此。
如我第一次的举例――义正言辞这个词汇。
它必然有一个出处,而我可以随意的使用这个词汇,都是创作者的功劳。即便创作者用这个词汇作为一句话出现,而我把这句话“抄袭”了,“盗用”了,我也没有负罪感。
同样适用于名人名言。
所以不管“考究派”如何讽刺或不讽刺,或摆正所有的态度进行真正的“考究”。
当我们开始研究一个东西的时候,必然会遇到正反两个结果,产生模糊概念的觉悟。
只要分清其中的善意和恶意就足够了。
绝不要故意去讽刺;
绝不要接受那讽刺。
因为这不是娱乐,在很多人……至少在我的眼里,这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必须要认真对待的事情。
如果说因为一个讽刺,有一个少年人放弃了自己钟爱的事情,那绝对是令人值得惋惜的。
即便父母强行扭曲孩子的兴趣,我也觉得这是很温馨的事情,最多说明出一个反面:父母的蒙昧。可是这个性质,也要比直接来自于外界的讽刺,轻而易举的放弃了自己钟爱事情的性质要好得多。
因为父母迟早会知道自己犯的错,为此伤心的同时,孩子也会能够理解。
可是他人永远不会察觉到自己有错,受到影响的少年人,一辈子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以前那么喜欢的东西,现在觉得疲惫甚至是厌恶。
所以,人绝不是自己想死,才去死的。
可是生老病死是自然地,我们要遵循自然的结果;即便出了意外,也不能轻易去怨恨,要知道这并非是主动的选择,而是无形的影响。
只要活着,就不要害怕受到影响。就算最后因为一件小事死去,微不足道的同时,不知我们自身能够明白。
即便是我们的亲人、朋友,也能够明白。
我们堂堂正正的活着,从不愧对于人,是值得骄傲的存在。
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