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推广玩文化

3个月前 作者: Vinilla
    现在,华记的品牌已经打出名气,他家的马车,葡萄酒在京城是最收欢迎的。


    另外,残园边上的文玩店里的花鸟鱼虫,也是满人最爱。所以朝阳门外有很多的满人光顾。


    满人到了这总能买到心爱的东西,如文玩核桃,琉璃板指,上好的鸟笼,蝈蝈笼等,名种的金鱼,养鱼的玻璃缸,加上奇花异草,各色的文房用品,还有漂亮的鼻烟壶等。


    只要他们能想到的玩意,这里都能提供。所以,八旗子弟们如今也爱到朝阳门外华记文玩铺子里买些玩意儿。很多旗人的零用钱都进了这里。


    如今说起玩,大家都想到八旗子弟。这是个错误。


    真正的玩家是汉人,在满人还在深山老林里茹毛饮血的时候,汉人的玩家已经出了书,记下了玩物的各类笔记。


    玩这件事,是和生活条件相匹配的。饭都没吃时,谁还会有心事玩?


    如今八旗子弟不事生产,每月还有钱粮可领,平日无所事事,无非是聚众赌博,寻殴闹事。如今有了这样一个文玩的地界,吸引了那些老少爷们,让他们有事忙活。带着旗人居住区的治安也好了起来。旗人的首领倒都能想明白,不但不阻拦,还大事鼓励众人文玩。这文玩好过武打不是?


    齐逸很会抓紧时机,文玩铺子里还卖前人和今人的玩物笔记。


    还找来江南著名玩家的笔记,加以出版,如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文震亨的<长物志>等。


    这些文章短小精悍,写的好,但是满人普遍的文化水平低,还看不大懂。


    齐逸干脆就给自己起了个什么山人之类的假名,写起了<蟋蟀经>,<金鱼谱>,<名种兰花>,<养鸟的讲究>等通俗易懂的读物,尽往器具精美方便引导,重点介绍养蟋蟀的罐,养鱼的缸,养鸟的笼及其各类小器件。带动了华记文玩事业的蓬勃发展。


    这样的书一出来,卖的极好,八旗子弟人手一本。想不到印这样的小册子倒赚了一笔。现在都印到第三版了。


    为了推广玩文化,齐逸还创办了一个小小印刷厂,专门印刷自家的读物。


    满人有钱有闲,缺的是文化,这种玩文化的普及推广,也算是一种文化同化的过程。


    玩和吃喝是紧密相结合的。


    中国人总结成四个字---吃喝玩乐。就是说,吃饱喝足,还要会玩,人生才能有乐趣。


    说到吃喝,放眼全球,纵观历史,还有哪个民族比中国人强?在别人还是石器时代的时候,中国人的祖先就已经享受起了美味佳肴。


    出土的青铜器大多数与吃喝有关。


    吃喝到了艺术层面,那也是中国独创。


    齐逸为自己捏造了个什么逸士的名头,写了<茶类和茶具>(重点在茶具和茶道形式),<葡萄美酒>,<北京小吃>这些关于吃喝的小册子。


    茶道,酒道的随他乱吹。有些文化的内涵不是三天两头就能学好的,但是,硬件和形式可以模仿的很快。


    书中介绍了绿茶用什么样的茶具,红茶的茶具如何配置,功夫茶用的壶杯。抹茶如何冲调。还引伸到了各中药茶,果茶。


    而葡萄酒也有许多的讲究,吃鱼配什么样的葡萄酒,食肉又是什么样的葡萄酒,餐桌上的葡萄酒,要陪什么样的杯盘,勺匙。一一写来,不厌其烦。


    连带着残园旁的华记器皿部中的各类茶具,葡萄酒具,玻璃碗盘,等物常常销到无货。连带着一旁晋商的茶店中的茶叶也常被买的断销。


    最逗的是那本<北京小吃>,把三百年后的各种小吃,换成了明朝的背景一一写来。


    馋的那些老饕们大街小巷的乱窜,到处寻小吃。


    残园趁机推出了书中的小吃。


    其他的商家也不甘落后,很快也推出“正宗”的招牌来。朝阳门外的小吃事业蓬勃发展起来了。


    梅兰妮道,“你在清朝是了不起的两榜进士出身,在现代也是硕士毕业。就写这样的文章,太大材小用了。”


    齐逸认真地,“怎么说我大材小用呢?虽然我现在写的都是写花鸟鱼虫,吃喝玩乐,但我这也是大事业。腐蚀八旗子弟,使他们成为垮掉的一代,这可是百年大计。”


    梅兰妮听说,笑弯了腰,“<北京小吃>写完了,还可以写<苏州小吃>,<广州小吃>,<扬州小吃>,一路小吃下去。残园可以一一推出相应的小吃。这样还能为我们家做广告。”


    “这倒是个好主意。如今我们家在苏州的点心师傅也不少,可以让他们来北京带徒弟。”


    大雪过后,天放晴了。


    梅兰妮用羊毛围巾包住头脸,在齐逸的陪同下,逛起门口这条大街。


    几个月不见,这里已经大变样了。


    商人们都懂的抓紧商机。加上朝阳门外这条大路已经修建好,沿路华记还建了几所商业房屋。那些房子如今都出租了。


    有的开书店,南纸店,绸布店,小百货,南北货等。也有人卖下沿街地段,造房开店,饮食店,茶馆也一一开出。还有很多摆摊的。


    原本冷冷清清的朝阳门外,如今成了一个新的热闹地界。那条大道也不用刻意起名,京城的人都顺口叫它朝阳门外大街。


    梅兰妮走进自家的文玩店。掌柜热情的迎了上来。文玩店的掌柜姓潘。


    梅兰妮看着铺子里的货架上放着货样,每种货样前都写上了货物的名称和价钱。


    一边是开票处,客人到了这里,付钱开票,然后凭票让人去仓库取货。


    尽管天气寒冷,店里还是有些顾客。有些人在看货架上的货,也有人正在开票。生意很兴隆的样子。


    梅兰妮眼睛扫过皮毛架,一愣,“咦?这么这里的皮毛生意不好吗?”


    那里只孤零零的挂了张兔皮。


    掌柜忙介绍说,“天冷前所有的皮子都卖完了,如今只剩下几张兔皮。我们的皮子鞣的比别家的好,柔软蓬松。价钱又不贵,所以特别好卖。货一到,没几天就卖掉了。”


    清朝立国以来,皮子生意几乎都是被范家垄断的。但是他们用的方法是传统的硝鞣和矾鞣,这两种鞣皮的方法鞣出来的皮子发硬,没法和镉鞣比。


    当没有竞争时,范家皮子的天下独大,上至皇家,下至富贵人家都用的是范家提供的皮子。


    北京人穿皮子的人多,而且朝廷还规定大家几月几日开始穿小毛,几月几日穿大毛。穿错了,是要受到罚的。


    范家供应皮子是自上而下的。最好的皮子是当然是先给皇家,其次王公贵族。再是高官。以次排列下来。


    对于穿皮子的人来说,只此一家,别无选择。


    而且好的皮子都是一般的人看不到的。


    华记的皮子,最先被文人和小官们所发现,价钱不比其他的皮子贵,但是质量好的不是一点半点。他们买了去做成皮衣。这个年代的皮毛衣服,要在领袖和下摆等处要出锋,这锋头最能看出皮毛的好坏。


    小官们是不能穿高级皮毛的。但是他们的灰鼠毛,黄狼毛的普通皮毛的锋头却比高官的高级皮毛的锋头还要蓬松柔软。


    穿华记皮毛的人在今年秋冬开始穿皮毛的时节,大大的出了一次锋头。


    高官是拉不下面子,但是同事都要问究竟了,谁不想穿价廉物美的东西?


    很快华家的皮毛就被买光了。


    “这天开始下雪了,大同的皮子运过来不易。这里每天都有人来问。夫人别看这几张兔皮,不用多少时间,就要被人买去。”


    好象是为了证实他的话,这是外面进来一个走的气喘嘘嘘的女人,“还有兔皮吗?”


    她见梅兰妮在看那张兔皮,心里有点紧张。怕她买了那几张皮子。


    一个伙计过来说,“有,还有最后五张,您要几张?”


    那女人看看梅兰妮,见她没有出声,就说,“我全要了。”


    伙计道,“去开票吧,五十文一张。”


    那女人开了票,交给皮货部的伙计。伙计去仓库取货。


    梅兰妮见那女人是双天足,猜想她可能是旗人家的妇女。


    那女人看见梅兰妮,也以为她是旗人。朝她笑了笑,“这家的皮毛好,天冷了,这几张皮子正好给孩子做帽子和小披风。”自来熟的对梅兰妮说道。


    梅兰妮赞同道,“小孩子长的快,好皮子可惜了,用兔皮,羊皮最好不过了。”


    那女人却道,“我们家孩子可讲究了。前些日子才给他做了件灰鼠皮衣,可是才穿了一天,就不肯再穿了,说是学里的同学穿的比他好。我去打听了,那家人家是户穷人,穿的是兔皮。那兔皮也的确鞣的好,难怪我们家孩子不肯穿了。我打听了,说是这里买的,今儿一大早我就从家里出来。”


    “这地您是第一次来吧?”听她家的孩子,就象是现代社会的熊孩子,挑吃拣穿的,脾气又坏,梅兰妮不想听这孩子的事情,就转了话题。


    “可不是!不过一路上问过来也不难,我问进士客栈在哪里,人一指就到了。”


    伙计拿来了兔皮。那女人接过,用右掌抚摸着毛面,“果真是好.我们家孩子还真是识货。今天我这一趟也算没有白来。”


    她拿出包袱皮把皮子裹上。


    潘掌柜指着挂着的那张皮子,对她说,“这张皮子四十文,你要不要?”


    那女人还没反应过来,这是刚进来的一个妇人一把抢了过去,“这我要了。还有没有?”


    掌柜道,“可不就是没了,这最后一张才便宜卖了。”


    那妇人遗憾的拿着皮子付钱去了。


    梅兰妮看这光爽爽的皮货架,没了声音。皮毛生意好到这样!


    掌柜在一旁道,“看,看,我说的再也不假。也不知下一批皮子什么时候能到。”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