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拢人心逼禅让 借助洪水除隐患

3个月前 作者: 楚人
    在尧的手下,有十二个才能杰出的专业人才,尧已经任用他们做官了,就是不肯授予他们实权,这些人怀才不遇,对尧十分不满。


    当舜获得管理百官的机会后,就利用尧年迈昏聩的背景,大肆收买人才,舜任命善于管理民政的契,来管理百姓间的伦理关系,契十分卖力地工作,几年下来,天下百姓相处得日益和睦,成了和谐社会;


    皋陶熟悉司法工作,舜就安排皋陶管理刑狱,几年下来,把大小案件审理得清清楚楚,各种刑罚判决得合情合法;


    弃是熟悉农业生产的人才、伯夷喜欢处理礼教事物,龙主熟悉宾客礼仪,垂擅长手工制作的业务;夔喜欢用音乐舞蹈教化百姓;益管理山林水泽很有一套,舜把这些人才都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人尽其才,大家工作都很开心,也很顺利,整个管理体系的各项工作都在一天一天好起来。


    舜十分重视百官的业绩考察,他制定了合理的业绩考核方案,每三年考核一次,根据百官的业绩大小来决定赏罚。


    对于那些潜在的对手,舜很注意提前采取行动。在尧直接处理部落联盟大小事务的时候,有四个属下很令尧头疼,他们分别是:混沌、穷奇、橥敧、饕餮。这四个家伙分别控制着四个较大的部族,叫做帝鸿氏、少皋氏、颛顼氏、缙云氏,尧比较软弱,拿四个恶人没有办法。舜掌握实权之后,下令,将这四个部落驱逐出黄河中下游平原。他们四个部落看到舜的力量很强大,动起手来,肯定要吃亏,于是,乖乖地迁移到舜为他们指定的地方,他们走后,舜将这些部族留下的地盘,分给自己的亲信,加强了自己的势力。


    舜的手腕越来越老辣,而此时的尧,已经是一支没有牙齿的老虎了,舜开始逼位了,尧提出让舜做“代理天子”,舜答应了,他要借机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


    舜开始巡视天下,重新制定历法,安排农业的时令,接见朝拜的边疆部落,接受他们的贺礼,向他们提出自己的礼仪要求,舜还调整刑罚,整顿吏治,上上下下都安排自己的亲信,把尧进一步架空了。


    尧看到了舜的野心,衡量一下双方的实力,尧决定退让,于是,尧下令,将天子之位“禅让”给年富力强、德能俱佳的舜。


    舜是个经验丰富的政治老手,关键时候可不能弄错,舜假意退让,舜提出,应该由尧帝的儿子丹朱继承天子之位。


    舜跑到自己的地盘,回到了黄河以南的住处,百官与各地的部落首领大都来到舜的住所,向他朝拜,称他为“新天子”,去朝拜丹朱的人寥寥无几。舜看到机会成熟了,他厚着脸皮地说到:“既然是天意,我也无法再推辞了,我就暂且登上天子之位,假如有一天,大家找到了更加合适的人选,我一定立即退位,让贤与他。”


    舜说这句话的时候,并非出自本意,他觉得,世界上根本没有比自己更加有头脑,有能力的人了。


    我们的先民走出山地森林,来到平原,开垦耕地,发展原始农业,为自身的生存提供了比较有保障的食物来源,从而提高了自身的营养状况,寿命提高了,也生育了更多的子女,子女的存活率也提高了。


    人类是生产者,但同时也是巨大的消费者,随着大河流域人口的激增,我们的祖先就不得不开辟出更多的土地,种植更多的庄稼,生产更多的粮食,以填满大家的肚子。


    我们的祖先在五千年前的种植技术是比较粗糙的,他们开辟土地的方法,主要是放火烧毁树木、草原,然后,在大火过后的土地上、利用灰烬的肥力,来种植农作物,这种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是具有较大掠夺性的,几年之后的耕地,就会失去原有的肥力,土地就必须撂荒,接着呢,我们的先民就去烧毁更多的森林、草原……如此一来,时间久了,严重后果就接踵而至——植被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几乎被破坏殆尽,黄河的泥沙越来越多,黄河的河水越来越浑浊,河床越来越高,到了夏季汛期的时候,河水肆虐,淹没了成千上万的村落、土地,我们的祖先只好退回到高山,因为,只有高山还暂时露在水面之上。


    没有了耕地,就没有了衣食之源;耕地大都位于地势低洼的大河附近,不能有效地控制住河水,就无法生存繁衍下去,治理河水已经成了迫在眉睫、关乎生死的头等大事,作为地位最高的尧帝、舜帝都束手无策。


    怎么办呢?人们都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一个叫做鲧的人的身上。


    鲧是颛顼的儿子,黄帝的玄孙,鲧的才能是族内众人所公认的,但由于恃才傲物,竟然不能继承大统。


    不仅失去继承天子之位的机会,鲧还被尧驱逐到东方,理由是,鲧属于品行不好的恶人,“以恶制恶”,让鲧这个恶人去到蛮荒之地,与那些野蛮的东夷人打交道好了。


    鲧忍气吞声地带着自己的家族,来到东方,没想到,到了东夷之后,鲧的才能竟然有了用武之地,他带着族人疏通河道,开垦出良田,很快就安居下来,当地的土著纷纷投奔过来,拥戴鲧做他们的首领,鲧交给他们先进的技术,东方很快就发展起来了,鲧有了自己的地盘,成了一方诸侯。


    尧很嫉妒鲧,因为尧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及鲧,所以,尧决不能让鲧有出头之日,对于鲧,尧的策略是能压就尽量压。


    天下洪水泛滥,尧没有什么好办法,就征求属下的意见,大家都推荐鲧,尧说:“鲧的品质不好,不能受到重用。”


    几个年龄较大的下属小心翼翼地说:“天下没有比鲧更加贤能的人了,也没有比鲧更加适合做治水首领的了。”


    尧看到鲧众望所归,没有理由阻拦了,反正这个工作很难做,就让鲧试试吧,成功了,是自己领导有方,失败了,鲧就做个替罪羊,就这么办。


    鲧被尧任命为治理洪灾的总首领,天下这么大,洪水到处都是,怎么办呢?鲧带着自己的族人,用堵的方法来治水。


    洪水滔天,越来越多,鲧与自己的族人日夜不停地运土筑堤,围堵洪水,水涨一尺,他们就把大堤加高两尺,洪水与鲧展开竞赛,鲧的属下使用的都是简易的石器、藤筐等,挖土筑堤的工作,不仅辛苦,而且效率很低。


    洪水把大堤的一处堤岸泡软了,蚂蚁在大堤上钻了一个蚁穴,河水顺着这个蚁穴开始往外渗透,一个管涌形成了,河水不停地往外冒,势头越来越大。


    看护河堤的族人太累了,也疏忽了,他们睡着了,等汹涌的洪水呼啸着开始奔涌时,为时已晚,他们急了,跳进水中,用自己的身体来堵洪水,水流无情地把他们卷得无影无踪,大堤溃散了,九年的心血毁于一旦,鲧无力地瘫坐在地上,觉得天塌地陷,更觉得自己无能,对不起九年来跟随自己辛苦治水的族人。


    这时候,舜被尧任命为代理天子的职务,舜正在春风得意之中,他发现,鲧是自己的潜在对手,自己一定要防范鲧的崛起。


    鲧治水失败的消息传到了舜的耳朵中,舜下令,将鲧处死,作为鲧失败的惩戒。很多人为鲧说情,说:“洪水难治,鲧已经尽心了,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一向以宽厚自诩的舜不会放过这个除掉潜在敌人的机会,他果断下令,将鲧在羽山就地处死。


    鲧的族人不服,他们打算与舜拼命,鲧说服他们,不要以卵击石,鲧在临死的时候,告诉前来送别的长子禹:“孩子,我死后,舜不会善罢甘休,他还会命令我们氏族继续治水,你要吸取我失败的教训,光用堵得办法治水,看来是行不通的,你一定要想出更好的方法来治水,一定要驯服这条大河,我在地下会保佑你成功的,不治好水,我们夏部落就没有出头之日,决不能后退,我太累了,感谢舜,让我好好休息一下吧。”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