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断刃天涯
    仔细看看地图就知道了,一旦运河修成,这是什么局面?通往欧洲的海上航程将大大的缩减,这就是陈燮要对欧洲动武的前兆么?众人还在思索的时候,陈燮已经继续道:“计划二十年,运河所有权归国家。”


    二十年,众人的眼神不约而同的看着陈燮,到时候您老都快一百岁了好吧,还要坐在内阁总理的位置上么?我们活不过您啊。如果按照岁数来算,今年的陈燮七十五岁,这个岁数看着还不到五十岁的样子,这让别人怎么跟他比岁数啊?内阁这帮人,在二十年后还有什么机会看见运河通航?概率很小啊,你要大家为这个事情上心,难啊。


    “我知道各位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我要告诉各位,这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东西。”陈燮平淡的说完这句话,慢慢的站起来,对着众位内阁大臣们道:“二十年之后,运河修通的之期,就是大明横扫欧洲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有二十年的准备期。在座的诸位,包括我在内,可能有人活不到那个时候,但是我们现在必须要做,不能把事情留给后人。”


    大明内阁就是这样,一旦陈燮决定的事情,无法更改。内阁必须尽快的拿出预算来,最迟年底之前,就要做好准备工作,明年春天必须开工。这有条运河最大的好处,不仅仅是缩短与欧洲的距离,更大的好处还是便于埃及的驻军稳定局面。运河需要工人,就必须从国内调集人手,还有当地百姓,不少人可以找到一份工作。至于这个过程会死多少人,不是大明内阁该关心的事情。


    这一次的内阁会议开到现在,给人的感觉就是陈燮越来越独裁了。或者说陈燮有点等不及了,尤其是美洲的发展速度,在陈燮看来还是慢了。其他地方都可以慢一点,唯独北美不能慢,必须加快北美的发展速度。


    看着众人一脸的苦相,陈燮懒得跟他们废话,继续独裁:“我知道,民间有很多呼声,要求内阁把精力放在大明周边,美洲那个地方慢慢的发展就是了。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强占美洲,将来都会成为历史罪人。巨大的美洲,一旦滋生出一个巨大的国家,必将对大明构成严重的威胁。你们看着眼前的利益我不管,但是我要做的事情,谁要阻拦就请离开这个队伍。大明内阁,不需要短见之辈。”


    一连串的决定下来,整个内阁都死心了。得,大明的扩张计划不但慢不下来,反而要加快了。民间不主动做的事情国家来做。重点还是要往北美移民,增加北美的军事实力。从哪里移民的问题没有过多的讨论,眼下最合适的选择,就是两广、江西、两湖。


    这个地方的人口,在大明内乱的时候,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四川还有个张献忠去搞了一下呢。这些年国内太平,人口增长最快的就是这几个省了,江南苏浙两省的人口,因为历次的移民风潮,增加的速度反而不算太快。


    “未来十年,强制性移民五百万,这个任务必须完成。民间不做,朝廷来做。”陈燮一锤定音,内阁很快就针对性的提出一个新的规定,未来十年内,任何不足死刑的罪犯,都丢上船运往北美。说穿了,这帮家伙就是把北美当成流放地来用了,对此,陈燮也没有反对。北美那个地方,好人去了还真的不好混,就得多丢一些坏人过去,让他们去那边祸害。


    “总而言之,未来的大明,对外发展的脚步不能慢。现在的发展不是太快,而是太慢了。我希望,太阳照到的地方,就有大明的领地。”陈燮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内阁陷入了死寂,这是一个何等豪迈的野心。相比之下,大家都觉得羞愧,格局还是太小了,跟不上陈相的脚步。陈燮的决定,就是内阁的决定,第二天的大明官方喉舌,集体开火,宣扬“太阳照到的地方,就有大明领地”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文人搞这些内行,喊口号谁不会。难的是财政部那帮家伙,一条苏伊士运河的预算,就已经搞死人了,还有美洲移民强制计划呢。


    第八百八十章


    先天不足


    新战舰正式命名为苏伊士号,很意外的被编入了欧洲舰队。意外只是外人的看法,行内人都知道,大明帝国虽然海上力量足以战胜世界,实际上依旧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


    更意外的事情还在后面,内阁总理陈燮在内阁会议结束之后,星夜南下。苦的是陈璞,刚刚到的京师,又得跟着一起南下。当然了,他的待遇很多人梦寐以求。这一路上直接陪伴在陈燮的身边,这份待遇大明帝国的青年俊彦们,打破头都要抢一下。


    列车停车加水,陈璞探头看看外面,朦胧的晨色之中,繁华的城市路灯已经熄灭,天边有一抹鱼肚白。看看手表,这是走了五个小时啊,看看站台上的牌子,“天津”两个大字。昨夜陈燮是深夜上的火车,陈璞只能在人群中看一眼依旧健步如飞的老爷子,没能当面交谈。为此,陈璞这一夜都没怎么睡好,这段时间真是太要命了,刚习惯大海上的起伏中睡觉,又得适应在家里的床上睡觉,这会在火车上睡,真是很难适应过来。


    天津官员被挡了驾,也不知道侍卫们都说了些啥。一大群官员不敢离开,默默的站在站台上,看着列车继续南下的脚步。迷迷糊糊的,陈璞又睡着了,再次醒来时,已经是日上三竿。心里暗暗叫一声不好,赶紧起来穿戴梳洗。


    刚刚弄好,就有一女子来唤陈璞,见过几次面,就是不知道叫啥。这些年,陈燮身边的服务班子,又进了新人了。看这意思,这女子岁数不大,应该不是陈燮贴身的人。尽管如此,陈璞还是很客气的致意。


    女子微微万福道:“璞少爷好,老爷在餐车等您,请跟奴婢来。”奴婢这个称谓,让陈璞有点不太适应了,在北美那地方,是没有大明人自称奴婢的。顶了天,一句“奴家”。地位较低的男性,都是自称“小的”。江南家里的女子下人,现在也不自称“奴婢”,原因是大明的法律不允许纳明人为奴,女仆都是有聘请合约的。


    早餐很简单,就是一碗新鲜海鱼熬的粥和两个馒头,内阁总理大人对吃的要求,一向不是太高。历数大明内阁的首辅们,大概对吃的要求最低的就是眼前这一位了。陈璞上前问安,陈燮抬头笑笑,指着对面道:“你慢慢吃,我看一份文件。”


    陈璞这才注意到,陈燮其实已经吃好了,一碗粥吃的干净,馒头看意思动了两个。


    吃饭快是在北美养成的习惯,陈璞的吃相跟出身毫无关系,三两下吃完之后,放下筷子之时,陈燮批阅了一份文件,笑着站起道:“一起在车厢里走走,消消食。”


    “北美发展的情况,你比较熟悉,所以想听听你的看法。”陈燮不是闲着没事找人一起散步,一边走一边问,这是陈璞预料之中的事情。“北美发展固然很快,但是在璞看来,还是有待提速。主要原因,还是北美太大了。眼下的几百万人口,丢在那么大一块地方就不起眼了。截至目前,最大的城市金山,也不过五万常驻人口。还有一点,总督多了,固然起到分权平衡的作用,但是就眼下的格局来说,还是应该集权,重点发展一个方向为佳。”


    这些答案都是在心里想了无数次的,陈璞自然是开口就来。陈燮听了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继续往前走了一段,又往回溜达了一阵,这才慢慢的开口道:“集权短期内是肯定有好处的,长期看来不妥。你说的这些,我都考虑过。现在的问题是,大明对北美的战略布局如何选择。是跟欧洲人一起瓜分美洲为好呢,还是独霸美洲的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早作布局,将来必然为眼下的战略布局付出代价。”


    陈璞犹豫了一下,终于开口道:“北美太大了,如果要与欧洲开战,需要一条横穿北美的铁路。可是眼下我们掌握的技术,桥梁建造、隧道挖掘等方面,北美铁路公司弱点比较明显,有待加强。如果没有一条铁路,独霸美洲就是一句空话。”


    对于美洲西部的辽阔,陈燮的记忆都是一些西部电影。陈璞从美洲回来,对当地的情况肯定有最为深切的感受。“嗯,你说的有道理,鉴于美洲目前的局面,内阁有人主张,派驻一个管理机构,直接对内阁负责,总理美洲事务。”


    “文官,什么权都要抓一把。”陈璞下意识的脱口而出,陈燮呵呵的笑了笑,这话不好听,但是实话。大明的官场一直存在这个问题,只要有好处,什么部门都想插一手。有问题的时候,都往后缩,回避责任。北美的情况也是这样,国家决定加大对北美的投入力度后,有人就惦记总理北美了。这个职务就地位而言,只能是内阁大臣一级的才能担任。现在的北美还不是战时,去那边熬个五年资历回来,妥妥的内阁前三的排名。万一陈燮一个不测,就能接任内阁总理的位子了。


    “不要这么说,人为自己谋划,没有错的。只要做的事情,不是单纯的为了私利,就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陈燮平淡的点了一句之后,转身回到办公室所在的车厢内,招呼陈璞坐下道:“你是打算留在国内,接手铁路集团呢,还是打算回北美继续发展?”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很是一个选择题。北美铁路公司的独立性很强,国内在短期一直在投入,没有要求产出。这个时候陈燮提这个问题,就是让陈璞选择。如果选择回北美,那就是另起炉灶的意思了,彻底切割北美铁路公司,今后就得看他自己,如何发展壮大了。如果选择留在国内,那就是非常稳妥的选择,铁路集团发展到今天,重点已经不是修铁路了,而是技术发展和技术扩散,帮助国内的民间资本进入这个领域。


    “铁路集团体型庞大,完全可以拆分出很多独立的公司来。建筑可以独立,机车制造可以独立,研发部门也可以独立。”陈燮很随意的说,陈璞听着却如同惊雷在耳边炸响。这是什么意思?要拆分铁路集团?陡然抬头,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陈燮,陈璞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我知道你会惊讶,但是这样做势在必行啊。想知道原因么?”陈燮笑问,陈璞点点头,陈燮继续道:“垄断!如果铁路集团垄断来了这个市场,可想而知,为了利润,相关技术的革新根本就不会有动力。也就是说,垄断最大的坏处,就是客观上阻碍了技术革新的脚步。我们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如果不能体现布局,预防资本逐利性带来的干扰,大明可以领先世界多少年?一百年么?还是两百年?”陈燮没有明说的是,实际上最近五年,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陷入了停滞状态。是研发不力的问题么?其实不然,新的机车五年前就已经研发出来了,但是迟迟没有投入生产。这还是陈燮在的时候,如果陈燮不在呢?


    最大限度的榨取利润,这是资本的天性。


    “有没有从政的想法?”很突然的一个问题,陈璞被问呆住了。陈氏子女,无人从政,几乎就是一个定理了。突然遭遇这样的问题,陈璞根本就没有任何准备,呆若木鸡。


    “这个,我就是随口问问。”陈燮又补了一句,陈璞松了一口气,脱口道:“从政的话,难道不是兴海城那位最合适么?”这个话把陈燮给说乐了,当下笑了笑道:“先天不足啊,出身不好,他怎么可能从政。”先天不足?这话怎么说的?


    好在陈璞聪明,很快想到了当前大明的内阁制度,这么看来,陈继业的公主母亲,确实是先天不足啊。与皇家搭上了关系,就算他是陈燮的儿子,也没有可能成为大明内阁的总理。


    这真是,成也出身,败也出身。陈继业这个出身决定了,他顶多在爪哇当一个王,还是一个没有任何权利的王。一旦陈继业试图染指权利,必将遭到大明内阁的强烈打压。同时还会被当今的新兴势力资本家群体围殴。可以说,他想都不要想这事情,安心的做一个富贵的太平王爷好了,这是他出身那天起就定下的事情。


    想明白这个的陈璞,不禁叹息一声。曾几何时人人羡慕的小王爷啊,没想到居然命运早就注定了。真是令人感慨政治的无情。“好了,你就不要想那么多了,还是立足于当前。”


    陈燮一句话,陈璞回到现实,摇摇头道:“还没想好呢。”陈燮道:“那就慢慢的想吧。”


    列车继续南下,自浦口下车,陈燮过江之后没有为秦淮河的风月停留半分,立刻乘火车往东去。上海(华亭新区)才是陈燮这一次南巡的终点站,大明朝至今,没有哪位在任的内阁总理动辄离开京师要地一两个月的。陈燮就这么干了,问题是大明内阁居然不乱。仔细一看,这就是制度的威力了,责任分明不说,有什么不能解决的事,开会决定,少数服从多数。除非遭遇一切大家不敢做决定的国家战略层面的事务,真的发生了一封电报的事情。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眼下的大明朝官场,谁都不肯回到过去了。理由很简单,国家因为现有制度强大了,对自然界的客观认识也不像从前了。加上陈燮个人的作用太大,大明朝的制度就算现在陈燮不在了,皇帝也翻不了天。说实话,京师兵变之后,没让朱慈烺退位,就算是内阁诸位厚道了。实际上这个皇帝当的也没啥味道,不过想不当还不行就是了。


    不能不说,这个时代的大明皇帝和大臣们,他们的人生充满了无奈,一个太能活的强势内阁总理的存在,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件绝望的事情。未来二十年,大明的格局是固定的。


    松江船厂的码头上,海试之后的苏伊士号停泊在此,进行一些局部的改装。主要是拆掉蒙蒂尼机枪,换上一种改进版本的新式机枪,这还是辽东方面紧急送来的试验品。如何解决蒙蒂尼机枪笨重的问题,辽东重工的技术人员反复的进行过试验。所以陈燮提出要求之后,很快就拿出了一些样品,紧急送往松江船厂,安装在苏伊士号上进行测试。


    站在码头上看着这艘新式战舰,陈燮面无表情,内心却激荡起伏。蒸汽轮船那一步迈出去之后,这一天就是可以预见的事情。现在陈燮看见了这艘装甲战舰,完全可以确定,未来的二百年内,大明必将无敌于世界。有这二百年的积累,就算陈某人早就不在了,大明在世界霸主的地位上的积淀,也不是什么国家说撼动就能撼动的。尤其是这个时空的北美,大明已经在进行争夺了。强大的大明,对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无疑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没有满世界的殖民地,欧洲的资本靠什么积累?大英帝国又哪来的纵横七海的舰队?


    周昊没有任何表现的意思,就是安静的站在陈燮的身边,看着这个“老人”用专注的眼神审视这艘战舰。沿着码头,来回走了一趟后,陈燮才淡淡:“科技发展到今天,大明帝国拥有这样无敌天下的战舰,仅仅是一个开端。未来的战舰,将有更大的推力,更大的吨位,更大的身躯。”看了一眼主炮那无助的炮管比起历史上的铁甲舰要短不少,冶金技术的落后才是陈燮最为无奈的地方啊。


    “将来,要造真正意义上的钢铁战舰,如果我看不到那一天,你们一定要记得告诉我。”陈燮如是说,周昊在一边听着浑身热血沸腾。一直以来,他做的事情,看上去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现在看来,一直有人在关注他,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事件


    蒙蒂尼机枪的改进版,有点像加特林,大明最顶尖的工匠出品的良心制作。依旧是手动摇把,依旧是两人一组的操作方式,但是发射的却是金属弹壳的子弹,笨重的弹股也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类似左轮手枪的供弹模式。如果不需要顾忌枪管的过热的问题,一分钟可发射子弹500发左右,一种全新的杀人利器诞生了。其实按照设计,射速可以更快一点,考虑到出现的卡壳等问题,为了保证射击的顺畅,刻意降低了射速。还有一个问题是不能不考虑的,那就是子弹消耗的问题,新式的子弹好用不假,但是消耗也大。这一种新式机枪,在诞生的那天起,就被定位为舰艇的专用武器。步兵试验之后的最大反应,就是太吃子弹了,增加了后勤的难度。这个理由在现代社会的大工业面前几乎就是荒唐的代名词,但是在这个时代的大明,军队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以辽东重工现在的生产力,全部军队实现换装怎么也得五年以上。扩大生产不是不行,问题是财政部一直盯着军费,国会也盯着,所以新式武器在诞生之后到全面换装,怎么也要打个几年的嘴皮官司。这个事情陈燮不是不能拍板,但是他认为大家吵一吵没坏处,眼下的大明军队在装备上已经足够了,旧的装备足以横扫天下了。所以呢,更换新式装备的军队天天吵,陆军部的长官们都装哑巴了,就等着陈老大发言呢。


    站在新式机枪的面前,陈燮突然发问:“名字起了没有?”边上的汤仁明立刻接过话道:“因为使用金属弹壳,研究院的意思是名为明甲型机枪,或者叫明1680——1式。”


    这个起名字也是有讲究的,因为是集体研究的产物,原本以工匠名字为名的计划更改了,不得不考虑陈相爷的感受,他老人家提倡公元纪年来着。


    叶海一直很安静,默默的注视这个老人在人群的簇拥中走来走去,这是他最习惯的方式。等待,默默的等待那道关注的眼神。如果不知道自己能够在海军中升官如此之快的原因,叶海也不配站在这个地方。


    陈燮终于停了下来,注视着叶海平静的脸,淡淡道:“你不错,我很满意。记住,海军,是大明强大未来的保证。”


    简单的一句肯定和寄望,掀起心中翻腾如惊涛骇浪,叶海努力的保持平静,立正敬礼,声嘶力竭:“敬礼!”全舰官兵立正敬礼,陈燮默默的看着列队整齐的士兵们,站在甲板上的飒爽英姿,感慨万千道:“一直以来,大明都是一个大陆帝国,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强大的帝国的保证,是海军!大家辛苦了!这个世界的海洋,等着你们去征服。”


    战舰点火,驶出港湾,奔向遥远的欧洲。苏伊士号和金山号编队出发,两艘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海上战舰编入欧洲舰队的目的何在,无人得知。但是有一个目标是明确的,大明正在按照陈燮的指引,打造一个强大的帝国。


    历史巨大的惯性在英国延续,1685年詹姆斯二世全然不顾国内外的普遍反对,违背以前政府制定的关于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宣誓条例”,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里任职。此后进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门、教会、大学去担任重要职务。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非国教教徒以信教自由,并命令英国国教会的主教在各主教区的教坛上宣读,引起英国国教会主教们的普遍反对。同时詹姆斯二世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严重危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而这一时期的法国,在陆地上击败了神圣罗马帝国后,路易十四主动提出了何谈,确立了法国的大国地位之后,注意力再次转向了欧洲之外。法国,加快了其在非洲殖民的步伐,同时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达成了秘密合约。这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事情。该密约的主要内容为,一旦法国在北非的殖民地遭到了攻击,两国之间应共同抵抗攻击。


    苏伊士运河的挖掘工作进展的并不顺利,这个时代进行这样的工程,难度确实很大。尽管大明政府动用了一切能动用的力量,并且在埃及招募了十万民工,工程的进度也只能算一般。如果一切不会发生变故,二十年内修通运河是可以期待的事情。


    尽管大明帝国在非洲的驻军显得相当的克制,避免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事务的发展,往往不会以人的意愿为转移。意识到这条运河开通之后的危机,法兰西的路易十四首先做出反应,派大臣加快了与英国的联系。同时不断加强其在北非的军事实力,并且帮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钢铁生产和军工生产,无偿转让了燧发枪的技术。


    在国内路易十四多次增加了大明商品的税收,其中的重点就是棉布,目的在于保护国内的工商业。张广德多次派人前往欧洲交涉未果,法国方面寸步不让,其他欧洲国家有样学样,导致大明生产的棉布在欧洲市场逐渐的萎缩。棉布仅仅是一个开始,自棉布之后,欧洲国家针对性的就大明帝国的工业品销售增加税收,除掉欧洲无法生产的茶叶、丝绸、瓷器这三种产品之外,对其他的产品都增加了巨额税收。


    大明政府派张广德作为特使,前往欧洲与各国进行磋商,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做出了任何让步。在西班牙,张广德受到了严重的冷遇。因为欧洲国家的商业举动,大明帝国的轻工业生产出现了大面积的滑坡。以纺织为龙头的诸多企业,纷纷裁员,降低产量。


    国内针对这一现象,报纸反复的报道,寄望于政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内阁在民间一片叫嚣声浪中,首先做出的反应是通过媒体,向全国宣传,这是欧洲针对大明的阴谋。转移矛盾的手段效果很好,民间对欧洲国家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次,对欧洲国家的举动,大明帝国内阁宣布增加海军预算一千万元,用于制造更多的新式战舰。最后又宣布,加快向美洲移民的速度。客观的来说,由于欧洲各国的举动,大明民间自愿移民的人数激增。


    自1685年初至1687年底之间,北美移民人数达到了惊人的三百万,美洲拥有大明户籍的人口,突破了一千万。这个数字超过了欧洲一些国家的总人口。


    1688年春,大明内阁再次宣布,由于运河工程不断受到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的袭击,导致多出施工停滞,决定向埃及增兵,数量达到了六个步兵师。至于这六个步兵师的士兵,大明本土征募四个步兵师,朝鲜省一个师,东瀛省一个师。


    同年春天,大明各个造船厂同时开工的新式战舰达到了十六艘,此前海军每年新造战舰平均不过两艘,这一次提高了八倍,无疑在告诉全国,大明准备打仗了。对手是谁呢?当然是欧洲那些混蛋了,不是他们的话,大明的经济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滑坡。


    二月底,总参宣布,新设美洲步兵师三个,成立美洲作战指挥部。大明帝国在美洲的总兵力,增加到六个步兵师。这一时期的北美,总督数量到达了六个。北美的铁路,一直修到了北普拉特,并且形成了铁路网将北美的各省连接起来。通过铁路,大明帝国的向东的矛头,逼近了五大湖地区。并且北美铁路公司总裁陈璞再次宣布,完成了铁路网建设之后,将加快向东拓展的步伐。要求丹佛总督配合铁路公司的行动。


    以一个民间资本家的身份,要求一个官方大员配合这种事情,只有在北美才会发生。这不存在什么尊重不尊重的问题,北美县一级的政府,都有铁路公司的股份。通过铁路,大家的利益是绑在一起的。作为北美最大的资本家,陈璞当初的选择得到了回报。现在的陈璞,不仅仅是铁路公司的总裁这么简单,同时还是北美最大的钢铁厂的老板,最大的煤矿老板,整个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巨型托拉斯。不算正规局在内,他手下的护路队人数高达三万,两个步兵师还有很多富裕。只要一声令下,单单铁路公司就能组建两个轻步兵师。


    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11月1日威廉率领1.5万人在托尔湾登陆。消息传到伦敦,詹姆斯二世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获送回伦敦。后经威廉同意,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1688年12月威廉兵不血刃进入伦敦。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一个《权利宣言》。宣言谴责詹姆斯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指出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威廉接受宣言中提出的要求。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历史回到了原来的道路上之后,欧洲格局再次发生变化。


    路易十四因为英国的革命,对英国的外交态度发生了变化,这对冤家之间再次对立的关键时刻,发生了一件震惊欧洲的大事,逼着两国关系缓和了。


    1689年三月,一支来自大明的船队,绕过好望角,长途跋涉来到了直布罗陀海峡,目的是向亚历山大港运送一批建筑机械。船队来到直布罗陀海峡口的时候,正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早晨,但是谁都没想到,即将发生一场震惊世界的大事,由此引发了世界格局的走向。


    负责给这支风帆船队护航的是五艘老式的风帆战舰,隶属于印度舰队。实际上印度舰队的实力一直是最弱的,一共也才五条一千吨五百吨级别的战舰。这一次运送的物资比较重要,船只多达十二艘,所以印度舰队倾巢而出,给这支船队护航。


    舰队司令时国瑞跟往常一样,站在自己的指挥位置上,注视着险要的直布罗陀要塞。大明和西班牙之间的关系非常糟糕,并不妨碍大明海军经过这里。对大明海军来说,世界上还没有他们不能去的地方。西班牙人的要塞怎么了,不是该过的时候就过去了,这么多年也没见西班牙人有什么太大的动作。


    今天看上去跟往常一样,船队正常的经过海峡,准备向亚历山大港前进,完成这一次的航行。就在时国瑞觉得不会太大的变化时,前方的商船突然挂起了信号旗,发现大批战舰正在逼近,看旗号都是海盗船的旗号。问题是,这里是地中海啊,哪来这么大规模的海盗?


    时国瑞的旗舰在海峡之内,这个时候只有一艘战舰顶在最前面,刚刚驶出海峡。就在时国瑞下令各舰准备作战的时候,直布罗陀要塞上发出了旗号,要求后续的船队停止前进,他们要打击海盗。这个时候船队进退不得,正常的情况就是只能往前冲,或者进入港口躲避。


    然而西班牙人发出的消息很明确,舰队必须停止前进,就在海峡内停船。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荒唐的事情,时国瑞下令不予理睬,船队全速冲出海峡,迎战海盗。


    堵在海峡入口的“海盗”规模惊人的大,四十余艘战舰云集在此,尽管都是风帆战舰,但是这个时候大明船队的优势无法发挥了,对手已经逼近,顶在前面的当涂号全速往前冲,同时在千米不到的距离上开火。


    大明的商船本身,也装备了大炮,冲出海峡的一艘商船也开火的时候,直布罗陀要塞方向突然响起了震天的炮声。要塞的大炮开火了,正在通过海峡的船队和战舰猝不及防。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