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断刃天涯
这帮家伙煽动之下,陈璞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方面给国内提交采购车头的报告,一方面动手把仓库打开,三个新车头全部都用上了,仓库里的各种物资也都调用改造火车。这一下人力和技术力量就不够用了,陈璞再次做主,招募一批学徒工,跟着后面学吧。还是有人力不足的感觉,干脆开一所铁路技术学校吧。
原本看着很普通的陈璞,突然爆发出来惊人的魄力。穿上特制的唐装后,整个人变得高调无比。任何事情以前都是大家表态,民主为主。现在反过来了,说个三五句,就拍板干了。胆子越来越大,反正大家都这么理解。
一次例会之后,陈璞当着众人表示:“我们要修的铁路,不仅仅是一条通往盐湖城的铁路,而是一条通往北美东海岸的铁路。没有这种觉悟,就不是合格的铁路员工。”这时候,陈璞内心的真实野心才算暴露在众人的面前,真的可以做到么?有人提出质疑的时候,陈璞毫不犹豫的回答:“大明和欧洲各国,必有一战。”
戴志远的动作一点都不慢,从护路队挑选五百多人的老兵和退役军官后,北美陆军第二、三两个步兵师的组建工作非常的快。本来就在组建当中的第二师,在一个月后就完成了。然后直接叫来陈璞道:“这个步兵师先上了,你们的人跟着往前修就行。”
陈璞还有点疑问:“土著怎么办?”戴志远霸气的一挥手:“铁路沿线二十公里范围的土著,必须服从也必须纳入大明北美行政区的体系,接受服从我们的管理。大明给他们带来了文明,他们必须做出回报。如果有部落不肯就范,那就等着灭亡吧,铁路上的奴工,军队包了。”一番杀气腾腾的话说完,沿途几十万土著的命运注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前那一套以和为主,打击为辅的手段,在戴志远看来,已经不适用了,或者说他已经失去耐心了。
第八百七十五章
筑路(六)
北美要发展,离不开资本。在就是北美铁路公司的底气所在,八百万元的投入,满世界你都找不到这么大一笔投资。但是铁路集团就能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可见家底之厚。还没等国会就北美增加地方军队编制的问题审议通过呢,铁路集团的大动作又出来了。
这一次更凶残,拉上辽东重工在内的八个公司,一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各公司在北美的投资计划。钢铁、造船、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进行全面的布局,要把北美打造成第二个辽东的口号都喊出来了。
这些大企业,一向都是国内投资的风向标。北美那个地方有啥可贪图的?除了地方大一点,是不是值得投资一直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金山的繁华是因为发现了金矿,现在这些大企业一窝蜂的都去了,目的何在?什么原因谁也分析不出来,但是这帮孙子是不会做赔本买卖的,这一点大家都明白。各种猜测的文章都出来了,写什么的都有。甚至连发现北美土著的宝藏说都被写的跟真的一样。
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陈燮给这些大集团的负责人发了一份电报,告诉他们大举进军北美是国家的战略方向。并且重点强调,北美这个地方,发展工业需要的任何资源都有。甚至很露骨的表示,国家不能做的事情,资本可以去做,只要做出样子来,国家就认账。
而且再三强调了一点,北美人少地多,不像印度,地方虽然大,但是人口也不少。
内阁很快就对北美的政策进行了调整,首先是地方太大,一个总督府管不过来,另设洛杉矶总督。其次是北美兵力不足以控制那么大的地区,这一条颇有争议,但是在国会辩论的时候,某议员跳出来叫嚣,“从南京到广东,只有一个师的兵力,你能顾的过来么?”就这一句话,谁都没法反驳。对啊,人家北美就是大。于是这条也过来,最后一条比较凶残,大意是这样的。据调查,北美土地适合种棉花,未来将大力发展种植园经济,为此推出一项政策,北美土地售价最低只要二元,最高五元,单位为亩。而且确定移民之后,该分的地一分不少。当然了,要买地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北美户籍。
第二天报纸登出消息后,东南沿海各省沸腾了。南方缺什么?土地!缺到什么程度呢?因为纺织业的高速发展,整个东南的粮食缺口巨大,每年大量从暹罗等地进口稻米。什么湖广熟,天下足都是屁话。大明本土人口,现在已经超过了三亿,算上朝鲜、日本等海外领地,人口已经超过了五亿。大明土地的价格,以江南为例子,每亩地都涨到二十五元一亩了,就这还是最低价。土地涨价的原因何在?一个是高附加值的种植产业,一个是工业用地的增加。
还有就是海外领地的土地,其实也是紧巴巴的,朝鲜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土地就没有够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粮食缺口同样也是存在的。
北美土地如此低价,跟白送有什么区别?而且这一新政策,不仅仅是针对大明本土的,同时涵盖了朝鲜和日本两个新的省。这一家伙闹腾起来,整个大明的领地内到处都是准备打包去北美的人。这么便宜的土地,去慢了买不到了。也有议员就新政策表示了担忧,认为大量的人口移民,会导致大明本土的人口减少,影响工商业的发展。但是这个提议,就像一个肥皂泡,风一吹就消失了,没人在意。大海无数波浪中的一朵都算不上。
当然,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尤其是资本家们感觉到了压力。劳动力出现了缺口,想闹腾的人不是没有,但是陈燮执政的时期,这种闹腾的资本家搞不出任何动静来。无奈之下,很多东南的小资本家,只能转移方向,干脆去北美或者印度发展。大资本家则不得不进行技术升级,降低对人口的依赖。由此引发的诸多变化,就算是陈燮也想不到。毕竟陈燮的初衷,就是要抢在欧洲人之前占领北美。
最先行动的不是什么东南的资本家,而是大批的东南自耕农。卖掉家里的土地,去北美当一个大地主不是梦想,而是就在眼前的现实。一个新的移民潮的起源地意外的不是大明本土,而是东瀛和朝鲜这两个新附的省份。大批两国农民,找到当地移民机构询问后,发现移民确实能买到便宜的土地,甚至可以拿着证明在银行换取一张船票(贷款不给钱给票)。无数农民带着可怜的家当,去移民机构领取一份证明,去银行换取一家人的船票,登上了北美之旅的客轮。
1675年的冬天,太平洋航线变成了最繁忙的航线。获悉这一消息的北美殖民地立刻做出了应对,刚刚出任洛杉矶总督的夏完淳,居然派人到金山码头蹲点,跟金山总督抢移民。金山总督府不甘示弱,开出各种优惠条件,目的都是要把人留下。
感觉到了危机感的戴志远,一边跟洛杉矶抢移民,一边还要对付土著。以前那一套温吞水的模式明显不适用了,戴志远直接来狠的。把一群基本被同化的土著召集起来,让他们作为信使,通知各路土著部落。传达一个消息,要不就离开这一片土地,要不就选择归顺,按照大明的方式生活,接受大明的管理,期限为一个月。
这也做法在北美土著中间引发了剧烈的动荡,土著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强迫性的改变真的很难。巨大多数的土著是不会接受这个条件的,但不是全部的都是,一些明智的部落首领,在对比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水平,以及战斗力悬殊的现实后,选择了归附。
更多的土著选择了反抗,主要原因不是什么生活习惯,而是那些掌握了权利的土著首领和萨满们,他们不肯放弃手里的权利,归顺并按照大明人的管理方式生活。
一个月的期限很快就要过去了,绝大多数土著的报复已经开始了。从金山到盐湖镇这一条遥远的通道上,到处都是北美土著袭击殖民点的事情在发生。短短的一个月不到,各地汇报来的数据统计结果为三百三十六次,平均每天都在发生十次还有富裕。
这个时候,预先做出的防范效果出来了,首先是沿途各地的殖民点进行了收缩,组成一个又一个更大的居民点。修筑坚固的围墙,囤积足够的粮食和军火。这些居民点要做的事情就是固守待援,他们其实是被当做诱饵来使用的。
北美行政区作为一个大区的历史过去了,现在是金山总督府和洛杉矶总督府并存的阶段。两位总督做出的反应完全一致,北美生涯告诉他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化”这个东西永远需要一个基础,那就是作为强势的一方。绝大多数时候,言语上的教化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暴力,简单直接,见效快。
北美全民皆兵的一面展示出其强悍的战斗力,不等国内的允许,两个新的步兵师分别组建完毕,向北美土著发起了全面反击。表现在金山总督府这一边的办法很简单,沿着道路往东推进,速度不快,但是铁路沿线两侧的二十公里范围内,肯定要犁地式的走一趟。
一个骑兵师以沿途大的居民点为补给点,以连为作战单位,在北美广阔的原野上,主动出击。不求全胜,有机会就打一下,没机会就走开,寻找下一个机会。这种战术真是让土著头疼的很,原本土著的优势就是游击战,到处破坏的打法。加上欧洲人在其中搞事,声势闹的很大。但是随着大明骑兵的出击后,大多数的土著都感觉到了危机。他们出门去打居民点的时候,就得防备老家被人端了。经常发生的事情就是前面去打殖民者,后面家里就着火了,赶紧回去发现还晚了,家都被烧的干干净净了,老婆孩子也被抓走了。殖民者不要老人,但是女人和孩子是留下的。
类似的战术进行的同时,通往盐湖镇的铁路修建速度也不慢,之前准备充分的铁路公司,一旦施工之后,短短一个月内,向前修筑了三十公里,每天一公里的速度在推进。同时步兵跟着铁路往前走,一公里修一个坚固的碉堡,作为护路队的栖身之所。
这种搞法虽然效率不高,但是胜在稳健,土著只要敢于来破坏铁路,就会遭到沿途碉堡的打击,同时配合装甲列车的来回巡逻,确保修好的铁路不至于被破坏。
看上去这个方式太慢了,但是要这么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土著和欧洲人的战斗力只会越来越差,这种战争打的越久,对大明殖民者来说,优势自然会越来越大。武力讨伐的同时,分化拉拢收买这些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土著也不是一根筋要跟大明搞到底的。墙头草才是主流,一开始不接受,不等于后来不接受。被收拾了一顿之后,很多土著就老实了。更重要的是冬天来了,因为对大明殖民者的战争,导致土著没有足够的时间储存过冬的粮食。这一点实在是过于致命了,随着冬天的来临,大明殖民者在战场的局势彻底扭转了。
依靠充分的准备和有计划的行动,大明取得了战场上的优势。土著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继续战斗下去明显是不明智的,剩下的选择就简单了,多数部落做出迁徙的决定,往南方温暖的地方迁徙。这个时代的迁徙过程,无疑不那么轻松,一路上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另一个选择就是归附了,为了让这些土著彻底就范,每一个归附的土著部落,归附之后立刻以家庭为单位,分散安置在广袤的北美大地上的殖民点,让这些土著变成少数人,然后给予一定物资上的救济,让他们习惯规则之后,来年春天殖民点的官员会教会他们怎么耕种。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在北美多年的官员,个顶个都是心狠手辣之辈。土著要是不服管教,肯定会很惨。
这种融合毫无道理可言,就是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都得按照我说的来做。整个冬天下来,大约五万土著选择了归附,更多的土著部落在战斗死伤惨重之后,或者南下,或者往东,甚至还有往北的。反正北美够大,发现干不过这些殖民者之后,土著也不会硬拼。当然也有一些部落被没打击到,他们留下来了,继续要跟殖民者战斗,保卫自己的家园。
站在北美铁路公司的角度看,整个冬天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战争的问题,还有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好在大量的俘虏缓解了这一问题,这里头更深层次的问题就不去说了。不是有一句话,“某某铁路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体么?”现在的局面,不过是换了一个字眼而已,人类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就是赤裸裸的人吃人。不是吃人者,就是被吃者。
1675年冬天的第一个月,一艘蒸汽货轮在金山码头靠岸,从码头上下来的是一群衣衫破旧的日裔,在大海上漂泊了一个月之后,他们来到了北美这块希望之地。一共两千八百名日裔移民,在拥挤的船舱内生活了一个月,吃着猪一样的食物,途中因为生病死去的人十三人,最终抵达了目的地。
大岛敏作为一个日裔移民,孤身一个人上路,因为年轻力壮,这一路扛了下来。站在码头上的时候,多少显得有点眩晕之后的茫然,人流在慢慢的穿过出口的时候,看见路边有人举着喇叭声嘶力竭的用东瀛方言喊话:“洛杉矶市热情欢迎阁下,出门之后往右拐,有吃的,有穿的,还有免费的车马送到目的地。”只有一个包裹的大岛敏犹豫了一下,出门之后右拐。
第八百七十六章
巨大的人力缺口
“洛杉矶移民招募处”的牌子很醒目,但是更醒目的是马路对面二楼一块长达十米的巨大广告牌,寥落的原野上一条铁路伸向远方,说不出的诗情画意,顶上有一行字:北美铁路公司面向全社会招工,移民优先,有文化优先,待遇从优。这一对比之下,洛杉矶移民招募处的牌子,就像一个婴儿面对一个狰狞的彪形大汉。仅仅这样好不算完,热气球在两边拉起来,铁路公司待遇月薪二十元起步。
月薪二十元是个什么概念?一个大明北美步兵师的士兵,每个月的薪水是三十块钱。如果在国内,一个士兵的薪水是二十五元。在东瀛当过兵退役后打零工为生的大岛敏,对这个价格实在太敏感了,他在日本当兵步兵的时候,月薪不过八块钱。退役之后,在警察局干了一年,因为过年的时候没有给上司送厚礼,这份差事也没了,只好打零工为生。
想都没有向,大岛敏就走过马路,站在只有几个人排队的队伍后面。
“总裁,不能在加薪了,这么贵的人工,已经很难支撑下去了。”办公室里的招募处主任,正在向来视察的陈璞抱怨。铁路上缺人啊,缺什么人呢?有文化,熟练掌握战斗技能的人。这个跟北美陆军扩充有关了,大批士官的缺口,直接导致护路队人员紧缺,当初答应的好好的,陈璞也只好硬着头皮把人送出去了。你不能挡住人家的前程不是,一个士官就算是班长,月薪也是五十块,还有晋升的机会。这一次扩军,金山总督府与所有军官签署了协议,给他们办理养老金制度。这个养老金的钱从哪里来呢?自然是从政府税收中来,不这么做,北美根本没有足够的军人。为啥会有这么奇怪的现象呢?其实很简单,土地太多了,人却太少了,直接导致想扩军的北美政府,不得不拿出高薪制度,还要老有所养。每一个士兵服役三年后退役,可以选择继续服役,到时候薪水要逐年增加百分之十。军官则是从服役的那一天起,薪水就跟着职务走,退休的时候能拿到五千元的养老金。顺便说一句,退休年龄五十五岁,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很老的人了。多数军官估计都活不到这么长,活到就是赚的。
军队这么搞,铁路上的监工和护路队就缺人了,陈璞一看这局面也急眼了,没人监工那些土著不会老实干活啊,怎么办?招人呗。以前还惦记着大明本土的移民,现在连尼玛日裔都不放过了,朝鲜人来了,只要有文化,懂汉语,照样收人。
即便如此,大多数移民到了这里,看都不看这块牌子,尼玛一个日裔或者朝鲜移民50亩地等着去种呢,谁愿意干这个什么狗屁铁路。就算是明明知道铁路移民也是有土地分下来的,也没人愿意干什么铁路,万一地没人种呢?你还真别说,朝鲜和东瀛这两个地方的百姓,骨子里跟大明百姓相似,有一种浓重的土地情节。
缺人的北美就是这样,到处都在招募人手,各种手段都用上来了。整个北美那么大一块地盘,现有人口不过六十万。这都过去多少年了,可见这些年的移民效率有多低,真不是不想移民啊,实在是太远了。尤其是很多人到了北美之后,当了地主或者矿主,他们都会从最近几年兴起的人口市场买一些土著或者戈麦斯从非洲抓来的黑奴。
所以说,就算是铁路公司自己不断的从国内招募人员,一年半载的也无法解决人员不足的局面。技术人员好解决,总公司强行派遣就行了。但是这个其他人员就不行了,只能想法子解决。走出门口的陈璞无比郁闷,雄心壮志被各种现状打击的很受伤。看着门口稀稀拉拉的排队,很想捂着脸逃走。
不过他看见大岛敏的时候,下意识的看了一眼赶车的石,又看看大岛敏,招手道:“你,过来。”身穿一件旧军装的大岛敏赶紧上前来鞠躬,灰色的军装穿了多年,打了好几个补丁,颜色也掉的很厉害。但是军人就是军人,站在那里就是一个腰杆挺直的汉子,在不多的人中间非常的醒目。
“日裔?退役军人?”陈璞问了一句,说的是汉语。在军队中学会汉语的大岛敏,立刻鞠躬回答:“是,原东瀛国陆军第一步兵师上等兵大岛敏,向大人阁下致敬。”在东瀛当过兵,还能混的这么惨的人比较少见啊。陈璞觉得这家伙肯定是那种不会钻营的一根筋,决定给他一个机会,于是笑道:“为啥想进铁路公司,要知道就算是日裔,也有五十亩地可耕种。”
“回大人阁下的话,我的野武士家庭出身,不会种地。这里的薪水很高,我很满意。”大岛敏的回答让陈璞眼前一亮,对啊,这点薪水对北美的移民没有吸引力,如果专门去军队找那些即将退役的日裔或者朝鲜裔呢?不过话说回来,陈璞觉得朝鲜裔差点意思,滑头多。不像日裔,纪律性更强,服从性更强。
“石,带他回去,安排好吃住,休息两天,明天带来办公室见我。”陈璞觉得找到了解决人手问题的办法,大部分移民都是来种地的,不等于对大岛敏这样的人有吸引力啊。
大岛敏稀里糊涂的跟着上了马车,他只能坐在前面副驾驶位置上,到了住所,陈璞下车去忙活了,石则把大岛敏交给一个日裔女子,让她招呼好大岛敏。
日裔女子叫橘子,属于第一批来北美打拼的服务人员,这些女子在北美挣的不少钱,也不愿意回国内去被人看不起,就在北美留下来。橘子在这里开了个旅馆,就在北美铁路公司总部的边上。这个旅馆里有不少被橘子从日本忽悠来发大财的少女,石经常光顾这里。混熟了之后,一些接待业务也放在这里做了。
大池汤里舒服的泡着,还有香艳擦背服务,这种待遇在东瀛的时候,大岛敏这种社会底层也是很少享受的。大刷子伺候一趟,身上的泥垢能有小半斤,然后冲洗赶紧,下池子里泡着,爽的浑身都要散架了。边上还有一个人捏背,那就更爽了。尽管这个服务员不下三十岁了,但是在海上漂了这么久的大岛敏,还是兴致勃勃的冲动了一会。
等到他回到住宿的房间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上了母鬼子的当,这地方还有更好的货色啊。房间里的服务员,都是十六七岁的日裔少女,只要两块钱就能过夜。有点贵,江户的风俗屋只要五毛钱。但是这一次,有人买单啊。大岛敏还是一种很古老的武士心态,安心享受,将来给主子卖命。至于什么土地,什么薪水,哪有抱一根大腿活的滋润。日本的传统武士,都是这个路子。尽管日本已经不存在了,大岛敏这样的人还是有很多很多。
吃喝住睡一条龙服务下来,第二天一早大岛敏还是早早起来了,在院子里嗨嗨嗨的叫着打磨身体,这是三十年来从不曾放下的事情。在东瀛的时候,退役之后打算结婚生子的,结果尼玛干了半年就失业了,讲好的老婆也飞了。往事不堪回首啊,东瀛那个地方人家价值无法体现。还好来了北美啊,这个老板看着就是一个很大方的主子。
一晚上没怎么睡好的陈璞,坐在办公室里忙碌,石带着大岛敏出现的时候,正在批阅文件的陈璞扫一眼道:“先等着。”大岛敏就那么站着,笔直的不动,这一站就是一个小时过去了,陈璞这才抬头道:“你这样的日裔退役军人很多么?”
问题很突然,大岛敏精力高度集中,立刻鞠躬道:“回大人阁下,具体多少我不知道,但是日裔退役军人优先进入警察局工作,生活还是有保证的,就是薪水比较低,新人每个月只有五块钱。”这个答案把陈璞都弄傻了,没有搞错啊?东瀛公务员的工资标准这么低?
“这么说,在东瀛的时候,警察的生活很困难咯?”陈璞又问了一句,大岛敏立刻回答:“还算不错的,一家三口的话,吃杂粮五块钱肯定够了,还有一块多一点的盈余。我做警察的时候,派出所还有职务津贴。每个月能有一块半,服装和鞋子都是免费的。”
“等一下,东瀛陆军退役之后,没有退伍金?”陈璞突然发现一个很奇怪的问题,立刻追问了一句。大岛敏一头雾水道:“退伍金?军官才有,士兵没有,一直都没有。”到底有没有?毫无疑问是没有的,这个事情真是大大的出乎预料了。
陈璞满怀悲愤的看着大岛敏,心说早知道日裔军队的士兵待遇这么差,老子早就下手了。这就是消息不对称造成的错误啊,还好发现的及时。
“很好,你正式被北美铁路公司录取了,顺便问一个问题,读过书么?”陈璞还是有点不放心这家伙的水平。大岛敏颇为惭愧的鞠躬道:“在东瀛的时候读过一些大明的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只读过论语和孟子。因为从军了,在军队里读书的时间比较少,真是不好意思。”
陈璞看他一脸的抱歉,赶紧忍着乐开花的心情,板着脸道:“好了,我对你能读多少书也没有太高的要求。根据你的知识面来判断,担任北美铁路公司人员招募点负责人足够了。”说完拉了拉铃,进来一个职业装女子,陈璞交代道:“幸子,给他一份丙级合约。”
大岛敏看见合约有点不知所措,不是抱大腿跟主子的么?拿着合约看看陈璞道:“主公阁下,怎么还要立文书么?在下是想做您的家臣啊。”陈璞反应过来了,忍不住呵呵笑道:“这里是北美,不允许养家臣。不过你放心,只要你在这份合约上签字,并且在本公司做够二十年,就会得到一笔不菲的养老金。好好干,如果你做的好,还可以升职。合约也会变成更好的,放心吧,北美铁路公司的待遇,在全世界都是最好的。”
不是当家臣啊,大岛敏有点失望,不过还是很爽快的签约了,薪水都没仔细看啊。
“幸子,你带他下去,按照我交代的话,跟他说清楚。”日裔女文秘向大岛敏招手,领着他出去之后,陈璞长出一口气。真是麻烦啊,没想到修铁路修出这么多问题来。铁路上的工人缺的太厉害了,为了降低成本,只能使用那些战俘和奴隶。葡萄牙人抓来的黑奴还不好用,就算用鞭子抽打,学会一些技术活的速度也很慢,真是要人的命啊。所以呢,战俘也好,黑女也罢,都不是铁路上最合适的工人。其实最佳的工人还是大明工人,只要干上一段时间,没有学不会的。今后有了日裔的人员,稍稍培训一下,一个人带十个奴隶或者战俘,总能带的过来吧?
“回东瀛?”大岛敏大吃一惊,幸子笑着解释道:“是的,这次回东瀛,你跟我一起走。到长崎之后,先设一个办事处,然后大明本土会派一个经理过来负责东瀛的全部事务。工作熟悉之后,你还要去江户,独自设一个办事处,地点可以选在原来的租界。”
“那我们回去干什么呢?”千辛万苦的来到北美,又要回去。大岛敏都没心情去关心薪水了,先问回去干啥。幸子道:“招人啊,北美公司需要大量的铁路工人,我们在长崎和江户招募人手之后,把他们送到北美就行了。”
这一下大岛敏反应过来了,原来是回去招募人手啊:“哎,这个活好做,我有很多战友,他们读书不多,回家之后不是种地,就是在码头上当苦力,我回去就联系他们。对了,待遇怎么样?”幸子连连翻白眼,这家伙真是够傻的,现在才想起来问这个。
第八百七十七章
依法治国
资本的重要属性就是有利可图,没好处的事情谁会干?多少年以后铁路在欧美发达国家落伍的事情,现在根本就没人会想到。这个时代的大明帝国,在陈燮的指挥棒下,就一个姿态,扩张,不断的扩张。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罪恶的时代。
比起资本在美洲的铁路事业来说,国内的资本对于铁路的热情依旧高涨。粤汉铁路立项,陇海铁路立项,这两条干线铁路的资本,全部来自民间。还有诸多支线铁路先后立项,其资金也是来自民间。任何铁路都必须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之下。
就在这个高潮来临之际,辽东铁路集团宣布京汉铁路通车,从京师到汉口。同时又宣布了另外一个令人费解的消息,开启从迪化到西宁的铁路勘探工作。这个时候国内的视线才发现,在遥远的西部重镇迪化,一支孤军的存在,安西都督府居然成立了。当年那支军队是被打发去的西域,谁也没想到好几年之后,一条消息传了回来。
为什么要做这个赔本买卖?辽东铁路集团没有答复,也没有解释的义务。报纸上只能是各种猜测,安西都督府让人想起的自然是盛唐雄风。不过,时代变了好像啊,现在是属于大海的时代。很多人不怀好意的猜测,那地方今后就是流放地了。
就像大海里的一朵浪花,这个消息一闪而过,就算是辽东铁路集团,也提不起大家的兴趣。这地方怎么说呢,太远了,沙漠多,甘肃和宁夏在人们的记忆中,就已经是边陲的边陲了。迪化是什么地方?在地图上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不管怎么说,那些有亲人在这个队伍中的人,还是很激动的。至少国家没有忘记那些人,仅此而已。
吸引民众视线的宠儿还是北美,迪化那边就算封了一个侯爵,也没人过分的注意。1675年的冬天,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北美移民浪潮出现了。十万移民登陆北美,其中大明本土只有三万,日裔移民高达五万,朝鲜移民两万人。
三个月内把十万人送到北美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而且还是冬天。这个时候最耀眼的不是什么北美铁路,而是蒸汽轮船证明了自身无与伦比的优越性。造船厂接到的订单,都能排到后年了。这个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星星之一,就是一个轮船客运公司。谁也没想到的是,这家客运公司不是那个私人老板的企业,而是国有企业。所有赢利,理论上都是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