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高月
    众人急忙起身施礼,李清摆了摆手,急道:“事态紧急,各位就不必拘礼了,请坐吧!”


    待众人坐好,李清方心情沉重地道:“皇上驾崩虽是国荡,但此事谁也无法料及。现在大乱初平,正是天下大治之时,应以朝局稳定为重。所以本相不打算追究在座各位的失职之责,也不想再兴杀戮,动摇国本,除责令永王自尽谢罪外,其余之人暂时不予追究,各位以为如何?”


    他扫了一圈,见众人皆沉默不语。便点点头道:“既然都不反对,此事就这么定了。中午开始全城可解除戒严,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国一日不可无君,现在紧急召集各位来就是商议立新君之事!我刚才和左相交换了意见,皆认为现在京城的皇室中,唯有嗣宁王一系最为正统,适合继位。而且我与左相都以为应立长不立幼,不知在座各位还有没有别的建议?”


    立嗣宁王一系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也能顺理成章,众人皆没有异议,关键是立长不立幼。言外之意,嗣宁王没戏了,要么是李琳在外的为官的长子李照,要么就是他刚刚得的宝贝嫡孙,但事关重大,谁也不敢轻易开口。


    这次李清却没有独断专行,他眼一挑,问宗正寺卿李齐物道:“请问宗正寺可否同意?”


    李齐物今年已经七十岁,他和李隆基是一辈之人。因他为人极圆滑,所以几次沉浮,他都能被再启用,作为宗正卿李齐物并不乎谁继位。他担心的是李清篡位,现在皇室微弱,而李清手握军权、相权,又刚刚平息了安禄山之乱,威望如日中天,偏偏他又姓李,如果他要趁机行篡位之事,将自己推上位,也未必不可能。但现在他只是想立宁王一系,虽然嗣宁王是他岳父,但大患已去,这点小节已经微不足道了。


    况且李齐物与李琳私交颇好,就从这一点,他也不会反对,当下李齐物便点头道:“下官早有此意,嗣宁王长子照为人宽厚贤良,可继位为帝!”


    他话音刚落,第五琦便站起来道:“在下反对李照继位!”


    一语惊四座,房馆与裴冕面面相视,又要嗣宁王系即位,却又不让其嫡长子登基,真不知李清到底是何意思了。但崔涣却立刻反应过来,立嗣宁王系不假,只不过李清想立的是出生不足半岁的嫡孙李逸,立一个不足半岁的婴儿为帝,这天下大权还不就掌握在他李清的手上吗?


    崔涣狠不得给自己一个大耳光,连这一点都想不到,真是枉做了这么多年地官。情急之下,他不等第五琦说理由,便迫不急待站起来道:“我也反对李照继位!李照虽宽厚贤良,但能力却平平,做守成之君尚可。但刚才相国也说,我大唐由乱入治,正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君主带领臣民重新开元盛世。在下建议立与太子适一辈之人为新君,嗣宁王嫡孙李逸最为合适,他……”


    说到‘他’字,崔涣突然说不下去了,他邀功心切,有些话没想清楚便脱口而出,到最后才发现不能自圆其说,一个不足半岁的婆儿,那有什么强有力,说李清还差不多。


    崔涣十分尴尬,不过他这些话倒从反面提醒了在座的大臣吗?大家都渐渐明白过来,以幼儿为帝,可实掌天下大权数十年,又不背负篡逆的罪名,恐怕李清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房琅立刻站起来呵呵笑道:“其实崔尚书的意思是说李逸年少,正好由右相悉心教育,数十年后便可秉承右相的国策,将我大唐的强盛持续下去,各位说可对?”


    话说到这份上,再没有讨论下去的意义。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官场中打了几十年滚的人,他们都知道有的事须坚决反对,而有的事却不必较真。象立李逸为帝就属于后者,假如他们较真不肯,那李清立个白痴皇帝不也是一样吗?只恐怕到那时李清就不会放过他们失职之责了,更何况七人内阁之中,李清的铁杆心腹就有三人,连同他本人已经占去一半。所以,就连颜真卿这样刚直的人最后都保持了沉默。


    见众人的意见都渐渐统一,李清便站起来直言不讳道:“本相的意思也是立嗣宁王嫡别李逸,但并不全是为了我自己。我大唐立国百年来,皆是以相权平衡君权,故代代名相辈出,但天宝以后相权逐渐没落、君权独大。使先皇帝不知天下疾苦,更不晓形势危急,塞闭视听,让安禄山之流能窃河北十数年,最终爆发叛乱。所以本相打算重新恢复唐初君相分权的制度。诸君,皇帝年幼,正是我等一展身手的时候,大家何乐而不为?”


    李清见众人都低头沉思不语,便断然道:“既然如此,我们内阁一致拥戴宁王嫡重孙为新帝,明日诏示天下!”


    ……


    兴庆宫,李隆基从天不亮便被软禁在他的静室里,所有的侍卫死地死、逃得逃,最后剩下的几人也被赶出宫去,取而代之。是数十名衣甲鲜亮的羽林军,他们守在静室门口。不准任何人靠近,就连杨玉环也被限制在内宫,不得出门一步。


    此时的李隆基须发蓬张、气色灰暗,脸上的肉松松垮垮挂着。他的头盔也不知掉到哪里去了,身上却依然还穿着铠甲,坐在角落里一动也不动,眼睛无神地望着小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相国来了!”


    不知谁喊了一声,门外的士兵立刻排列成整齐地两列,挺直腰一动不动。片刻,李清快步走来,他轻轻一摆手。示意后面跟着的人暂时留在门外。


    李清慢慢走进房间,默默地注视了李隆基片刻,便在他对面盘腿坐下,一声也不言语。李隆基冷冷地瞥了他一眼,没有理会,仍然望着窗外。


    两人就这样沉默无语地坐了约一刻钟,李隆基终于先开了口,他声音嘶哑,十分低沉。“你立了何人为帝?”


    “让皇帝的嫡重孙!”


    李清取出一本签名,将它推了过去,“这是内阁地一致拥戴!”


    “内阁?”李隆基冷冷地一笑道:“所谓内阁不就是你一手遮天吗?”


    李清淡淡一笑,又重复说了一遍:“是让皇帝的嫡重孙为帝!”


    “什么!”李隆基大吃了一惊,他这才听清楚,是重孙而不是嫡孙,也就是说不是李琳之子,而是李琳之孙。他听永王说过,李琳不久前得了一宝贝孙子,这样说来,新帝还只有几个月大。李隆基眼中的火渐渐燃了起来,他怒极反笑道:“好!好!李清,你果然厉害,居然立幼儿为帝。你真以为我大唐无人么?会让你一手遮天!”


    李清怜悯地望了他一眼,摇了摇头道:“现在天下军权皆在我手,朝中百官又大多是我提拔,假如我说我是建成太子之后,难道我就不能登基为帝吗?还需立一幼儿?”


    “你!你胆大包天!”李隆基忽然咆哮如雷,瞪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猛地向李清扑去。


    李清一伸手按住了他,随即轻轻一推,将他推翻在地,冷冷道:“你来日无多,还是多想想你的后事吧!我今天来,是看在多年君臣的情份上。告诉你,我不会篡位,但大唐的强盛将在我的手中开始,它将超越你的开元盛世,可惜!你已看不到那一天了……”说罢,李清扬长而去,李隆基狠毒的目光盯着他的背影,一语不发。半年后,李隆基在兴庆宫误服丹药而亡,享年七十岁,右相李清率百官、宗室为之送葬,并请谧号为玄宗,杨玉环则封为明贵太皇太妃,移居大明宫。


    第十四卷


    家国天下


    第388章


    家国天下(六)


    至德元年十二月,百官立宁王嫡重孙李逸为帝,改年号为大业,先帝李豫及前太子移葬兴平县,谧号为代宗。


    皇宫无后,李清请李豫的惠妃长孙蓝玉暂摄太后之位,掌理后宫,长孙蓝玉遂封李清为碎叶王、实封碎叶万户,并加封太尉,尊号‘尚父’,继续就任大唐右相一职,总理军国政务。


    大业二年初,朝廷改革专卖法,除盐之外,铁、茶、酒等其他专卖之货一概取消,并将盐铁监改名为税监,负责除田税外的其他税种征收,并成立市舶署,全面负责全国商业。


    同时改革商籍,废除过去以商人编户籍的做法,而改为以商行为个体造册编户,责令五十贯本钱以上的商人皆要组建商行。在市舶署登记造册。这样一来,大唐商人的身份便与平民无异。而商税则从天宝十年的十税一减为三十税一,并承诺十年不变,以鼓励商人投资。


    大业二年的寒食节在一场温暖的春雨中悄然来临。桃花、杏花同时绽放。姹紫嫣红,按习俗寒食节家家户户不得生火,食用前日准备好的饭菜,尽管如此,但今天依然让大唐之人振奋不已,因为从这一天起,举国将放假七日。


    于是,更多的人都选择了远途踏青,冒着丝丝春雨。长安城内马车成队。络绎不绝向城外开去。


    一早,李清的全家便动员起来,收拾箱笼、准备帐篷食物,十几辆马车已经套好,数百名骑兵也已整顿完毕,只等一声令下,便护送相国和他的家人们去终南山游玩。


    这是李清在上元夜便答应之事。那夜灯会盛大,长安市民皆出门欢灯、人流如织,但李清却在朝房中和新任工部尚书来填及两淮漕运使高适商讨修建官道和扩大漕运之事。三人一直讨论到半夜,竟将陪家人欢灯之事忘了。为缓和家人的不满情绪,他便慷然答应,寒食节那天,率全家去终南山踏青两日,顺便让一直卧床养病的妻子出去散散心。


    所有的东西都已收拾妥当,帘儿也被丫鬟搀扶着进了马车,连刚刚从大宛来京的罗澜也不顾路途劳累,兴致勃勃登上了马车。


    所有的人都准备完毕,不料主人李清却不见了,书房里没有、会客室里没有、就连后花园都搜遍,依然没有看见他的影子。最后从守侧门的一个家人嘴里得知,相国一大早便被一辆马车接走了,去向不明。临走时留下一句话,说很快便回来。


    此刻不仅是天空阴云密布。所有人的脸上都阴沉似水,但毕竟盼了几个月的事,倒不能将它轻易放弃!众人克制住心中的怒火!没有散去,大部分人都坐在马车里耐心等候,等候他的承诺:很快便回来。


    李清是被户部侍郎苗晋卿接走了。今天是位于东市的银坊总店开张的日子,李清是接到临时通知,便跟苗晋卿而去。


    银坊也就是以前的柜坊。为区别于私人柜坊,官办的柜坊便改名为银坊。从年初起便开始在全国各州兴建,原则上每个县都需要一个银坊,规模可以不等,暂时的职能是储蓄民间的铜钱和金银。但几乎的官员都知道,一但田税以钠钱代物这项制度在汉中地区试行结束,银坊就将是百姓交纳田税的地方,而不再将田税交给地方官府。


    这将会是一个重大的财政变化,最终改变过去交纳实物完税的方式,改以货币纳税,并不再由地方官府代征,而改由遍布全国的银坊征缴。但其中最关键是录夺了地方的税赋征收权。而是改为地方做开支预算,报户部审核批准,由朝廷根据当年财政情况安排支出,这样一来,就从财权上将地方牢牢掌控在朝廷的手中。但是,任何一项制度的出台都非常谨慎小心,先是试点,再慢慢向全国推广,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


    马车驶入东市,在一片巨大的建筑群面前驻停下来,银坊总店占地约十顷,由原东市常平署改建而成,这里主要是帐册文书管理,并不接收金银铜钱,所有钱货皆送往左藏储存。银坊总店隶属户部,由金部郎中管辖。


    今天虽是银坊总店开张,但店门前却冷冷清清,没有寻常店铺开张时得敲锣打鼓、歌舞欢庆。只有几辆马车停在大门口,而且巡守的士兵众多,进出都需要严格核查,戒备十分森严。


    门口台阶上站有几名官员,正翘首以盼,见户部侍郎的马车过来,他们急忙上前迎接,苗晋卿下了马车便向几名官员拱手笑道:“寒食节还烦劳诸位,辛苦大家了!”


    金部郎中杨炎急忙上前道:“右相希望总店在寒食节前开始运转,但筹办事务千头万绪,还是晚了一天,还得烦请侍郎大人在右相面前多多美言,莫要责怪我等才是!”


    “为何要请苗侍郎求情,你们直接给本相说,不就行了吗?”说着,李清笑呵呵从马车里出来,几名官员又惊又喜,急忙上前一齐躬身施礼,“属下参见右相!”


    “不必多礼!”李清向他们摆了摆手,又对杨炎道:“我说希望在寒食节前完成,就是不想耽误你们休息。既然完不成,就索性放在寒食节后,再者我也只是口头说说,并没有下文限期,你可明白其中的意思?”


    杨炎凝神想了想,还是摇摇头,表示不明白李清的意思。这时,旁边苗晋卿接口道:“相国的意思是说各施其责,他虽总理政务,但只考虑大事,并不会干涉银坊开业时间这等小事,只是他稍加关注,所以不下文书限期。既然无正式文书。你们便可根据筹办情况自行安排正式运转时间,报户部备案便是,用不着非要寒食节开张,耽误大家的休息。”


    杨炎恍然大悟,急向李清歉然施礼道:“是属下考虑不周,耽误了相国的休息!”


    李清苦笑着摇了摇头,尽管他已经非常注意自己言行,尽量不干涉各部独立施政,并将各项事务制度化,凡事皆下正式文书,由主管部门者签发、勾判。但从今天这件小事便可看出,揣摩上司意图行事依然是官场潜规则,自己的制度化建设还任重道远。


    想到此,他只得暗暗叹口气。无奈地说道:“既然已经开张了,就简单一点吧!早一点放大家回去休息。”


    走了两步,他又回头对苗晋卿道:“此事是我的责任,还得烦劳价补一份文书,明确银坊开张时间。”


    苗晋卿点点头道:“属下知道了,寒食节后我便办理。”


    参加完开张仪式,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多时辰。李清匆匆赶回府中,一进大门,却见满院子的马车。马车上他的家人个个脸色阴沉,面寒似水地盯着他。


    他摸了摸后脑勺,尴尬地笑道:“有一点小事耽误大家了,我们这就出发!这就出发!”


    “老爷!你过来一下。”车帘拉开一半,妻子赵帘在向他招手。


    李清急忙上前,只见车厢里就只有她一人,不由向两边望了望,诧异道:“庭月和焕儿呢?怎么不跟你。”


    “爹爹,我们在这!”声音从后面一辆马车上传来,李清探头向后望去,只见女儿李庭月和儿子李焕坐在小雨的马车上,正向他挥舞着双臂。


    帘儿温婉一笑,对李清道:“李郎,我马车里宽敞,你就来和我一起坐吧!”


    “夫人有命,自当遵从!”


    李清上了马车,挥了挥手,府门大开,十几辆马车驶出府门,在五百亲卫的保护下浩浩荡荡向明德门方向驶去。


    城外春雨细密,不时从车窗缝里飘洒进来,空气中有一种泥土和青草混合的清香,李清浑身舒坦地躺在柔软的坐榻上,凝视着窗外莺飞草长、田地里耕作繁忙,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自从去年年底他主政以来,还从来没有能象今天这样放松过。


    “李郎!”帘儿轻轻叫了一声,过了半晌,李清听她没有了下文,不由扭头向她望去,只见她目光中有一点忧虑。


    李清笑了笑,伸手在她手背轻抚一下道:“在担心什么?”


    帘儿抬起头,忧心仲仲道:“我担心逸儿和焕儿,假如他们长大后知道了真相,他们会不会……”


    “不会!他们不会有冲突的机会。”


    李清淡淡一笑道:“等焕儿长到十五岁,我会让他去石国,让他在那里成人,将来他会继承我的衣钵,率领大唐铁骑向西去建立一个新的帝国,而逸儿,我会亲自教育他,培养他成人。”


    “李郎!”帘儿忽然听出他话中的深意,不由讶道:“难道你还要回石国吗?”


    李清微微一笑,索性将她搂在自己怀中,轻轻拉开了车帘,任由温暖的细雨飘洒在他俩的身上和脸上,窗外烟雨朦胧、江山如画。


    李清紧紧将妻子搂在怀中,指着窗外美景道:“等我将大唐打造成一个强盛的帝国,我就会去西域,去建立一个属于我们的国度,总一天,它的疆域将和天空一样宽阔!”


    李清仰望着无边无际的天穹,胸中顿时豪气万丈,帘儿呆呆地看着笑傲天下的丈夫,忽然想起了他们在仪陇起早贪黑、小本经营的岁月,一股酸楚而又甜蜜的滋味涌入心田,不知不觉她的目光已经痴了……


    大业十八年,大唐户部统计,全国在籍户数已达二千万户,人口过亿,岁入八千万贯。江南、岭南皆为丰腴之地,国富民强。四月,拜占庭帝国遣使赴大唐,邀大唐共击黑衣大食,年已五旬的内阁首辅李清向皇帝李逸辞去首辅之位,欲亲征大食。随即,内阁十三名阁僚一致推荐户部尚书杨炎为内阁首辅,接替李清之位,并报李逸批准。


    五月,李清抵达西域,亲率二十万大宛军远征大食,一年后,黑衣大食阿拔斯在拜占庭和大唐两国的夹击下被迫放弃大马士革西遁。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