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北冥老鱼
    其实南洋的黄金和香料并不是最重要的,南洋那边土地肥沃,特别适合种植水稻,另外还有各种热带特有的经济作物,而且大片的土地也可以让更多的宋人移民,大大的缓解了大宋的土地压力,特别是土地兼并问题,更是有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毕竟现在是地多人少,许多地主根本找不到足够的佃户,而没佃户土地就没有产出,如此一来,土地的价格也大为回落。


    而随着领土的扩张,冗官也早已经不是个问题,甚至还出现官员不够的情况,当然南洋的条件是差了些,许多官员都不愿意去,不过大宋开始放宽一些条件,提拔一些吏员去南洋做官,只要任职一定的年限,就可能从南洋调回来,这也大为激发了一些人的动力。


    另外李璋这些年不遗余力的在报纸上宣传海外的风俗人情,这也激发了许多人对外界的探索热情,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受家中的束缚,于是海外就成为他们摆脱家中管制的机会,甚至连一些年轻的读书人也投身于海外,哪怕不参加科举,但在海外担任几年官吏,只要表现出色,日后也很容易进入官场。


    南洋和西域的发展,使得大宋海上与陆上的贸易路线也全部打通,凭借着大宋远超其它国家的生产力,各种商品不断的运往中亚、西亚甚至是地中海一带,各个航线上到处都是大宋商船的身影,甚至李璋已经在计划着组织一支环球航行,只要他愿意出钱,肯定有人愿意参加这一注定载入史册的壮举。


    不过在组建环球航行之前,却还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被提上日程,那就是宋辽两国纠缠上百年的恩怨,也是时候要解决掉了。


    第七百五十七章


    两路大军


    镇州城外茫茫的草原之下,狄青正指挥着几支骑兵在草原上操练,这些骑兵是前几年新组建的,其中有一半都是草原人,大宋已经深入草原,自然要加强对这些草原人的统治,除了筑城修路之外,从草原人中招募士卒也是其中之一。


    随着台上令旗的变幻,下面操练的骑兵也随着旗号而动,数支骑兵交叉冲锋,但却没有发生任何的碰撞冲突,这说明各支骑兵间的配合十分默契,对命令的执行也十分的及时准确,这让狄青也不由得满意的点了点头。


    虽然草原人是天生的骑兵,但他们却自由散漫惯了,小股骑兵间的配合还十分不错,但遇到大兵团的骑兵作战时,就会显露出巨大的缺陷,这也是当年大唐骑兵对上草原骑兵时,往往以少胜多,甚至以千破万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草原人的缺点,狄青也不得不将草原人与汉人骑兵混编,并且严格操练让他们熟悉将令,现在总算是有了成效,这支三万人的混编骑兵总算是操练有成,现在就看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了。


    等到检阅过骑兵后,狄青这才下令收兵回营,不过在回去的路上,他也想起几天前为曹俣等人送行的情形,而且不但曹俣走了,曹佾等人也随同对方一起离开了镇州。


    大宋与辽国对峙的时间已经太久了,而且经过这几年的袭扰,辽国早已经疲惫不堪,也是时候彻底解决这个大敌的时候了,所以就在前几天,镇州这边的曹俣等人接到调令,命令他们赶往古北口,那边的大军已经开始汇集,而曹佾将担任这次攻打辽国的主将。


    上次攻打党项时,虽然因为党项逃跑没能发生什么大战,但曹俣的表现还是赢得了赵祯的信任,再加上军中的老将很多都退了下来,曹俣这些原来的少壮派也成为军中的顶梁柱,无论是论功劳还是资历,这次攻打辽国的主将都没有人能与曹俣竞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呼延守信在资历上虽然不比曹俣差,但在功劳上却差一些,所以这次依然担任曹俣的副手,两人是多年的交情,而且又配合默契,有他们两人共同指挥,也让这次战役增加了几分胜算。


    相比曹俣等人,狄青这次却没有去古北口,因为他有另外的任务,按照这次攻打辽国的计划,大宋将从镇州和古北口两个方向出兵,其中曹俣等人率兵十万,从古北口出兵,他们也是攻打辽国的主力,毕竟古北口距离中京最近,如果战事顺利的话,也许一两个月就能杀到中京城下。


    而另一支从镇州出兵的大军却只是辅助,这次大军主要由骑兵组成,也就是狄青之前操练的那三万骑兵,他们的任务就是以尽快的速度冲破辽军在西北的防线,威胁辽国上京,甚至必要之时堵住辽国贵族逃窜的方向,从而彻底的消灭掉辽国的契丹贵族。


    想到自己的任务,狄青也不由得长长的出了口气,说起来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独自领兵了,之前他就指挥着海军灭掉了李朝,也正是这份战功,才让朝廷将这份重任交给了他。


    不过相比李朝那种小国,辽国却是个可怕的庞然大物,这也让狄青有些紧张,哪怕他们这边不是主功的方向,甚至主要只是牵制辽国的兵力,但他的任务依然极重,如果他这边有什么差错的话,很可能会连累到曹俣他们的主力大军,因此他这段时间也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对于这次攻打辽国,狄青也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可行的计划,那就是以快打快,所以他这次选择的全都是骑兵,到时他将率领着这支骑兵以尖刀之势直插辽国的腹心,尽量以最快的速度杀到上京或中京,甚至与曹俣的大军汇合,而这种战略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当然了,这种以快打快的计划也不少的缺点,比如因为全都是骑兵,而且行军速度又快,补给肯定跟不上,到时只能就食于敌,另外还可能面临着辽军的围剿,一不小心就可能全军覆没。


    不过这种战法也有很大的优点,第一就是速度快,在辽军反应之前可以取得最大的战果,另外也能吸引更多的辽军,从而给主力大军减轻压力,只要曹俣他们能顺利的杀到中京城下,到时外部的辽军肯定会收缩防线,他们身上的压力也就轻多了。


    想到这次出兵的计划,狄青也不由得露出谨慎的表情,甚至从头到尾再次整个计划仔细的考虑了一遍,而在府中之后,他也在沙盘上多次演练,尽量将可能出现的情况全都考虑到,毕竟这一战不但关系到他个人的荣辱,同时也关系到十几万将士的生死,以及大宋的未来。


    就在狄青在镇州操练将士之时,曹俣等人也日夜兼程的赶到古北口,上次他们就是在这里大败辽军,使得宋辽两国之间的形式逆转,这么多年过去了,古北口也变化巨大,当年小小的瓮城已经扩展成一道雄关,两侧的长城也已经修复,说起来这也多亏了当年的辽国战俘,也正是有了这帮免费的劳力,长城才会在短短数年时间就恢复了当年的光彩,甚至比之前更加雄壮。


    而在曹俣他们赶来之时,十万大军也已经调集完毕,各部将领也同样是日夜操练,相比上次攻打燕云需要保密,这次大宋攻打辽国却是大张旗鼓,辽国那边也早已经得到消息,边境也同样阵列大军。


    现在早已经不是当年,当年攻打燕云时,辽国上下都十分大意,根本没想过大宋会主动出兵,所以才被大宋打了个措手不及,而现在辽国却一直紧盯着大宋,十万大军的调集根本瞒不过辽国的耳目,索性还不如直接公开。


    事实上狄青那边同样是大张旗鼓,两边的大军都做出进攻的姿态,这反而让辽国顾此失彼,甚至搞不清楚宋军的主攻方向。


    第七百五十八章


    赵祯的试探


    东京汴梁,五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五年里东京城人口大增,使得整个京城也更加的繁华,但人口太多也导致城内太过拥挤,无奈之下只能向外扩张,这也使得京城原来的城墙外也变成了居住区,甚至周围还多了几个卫星城,而去年经过统计,京城的长住人口已经将近两百万。


    临近八月,京城也已经进入秋高气爽的天气,李璋吃过早饭来到自己的小花园,拿着水壶给花园里的花草浇水,渡过了酷暑之后,这些花草也迎来一个新的生长季节,特别是东京城特有的各种菊花,正是开的正旺的时节,最重要的是这个时代菊花这个词还十分的纯洁,不像后世带上了太多的污染。


    自从吕夷简去世前给了李璋警示之后,这几年李璋也彻底的从朝堂中脱身,甚至连医学院也交给了别人打理,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中,或是养养花草,或是去给孩子们上几节课,日子也过的十分的悠闲。


    对于李璋这种离开朝堂的举动,赵祯刚开始也十分的不解,虽然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合适的帝王,但对李璋还是十分依赖的,遇到一些难以决定的事情时,也习惯的找李璋商量,可是现在李璋却不愿意再参与到朝堂之中,这让赵祯也十分的难受。


    不过后来李璋特地找赵祯聊了几次,表明自己想要休息几年的想法,特别是前些年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忙,根本没有时间陪家人,而家人在李璋心中则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赵祯与李璋一起长大,自然知道家人在李璋心中的地位,而且他也知道,自从他登基之后,李璋几乎是为他操尽了心,当年刘娥在世时要与刘娥周旋,后来他亲政后,李璋又要耗尽心思的帮他推动大宋的发展,可以说大宋有现在的盛况,李璋要占一半的功劳。


    另外赵祯还知道,李璋本来就对权势没什么兴趣,他做上面这些完全是为了帮自己,而现在李璋提出要休息,这让赵祯也没办法拒绝,最后只能默认了这件事。


    “夫君的花养的真好,前两天送给母亲的几盆菊花也让母亲大为称赞,说你养的花都快比得上太后娘娘了!”正在这时,忽然只听一个清脆的声音道。


    李璋闻声抬头,一眼就看到站在花圃外的妙元,只见妙元也早已经褪去了少女的青涩,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少妇,不过岁月在她脸上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反而多了几分成熟与美艳。


    “姑母养的花可比我强多了,正所谓养花浇水三年功,我也才刚入门而已。”李璋看到妙元也笑着招呼道,他和妙元早已经是实质的夫妻,而且青织也已经默认,两人现在有两子一女,虽然贵族中许多人都知道孩子是李璋的,但却没有人敢多说半句。


    妙元这时也迈步上前,结果只见李璋顺手摘下一朵玉簪花戴在她的头上,虽然两人已经算是老夫老妻了,但感情却愈加的深厚,这也让妙元一直深信自己没有看错人。


    “好看吗?”妙元任由李璋将玉簪花插在发髻上,随后脸色有些娇羞的向李璋问道。


    “好看,人比花娇,这句话简直就是为你而造!”李璋当即笑着开口道,夫妻这么多年,甜言蜜语他也是张口就来,千万不要小看了语言的魅力,特别是夫妻之间,偶尔说一些甜言蜜语可以让双方的感情更加稳固,当然最重要的是甜言蜜语又不要钱。


    果然,听到李璋的夸赞,妙元也露出害羞的表情,不过嘴上还是反驳道:“没个正经,我都是个老女人了,哪及得上二八年华的少女好看?”


    “这不一样,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的美,你二八年华的美我记着,现在的美同样也看在眼里!”李璋再次温柔的道,这下也让妙元心花怒放,好半天都陷入到这种甜蜜中醒不过神来。


    过了好一会儿,妙元这才忽然想起今天来找李璋有事,于是这才站直身子道:“对了,朝廷就要对辽国用兵了,这么大的事情,夫君你难道就不想参与进去?”


    “呵呵,是不是陛下找你试探我的?”李璋听到妙元的话也立刻猜到了什么,当即笑着开口道,昨天妙元入宫,今天她就来找自己问攻打辽国的事,而她平时一向不怎么关心朝堂上的事,所以一看就有问题。


    “知道了你还问?”妙元白了李璋一眼,“昨天我陪母亲进宫探望太后,结果大哥特意找到我,我看他的压力也挺大的,毕竟辽国是咱们大宋的宿敌,现在想要一战灭掉辽国,这整个压力全都落到大哥的肩上,除了夫君恐怕也没有人能帮他分担了。”


    “他是皇帝,这本来就是他的份内之事,而且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本来就是要替帝王分忧,他压力大是因为他还放不开,只要他能熬过这一关,以后遇到再大的事情,对他来说也只是小事一桩,帝王气度也就是如此!”李璋却是毫不客气的道。


    这次攻打辽国的事早就吵的沸沸扬扬,甚至报纸一连半个月都在讨论着这场即将到来的国战,李璋自然也早就知道,但他却一直没有参与进去,哪怕赵祯请他入宫商议,也被他拒绝了,结果赵祯还是不死心,竟然让妙元来试探他的态度。


    “话是这么说,可是我看大哥为了攻辽的事也是殚精竭虑,据他身边的内侍说,大哥已经好几天没有睡好觉了,我见他时他眼睛里都是血丝,甚至鬓角都有白头发了,看着都让人心疼!”妙元说到最后眼睛也有些微微发红,她从小和赵祯相依为命,感情最为深厚,所以看到赵祯将自己累成那样自然也十分伤心。


    听到妙元这么说,李璋也有些担忧,这几年赵祯的身体也不太好,特别是去年还生了场大病,想到历史上赵祯仅仅活了五十多岁,这让李璋也不由得皱起眉头。


    第七百五十九章


    分担压力


    垂拱殿中,赵祯皱着眉头看着手中的奏折,而他面前的书案上的奏折也已经堆积如山,这些全都是关于这次对辽战争的奏折,战争可不是只有军队的事,而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考验,特别是这次还是国战,更是牵涉到方方面面,而这些都需要赵祯去操心。


    “怎么运河又出问题了,这帮官员都是怎么办事的,不知道运河关系到这次战争的成败吗?”赵祯忽然将手中的奏折拍在桌子上怒气冲冲的道。


    古北口那边汇聚了十万大军,燕云这几年虽然已经稳定下来,并且得到很大的发展,但供应十万大军还是有些吃力,所以后勤物资还是需要从后方运输,而京杭大运河自然也承担了这个任务。


    不过自从打下来燕云后,这条大运河的运输量也是大增,毕竟运河的北端本来就深入燕云,只不过在辽境内的运河因为年久失修,使得运河的运输量大受影响,导致运河时常出现堵塞的情况,现在连军队的后勤都受到影响,这让他也十分恼火。


    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见一个内侍快步跑了进来,赵祯正在气头上,刚想开口训斥,却没想到内侍开口禀报道:“启禀陛下,定北侯求见!”


    听到竟然是李璋来了,这让赵祯先是一愣,随即就露出大喜过望的表情,这几年李璋虽然也偶尔入宫,但都是去探望李太后,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来过垂拱殿,而赵祯也答应了让李璋休息,所以也不好意思再召他前来,却没想到今天李璋竟然主动来了。


    赵祯本想让人请李璋进来,但却又觉得不妥,于是索性就自己跑出去迎接,只见李璋这时也站在垂拱殿外,当看到赵祯竟然亲自跑出来时,他也不由得笑道:“陛下怎么以亲自出来了,难不成是在殿中太闷了吗?”


    “哈哈~表哥你能来简直太好了,我正在为辽国的事情头疼着呢,你快随我来!”赵祯也没有理会李璋的调笑,而是拉着他就往大殿里走。


    李璋也没有拒绝,当下跟着赵祯再一次进到垂拱殿,虽然五年没来,但这里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当他看到赵祯书案上那堆积如山的奏折时,却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表哥你看,为了攻打辽国,各个方面都需要考虑到,这些都是下面送来关于这场战争的奏折,我这几天看的头都痛了!”赵祯也注意到李璋的目光,当下也十分无奈的指着这些奏折道。


    李璋听到这里并没有开口,而是捡起一份奏折看了一下,随即丢下又看了几份,最后他这才抬起头看着赵祯道:“这些琐事交给下面的大臣们去处理就行了,陛下你又何必事事躬亲?”


    “这个……我……我主要还是不放心,毕竟这么大的事情,下面的大臣们去办也许会出什么纰漏。”赵祯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道。


    其实这样的话李璋已经不是第一次对赵祯说了,当年刘娥就喜欢事必躬亲,结果大事小情全都压在自己身上,导致刘娥的身体也越来越糟糕,而赵祯也继承了刘娥的这个毛病,他本来身体就弱,现在又日夜操劳,身体不出问题才叫奇怪。


    “大臣的职责就是为陛下分忧,如果陛下您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做,那养那么多大臣还有什么用?”李璋无奈的再次劝道,眼前的这些奏折虽然重要,但完全可以交给大臣们自己处理,赵祯只需要掌控全局就行了,这样他身上的担子也就轻多了。


    赵祯也知道李璋是为自己着想,而且这段时间他事事亲为,也的确感觉有些吃不消,所以这时也顺势点头道:“我明白了,来人,把这些奏折送往政事堂,由韩琦他们酌情处理!”


    吕夷简死后,晏殊也只是个过渡,所以在去年时,他就卸任宰相之职,只是这次接任宰相之位的却是颇为年轻的韩琦,其实说起来韩琦和李璋也都不再年轻了,只是相比较而言,他在官场上的资历还是有些浅,年纪也不大,但赵祯却破格提拔他成为大宋的宰相,因为他觉得大宋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变时期,必须要由一个精力充沛、思想开明的人来帮助自己,于是赵祯就选择了韩琦。


    随着赵祯的吩咐,内侍立刻将书案上的奏折抱了下去,当然还有一些极其重要的奏折留下,这些也只有赵祯才能处理,不过相比之前堆积如山的样子,这些奏折却根本微不足道。


    “表哥你跟我来,侧殿那边有这次的战略计划,你快帮我看看!”赵祯当下再次拉着李璋就往侧殿走,那里有沙盘,而这次攻打辽国的战略也早就制定好了,当然战场上肯定由曹俣这次人自己发挥,但主要框架却还是不变的。


    李璋跟着赵祯来到侧殿的沙盘前,只见其中一幅辽国地图上,已经用小旗子标示出两条出兵的路线,起点分别是镇州和古北口,而且上面还标注着兵员数量、行军路线等等。


    “表哥你看,这次主将是曹俣的大军,但先发动进攻的却是狄青的骑兵,他们将从镇州沿着驴胴河向东,以最快的速度威胁辽国上京,若是辽军组织兵力阻拦,曹俣立刻就会从古北口杀出,如果对方不阻拦,那狄青就会转头攻打饶州,饶州是中京与上京之间的交通要道,只要占据了这里,就能切断中京与上京的联系,从而使得中京没有退路……”


    赵祯兴致勃勃的给李璋讲起整个战略计划,当然计划虽好,但肯定存在变数,所以对每个变数也有应对的计划,这也使得整个战略计划十分庞大,但赵祯却讲的十分认真。


    李璋并不是武将,对兵法也只是一知半解,所以他就算听完整个战略计划,恐怕也提不出什么建议,而且整个计划早就制定好了,大军随时都可能出征,这时也不可能再改变计划,所以在攻打辽国这件事上,李璋也根本帮不上什么忙。


    但李璋依然听的很认真,因为他知道赵祯并不需要他提什么建议,而是需要自己参与进来,为他分担一些压力就足够了。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