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施耐庵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只见那个道童,笑吟吟地骑着黄牛
(96)
,横吹着那管铁笛,正过山来。
洪太尉见了,便唤那个道童:“你从哪里来?认得我么?”道童不采
(97)
,只顾吹笛。太尉连问数声。道童呵呵大笑,拿着铁笛,指着洪太尉说道:“你来此间,莫非要见天师么?”太尉大惊,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说:“我早间在草庵中伏侍天师,听得天师说道:‘朝中今上仁宗天子,差个洪太尉赍擎丹诏御香,到来山中,宣我往东京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鹤驾云去也。’这早晚想是去了
(98)
,不在庵中。你休上去,山内毒虫猛兽极多,恐伤害了你性命。”太尉再问道:“你不要说谎?”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又吹着铁笛转过山坡去了。太尉寻思道:“这小的如何尽知此事
(99)
?想是天师分付他,一定是了。”欲待再上山去,方才惊唬的苦,争些儿送了性命
(100)
,不如下山去罢。
太尉拿着提炉,再寻旧路,奔下山来。众道士接着,请至方丈坐下。真人便问太尉道:“曾见天师么?”太尉说道:“我是朝廷中贵官,如何教俺走得山路,吃了这般辛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为头上至半山里
(101)
,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惊得下官魂魄都没了。又行不过一个山嘴
(102)
,竹藤里抢出一条雪花大蛇来,盘做一堆,拦住去路。若不是俺福分大,如何得性命回京。尽是你这道众戏弄下官!”真人复道:“贫道等怎敢轻慢大臣?这是祖师试探太尉之心。本山虽有蛇虎,并不伤人。”
太尉又道:“我正走不动,方欲再上山坡,只见松树傍边转出一个道童,骑着一头黄牛,吹着管铁笛,正过山来。我便问他:‘哪里来?识得俺么?’他道:‘已都知了。’说天师分付,早晨乘鹤驾云望东京去了。下官因此回来。”真人道:“太尉可惜错过,这个牧童正是天师!”太尉道:“他既是天师,如何这等猥獕
(103)
?”真人答道:“这代天师非同小可
(104)
。虽然年幼,其实道行非常。他是额外之人
(105)
,四方显化,极是灵验,世人皆称为道通祖师。”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识真师
(106)
,当面错过。”真人道:“太尉但请放心,既然祖师法旨道是去了
(107)
,比及太尉回京之日
(108)
,这场醮事祖师已都完了。”太尉见说,方才放心。真人一面教安排筵宴,管待太尉;请将丹诏收藏于御书匣内放了,留在上清宫中,龙香就三清殿上烧了。当日,方丈内大排斋供,设宴饮酌。至晚席罢,止宿到晓。
次日,早膳以后,真人道众并提点执事人等请太尉游山。太尉大喜。许多人从跟随着,步行出方丈。前面两个道童引路,行至宫前宫后,看玩许多景致。三清殿上,富贵不可尽言。左廊下,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
(109)
;右廊下,太乙殿、三官殿、驱邪殿
(110)
。诸宫看遍,行到右廊后一所去处
(111)
。
洪太尉看时,另外一所殿宇:一遭都是捣椒红泥墙
(112)
;正面两扇朱红槅子;门上使着胳膊大锁锁着
(113)
,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皮
(114)
,封皮上又是重重叠叠使着朱印;檐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上书四个金字,写道:“伏魔之殿”。太尉指着门道:“此殿是甚么去处
(115)
?”真人答道:“此乃是前代老祖天师锁镇魔王之殿。”太尉又问道:“如何上面重重叠叠贴着许多封皮?”真人答道:“此是祖老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
(116)
。但是经传一代天师,亲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孙孙不敢妄开。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经八九代祖师,誓不敢开。锁用铜汁灌铸,谁知里面的事。小道自来住持本宫三十馀年,也只听闻。”
洪太尉听了,心中惊怪,想道:“我且试看魔王一看。”便对真人说道:“你且开门来,我看魔王甚么模样。”真人告道:“太尉,此殿决不敢开。先祖天师叮咛告戒:今后诸人不许擅开。”太尉笑道:“胡说
(117)
!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百姓良民,故意安排这等去处,假称锁镇魔王,显耀你们道术。我读一鉴之书
(118)
,何曾见锁魔之法。神鬼之道,处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内。快疾与我打开
(119)
,我看魔王如何!”真人三回五次禀说:“此殿开不得,恐惹利害,有伤于人。”太尉大怒,指着道众说道:“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士阻挡宣诏,违别圣旨
(120)
,不令我见天师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煽惑军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
(121)
,刺配远恶军州受苦
(122)
。”
真人等惧怕太尉权势,只得唤几个火工道人来
(123)
,先把封皮揭了,将铁锤打开大锁。众人把门推开,看里面时,黑洞洞地,但见:
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数百年不见太阳光,亿万载难瞻明月影。不分南北,怎辨东西。黑烟霭霭扑人寒,冷气阴阴侵体颤。人迹不到之处,妖精往来之乡。闪开双目有如盲,伸出两手不见掌。常如三十夜,却似五更时。
众人一齐都到殿内,黑暗暗不见一物。
太尉教从人取十数个火把点着将来
(124)
,打一照时,四边并无别物,只中央一个石碑,约高五六尺,下面石龟趺坐
(125)
,大半陷在泥里。照那碑碣上时
(126)
,前面都是龙章凤篆
(127)
,天书符箓
(128)
,人皆不识。照那碑后时,却有四个真字大书
(129)
,凿着“遇洪而开”。却不是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
(130)
,二来宋朝必显忠良,三来凑巧遇着洪信,岂不是天数
(131)
!
洪太尉看了这四个字,大喜,便对真人说道:“你等阻挡我,却怎地数百年前已注我姓字在此?‘遇洪而开’,分明是教我开看,却何妨!我想这个魔王,都只在石碑底下。汝等从人与我多唤几个火工人等,将锄头铁锹来掘开。”真人慌忙谏道:“太尉,不可掘动!恐有利害,伤犯于人,不当稳便
(132)
。”太尉大怒,喝道:“你等道众,省得甚么
(133)
!碑上分明凿着遇我教开,你如何阻挡!快与我唤人来开。”真人又三回五次禀道:“恐有不好。”太尉哪里肯听。只得聚集众人,先把石碑放倒,一齐并力掘那石龟,半日方才掘得起。又掘下去,约有三四尺深,见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围
(134)
。
洪太尉叫再掘起来。真人又苦禀道:“不可掘动!”太尉哪里肯听。众人只得把石板一齐扛起,看时,石板底下却是一个万丈深浅地穴。只见穴内刮剌剌一声响亮
(135)
,那响非同小可,恰似:
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钱塘江上,潮头浪拥出海门来
(136)
;泰华山头,巨灵神一劈山峰碎
(137)
。共工奋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
(138)
;力士施威,飞锤击碎了始皇辇
(139)
。一风撼折千竿竹,十万军中半夜雷。
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众人吃了一惊,发声喊,都走了,撇下锄头铁锹,尽从殿内奔将出来,推倒
翻无数。惊得洪太尉目睁痴呆,罔知所措
(140)
,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
(141)
。
太尉问道:“走了的却是甚么妖魔?”那真人言不过数句,话不过一席
(142)
,说出这个缘由。有分教
(143)
: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直使宛子城中藏猛虎,蓼儿洼内聚飞龙。
毕竟龙虎山真人说出甚言语来
(144)
?且听下回分解
(145)
。
--------------------
(1)
张天师——即道家所说之张天师。据说是汉张道陵后裔的封号,后民间亦泛称其门徒为“张天师”。天师,对有道术者的尊称。
(2)
以下诗即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见《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3)
尚衣——指尚衣局里掌管供奉皇帝穿着衣服的官员。
(4)
阊阖——指天门,上帝所居紫微宫之门。
(5)
凤池——即凤凰池。禁苑中的池沼,因近在皇帝居处,故亦借指接近皇帝的高官。
(6)
嘉祐三年——即公元1058年。
五更三点——古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一更分三点。后遂有“一更三点禁人行,五更三点放人行”之说。
(7)
紫宸殿——皇帝所居宫殿名。是皇帝朝见、庆贺、接见外国使臣的正殿。
(8)
丹墀(ch
í池)——皇宫里漆有赤色的台阶或地面。
(9)
净鞭——即鸣鞭。
(10)
殿头官——皇帝上朝时的司仪官。
(11)
出班——皇帝上朝时,文武百官按照班部次序分列于两边,皇帝发问,臣下走出行列应答,谓之出列。
(12)
宰相——官名。宋时以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是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全局政务的中央最高行政长官。
赵哲——生平里籍欠详。将门子弟,有胆略。尝任环庆经略使、提点刑狱、秀州团练使等,未见出任宰相职位。太宗之后士靖曾跟从哲收复建州。终被张浚无辜斩于邠州。见《宋史》零星记载,无传。
参政——官名。参知政事之省称。是宰相副职,与宰相合称为宰执。
文彦博——字宽夫,北宋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枢密副使、集贤殿大学士、参知政事,掌副宰相等。以太师退休,闲居洛阳。卒谥忠烈。著有《文潞公集》。《宋史》有传。
(13)
目今——现今,当今。
(14)
民不聊生——人民无所依赖生存于世。
(15)
翰林院——官署名。执掌制诰诏令等事宜。
(16)
越班——跨越班部行列的顺序。
(17)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年丧父,随母改嫁,姓朱,名说。中进士为官后,迎母还姓,更名为范仲淹。一生为官,卒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其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盛传。著有《范仲淹集》、《丹阳集》等。《宋史》有传。
(18)
缧绁(xiè谢)——捆缚犯人的绳索。此处借喻难以摆脱的灾难与困境。
(19)
分——设醮量词。
罗天大醮——斋醮名称。据《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称:古时建斋无设醮之议,只于散坛铺设祭馔果品,样数不等,自三宝以下将吏神祇无不召请。后世安排醮仪,陈列圣位,少者二十四,多者三千六百,每位各设祭馔,立牌位供养。普天醮位三千六百,周天醮位二千四百,罗天醮位一千二百。每设一位,延请一圣真。这里设此大醮,是借此圣事向最高神灵祈福消灾。
(20)
提点——官名。宋时有各路提点刑狱公事和提点开封府界诸公事,掌司法、刑狱、河渠等事。另有照顾宫观和提举宫观事宜,同为“祠禄官”者。这里显然指后者。
太尉——官名。为辅助皇帝执政的中央最高武官,职掌全国军政事宜。而此处是一般俗称,不是实有此官称。
天使——皇帝派出的使官。
(21)
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据《天地宫府图》知,乃七十二福地之一。
(22)
真人——道家对存养本性而有神通得道者的尊称。
(23)
丹诏——皇帝用朱笔写的诏书。
(24)
铺马——古时驿站备用供人换骑的牲口,或马,或驴、牛,又或车、舟等,概称铺马。
(25)
一行部从——一批队伍,一伙队伍。
(26)
取路——选定欲走的路线。
径投——直接投奔。
(27)
邮亭驿馆——古时供递送书信者途中休息和住宿的地方。邮亭、驿馆、驿站,称呼不同,都是驿舍。
(28)
赍(j
ī基)擎——捧起,端着。
(29)
人从——随从。
上路途——犹上路。
(30)
出郭——出城。郭指外城。旧时城市多筑城墙,分内城外城,各有城门若干。
(31)
上清宫——道教著名道观之一,故址在今江西贵溪上清镇。是道家所称的神仙居处,三清之一。三清乃太清、上清、玉清,亦谓之三天。
(32)
一派——一片。
(33)
端的——真的。
(34)
灵符——道教的符箓。
玉篆——仙家名册。
(35)
虚皇——道教神名。
(36)
左壁厢——犹左边。谓边为厢,今吴语有此方言。
天丁力士——指气力强大的天兵。
(37)
太乙真君——又作“太一真君”,指道教至高无上的神。
(38)
右势下——犹右边。
(39)
簇捧——犹族拥。
紫微大帝——指坐在天神宝座的神。紫微,天神、大帝之座。
(40)
真武——北方神名,又称玄武,龟蛇合体。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因避圣祖讳,改玄武为真武。据《云麓漫钞》卷九云:“兴醴泉观,得龟蛇,道士以为真武现,绘其像以为北方之神,披发,黑衣,仗剑,蹈龟蛇,从者执黑旗。”
(41)
南极老人——星名,即南极星。旧时以为主寿、主平安,远离灾祸。
(42)
二十八宿星君——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太阳和月亮运转经过天域中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即: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斗、牛、女、虚、危、宣、壁),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共二十八宿君星。
(43)
三十二帝天子——道教称仙天东北西南四方各有八天,合为三十二重天界,每重天界都有天尊主宰着。四方天色不同,东方青天,北方玄天,西方素天,南方丹天。这里都是对上清宫观的描绘。
(44)
三清殿——道教宫观玉清、上清、太清的合称。三大殿内供奉着道教的最高尊神,即:玉清境洞的元始天尊、上清境洞的灵宝天尊与太清境洞的道德天尊。
(45)
四圣堂——道教的殿堂。殿内供奉着紫微北极大帝之四位神将,即:天蓬、天猷、翊圣、真武。道教认为后天五行之精气,皆由其辅佐。
(46)
礼斗——礼拜北斗真君。
(47)
虚靖天师——相传这是信州贵溪龙虎山勅汉天师三十六代孙张继先所受宋徽宗恩赐之号,云其“传袭祖法,符水有功,虚靖恬和,道行高洁,宜加显锡,昭尚真风”,详见《正统道藏·汉天师世家》。
(48)
贫道——道人自称。
(49)
方丈——寺院之正寝,住持僧人之居所。原是指居所的面积之长宽高一丈见方,后用以直称居所,也借指佛寺或道观的住持、总管。
(50)
执事人——佛寺或道观中主管具体事务者。
(51)
水陆——这里指斋食,干稀配搭的素食。后文用此语,多指宴席食物之丰盛,山珍海味、荤素时鲜,样样具备。
(52)
着——动词。派,叫。
(53)
如常——时常。
(54)
怎生——疑问副词,怎么、怎样之意。
(55)
下官——仕者见上的自称。
(56)
赍捧——捧着给予,表示敬重。
(57)
龙香——皇帝所赐之香,即御香。
(58)
奈何——这里有办理、应付、整治、打理、处置、摆布、调配等意。如词前有“没”字,即没办法、无可如何之意。
(59)
休——不要。多用在动词前。
从人——即人从、随从、跟班。
(60)
志诚——诚实,用情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