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冰临神下
    冯菊娘微笑道:“郡主说公子有意引宁王北上,我还不信,原来竟是真的。”


    “即便如此,欢颜郡主还要坚守邺城?”


    “何止邺城,冀州军已推进至孟津,要沿河与宁王决战。我此次前来拜访,乃是向公子问计。”


    徐础摇摇头,“我能想到的计策,欢颜郡主都能想到,击退宁军,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全在用人与大势。”


    “即便如此,我也想听公子的意见。”


    徐础沉默一会,“不如你先说欢颜郡主之计,我若有其它想法,必会告诉你。”


    “公子倒轻省,好吧。嗯……其实也简单,郡主早有准备,先是力排众议,将晋阳让给鲍敦,与他结盟,共同抵抗宁王。”


    “鲍敦最在意者是他的家乡汝南。”


    冯菊娘笑道:“罗汉奇鲁莽之人,帮了朝廷一个大忙,他从邺城退兵之后,愤怒异常,将所有罪过都算在鲍敦头上,也没请示宁王,直接派兵去往汝南屠城。消息传来,鲍敦立刻宣布叛宁,愿意归顺朝廷。”


    “请接着说。”


    “宁军势大,郡主说只有鲍敦还不够,又派人去往淮州劝说盛家。”


    “欢颜郡主欲与盛家结盟,已不是一次两次,连万物帝的女儿都嫁过去,却没有取得成效。”


    “确实,盛家极度不可靠,这回也是如此,但盛家十分害怕被宁王吞并,至少能派兵骚扰一下江东,令宁王不能全力北上。”


    徐础又想一会,“没有比之更好的计策了。”


    “公子以为能有几成胜算?”


    “要看。”


    “看什么?”


    “看欢颜郡主如何处置朝廷内患。”


    冯菊娘轻叹一声,“公子与郡主果然是心有灵犀,想到的事情都一样,就是内患令人头疼。朝廷缺个皇帝,济北王合适,但是大臣们不同意,说是没有子亡父继的道理,至少也要是同辈人才行。可是塞外的那一个不能承认,济北王再无子嗣,皇帝也没留下一男半儿。郡主倒有两个弟弟,但是辈份不对。如今只剩下一个人选,郡主曾有一个兄长,早年亡故,留下一个儿子,今年七岁,与大行皇帝同辈,大臣们同意,济北王也没有意见,但是郡主不肯点头。”


    “因为湘东王。”


    “嗯,湘东王还在宁王手中,郡主虽然不能因家事坏国事,但是她说一立新帝,湘东王便是皇帝的祖父,于朝廷更成掣肘,因此她决定暂缓选立新帝,仍以大行皇帝的名义治事。”


    徐础不语。


    冯菊娘道:“公子以为不妥?”


    “欢颜郡主没错,但是……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塞外有何动向?据说晋王送来一颗人头?”


    “这件事……我不好说。”


    “其实是单于大妻送来的吧?”


    “原来公子猜到了,那就没什么可隐瞒的,晋王还是聪明,到了塞外很快就找出郡主安插在贺荣部的心腹之人,一刀杀死,还将头颅送回来。但也仅此而已,晋王忙于平定塞外之乱,郡主说,除非中原再度大乱,他十有八九不会入塞。”


    “欢颜郡主安排周密,胜算虽无十分,也有六七分,只是这一战打得会比较久,鲍敦、盛家皆非可信之人。”


    “走一步算一步吧,公子可有补充?”


    徐础摇摇头。


    冯菊娘有些失望,“公子真的不管闲事了。”


    徐础笑道:“真是没有更好的主意。”


    冯菊娘告辞,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找到张释清,向她耳语多时。


    这天夜里,张释清派人将徐础请去自己房中——两人比屋而居,出门转个弯就是。


    屋中点着蜡烛,张释清换上一身新衣裳,道:“冯姐姐说,咱们得做真夫妻,才能绝了我父亲的念头……”


    徐础笑道:“田夫人此来也不全是胡说八道。”


    张释清轻哼一声,又道:“冯姐姐说她没劝动你出主意,我现在信你七成了。”


    “只是七成?”


    张释清笑着点头,“只是七成。”


    徐础吹熄蜡烛,再不计较此等小事。


    秋去冬来,接着又是春天,战事果然陷入胶着,宁军一度攻到邺城城下,很快退却,思过谷未受影响,除此之外,极少再有消息传来,天下群雄孰起孰落、孰强孰弱,谷中人全不知晓。


    初夏的一个黄昏,思过谷迎来一位意外的客人,指名要见麻金。


    麻金出谷见客,很快独自返回,将一封信送到徐础房中。


    徐础正教马轼认字,接过书信看了一遍,还给麻金,“原信退回。”


    “宋将军兴起在即,徐先生真不动心?”


    “我行过的阴谋诡计太多,害人无数,身带不祥,宋将军还是不要用我为好。”


    麻金等了一会,“我得回去。”


    徐础起身拱手,“麻兄保重。”


    麻金看一眼仍在努力描字的马轼,心生不舍,但是拱下手,转身离去,未说一字。


    徐础坐下,继续教马轼如何握笔,心如止水。


    第七卷


    谋断


    第五百四十六章


    龙体


    岁月荏苒,思过谷里多出十几户人家,成为一座不大不小的村子,鸡鸭鹅狗大摇大摆地走在路上,后面跟着几名走路歪歪扭扭的孩童。


    老仆已经老得无法挺腰,依然不肯闲着,拄拐守护庄稼,驱赶路过的家禽,看到孩童过来,他笑眯眯地掏出零食,挨个分发,然后大吼一声:“人呢?”


    “在呢!”几名妇人远远地答道,正站在树阴下东拉西扯,对看护孩子不甚上心。


    老仆放过前去觅食的家禽,送孩子们往回走,“草窠里有狼,专吃小孩儿的胳膊腿,一口一个……”


    孩子们被老仆的语气吓着,纷纷跑向各自的母亲,老仆跟不上,只能劝道:“慢点、慢点……”


    妇人们笑着抱起自己的孩子,继续闲聊,老仆松了口气,回头看去,庄稼长势正好,那一队家禽走得已经远了,只有两条狗在草丛中蹿来蹿去,他于是往村子里走,顺路查看每一家的庭院,若有脏乱就站在门外叫出主人数落几句。


    接近书斋时,老仆屏息宁气,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往里面窥视一眼,谷中唯一的学生马轼正在读书,他已经七八岁了,坐姿挺拔,双手扶书,念得抑扬顿挫,老仆满意地点点头,但是没看到公子,让他有点意外。


    老仆绕过书斋,走不多远,果然看到公子正站在那里发呆。


    徐础短衣长裤,一点不像是教书的先生,但也不像是干活的农夫,更像是富人家的小厮。


    老仆上前道:“公子在看什么?”


    徐础笑道:“看那座山。”


    “这座山天天都在。”


    “老伯此话颇有玄理。”


    “公子又拿我开玩笑,我是说这座山有什么可看的?”


    “山后数十里就是邺城。”


    “公子想进城?”


    徐础摇摇头,“我在想,城里的主人现在是谁?”


    “反正不是大郡主,几年工夫,换了十几拨人。”


    “没那么多,五拨而已。”徐础笑道。


    “那也不少啦,反正公子总有办法让他们别来骚扰思过谷,我不担心,另有件事我得督促公子。”


    “嗯?”


    “公子已经成亲几年啦,怎么就不着急呢?”


    “孩子吗?这种事情急不得。”


    “小郡主人呢?是不是又跑出去玩了?公子得管一管,她不是小孩子啦,应当……”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