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刘同
    来信:


    我有个同事,我和她关系还不错,可她特别爱跟我聊工作上的事儿——不是正事儿啊!就是老抱怨一些东西,一会儿嫌领导不照顾她,一会儿嫌同事不尊重她,一会儿又觉得公司报销制度太麻烦……简直一个吐槽王。刚开始我觉得没什么,但后来好像耳濡目染,搞得我现在每天的工作也变得特消极了。其实,我不想听她说的那些,但碍于面子,同事说公司的不好,我总不能一直反驳吧?好像我很装似的,我该如何说服她慢慢地变得积极一点儿啊?


    我宁愿和一个每天老办傻事但特乐和的人合作,也不愿和一个办事效率高但特爱抱怨的人在一起。原因只有一个:工作已经够辛苦了,每天还要看你一张丧气脸,简直是自找苦吃。


    负面情绪和打哈欠一样容易传染。我现在最重要的工作,不是让大家变得更有效率,而是及时发现有负面情绪的人,帮助其调整。调整不了,就及时排除。


    抱怨这回事,做好了,事半功倍;做不好,颜面尽失。切勿见人就抱怨。


    只对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人抱怨是最重要的原则。向毫无裁定权的人抱怨,只有一个理由——为了发泄情绪,而这只能使你得到更多人的厌烦。直接去找你可能见到的最有影响力的人抱怨,效果会非常明显。


    选对抱怨的方式,尽可能以赞美的话语作为抱怨的开端,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方的敌意。比如:“你把事情做得那么快、那么好,让我想辞职的心都有了。”当对方觉得你在夸奖他的时候,你再说:“那你能不能每次先和我沟通之后,再去执行呢?不然我真的措手不及。”


    控制你的情绪。即使感到不公、不满、委屈,也应当尽量先使自己心平气和下来再说。就事论事地谈问题。过于情绪化将无法清晰、透彻地说明你的理由,而且还使得领导误以为你是对他本人而不是对他的安排不满。比如面对领导的新政策,有的人会这样抱怨:“我受不了了,哪有这样的工作制度,凭什么要这样呢?”其实,你仔细询问之后才发现,原来他仅仅是觉得新政策太苛刻,压力太大。他完全可以心平气和地对领导说:“是这样的,我觉得这个政策有一点点苛刻,是不是能够稍微改变一下?”这样的话,领导非常明白你在和他讨论新政策的内容,而不是像一开始那样,让领导觉得你是对他有排斥。一旦对事情的态度上升到对人而不是对事的时候,问题就很难解决了。当你抱怨完了,一定要能够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来弱化对方可能产生的不愉快。如果你不能提供一个即刻奏效的办法,至少应该提出一些对解决问题有参考价值的看法。这样,领导会真切地感受到你是在为他着想。


    对事不对人。你可以抱怨,但在抱怨后,要让领导和同事切实地感到,你被所抱怨的事伤害了,而不是要攻击或贬低对方。因此,在抱怨后,最好还能说些理解对方的话。切记,抱怨的目的是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非让别人对你形成敌意。


    最后,不管你如何抱怨,千万不能耽误工作。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要等上司给自己一个“说法”,正常工作被打断了,影响了工作进度。其他同事对你产生不满,更高一层的上司也会对你有坏印象,而上司更有理由说你是如何不对了,你今后的处境会更为不妙。


    Part


    6


    我的职场十年


    最后,是我这十年来的职场日记。关于职场的点滴,现在仍在继续。


    希望你也能把自己的每一步记下来,看着自己一点点变得更好,真是一件很有幸福感的事。


    生活里的光,都是那些微不足道的成就感


    17岁之前,好像人生最重要的事便是成绩。


    只要成绩不好,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我在未来等你》中,我写了一段话,是我的真实写照:“现在的我,不努力不行。努力了也不行,我根本就学不会。我只能假装出一副让大家看起来我很努力的样子。其实,我也很讨厌自己这种努力了也不行的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对别人很简单的问题,对我来说就那么难。”


    那时,因为成绩不好,父母、老师、同学都把我当成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哪怕和成绩差的同学们抱团取暖,心里也在想:什么时候,我才能摆脱这样的生活?


    “你为什么不努力?”“你为什么听不进去?”诸如此类的责问比比皆是。我坐在那儿,恨不得拼上一条命想明白老师说的那些。可事实却是:我真的不懂。我以为自己是全世界最愚笨的人。后来,慢慢长大,才发现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人是如此之多。


    “后来,你是怎么走出来的?”有人问。


    高三那年,课业极其繁重,翻开任何一页习题都是蒙的,我已然从心里彻底放弃了高考。有一天,数学老师带大家从头开始复习高一数学。我心里冒出一个念头:虽然现在什么都不会,但是以我高三的智商,还是能明白高一的数学吧?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毕竟整个高中战场兵荒马乱,而我却只是停下来研究一匹马的长相……


    很多事情越着急越混乱,反倒是彻底抛弃了之后,心里才宁静。数学老师每天复习一个小节,于是我就把那个小节的习题用各种方法解决掉,无论多晚。就在别人纷纷为高考冲刺时,我把所有注意力花在了高一数学上。


    就这么坚持了一两个星期之后,到了小节考试,满分一百分,我破天荒地考了九十分。那是我第一次靠自己的能力解决了如此多的考试上的问题。虽然老师和同学也曾怀疑我作弊,但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被怀疑作弊也是一种高估,不是吗?此后的数学测试,每次小节考试,我的成绩都不错,一到月考,我依然倒数。但是,我知道自己似乎和之前变得不一样了,因为此前的我,做任何事都没有成就感,不知道自己的付出能得到什么,现在我已经知道了,我能把数学小节考试做得不错。再多给一些时间,也许自己是可以的。这种微小的成就感就像心里的一小撮火苗,我用时间和细心去呵护。慢慢地,内心的冷漠、无助、黑暗都因为这一点点火苗开始消融。


    之后的我,敢向老师提问,敢和同学交流,敢在其他科目上相信自己。高三的我,带着这一点火光,给足氧气,一路“燃烧”,终于考上了大学。


    后来,进了社会,开始北漂,也常会对眼前的生活与未来感到困惑。大事干不成,我便埋头寻找任何微小的成就感。一封回得很及时的邮件,一段不错的颁奖盛典的主持人开幕词,最好的盒饭供应商,让节目变得不太一样的环节设置……每一点小小的改变都在提醒我:我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当越来越多有意义的事连成一片时,你总会被机会看见。


    每个人都有对人生无能为力的时候,这时不妨停下自责,去找你能够得到的,哪怕是最微小的成就感。然后爱护它,让它帮你重新点燃对未来的理解。


    坚持,并希望越来越好


    1999年,我18岁,从湖南的小城市郴州进入省会长沙读大学。从未接触过同城之外的同学,也从没有认真使用普通话与人交流,连起码的问候也只是在佯装的自然中探索前行。因为害怕与人交流,居然就喜欢上了军训。站得笔直,任太阳拼命地晒,彼此不需要找搭讪的理由。教官在一旁狠狠地盯着每一个人,谁说话就严惩谁,这样的制度正合我意。


    湖南师范大学的传统是军训期间编一本供所有新生阅读的《军训特刊》。我还记得那是一本每周一期的特刊,上面是各个院系同学发表的军训感悟,不仅写了名字,还写了班级。特刊并不成规模,但对于中文系的我们来说却是趋之若鹜。而它产生驱动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第一期的卷首语写得很好,落款是:李旭林,99级中文系。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