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刘同
    序言


    Preface


    这是一本关于职场的书(或者也与生活相关),但这并不是一本职场教科书。


    如果要下一个定义的话,这恐怕是一本这样的书:你问我很多有关职场(与人相处)的困惑,我会告诉你我的看法,但我的看法并不代表着正确答案,而是我思考问题的逻辑,供你参考,希望你有所得。


    写这篇序言的前几天,我一个17岁的弟弟问我:“我以后要做什么?”


    我:“做你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他:“我不知道我自己擅长什么。”


    我:“那就找一件事情,现在开始做下去。”


    他:“要不,你直接告诉我应该做什么?”


    我:“……”


    不要以为17岁的人的问题很难回答,其实,有些37岁的人的问题更难回答。


    同学聚会的时候,有个同学问我:“刘同,你一直在大城市,你能不能告诉我,现在有什么事情是挣钱多,又不要花太多时间的?提点提点我。”


    这个问题看起来是在寻找这个世界上新的机会,但本质上反映了一个人对自身能力极大的不了解。我想一个真正通过努力而获得过回报的人,无论如何是问不出这种问题的,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存在这样的事情。即使有,也是小概率事件,无法重复,无法复制。就像中了一次彩票之后,你就想着要把未来都押在买彩票上,这是不现实的,人生也会被毁掉。


    进入职场之前,最需要搞清楚的问题不是:“这个工作需要什么样的人?”而是:“我能去做什么类型的工作?”


    如果一个人没有花时间去思考“我究竟适合做什么”这个问题的话,那么他进入职场之后,一定会花大量的时间去问自己:“我好辛苦,这份工作是不是不适合我?”


    说到底,一份工作适不适合一个人,很大程度是由一个人的性格与特长所决定的。如果要靠反复投身新工作才能明白自己是否适合,成本就太高了。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同龄人工作一两年之后,不停地换岗、跳槽。他们的口头禅是:“我觉得这个工作不适合我。”但几次之后,你发现,他们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


    你知道自己穿哪100件衣服不好看,远远比不上“你自己知道穿哪一件衣服很好看”。


    以前,家里有个冰箱,制冷系统老坏,反复修了好多次。我们商量是不是要换一个新的。后来,来了个师傅,一检测,发现冰箱的电压偏低,因为电压长期偏低才导致制冷系统一直出问题。


    很多职场上的问题看起来跟冰箱一样,虽然制冷坏了修制冷,保鲜坏了修保鲜,都能起到短暂的效果,但根本问题可能出现在电压上,不解决根本问题,这台冰箱制冷还是会坏,无论如何算不上一台能够正常工作的好冰箱。


    正因为如此,会不会工作、能不能工作与一个人的年龄无关,37岁的人工作能力不一定就比17岁的人强。


    关键在于你是如何理解“工作”与“职业”的。


    有几类人分不清楚“工作”与“职业”的区别。


    比如,有些人大学毕业那年才猛然意识到自己要工作了,于是拿着简历不知道该给谁,把“找到一份工作”当成目的。


    又如,有些人觉得工作就是为了养活自己,所以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就很好了。


    再如,有人觉得工作的目的就是能升职、加薪,所以不能升职、加薪的工作就不算好工作。


    还有人觉得工作就是要环境好、老板好、同事好,满足这些条件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以上的判断从某个层面来说并没有错,但他们忘记了另一个词——“职业”。


    我们进入职场,究竟是要找到一份工作,还是要确定一个职业?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