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知德合一论
3个月前 作者: 钱智修
苏格拉底之讲学,以改良雅典道德为唯一职志,而又谓道德必以知识为本。故其言曰:“道德者何?知识也。不道德者何?无知识也。天下无知识,天下决无道德。知识者,道德之体,而道德则知识之用也。”是谓“知德合一论”。
知德合一之说,于何证之?苏格拉底谓可于人之好善恶恶证之。人未有不欲其身之善者。人之欲善,无异其好乐而恶苦也。人惟欲善,是以能善,即曰能之,是以行之,故欲实行道德者,在知道德之于人为善。其为不善者,以不知善之为善故也。且惟道德属于知识,故善之美德,可由教育而得之。若知德截然两事,则人不能因教育而勉为善人,而进德修业之事废矣,是亦何贵乎道德哉。
难者曰,世有明知其恶而为之者,知德合一之说,又何以处之?苏格拉底谓是未可为真知也。知己之利而不求其利,世未有其人也。且藉今有之,而彼能自知其为恶,亦较诸不自知其为恶者为胜。盖彼即能知恶之为何物,亦必能知善之为何物,而可以使之进于善也。若不自知其为恶,则且终身为之而习焉不察,永无迁善改过之机矣。
然则行道之效果如何乎?苏格拉底则本其知德合一之原则,而定之为快乐,为幸福,以为人即知道德之于己为善而行之,则必因行道而获心安理得之境。心安理得,斯快乐矣,斯幸福矣,盖道德即为善之知识,自必能致善之效果也。此又人之所以乐道而好善之故也。
世间之道德,条流万端,各因其所施而不同。苏格拉底以为道德无不同者也,不同者其名目,而同者其本质也。本质维何,则知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而已。是故人欲诚敬,在知临对神祇之理;人欲正直,在知待人接物之理;人欲勇敢,在知事之可惧与不可惧之理;人欲自制,在知趋吉避凶之理。所知之理万殊,而无不可由能知之力以得之,其功夫之易简为何如哉。
知德合一之说,具如上述。而“知己”一语,尤为其学说之关键。阿克特穆尝问善知事物之道,苏告之曰:“在知我,知我者,非仅仅自知姓氏之谓也,返求诸己而知其宜于何事,夫是之谓知已。知己则知所以利己者,而推己及人,则又知所以利人者。已利人利,而事成矣。治国者亦然,不自知其国力者,自亡之道也。”此则其知德合一论之应用法也。
【批评】
苏格拉底之知德合一论,与王阳明</a>之知行合一论,最为近似。惟苏虑人之无知妄作,故曰:“天下无知识,天下决无道德。”侧重知之一面。阳明虑人之怠于进取,故曰:“知外无行,行外无知。若俟知得真时去行,则必终身不行,亦必终身不知。”侧重行之一面。然阳明以致良知为入德之门,而苏亦谓知物自知己始。是知希贤作圣之事,返省即得,无俟外求。两家之说,固若合符契矣。
苏格拉底谓能自知其为恶者,较不自知其为恶者犹胜。此特进一步言,以明读书穷理之不可已耳。盖天下真小人少,其流为小人者,大都蔽于物欲、中于客气而不自知者也。然须知苏氏此语,尤注重进善一层。若明知喜恶而不能迁善而去恶,则亦终于为小人而已矣,其罪恶又恶能末减也哉。
苏格拉底讲学,把坚持改良雅典的道德作为自己唯一的志向职责,又坚持道德一定要以知识作为根本基础。所以他说:“道德是什么?是知识。没有道德的人怎么样?就是没知识。天下的人都没有知识,天下也就没有道德可言了。知识是道德的本体,而道德则是知识的运用。”这就是所谓的“知德合一”。
知识道德合二为一的说法,用什么来证明呢?苏格拉底称可以用人喜欢善良讨厌邪恶来证明。人没有不希望自己本身就是善良的。人想要善良,那就像喜好快乐而讨厌疾苦一样。只有想要做善良的人,才会是善良的。既然说能做到善良,那么一定是会做善良的事情。所以想要实行道德的人,在知道道德对于人来说是善良的;那么不善良的人,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善良的原因。而且道德属于知识,所以善良的美德,可以由教育而让人学习知道。如果知识和道德是两回事,那么人就不能因为接受了教导而成为善良的人了,那么进行道德修养学习的这件事业就是要作废了。这就是为什么道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了。
有人刁难说,世界上也有明知邪恶而故意去做的人,知识道德合二为一的说法,又怎么来解释呢?苏格拉底称这并不是真正懂得真知的人。世界上没有知道对自己有利而不去争取这利益的人。而且就算现在有这样的人,然而他能知道这是邪恶的,比那些不知道什么是邪恶的人要好很多。既然大家能知道什么是邪恶的,那么也一定能知道善良是什么,然后可以使他们进步学习做一个善良的人。如果自己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而且一辈子都这样,成为了习惯都不能发现,那么就永远都没有改过自新成为良善的机会了。
然而坚持道德的结果怎么样呢?苏格拉底坚持他的知识道德二合为一的原则,将这定义为快乐、幸福,认为人知道道德对于自己来说是好的并且坚持去做,那么就一定会因为坚持道德而获得心安理得的境界。心安理得,就是快乐了,就是幸福了。所以道德就是善良的知识,自然一定能导致善良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人喜欢乐于道德坚持善良的原因了!
世间的道德,就像河流有千万支流,因为各自蔓延而各不相同。苏格拉底认为道德是没有不同的,不同的是各个名目,而相同的则是道德的本质。知道本质是什么,那就是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因此,人们虔诚敬仰,是在知道即将面对神的时候。人们坚持正直,是在于知道接物待人的道理;人想要勇敢,是在于知道事情是否害怕和不害怕的道理;人想要自制,是在于知道趋吉避凶的道理。所知道的道理有种种不同,然而都是从能知之体得出来的。他讲道的功夫简便易行。
知识道德合二为一的说法,具体的就如上面叙述的那样。而“知己”一词,是他的学说中尤其关键重要的。阿克特穆曾经问</a>认知事物的道理。苏格拉底告诉他说:“在于知道自我,知道自己的人,不仅仅是指知道自己的姓名,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事情,这就是所谓的知道自己。知道自我就是知道什么有利于自己,从而由自己推及到其他人,然后知道怎么样有利于别人。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别人,然后事情就做成了。治理国家也是这样的,不知道自己国家的实力,那么就是走上自我灭亡的道路了。”这就是知识和道理合二为一理论的运用法了。
【评论】
苏格拉底知识道德合二为一的理论,和王阳明知识行为合二为一的理论,最为相近相似。只有苏格拉底能考虑到人的无知妄为,所以说:“天下没有知识,天下也绝对没有道德。”侧重的是知一个方面。王阳明考虑人不足的地方就是进取方面比较懈怠,所以说:“知识之外没有行为,行为之外没有知识,如果在等到知道是真理的时候再去行动,那么定会终生都不会行动了,也必定终身不会知道。”这就是主要侧重于行动一个方面。然而王阳明认为由良知显现是入道德的开始,苏格拉底也认为知道事物是由自知开始的。是以知道希望做到圣贤的事情,反省自己就可以做到,不需要向外界求助。两家的学说,本来就是相符合的。
苏格拉底称能够知道自己行为是恶的人,比那些自己不知道自己行为是恶的人要好一些。因此更近一步来说,读明白书追求真理是很重要的,那样天下的小人就会少很多。那些称为小人的人,大都是被物欲蒙蔽了,陷于客套却自己不知道的人。因此知道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思想,尤其需要注重进一步改善提升。如果明知道那些喜好恶习然而却不能改变,使自己变得有道德礼仪,去掉邪恶习惯的人,则最终是会成为真正的小人了,他们的罪恶是没有减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