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彼得之人物
3个月前 作者: 林白水
天下之人,往往因性质之异,与夫修养之浅深,而生种种之区别。有单纯之人,有复杂之人。单纯者,富于性情,易几于圣贤;复杂者,恃其才智,易侪于豪杰。豪杰之不能兼为圣贤,豪杰之不幸也。观于彼得,可以得其证矣。
彼得一生事业,有可褒者,有宜贬者,有可效者,有足讥者,非能猝然妄加以批评者也。兹述其二一轶事,以任读者诸君之判断焉。
彼得性粗暴,往往为意气所役使,彼尝叹曰:“呜呼!朕力能改革大帝国,而不足以更新兹藐躬。”言何其悲也,然彼得素好酒,后能自禁。又喜为慈善事,见人有危难者,恒舍命救之。平生亲劳役无所惮,凡以役人者,无不以之自役,此彼得之美性也。彼得性虽粗暴,顾勇于从谏。尝捕盗亲临决囚,命狱吏一一引出屠戮,备极惨酷。中有一囚,以次当斩,至断头台下,见台旁多首级,以足蹴之,回顾彼得言曰: “使我头如是,陛下亦复奚快?”
时彼得方盛怒,闻囚人言,忽敛容,因放免之,其后此囚,竟仕至贵族。
彼得通欧洲数国语</a>言,荷兰、拉丁之语,尤通晓。暇辄翻译外国书籍,又精外科术,常莅彼得堡解剖场,从事治疗。一日教其女学法语,女读之颇能上口。彼得大喜,因谓之曰:“汝幼时得读书,诚大幸事。苟吾幼时亦得如汝,受完全教育,则纵失吾指,亦无所惜。”足见彼得之笃学矣。
彼得临事,勇往迈进,既决则期其必成,而性复忍耐。然有与己见相戾者,则恒不能容忍。好教人习劳,辄躬自为之,以示模范,此彼得美性中之最美者。一日会群臣,出掌示之曰:“朕为卿等之皇帝,而掌糙如此。”群臣唯唯,盖彼得意讽群臣,当自习劳也。彼得勇于任事,尝遣人凿一湖,功成时,喜极,扶病赴其地,抱持其人,狂呼曰:“朕今得观湖工之成,病亦良愈。”其热诚如此。
世之评彼得者曰:“彼得者,血气易动之人也。彼得尝饮烈酒,益以增其热度。彼得之头脑,不受教育,而自聪明。所为事,殆皆器械也。由此而论,以彼为皇帝,宁使之为造船匠,于彼之性质尤宜。”
此论虽未能尽彼得,然亦可以得彼得之半面。要而言之,彼得终不免为一复杂之人。其品性未经陶冶,故以人格论,彼得固未得谓为完全。欲效彼得者,不可不熟知也。
【批评】
千古完人难得,非人之不能为完人也,盖求为完人者少,即求为完人,而又不知其方法也。夫人皆有所偏,然于其偏,每可以见其人之长处,亦可以见其人之短处。故道在于补其短,而非在于去其长。所谓“沉潜刚克,高明柔克”者,非谓制其沈潜高明之力,而不使发达,但当启发其刚与柔之性耳。刚与柔之性既发达,则与沈潜高明势均力敌,而不使其性之有所偏,故称之曰克,犹克伐之意也。然少年人,知此者盖鲜。哥仑布善怒,而其末路乃为仇家所乘。彼得自谓力足以改革大帝国,而不能更新一身。至其晚年亦肇祸骨肉之际,此亦不知淑性陶情之术,在于施根本教育。而徒守头痛灸头、脚痛灸脚之方,其成效自不可得见也。然因无完全之人格,而遂不能得人生完全之幸福。呜呼!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子舆之叹有以哉。
天下本无所谓境遇也,境者随心而迁者也,然而心为境所左右,亦往往难免。世之奇才异能者,多为境所困,而不能大有所展。境遇优者,又不知自爱,卒至于错过好境遇,无所成就,岂不可惜?俾斯麦见其子循谨,而自悔其幼时粗暴,以为不受教育之故。彼得亦语其女,以为己之少时,苟能受完全教育,虽失指无悔,伤哉言也。夫豪杰以不学而自悔恨。世之学豪杰者,乃学其不学,而方自谓学彼,则又乌知固以是自限其进步也?吾愿青年男女,三复彼得之言。境遇不良者,随其境遇而尽其力所能及之事,则道德上价值,决非与境遇良者有所差异也。彼境遇良者,更当自思其对于社会责任之大,而不可一日忽。受天之命,自求多福,苟其不福,伊谁之责哉?伊谁之责哉?
天底下的人,往往因为性格天赋与后天修养的差异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区别。有单纯的人,也有复杂的人。单纯的人充满情感,容易接近圣贤的境界;复杂的人则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容易跻身于豪杰的行列。豪杰不能同时成为圣贤,这是豪杰的不幸。考察彼得,可以证明这个道理。
彼得一生的事业,有可以褒奖的地方,也有应该批评的地方;有可以效仿的地方,也有可以讥讽的地方,不能够一时之间妄加评论。这里记录他的一两件轶事,来让读者对他有个清晰的认识。
彼得性格粗暴,往往被意气所驱使。彼得曾经感叹道:“唉!我的能力可以改变整个大帝国,却不能改变我微小的身躯。”这句话说得多么悲伤啊,但是彼得素来喜好饮酒,之后却能自己克制。又喜欢做慈善之事,看到有人遇到危难,总是舍命去帮助他人。平生亲自做辛劳的工作,没有什么惧怕的,凡是用来役使他人的事,没有不自己亲自去做的,这是彼得美好的道德品质。彼得性格虽然粗暴,却能够勇于听从他人的意见。他曾亲自到处决囚犯的现场,命令监狱的官吏将囚犯一个一个带出执行死刑,场面残酷到了极点。其中有一个囚徒,按着顺序应该轮到他被斩首。他走到断头台下,看到旁边有许多头颅,就用脚踢那些头颅,回过头来对彼得说:“让我的头变成这样子,陛下您又有什么快乐呢?”
当时彼得正十分恼怒,听到这个囚犯的话后,忽然收敛了表情,并且释放了这个囚徒,之后这个囚徒竟然官做到了贵族。
彼得通晓欧洲多个国家的语言,尤其是荷兰语和拉丁语。他闲暇时翻译外国的书籍,又精通外科医术,经常到彼得堡的解剖场从事治疗。一天,他教女儿学习法语,女儿说起来十分流畅。彼得十分高兴,于是对她说:“你小的时候就能读书,实在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如果我小时候就能像你一样接受完全系统的教育,那么即使失去我的手指,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这足以看出彼得专心好学的品质来。
彼得每次遇到一件事,就勇往直前,已经决定好的事则期待它一定会成功,而他的性格又十分能忍耐。但是遇见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就绝对不能容忍。喜好教育人劳动,总是亲自示范,作为模范,这是彼得道德品质中最美好的地方。一天彼得召见群臣,拿出他的手掌展示说:“我是你们的皇帝,但是手掌却这样的粗糙。”群臣点头附和。这大概是彼得想讽刺群臣,应当自己劳作吧。彼得勇于担任大事,曾经派人去开凿一座湖泊,湖泊建好后,彼得十分高兴,带着病赶赴那里,抱着开凿的人大声说:“我今天看到湖完工,病也好得差不多了。”他的热诚到了如此地步。
世上有人评论彼得说:“彼得这个人是个容易冲动的人。彼得曾经喝烈酒来增加身体的热度。他的头脑不接受教育,本身就很聪明。所做的事几乎也都是机械方面的。从这里看出,彼得作为皇帝,不如当一个造船匠更适合他的性格。”
这条评论虽然不能彻底地概括彼得,但是也说到彼得一半的性格特征。简要地说,彼得终究不免是个复杂的人。他的品性没有得到陶冶,所以从人格的角度来看,彼得自然不能称得上完全。所以希望效仿彼得的人,不能不熟知这一点。
【评论】
千古以来,做到完人都十分难。不是人不能成为完人,而是希望成为完人的人少。即使想要成为完人,而又不知道方法。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偏向,然而在他所偏向的地方,往往可以看到这个人的长处,也可以看到这个人的短处。所以方法就在于补足自己的短处,而并不是去掉自己的长处。《尚书</a>》中记载的“沉潜刚克,高明柔克”,并不是指压制自己的高明之处,不使其发展,只是应当多发展自己刚柔的特性罢了。刚柔的特性发达了,就可以与自己的高明之处均衡,从而不是有所偏向了。所以说它叫克,犹如克服的意思。然而年少的人,知道这点的人很少。哥伦布脾气很暴躁,于是最后他这个缺点被仇家所利用。彼得自称能力足以改变一个大帝国,却不能改过自新。到了晚年也遭到了子女方面的祸患,这也是不知道陶冶自己性情的方法是在于实施根本性的教育。然而只采用头疼治头、脚疼治脚的方法,这样的效果自然看不到。然而因为没有完全的人格,所以最后不能得到人生完全的幸福。唉!终身都这样,还不知道对治方法的人却还有很多,孟子</a>的感叹实在是很有道理啊。
天下本来就没有什么境遇之分,环境是随着心境改变而改变的,然而心随环境而左右的事,有时也在所难免。世界上有特殊才能的人,多被自身的环境所困,而不能有大的施展。境遇好的人,则不知道自己珍惜,以致错过良好的境遇,没有什么成就,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吗?俾斯麦看到他的儿子循规蹈矩,才悔恨自己在他幼小时过于粗暴,认为这是他自己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缘故。彼得也对她女儿说,认为他自己年少时如果能接受完全系统的教育,纵然失去自己的手指也没有什么感到可惜的。他们说得多么感伤啊!那些豪杰因为没有学习而感到悔恨。可是那些学习豪杰的人却学习他们不该被学习的地方,还自称是在学习他们,怎么知道保持这样的想法是在自己限制自己的进步呢?我希望青年男女们,多次思考彼得的言论。境遇不佳的人,跟随境遇而尽力做到自己力所能及之事,那么道德上的价值,绝对与境遇好的人没有区别。而那些境遇好的人更应当反思自己对于社会责任的重大,更不可以荒废一天。承载上天的命令,自求多福,如果这样还没有福气,那是谁的责任呢?那是谁的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