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自纪 三

3个月前 作者: 吴从先
    砚诚有岁 舌岂无兵


    不耕而获,不菑而畲[1],砚诚有岁;今日下城,明日倾国,舌岂无兵。


    今译


    不在刚开始耕作时就期望立刻获得丰收,


    不在刚开垦荒地时就期望立即变成良田,


    辛勤地用笔在砚田里耕种自当有其收成;


    今天攻下一座城池,明天颠覆一个国家,


    用三寸舌头作利剑,谁说我没十万雄兵?


    注释


    [1]“不耕”二句:《易·无妄》:“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菑畲(zī yú),耕耘。菑,耕种一年的土地,指初耕田地。畲,开垦过三年的田地,熟田。


    混迹渔樵 兴颇不恶


    桃花流水,白云深山。混迹渔樵,兴颇不恶。


    今译


    桃花飘浮在漾漾的春水,白云弥漫着幽静的深山。


    与打鱼砍柴的人在一起,兴致确实是非常的高远。


    此曲只应天上有 我辈岂是蓬蒿人


    弄月嘲风[1],此曲只应天上有[2];茅斋草径,我辈岂是蓬蒿人[3]。


    今译


    描写清风明月的诗句,只应当在天上才有;


    住在茅斋草径的高士,难道会是村野之人?


    注释


    [1]弄月嘲风:以风月等自然景物为题材。形容心情的悠闲自在。


    [2]“此曲”句:出自唐杜甫</a>《赠花卿》。


    [3]“我辈”句:出自唐李白</a>《南陵别儿童入京》。


    文人蕴藉 才子纵横


    文人蕴藉,才子纵横。纵是绣口锦心,法门自有区别[1]。


    今译


    文人宽厚深沉,含而不露,


    才子奔放洒脱,无所顾忌。


    纵然他们都是文采斐然,妙笔生花,


    但各自的性情气质做事方式自有不同。


    注释


    [1]法门:佛教语。修行者入道的门径。


    酒人有鬼 诗人有魔


    酒人有鬼,诗人有魔。想来极有主张,兴到任他愚弄。


    今译


    醉酒的人好像被鬼支派,作诗的人好像被魔驱使。


    文思降临时凭自己主宰,兴趣到来时任魔鬼愚弄。


    戒酒便是逐鬼 祭诗未必祛魔


    戒酒便是逐鬼,祭诗未必祛魔[1]。无鬼无魔,诗酒何用。


    今译


    戒酒就是驱逐鬼,祭诗未必能除魔。


    但没了酒鬼诗魔,诗与酒还有何用?


    注释


    [1]祭诗:相传唐代贾岛</a>常在岁除,取一年所得诗,用酒脯祭祀说:“劳吾精神,以是补之。”见唐冯贽</a>《云仙杂录》卷四。后以“祭诗”为典,表示自祭其诗以自慰。


    琵琶须昭君弹 胡笳须文姬吹


    琵琶非昭君,胡笳非蔡琰[1],吹弹绝无风韵。然两君之韵,却未必在此。


    今译


    琵琶如果不是王昭君弹拨,


    胡笳如果不是蔡文姬吹奏,


    就一点风韵也都不会有了。


    但昭君与蔡琰两人的风韵,


    却不仅仅在于这两者里面。


    注释


    [1]胡笳:相传为汉末蔡邕</a>女蔡琰(文姬)作《胡笳十八拍》,古乐府琴曲歌辞。共十八章,一章一拍。见《乐府诗集</a>·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题解。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管乐器,传说由汉张骞由西域传入,汉魏鼓吹乐中常用。蔡琰又有《悲愤诗》之二:“胡笳动兮边马鸣</a>,孤雁归兮声嘤嘤。”


    李太白</a>酒圣 蔡文姬书仙


    李太白酒圣,蔡文姬书仙。置之一时,绝妙佳偶。


    今译


    李太白是饮酒里的圣人,蔡文姬是书法中的仙女。


    如果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将会是一对绝妙的配偶。


    乘兴而来兴尽返 一时相忆千里随


    子猷之舟,乘兴而来,兴尽而返[1];吕安之驾,一时相忆,千里相从[2]。


    今译


    子猷坐船,乘着兴致雪夜来,兴致尽了即回返;


    吕安驾车,只要思念起嵇康</a>,纵有千里也相随。


    注释


    [1]“子猷”三句:晋王徽之(子猷)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忽忆戴逵(安道)。戴时在剡,即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见《世说新话·任诞》。


    [2]“吕安”三句:《世说新语</a>·简傲》:“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


    物外之情 尽堪闲适


    石上藤萝,墙头薜荔。小窗幽致,绝胜深山。加以明月照映,秋色相侵,物外之情,尽堪闲适。


    今译


    石上藤萝青青,墙头薜荔攀绕。


    小窗前的幽静景致,比起深山还要美丽。


    再加上明月照映,秋色浸染,


    不由得生起超凡脱俗之情而悠然自得。


    生憎肉眼相形 最忌大言惊众


    居傍鸣珂之里[1],生憎肉眼相形;时登树帜之坛,最忌大言惊众。


    今译


    居住在显贵聚居的旁边,讨厌被世俗的眼光看轻;


    有朝一日登上显要之位,最忌讳用大言哗众取宠。


    注释


    [1]鸣珂:贵者之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谓之鸣珂。


    云间陈征君 公安袁吏部


    词坛中之文将,云间陈征君[1];文场中之词臣,公安袁吏部[2]。


    今译


    词坛中的文人将帅,是云间的陈继儒</a>先生;


    文场中的词人大臣,是公安的袁宏</a>道先生。


    注释


    [1]云间:江苏松江县(古华亭)之古称。陈征君: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松江华亭人,隐居昆山之阳,杜门著述,工诗善文。征君,征士的尊称。


    [2]袁吏部:袁宏道</a>,明公安人。《明史</a>》本传说他“以清望擢吏部验封之主事”,故名袁吏部。按此则仿《世说新语</a>·排调》:“陆(云)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隐)答曰:‘日下荀鸣鹤。’”


    侯家灯火贫家月 一样元宵两样看


    王百谷《元宵词》云:“侯家灯火贫家月,一样元宵两样看。”旨味隽永,极可想见世情。


    今译


    王百谷《元宵词》:


    “侯家灯火贫家月,一样元宵两样看。”


    旨味隽永,耐人回味。从中可见世态人情。


    古色在笔墨外 新意在笔墨内


    颜鲁公《座位帖》[1],古色在笔墨之外;米南宫《天马赋》[2],新意在笔墨之内。二帖合看,可得形神之全,生熟之法。


    今译


    颜真卿</a>的《座位帖》,古色古香超出笔墨之外;


    米南宫的《天马赋》,新奇变幻寄寓笔墨之中。


    如果能将这两幅法帖,细细地对照着加以揣摩,


    可以得到形与神兼顾,将生新变为熟练的法则。


    注释


    [1]颜鲁公:颜真卿,曾为刑部尚书</a>,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座位帖》:即《争坐位帖》。书法名帖,唐颜真卿书写。真卿书多楷体,此书行草,宋米芾</a>推为颜书第一。


    [2]米南宫:宋书</a>法家米芾,世称米南宫。


    世间好话佛说尽 天下名山僧僭多


    “世间好话佛说尽”,妙法恐不可说,“尽”字有病;“天下名山僧僭多”,高僧方许住得,“僭”字有趣。


    今译


    “世间的好话都被佛陀宣说尽了。”


    最微妙的佛法恐怕不可能全说尽,


    所以这个“尽”字一定是有问题;


    “天下的名山大多被僧人僭越了。”


    只有修养高的僧人才配住在名山,


    所以这个“僭”字实在有趣得很。


    村居耐俗汉 无可奈何计


    一帘喜色,无如久雨初晴;四座愁颜,却为俗人深坐。陈眉公欲以村居耐俗汉,真无可奈何之计也!


    今译


    一帘飘溢喜色,最适宜久雨天色放晴;


    四座现出愁颜,只因为俗人长坐不走。


    陈继儒先生想用乡居来抵挡俗汉烦扰,


    真是无可奈何中</a>的迫不得已的计策啊。


    下帏绝应酬 识性交挚友


    杜门之法,只是下帏;忘形之交,唯有识性。


    今译


    闭门谢客的方法,只有拉下窗帘读书才能安静;


    脱略形迹的神交,唯有了解彼此性情才能长久。


    松枝作谭柄 柿叶托挥毫


    松枝作谭柄[1],莫愁愤击珊瑚;柿叶托挥毫[2],争胜兴题白练[3]。


    今译


    将松枝作麈尾,不用发愁情绪激动会击碎珊瑚枝;


    用柿叶练书法,争强好胜兴致勃勃地题写白练裙。


    注释


    [1]“松枝”句:《南史</a>·张讥传》载,后主幸钟山开善寺,让从臣坐在寺西南的松林下,令张讥开讲。当时找不到麈尾,后主就让他用松枝代替麈尾。谭柄,古人清谈时所执的拂尘。


    [2]柿叶:《新唐书</a>·文艺传中》载,唐郑虔任广</a>文博士</a>时,练习书法却苦于没有纸张。知悉慈恩寺里柿叶堆了几间房子,就借那里的僧房住下,每天在柿叶上练习书法,一年后差不多把柿叶都写遍了。后以“书柿叶”为勤奋习字的典故。


    [3]白练:南朝宋羊欣</a>十二岁作隶书,为吴兴太守王献之所爱重。羊欣夏日穿着白练裙睡觉,献之看见后,在裙上写了好多字后离开。羊欣加以临摹,书法日有长进。见《南史·羊欣传》。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细雨湿衣看不见,任行谮以暗伤;闲花落地听无声[1],觉解纷为多事。


    今译


    细雨沾湿衣裳,不容易察觉,


    任他说坏话在暗中伤害我;


    闲花落到地上,听不到声音,


    反觉得排解纷乱成了多事。


    注释


    [1]“细雨”句:与下“闲花”句,均出自唐刘长卿</a>《别严士元》诗。


    世途渺于鸟道 人情浮比鱼蛮


    宇宙虽宽,世途渺于鸟道[1];征逐日甚[2],人情浮比鱼蛮[3]。


    今译


    宇宙虽然宽阔广大,


    人生之路艰险,如同仅通飞鸟的道路;


    追名逐利日甚一日,


    人情轻浮得如同充满机心的渔人。


    注释


    [1]世途:尘世的道路,人生的历程。鸟道:险峻狭窄的山路。


    [2]征逐:不务正业,追求名利享乐。


    [3]鱼蛮:渔夫,渔民。


    随缘说法有众生 作戏逢场非本分


    随缘说法,自有大地众生;作戏逢场,元非我辈本分。


    今译


    随缘演说佛法妙理,自有大地众生来聆听;


    逢场作戏虚情假意,原来并非我等的本分。


    日月山河为剩影 文采声名是真神


    日月山河,不过剩影,何况块然一身;文采声名,方是真神,那得漫焉终世。


    今译


    日月山河,不过是多余的影子,


    何况虚幻孤独的身体;


    文采声名,方才是真正的精神,


    怎能白白地混过此生?


    可怜之人不自怜 可爱之物人共爱


    凡天下可怜之人,皆不自怜之人,故曰无为人所怜;凡天下可爱之物,皆人所共爱之物,故曰不夺人所好。


    今译


    大凡天下可怜的人都是不知自怜的人,


    所以活在世上不要轻易被别人所怜悯;


    凡天下可爱之物都为人们所共同喜爱,


    所以说君子不夺别人所好之物为己有。


    货财害子孙 谬学杀后世


    以货财害子孙,不必操戈入室;以学术杀后世,有如按地伏兵。


    今译


    用丰厚的财物耽误子孙,无异操着戈矛入室杀人;


    以荒谬的学术贻误后世,如同在险地布置下伏兵。


    眼语 耳食


    慧心人专用眼语,浅衷者常以耳食。


    今译


    聪慧的人专门用眼睛来评判事情;


    肤浅的人经常用耳朵来听取事情。


    作赋何以招魂 祓禊焉能续魄


    臣既见放,作赋何以招魂[1];人实不祥,祓禊焉能续魄[2]。


    今译


    忠臣既然已被放逐,作赋怎么可以招魂?


    其人如果本身不祥,祓禊如何能够续魄?


    注释


    [1]招魂:招生者之魂。《楚辞</a>》有《招魂》篇,汉王逸</a>以为战国楚宋玉</a>作,以招屈原</a>之魂。


    [2]祓禊(fú xì):古代民俗。三月上巳日到水滨洗濯,洗去宿垢,称祓禊。续魄:古时招死者魂魄归来的风俗。《荆楚岁时纪》:“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续魄,祓除岁秽。”


    情之至


    汤若士《牡丹亭</a>序》云:“夫人之情,生而不可死,死而不可生者,皆非情之至者。”又云:“事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情之一字,遂足千古,宜为海内情至者惊服。


    今译


    汤显祖</a>《牡丹亭序》说:“人的感情,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以生的,都不是情的极至。”又说:“现实世界里不可能发生的,又怎知在感情世界里一定没有呢?”


    情这个字,足以流传千古,


    难怪被天下情至的人惊叹佩服了。


    声气贵相许 道德有其邻


    荀爽谒李膺,以得御为喜[1];曹嵩迎赵咨,以不得见为天下笑[2]。识者鄙其声名之相取。夫声气相求,不妨附丽之迹[3]。如必以孤立为高,德之有邻[4],不几虚语。顾其所御所见之人何如耳。


    今译


    荀爽谒见李膺,因为能亲自为他驾车而欣喜,


    曹嵩迎接赵咨,因为不能见他一面而被天下耻笑,


    有见识的人鄙夷他们之间相互利用声名。


    朋友之间意气相合,不免有依附的形迹,


    但如果一定把孤高特立看得非常地清高,


    那么德之有邻岂不变成了空话?


    朋友之间可贵处在于相互倚重相互推许,


    只是要看你所依附之人的品行到底怎样。


    注释


    [1]“荀爽”二句:《后汉书</a>·党锢列传》载,荀爽曾经拜谒李膺,亲自为李膺赶车。回来之后,高兴地对人说:“今天我为李膺赶车子了。”


    [2]“曹嵩”二句:曹嵩是曹操</a>的父亲,曾有“追星”的性情。《后汉书</a>·赵咨传》载,赵咨任东海相,赴任时经由荥阳,县令曹嵩在路上迎候,赵咨没有停留。曹嵩对主簿说:“赵君名重于世,现在经过我们这地方却不愿见我,我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就弃了官印,追到东海。拜见赵咨之后,回到了家乡。


    [3]附丽:依附。


    [4]德之有邻:《论语</a>·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后指有德之人相聚为伴。


    百万买宅 千万买邻


    天下最易渐染者,莫如衣冠言语之习。不惟贤者不免,贤者殆甚。盖贤者过之,一切新奇,正投所好耳。故晏子</a>之卜居,孟氏之结邻,未论唇齿相依,先在面目可对。宋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庶获我心。不则如诗所称:“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1]太自矜立矣。


    今译


    天下最容易渐渐沾染的,莫过于衣冠言语的习气。


    不但贤者不能避免,而且会更加厉害。因为贤者遭遇上的东西,一切新奇事物,正投合他的喜爱。


    所以晏子卜居、孟母择邻,且不论是否能关系密切到唇齿相依,起码首先要看上去觉得舒服。


    宋季雅说:“一百万买房子,一千万买邻居。”


    这句话真是说到我心里,否则就像诗里所写的: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这样的话,岂不是过于清高自赏了吗。


    注释


    [1]“连林”二句:出自晋陶渊明</a>《饮酒》诗其八。


    借韵


    客曰:“山水花月之际看美人,更觉多韵,是美人借韵于山水花月也。”余曰:“山水花月直借美人生韵耳。”


    今译


    有人说:


    在山水花月之间欣赏美人,会觉得她更富于风韵。


    我要说:


    山水花月之所以有情韵,本来是因为得益于美人。


    多情莫谈媸妍 多兴莫谈去住


    多情者不可与定媸妍,多谊者不可与定取与,多气者不可与定雌雄,多兴者不可与定去住,多酣者不可与定是非。


    今译


    不能跟多感情的人讨论决定是丑陋还是美丽;


    不能跟重情谊的人讨论决定是收取还是给予;


    不能跟好争胜的人讨论决定是胜利还是失败;


    不能跟兴致高的人讨论决定是离去还是停留;


    不能跟醉酒深的人讨论决定是正确还是错误。


    世情熟人情易流 世情疏交情易阻


    世情熟[1],则人情易流[2];世情疏,则交情易阻。甚矣处世之难。


    今译


    熟悉世态人情,则容易与人成为泛泛之交;


    不谙世态人情,则不容易与人和谐地相处。


    处世的困难,确实很大啊!


    注释


    [1]世情熟:深于世故。


    [2]人情易流:指处世圆滑,随波逐流。


    出世 入世


    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则世缘易堕;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则空趣难持。


    今译


    真正出世的人才能入世,


    否则容易堕入秽浊烦恼的尘世攀缘;


    真正入世的人才能出世,


    否则难以保持空明澄静的禅门趣味。


    提刀斩妄念 面壁炼禅心


    赵州和尚提刀,达摩祖师面壁。总之一样法门,工夫各自下手。


    今译


    赵州和尚提刀粉碎学人的妄念;


    达摩祖师面壁显示峻峭的禅风。


    入道的门径彼此一样,


    修炼的工夫各自下手。


    当局者意兴豪 旁观者情趣远


    柳下舣舟,花间走马。观者之趣,倍于个中。


    今译


    在柳下系船而停泊,在花间骑马而驰骋。


    旁观者获得的乐趣,倍于画面里头的人。


    黄金岂能结客 红袖懒于撩人


    论到高华,但说黄金能结客;看来薄倖,非关红袖懒撩人。


    今译


    当谈到高华豪放的时候,都说黄金能够结交朋友;


    已看惯薄情负心的事情,非关美女懒于撩逗别人。


    锦绣刺作平原君 黄金铸成钟子期


    同气之求[1],惟刺平原于锦绣[2];同声之应,徒铸子期以黄金[3]。


    今译


    追求共同的气息,唯有用锦绣刺出好客的平原君;


    应和共同的声音,徒然用黄金铸成知音的钟子期。


    注释


    [1]同气之求:《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后指朋友间意气相合,如声气相投。


    [2]刺平原于锦绣:唐李贺</a>《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平原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以善于结交客宾而著名。


    [3]铸子期以黄金:春秋</a>时伯牙善琴,钟子期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又越国范蠡</a>协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辞官高隐。越王命金匠,以良金铸范蠡之像,置于座侧,加以礼拜。此句合用二典。


    文字易谬 校勘极苦


    鱼豕之讹[1],非独残断者难辨;校雠之苦[2],若非忍耐者不堪。


    今译


    由于文字形似而产生的讹误,


    不只是残章断简才难以辨认;


    校正书籍纠正其错误的艰苦,


    如不能吃苦耐劳绝难以承受。


    注释


    [1]鱼豕之讹:“鲁”和“鱼”、“亥”和“豕”篆文形似,以致引起误写错读。后以“鲁鱼亥豕”泛指书籍传写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2]校雠(chóu):指考订书籍,纠正讹误。一人独校为校,二人对校为雠。


    阶前草色时邀客 庭下松阴自著书


    阶前草色时邀客,宁愁踏碎落花;庭下松阴自著书,但喜坐残明月。献酬因尔不废,应接亦不太烦。


    今译


    阶前草色青青,邀请客人欣赏,


    岂能因为担心踏碎落花而不去?


    庭下松阴清凉,适宜著书立说,


    喜欢一直坐到明月沉落的时候。


    饮酒相劝因而就不会被耽误,


    应酬接待也不至于让人心烦。


    名病太高 才忌太露


    名病太高,才忌太露。自古为然,于今为甚。


    今译


    名声忌讳太高,才气忌讳太露。


    从古就是如此,如今更为严重。


    急则佩韦缓佩弦 水则从舟陆从车


    问调性之法,曰急则佩韦,缓则佩弦[1]。问谐情之法,曰水则从舟,陆则从车。


    今译


    问调整个性的方法,答道:


    性急的人佩带柔韧的皮绳,


    以警戒自己不可过于急躁;


    性缓的人佩带紧绷的弓弦,


    以警戒自己不可过于迟缓。


    问调谐性情的方法,答道:


    应当像走水路时就乘舟船,


    走陆路就乘车子一样自然。


    注释


    [1]“急则”二句:《韩非</a>子</a>·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天下美文字 多在道藏中


    天下极神奇极壮丽极鲜美文字,多在道藏。偶检一二,眼界遂异。运思运笔,率尔改常。世间何高语佛藏,曾不及此。


    今译


    天下最神奇最壮丽最鲜美的文字,多在于道教典籍。


    偶尔翻检一两部,眼界就大为不同。


    构思运笔,立即就大不一样。


    为什么世人对佛教典籍评价特别地高,


    而没有提到道教典籍呢?


    李贽</a>随口利牙 屠隆</a>翻肠倒肚


    李卓吾</a>随口利牙[1],不顾天荒地老;屠纬真翻肠倒肚[2],那管鬼哭神愁。


    今译


    李贽议论深刻而切中要害,


    任凭它引起了永恒的震颤;


    屠隆把满腹才情尽情表露,


    哪管鬼神也为之哭泣哀愁!


    注释


    [1]李卓吾:李贽,字宏甫,号卓吾。明代文学家、思想家。


    [2]屠纬真:屠隆,字长卿,一字纬真。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随人唾余焕精光 自可卓越超当世


    举世尽云:“不愿拾人唾余[1],落人齿牙。”夫独抒性灵,诚为英异。恐天地不独留不泄之秘,待我阐发,但随其唾余齿牙,焕发其精光,自已卓越一世矣。


    今译


    世人都说:


    “不愿拾人唾液之余,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话。”


    独特地抒发性灵,确实非常英迈超群。只是恐怕天地不会单单留下没有泄露的秘密,等着我去阐发。


    只要追随着文学大师们言论的余绪点滴,使它们的精神光辉充分显露,自然已足能卓越一世的了。


    注释


    [1]唾余:唾液之余。比喻别人言论的余绪点滴。


    坐沉红烛有远思 看遍青山多冷意


    坐沉红烛,即迩室若有远思[1];看遍青山,虽热肠觉多冷意。


    今译


    一直坐到红烛燃尽,虽然房子接近尘世,


    但思绪却飘得很远;只要看遍青山绿水,


    虽然激情没有消褪,仍然有淡泊的意念。


    注释


    [1]迩室:内室,居室。


    余钱但买书 移钱且买书


    王百谷云:“余钱但买书。”若待余钱,则天下目枯久矣。予且移待之举火之钱,纳之书肆。尝曰:“移钱且买书。”


    今译


    王百谷说:“有多余的钱就用来买书。”如果等待着有多余的钱,则天下的读书人早就等得眼瞎了。


    我打算把用来买粮米的钱,送到书店里去。我曾经说:“把买别的东西的钱拿来买书。”


    读书医俗 作诗遣怀


    读书可以医俗,作诗可以遣怀。有多读书而莽然,多作诗而戚然者,将致疑于诗书,抑致疑于人。


    今译


    读书可以医治庸俗,作诗可以抒发情感。


    有的人读的书很多,却仍然是粗俗不堪;


    有的人作的诗很多,却照样是忧心戚戚。


    是作诗读书缘故呢,还是他本身有问题?


    文房供具 罗罗疏疏


    文房供具,借以快目适玩。铺叠如市,颇损雅趣。其妆点之法,要如袁石公瓶花[1],罗罗清</a>疏,方能得致。


    今译


    书房里的笔墨纸砚,是相当清雅的摆设,


    是用来使眼睛愉快,适宜于人们玩赏的。


    铺叠像商店里一样,非常有损清雅之趣。


    用它们妆点的方法,要像袁石公瓶里花,


    清疏爽朗而不拥挤,才能有清雅的韵致。


    注释


    [1]袁石公: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主张复古,提出性灵说,为“公安派”代表。有《瓶花斋杂录</a>》。


    以行云流水澹衷 为和风甘雨气色


    嵇叔夜眼易青白[1]。世人面孔,殆有甚焉。然名节义气之见于色也,不失本来面目。一至利争,匪兕匪虎[2],不顾当者立毙。故君子当以行云流水之澹衷,储为和风甘雨之气色。


    今译


    阮籍</a>能够很容易地作青眼和白眼。


    世人的面目,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阮籍不过是将名节义气不加掩饰地表露在脸上,


    还没有失去他的本来面目。


    而世上的人,一旦陷入了利益之争,


    就成了野牛和猛虎,不顾一切地去争夺,


    谁被它们撞上谁就会立刻死亡。


    所以有修养的人,应当用行云流水一样的淡泊情怀,


    修养成为和风甘雨的祥和气色。


    注释


    [1]嵇叔夜:嵇康,字叔夜。据《晋书</a>·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常言‘礼岂为我设耶?’”嵇康造访,阮籍以青眼相待。此处说嵇康能做青白眼,系误记。


    [2]匪兕(sì)匪虎:《诗经</a>·小雅·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后以之为感叹徭役之典。


    练性摄心


    真英雄练性摄心,假豪杰任才使气。


    今译


    真正的英雄修炼性情,收摄心猿;


    冒牌的豪杰意气用事,任意妄为。


    姊妹变脸 朋友结盟


    绝好看的戏场,姊妹们变脸;最可笑的世事,朋友家结盟。


    今译


    最好看的戏剧,是姊妹间变脸生气;


    最可笑的世事,是朋友们订立盟约。


    山水好景 世态炎凉


    说不尽山水好景,但付沉吟;当不起世态炎凉,唯有哭泣。


    今译


    山水好景使人叙说不尽,只有通过诗歌进行描写;


    世态炎凉令人经受不住,只有通过哭泣舒解愁闷。


    不平之事山禽说 叵测之机烟柳藏


    胸中不平之气,说倩山禽[1];世上叵测之机[2],藏之烟柳。[3]


    今译


    啼鸣清越的山禽,


    诉说出自己胸中的磊落不平之气;


    云烟弥漫的柳树,


    隐藏着人世间不可测的机巧奸诈。


    注释


    [1]说倩山禽:请山禽说。


    [2]叵测:不可推测。机:机心,机诈。


    [3]此则化用宋杨简</a>《偶成》诗:“山禽说我胸中事,烟柳藏他物外机。”含义略有不同。


    丹青依形似 文字足传神


    《鹤林》云:“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泉者不能绘其声,绘人者不能绘其情。”夫丹青图画[1],元依形似,而文字模拟,足传神情。即情之最隐最微,一经笔舌,描写殆尽。吾且试描之以笔舌[2]。


    今译


    《鹤林玉露</a>》里说:


    “画雪的人不能够画出雪的清奇,


    画月的人不能够画出月的明丽,


    画花的人不能够画出花的香气,


    画泉的人不能够画出泉的声响,


    画人的人不能够画出人的情态。”


    用颜色作画本来只能达到形似;


    而文学描写则能够传达出神情。


    即便是最隐秘细微的人类感情,


    经由文字语言都可以充分描写。


    试对雪月花泉人进行文学描写,


    看看能不能惟妙惟肖神情毕现!


    注释


    [1]丹青:绘画用的颜色。


    [2]笔舌:文字语言。


    晓看山如树 晚看树如山


    晓看山,则菁葱而玲珑,山如树也;晚看树,则盘郁而溟濛,树如山也。景致在疑似之间,最为着趣。


    今译


    早上看山,则青郁葱茏玲珑有致,山就像树一样;


    晚间看树,则曲折繁复模糊不清,树就像山一样。


    景致在似与不似之间,最令人感到妙趣横生。


    生来唯愿 四般无恙


    生平愿无恙者四:一曰青山,二曰故人,三曰藏书,四曰名卉。


    今译


    生平衷心希望无灾无病的有四种:


    一是青山,二是朋友,三是藏书,


    四是名贵的花草树木。


    契少金兰 谗多贝锦


    世人契少金兰[1],以故谗多贝锦[2]。一德之求,自不妨千言之间。


    今译


    世人交往很少相投,所以容易被谗言中伤;


    只要朋友一心一德,哪怕有千万句的离间。


    注释


    [1]金兰:言交友相投合。《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2]贝锦:编成贝形花纹的锦缎。《诗经·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太甚。”后以贝锦比喻故意编造以陷害人的谗言。


    阅读至情文 当洒至情泪


    前辈有云:“读诸葛武侯《出师表</a>》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1]夫如此才为真读书。今人非不日读可涕可泪之书,且看何人堕泪,固知忠孝友道之难。


    今译


    前辈曾经说过:“读诸葛亮</a>《出师表》而不掉眼泪的,那个人一定不是忠臣;读李密《陈情表》而不掉眼泪的,那个人一定不是孝子;读韩愈</a>的《祭十二郎文》而不掉眼泪的,那个人一定不重友情。”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读书。


    今天的人每天都读值得流泪的书,但可见到有什么人堕泪?由此可以知道忠孝友道的困难了啊。


    注释


    [1]“前辈有云”诸句:语见南宋赵与时</a>《宾退录</a>》卷九。


    祛恶魔女郎说剑 销热血学士谈禅


    祛长夜之恶魔,女郎说剑;销千秋之热血,学士谈禅。


    今译


    驱除长夜的恶魔,女郎论说剑术;


    冷却千秋的热血,学士谈论禅道。


    欲担大用 小试其才


    效大用者不妨小试其才。百里奚饭牛而牛肥[1],卜式牧羊而羊息[2]。其受知于秦穆公,受知于汉武帝,固皆以鄙事托基也。


    今译


    能够充分发挥巨大作用的人,


    不妨在小事上检验他的才能。


    百里奚喂牛牛长得肥壮结实,


    卜式放羊羊群繁殖得非常多。


    他们一个受到了秦穆公重用,


    另一个则受到了汉武帝重用,


    都是从做卑下的事情开始的。


    注释


    [1]百里奚:春秋时秦穆公之贤相。受秦王重用前经历坎坷。《史记</a>·秦本纪》载,他对秦穆公说:“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颓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


    [2]卜式牧羊:《汉书·卜式传》载,汉河南人卜式以牧羊致富,武帝时多次将财产分给贫民。武帝任他为郎,让他在上林苑牧羊。一年后,羊既壮大,又繁殖很多。武帝赞叹,卜式说:“不只是牧羊是这样,治理百姓也是同一个道理。”武帝就让他做了县令,有政绩。后来官至御史大夫,赐爵关内侯。


    示朴 藏拙


    琴以不鼓为妙,棋以不着为高。示朴藏拙,古之至人。


    今译


    琴以不弹为妙,棋以不下为高。


    显示浑朴而用笨拙来掩藏自己,


    是古时候修养最高之人的境界。


    松竹凌霄而不摧 桃李艳阳而不耐


    松竹之凌霄而不摧者,以其高而清也;桃李之艳阳而不耐者,以其丽而娇也。于此可以想见为人。


    今译


    松竹直上云霄而受得住风吹,


    是因为松竹品格崇高而清拔;


    桃李沐浴艳阳而耐不住雨打,


    是因为松李美丽却质性娇贵。


    从这里可以悟出做人的道理。


    杀得人方生得人 有恩者必然有怨


    杀得人者方得生人[1],有恩者必然有怨。若便不阴不阳,随世披靡,肉菩萨出世[2],于世何补,此生何用?


    今译


    能杀人的人才能够使人活下去,


    有恩于人的人必然会结怨于人。


    如果不阴不阳随波逐浪无恩怨,


    即使是修行到最后成为了菩萨,


    对这个世界人心究竟有何裨益,


    生活在这个世上究竟有何用处?


    注释


    [1]“杀得”句:《圆悟心要》:“杀人须是杀人刀,活人须是活人剑。既杀得人,须活得人;既活得人,须杀得人。”禅宗认为,妄想分别是“生死轮回”的根本,禅门中许多机锋、话头,都是为了消除学人的妄想分别,所谓“打念头”。这种“打念头”的机用,就是“杀人刀”,让人“大死一番”。然而,打去念头后,如木石一般不思不动,却是禅家最担心的弊病。佛教之“空”,空去妄想而已,却需显示出“真性”的无穷妙用,所谓“打得念头死,救得法身活。”这就是“活人剑”的功能:以智慧的利刃斩除一切妄想,复活“真性”的妙用,就是“活人剑”。一刀一剑,能杀能活,显示出息妄显真的禅机。


    [2]肉菩萨:指肉身菩萨。即以父母所生之身而修行至菩萨位者。


    口耳之际


    闻暖语如挟纩[1];闻冷语如饮冰;闻重语如负山;闻危语如压卵[2];闻温语如佩玉[3];闻益语如赠金;口耳之际,倍为亲切。


    今译


    听到热情的话好像穿上绵衣般温暖;


    听到冷淡的话好像喝了冰水般凉冷;


    听到沉重的话好像背负大山般吃力;


    听到危险的话好像泰山压卵般危急;


    听到温柔的话好像佩戴玉器般温馨;


    听到有益的话好像得到金子般欣悦。


    与人交谈的时候感受真是十分真切。


    注释


    [1]纩(kuàng):丝绵。


    [2]危语:使人害怕的话。《世说新语·排调》载桓玄和殷浩、顾恺之</a>等在一起作“危语”,顾恺之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3]温语:温柔平和之语。佩玉:《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如其玉。”古人以玉比德,此句意为思念君子之德温然如玉。


    依附他人 即为影人


    后梁为北魏影国[1],谓附庸也。予请以一切依附之人为影人。


    今译


    历史上后梁是北魏的影国,意思是附庸国家。


    我觉得所有依附别人的人,应当叫作影子人。


    注释


    [1]影:六朝以临摹为影。


    书法之妙 用墨得神


    书法之妙,在用墨之得神。姜白石云:“徐季海之渴笔[1],如绮筵之素馔,美人之淡妆。”不则痴重淋漓,不免倪思</a>墨猪之诮矣[2]。


    今译


    书法的精妙之处,在于用墨能够有神气。


    姜夔</a>说:“徐季海的书法虽然笔枯,


    却像华贵宴席上的素菜、绝色佳人的淡妆。”


    否则把字写得又肥又大,满纸是墨,


    就难免倪思墨猪的讥讽了。


    注释


    [1]渴笔:笔枯少墨。


    [2]墨猪:比喻笔画丰肥而臃肿无力的书法。晋卫夫人</a>《笔阵图</a>》:“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


    声韵多般 卖花第一


    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花声,落叶声,皆天地之清籁,诗肠之鼓吹也[1]。”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


    今译


    谈论声音风韵人们常常说:


    “溪水潺潺声,涧水淙淙声,


    修竹潇潇声,松风猎猎声,


    山禽和鸣声,幽谷呜咽音,


    芭蕉雨滴声,落花簌簌声,


    落叶瑟瑟声,诸如此类声,


    都是天地间最清越的音响,


    可以激发诗人才子的情思。”


    但最令人荡气回肠的声音,


    还当以卖花吆喝声为第一。


    注释


    [1]诗肠之鼓吹:比喻激发诗人创作欲望的音乐。


    假糟丘为霸业 托花谷为深山


    英雄未展之雄图,假糟丘为霸业[1];风流不尽之余韵,托花谷为深山。


    今译


    当英雄没有伸展他的雄图之时,


    假借酒糟垒成的小丘作为霸业;


    当风流的抱负没有施展时,


    假借繁花点缀的山谷作为深山。


    注释


    [1]糟丘:积酿酒所余的糟滓堆积成山。句意谓没成大业前不得不借酒消愁。


    人不可无癖 人不可无痴


    生平卖不尽是痴,生平医不尽是癖。汤太史云[1]:“人不可无癖。”袁石公云[2]:“人不可无痴。”则痴正不必卖,癖亦不必医也。


    今译


    一生卖不完的是对某事的极度执着,


    一生治不好的是对某物的极度喜好。


    汤显祖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癖好。”


    袁宏道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痴执。”


    这样看来痴可以不卖癖也可以不医了。


    注释


    [1]汤太史:汤显祖,明代文学家。按:汤显祖此句不详出处。明李流芳</a>《檀园集</a>》卷二:“袁生尝有言‘人不可无癖’,天下难医是俗病,往往奇人有奇疾。”


    [2]袁石公: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


    声色货利欲世界 清真淡泊佛真身


    声色货利,原以人事成世界;清真淡泊,别以天道为法身。


    今译


    声色财利,本是按人欲所构成的功利的物质世界;


    清真淡泊,才是按天理所形成的崇高的精神世界。


    使我游于世 使世游于我


    法界甚宽,尽可容横逆之禽兽[1];吾心非隘,自足征忍辱之菩提。卫洗马云[2]:“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义相干,可以理遣。”佩此二言,可以使我游于世,亦可以使世游于我。


    今译


    大千世界茫茫宇宙多么宽广,


    能容下强暴蛮横的禽兽畜生;


    我的心胸宽广并非狭隘局促,


    足以印证忍辱耐垢的菩提智。


    卫玠曾经说过:


    “别人如果有做得不够的地方,


    可以从情感上对此加以宽恕;


    别人如果无缘无故地来冒犯,


    可以从理智上对此加以排遣。”


    铭记这两句话,


    既可使我与世人很好地相处,


    也可使世人与我很好地相处。


    注释


    [1]横逆:强暴不顺理。《孟子</a>·离娄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


    [2]卫洗马:晋卫玠,风姿秀异,有玉人之称。官至太子洗马,世称卫洗马。


    传神之语 贵于清远


    传神之语,贵于清远。着意摹拟,反致失真。王弇州曾集诸词人赋绿牡丹</a>,争写连篇累牍,总未极其风韵。一人忽投一绝,结云:“雨后卷帘看霁色,却疑苔影上花来。”众皆自失。此盖以清远敌摹拟也。


    今译


    传达出事物精神的文辞,贵在清新淡远。如果刻意摹拟,反而会失去真实。


    王世贞</a>曾召集众多诗人赋绿牡丹,众人都争着描写,文词冗长,写来写去,仍然不能传达出牡丹的风韵。有人忽然献上一首绝句,结尾说:“雨后卷上窗帘观看晴朗的天色,宛然是青苔的影子映上了牡丹花。”众人都恍然自失。


    这就是以清新淡远击败了刻板的摹拟。


    得丧升沉付陈迹 死生契阔资清欢


    黄次山云[1]:“得丧升沉,尽置十年陈迹;死生契阔,聊资一笑清欢。”可为达生。


    今译


    黄彦平</a>说:


    “得丧升沉的滋味,权当作十年前的旧事;


    死生聚散的甘苦,权当笑料而一笑置之。”


    真可以称得上透彻地了悟生命的真谛</a>了。


    注释


    [1]黄次山:宋黄彦平,号次山,宣和进士。靖康初坐与李纲</a>善贬官。


    文字为典刑 鼎彝为供具


    老成安在,但以文字为典刑[1];清赏谓何,必藉鼎彝为供具[2]。


    今译


    老练成熟的文章在何处?


    唯有把精妙绝伦的文字当作规范;


    清雅高逸的鉴赏怎进行?


    一定将古色古香的鼎彝作为供具。


    注释


    [1]“老成”二句:语出《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典刑,典型。指旧法,常规。


    [2]鼎彝:古代祭品,常于上面铭刻文字,表彰有功之人。鼎,古代烹饪器,彝,古代宗庙中的礼器。供具:陈设酒食的器具。


    清襟凝远 妙笔纵横


    昔人云:“清襟凝远,卷松江万顷之秋;妙笔纵横,搀昆仑一峰之秀。”读此可以遣烦郁之怀,润枯涩之笔。


    今译


    昔人曾经说过:


    “清远的襟怀凝聚着远大的气势,


    如浩浩的松江卷起了万顷秋波;


    奇妙的文笔随心所欲洋洋洒洒,


    似巍巍的昆仑耸立着一峰秀色。”


    读这样的句子,


    既可以用它遣散烦恼忧郁的情怀,


    也可以用它滋润干枯艰涩的文笔。


    良心与学问 夜气清明时


    先儒谓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予以真学问亦不越此时。


    今译


    儒家先贤说人的良心在夜气清明时最容易生发,


    我以为真正的学问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容易成就。


    肝胆相照 意气相许


    肝胆相照,欲与天下共分秋月;意气相许,欲与天下共坐春风[1]。


    今译


    肝胆相照,


    想与普天之下的人们一起观赏秋月的明洁;


    志气相投,


    想与普天之下的人们一起沐浴春风的和暖。


    注释


    [1]坐春风:比喻承良师的教诲,如沐春风。宋朱熹</a>《近思录</a>》卷十四载,宋代朱光庭拜访程颐</a>后,归来对人说:“我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


    从议最宜婉转 发论定以主持


    从议最宜婉转,但忌随波;发论定以主持,须戒偏执。


    今译


    参与议论最适宜委婉,但忌讳随波逐流,毫无主见;


    阐述观点定要有主见,须戒除偏颇固执,自以为是。


    纵意颦笑千古忧 游口春秋一生毒


    纵意之颦笑,成千古之忧;游口之春秋,中一生之毒。


    今译


    随心所欲的喜怒哀乐,会变成千古的忧愁;


    毫无约束的褒贬是非,会种下一生的毒瘤。


    木鱼数声破烦恼 莲花皎洁见性灵


    破除烦恼,二更山寺木鱼声;见彻性灵,一点云堂优钵影[1]。


    今译


    二更时分山寺传来的木鱼声,


    能完全彻底破除世人的烦恼;


    禅堂里一株株青莲花的影子,


    能使人彻见原本的纯明心性。


    注释


    [1]云堂:僧堂。僧人议事吃饭的地方。


    山静昼亦夜 山淡春亦秋


    山静昼亦夜,山淡春亦秋,山空暖亦寒,山深晴亦雨。


    今译


    山中安静,白昼也如同夜晚;


    山色浅淡,春天也如同秋天;


    山林空旷,暑天也带有寒意;


    山壑幽深,晴天也如同下雨。


    随地选佛场 到处游仙乐


    不作好,不作恶[1],随地是选佛之场[2];应以马,应以牛[3],到处有游仙之乐。


    今译


    不去想善事,不去想恶事,


    随地是被选取成佛作祖的地方;


    叫我马也应,叫我牛也应,


    到处有云游神仙般的快乐情趣。


    注释


    [1]“不作好”二句:禅宗六祖在大庾岭头传法给惠明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当下大悟,遍体汗流。不思善,不思恶,乃超出是非善恶之念始可了悟真理的意思。


    [2]选佛之场:选择成佛作祖的高僧的地方。唐代庞蕴</a>出马祖门下,呈偈马祖,称赞其禅风之盛:“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五灯会元</a>》卷五载,唐代丹霞禅师,早年读儒书,到长安应举,途中宿店,遇一禅僧问他何往,丹霞说“选官去”,禅僧说:“选官哪里比得上选佛?”丹霞问当往何处选佛,禅僧告诉他马祖道一</a>那里是“选佛之场”,天然就改变初衷,直奔江西,参见马祖,终成一代名师。


    [3]“应以马”二句:语出《庄子</a>·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后以“呼牛呼马”“呼牛作马”指毁誉由人,悉听自然。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