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卷之四

3个月前 作者: 朱熹
    凡四十三条


    仁义礼智


    问仁,曰:将仁义、礼、智四字求问。先生答:湖湘学者以爱言。仁如何?曰:缘上蔡说得觉字太重,便似说禅。问:龟山却推恻隐二字,曰:龟山言与万物为一,说亦太宽。问:此还是仁之体否?曰:不是,却是仁之量。仁者固能觉,谓觉为仁,不可,仁者固能与万物一,谓与万物为一,亦不可。专言仁则。包三者言,仁义则又管摄礼、智二者。如智之实知斯二者;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以已及人,仁之体也。能近取譬,是推已及人,仁之方也。何事于仁,犹言何待于仁,必也圣乎,连下句读,虽尧舜其犹病诸!难徧也。


    事亲从兄,是仁义之根实处,最初发得分晓,此实却对华字。亲亲,仁也;仁民爱物,亦仁也。事亲是实,仁民爱物是华。


    问: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何也?曰:中正仁义皆谓发用处。正者中之质,义者仁之断。中则无过不及,随时以取中,正则当然之定理。仁是侧隐慈爱之处,义是断制裁割之事。主静者,主正与义也。正义便是利,正,中是亨,仁是元。


    ○以上见廖德明录


    问:回心三月不违仁,程氏言不违是无一毫私欲。横渠言要知内外宾主之辨。问:横渠云:始学之要,当知三月不违与日月至焉内外宾主之辨,使心意勉勉循循而不能巳,过此几非在我者。文蔚切谓:三月不违者,天理为主,人欲为宾;日月至焉者,人欲为主,天理为宾。学者功夫,只得勉勉循循,以克人欲,存天理为事,其成与不成,至与不至,则非我可必矣。曰:是如此。


    ○以上见余大雅录


    成己,仁也是体;成物知也是用;学而不厌,知也是体;教人不倦,仁也是用。春秋</a>传言元即仁也。仁,人心也,固有此理。然不知仁如何却唤做元如。程先生曰: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易传</a>曰:成而后有败,败非先成。者也。得而后有失,非得何以有失也?便说得有根原。


    孔子</a>说仁多说体,孟子</a>说仁多说用,如克己复礼</a>、恻隐之心之类。余正叔曰:无私欲是仁。曰:谓无私然后仁则可,谓无私便是仁则不可。方叔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仁。曰无私,是仁之前事,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仁之后事。惟无私然后仁,惟仁然后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要在二者之间识得。欲晓得仁,湏并义、礼、智三者。欲真个见得,湏从克己上做工夫。上蔡云:义重于生,则舍生取义;生重于义,则舍义取生。此说不然。义无可舍之理,当死而死,义在于死;不当死而不死,义在于不死,无往非义也。侯师圣曰:仁如一元之气,化育流行,无一息间断。仁是爱之理,理是根,爱是苗。


    或问仁智动静,先生云:只欠个体字。仁者虽有动时,其体只是静;智者虽有静时,其体只是动。


    ○以上见李闳祖录


    贺孙问: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安仁者,心无内外远近精粗之间。性之未动,既皆至理所存;情之既发,无非至理所著。利仁固是审于既发,莫更着谨于未发否?曰:若未发时,自着不得工夫。未发之时,自尧舜至于涂人也。


    伊川尝说:如今人说力行,是浅近事,惟知为上,知最要紧。中庸</a>劈初头说知,继以仁、勇。


    贺孙问:孟子四端何以智为后?曰:孟子只循环说。智本是藏仁、义、礼,如春夏秋冬,冬却是藏春生夏长秋成意思。且如冬伏藏,到一阳礼动,生意方从中出,也未发露,只养在这里,到春方发生,夏一齐长,秋,渐成渐藏,到冬依旧收藏了,只是大明终。始亦见得无终,安得有始?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防贼工夫;克己复礼,是杀贼工夫。敬之问:颜子深潜纯粹,所谓不迁不贰,特其应事之陈迹。曰:看公意尺道是不应事接物,方存得此心。不知圣人教人多是于动处说。如云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又如告颜子克己复礼为仁,正于视听言动处理会。仁父问:仁者爱之理。曰:这一句只将心性情看,便分明。一身之中,浑然自有个主宰者,心也。有仁义礼智则是性,发为恻隐、羞恶、是非、辞逊,则是情。恻隐,爱也,仁之端也。仁是体,爱是用。南轩见某说,亦疑,后却晓得。又曰:爱之理,爱自仁出也。然亦不可离了爱去说仁。问:韩愈</a>博爱之谓仁,曰:是指情为性了。问:周子说爱曰与博爱之说如何?曰:爱曰仁,犹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就爱处指出仁。若博爱之谓仁,便是把博爱做仁了,煞不同。


    问:张无垢说仁者,觉也。曰:觉是智。以觉为仁,则是以智为仁。觉也是仁里面物事,只把做仁不得。


    ○以上见叶贺孙录


    问:夫子答颜渊、仲弓问仁之异,先生曰:此是各就他资质上说。时举问:子张</a>问仁,夫子令行五者于天下,曰:恭、宽、信、敏、惠。且敏字于求仁工夫似不甚切。莫是人之为事,才悠悠,则此心便间断,间断之时多,亦易得走失否?曰:不止是悠悠。盖不敏于事,则有怠忽之心,才怠忽,便心不存,便不是仁也。爱之而弗敬,是姑息之爱也。


    亚夫问:克己复礼为仁,便是极了,今却又有庄以莅之,与动之不以礼工夫,是如何?曰:今自存此。心纯粹,更不走失,而于接物应事时,少此庄严意思,自不足使敬他,此便是未善。


    问:仁者,其言也?曰:仁者心尝醒在,见事来,便湏知要合道理,不可轻易,便知得为之难,故自不敢轻言。若不仁之人,便天来大事亦敢轻轻做。一两句说了。


    ○以上见潘时举录


    问:仁是柔,如何属刚?义是刚,如何属柔?曰:仁本柔,发出却刚,但看万物发生时,便奋迅出来,有刚砥意。义本刚,发出却柔,但看万物肃杀时,便收敛憔悴,有柔砥意。又问:杨子云: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如何?曰:仁体柔而用刚,义体刚而用柔。铢曰:此岂所谓阳根阴,阴根阳耶?或问:由、求所以未仁,如何?曰:只为工夫未至,工夫不过居敬穷理以修身也。由、求只这些未到,不若颜子,故夫子知其未仁。先生说仁字湏并义、礼、智方看得出。仁者,仁之本体,义者,仁之断制,礼者,仁之节文,智者,仁之分别。犹春、夏、秋、冬虽不同,而同出于春。春则生意之生也,夏则生意之长也,秋则生意之成也,冬则生意之藏也。自四而两,自两而一,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故曰: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又曰:


    仁为四德之首,而智则能成始而成终,犹元为四德之长。然元不生于元,而生于正,盖天地之化,不翕聚则不能发散也。仁、智交际之间,乃万化之机轴,此理循环不穷,脗合无间,故不正则无以为元。


    ○以上见董铢录


    仁则力行工夫多,智则致知工夫多。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意自可见。


    仁以道理言,圣以事业言。


    ○以上见万人杰录


    仁者爱之理,爱者仁之事。仁者爱之体,爱者仁之用。


    公不可谓之仁,但公而无私,便是仁。敬不可谓之中,但敬而无失,便是中。


    ○以上见杨道夫录


    问:程子曰:义安处便为利,只是当然而然,便安否?曰:是。只万物各得其分,便是利。君得其为君,臣得其为臣,父子皆然,何利如之?这利字即易所谓利者义之和,利便是义之和处。


    问:为人君止于仁,若是未仁,则不能视民犹巳,而不足为君。然夫子既许仲弓南面,又曰未知其仁如何?曰:言仁,有只是指慈爱而言,有就性上说,这个较细腻。若有一毫不尽,不害为未仁。只是这个仁,但那个是浅,砥,那个是深。


    砥问:充无受尔汝之实,先生曰: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恶不仁而不能使不仁者不加乎其身,便是不能充无受尔汝之实。孔门多言仁体,孟子多言仁用。


    ○以上见徐宇录


    利者义之和,是固有界分断制。


    砥物事疑于不和,然使物各得其分,不相侵越,乃所以和也。


    ○以上见沈僩录


    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卷之四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