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 燕义

3个月前 作者: 王云五
    《仪礼</a>》存《燕礼》一篇,本文即阐述其意义。燕礼非一,有燕来朝之诸侯;有燕来聘之大夫;有君自燕其臣;燕其宗族者;又有燕老之燕。此篇所言,以君燕其臣为主。虽名《燕义》,然篇首“有庶子官”云云,则是释庶子官的职掌,与燕礼无涉,盖为错简所致。又文中多有重复的文句,如“君举旅行酬”一节,与“君举旅于宾”一节,文虽略异,用意则同;复多“释义”之再释义语,如“君答拜”之类,则此篇似非出自一人之手了。


    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1。庶子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其戒令,与其教治,别其等,正其位2。国有大事,则率国子而致于大子,唯所用之3。若有甲兵之事,则授之以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之,司马弗正4。凡国之政事,国子存游卒,使之修德学道,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艺而进退之5。


    今注


    1 庶子官即管理庶子的官员。


    2 职,职掌。卒,郑玄</a>云:读为“倅”。副也,非嫡子。戒令:期会斋祭之誓令。教治,教习职事,治行赏罚,即下文修德学道之事。别其等,别才艺之优劣。位,在朝位序之高下。


    3 大事,祭祀及征伐会同之事。


    4 卒伍,军法百人为卒,五人为伍。有司,孙希旦曰:将帅也。


    5 游卒,未仕者。


    今译


    古代周天子所立的官职,有一种叫庶子官。庶子官专门管理诸侯、卿、大夫、士的诸子,他执掌他们期会斋祭的誓令,参与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评定他们的才艺,安排他们在朝的位序。国家有祭祀及征伐的事,庶子官就率领诸子去谒见太子,让太子来指挥任用。如果有战争,便将兵车、盔甲、武器发给他们,让他们带兵,又为他们安排好手下的将帅,一切都纳入军法管理,因为他们直属于太子,所以不必受司马的节制。凡有关民政,如徭役力征的事,诸子中未有官职的,就不必参加,使他能专心学习,勤修德行,力学道艺。春天把他们聚集在太学,秋天聚集在射宫,考核他们的成绩,优良的便进赏升级,劣拙的便加以斥退,使他们继续学习。


    诸侯燕礼之义:君立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1,大夫皆少进,定位也2;君席阼阶之上,居主位也;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3,莫敢適之义也4。


    今注


    1 尔与“迩”通,近也,揖延之使近前。按此段依《燕礼》之文,但《燕礼》“君”皆作“公”,“南乡尔卿”句下,尚有“卿西乡北上尔大夫”之句,衡以下文既曰“定位”,似不能缺此一句,不然,卿位何从定乎?


    2 定位,卿西面,大夫北面,乃燕朝之常位。


    3 特立,独立。


    4 適,匹敌。


    今译


    诸侯燕礼群臣的礼仪:国君立在阼阶的东南方,向南揖拜卿,使卿靠近自己,卿面朝西,由北方走上来;国君又揖拜大夫使他靠近,大夫都略为前进,于是大家都在燕朝的常位上;国君的座席设在阼阶上面,因为这是主人的位置;国君独自登上座席站着,面向西方。独自站着,这表示没有人敢跟他匹敌的意思。


    设宾主,饮酒之礼也1;使宰夫为献主2,臣莫敢与君亢礼也;不以公卿为宾,而以大夫为宾,为疑也,明嫌之义也3;宾入中庭,君降一等而揖之4,礼之也。


    今注


    1 王夫之</a>云:饮酒者必有献酢,以明重礼,而非饮食之为惠,君虽不与臣为宾主,而必设之。


    2 宰夫,掌管膳食之官。献主,代君为主人而献宾。饮酒之礼,必立宾主以献酬,君燕其臣,不自献而使宰夫者,君之意匪曰吾之尊不可以屈也,特以臣不敢与君亢礼,若自为主,则宾将踧踖不安,而非所以为乐矣,故使宰夫为献主,则可以尽宴饮之欢、体宾之心也。


    3 公,四命之孤;卿,上大夫。疑,疑与“君”同尊。


    4 降一等,降级一等。揖,推手。


    今译


    有宾、有主,这是酒宴上的礼节,虽然君与臣因身份差别,不能成为宾主,但君与臣饮酒时,君仍命使掌理膳食的官员,代他做主人来献宾,这是因为被宴请的臣下不敢与君上行对等的礼之故。不以四命之孤及上大夫做宾,而以地位较低的大夫做宾,是因为公卿的地位本来已经很尊贵,如果再加以做宾的尊贵资格,尊而又尊,其地位已近于国君,而易生嫌疑,故以大夫为宾,他们地位卑微,虽然加些尊贵,亦不致与国君无别,这是判别嫌疑的方法。宾客虽然是臣下,但当他走入庭中时,君仍走下一级台阶,推手拜揖为礼,这是因为他尊重对方宾客的身份而行礼。


    君举旅于宾1,及君所赐爵2,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3,明臣礼也;君答拜之,礼无不答,明君上之礼也。臣下竭力尽能以立功于国,君必报之以爵禄,故臣下皆务竭力尽能以立功,是以国安而君宁。礼无不答,言上之不虚取于下也4。上必明正道以道民,民道之而有功5,然后取其什一6,故上用足而下不匮也7;是以上下和亲而不相怨也。和宁8,礼之用也;此君臣上下之大义也。故曰:“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


    今注


    1 举旅,谓举旅酬之爵。旅就是“众”的意思,众人举爵互相酬饮。


    2 赐爵,王夫之云:既献大夫以后,公举觯,或宾或长,惟所酬以行旅。则举旅与赐爵均为旅酬,惟对象不同。举旅专对宾而言,赐爵则无固定对象。孙希旦云:君所赐爵,谓君为卿举旅,为大夫举旅,为士举旅,众所取之觯,皆唯君所赐。


    3 降,降于堂下。方降拜时,君命小臣升之,虽升,复再拜稽首以完成拜之礼节。


    4 “礼无不答”本是解释“答答拜”句,然其下又用“明君上之礼也”及“言上之不虚取于下也”二语以解释“礼无不答”,明是前后两人的解释语。


    5 王夫之云:道民,启迪之;道之,率繇之。按以今语释之:“正道”之道,作政治方针讲;“道民”之道,作指导诱导讲;“道之”之道,作追随依从讲。


    6 古者赋税之法,值十抽一。


    7 匮,缺乏。


    8 和,即上文“上下和亲而不相怨”;宁,即上文“上用足而下不匮”。


    今译


    国君向宾举杯劝饮,及国君向其他臣下赐爵劝饮,宾及臣下都走到堂下,向国君伏地再拜称谢,然后接受,国君推辞,使小臣请他们回到堂上座位,他们还是在堂上伏地再拜,以完成礼节,这是表明臣子的礼数。国君因臣下再拜,亦起来答拜——礼法中没有来而不往的。这是表明他做君上的礼数。臣子们竭尽力量和才能,为国辛劳立功,做国君的,一定封给他们爵位,赠给他们官禄以为报答,所以臣下都竭尽力量才能,以为国立功为目标,这样,国家就得到安乐,君上就清净无事。礼法上</a>没有来而不往的,亦是说在上位的人一定不白白取得臣下贡献的意思。在上位的人必定明了用正确的朝廷方针去领导人民,人民依从这方针去做而有所收获,然后朝廷估量人民所得,抽取十分之一,所以一方面能使国库充足,而另一方面人民没有任何缺乏;这样,就会上下和乐相亲而不会彼此怨恨。和乐与安宁,是施行礼的结果,是君上与臣下间大义之所在。所以说:“饮燕这套礼法,是用来发扬君臣间大义的。”


    席:小卿次上卿,大夫次小卿,士庶子以次就位于下1。献君,君举旅行酬2;而后献卿,卿举旅行酬;而后献大夫,大夫举旅行酬;而后献士,士举旅行酬;而后献庶子。俎豆、牲体、荐羞3,皆有等差,所以明贵贱也。


    今注


    1 燕礼,上卿在宾席之东,小卿在宾席之西,大夫在小卿之西,此云次者,王夫之曰:以东为上故曰次。士庶子位无席,士位阼阶下,西面北上,受献则于西阶;庶子位在士南,受献则于阼阶,亦以其次。


    2 宰夫为主人而献于君,君举爵劝酒。


    3 孙希旦云:牲体即俎实;荐,谓豆及笾;羞,谓庶羞。按燕礼,公与宾以下,皆惟一笾二豆。又《燕礼》记:唯公与宾有俎,燕牲用狗。故自卿以下皆无俎,以牲小故也。又燕礼,献大夫辩乃羞庶羞,是庶羞不及士以下也。公与宾荐俎庶羞备有,卿大夫有荐羞而无俎,士以下又无羞,唯荐而已,是其等差。


    今译


    饮宴时座席的布置:宾席在户牖之间,大卿在宾席的东方,小卿在宾席西方,地位次于上卿,大夫在小卿的西方,又次于小卿,士及庶子依次序坐在阼阶之下。饮酒时,宰夫代国君做主人,首先献酒给国君,国君饮酒之后,举杯向在座的人劝饮;然后宰夫又献酒给卿,卿又举杯劝饮;然后献酒给大夫,大夫又举杯劝饮;然后献酒给士,士又举杯劝饮;然后献酒给庶子,因庶子地位卑下,便不为他们举杯了。燕礼中所应用的餐具饮器、食物果品,以及酱醋之类,都因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以上所说席位有尊卑,献酒有先后,食用有差别,都是为了分别贵贱而设的。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