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词赋之属下编二(下)

3个月前 作者: 曾国藩
    吹万不同①,阳煦阴蒸。款冬之生②,擢颖坚冰。物休所安,焉知涣凝。款冬


    【注释】


    ①吹万不同:是说天生万物,各不相同。源自《庄子</a>》:“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


    ②款冬:草名。百草中最先发芽的。按:《款冬》《芣苢》《麻》《萍》四赞为《尔雅</a>图赞》羼入者。


    【译文】


    天生万物,各不相同,阳光往下照,阴气向上升。款冬草生长,破冰冒出尖。物美其所处,怎知热和冻。款冬


    车前之草,别名芣苢①。《王会》之云②,其实如李。名之相乱,在乎疑似。芣苢


    【注释】


    ①芣苢(fú yǐ):车前草的古称。


    ②《王会》:《逸周书</a>》的篇名。其中有“芣苢”,但有人认为那是指一种树,果实像李。


    【译文】


    车前这种草,又被叫芣苢。《王会》里所说,其果实像李。名称相混乱,在于疑似。芣苢


    草皮之良,莫贵于麻。用无不给,服无不加。至物在迩,求之好遐。麻


    【译文】


    草木之皮好,莫有过于麻。要用无不可,服装无不加。至美之物近,人求常好远。麻


    萍之在水,犹卉植地。靡见其布,漠尔鳞被。物无常托,孰知所寄。萍


    【译文】


    浮萍漂在水,若花种于地。不见它播种,漠漠如鳞披。物本无常托,谁知其所寄。萍


    夏侯湛</a>


    夏侯湛(243—291),字孝若,谯国谯(今安徽亳州)人。魏晋时散文家。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又美容貌,与潘岳</a>友善,时人谓之“连璧”。初为大尉掾,晋泰始中,举贤良,拜郎中,后除中书侍郎,出补南阳相。惠帝元康</a>元年为散骑常侍,寻卒。夏侯湛著文三十余篇,别为一家之言,无当时绮丽沉滞之风。多佚。后人辑有《夏侯常侍集</a>》。


    东方朔</a>画赞


    【题解】


    夏侯湛的父亲夏侯庄曾任西汉东方朔家乡的郡守,夏侯湛去探望父母时,参观了供奉东方朔的祠堂,观赏东方朔的画像,无限感慨,遂作赋抒发情怀,颂扬东方朔的多才多艺、处世练达、足智多谋与潇洒诙谐。文中对东方朔备加推崇,视其为出类拔萃的奇才。


    大夫讳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①。魏建安中,分厌次以为乐陵郡,故又为郡人焉。事汉武帝,《汉书</a>》具载其事②。


    【注释】


    ①厌次:地名。今山东惠民。


    ②《汉书》具载其事:见《汉书·东方朔传》


    【译文】


    大夫名朔,字曼倩,籍贯平原郡厌次县。魏建安年间,厌次划归乐陵郡,所以又可以说他是该郡人士。东方朔侍奉过汉武帝,《汉书》中记载着他的事迹。


    先生瑰玮博达①,思周变通。以为浊世不可以富贵也②,故薄游以取位;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颉颃以傲世③;傲世不可以垂训也④,故正谏以明节;明节不可以久安也,故诙谐以取容。洁其道而秽其迹,清其质而浊其文,弛张而不为邪,进退而不离群。若乃远心旷度⑤,赡智宏材⑥,倜傥博物,触类多能,合变以明算⑦,幽赞以知来⑧;自“三坟”“五典”“八索”“九丘”⑨,阴阳图纬之学⑩,百家众流之论,周给敏捷之辩,支离覆逆之数(11),经脉药石之艺,射御书计之术,乃研精而究其理,不习而尽其功,经目而讽于口,过耳而暗于心。夫其明济开豁,包含弘大,凌轹卿相(12),嘲哂豪杰,笼罩靡前,跆籍贵势(13),出不休显(14),贱不忧戚(15)。戏万乘若寮友(16),视俦列如草芥(17)。雄节迈伦,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已(18)。谈者又以先生嘘吸冲和、吐故纳新、蝉蜕龙变、弃俗登仙(19),神交造化,灵为星辰,此又奇怪惚恍,不可备论者也(20)。大人来守此国,仆自京都言归定省(21),睹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徘徊路寝(22),见先生之遗像;逍遥城郭,观先生之祠宇,慨然有怀,乃作颂焉。其辞曰:


    【注释】


    ①瑰玮:奇伟。


    ②浊世:乱世。


    ③颉颃(xié hánɡ):倔强。


    ④垂:流传。


    ⑤旷度:空间大,犹言心胸宽阔。


    ⑥赡:充裕。


    ⑦合变:应合变化。明算:谋算明确。


    ⑧幽赞:谓使隐微难见者明著。知来:预测未来。


    ⑨“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传说中我国最古的典籍。见孔安国</a>《尚书</a>序》:“伏羲</a>、神农</a>、黄帝</a>之书,谓之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谓之五典。”“八索乃八卦之说,九丘为九州之志。”


    ⑩图纬:汉代宣传神学迷信的图谶和纬书。


    (11)支离:战阵名。


    (12)凌轹:欺压,倾轧。


    (13)跆籍:践踏。


    (14)休显:炫耀。


    (15)忧戚:忧愁悲伤。


    (16)万乘:万乘之君,指皇帝。


    (17)俦列:指同朝官员。俦,同辈。


    (18)游方:游于方内。指尘世之中。


    (19)嘘吸冲和、吐故纳新、蝉蜕龙变、弃俗登仙:皆为道家修炼术语。这里指东方朔精通道学。


    (20)备论:全面论述。


    (21)仆:自称谦辞。定省:昏定晨省的简称,指子女早晚向父母请安。这里指探望父母。


    (22)路寝:吕延济注:“谓庙也。”


    【译文】


    先生长相奇伟,阅历丰富,不拘小节。他认为乱世不可以富贵,所以才稍加周旋求得官位;既是苟且为官,就不可以太耿直,他以倔强傲视当世;而这样傲视当世不可能作为典范流传,于是东方朔又用正直的谏言证明其气节;而证明了气节又使他不能安生,所以他又用诙谐取悦皇帝。他就是这样,既行为不检点而道德又纯净高尚,其人品既清正而文章中又写有不三不四的内容,他这种进退游刃有余的举止既不邪恶,也不离群。还有,他心胸宽广、足智多谋,潇洒博学、触类旁通,既能通晓当代事理,又能预测未来。从“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典籍,阴阳五行及图谶和纬书之学说,各种流派的理论观点,诡辩之术,兵家阵法,医药之学,到骑马射箭、书法算术,无不精心研究,努力探讨,过目就能背诵,听过后就能记忆于心。东方朔开朗豁达,心胸弘大,不畏权势,逍遥自在,盖世无双,出名时不炫耀,落魄时也不悲伤。戏弄皇帝如同戏弄同事朋友,藐视同朝列官如同草芥一般。他的高风亮节气壮山河,可以称得上是出类拔萃,超越了尘世之人。说到先生的嘘吸冲和、吐故纳新、蝉蜕龙变、弃俗登仙等道家修炼,实在是神乎其神,令人称奇,不可能详细论说。父亲到这里做郡守,我从京都回来探望父母,目睹东方先生生活过的小城,回想先生的高风亮节,徘徊在先生的庙里,看着先生的遗像;在这个静谧的小城里,参观供奉先生的祠堂,感慨万千,于是作颂辞一篇。颂辞这样写道:


    矫矫先生①,肥遁居贞②。退不终否,进亦避荣。临世濯足③,希古振缨④。涅而无滓,既浊能清。无滓伊何,高明克柔;能清伊何,视污若浮。乐在必行,处沦罔忧⑤。跨世陵时,远蹈独游。瞻望往代,爰想遐踪⑥,邈邈先生⑦,其道犹龙。染迹朝隐⑧,和而不同。栖迟下位,聊以从容。


    【注释】


    ①矫矫:超然之貌。


    ②肥遁:犹言朝隐。隐士认为,出仕为隐是隐者中最理想的。


    ③临世:入世。


    ④希古:敬慕古人。


    ⑤处沦罔忧:不如意时也不悲伤。


    ⑥爰:于是。


    ⑦邈邈:遥远不清。


    ⑧染迹朝隐:出仕为官,隐居朝廷。


    【译文】


    先生出众,为官守正。不为退职所困,不引做官为荣。处世有主见,敬慕古时人。出污泥而不染,似荷纯清。如何处世?不卑不亢;如何清正?不着污浊。知足常乐,不如意时也不悲伤。回首往事,先生身影犹现,行迹犹如神龙。出仕为官,隐迹朝廷,与人和气,但不苟同。官位不高,却也从容。


    我来自东,言适兹邑。敬问墟坟,企伫原隰①。墟墓徒存,精灵永戢。民思其轨,祠宇斯立。徘徊寺寝,遗像在图。周旋祠宇,庭序荒芜。榱栋倾落②,草莱弗除。肃肃先生③,岂焉是居?是居弗形,悠悠我情。昔在有德④,罔不遗灵⑤。天秩有礼,神监孔明</a>。仿佛风尘,用垂颂声。


    【注释】


    ①原隰:坟场。


    ②榱栋:房椽称榱,中檩称栋。这里泛指屋顶。


    ③肃肃:严正貌。


    ④有德:有德之人。


    ⑤罔:没有。


    【译文】


    我自东来,来到这里。拜谒先生,站在坟前。坟墓徒在,精神永存。百姓思念,于是建祠。徘徊祠前,遗像仍在。往来走动,祠院荒芜。屋顶塌落,杂草不除。严正的先生,如何居住?祠堂损坏,如此这般,悠悠我情。往昔名人,死后有灵。苍天在上,神明作证。恰似风尘,留传颂声。


    袁宏</a>


    袁宏(328—376),字彦伯,小字虎,东晋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少孤贫,有逸才。曾为镇西将军谢尚的参军,后又为桓温记室,太元初,出为东阳太守。


    袁宏是东晋的文学家和史学家。《晋书</a>·文苑传》中有传,称其“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a>,是其风情所寄”,时人赞为“一代文宗”。他自出鉴裁,抉择去取,编撰《后汉纪</a>》三十卷,与范晔</a>《后汉书</a>》并传。


    三国名臣序赞


    【题解】


    本文是作者褒美魏、蜀、吴三国二十位著名大臣之功德的赞类文章。“序赞”可有三种解释:一、加序之赞文;二、依次而赞;三、叙述他人生平简历,末加赞语。本序赞三者兼而有之。


    本文在赞颂诸名臣之前,大发议论,其中明君难得、君臣相契亦难得、君臣应各守其道等观点,是于史相符、于时有补的。另外,赞中的一些评价之辞,亦不失通达、公允,可资后人借鉴。


    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明君不能独治,则为臣以佐之。然则三五迭隆①,历世承基,揖让之与干戈,文德之与武功,莫不宗匠陶钧而群才缉熙②,元首经略而股肱肆力③。遭离不同④,迹有优劣;至于体分冥固⑤,道契不坠⑥,风美所扇⑦,训革千载⑧,其揆一也⑨。故二八升而唐朝盛⑩,伊、吕用而汤、武宁(11),三贤进而小白兴(12),五臣显而重耳霸(13)。中古凌迟(14),斯道替矣(15)。居上者不以至公理物(16),为下者必以私路期荣(17);御圆者不以信诚率众(18),执方者必以权谋自显(19)。于是君臣离而名教薄(20),世多乱而时不治。故蘧、宁以之卷舒(21),柳下以之三黜(22),接舆以之行歌(23),鲁连以之赴海(24)。衰世之中,保持名节。君臣相体(25),若合符契,则燕昭、乐毅(26),古之流也(27)。夫未遇伯乐</a>,则千载无一骥;时值龙颜(28),则当年控三杰(29)。汉之得材,于斯为贵。高祖虽不以道胜御物,群下得尽其忠;萧、曹虽不以三代事主(30),百姓不失其业。静乱庇人(31),抑亦其次(32)。


    【注释】


    ①三五:指三皇五帝。


    ②宗匠陶钧:大匠陶铸器具,喻指培育人才。宗,大。陶,陶人烧制陶器。钧,陶人制作圆器所用的转轮。缉熙:光明广大。


    ③肆力:尽力。


    ④遭离:遭际,遭遇。


    ⑤体:为君之体。分:为臣之分。冥固:关系暗相投合,非常牢固。


    ⑥道:指君臣上下之道。契:契合。


    ⑦扇:传布。


    ⑧训革:训诫。


    ⑨揆:准则,道理。


    ⑩二八:指八元和八恺。详见卷五《三都赋</a>》注。唐:指唐尧。


    (11)伊:指商汤的大臣伊尹</a>。吕:指周文王、周武王的大臣姜太公吕望。汤:指商朝的建立者商汤。武:指建立周朝的周武王。


    (12)三贤:指春秋</a>五霸之首齐桓公的三位大臣,即管仲</a>、鲍叔牙、隰朋。小白:齐桓公的名。


    (13)五臣: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五个臣子,即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14)凌迟:即陵迟,衰落。


    (15)替:废弃。


    (16)理物:治理事物,处理事务。


    (17)私路:以职谋私。路,职位。


    (18)御圆者:指君王。


    (19)执方者:指臣子。权谋:随机应变的谋略。


    (20)名教:以正名定分为中心的礼教。薄:衰微。


    (21)蘧(qú):指春秋时卫国的著名贤者蘧伯玉,不为当时的卫灵公所用。宁:指春秋卫国大夫宁武子。卷舒:卷藏。


    (22)柳下:指春秋鲁大夫展禽,因食邑柳下,谥惠,又称柳下惠。曾三次被黜。黜:罢免。


    (23)接舆:《论语</a>》中载录的隐士。


    (24)鲁连:战国齐人鲁仲连,持高节,不出仕。


    (25)体:体式,规矩。


    (26)燕昭:战国燕昭王。乐毅:燕昭王的上将。


    (27)流:流风。


    (28)龙颜:此指汉高祖刘邦。


    (29)控:用。三杰:指张良、萧何和韩信。


    (30)萧:指萧何。曹:指曹参。曾辅佐刘邦灭项羽</a>。三代:指夏、商、周三朝。


    (31)静乱:平息祸乱。庇人:庇荫、保护百姓。


    (32)其次:次于其,即次于三代之君臣。


    【译文】


    百姓不能自己管理自己,所以立定君王进行统治;明君不能独自一人治理天下,所以选择臣子来相辅佐。然而三皇五帝更替兴隆,历代帝王继承基业,或禅让,或征讨,无论是用文德还是武功,没有不像大匠人陶铸器用一样造就英才的,而大批人才也大有作为,君王们筹划经营,大臣们不遗余力。因为际遇不同,事迹也就有优有劣;至于君臣各循其礼,关系紧密牢固、暗相投合,君臣上下之道相延不绝,嘉美流风,发扬光大,各种训诫流传千载,其基本准则是始终一致的。因此八元和八恺被擢升,唐尧之世就繁荣昌盛;伊尹和吕望被重用,商汤和周武王时代就天下太平;三贤进用而齐桓公兴起;五臣显能而重耳称霸。中古时代,世道衰微,君臣之道就逐渐废弛了。君王居于上位,不以至公之心处理国事,群臣处于君下,就必然以职权谋取私利,追逐荣华尊贵;君主不是诚信恳切地对待群臣,臣下就必然以权势谋取富贵,竟自显耀。这时候,君臣离心离德,而名教衰败,世道多乱而时无宁日。所以蘧伯玉、宁武子隐居,柳下惠三次被罢官,接舆边走边唱讽喻之歌,鲁仲连遁逸海上。衰微之世,贵在保持名誉和节操。君臣之间,这时还能遵御旧体,关系像符节那样相契合的,只有燕昭王和乐毅,他们真是继承了古代遗风。碰不上伯乐,则千年也不会有千里马;一到遇上汉高祖,则三杰就被重用。汉朝所得人才,这三杰最为宝贵!高祖虽然不是以道御物,而是靠征伐取胜天下,但是他使群臣能得以竭尽其忠;萧何、曹参的才能虽然没有三代之臣那样卓越,但他们辅佐高祖,也使百姓安居乐业。平息祸乱,保护众民,他们的功业也仅次于三代的君臣了。


    夫时方颠沛,则显不如隐;万物思治,则默不如语。是以古之君子,不患弘道难,遭时难①;遭时匪难,遇君难。故有道无时,孟子</a>所以咨嗟②;有时无君,贾生所以垂泣③。夫万岁一期,有生之通涂④;千载一遇,贤智之嘉会。遇之不能无欣,丧之何能无慨。古人之言,信有情哉⑤!余以暇日,常览《国志》⑥,考其君臣,比其行事⑦,虽道谢先代⑧,亦异世一时也⑨。


    【注释】


    ①遭时:遇于时。


    ②咨嗟:叹息。


    ③贾生:指汉文帝时的臣子贾谊</a>。


    ④有生:生民,百姓。通涂:大路。


    ⑤情:实情,事实。


    ⑥《国志》:此指《三国志</a>》。


    ⑦比:比较,考校。行事:事迹。


    ⑧先代:前代。


    ⑨一时:一个时期。


    【译文】


    时世混乱不安,则出仕不如归隐;天下万物渴望得到治理,则沉默不如献策。因此,古代的君子不怕弘扬道义的难,怕逢时难;逢时还不算难,遇明君才是真正的难。所以,孟子有大道,但生不逢时,只能叹息不已;贾谊生逢盛世,但不遇明主,只能以泪洗面。圣明之君,万年一遇,那是百姓的光明大道,太平盛世;千载一会,贤智者如何不欢欣鼓舞,如果错失良机,又如何能没有万千的感慨?古人所说,千真万确!我利用闲暇时间,经常读读《三国志》,并考校所载君臣的事迹,虽然他们的君臣道义逊色于前代,但也构成了一个有特色的时代。


    文若怀独见之明①,而有救世之心。论时则民方涂炭,计能则莫出魏武②。故委面霸朝③,豫议世事④。举才不以标鉴,故久之而后显;筹画不以要功,故事至而后定。虽亡身明顺⑤,识亦高矣。


    【注释】


    ①文若:曹操</a>的佐臣荀彧之字。


    ②计:考虑,计算。魏武:即曹操。


    ③委:委随。霸朝:霸者朝堂。此指魏武门下。


    ④豫:预,参预。


    ⑤亡身明顺:指荀彧自杀身亡,以明心欲匡汉。


    【译文】


    文若有独见卓识,而且怀有救世之心。当时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论雄才大略,没有出于魏武之上的。所以文若委身魏武门下,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推举人才却从不炫耀自己明鉴识人,所以久而久之,更显其知人之明;出谋画策却不是以邀功为目的,所以国家大事必其至而后议定。虽然后来杀身成仁,以明自己对汉室的忠诚,但他的识见,无论如何都应该说是十分高明的。


    董卓之乱,神器迁逼①。公达慨然②,志在致命。由斯而谈,故以大存名节③。至如身为汉隶④,而迹入魏幕,源流趣舍⑤,其亦文若之谓⑥。所以存亡殊致,始终不同⑦;将以文若既明⑧,名教有寄乎⑨?夫仁义不可不明,则时宗举其致⑩;生理不可不全(11),故达识摄其契(12)。相与弘道,岂不远哉?


    【注释】


    ①神器:指帝位。


    ②公达:荀彧从子荀攸的字,曹操的军师。


    ③故:通“固”。以:通“已”。


    ④汉隶:汉官。


    ⑤趣舍:取舍,进退。


    ⑥谓:为。


    ⑦始终:经历,经过。


    ⑧将:且。明:明仁义之道。


    ⑨名教有寄:寄迹于名教之地。


    ⑩时:时人。致:理。


    (11)生理:养生之理,指生命。


    (12)达识:通透的见识。摄:行。一说抓住。契:仁义之事。一说契机。


    【译文】


    董卓犯上作乱,汉廷被逼迁移。公达激昂慷慨,志在为汉室献出生命。由此而论,本来就已完全保全了名节。至于像身为汉官而入仕魏军幕府这样的事,那是公达取其本舍其末的做法,他这样做,用心和文若是一样的。二人一生一死,经历事迹不同;且说文若以死彰明仁义之道,算是已经寄迹名教之地了罢。仁义之道不可不明,所以世人推崇文若的识见;生命不可不保全,所以通达的看法是把是否行义当作关键。文若和公达,弘扬为臣之道,相得益彰,作用难道不深远吗?


    崔生高朗①,折而不挠。所以策名魏武,执笏霸朝者,盖以汉主当阳②,魏后北面者哉③?若乃一旦进玺,君臣易位,则崔子所不与④,魏武所不容。夫江湖所以济舟,亦所以覆舟;仁义所以全身,亦所以亡身。然而先贤玉摧于前,来哲攘袂于后⑤,岂非天怀发中⑥,而名教束物者乎⑦?


    【注释】


    ①崔生:指崔琰。魏初曾拜尚书。高朗:声姿高畅,眉目疏朗。


    ②当阳:面朝南,即君临天下。


    ③北面:面朝北,即称臣。


    ④不与:不许。


    ⑤攘袂(mèi):挽袖振臂,一种奋起之态。


    ⑥天:天性。发中:发于内心。


    ⑦束物:制约众生。


    【译文】


    崔琰高畅疏朗,宁折不屈。之所以入仕魏室、行走魏武,是因为汉主是君、曹操是臣!如若一旦曹魏掌玺,君臣换位,那么崔琰是决不允许自己顺从魏武,而魏武也是决容不下崔琰的。江湖之水是渡舟之物,也是覆舟之物;仁义可以保全性命,也可以招致亡身。然而先贤们为仁义已经玉碎于前,后圣们继续奋臂于后,难道不是他们天性中蕴藏正气而从内心奔放出来、以名教来约束自己吗?


    孔明盘桓①,俟时而动,遐想管、乐②,远明风流③。治国以礼,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余泣④。虽古之遗爱⑤,何以加兹!及其临终顾托,受遗作相,刘后授之无疑心⑥,武侯处之无惧色⑦,继体纳之无贰情⑧,百姓信之无异辞。君臣之际⑨,良可咏矣。


    【注释】


    ①孔明:诸葛亮</a>的字。盘桓:徘徊。


    ②管、乐:管仲、乐毅。


    ③远明:遥知。风流:高风流于前代。


    ④没:通“殁”。去世。


    ⑤古之遗爱:遗留及于后世之爱。语出《左传</a>·昭公二十年》。


    ⑥刘后:指刘备。


    ⑦武侯:指诸葛亮。诸葛亮曾封武乡侯。


    ⑧继体:继位。此指刘备之子刘禅。


    ⑨际:间。


    【译文】


    孔明徘徊,待时而出,远思管仲、乐毅,追慕遗风。以礼治国,百姓安乐,没有怨声。刑罚不过,因此他死后,百姓痛悼。遗留及于后世之爱,怎能比得过他?等到他在刘备临终之时接受嘱托,领受遗命担任丞相,刘备授予他重任而毫无疑心,他处此险位而全无惧色,刘禅后主接纳他了无猜忌,老百姓信赖他异口同声衷心称赞。他们之间的君臣关系,确实值得颂咏。


    公瑾卓尔①,逸志不群。总角料主②,则素契于伯符③;晚节曜奇,则参分于赤壁④。惜其龄促,志未可量。


    【注释】


    ①公瑾:周瑜的字。


    ②总角:孩童之髻,代指少小之时。料:度。


    ③契:契合。伯符:孙策的字。


    ④参分于赤壁:指周瑜和程普、刘备在赤壁大破曹军从此三分天下事。参,三。


    【译文】


    公瑾才智超人,志向不俗。少小之时便慧眼识明主,素与孙策相投合;后来更是光放异彩,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可叹他生命短促,高远志向未能尽展。


    子布佐策①,致延誉之美。辍哭止哀,有翼戴之功②。神情所涉③,岂徒蹇愕而已哉④!然而杜门不用⑤,登坛受讥⑥。夫一人之身,所照未异⑦,而用舍之间,俄有不同。况沉迹沟壑,遇与不遇者乎?


    【注释】


    ①子布:孙策的长史张昭的字。


    ②翼戴:辅佐、拥戴。


    ③神情:精神,思想。


    ④蹇(jiǎn)愕:正直敢言。


    ⑤杜门:堵门。


    ⑥登坛:即位。


    ⑦所照:所表现出的。


    【译文】


    子布辅佐孙策,美名传于四方。劝主止哭停哀,对孙权有辅佐拥戴之功。他的精神境界,岂止是正直诤言而已!然而后来却被堵门不用,在孙权即位时又被其讥讽揶揄。一个人前后表现并无差异,而受重用和被排斥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转瞬之间便迥然不同。何况埋没于沟壑而根本谈不上遇与不遇的人呢?


    夫诗颂之作,有自来矣。或以吟咏性情,或以述德显功,虽大旨同归,所托或乖①。若夫出处有道②,名体不滞③,风轨德音④,为世作范,不可废也。故复撰序所怀以为之赞云⑤。《魏志》九人,《蜀志》四人,《吴志》七人。荀彧,字文若;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荀攸,字公达;庞统⑥,字士元;张昭,字子布;袁焕⑦,字曜卿;蒋琬⑧,字公琰;鲁肃⑨,字子敬;崔琰,字季珪;黄权⑩,字公衡;诸葛瑾(11),字子瑜;徐邈(12),字景山;陆逊(13),字伯言;陈群(14),字长文;顾雍(15),字元叹;夏侯玄(16),字泰初;虞翻(17),字仲翔;王经(18),字承宗;陈泰(19),字玄伯。


    【注释】


    ①所托:寓意,寄托。乖:区别。


    ②出:出仕。处:处家。


    ③名体:名位。滞:阻塞不通。


    ④风轨:高风美行。德音:善言。


    ⑤撰序:依次撰述。


    ⑥庞统:刘备的将帅。


    ⑦袁焕:魏初的郎中令。


    ⑧蒋琬:刘禅的尚书令。


    ⑨鲁肃:孙权的武将。


    ⑩黄权:刘备的将帅,后降魏。


    (11)诸葛瑾:诸葛亮之兄,初为孙权长史,后拜大将军、左都护。


    (12)徐邈:魏国大臣。


    (13)陆逊:吴国大臣。


    (14)陈群:魏国大臣。


    (15)顾雍:吴国大臣。


    (16)夏侯玄:魏将,曾任征西将军。


    (17)虞翻:孙策、孙权的臣子。


    (18)王经:魏国大臣。


    (19)陈泰:陈群之子,曾为魏征西将军。


    【译文】


    诗颂之类的作品,自古以来就有。有的是吟咏情性,抒发感情,有的是记述德行,称颂功业,虽然宗旨是一致的,但托事寓意或有不同。若从无论是出仕或处家都必须遵循为人之道、名位应该分明、让高风美行和善言成为世人学习的榜样这个角度讲,是不可废止的。所以又再依次撰述内心钦慕的贤哲,作成此“赞”。《魏志》里选九人,《蜀志》里选四人,《吴志》里选七人。荀彧字文若,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荀攸字公达,庞统字士元,张昭字子布,袁焕字曜卿,蒋琬字公琰,鲁肃字子敬,崔琰字季珪,黄权字公衡,诸葛瑾字子瑜,徐邈字景山,陆逊字伯言,陈群字长文,顾雍字元叹,夏侯玄字泰初,虞翻字仲翔,王经字承宗,陈泰字玄伯。


    火德既微①,运缠大过②。洪飙扇海,二溟扬波③。虬虎虽惊④,风云未和⑤。潜鱼择渊,高鸟候柯⑥。赫赫三雄⑦,并回乾轴⑧。竞收杞梓⑨,争采松竹⑩。凤不及栖(11),龙不暇伏。谷无幽兰,岭无亭菊。


    【注释】


    ①火德:按照古代五行五德之说,汉为火德。


    ②大过:《周易</a>》卦名。后以大过指衰乱。


    ③二溟:指南海、北海。


    ④虬:龙,喻指君。虎:喻指臣。惊:起。


    ⑤风云未和:按照《周易》的说法,云从龙,风从虎,所以“风云未和”即指君臣尚未投合。


    ⑥候:求。


    ⑦三雄:指三国之君,即曹操、孙权和刘备。


    ⑧回:运转。乾轴:天轴。


    ⑨杞梓:喻指优秀杰出的人才。


    ⑩松竹:喻指坚贞的贤人。


    (11)凤:与下文的“龙”“兰”“菊”皆喻指贤能君子。


    【译文】


    汉室渐衰微,运遇大劫难。狂飙起巨浪,二海扬波涛。龙虎虽吟啸,君臣尚未合。沉鱼择渊游,飞鸟寻枝宿。赫赫三雄并,共推天轴转。竞罗栋梁才,争采坚贞臣。凤凰无时息,蛟龙无暇藏。深谷无幽兰,高岭无菊芳。


    英英文若①,临鉴洞照②。应变知微,探赜赏要③。日月在躬④,隐之弥曜。文明映心⑤,钻之愈妙⑥。沧海横流,玉石同碎。达人兼善⑦,废己存爱⑧。谋解时纷,功济宇内。始救生人,终明风概⑨。荀彧。


    【注释】


    ①英英:俊美的样子。


    ②洞照:明察。


    ③赜(zé):精微深奥。赏:探求。要:要旨。


    ④躬:自身。


    ⑤文明:文采光明,文德辉煌。


    ⑥钻:钻研。


    ⑦达人兼善:《孟子·尽心》有“古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达人兼善”便是由“达则兼善天下”简化而来。


    ⑧存爱:存救世之心。


    ⑨风概:气概,节操。


    【译文】


    俊美文若,洞察一切。随机应变,见微知著;追求探索,精微要旨。日月光辉,如在其身;若欲遮掩,更显灿烂。文德辉煌,映照其心;钻研正道,臻于精妙。沧海横流,天下大乱,玉石皆碎。贤达之人,兼善天下;舍己忘我,心存仁爱。出谋划策,匡救时难;建立功勋,宁国安邦。称臣魏武,为救生民;以死明志,显其气概。荀彧。


    公达潜朗①,思同蓍蔡②。运用无方③,动摄群会④。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⑤,处之弥泰。愔愔幕里⑥,算无不经。亹亹通韵⑦,迹不暂停⑧。虽怀尺璧⑨,顾哂连城。知能拯物⑩,愚足全生(11)。荀攸。


    【注释】


    ①潜朗:对事物心中有数,有自己的决断。


    ②蓍(shī):蓍草,古人用以占卜。蔡:龟,古人也用以占卜。


    ③无方:无止境。


    ④群会:众事。


    ⑤玄定:深沉安稳。


    ⑥愔愔(yīn):安闲和悦的样子。幕里:军中。


    ⑦亹亹(wěi):娓娓动听。


    ⑧迹:功绩。


    ⑨尺璧:与下文的“连城”皆指著名璧玉和氏璧。


    ⑩知:“智”的古字。


    (11)愚:外貌似愚。


    【译文】


    公达深沉,心存决断,料事如神,筹谋画策。智慧无穷,统摄国事,无分内外。心忧天下,初建功名,遭逢乱世。神情安定,较之平素,更显泰然。帷幄之中,和悦沉静,神机妙算,无不由他。进言劝谏,娓娓动听,功绩日增,从不暂停。虽怀巨才,如怀尺璧,温良谦逊,置之一笑。智慧谋略,能救生民,外愚之形,足以全身。荀攸。


    郎中温雅①,器识纯素②。贞而不谅③,通而能固④。恂恂德心⑤,汪汪轨度⑥。志成弱冠⑦,道敷岁暮⑧。仁者必勇,德亦有言。虽遇履虎⑨,神气恬然⑩。行不修饰(11),名迹无愆(12)。操不激切(13),素风愈鲜(14)。袁焕。


    【注释】


    ①郎中:此指魏初曾任郎中令的袁焕。


    ②纯:不亏损天性。素:保持纯洁的天性,不使受别的影响。


    ③谅:求信于人。


    ④通而能固:通达事理又能固守正道。


    ⑤恂恂(xún):恭顺的样子。


    ⑥汪汪:气势恢宏。轨度:遵循法度。


    ⑦弱冠:二十岁称弱冠,用以泛指年轻时期。


    ⑧敷:布。岁暮:老年时期。


    ⑨履虎:踩着老虎尾巴。


    ⑩恬然:安稳的样子。


    (11)行:德行。


    (12)愆(qiān):过失。


    (13)激切:激劝切磋,激励。


    (14)素风:纯朴素洁的风尚。


    【译文】


    郎中袁焕,温文尔雅,器量见识,纯然天性。固守正道,不拘小信,通达事理,持之以恒。温良恭顺,内涵德心,气势恢宏,遵循法度。年轻时候,便已立志,所执之道,贯注晚年。孔子</a>有言:仁者必勇。有德之人,必有名言。虽遭险境,脚踩虎尾,而色不变,神气安然。忠信之行,不加修饰,声名事迹,没有过失。节操自正,不待激励,天生高风,愈加鲜明。袁焕。


    邈哉崔生①,体正心直②。天骨疏朗,墙宇高嶷③。忠存轨迹,义形风色④。思树芳兰⑤,剪除荆棘⑥。民恶其上⑦,时不容哲。琅琅先生⑧,雅杖名节⑨。虽遇尘雾,犹振霜雪⑩。运极道消(11),碎此明月。崔琰。


    【注释】


    ①崔生:此指崔琰。


    ②体正:为人正直。


    ③墙宇:此喻指人的风度。高嶷:高峻。


    ④风色:脸色,颜色。


    ⑤芳兰:喻指君子。


    ⑥荆棘:喻指小人。


    ⑦上:在上位。


    ⑧琅琅(lánɡ):俊美的样子。


    ⑨雅:平素。杖:持。


    ⑩霜雪:喻指高尚的节操。


    (11)运极:天运穷极。


    【译文】


    忠贞崔琰,识见高远,为人正直,心直口快。天生伟骨,眉目疏朗,风度非凡,品格高尚。忠存于行,义形于色。心存正道,欲举君子,欲除小人。有人嫉恶,他处高位,再加时俗,不容哲人。美貌俊秀,素持名节。虽蒙尘雾,犹显高节。天运穷极,君子道损,小人得志,碎此明月。崔琰。


    景山恢诞①,韵与道合②。形器不存③,方寸海纳④。和而不同⑤,通而不杂⑥。遇醉忘辞,在醒贻答⑦。徐邈。


    【注释】


    ①恢诞:宽宏旷达。


    ②韵:风韵。


    ③形器:指万物。


    ④方寸:指人的心。


    ⑤和而不同:与时相和而不相同。


    ⑥通而不杂:通理于众但心不杂。


    ⑦贻:留传。答:答话,此指徐邈回答魏文帝</a>的一段话。详见《三国志·徐邈传》。


    【译文】


    景山其人,博大旷达,气度风韵,合于正道。万物万理,其心皆包,方寸之间,海纳百川。与时相和,而不同俗,通理于众,而心不杂。酒醉言妄,激怒圣上,醒对文帝,答辞妙佳。徐邈。


    长文通雅</a>①,义格终始②。思戴元首,拟伊同耻③。民未知德,惧若在己。嘉谋肆庭④,谠言盈耳⑤。玉生虽丽,光不逾把⑥。德积虽微,道映天下。陈群。


    【注释】


    ①通雅:通达雅正。


    ②格:致,至。


    ③伊:此指伊尹。同耻:意指因文帝德不如尧舜而感到愧耻。


    ④肆:陈。庭:指朝廷。


    ⑤谠言:直言。


    ⑥把:柄,手柄,一般都不长。一说量词,手一握之量为一把。


    【译文】


    长文此臣,通达雅正,忠义之心,贯彻始终。拥戴圣</a>上,志比伊尹。君德不如,圣帝尧舜,心中自责,引以为耻。黎民百姓,不知上德,辅臣之过,归于自身。嘉谋善策,屡陈朝廷,正直之言,盈满帝耳。美玉虽丽,光芒微弱。积德虽薄,辉映天下。陈群。


    渊哉泰初①,宇量高雅②。器范自然③,标准无假④。全身由直⑤,迹洿必伪⑥。处死匪难⑦,理存则易。万物波荡,孰任其累⑧?六合徒广⑨,容身靡寄⑩。夏侯玄。


    【注释】


    ①渊:深。


    ②宇量:气宇度量。


    ③器范:器量法度。


    ④标准:榜样,规范。假:借。


    ⑤全身:立身。


    ⑥洿(wū):通“污”。指浊世。伪:虚伪。


    ⑦处:处置,对待。


    ⑧任:负担,担当。累:患难。


    ⑨六合:六个方位,指天下。


    ⑩靡:无,没有。


    【译文】


    泰初深远,气度恢宏,素宜高雅。器量法度,出于自然,为人准则,独立潇洒。立身处世,缘由正直;步入浊世,必有虚伪。视死如归,正理易存。时世动荡,万物颠沛,谁堪患难?天下徒大,无处容身,无所寄托。夏侯玄。


    君亲自然①,匪由名教。敬授既同②,情礼兼到。烈烈王生③,知死不挠。求仁不远④,期在忠孝。王经。


    【注释】


    ①君:君王。亲:父母。


    ②授:一般注家认为是“爱”的传写之误。此从其说。


    ③烈烈:威勇刚烈的样子。王生:指王经。


    ④求仁不远:求仁则仁至,仁其实并不远离人们。《论语·述而》有云:“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敬奉君亲,缘自天性,非由名教。敬爱君亲,其理同一,情感礼数,兼备俱到。刚烈王经,知死不屈。仁并不远,求则即至;一生所图,尽在忠孝。王经。


    玄伯刚简①,大存名体②。志在高构③,增堂及陛④。端委虎门⑤,正言弥启。临危致命,尽其心礼⑥。陈泰。


    【注释】


    ①刚简:刚毅果敢,简易通</a>达。


    ②名体:名分。


    ③高构:高大房屋。


    ④增:尊。堂:喻指君王。陛:喻指群臣。


    ⑤端委:端正而宽长的朝服。虎门:天子正室之门。因门外画虎像,故称。


    ⑥心礼:臣心尽礼。


    【译文】


    玄伯为人,刚毅果敢,简易通达。名分大体,于心显存。志在佐君,整治群臣。身穿朝服,进言虎门。临危不惧,唯求速死,克尽臣礼,显其忠诚。陈泰。


    堂堂孔明①,基宇宏邈②。器同生民③,独禀先觉。标榜风流④,远明管、乐。初九龙盘⑤,雅志弥确⑥。百六道丧⑦,干戈迭用。苟非命世⑧,孰扫雰雺?宗子思</a>宁⑨,薄言解控⑩。释褐中林(11),郁为时栋(12)。诸葛亮。


    【注释】


    ①堂堂:仪容庄严大方。


    ②基宇:器度。


    ③器:外形。


    ④风流:古之流风,遗风。


    ⑤初九:《周易·乾》有“(初九)潜龙勿用”句。当本于此。龙盘:喻圣贤隐居。


    ⑥确:坚实,刚强。


    ⑦百六:厄运。古人把百六阳九作为厄运之期。道丧:此指汉室王道丧失。


    ⑧命世:治世之才。


    ⑨宗子:指刘备。因为刘备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之后,故称。


    ⑩薄言:语助词。解控:解海内悬急。


    (11)褐:粗布衣服,指庶民之服。


    (12)郁:此指雄才大略。时栋:国家的栋梁。


    【译文】


    诸葛孔明,仪表堂堂,气度恢宏,远迈洪荒。外形如众,天赋独禀,先知先觉,王道乃张。古贤流风,重加标榜,追慕管、乐,遥相效仿。蟠龙隐居,雅洁之志,愈加刚强。百六厄运,汉室道丧,干戈不断。如若不是,治世之才,廓清四方,谁来担当!先主刘备,欲宁天下,解民悬急。孔明先生,脱去布衣,告别山林,雄才大略,西蜀栋梁。诸葛亮。


    士元弘长①,雅性内融②。崇善爱物,观始知终。丧乱备矣③,胜涂未隆④。先生标之⑤,振起清风。绸缪哲后⑥,无妄惟时⑦。夙夜匪懈,义在缉熙。三略</a>既陈⑧,霸业已基。庞统。


    【注释】


    ①弘长:思虑弘远。


    ②融:明。


    ③备:多。


    ④胜涂:胜残去杀之道。《论语·子路》云:“善人为邦百年,亦可胜残去杀矣。”胜残,指遏制残暴之人。去杀,指废除杀人之刑。


    ⑤标:立。


    ⑥绸缪:情意殷勤。哲后:明君,此指刘备。


    ⑦无妄:此指灾难之时。


    ⑧三略:指庞统为定益州所进的上中下三计。详见《三国志·庞统传》。


    【译文】


    士元其人,思虑弘远,天生雅性,内心通融。推崇善举,爱怜万物,观察端由,便知始终。天下道丧,战乱频繁,胜残去杀,此道未显。先生立之,重振清风,古道再现。辅佐君王,情意殷切,时世维艰。早晚不懈,大义旨在,清明天下。尽心尽力,陈献三略,王道霸业,基础已奠。庞统。


    公琰殖根,不忘中正。岂曰摸拟,实在雅性。亦既羁勒①,负荷时命。推贤恭己②,久而可敬。蒋琬。


    【注释】


    ①羁勒:马笼头。


    ②恭己:谦恭以律己。


    【译文】


    公琰为臣,不忘根本,固守中正。岂是模拟,强学古人?生性如此,出于至诚。既已受禄,承担责任,负起使命。推崇贤圣,行止谦恭,日久相处,愈加可敬。蒋琬。


    公衡冲达①,秉心渊塞②。媚兹一人③,临难不惑。畴昔不造④,假翮邻国⑤。进能徽音⑥,退不失德。黄权。


    【注释】


    ①冲达:谦虚通达。


    ②渊塞:深远而诚实。


    ③媚:爱。一人:此指君王。


    ④造:成就。


    ⑤假翮(hé):此指黄权降魏事。翮,羽翼。


    ⑥徽音:德音。


    【译文】


    公衡其人,谦虚通达,心地敦厚,用情幽远。唯爱明君,忠贞专一,临难之时,心志不惑。昔日失利,兵折江南,还蜀无路,权且归魏。在蜀之时,能进诤言,离蜀之日,也不失德。黄权。


    六合纷纭,民心将变。鸟择高梧,臣须顾盼。公瑾英达①,朗心独见②。披草求君③,定交一面。桓桓魏武④,外托霸迹。志掩衡、霍⑤,恃战忘敌。卓卓若人⑥,曜奇赤壁。三光参分⑦,宇宙暂隔⑧。周瑜。


    【注释】


    ①英达:英明通达。


    ②朗心:明心。


    ③披草求君:出自草野而求明君。披,分开。


    ④桓桓:威武的样子。


    ⑤掩:尽取。衡、霍:吴地两山名。代指吴国。


    ⑥卓卓:特立的样子。若人:此人。


    ⑦三光:日月星,喻指三国。参分:三分天下。


    ⑧暂隔:各据一方。


    【译文】


    天下混乱,海内纷纭,百姓之心,变移不定。凤鸟高翔,择梧而栖,贤臣择君,须君顾盼。公瑾其人,英明通达,心明眼亮,富有卓见。出自草野,求见明君,总角之好,定交一面。威严魏武,挟令天子,炫耀霸业。思取衡、霍,志吞东吴,恃强无敌,鞭挞宇内。超世出众,莫过此人,高谋奇策,光辉赤壁。三光同映,鼎足天下,各据一方,宇宙暂隔。周瑜。


    子布擅名①,遭世方扰。抚翼桑梓②,息肩江表③。王略威夷④,吴、魏同宝⑤。遂献宏谟⑥,匡此霸道⑦。桓王之薨⑧,大业未纯⑨。把臂托孤⑩,惟贤与亲。辍哭止哀,临难忘身。成此南面,实由老臣。张昭。


    【注释】


    ①擅名:大有名声。


    ②抚翼:敛翼。


    ③息肩:栖身。江表:江东,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④王略:王道。威夷:险阻。


    ⑤宝:葆,保护。


    ⑥宏谟:宏谋。


    ⑦匡:匡助。霸道:指凭借武力立国。此指吴国。


    ⑧桓王:指孙策。孙权即位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⑨纯:安。


    ⑩孤:此指孙权。


    【译文】


    子布其人,大有名望,遭逢乱世,天下骚动。隐居故乡,不显其才,南渡避难,栖身江表。王道衰微,董卓僭乱,汉室倾危,吴、魏同保。子布献策,宏略传谋,匡助吴国,建立霸业。帝业未就,孙策驾崩。抚臂托孤,惟贤与亲。劝告孙权,停止哀哭,危难之时,犯颜忘身。成就吴业,实由老臣。张昭。


    才为世出,世亦须才。得而能任,贵在无猜。昂昂子敬①,拔迹草莱②。荷担吐奇③,乃构云台④。鲁肃。


    【注释】


    ①昂昂:出类拔萃的样子。


    ②拔迹:发迹。草莱:指田野。


    ③吐奇:陈述</a>奇策。


    ④云台:入云高台,喻指帝业。


    【译文】


    俊杰之才,为世而出,安定乱世,也须俊才。君臣相得,关系密契,举贤任能,贵在无猜。子敬其人,出类拔萃,怀才待时,发迹草莱。身负重任,陈述奇谋,云台帝业,于是就成。鲁肃。


    子瑜都长①,体性纯懿②。谏而不犯,正而不毅。将命公庭③,退忘私位④。岂无鹡鸰⑤?固慎名器⑥。诸葛瑾。


    【注释】


    ①都长:貌美性善。


    ②纯:大。懿:美。


    ③将命:传命。公庭:公堂。此指朝廷。


    ④私位:指兄弟等亲伦次序。


    ⑤鹡鸰(jí línɡ):鸟名。《诗经</a>·小雅·常棣》有“脊令(即鹡鸰)在原,兄弟急难”句,后人遂以鹡鸰喻指兄弟。


    ⑥名器:爵号和器物,表示等级。


    【译文】


    子瑜其人,貌美性善,操行纯懿,品德高尚。进言谏上,不犯君颜,为人正直,而不固执。为君传命,秉公办事,公堂见弟,不提亲伦。兄弟之情,岂不知晓?固守方圆,谨遵名器。诸葛瑾。


    伯言蹇蹇①,以道佐世。出能勤功,入能献替②。谋宁社稷,解纷挫锐。正以招疑,忠而获戾③。陆逊。


    【注释】


    ①蹇蹇:忠直不阿。蹇,通“謇”。


    ②献替:献可替否。献,进。替,废。进献可行之策,废除不可行的方案。


    ③戾:罪戾。


    【译文】


    伯言其人,忠直不阿,以德辅君,以道佐世。出为将帅,勤勉建功,入为辅臣,能进良言,能废庸谋。欲安社稷,止住纷乱,挫敌精锐。方正之臣,招致猜疑,忠直尽力,反获罪责。陆逊。


    元叹穆远①,神和形检②。如彼白珪③,质无尘玷。立上以恒④,匡上以渐⑤。清不增洁,浊不加染。顾雍。


    【注释】


    ①穆远:端庄思深。


    ②神和:神思清和。形检:形貌严整。


    ③白珪(ɡuī):古代的一种玉制礼器。


    ④立上以恒:其中的“上”或作“心”,或作“行”。


    ⑤渐:渐进。


    【译文】


    元叹其人,端庄思远,神气清和,形貌严整。如那白珪,姿质高洁。君子立志,事之以恒,匡正君上,委婉渐进。清廉公正,无须修饰,污浊尘垢,不能玷污。顾雍。


    仲翔高亮①,性不和物②。好是不群,折而不屈。屡摧逆鳞③,直道受黜④。叹过孙阳⑤,放同贾、屈⑥。虞翻。


    【注释】


    ①高亮:高亢明朗。


    ②和物:随同流俗。


    ③逆鳞:倒生的鳞片。


    ④直道:指犯颜谏争。


    ⑤过:错过。孙阳:即伯乐。


    ⑥贾:指贾谊。屈:指屈原</a>。


    【译文】


    仲翔性格,高亢爽朗,不随流俗。心好求是,孑然不群,宁折不屈。屡次犯颜,数谏逆鳞,积怨君王,终被废黜。可叹良马,不遇伯乐,弃逐流放,命同贾、屈。虞翻。


    诜诜众贤①,千载一遇。整辔高衢,骧首天路。仰挹玄流②,俯弘时务③。名节殊涂,雅致同趣。日月丽天④,瞻之不坠。仁义在躬,用之不匮。尚想重晖,载挹载味。后生击节,懦夫增气。


    【注释】


    ①诜诜(shēn):众多的样子。


    ②挹(yì):酌取。玄流:指君王的恩泽。


    ③弘:安。时务:国家大事。


    ④丽:附丽,附着。


    【译文】


    济济众贤臣,千年一相逢。整辔且昂首,畅游于天衢。仰承君王恩,俯首效其忠。治理国家事,扬名持节操,各有途和径,高情与雅致,同趋于义路。日月之光明,高悬于昊天,万民共瞻望,久仰永不坠。仁义之大德,躬行在其身,终生长用之,从不亏和损。崇尚高节操,遐想前风采,辑录旧事迹,品其高道义。后生相闻之,击节添慷慨,懦弱之小辈,壮增其气魄。


    孙绰</a>


    孙绰(314—371),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北)人,家于会稽。东晋文学家。官至廷尉卿。自少时爱隐居,以文才著称。为诗宣扬玄学,枯淡寡味,是玄言诗的代表作家。亦能赋,作有《遂初赋》及《游天台山赋</a>》。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孙廷尉集</a>》。


    聘士徐君墓颂


    【题解】


    这是一篇墓志铭,颂扬了徐君的人品和才气,极尽夸赞之能事。词句典丽优美,气势宏大。虽篇幅短凝,但感情深厚,内涵丰足。


    晋南昌相太原县君,白汉故聘士徐君之灵①:


    【注释】


    ①故:死亡,故去。聘士:即征士。朝廷以礼征聘有学行的人。


    【译文】


    晋朝南昌相太原县人,在白汉故去的征士徐君的在天之灵:


    惟君风轨英邃①,音徽远播②,餐仰芳流,宗揖在昔③。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者,懦夫有立志。”仰先生之道,岂无青云之怀哉④?余以不才,忝宰兹邑⑤,遐宗有道,思揖远风。乃与友人殷浩等⑥,束带灵坟,奉瞻祠宇。虽玉质幽潜,而目想令仪⑦;雅音永寂,而心存高范。徘徊墟垄⑧,仰眄松林⑨,哀有形之短化,悼令德之长泯,怃然有感⑩,凄然增伤。夫讽谣生于情托,《雅》《颂》兴乎所钦。匪于咏述,孰寄斯怀?颂曰:


    【注释】


    ①风轨:高风佳行。


    ②音徽:原指琴面音位标志,后引申为乐器、音声,乃至人的容范遗教。


    ③宗揖:尊崇。


    ④青云:喻隐逸。


    ⑤忝(tiǎn):羞辱,有愧于。谦辞。


    ⑥殷浩:长平人,字深渊,建元初征为建武将军。石季龙死,以浩为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姚襄反,浩遣将击之,军败,免为庶人。永和中卒。


    ⑦目想:凝思。令仪:美好的容止仪表。令,善,美好。


    ⑧墟垄:坟墓。墟,故城,废址。垄,坟墓。


    ⑨仰眄(miǎn):敬慕。眄,斜视,以不敢正视表敬意。


    ⑩怃(wǔ)然:形容失望的样子。


    【译文】


    先生您英雄风范,英名远扬,名垂青史,受人爱戴。古人说得好:“听说了伯夷气节,懦夫也能立志。”仰慕先生的道德,哪里能不胸怀青云之志呢?我因为不才,只做了这个小邑的主管,但崇信有德行的人,仿效古代贤士的风度。就与朋友殷浩等,穿上祭奠时的服装,到坟上祭灵,瞻仰祠宇。虽然您的精魂深潜地下,但我思念您的风采啊;幽雅的音容永远寂寞不见了,但您作为楷模却在人们心中永存。徘徊在您的坟前,仰观松林,哀叹形体的易逝,悼念仁德的永存,慨然感叹,凄然忧伤。讽、谣都为寄托情怀而产生,《雅》《颂》因为钦敬而歌唱。不是借助歌咏叙说,如何寄托这种情怀?颂词说</a>道:


    岩岩先生①,迈此英风。含真独畅,心夷体冲②。高蹈域表,淑问显融③。昂昂五贤,赫赫八俊。虽曰休明④,或婴险吝⑤。岂若先生,保兹玉润。超世作范,流光遐振。坟茔磊落,松竹萧森。荟丛蔚蔚⑥,虚宇愔愔⑦。游兽戏阿⑧,嘤鸟鸣林。嗟乎徐君,不闻其音。徘徊丘侧,凄焉流襟。何以舒蕴,援翰托心。


    【注释】


    ①岩岩:高峻貌。


    ②冲:原指幼小,此引申为淡泊、谦和。


    ③淑问:美好的名声。显融:明显,显著。


    ④休:美善。


    ⑤婴:遭遇,触犯。


    ⑥荟(huì):草木茂盛貌。


    ⑦愔愔(yīn):安和沉默。


    ⑧阿(ē):大的丘陵。


    【译文】


    令人高山仰止的先生,您英气超拔。率真酣畅,身心平静淡泊。您超凡脱俗,美名显著。您在五贤中气宇轩昂,在八俊中声名赫赫。虽然说同是美善,但有的人却遭遇不测。有谁像先生您这样,永葆玉石的质润。卓然不俗为人效法,流光溢彩而又遐迩闻名。坟墓高耸,松竹凄凉。树丛茂盛,祠宇安和。野兽在山中游戏,鸟儿在树林里鸣叫。可叹啊徐君,不闻您的声音。徘徊在您的墓旁,悲伤凄然,泪流湿襟。何以舒解心中的思念啊,只好写段文字以寄托感情。


    陶潜</a>


    陶潜简介参见卷五。


    读史述


    【题解】


    本文是作者读司马迁</a>《史记</a>》后用四言韵语写下的读后感,寄托了作者在晋宋易代时的复杂感情。歌吟舍生取义精神时表明作者对当时世情炎凉的感叹,也表明作者追求隐居的心情。文章言简意赅,抓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主要特点,给以中肯的评价,语言精美。


    余读《史记》,有所感而述之:


    【译文】


    我读《史记》,有所感而记述如下感受:


    二子让国,相将海隅。天人革命,绝景穷居。采薇高歌,慨想黄、虞①。贞风凌俗,爰感懦夫。夷、齐。


    【注释】


    ①黄、虞:黄帝和虞舜。


    【译文】


    伯夷、叔齐兄弟互让君位,相互跟从来到海边。周王伐纣,他们逃离隐居僻地。采薇而食高声歌唱,感慨怀想黄帝、虞舜。其高风亮节超凡脱俗,使胆怯懦夫为之所动。伯夷、叔齐。


    去乡之感,犹有迟迟。矧伊代谢①,触物皆非。哀哀箕子,云胡能夷?狡童之歌②,凄矣其悲。箕子。


    【注释】


    ①矧(shěn):况,况且。伊:虚字,无意义。代谢:交替,改朝换代。


    ②狡童之歌:指箕子所作《麦秀歌》。抒发亡国之痛。


    【译文】


    离乡背井的时候,还有一种眷恋之情,况且朝代更迭,触物皆非。箕子对殷朝灭亡的哀怨之情,怎么能得以平静!他作的《麦秀歌》,那是多么凄惨悲哀啊!箕子。


    知人未易,相知实难。淡美初交,利乖岁寒。管生称心,鲍叔必安。奇情双亮①,令名俱完②。管、鲍。


    【注释】


    ①奇情:不同一般的情操。双亮:互相谅解。


    ②令名:美名。


    【译文】


    了解别人是不容易的,而两相知心更是困难。君子之初交淡美如水,小人之利害冲突常在穷困之时。管仲因贫穷多取钱财,鲍叔牙总是心安气静。两人非同一般的情操,美名都得以完全。管仲、鲍叔牙。


    遗生实难,士为知己。望义如归,允伊二子。程生挥剑①,惧兹余耻②。令德永闻,百代见纪。程、杵。


    【注释】


    ①挥剑:指用剑自杀。


    ②惧兹余耻:指程婴如不自杀,便对不起杵臼,而自以为耻。


    【译文】


    舍弃生命确实困难,只有士方能为知己而死。为信义而视死如归,程婴与公孙杵臼都是如此。程婴自杀,身不受耻。他们的美德久传,百代后的典籍也记载着。程婴、公孙杵臼。


    恂恂舞雩,莫曰匪贤。俱映日月,共飧至言①。恸由才难,感为情牵。回也早夭,赐独长年。七十二弟子。


    【注释】


    ①飧(sūn):熟食。这里指咀嚼、消化、领会。


    【译文】


    跟孔子在舞雩求学的弟子,没有谁不是贤人。他们的贤德与日月辉映,他们一同体会孔子的至理名言。因弟子遭难孔子恸哭,临终别世师生情牵。颜回早年去世,子贡独自长寿。七十二弟子。


    进德修业,将以及时。如彼稷、契,孰不愿之?嗟乎二贤,逢世多疑。候詹写志①,感献辞②。屈、贾。


    【注释】


    ①詹:太卜郑詹尹。


    ②(fú):似鸱鸮,古人认为是一种不祥的鸟。


    【译文】


    增进道德修治学业,应该及时努力。像稷、契那样辅佐贤明,有哪个人不愿意呢!可惜啊屈原和贾谊,适逢多疑的时世。屈原求见郑詹尹占卜自己的志向,贾谊因鸱鸮鸟进屋而作《鸟赋》。屈原、贾谊。


    丰狐隐穴①,以文自残②。君子失时,白首抱关。巧行居灾,忮辩召患③。哀矣韩生,竟死《说难》。韩非</a>。


    【注释】


    ①丰狐:大狐狸。


    ②文:文彩。


    ③忮(zhì)辩:强辩。


    【译文】


    大狐狸隐匿洞穴,因为皮毛之美反害了自己。有才华的君子生不逢时,到年老还在守门。做事过于聪明容易惹祸,言辞过于善辩容易招灾。悲哀啊韩非,终归死于《说难》。韩非。


    易代随时,迷变则愚。介介若人①,特为贞夫。德不百年②,污我《诗》《书》。逝然不顾,被褐幽居。鲁二儒。


    【注释】


    ①介介:孤高耿直,有节操。


    ②百年:指人的一生。


    【译文】


    改朝换代时须随时应变,不知应变乃是愚腐。这是常人见解,孤高的鲁国二儒,是特有的品行贞洁的人。品德不能保持一生的人,记载他将污损《诗》《书》。鲁国二儒傲然不顾,安然隐居。鲁国二儒。


    远哉长公,萧然何事①?世路多端,皆为我异。敛辔朅来②,独养其志。寝迹穷年,谁知其意。张长公。


    【注释】


    ①萧然:寂寞冷落的样子。


    ②朅(qiè)来:去来,即归去来。


    【译文】


    距今久远的张长公啊,为何那么寂落萧冷?世上路途很多,都与我的行途不同。收起马辔缰绳停止出仕,归来独养浩然正气。张长公隐居终生,谁明了他的心意呢?张长公。


    傅玄</a>


    傅玄(217—278),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铜川耀州东南)人。西晋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司隶校尉,封鹑觚子。傅玄认为自然界由“气”组成,人类社会及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过程;认为“人之性如水焉,置之圆则圆,置之方则方”。因而主张“礼”“法”结合,“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傅玄还精通音律,于诗擅长乐府。著有《傅子</a>》《傅玄集》,俱佚,明人辑有《傅鹑觚集》,清人方濬师有集校本,较完备。


    拟金人铭作口铭


    【题解】


    本文是一篇警策文字,以口为题,表明作者的立身处世之道,道出了一个封建士大夫的人生观。题中金人,指立于周太祖庙堂石阶之前的一个铜铸人像,该人像“三缄其口”,并且背上刻有铭文:“古之慎言</a>人也。”后人称之为“金人铭”。铭是一种文体,用以叙述他人生平功德或自警,因古代多铭刻钟鼎碑石而得名。本铭行文流畅,朗朗上口,凝练整齐,便于记诵,很符合铭文的特点。


    神以感通,心繇口宣①。福生有兆②,祸来有端③。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蚁孔溃河,溜穴倾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存亡之机,开阖之术④。口与心谋,安危之源。枢机之发⑤,荣辱存焉。


    【注释】


    ①心繇口宣:思想由嘴来传达。心,心思,思想。宣,宣讲,外泄。


    ②兆:兆头。


    ③端:端由。


    ④开阖之术:纵横捭阖之术。


    ⑤枢机:喻指事物的关键。枢,门轴。机,弩牙,是弩借以张弛的关键所在。


    【译文】


    精神与感觉相通,思想借口来宣泄。幸福产生有征兆,灾祸来临有端由。不要纵性,不要多言。蚁穴可以使河堤溃塌,山中的小小水道可以让高山倾覆。疾病由口中传入,祸端因多嘴而发生。要把握存亡的关键,要掌握开合的技巧。开口之前是否先三思,这是安全与危险的源泉。枢机一旦发动,荣与辱便见分晓。


    裴子野


    裴子野(469—530),字几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仕齐梁两代,为官廉洁奉公,深行于学,深受时人推重。曾据沈约</a>《宋书</a>》删撰《宋略》二十卷,甚为萧琛</a>、徐勉所重,沈约亦自叹不及。《梁书</a>》本传称其“为文典而速,不尚丽縻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所著《雕虫论》一文,指斥当时注重藻饰的风气,措辞激切,批判有力,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影响。今存文有《宋略总论》《移魏文》《卧疾赋》等十多篇,诗三首,载《艺文类聚</a>》和《文苑英华</a>》。


    女史箴


    【题解】


    这是一篇劝诫短文。作者在文中告诫人们,要以行为端正为做人根本,不要迷恋衣饰的华丽,外表的炫美,更不要贪图财物。作者关于什么是真正的美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文章行文流畅,朗朗上口,四字排比,短而气足。比喻新鲜贴切,而富含哲理,颇显精致。


    膏不厌鲜①,水不厌清。玉不厌洁,兰不厌馨②。尔形信直③,影亦不曲。尔声信清,响亦不浊。绿衣虽多,无贵于色。邪径虽利,无尚于直④。春华虽美,期于秋实⑤。冰璧虽泽,期于见日。浴者振衣,沐者弹冠。人知正服,莫知行端。服美动目,行美动神。天道祐顺,常与吉人⑥。


    【注释】


    ①膏:甘美。这里指甘美的食物。厌:满足。


    ②馨(xīn):香气。


    ③信:确实,真的。


    ④直:价值,指财物。


    ⑤期于秋实:寄希望于秋天的收获。实,结果,果实。此处指收获。


    ⑥与:给予。


    【译文】


    食物越新鲜越好,水越清澈越好。玉石越纯洁越好,兰花越香越好。你的身体确实端正,影子必然不弯曲。你的嗓音确实清亮,你的声响必然不浊。华衣虽多,勿以色鲜为贵。邪路虽然有利可图,勿把钱财看得太重。春华虽美,还寄希望于秋季的果实。冰川虽然光泽夺目,还需阳光照射。沐浴者抖动衣服,弹击帽子。人们知道端正服饰,却不知端正行为。服装之美可以悦目,行为之美可以赏心。天道有常,福气顺畅,往往给予有德的人。


    卞兰


    卞兰,琅琊开阳(今山东临沂)人。魏武帝</a>卞皇后弟。生年不详,约卒于魏明帝景初年间。三国魏文学家。袭父爵为开阳侯,曾做奉车都尉,游击将军,加散骑常侍。曹丕</a>为太子时,卞兰献赋,盛赞太子美德,夸奖曹丕的《典论</a>》,因此得到曹丕亲敬。魏明帝专意于宫室,卞兰数次切谏。所著原有文集二卷,已佚。严可均</a>《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a>》的《全三国文</a>》卷中辑有卞兰佚文。


    座右铭


    【题解】


    这是一篇训诫文,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座右铭,是一种用为自我警诫的铭文,因古代作铭人常将其置于座右,故称。这篇座右铭中主张的清心寡欲、谨口慎言、从容顺时、守玄执素等观点,虽有它消极的一面,但同时也有某种积极意义,能为我们为人处世提供一定的指导。


    重阶连栋①,必浊汝真②。金宝满堂,将乱汝神。厚味来殃③,艳色危身。求高反坠,务厚更贫。闭情塞欲,老氏所珍④。周庙之铭⑤,仲尼是遵⑥。审慎汝口,戒无失人。从容顺时,和光同尘⑦。无谓冥漠,人不汝闻。无谓幽窅⑧,处独若群。不为福先,不与祸邻。守玄执素⑨,无乱大伦。常若临深,终始为纯。


    【注释】


    ①重阶连栋:指装饰极其高级豪华的房屋。重阶,指台阶很多。连栋,指栋梁相连。


    ②浊:污浊。这里作动词用,使变污浊。真:真气,可理解为身上的正气。


    ③厚味:本指美味的食物,这里指贪得无厌。来:招致。殃:祸殃,灾难。


    ④老氏:即老子</a>,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⑤周庙之铭:周先祖后稷的庙宇,右墙壁下有一尊金人,口被三道封条堵着,背上铭刻着:“古之慎言人也。”


    ⑥仲尼:孔子的字。


    ⑦和光同尘:老子语,意为与光、尘合一。


    ⑧窅(yǎo):深远。


    ⑨守玄:保持清虚玄静。


    【译文】


    重阶连栋的房屋,必然污染你的正气。金银财宝塞满庭堂,必将搅乱你的精神。贪图美食招致祸殃,追求艳色危及自身。想到高处,反而坠到底层;追求财富,反而变得贫穷。清心寡欲,是老子所珍爱的名言。周庙里的铭言,是孔子所遵守的准则。开口说话一定要审慎,万勿失言于人。从容应付,适应形势,与光、尘合而为一。不要说幽寂孤独,没有人知道你。不要说幽深冷清,独处犹如群居。不首先去追逐幸福,就不会与灾祸为邻。守住本分,朴素过活,不乱伦理纲常。经常如临深渊一般小心谨慎,善始善终,抱定纯洁的宗旨。


    王褒


    王褒,字子渊,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北周武帝天和末年(570)左右。识量渊通,志怀沉静,美风仪,善谈笑,博览史传,尤工属文。先任秘书郎,转太子舍人,袭爵南昌县侯。梁元帝</a>与褒为旧日朋友,相得甚欢,拜侍中,累迁吏部尚书、左仆射。入周后,授车骑大将军,官终宣州刺史。有文集三十卷传于世。


    皇太子箴


    【题解】


    在封建时代,太子为国之储君,因此,其学识、品德的修养尤为重要。这篇箴言对皇太子既有誉美,又有规诫,文词精工、优美,论事</a>规正服理,堪称佳作。


    臣闻教化爰始,咏歌不足。政俗既移,风雅斯变①。伏惟皇明御宇,功均造物。改文为质,斫雕成素。皇太子洊雷居震②,明两作离③。春夏干戈,秋冬羽籥④。叔誉惭五称之对⑤,师旷</a>降四马之恩⑥。窃以太史官箴</a>,《虞书》所诫。永树芳烈,丞相所以垂文。深睹安危,太傅以之陈训。敢自斯义,献箴云尔:


    【注释】


    ①风雅: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这里指文学创作。


    ②洊雷居震:《周易·震卦》:“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洊雷,指相继而至的雷声。又,《周易·说卦》以震卦象征长子,故以洊雷比喻太子。


    ③明两作离:《周易·离卦》:“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离为日,日为明,有上下二体,所以说明两作离。易家认为是太子的卦,是说能继承为父的事业。


    ④羽籥(yuè):雉羽和籥,古代文舞用的舞具和乐器。籥的形状像笛子。


    ⑤叔誉:即叔向,春秋晋国人。


    ⑥师旷:春秋晋国乐师。


    【译文】


    我听说教化开始的时候,歌诗不足以表达志意。政治风俗改变了,风雅之作也要发生变化。圣明皇帝治理天下,功德普及自然万物。改变华美的形式而重视内容,取消雕琢藻饰而归于自然。皇太子谨慎修身,能够通达情理而明照四方。春夏习武,秋冬弄文。叔誉也惭颜于五称之对,师旷称降于四马之恩。太史官的箴规,《虞书》中就有告诫。永远建树美好的事迹,丞相因此而留下文章。深刻观察到安危得失,太傅以之来陈述训诫。专从这种意义出发,斗胆献上箴言如下:


    天生蒸民,司牧斯树。咸熙庶绩①,式昭王度②。惠民垂统,元良继体。丽正离晖,惟机天启。令问令望③,闻《诗》闻《礼》。从曰抚军④,守曰监国⑤。秋坊通梦⑥,春宫养德⑦。桓荣献书⑧,荀攸观则⑨。元子为士⑩,齿卿命秩(11)。朝服寝门,回车作室。正阳君位,乔枝父道。臣子所崇,忠孝为宝。勿谓居尊,祸福无门。勿谓亲贤,王道无偏。无为虑始,无为事先。损之又损,全之亦全。无往不复,无平不陂。美疢甘言,鲜不为累。则哲惟难(12),知人未易。居室为善,分阴无弃。亡保其存,危安其位。神听不惑,天妖斯忌。文昌著于前星(13),秬鬯由于守器(14)。庶僚司箴,敢告阍寺。


    【注释】


    ①庶绩:众多的功业。


    ②王度:王者的德度。


    ③令问:美名。令望:美仪使人景仰。


    ④抚军:太子随君出征称为抚军。


    ⑤监国:君王外出,太子留守,代行处理国政。


    ⑥秋坊:太子寝宫。


    ⑦春宫:东宫,太子所居。


    ⑧桓荣:东汉人,字春卿。光武时拜议郎,授太子经,累迁太子少傅,后迁太常。明帝即位,以帝师之尊拜为五更,封关内侯。其门徒多贵至公卿。


    ⑨荀攸:三国时曹操谋士,字公达。从征张绣、吕布、袁绍等,屡进计谋,被任为尚书令,后随曹操征孙权,病死途中。


    ⑩元子:长子。


    (11)齿卿:年轻官员。牛马幼小者,岁生一齿,故以齿计岁数。又借指年轻人。


    (12)则哲:知人。《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以是代称。


    (13)文昌:斗魁上六星的总称。前星:太子星。


    (14)秬鬯(chànɡ):祭祀所用的酒,用郁金草合黍酿成,色黄而芳香。守器:太子主宗庙之器,故称太子为主器,亦称“守器”。


    【译文】


    上天育生了百姓,便有了管理他们的官吏。功业盛大而众多,王者的德义也表现无遗。惠泽百姓,统系沿袭。太子继位,风雅美正,智明光辉,这是上天启示的机缘。美名美仪使人景仰,听取《诗》《礼》的教义。随从皇帝出征称为抚军,留守便称为监国。秋坊中托梦,东宫里怡养性德。桓荣献来书籍,荀攸察视法则。长子们都是士官,年轻人在那里施政发命。穿着礼服待命于内门,回转车头便到精美居室。南面之位符合日中正阳,高直树木合于为父之道。人臣和子孙推崇的便是忠、孝两个至贵德行。不要说居位尊贵,福祸往往无门而入。不要说自己业已亲近贤人,王道本来没有偏向。不要在刚开始和事发前,就急于表现出你的一知半解。该亏损的还要使它亏损,该复全的自然也会复全。没有去而不返的,没有平坦便没有陂陡。醉美于甜言蜜语,少有不被牵累的。知人难,要了解人的善恶美丑更不易。处在家中要以善德为念,短暂时光不要轻易放弃。亡灭之境要能保持生存,危险时刻要能安守本位。不疑惑于神明之语,但要忌讳妖孽之事。文昌星因太子而闪耀,秬鬯之酒也由于太子美德而香醇。各僚从们监督规诫,并告知守门者和近侍之人。


    高允</a>


    高允(390—487),字伯恭,北魏渤海穆(今河北景县)人。初仕北魏太武皇帝,为中书博士,迁中书侍郎,授太子经书。曾与司徒崔浩同修《国史》。后浩以国史案被诛,允以忠正获免。文成皇帝时,位至中书令。文明太后临朝,引允参决大政。高允有文采,精通天文、历史,以公正廉明著称,因此历事北魏五帝达五十余年。


    征士颂


    【题解】


    本文是一篇“美盛德之形容”的颂文。文中颂扬了和作者同时被朝廷所征召的一些名臣俊士的高风亮节,并对物是人非的时事变迁表达了无尽的感慨,所颂人物个性独备,各具风采,读来如睹其人。


    昔岁同征①,零落将尽②,感逝怀人,作《征士颂》。盖止于应命者,其有命而不至,则阙焉③。群贤之行,举其梗概矣,今著之于左。


    【注释】


    ①同征:一同被征召。指太武皇帝拓跋焘征召天下贤士之事。


    ②零落:零散,即去世或归隐。


    ③阙:通“缺”。


    【译文】


    当年一同被征召的人,几乎零散尽净了,感慨于时间流逝而怀念故人,特意作《征士颂》。那些接受诏令的都包括在内,那些未应命而来的就不写了。群贤的品行,举其梗概,现在列在下面。


    夫百王之御世也,莫不资仗群才,以隆治道。故周文以多士克宁,汉武以得贤为盛。此载籍之所记,由来之常义。魏自神以后①,宇内平定。诛赫连积世之僭②,扫穷发不羁之寇③,南摧江、楚,西荡凉域,殊方之外,慕义而至。于是偃兵息甲,修立文学,登延俊造,酬咨政事。梦想贤哲,思遇其人,访诸有司,以求明士。咸称范阳卢玄等四十二人④,皆冠冕之胄,著问州邦,有羽仪之用。亲发明诏,以征元等。乃旷官以待之⑤,悬爵以縻之。其就命三十五人。自余依例州郡所遣者,不可称记。尔乃髦士盈朝⑥,而济济之美兴焉。昔与之俱蒙斯举,或从容廊庙,或游集私门,上谈公务,下尽忻娱,以为千载一时,始于此矣。日月推移,吉凶代谢,同征之人,凋歼殆尽。在者数子,然复分张。往昔之忻,变为悲戚。张仲业东临营州,迟其还反,一叙于怀,齐衿于垂殁之年,写情于桑榆之末,其人不幸,复至殒殁。在朝者皆后进之士,居里者非畴昔之人⑦,进涉无寄心之所,出入无解颜之地。顾省形骸,所以永叹而不已⑧。夫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亦可以长言寄意。不为文二十年矣,然词切于心,岂可默乎。遂为之颂,词曰:


    【注释】


    ①神(jiā):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年号(428—431)。


    ②赫连:匈奴名氏,系匈奴右贤王刘去卑之后。去卑即独孤氏祖宗,传至勃勃僭称夏王,性情残暴、杀人无算。


    ③穷发:即远方不毛之地。不羁:即不驯服。


    ④范阳:故城在今河北涿州。


    ⑤旷:空。


    ⑥髦士:俊杰之士。


    ⑦畴昔:往日。畴,助词,无义。


    ⑧永:通“咏”。


    【译文】


    历代帝王治理天下,没有不依靠群贤才能来光大治理之道的。所以周文王以贤人多而达到天下太平,汉武帝以得到贤士而达到盛世。这是典籍所记载的,是古往今来的常理。魏自神年间以后,国内平定。诛灭赫连多代的僭妄,扫荡极远之地桀骜不驯的敌人,向南摧攻江、楚之地,向西扫荡荒凉的地区,各地各方,仰慕道义而来投奔。这时候我们放下武器解除甲胄,修补确立文学,招延贤良俊才,征求各种良策。太武皇帝思慕贤士哲人,想遇到难得的能人,探访各级官府,来寻求明识之士。众所称颂的范阳卢玄等四十二人,都是名士英杰,能辅翼朝廷。太武皇帝亲自发布明哲的诏书,来征召卢玄等。空出职位等待他们,拿出爵位来招致他们。来应命的有三十五人。其余按照惯例各州郡所派送举荐的人不可计数。那时候俊杰之才充斥朝廷,人才济济的美誉就此兴起了。过去与我一同蒙恩被征召的,有的在庙廊从容应对,有的游集在大臣的门庭,谈论公务之后极尽欢娱,以为千载难逢的时机出现了。日月推移,吉凶交替,一同被征召的人几乎零落尽了。尚在的几个人也都已分散了,过去的欢乐变成了悲伤。张仲业东去营州,我一直等待他回来,希望叙叙心情,一同相聚在垂暮之年,可是不幸的是他也去世了。在朝廷里的人都是后进之士,所居里巷的人都不是过去的同事,进得公堂没有令我舒心快意的地方,出来也没有舒展心志的环境。自顾之下,怎能不叹息不已!颂,用以称美盛大德行的情形,也可以用深长的语言寄托心意。我不作文章二十年了,可是心里有话,怎么能沉默不语呢?所以就为此作颂,颂词是:


    紫气干霄,群雄乱夏。王龚徂征,戎车屡驾。扫荡游氛,克翦妖霸。四海从风①,八垠渐化②。政教无外,既宁且一;偃武宁兵,惟文是恤。帝乃旁求,搜贤举逸。岩隐投竿,异人并出。


    【注释】


    ①四海:《尔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②八垠:八方之界。


    【译文】


    紫气吉祥,一飞冲天,群雄并起,扰乱中华。太武皇帝,纵横天下,战车滚滚,屡行征伐。扫荡乱凶,消灭奸霸。四海服从,八垠归化。政教普照,光耀华夏,天下安宁,无不一致;放弃武功,倡导文艺。圣上追求,贤人逸士。隐士出山,异士来致。


    亹亹卢生①,量远思纯。钻道据德,游艺</a>依仁②。旌弓既招,释褐投巾。摄齐升堂,嘉谋日陈。自东徂南,跃马驰轮。僭冯影附,刘以和亲③。


    【注释】


    ①亹亹(wěi):进取。


    ②游艺依仁:见《论语》:“依于仁,游于艺。”


    ③刘以和亲:指与刘宋和亲通婚。


    【译文】


    卢生进取,度量远大,神思精纯。求道讲德,多艺而仁。帝王既召,立即起身。庄重上朝,良策善谋,一一述陈。从东向南,骑马前进,或驱轮车。四处响应,处处归附,大魏得以,与宋和亲。


    茂祖茕单,夙罹不造。克己勉躬,聿隆家道。敦心六经,游思文藻。终辞宠命,以之自保。


    【译文】


    茂祖孤单,从小不幸。克制自己,不断上进,美德盛大,治家有道。潜心学习,通览六经,运用神思,文章不凡,辞藻华美。最终推辞,帝王之命,如此行事,只为自保。


    燕常笃信,百行靡遗。位不苟进,任理栖迟。居冲守约,好让善推。思贤乐古,如渴如饥。


    【译文】


    燕常忠厚,讲究信用,各种品行,无有缺漏。从不苟且,进位以正,只认道理,凝重刚直。居于虚冲,坚守简约,喜欢辞让,善于推人。思慕贤人,爱好古道,如渴似饥。


    子翼致远,道赐悟深。相期以义,相和若琴。并参幕府,俱发德音。优游卒岁,聊以寄心。


    【译文】


    子翼致力,光大久远,通于大道,明白深意。相互约期,只以道义,彼此和谐,如同琴瑟。同在幕府,同讲德义。优游卒岁,聊以开心。


    祖根运会,克光厥猷。仰缘朝恩,俯因德友。功虽后建,禄实先受。班同旧臣,位并群后。


    【译文】


    祖根运会,光明优秀。上因皇恩,下靠良友。功虽在后,禄却先受。列于老臣,又共群后。


    士衡孤立,内省靡疚。言不崇华,交不遗旧。以产则贫,论道则富。所谓伊人,实邦之秀。


    【译文】


    士衡孤独,问心无疚。言谈不求华丽,交往不忘故旧。论财贫困,论道富有。如此之人,国家俊秀。


    卓越啊友规,秉兹淑量。存彼大方,摈此细让。神与理冥,形随流浪。虽屈王侯,莫废其尚。


    【译文】


    卓矣友规,讲究法则,坚持美德,保持大度。他所不取,小节小让。神思悠远,大道久长,放浪形骸,风流倜傥。虽低王侯,不能舍者,此人风尚。


    赵实名区,世多奇士。山岳所钟,挺生三李。矫矫清风,抑抑容止。初九而潜①,望云而起。


    【注释】


    ①初九而潜:见《周易》:“初九,潜龙勿用。”指隐而不发。


    【译文】


    赵地有灵气,多出奇士。山岳钟情,有了三李。矫矫不群,风格各异,进退有节,从容举止。当退则退,潜伏于地;当起则起,如云翻起。


    诜尹西都,灵惟作傅。垂训王宫,载理云雾。熙虽中天,迹阶郎署。余尘可挹,终亦显著。


    【译文】


    诜君名尹,生于西都,神奇精明,作朝师傅。身在王宫,教诲王子,无所不能,理论万物。立身朝廷,任职郎署。行迹可表,终于显著。


    仲业渊长,雅性清到。宪章古式①,绸缪典诰。时值险难,常一其操。纳众以仁,训下以孝。化彼龙川,民归其教。


    【注释】


    ①宪章:法则。


    【译文】


    仲业渊博,儒雅清明。以古为则,钻研典诰。生于乱世,坚守德操。交际讲仁,更倡孝道。龙川之民,皆受其教。


    迈则英贤,侃亦称选。闻达邦家,名行素显。志在兼济,岂伊独善。绳匠弗顾,功不获展。


    【译文】


    迈则英贤,侃亦优秀。知名天下,声品大显。素有大志,兼济天下,人生在世,怎能独善?墨守之士,终不动心,如此行事,功业难展。


    刘、许履忠,竭力致躬。出能骋说,入献其功。轩一举①,挠燕下崇。名彰魏世,享业亦隆。


    【注释】


    ①轩:轻捷之车。


    【译文】


    刘、许二人,尽心孝忠,竭力效命。尤善游说,每一出入,必有成功。车旌一发,必有大成。名扬大魏,享名隆重。


    道茂夙成,弱冠播名。与朋以信,行物以诚。怡怡昆弟①,穆穆家庭②。发响九皋,翰飞紫冥。频在省闼,亦司于京。刑以之中,政以之平。


    【注释】


    ①怡怡:和悦。


    ②穆穆:和敬。


    【译文】


    道茂早成,二十扬名。朋友讲信,交往忠诚。兄弟和睦,家庭团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常在省部,也在京城。执法公正,为政公平。


    猗欤彦鉴,思参文雅。率性任真,器成非假。靡矜于高,莫耻于下。乃谢朱门</a>,归迹林野。


    【译文】


    彦鉴此人,忠直文雅。坦诚天真,大器纯正。高不骄横,低不耿耿,最终退隐,归隐林野。


    宗敬延誉,号为四俊。华藻云飞,金声</a>夙振。中遇沉疴,赋诗以讯。忠显于辞,理出于韵。


    【译文】


    宗敬大名,名列四俊。华美倜傥,声名大振。中遭大病,赋诗问答。言辞之间,忠诚显露,能讲道理,有文采风韵。


    高济朗达,默识渊通。领新悟异,发自心胸。质侔和璧,文炳雕龙。耀姿天邑,衣锦旧邦。


    【译文】


    高济通达,强记博闻。领会创新,悟出奇异,所论所谈,出自心胸。品质洁白,如和氏璧,文彩风流,犹如神工。功成名就,衣锦还乡。


    士元先觉,介焉不惑。振袂来庭,始宾王国。蹈方履正,好是绳墨。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译文】


    士元智慧,先知先觉,正直刚烈,不会疑惑。快速应召,始任公职。方方正正,坚持原则。正人君子,丝毫不错。


    孔称游、夏①,汉美渊、云②。越哉伯度,出类逾群。司言秘阁,作牧河、汾。移风易俗,理乱解纷。融彼滞义,涣此潜文。儒道以析,九流以分。


    【注释】


    ①游、夏:子游</a>与子夏</a>。皆孔子的名弟子,孔子称道二人的文学才能。


    ②渊、云:王子渊和扬雄</a>,王子渊有《甘泉颂》,扬雄有《甘泉赋</a>》。


    【译文】


    孔子称赞,子游、子夏;汉代有名,子渊、扬雄。出类拔萃,伯度超群。出入秘阁,治理河、汾。移风易俗,梳理混乱,解决纠纷。解释难题,发扬深意。剖析儒道,九流区分。


    崔、宋二贤,诞性英伟。擢颖闾阎,闻名象魏。謇謇仪形①,邈邈风气②。达而不矜,素而能贲。


    【注释】


    ①謇謇(jiǎn):忠贞的样子。


    ②邈邈:辽远的样子。


    【译文】


    崔、宋二贤,古怪杰出。出于村巷,闻名大魏。忠直之形,辽远气质。居高不骄,朴素而光采夺人。


    潘符标尚,杜熙好和。清不洁流,浑不同波。绝希龙津,止分上科。幽而逾显,损而逾多。


    【译文】


    潘符高尚,杜熙随和。清明自守,不肯随波。天下少有,都是俊杰。越谦越显,越减越多。


    张纲柔谦,叔述正直。道雅洽闻,弼为兼识。拔萃衡门①,俱渐鸿翼。发愤忘餐,岂要斗食?率礼从仁,罔愆于式。失不系心,得不形色。


    【注释】


    ①衡门:横木为门,意思是十分卑微穷困。


    【译文】


    张纲柔顺,谦谦君子,叔述正直。无偏无私,辅佐有为,广知博识。出身穷困,却能腾飞。发愤忘食,岂为求官?讲礼讲仁,从不犯科,不拘一格。纵有所失,释然于心;纵有所成,不显于色。


    郎苗始举,用均已试。智足周身,言足为治。性协于时,情敏于事。与今而同,与古曷异?


    【译文】


    郎苗刚来,已显大器。智足保身,言足治世。随和当世,敏捷做事。虽说通今,与古无异。


    物以利移,人以酒昏。侯生洁己,惟义是敦。日纵醇醪①,逾敬逾温。其在私室,如涉公门。


    【注释】


    ①醇醪:浓烈的酒。


    【译文】


    物换星移,多因利益;人变昏庸,与酒有关。侯生自爱,只讲道义。每日饮酒,越喝越谨。人在私家,如在公门。


    季才之性,柔而执竞。届彼南秦,申威致命。诱之以权,矫之以正。帝道用光,边土纳庆。


    【译文】


    季才性情,柔而执着。曾到南秦,宣威下令。诱导权变,以刚正矫正。因为有君,圣名光大,四边致庆。


    群贤遭世,显名有代。志竭其忠,才尽其概。体袭朱裳,腰纽双佩。荣曜当时,风高千载。君臣相遇,理实难偕。昔因朝命,与之克谐。披衿散想,解带舒怀。此昕如昨①,存亡奄乖。静言思之,中心九摧。挥毫颂德,潸尔增哀②。


    【注释】


    ①昕:鲜明,明亮。


    ②潸尔:流泪的样子。


    【译文】


    诸贤遭时,有代显扬美名。竭尽其忠,尽显其才。身着朱服,腰有双佩。荣耀一时,名传千载。君臣相遇,难得和谐。昔日因诏命,上下和谐。披衣追想,解衣舒怀。如此欢乐,恍然如昨,转眼之间,存亡分散。沉默不语,反复思之,心中痛悼,如断肝肠。挥笔颂德,潸然泪下,更加悲哀。


    元结</a>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属河南)人。唐玄宗</a>天宝十二载(753)进士。安史乱起,逃难入猗开洞(今湖北大冶东回山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擢山南道州节度参谋;唐代宗时,任道州刺史。官终容管经略使。元结工于诗和散文。其诗多反映民生疾苦,情感真挚动人,所作多古体和绝句。他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的形式主义文风,主张诗作应能“救世劝俗”“道达情性”。散文为韩愈</a>、柳宗元</a>之先驱。元结的文学主张及创作,对中唐新乐府运动和古文运动,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兴颂


    【题解】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乱起,唐玄宗携百官避难四川,太子即位,是为肃宗。肃宗至德元载(756),郭子</a>仪率军收复洛阳和长安,玄宗还复京师。这篇颂文便是作者在安史之乱平息后所作。文章叙述了安史乱起后,时为太子的肃宗“匹马北方”,“独立一呼”号召群臣抗击叛军,收复河山的经过。歌颂了唐朝帝王在这段中兴时期的功业。颂词为四言古体,质朴、庄重,音调铿锵有力,颇具《诗经》遗韵。


    天宝十四载①,安禄山陷洛阳②。明年,陷长安。天子幸蜀③,太子即位于灵武④。明年,皇帝移军凤翔⑤。其年复两京,上皇还京师。於戏⑥!前代帝王,有盛德大业者,必见于歌颂。若今歌颂大业,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学⑦,其谁宜为⑧!颂曰:


    【注释】


    ①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5)。


    ②陷:攻陷。


    ③幸:指帝王驾临。


    ④灵武:今属甘肃。


    ⑤凤翔:今属陕西。


    ⑥於戏:叹词,与“呜呼”同。


    ⑦老于:善于。


    ⑧宜:适宜,合适。


    【译文】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攻陷洛阳,第二年攻陷长安。玄宗皇帝驾临蜀地,太子即位于灵武。又过一年,肃宗皇帝把军队移到凤翔。就在这一年,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二京,太上皇从蜀地返回到京都。呜呼!前代的帝王,有盛德并建立业绩的,一定被歌颂。如果我现在歌颂当今帝王的大业,把他们的业绩刻在金石上,并不是我善于写文章,那是谁都应该做的。颂词是:


    嘻嘻前朝①,孽臣奸骄,为昏为妖。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群生失宁。大驾南巡,百寮窜身②,奉贼称臣。天将昌唐,繄睨我皇③,匹马北方。独立一呼,千麾万旟,我卒前驱。我师其东,储皇抚戎④,荡攘群凶。复服指期⑤,曾不逾时,有国无之。事有至难,宗庙再安,二圣重欢。地辟天开,蠲除祅灾⑥,瑞庆大来⑦。凶徒逆俦⑧,涵濡天休⑨,死生堪羞。功劳位尊,忠烈名存,泽流子孙⑩。盛德之兴,由高日升,万福是膺。能令大君,声容沄沄(11),不在斯文。湘江东西,中直浯溪(12),石崖天齐。可磨可镌(13),刊此颂焉,何千万年!


    【注释】


    ①嘻嘻:欢乐的样子。


    ②百寮:百官。


    ③繄(yī):句首语气词,相当于“惟”。睨(nì):原义为斜视,这里有偏护的意思。


    ④储皇:指太子。


    ⑤指期:犹“指日”“不日”。


    ⑥蠲(juān)除:除去。


    ⑦瑞:吉祥。庆:福。


    ⑧俦(chóu):同类。


    ⑨涵濡:浸渍。


    ⑩泽:恩泽。流:流及。


    (11)沄沄:水转流的样子。


    (12)浯溪:水名。在今湖南祁阳。


    (13)镌:刻。


    【译文】


    前朝的孽臣很快乐,他们越益奸诈、骄纵,变得糊涂,有的成为妖孽。边塞的大将,任意驰骋士兵,流毒扰乱国家的常道,老百姓失去了往日的安宁。玄宗皇帝南巡蜀地以后,文武百官都像老鼠一样缩着身子,把叛贼当做君主而称臣。可是老天将要使唐朝昌盛,只是偏护我的皇帝,肃宗孤身一人,留在北方。他独自一呼,有千百万军队跟着响应,我们的士卒向前驱驰。我们的部队向东挺进,储皇安抚将士,荡去、排除众多的凶贼。“复服”的期限,还不曾超过。自从有了国家以来,还没有这样的事。事情虽然遇到了困难,宗庙还是再次安宁下来,二位君主重新欢聚。天地为之开阔,他们除去妖孽灾害,吉祥、福气全部涌来。凶恶的歹徒,叛逆的同类,浸渍天恩,他们不管是生还是死都是十分可耻的。有功劳的将士给以高位,忠烈的大臣英名长存,他们的恩泽流及自己的子孙后代。皇帝的盛大德操,再次兴盛,日益上升,万般福分都能承受。这些福分使伟大的君主神采奕奕,欢乐融融,这些都不在我这篇颂文里。湘江自西流向东,中途流过浯溪,浯溪两边石崖与天一般齐。可以磨平镌刻文字,把这篇颂文镌刻在上面,它能流传千万年!


    韩愈


    韩愈简介参见卷二。


    五箴 并序


    【题解】


    这五首箴言,是韩愈中年以后,自感精力已不及青少年时代,而个人修养并未臻理想境界,为提防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无所作为的人,因而从游乐、言语、行止、好恶、知名五个方面为自己写的规诫文字。文字虽简短,但写得很有诚意,也很恰当。尤其是《知名箴》,道出了古今知识分子的通病。“勿病无闻,病其晔晔”之论颇为深刻,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余生三十有八年①。发之短者日益白,齿之摇者日益脱。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日负于初心。其不至于君子而卒为小人也,昭昭矣!作《五箴》以讼其恶云②。


    【注释】


    ①有:通“又”。


    ②讼其恶:批评自己的缺点。


    【译文】


    人所担忧的主要问题是难以察觉自己的过错,对于自身不对的地方能够明知,却不能够改正,这是缺乏果断行动的性格。我已三十八岁了。头发日益稀疏花白,牙齿也逐渐松动脱落。耳目都不及从前那样聪明,道德的修养也和早年的志向相去甚远。看来不能列于君子最终反成为小人,已经是很清楚的了。所以作出《五箴》来批评自己的缺点。


    游箴


    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①;余今之时,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呜呼余乎,其无知乎?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


    【注释】


    ①蚤夜以孜孜:早晚孜孜以求。蚤,通“早”。


    【译文】


    我年少之时,希望自己博学多能,故而早晚都孜孜不倦地刻苦努力;可到了现在,总在饱食之后嬉闹荒度,早晚无所事事。唉!我啊!太无知了吧?!是放弃君子的修养而自甘堕落成小人了吧?!


    言箴


    不知言</a>之人,乌可与言①?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传。幕中之辩,人反以汝为叛;台中之评,人反以汝为倾②。汝不惩邪!而呶呶以害其生邪③!


    【注释】


    ①乌:怎么。


    ②倾:排挤。


    ③呶呶(náo):形容说话唠叨,使人讨厌。


    【译文】


    不懂你话语含意的人,怎么能够和他交流?真能深解你言语的人,哪怕不和他说什么他也能明白你的意思。在幕府军帐中辩锋太盛,人们以为你心怀叛意;做监察御史时坐论天旱人饥,被贬为山阳令。你还不有所警醒吗?是想要这样让无益之语耽搁你的一生吗?


    行箴


    行与义乖①,言与法违,后虽无害,汝可以悔;行也无邪,言也无颇,死而不死,汝悔而何?宜悔而休,汝恶曷瘳②?宜休而悔,汝善安在?悔不可追,悔不可为;思而斯得,汝则弗思。


    【注释】


    ①乖:违背,不协调。


    ②瘳(chōu):损失,减少。


    【译文】


    行为与道义悖离,言论与礼法违背,以后哪怕没有带来什么危害,你也该觉得后悔;如果行为没有任何不正,言论也没有任何偏颇,那么即使因此殉身,精神也会长存,你又有什么好后悔的?应该后悔的你却不去理会,你的恶劣品性又怎么可能减少?应该不理会的你却表示后悔,你的善良道德究竟在哪里?!可悔之事难以追回,所以一定不可做将会后悔的事;考虑明白这一点,你就可以去掉许多思虑。


    好恶箴


    无善而好,不观其道;无悖而恶,不详其故。前之所好,今见其尤①,从也为比②,舍也为仇。前之所恶,今见其臧③,从也为愧,舍也为狂。维仇维比,维狂维愧,于身不祥,于德不义。不义不祥,维恶之大,几如是为,而不颠沛?齿之尚少,庸有不思,今其老矣,不慎胡为!


    【注释】


    ①尤:罪过,过错。


    ②比:并列。


    ③臧(zānɡ):善,好。


    【译文】


    并非善良之辈却爱慕他,是因为没有细察他的为人;未曾违逆正道之人却厌恶他,是因为没有看到他的本质。先前爱慕之人,现在看到了他的缺陷,如果继续相交就是比肩为恶了,如果断弃离去又容易反目成仇。先前厌恶的人,现在看到了他的优点,如果这时再去结交会觉得羞愧,如果继续表示不交就属于狂妄了。无论结仇或者比肩同恶,还是狂妄或者惭愧,对于自身而言都很不利,从德性来说也实属不义。既不义又不利,害处就很多了,如果数次处于这样的境地,哪还能不颠沛困顿,举步维艰呢?年纪尚少的时候,或许还不懂得仔细掂量,现在年纪老大,怎么可以不慎重呢?!


    知名箴


    内不足者,急于人知;霈焉有余①,厥闻四驰②。今日告汝,知名之法。勿病无闻,病其晔晔③。昔者子路,惟恐有闻④,赫然千载,德誉愈尊。矜汝文章⑤,负汝言语⑥,乘人不能,揜以自取⑦。汝非其父,汝非其师,不请而教,谁云不欺⑧?欺以贾憎⑨,掩以媒怨⑩,汝曾不寤(11),以及于难(12)。小人在辱,亦克知悔,及其既宁(13),终莫能戒。既出汝心,又铭汝前,汝如不顾,祸亦宜然!


    【注释】


    ①霈:本意为大雨,引申为充足。


    ②厥闻四驰:其名声到处流布。


    ③晔晔:同“烨烨”。光亮的样子。


    ④昔者子路,惟恐有闻:《论语·公冶长》:“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即说子路名声很大,但在事情未做之前,担心名不副实,唯恐人家知道。


    ⑤矜:以……为骄傲。


    ⑥负:以……而自负。


    ⑦揜(yǎn):抢夺。此指占有荣誉。


    ⑧欺:此处为强加于人。


    ⑨贾(ɡǔ)憎:招别人厌恶。


    ⑩媒怨:惹来别人怨恨。


    (11)寤:通“悟”。觉悟。


    (12)难:困境。


    (13)既宁:平静下来以后。


    【译文】


    内心修养不够的,往往急于传播他的名声;实际上修养到道德充实的时候,名声自然就四处散布了。现在告诉你成名的办法:不以默然无闻为耻,而要惭愧于名实不符。过去子路惟恐被人闻知,然而千年以后,他的德名更加尊显。自夸于文章,自负于雄辩,趁别人贫弱不能之时,抢占荣誉。你不是人家的父亲,也不是人家的老师,不被请求就前去指教,有谁会不说这是强加欺凌?!这样强行教导,自然招来憎恨,抢出风头自然引起怨怒,你过去不醒悟,就惹来过灾难。小人受辱,也终能知后悔,可是一等到事情平静下来,还是故态复萌不能改正。现在这劝诫之言自你心而发,又铭刻在你面前,你倘若还不记住,陷于祸患也是应当的了。


    后汉三贤赞


    【题解】


    三贤指东汉三位著名思想家:王充</a>、王符</a>、仲长统</a>。其事各见于篇中。赞是一种以颂扬为主旨的文体。亦作“”。韩愈此文题虽称“赞”,文中却无显著一字落于褒物称颂,而只是分述三人生平、籍贯、著作一类,于字里行间透见其崇仰之情。文章语言简练扼要,记叙则择其大要,重点突出,数笔间三人事迹便轮廓毕现,此非习文老到者不能。


    王充者何?会稽上虞①。本自元城,爰来徙居。师事班彪②,家贫无书。阅书于肆③,市肆是游。一见诵忆,遂通众流。闭门潜思,《论衡</a>》以修④。为州治中⑤,自免归欤。同郡友人,谢姓夷吾,上书荐之,待诏公车⑥,以病不行。年七十余,乃作《养性》⑦,一十六篇。肃宗终于永元⑧。


    【注释】


    ①会稽:郡名。秦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东南及浙西部分。上虞:县名。属今浙江,在曹娥江东,秦置,隋废。


    ②班彪: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字叔皮。详见《王命论》作者小传。


    ③肆:市场。王充常游于洛阳市肆,阅所卖书,辄能诵忆,遂通百家之说。


    ④《论衡》以修:修撰《论衡》。王充后归乡里,以俗儒守文,多失其实,乃闭门沉思,前后三十年成《论衡》一书。书主要疾虚妄而求实证,抨击迷信,主张今优于古,皆卓有所见。


    ⑤治中:官名。汉置,为州刺史的助理,主掌文书案卷。也称治中从事史。王充初辟为从事,后转治中,未久辞归乡里。


    ⑥待诏:候命。汉时以才技征召未有正官者,使之待诏,有待诏公车、待诏金马门等名目。公车:汉卫尉下设公车令,掌殿中司马门警卫。臣民上书及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⑦《养性》:书名。今佚不存。


    ⑧永元:汉和帝刘肇年号(89—104)。


    【译文】


    王充是谁呢?会稽上虞人氏。原籍元城,后来迁居至此。师从于班彪门下,家中贫寒没有藏书。他就在市肆阅览群书,盘旋于市肆之所。充每读一书,辄能诵忆,于是便这样精通百家。他闭门不出,深思熟虑,修撰《论衡》。居任州之治中,自求归免。同郡的朋友谢夷吾,上书举荐他,待诏于公车,他推辞生病,终不前往。年七十余时,作《养性》十六篇。肃宗永元年间,辞世终老。


    王符节信,安定临泾①。好学有志,为乡人所轻。愤世著论,《潜夫》是名②。《述赦》之篇③,以赦为贼④,良民之甚,其旨甚明。皇甫度辽⑤,闻至乃惊,衣不及带,屣履出迎⑥,岂若雁门,问雁呼卿。不仕终家⑦,吁嗟先生!


    【注释】


    ①安定:郡名。汉元鼎三年(前114)置,辖高平等二十一县。地为今甘肃平凉地区的一部分。临泾:在今甘肃镇原。


    ②《潜夫》:即《潜夫论</a>》。十卷,三十五篇,另叙录一篇。王符性耿直忤俗,郁郁不得志,乃隐居著书,评论时政得失,反谶纬迷信,不欲题名,故以潜夫为名。


    ③述赦:《潜夫》中篇章。赦,有罪而放免。


    ④贼:害。


    ⑤皇甫度辽:人名。


    ⑥屣(xǐ)履:穿鞋而不提上鞋跟,形容行走急遽。


    ⑦终家:终老乡里。


    【译文】


    王符字节信,安定临泾人。他好学有大志,却被乡人轻侮。愤世嫉邪,著书立论,写出《潜夫论》。《述赦》一篇,以赦罪为害事,对民众有益的是什么,文中主旨很清楚。皇甫度辽听说王符前来,惊喜慌乱,衣服来不及系带,没蹬上鞋就出门迎接。哪里像雁门之时,对着鸿雁称朋唤友。最后不做官,老死家中,可叹呀先生!


    仲长统公理,山阳高平①。谓高干有雄志而无雄才②,其后果败,以此有声③。俶傥敢言④,语默无常,人以为狂生。州郡会召,称疾不就⑤,著论见情。初举尚书郎⑥,后参丞相军事⑦,卒不至于荣⑧。论说古今,发愤著书,《昌言</a>》是名⑨。友人缪袭⑩,称其文章(11),足继《西京》。四十一终,何其短邪,呜呼先生!三句用韵略仿秦碑。


    【注释】


    ①山阳:郡名。汉景帝时分梁国置山阳国,建元间改郡。旧治所在今山东金乡西北。高平:县名。属山西。


    ②高干:人名。


    ③以此有声:因此得誉。


    ④俶傥(tì tǎnɡ):卓异不凡。


    ⑤就:前往。


    ⑥尚书郎:东汉尚书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⑦丞相:谓曹操。


    ⑧荣:显荣。


    ⑨《昌言》:仲长统每论说古今时俗行事,恒发愤叹息,因著《昌言》,凡三十四篇。其书久佚。《后汉书》本传录入《理乱》《损益》《法诫》三篇。


    ⑩缪袭:人名。


    (11)称:夸赞。


    【译文】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氏。曾预言高干此人空有雄志却无高才,后来高干果然事败,长统因此名声大振。长统卓异不群,敢于直言,谈论静默没有固定,人们都认为他是狂妄不羁之人。州郡征召他,称病不往,写书立论来抒表心意。初始举为尚书郎,后为丞相参军,最终也没有能够显荣富贵。长统于是论古说今,发愤著书,写出《昌言》。友人缪袭,夸赞他的文章,足继《西京》。四十一岁死去,寿命如何这样短促?唉!先生啊!三句用韵略仿秦碑。


    柳宗元


    柳宗元简介参见卷二。


    伊尹五就桀赞


    【题解】


    伊尹是商初贤臣,辅佐汤灭夏桀建商,历卜丙、仲王、太甲三王。伊尹五就桀之说从未见经传,系柳宗元杜撰的寓言。在这篇寓言式的赞中,作者称颂了伊尹心怀百姓,几次投效夏桀以欲速拯民于水火的行为。孔子称“欲速则不达”,但柳宗元却认为伊尹的“欲速”精神,正是伊尹作为圣人的最伟大之处。


    伊尹五就桀。或疑曰:“汤之仁闻且见矣①,桀之不仁闻且见矣,夫胡去就之亟也②?”柳子曰:“恶③,是吾所以见伊尹之大者也④。彼伊尹,圣人也。圣人出于天下,不夏、商其心⑤,心乎生民而已⑥。曰:‘孰能由吾言⑦?由吾言者为尧、舜,而吾生人尧、舜人矣⑧。’退而思曰:‘汤诚仁,其功迟;桀诚不仁,朝吾从而暮及于天下可也。’于是就桀。桀果不可得,反而从汤。既而又思曰:‘尚可十一乎⑨?使斯人蚤被其泽也⑩。’又往就桀。桀不可,而又从汤。以至于百一、千一、万一,卒不可(11),乃相汤伐桀。俾汤为尧、舜,而人为尧、舜之人,是吾所以见伊尹之大者也。仁至于汤矣,四去之;不仁至于桀矣,五就之。大人之欲速其功如此。不然,汤、桀之辨,一恒人尽之矣(12),又奚以憧憧圣人之足观乎(13)?吾观圣人之急生人,莫若伊尹;伊尹之大,莫若于五就桀。”作《伊尹五就桀赞》:


    【注释】


    ①汤:即商汤,殷商的建立者。


    ②胡:疑问词。亟(qì):屡次。


    ③恶(wū):感叹词。


    ④大:伟大。


    ⑤心:心怀,关心。


    ⑥生民:黎民百姓。


    ⑦孰:谁。由:听从。


    ⑧生人:百姓。


    ⑨十一:十分之一的可能性。


    ⑩蚤:通“早”。


    (11)卒:最终。


    (12)恒人:常人,凡人。


    (13)憧憧(chōnɡ):意未定。


    【译文】


    伊尹曾经五次求用于夏桀。有人质疑说:“商汤的仁义,是人们所耳闻目睹的;夏桀的残暴不仁,也是人所耳闻目睹的。伊尹怎么能够一次又一次地来来去去呢?”柳宗元先生说:“啊!这正是我看到伊尹是伟大的人的地方。那伊尹是圣人。圣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并不会介意于商或夏的名号,只不过心怀天下黎民百姓罢了。他说:‘谁能听从我的话呢?听从我的话的人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明君王,而我们的黎民百姓就是生活在尧、舜时代的人们了。’他回头一想:‘汤确实仁,但见效要慢;桀确实不仁,然而早晨听从我,黄昏的时候就可以推行于天下了。’这样伊尹就去投奔桀。桀果然不能被说服,伊尹就返回去追随汤。过了不久又思索道:‘还有十分之一的可能性吧?也许还可以使人们早一天得到恩泽!’这样伊尹又去投奔桀。无法得到桀的听从便又去随从汤。这样以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又去投奔桀,最终发现桀不可能推行自己的仁,就做汤的相去讨伐桀。终于使商汤成为尧、舜那样的圣君,而百姓成为了生活在尧、舜时代的人。这就是我看到伊尹的伟大的地方。像汤那样的仁正,却四次离开他;如桀那样的不仁,却五次投奔他。圣人想要迅速见到自己的功效竟这么迫切!如果不是这样,桀和汤的区别,一个常人就能完全看出来了,又何必等待心意未定的圣人来判断呢?我看圣人们的忧急平民百姓,没有谁能比得上伊尹;伊尹的伟大,没有哪一点比得上他的五次投奔夏桀。”所以我作了《伊尹五就桀赞》:


    圣有伊尹,思德于民。往归汤之仁,曰仁则仁矣,非久不亲。退思其速之道,宜夏是因①。就焉不可,复反亳殷②。犹不忍其迟,亟往以观。庶狂作圣,一日胜残。至千万冀一③,卒无其端。五往不疲,其心乃安。遂升自陑④,黜桀尊汤⑤,遗民以完。大人无形,与道为偶⑥。道之为大,为民父母。大矣伊尹,惟圣之首。既得其仁,犹病其久⑦。恒人所疑,我之所大。呜呼远哉!志以为诲⑧。


    【注释】


    ①因:凭藉,依靠。


    ②亳:地名。商汤的都城,后盘庚迁至殷,故商又称殷。亳在今河南偃师,殷在今河南安阳。


    ③冀:希望。


    ④陑(ér):地名。在今黄河大拐弯处之南。《书序》:“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


    ⑤黜:废黜。


    ⑥偶:伴侣。


    ⑦病:忧心。


    ⑧志:铭记。


    【译文】


    伟大的圣人伊尹,思欲造福于黎民。所以前去归附商汤的德仁,说商汤仁千确万真,只是不等很久无法为百姓所亲。回头思考迅速推行的办法,觉得还是直接去做夏桀的工作为好。投奔夏桀却不能被接受,只好还回到亳地的商汤身边。还是不忍心黎民得福的迟缓,所以一次又一次试探。希望桀也能成为圣人,许多德政一日之间即可实现。竟至于千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不放弃,终于没有丝毫希望。五次前去投奔夏桀而不疲倦,最后才放弃了幻想。于是就从陑地起兵,废黜夏桀而尊立商汤,所以残留下的黎民百姓才得以保全。圣人没有具体的局限,只同大道相依相伴。道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像父母一样造福人们。伟大啊伊尹,是圣人中最高尚的一位。即使能够推行仁政,还担忧要费的时间太久。一般人很怀疑这件传闻,我却以为这才表现了真正的伟大。啊呀多么高尚悠远呀!我把它牢记在心永远作为教诲。


    平淮夷雅


    【题解】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宰相裴度以平章事兼彰义军节度使总督唐、随、邓节度使李愬等,统兵讨伐叛乱无道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李愬雪夜入蔡州,擒吴元济,随后开始逐个平定叛乱的藩镇,实现了全国的短暂统一。柳宗元的《平淮夷雅》就是颂扬裴度、李愬的武功的。淮夷,本指居于淮河流域的少数民族,这里用以指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等。雅,原为周王的一种乐调,后成为一种诗体,用以反映王朝的重要措施或事件,因为王朝有大有小,所以雅也分大雅和小雅。本雅分两篇,分别颂赞裴度和李愬。裴、李战功彪炳,史册垂名。柳氏此雅文采风流、一唱三叹。


    皇武①命丞相度董师②,集大功也。


    皇耆其武③,于溵于淮④。既巾乃车⑤,环蔡其来⑥。狡众昏嚚⑦,甚毒于酲⑧。狂奔叫呶⑨,以干大刑⑩。


    【注释】


    ①皇武:皇帝武德的意思。


    ②度:即裴度,唐宪宗时宰相,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元和十二年督师攻破蔡州,擒吴元济,威震河北诸藩镇,唐朝出现短暂的中兴统一。受封于晋。晚年以宦官专权,归居洛阳。董:统帅。


    ③耆(zhǐ):致。


    ④溵:水名。即大溵河,俗称沙河,系北汝河下游,源于河南许昌,注入颍水。


    ⑤巾:衣服,说的是用衣物装饰战车。


    ⑥蔡:蔡州,今属河南汝南。


    ⑦嚚(yín):愚昧。


    ⑧酲(chénɡ):酒醉。


    ⑨呶(náo):喧哗吵闹。


    ⑩干:触犯。


    【译文】


    皇武诏命宰相裴度统率军队,成就大功。


    皇帝诉诸武力,在淮水、溵水之间。用衣物装饰我们的战车,包举蔡州以使之投降。狡妄的蔡州乱军昏庸愚昧,比喝醉了酒还疯狂。狂奔喧哗叫嚣,触犯国家的刑律。


    皇咨于度①,惟汝一德。旷诛四纪②,其徯汝克③。锡汝斧钺,其往视师。师是蔡人,以宥以釐④。


    【注释】


    ①皇:指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


    ②纪:十二年为一纪。


    ③徯:等待。


    ④釐:福禧。


    【译文】


    皇帝对裴度说,希望你一心一意,诛灭长久的暴乱以求长治久安,朕等待着你的成功。赐给你象征天子的斧钺,你前往巡视军队,对蔡州的乱军用兵,并加以宽宥和降福。


    度拜稽首,庙于元龟①。既祃既类②,于社是宜。金节煌煌③,锡盾雕戈。犀甲熊旂,威命是荷④。


    【注释】


    ①庙:即祭告于先帝宗庙。元龟:大龟。


    ②祃、类:都是祭典之名,在内称类,在野称作祃。


    ③节:即节仗节钺等,帝王的象征。煌煌:盛大威武。


    ④荷:负担。


    【译文】


    裴度叩头礼拜,去宗庙祭告先帝并占卜吉凶是非,又在城内、郊外祭告,宗庙等祭仪得到肯定,发动军队是适宜的。黄金的节钺光明威武,镀金的盾伴随雕纹的矛戈,犀牛皮制的甲胄映衬画熊的战旗,就这样担负了帝王的命令。


    度拜稽首,出次于东①。天子饯之②,罍、斝是崇③。鼎臑俎胾④,五献百笾⑤。凡百卿士,班以周旋。


    【注释】


    ①次:驻扎。


    ②饯:送行。


    ③罍(léi)、斝(jiǎ):都是古代酒器之名。罍上刻画云雷之纹,斝上绘刻禾稼之纹。


    ④臑(ér):煮熟。胾:切成大块的肉。


    ⑤五献:飨礼时献酒五次。笾(biān):祭祀时盛物的竹器。


    【译文】


    裴度叩头礼拜,出发驻军在城的东郊。天子亲自为之饯行,动用祭仪的酒器。用鼎俎献上牲肉,五次进献上百的笾器。数百的大臣卿士遥送大军而去。


    既涉于浐①,乃翼乃前。孰图厥犹,其佐多贤。宛宛周道②,于山于川。远扬迩昭,陟降连连③。


    【注释】


    ①浐:水名。关中八水之一,源于陕西,汇入灞水入渭。


    ②宛宛:崎岖不平、弯弯曲曲的样子。宛,通“蜿”。周道:大道。《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③陟:攀登。连连:缓缓的样子。


    【译文】


    已经渡过了浐水,展开军队继续向前。谁给出谋划策呢?协助的佐吏多是贤能之人。崎岖蜿蜒的道路,还有山山水水。威风远扬而近处昭显气势,攀登下降,大军缓缓向前。


    我旆我旂,于道于陌。训于群帅,拳勇来格①。公曰徐之,无恃额额②。式和尔容,惟义之宅。


    【注释】


    ①拳勇:善技击有勇力的人。格:致,来。


    ②额额:没有休息的样子。


    【译文】


    我们的旌旗飘扬于大道小路。训令下达各路统帅,要广泛招纳勇猛果敢的战士。裴公说要缓慢前进,不要做无休止的进军。要使军队变得沉稳从容,那才像是堂堂正义之师。


    进次于郾①,彼昏卒狂②。裒凶鞠顽③,锋猬斧螗。赤子匍匐④,厥父是亢⑤。怒其萌芽,以悖太阳。


    【注释】


    ①郾:地名。在今河南开封。


    ②卒:终,尽。


    ③裒、鞠:都是穷尽的意思。


    ④匍匐:手足并行。这里指急遽无比。


    ⑤亢:奋激的样子。


    【译文】


    进军到达郾地,敌人的昏庸终致狂妄。穷凶极恶、张牙舞爪。儿童愤激,老人愤怒。憎恨敌人的嚣狂,以致冲犯太阳。


    王旅浑浑①,是佚是怙②。既获敌师,若饥得。蔡凶伊窘,悉起来聚。左捣其虚,靡愆厥虑。


    【注释】


    ①浑浑:形容大水波涛相接,这里指军队的众多严整。


    ②佚:安逸。怙:依恃。


    【译文】


    王师众多严整,或者安逸前进,或者恃强而无恐。很快俘获敌人的军队,就像饥饿时得到了肉食。蔡州的凶寇已陷于困迫,都起来聚集在一块。进攻其虚弱的左翼,这样的策略没有任何破绽。


    载辟载祓①,丞相是临。弛其武刑,谕我德心。其危既安,有长如林。曾是②,化为讴吟。


    【注释】


    ①祓:除尽。


    ②(xuān):喧哗叫嚷。


    【译文】


    扫荡暴乱,丞相光临。放松武力的惩罚,晓喻仁德之心。倾危已经平复,这威信流布四方。这里曾经一片喧哗呼号,如今却化为一片讴歌颂扬之声。


    皇曰来归,汝复相予。爵之成国,胙以夏墟①。度拜稽首,天子圣神。度拜稽首,皇祐下人。


    【注释】


    ①胙(zuò):通“祚”。君位。夏墟:地名。今属山西太原晋阳,古称为晋,裴度封国。


    【译文】


    皇帝诏命说班师凯旋吧,你重新做我的宰相。封爵位和土地,做夏墟的诸侯。裴度叩头礼拜,天子真的圣智神明。裴度叩头礼拜,皇恩普施于臣民。


    淮夷既平,震是朔南①。宜庙宜郊②,以告德音。归牛休马,丰稼于野。我武惟皇,永保无疆。右《皇武》。


    【注释】


    ①朔:北方。


    ②庙:告宗庙之祭祀。郊:郊祭。


    【译文】


    淮西的贼寇已经平定,这样就威震南北。应该告祭宗庙和郊祀啊,来告以这大德的福音。把军队中的牛马放回去,好到田野中耕种耘植。我们皇帝的武德啊,永远无边无疆。以上是《皇武》。


    方城①命愬守也②。卒入蔡③,得其大丑④,以平淮右。


    方城临临⑤,王卒峙之。匪徼匪竞,皇有正命。皇命于愬,往舒余仁。踣彼艰顽⑥,柔惠是驯。


    【注释】


    ①方城:地名。今属河南。此部分写李愬雪夜入蔡州。


    ②愬:即李愬,字元直,唐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元和十一年(816)任唐、随、邓节度使,从裴度讨伐吴元济,次年破蔡州擒元济。进封凉国公,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任武宁节度使,参加讨剿李师道,又历任昭义、魏博等节度使。


    ③卒:终于。


    ④大丑:即首恶,指自立的叛将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⑤临临:盛大庄严的样子。


    ⑥踣:毙倒。


    【译文】


    方城命令李愬镇守方城。终于攻进蔡州,抓获元凶,平定了淮西。


    方城广大,君王的军队守卫着它。不是为求取功利也不是为了争夺,是因为皇帝正义的诏命。皇帝命令李愬:前往伸张朕的大仁,击败消灭那顽劣的敌人,而且要坚持仁德与恩惠。


    愬拜即命,于皇之训。既砺既攻,以后厥刃。王师嶷嶷①,熊罴是式。衔勇韬力,日思予殛②。


    【注释】


    ①嶷嶷:高峻的样子。


    ②殛:穷迫。


    【译文】


    李愬当即礼拜受命,牢记皇帝的训诲。一边激励士气一边又准备攻击,最后可以举起白刃。王师士气高涨,士卒勇猛像熊罴。坚持勇气保存实力,时时刻刻不要使自己的军队疲倦。


    寇昏以狂,敢蹈愬疆①。士获厥心,大袒高骧。长戟酋矛②,粲其绥章③。右翦左屠,聿禽其良④。


    【注释】


    ①蹈:踩,踏。


    ②酋矛:古代兵器名。


    ③绥章:以绥旗为表章。绥,旌旗名。一说绥章为引以登车的彩索。


    ④聿禽其良:李愬攻蔡州,擒其卒而释之。被释的吴元济士卒效命,继而生擒吴元济将陈光洽,招降吴秀琳。


    【译文】


    乱寇昏聩竟致发狂,竟敢侵犯李愬的阵地。将士士气大作,袒臂跃起发动攻击。长戟和酋矛挥动,高擎旗帜以鼓励士气。左右冲锋斩杀,终于俘获了敌人的精锐。


    其良既宥,告以父母①。恩柔于肌,卒贡尔有。维彼攸恃②,乃侦乃诱。维彼攸宅,乃发乃守。


    【注释】


    ①父母:指再生父母,言极其感恩。


    ②攸:所。


    【译文】


    敌人的精锐随后被宽恕,他们表示感谢李愬的再生之恩。像肌肤一样柔和的恩情,终于为你们所有。你们要依靠这一切,前去侦探诱降。那美好的住处,由你来拥有守护。


    其恃爰获,我功我多。阴谍厥图,以究尔讹。雨雪洋洋,大风来加。于燠其寒①,于迩其遐。


    【注释】


    ①燠:取暖之火。


    【译文】


    依靠这样的收获,我们的功劳越来越多。各种秘密的计谋,用来实现你的谋划。大雪纷飞铺天盖地,还加以大风呼啸。炉火也显得寒冷,很近的路途也显得漫长。


    汝阴之茫①,悬瓠之峨②。是震是拔,大歼厥家。狡虏既縻③,输于国都。示之市人,即社行诛。


    【注释】


    ①汝阴:地名。在蔡州。茫:广大的意思。


    ②瓠(hú):通“壶”。


    ③縻:束缚,牵制。


    【译文】


    汝阴苍茫,如高悬的壶一样险峻巍峨。就这样克定蔡州威震河北,大大歼灭敌凶。狡诈的敌人已被俘获,押送到国都。向人们示众,然后告祭神灵即行斩杀。


    乃谕乃止,蔡有厚喜。完其室家,仰父俯子。汝水沄沄①,既清而②。蔡人行歌,我步逶迟。


    【注释】


    ①沄沄:河水流转的样子。


    ②(mǐ):水深满的样子。


    【译文】


    皇帝诏令停息战斗,蔡州父老大喜临门。保全他们的家业,让父子团圆和睦。汝水回旋奔流,清澈而深广。蔡州人欢歌迎送,我们的将士缓缓行进。


    蔡人歌矣,蔡风和矣。孰颣蔡初①,胡甈尔居②。式慕以康,为愿有余。是究是咨,皇德既舒。


    【注释】


    ①颣:戾。


    ②甈:不安。


    【译文】


    蔡州百姓唱起歌来,蔡州风气和美了。谁曾在当初蹂躏蔡州?谁曾破坏了你们的房屋?现在一片康乐,人人向慕,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愿望。不断地这样追问探询,皇帝的恩德得到了推行实施。


    皇曰咨愬,裕乃父功①。昔我文祖②,惟西平是庸。内诲于家,外刑于邦③。孰是蔡人,而不率从。


    【注释】


    ①裕乃父功:像你的父亲一样功高德劭。李愬是李晟的儿子。李晟字良器,唐德宗时名将,战功卓著,封西平郡王。


    ②文祖:即唐德宗。


    ③刑:典范,楷模。


    【译文】


    皇帝说李愬啊,你像你的父亲一样战功赫赫!从前我们文祖德宗皇帝,依靠的正是你的父亲西平王。在家内教诲修养,在外做国家的典范。有哪个蔡州人能不顺从呢?


    蔡人率止,惟西平有子。西平有子,惟我有臣。畴允大邦①,俾惠我人。于庙告功,以顾万方。右《方城》。


    【注释】


    ①畴:通“酬”。允:允当。


    【译文】


    蔡州人得到了太平,因为故西平王有贤能的儿子。西平王有这样的儿子,是我拥有的贤臣。应该封赐你大大的土地,造福我的臣民。在宗庙中祭告大功,来垂恩照料万方。以上是《方城》。


    程子


    程子,指程颐</a>(1033—1107),字正叔,北宋洛阳人。世称伊川先生,与其兄程颢</a>(人称明道先生)并称“二程</a>”。兄弟二人早年一起受学于周敦颐</a>,后来又广泛涉猎老庄、佛教书籍,而终归之于六经。朱熹</a>后来吸收了二程思想,成为理学之集大成者。程颐的著作言论,后人收辑在《二程遗书</a>》中。


    四箴


    【题解】


    《四箴》是程颐写给门人的四篇训辞,主要是禁止乱看、乱听、乱说、乱动,以此来修身养性。话虽不多,却是其学说精华所在。因为,一、它是建立在程颐自己道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并非随心而发。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人随时克制自身,如此才可行仁。二、这四条可说是程子哲学思想的落脚点,只有内圣之学而没有外王之学,固然不行,即使单就一己之成功而言,欲做到内圣,也非实践不可。本文即给出了具体做法。


    视箴


    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①,视为之则。蔽交于前②,其中则迁③。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a>,久而诚矣。


    【注释】


    ①要:关键之法。


    ②蔽:不正当的事物。


    ③中:内心。


    【译文】


    人心本来中虚,受物各安其性。保持本真关键,该看不该看分清。所见尽是邪恶,内心必思屈从。限制恶不入眼,可使内心安宁。克制私念守礼,日久自然信诚。


    听箴


    人有秉彝①,本乎天性。知诱物化②,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③,非礼勿听。


    【注释】


    ①彝(yí):常道,法度。《诗经·大雅·烝民》:“民之秉彝。”


    ②知:与自然相对,指人为的因素,包括知识。


    ③闲:防。


    【译文】


    人生本有常度,都是源于天性。谬论外物诱导,良知于是无踪。圣人真真伟大,能知守心持定。防邪保存诚信,事不合礼不听。


    言箴


    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①,兴戎出好②。吉凶荣辱,惟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③。己肆物忤④,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


    【注释】


    ①矧(shěn):况且。


    ②兴戎:发动战争。《尚书·大禹谟》:“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


    ③支:支离。


    ④忤(wǔ):抵触,违反。


    【译文】


    人的心思变化,通过语言反映。禁止狂躁虚妄,内心始能安静。况且舌是祸根,动辄挑起愤争。吉凶连同荣辱,都因说话产生。乱言流于虚诞,啰唆条理不清。放肆招来不和,悖理人亦回敬。事不合理不说,此训真是圣明。


    动箴


    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①,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注释】


    ①裕:从容。


    【译文】


    哲人深知精微,不断反思归诚。志士努力上进,守道见于行动。顺理人生娴静,纵欲危难回敬。举动克制邪念,战战兢兢自我持守。习性转成天性,圣人人人能成。


    范浚</a>


    范浚,字茂明,宋兰溪(今浙江金华)人。绍兴年间曾举贤良方正,因目睹秦桧</a>当道,遂不应召。太守请他主讲州学,亦辞不就。闭门讲学,危坐一室,处之泰然。自称其学“本无所承”,“所自喜者,徒以师心谋道,尚见古人自得之意”。当关、洛之学盛行于浙东之际,范氏所作文章,绝口不提理学诸家。而所发议论,又多与诸人之说相合。其学自为香溪学派。大致以为心性合一,主张修心持身,与诸子无大异。著有《香溪集</a>》三十二卷,系门人高栴所编,范氏之侄范端臣刊行于世。后收入《四库全书》集部。


    心箴


    【题解】


    范浚在宋时并不甚为人注意,元人胡仲子始表而出之,引起了后来学者的注意。其《心箴》一篇因为得到朱熹的赞许,颇为人知。元人吴师道</a>在《香溪集》跋语中说</a>朱子取此篇注《孟子》,应该有会心之处。


    茫茫堪舆①,俯仰无垠。人于其间,眇然有身。是身之微,太仓稊米②。参为三才③,曰惟心尔。往古来今,孰无此心?心为形役,乃兽乃禽。惟口耳目,手足动静。投间抵隙,为厥心病。一心之微,众欲攻之。其与存者,呜呼几希!君子存诚,克念克敬。天君泰然④,百体从令。


    【注释】


    ①堪舆:指天地。


    ②太仓稊(tí)米:喻微小。稊,草名。所结果实如小米。《庄子·秋水》:“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③三才:指天、地、人。


    ④天君:指心。《荀子</a>·天论》:“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


    【译文】


    茫茫宇宙,举目无垠。人处其间,渺然一身。此身微小,沧海一粟。忝居三才,只因有心。古往今来,谁无此心?心为身累,变兽变禽。为图享受,手脚不宁。刻意钻营,是他心病。一念之善,众恶相攻。所剩良知,还有几成!君子保诚,节制恭敬。内心坦荡,无患无病。


    朱子


    朱子,即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巡翁,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晚年移居建阳考亭,又主讲紫阳书院,故又被称为考亭、紫阳。历仕四朝,而在朝不过四十日。朱熹是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他继承“二程”理气关系学说,阐发儒家思想中的“仁”和《大学</a>》《中庸</a>》里的哲学思想。朱子思想系统,学识渊博,著述很多,大都采取给古书作注的方式,不囿成见,时出新解。著作有《四书</a>章句集注》《诗集传</a>》《周易本义</a>》《楚辞</a>集注》《通鉴纲目》及后人编的《朱子语类</a>》等。自元代以后,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a>》成为历代科举考试的法定教科书,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


    六先生画像赞


    【题解】


    本文是朱熹对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a>、张载</a>、司马光</a>六人所写的简要赞语。仿佛是给理学家们来了个“全家照”。因为朱熹本人即是理学大家,因此其结论概括极为准确。周敦颐,在理学家中首创太极图;“二程”一个凛然不可犯,一个温润可亲;邵雍精象数,其学说神乎其神;张载气象浑厚,早年信佛,晚而归于儒;司马光在行为方面是典型的儒家,循规蹈矩。这些表现在他们各自身上的突出特点,都在短短几句话里给点了出来,非个中人,是不易道破的。


    濂溪先生①


    道丧千载,圣远言湮②。不有先觉,孰开我人?书不尽言,图不尽意。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注释】


    ①濂溪先生:即周敦颐,字茂叔,居庐山,筑室名濂溪书堂。濂溪为其生地(在今湖南道州)。他采用道家学说,以太极为理,阴阳五行为气,对后来理学思想影响很大,“二程”都是他的弟子。著有《太极图说</a>》《通书》等书。


    ②湮(yān):淹没,不被人知道。


    【译文】


    大道丧失千年,圣言遥不可闻。若无先知先觉,谁来开导吾人?言未尽载其书,图岂能传深意。清风明月万古,庭前绿草欣欣。


    明道先生①


    扬休山立,玉色金声。元气之会,浑然天成。瑞日祥云,和风甘雨。龙德正中,厥施斯普。


    【注释】


    ①明道先生:即程颢,字伯淳,北宋洛阳人。与其弟程颐并称“二程”。程颢理学思想,主要是认为天即理,为学以“诚仁”为主,要保持“仁”就需依靠“诚敬”。他在洛阳讲学十几年,弟子称受其教“如坐春风”。


    【译文】


    身形如山伟立,音容笑貌可尊。体含山川灵气,望之浑然无痕。德如瑞日祥云,和风细雨待人。志节持正守中,泽及四海之民。


    伊川先生①


    规员矩方,绳直准平。允矣君子,展也大成②。布帛之文,菽粟之味。知德者希,孰识其贵?


    【注释】


    ①伊川先生:即程颐,字正叔。著有《易传</a>》《春秋传》等书。


    ②展:即柳下惠,春秋时鲁国贤大夫。姓展名禽,字季。封于柳下,谥惠。


    【译文】


    处世规矩有度,待人接物公平。可谓有道君子,能与展禽齐名。钻研典籍无倦,粗茶淡饭营生。世乏德智之辈,谁识先生高风?


    康节先生①


    天挺人豪,英迈盖世。驾风鞭霆,历览无际。手探月窟,足蹑天根②。闲中今古,静里乾坤。


    【注释】


    ①康节先生:即邵雍,字尧夫,北宋理学家。深研《易》理,以太极为宇宙本体,有象数之学。居洛阳近三十年,名所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著有《皇极经世</a>》《伊川击壤集</a>》等书。


    ②蹑(niè):踩,踏。


    【译文】


    天生豪爽,英风举世无双。叱咤风云几度,出入上下四方。举手可以揽月,足踏四维分张。闲观世事流转,静思宇宙秘藏。


    横渠先生①


    蚤悦孙吴,晚逃佛老。勇撤皋比②,一变至道。精思力践,妙契疾书。订顽之训③,示我广居。


    【注释】


    ①横渠先生:即张载,字子厚,宋凤翔眉县横渠镇(今陕西眉县)人。其学也称关学。他认为“气”是本体,反对“理”为本体说,承认物质先于精神而存在。著有《正蒙</a>》《西铭</a>》《易说》《经学理窟</a>》等书,后人编为《张子全书</a>》。


    ②皋比:虎皮。《左传·庄公十年》:“蒙皋比而先犯之。”


    ③订顽之训:指《西铭》。


    【译文】


    早年沉溺兵法,后来改宗佛老。敢言人所不言,一变心折大道。苦思兼以力行,灵感来时疾书。订顽一篇训辞,示我求道多途。


    涑水先生①


    笃学力行,清修苦节。有德有言,有功有烈。深衣大带,张拱徐趋。遗像凛然,可肃薄夫。


    【注释】


    ①涑水先生:即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今山西夏县)人。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极力反对王安石</a>变法,宋哲宗时为相,尽改新法,恢复旧制。著有《切韵指掌图</a>》《稽古录</a>》《涑水纪闻》等书,主编历史巨著《资治通鉴</a>》。


    【译文】


    勤学用力实践,修养清苦志节。德行言语双美,功绩轰轰烈烈。宽衣博带气象,行走舒缓安帖。遗像凛然难犯,轻薄望之心慑。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