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例
3个月前 作者: 曾国藩
姚姬传氏之纂古文辞,分为十三类,余稍更易为十一类。曰论著、曰词赋、曰序跋、曰诏令、曰奏议、曰书牍、曰哀祭、曰传志、曰杂记九者,余与姚氏同焉者也;曰赠序,姚氏所有而余无焉者也;曰叙记、曰典志,余所有而姚氏无焉者也;曰颂赞、曰箴铭,姚氏所有,余以附入词赋之下编;曰碑志,姚氏所有,余以附入传志之下编。论次微有异同,大体不甚相远。后之君子以参观焉。
【译文】
姚姬传(姚鼐</a>)编纂《古文辞类纂</a>》,将所选文章分为十三类,我稍加改变,分为十一类。其中,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杂记等九类,是我与姚氏的选本相同的;而赠序类是姚氏有而我的分类中没有的;叙记、典志类,是我有而姚氏没有的;颂赞、箴铭类,姚氏选本中有,我将其附编在词赋类的下编之中;碑志类,姚氏选本中有,我将其附入传志类的下编。编排顺序稍有不同,但大体上是差不多的。请后世君子参阅。
村塾古文有选《左传</a>》者,识者或讥之。近世一二知文之士,纂录古文不复上及六经,以云尊经也。然溯古文所以立名之始,乃由屏弃六朝骈俪之文,而返之于三代、两汉。今舍经而降以相求,是犹言孝者敬其父、祖而忘其高、曾,言忠者曰“我家臣耳,焉敢知国”,将可乎哉?余抄纂此编,每类必以六经冠其端,涓涓之水,以海为归,无所于让也。姚姬传氏撰次古文,不载史传,其说以为史多不可胜录也。然吾观其奏议类中录《汉书</a>》至三十八首,诏令类中录《汉书》三十四首,果能屏诸史而不录乎?余今所论次,采辑史传稍多,命之曰《经史百家杂钞</a>》云。湘乡曾国藩</a>识。
【译文】
乡村塾学中教授古文有选《左传》的,有识者或有讥评。近世一二通晓文章之学的人在选编古文时,不再上溯至六经中的篇章,美其名曰要尊崇经书。然而追溯“古文”一词之所以成立的源头,实在是为了摒弃六朝骈文的绮丽之风,而返归夏商周三代和两汉的文章形态。现在舍弃经典而降格以求,就如同尽孝者敬其父亲、祖父而忘记了其高祖、曾祖,尽忠者说“我是家臣,岂敢知晓国家大事”,这怎么可以呢?我抄录编纂这部书,每一类必选六经中的篇章冠于其端首,就如同涓涓细流,都要归向大海,是不必有所辞让的。姚姬传选纂古文,不收编史书中的文章,所说的理由是史书甚多,不可胜录。然而,我见他的奏议类中,收录《汉书》中的文章多达三十八篇,诏令类中,也自《汉书》中收录了三十四篇,果真能摒弃史书而不予收录吗?现在我选编的文章,选自史书中的文章较多,命名为《经史百家杂钞》。湘乡曾国藩记。
著述门 三类
论著类 著作之无韵者。经如《洪范》《大学</a>》《中庸</a>》《乐记</a>》《孟子</a>》皆是;诸子曰篇、曰训、曰览,古文家曰论、曰辨、曰议、曰说、曰解、曰原皆是。
词赋类 著作之有韵者。经如《诗》之赋、颂,《书》之“五子作歌”皆是;后世曰赋、曰辞、曰骚、曰七、曰设论、曰符命、曰颂、曰赞、曰箴、曰铭、曰歌皆是。
序跋类 他人之著作序述其意者。经如《易》之《系辞》,《礼记</a>》之《冠义》《昏义》皆是;后世曰序、曰跋、曰引、曰题、曰读、曰传、曰注、曰笺、曰疏、曰说、曰解皆是。
【译文】
论著类 是不讲求声韵的著作。经书中如《洪范》《大学》《中庸》《乐记》《孟子》,都是这类文章;诸子的著作中称为篇、训、览,古文家称为论、辨(即辩)、议、说、解、原,都属于此类。
词赋类 是讲求声韵的著作。经书中如《诗经</a>》中的赋、颂,《尚书</a>》中的“五子作歌”,都是这类文章;后世的赋、辞、骚、七、设论、符命、颂、赞、箴、铭、歌,都属于此类。
序跋类 是表达对他人著作意见的文章。经书中如《周易</a>》的《系辞》,《礼记》中的《冠义》《昏义》,都是这类文章;后世的序、跋、引、题、读、传、注、笺、疏、说、解,都属于此类。
告语门 四类
诏令类 上告下者。经如《甘誓》《汤誓》《牧誓》等,《大诰》《康诰》《酒诰》等皆是;后世曰诰、曰诏、曰谕、曰令、曰教、曰敕、曰玺书、曰檄、曰策命皆是。
奏议类 下告上者。经如《皋陶谟》《无逸》《召诰》,及《左传》季文子</a>、魏绛等谏君之辞皆是;后世曰书、曰疏、曰议、曰奏、曰表、曰札子、曰封事、曰弹章、曰笺、曰对策皆是。
书牍类 同辈相告者。经如《君奭》,及《左传》郑子家、叔向、吕相之辞皆是;后世曰书、曰启、曰移、曰牍、曰简、曰刀笔、曰帖皆是。
哀祭类 人告于鬼神者。经如《诗》之《黄鸟》《二子乘舟》,《书》之《武成》《金縢》祝辞,《左传》荀偃、赵简告辞皆是;后世曰祭文、曰吊文、曰哀辞、曰诔、曰告祭、曰祝文、曰愿文、曰招魂皆是。
【译文】
诏令类 是上位者告知下位者的文章。经书中如《甘誓》《汤誓》《牧誓》等,《大诰》《康诰》《酒诰》等,都是这类文章;后世的诰、诏、谕、令、教、敕、玺书、檄、策命,都属于此类。
奏议类 是下位者禀告上位者的文章。经书中如《皋陶谟》《无逸》《召诰》,以及《左传》中季文子、魏绛等的谏君之辞,都是这类文章;后世的书、疏、议、奏、表、札子、封事、弹章、笺、对策,都属于此类。
书牍类 是同辈之间相互告知的文章。经书中如《君奭》,及《左传》中郑子家、叔向、吕相的言辞,都是这类文章;后世的书、启、移、牍、简、刀笔、帖,都属于此类。
哀祭类 是人禀告鬼神的文章。经书中如《诗经》的《黄鸟》《二子乘舟》,《尚书》的《武成》《金縢》祝辞,《左传》中荀偃、赵简的告辞,都是这类文章;后世的祭文、吊文、哀辞、诔、告祭、祝文、愿文、招魂,都属于此类。
记载门 四类
传志类 所以记人者。经如《尧典》《舜典》,史则本纪、世家、列传,皆记载之公者也;后世记人之私者,曰墓表、曰墓志铭、曰行状、曰家传、曰神道碑、曰事略、曰年谱皆是。
叙记类 所以记事者。经如《书》之《武成》《金縢》《顾命》,《左传》记大战、记会盟,及全编皆记事之书,《通鉴》法《左传》,亦记事之书也;后世古文如《平淮西碑》等是,然不多见。
典志类 所以记政典者。经如《周礼</a>》《仪礼</a>》全书,《礼记》之《王制》《月令》《明堂位》,《孟子》之“北宫锜章”皆是;《史记</a>》之八书,《汉书》之十志及三《通》,皆典章之书也;后世古文如《赵公救灾记》是,然不多见。
杂记类 所以记杂事者。经如《礼记·投壶》《深衣》《内则》《少仪》,《周礼》之《考工记》皆是;后世古文家修造宫室有记,游览山水有记,以及记器物、记琐事皆是。
【译文】
传志类 是记叙人物的文章。经书中如《尧典》《舜典》,史书中则是本纪、世家、列传,都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所做的记载。后世从私家角度记叙人物的墓表、墓志铭、行状、家传、神道碑、事略、年谱,都属于此类。
叙记类 是记叙事件的文章。经书中如《尚书》的《武成》《金縢》《顾命》,《左传》中记大战、记会盟,乃至于全书都属于记事的书,《资治通鉴</a>》效法《左传》,也属于记叙事件的书;后世古文如《平淮西碑》等也是此类文章,但不多见。
典志类 是记述政治典章的文章。经书中如《周礼》《仪礼》全书,《礼记》的《王制》《月令》《明堂位》,《孟子》的“北宫锜章”,都是这类文章;《史记》的八书,《汉书》的十志,以及《通典</a>》《通志</a>》《文献通考</a>》,都属于记叙典章制度的书。后世如《赵公救灾记》也是这类文章,但不多见。
杂记类 是记叙杂事的文章。经书中如《礼记》的《投壶》《深衣》《内则》《少仪》,《周礼》的《考工记》,都是这类文章;后世的古文家们,修造宫室有记叙,游览山水有记叙,还有记器物、记琐事的,都属于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