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篇第八

3个月前 作者: 孔子
    <em>本篇共二十一章,比较集中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记录孔子对尧、舜、禹等古代圣君的赞美,二是连续五章记录了曾参的言论。其他记述的孔子言谈则泛及礼乐、治政、学习、品格等内容。孔子一再称颂古代圣君,实质上是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期待,古圣贤的道德表现,正反衬出当今统治者的严重不足。孔子一向认为,居于当政的地位,自然有别于被统治的普通百姓,他理应具备相应的品性,担当起相应的责任。从这个意义看,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主张也就比较容易理解。统治者应该高度负责地把握政事,那么普通百姓只要执行即可,百姓是不需要也不应该议政干政的。这是孔子一贯的思想逻辑。本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语,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的同一个道理。不过后世学者对上一语的理解存在较多争议,有的对“民”的内涵作出别一种解释,有的把句子断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这样,语意就变得截然不同。显然,这些理解都希望回避原句中显露出来的愚民思想。关于曾参,因《论语》中唯他与有若基本上都以“子”尊称,故有人以为《论语》出于曾参、有若的弟子所记。后《孟子》对曾参事迹有较多记载,宋、明儒者遂有曾参、子思、孟子为儒学正传的说法,不过此说并无有力的证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曾参后来授徒讲学,对儒学的传扬确实起了重要作用。</em>


    <hr />


    8.1 子曰:“泰伯(1),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2),民无得而称焉。”


    【注释】


    <em>(1)泰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长子,也作“太伯”。古公另有二子仲雍、季历。据传古公因见季历贤明,且其子姬昌有圣德,欲传位于季历,于是太伯偕同仲雍出逃至勾吴,后又创造各种条件使季历合理继承王位。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em>


    <em>(2)天下:指中国全部土地,当时周室仅为一个部,这是以后来周实现了天下统一而言之。</em>


    【译文】


    孔子说:“泰伯,可说是具有最高的道德了。他屡次辞让王位,老百姓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称颂他。”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1),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3)。”


    【注释】


    <em>(1)葸(xǐ):畏惧,胆怯。</em>


    <em>(2)绞:急切,偏激。</em>


    <em>(3)偷:轻薄,不厚道。这里特别指人与人感情的冷漠。</em>


    【译文】


    ??  ·  +  · -lu o xi a d u sh u .--


    孔子说:“只讲恭敬而不知礼,就会劳倦不安;只讲谨慎而不知礼,就会胆怯懦弱;只讲勇敢而不知礼,就会犯上作乱;只讲直率而不知礼,就会偏激刺人。君子对亲族感情深厚,百姓就会兴起仁风;君子不遗弃故交旧友,百姓就不会冷漠无情。”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1)!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2)。’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注释】


    <em>(1)启:通“?”,视。</em>


    <em>(2)“战战兢兢”三句:见《诗经?小雅?小旻》。</em>


    【译文】


    曾子病了,他把自己的学生召集到身边,对他们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说:‘小心谨慎啊,好像身临深渊旁,好像行走薄冰上。’从今以后,我知道自己是可以免于刑戮毁伤了!学生们!”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1)。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2)。笾豆之事(3),则有司存(4)。”


    【注释】


    <em>(1)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em>


    <em>(2)倍:通“背”,指违背道理。</em>


    <em>(3)笾(biān)豆:古代用于祭祀的两种礼器,“笾”为竹器,“豆”为木器。</em>


    <em>(4)有司:主管某方面事务的官吏。</em>


    【译文】


    曾子病了,孟敬子去探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重视的事有三个方面:使自己容貌严肃,就可远离粗暴懈怠;使自己神色端庄,就近于真诚可信;使自己言辞和顺,就可远离粗蛮无理。至于仪礼的具体事宜,自有主管人员去承担。”


    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1)。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2)。”


    【注释】


    <em>(1)校:计较。</em>


    <em>(2)吾友:前人多以为指颜回。</em>


    【译文】


    曾子说:“虽则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虽则知识丰富却向知识贫乏的人请教;有就像没有一样,充实就像虚空一样,即使受人侵犯也不计较。以前我的一个朋友曾是这样做的。”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1),可以寄百里之命(2),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注释】


    <em>(1)六尺之孤:指未成年的孤儿。古代尺短,身长六尺一般指十五岁以下孩童。</em>


    <em>(2)百里:指诸侯国。</em>


    【译文】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孤儿托付于他,可以把国家的政令托付于他,面临紧要关节不会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1),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em>(1)弘:心胸宽广。毅:坚毅。</em>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宽宏坚毅,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才卸下重任,这不是很遥远吗?”


    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译文】


    孔子说:“诗激发人的心志,礼使人立身于社会,乐使人所学得以完成。”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译文】


    孔子说:“对于百姓,可以使他们遵照道理去做,不可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8.10 子曰:“好勇疾贫(1),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注释】


    <em>(1)疾:厌恶,憎恨。</em>


    【译文】


    孔子说:“喜好勇力而厌恶贫困,就会生乱。对于不仁之人痛恨得过分,也会生乱。”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译文】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有周公那样优秀的才能,但他骄傲而且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8.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1),不易得也。”


    【注释】


    <em>(1)谷:古代以谷米为俸禄。这里指做官得禄。</em>


    【译文】


    孔子说:“三年,还没有产生做官的心念,这是很难得的。”


    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1),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注释】


    <em>(1)见:同“现”。</em>


    【译文】


    孔子说:“信念坚定而且好学,宁死也坚守大道。不进入局势危急的国家,不居住在动荡混乱的国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效力,天下政治黑暗就隐居。国家政治清明,自己却身处贫贱,这是耻辱;国家政治黑暗,自己却享有富贵,这也是耻辱。”


    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方面政事。”


    8.15 子曰:“师挚之始(1),《关雎》之乱(2),洋洋乎盈耳哉(3)!”


    【注释】


    <em>(1)师挚:鲁国乐师,名挚。始:乐曲的开始,古代叫“升歌”,一般由乐官之长太师演奏。</em>


    <em>(2)乱:乐曲的末章。</em>


    <em>(3)洋洋:形容乐声的美盛。</em>


    【译文】


    孔子说:“从太师挚开始演奏乐曲起,到乐曲末章演奏《关雎》,美妙的乐声充满我的耳中!”


    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1),悾悾而不信(2),吾不知之矣。”


    【注释】


    <em>(1)侗(tónɡ):幼稚无知。愿:质朴。</em>


    <em>(2)悾悾(kōnɡ):诚恳的样子。</em>


    【译文】


    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率,幼稚而不朴实,貌似诚恳而没有诚信,我真不能懂得这样的人。”


    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


    孔子说:“学习时总觉得像赶不上,学得了还总怕再丢失。”


    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1)。”


    【注释】


    <em>(1)禹:夏朝开国君主,据传受舜禅让而得位。不与:不相关。这里表示处之泰然,不以得位为乐。或说这是指舜、禹任贤使能,不亲自干预具体政事。</em>


    【译文】


    孔子说:“这是多么崇高伟大啊!舜、禹得有天下,却好像与他们个人不相关一样。”


    8.19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1)。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2)!”


    【注释】


    <em>(1)则:效法。</em>


    <em>(2)文章:指礼乐制度等。</em>


    【译文】


    孔子说:“尧这样的君王多么伟大啊!多么崇高啊!只有天是最大的,只有尧能效法天。多么宽广啊!百姓不知该如何称颂他。他的功绩真壮伟啊,他的礼乐制度真辉煌啊!”


    8.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1)。”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2),于斯为盛(3)。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4),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注释】


    <em>(1)乱:治。</em>


    <em>(2)唐、虞:即尧、舜。尧曾封于唐,故称“唐尧”,舜曾封于虞,故称“虞舜”。</em>


    <em>(3)斯:指周武王时。</em>


    <em>(4)三分天下有其二:据传当时天下分为九州,周文王有六州,占三分之二。</em>


    【译文】


    舜有五位贤臣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周武王说:“我有十位能治理天下的臣子。”孔子说:“人才难得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在尧、舜之际,以及周武王那个时候,人才算最兴盛了。而武王的十个臣子中还有一个是妇女,实际上只能算九个人罢了。周文王的时候得有天下的三分之二,但还以臣的身份事奉殷朝。周朝的道德,可说是最高尚的了。”


    8.21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1)。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2),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3),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4)。禹,吾无间然矣。”


    【注释】


    <em>(1)间(jiàn):空隙。这里指可以非议的不足之处。</em>


    <em>(2)菲:微薄。</em>


    <em>(3)黻(fú)冕:古代祭祀时穿戴的礼服礼帽。</em>


    <em>(4)卑:低矮。沟洫:田间水道,指农田水利。</em>


    【译文】


    孔子说:“禹啊,我对他是没有什么可批评的了。他自己的饮食粗陋,却尽心于鬼神的祭祀;自己的穿着破旧,却把祭服做得很华美;自己的住房低矮,却尽力于农田水利。禹啊,我对他是没有什么可批评的了。”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