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十二

3个月前 作者: 弘赞
    明 广州沙门释 弘赞</a>在犙 辑


    新安沙门释 弘丽罗峰 校


    ●律藏卷第十二


    △掘地第十


    (此是共戒。尼同制)。


    已掘地未掘地


    已掘地者。谓地曾经被掘。虫类隐散。草木不生。故云已掘地。义名不生地也。未掘地者。谓地未经被掘。故云未掘地。或曾被掘。时经四月。被雨水渍。虫类草木滋生如本。还名未掘地。义名生地也。如律摄云。生地者。谓未曾经掘。若曾经掘。被天雨湿。若余水沾。时经三月。是名生地。若无雨湿。及水沾润。时经六月。亦名生地。异此非生。十诵云多雨国土。八月地生。少雨国土。四月地生。除是名不生地。萨婆多云。四月及八月。此是雨时。地相连着。润势相淹。能生草木。故义名生地。余无雨时。日炙干燥。风吹土起。而不生草。故义名不生地也。又生地者。胡本云。实地。不生者。云不实地。善见云。真地非真地。真地者。无有沙石瓦砾纯土。是名真地。非真地者。多有沙石瓦砾少土。是名非真。若地被烧。亦名非真地。若地有沙石。云何可知得掘。应取少土。以水洮看。若四分石。一分土。可得掘。若石上土。厚四寸。燥得取。若雨已经四月。不得取(石虽四分。要必无虫草。得掘)。


    钁斫


    钁。丘缚切。匡入声。大锄也。斫。竹角切。音捉。削也。说文云。斫斫之也。


    镰刀


    力盐切。音兼。古云。新月似磨镰。是也。


    掐伤


    苦洽切。嵌入声。爪刺也。本作掐。误作掏。掏。他刀切。音滔。非此义。


    知是看是


    知是看是者。此是净语。谓比丘欲有所取时。当令彼净人自知。自看。所应掘。所应置处。然比丘之法。不得直言。掘是置是也。故五分律云。若比丘。一一所须。语净人言。汝知是。若不解。复语言。汝看是。若不解。复语言。我须是。若不解。复语言。与我是。萨婆多论云。凡欲取菜草土。当遥言。某处有好者。净来。若到边指示。即犯也。


    △坏鬼神村第十一


    (此是共戒。尼同制)。


    鬼神村


    婆沙论云。鬼者。畏也。谓虚怯多畏。又威也。能令人畏其威也。又云希求名鬼。谓彼饿鬼。恒从他人希求饮食。以活性命。故也。神者。能也。大力者。能移山填海。小力者。能隐显变化。村者。聚也。一切鬼神。托树而住。犹若人村也。有福而灵曰神。无福而钝曰鬼。又有福者。依大树。无福者。依小树。乃至草药。戒因缘经云。有神依树根。有神依树枝。有神依树皮里。有神依树皮裂中。有神依树蓓蕾。有神依树叶。有神依树华住。有神依树果。一切药草树木。尽有神。神所以依住者。食其香故。正法念处经</a>云。树下住鬼者。由见人种树。为施人作荫。恶心斫伐。取财而用。故堕树中。常被寒热也(此亦一报耳。非一切恶心斫伐。而堕树中也)。


    坏村


    律摄云。坏者。是拗。拉。拔。掘。斩截。摧伤。之总名也。根本律云。佛告阿难陀。营作苾刍。所有行法。我今说之。凡授事人。为营作故。将伐树时。于七八日前。在彼树下。作曼荼罗。布列香华。设诸祭食。诵三启经。耆宿苾刍。应作特欹拏咒愿。说十善道。赞叹善业。复应告语。若于此树。旧住天神。应向余处。别求居止。此树今为佛法僧宝。有所营作。过七八日已。应斩伐之。若伐树时。有异相现者。应为赞叹施舍功德。说悭贪过。若仍现相者。即不应伐。若无别相者。应可伐之。若营作苾刍。如我所制。不依行者。得越法罪。如上无别相现者。听伐。皆是使人伐。非比丘自伐也。五百问云。比丘自手断树掘地。作佛塔寺。及造形像。有福不。答。尚不免地狱受大罪苦。有何福耶。以故犯戒故(曼荼罗。此云坛。特欹拏者。是将施物供奉之义。亦是施颂。颂如后百事弃洗钵水句中出。以此咒显之)。


    阿梨陀


    善见云。黄姜也。


    忧尸罗


    或云嗢尸罗。此云茅香根。正法念处经云。是泠药草名。善见云。忧尸罗者。香莩也(音孚)。根本律云。香附子(嗢。忧。二字。梵音是一也)。


    贸他致吒


    雀头香也。


    卢犍


    黄连也。


    陀楼


    楼。或作卢。善见云。陀卢者。外国草名也。


    舍摩罗


    菩提树也。


    婆醯陀


    善见云。贝多树也。菩提。贝多。此二种树。惟见交广有。余方不见。贝多。如一百事。多罗句中释。


    苏蔓那华


    或云苏摩那。又云须曼那。此云善摄意。又云称意华。其色黄白。而极香。树不至大。高三四尺。下垂如盖。善见云。其华香气。与末利相似。中阿含经</a>云诸陆地华须摩那华为第一。


    苏罗婆


    善见云。不得此草名也。


    蒱醯那


    蒱。或作菩。善见云。菩醯那者。是外国草名也(凡言外国。皆北方胡语也)。


    罗勒


    勒。或作芳。香菜也。俗以避石勒讳。改名罗香。本草云。北人呼为兰香。术家取羊角。马蹄。烧灰。撒于温地。遍踏之。即生罗勒。俗呼为西王母菜。食之益人。此有三种。一种堪作生菜。一种叶大。二十步内闻香。一种似紫苏叶。


    蓼


    卢绞切。音了。辛草也。按蓼类有多种。谓天蓼。多生水傍。苗茎高尺余。叶大色赤。白马蓼。叶大同前。卑湿之地亦生。水蓼。生浅水中。叶大有黑点。毛蓼。冬根不死。叶上有毛。白蓼。红蓼。香蓼。禾蓼等。萨婆多论。以蓼。蓝。罗勒。胡荽。名自落种子。由其自落。乃得生故。根本律。名开裂种。谓兰香芸荽等。皆由其开裂。芽乃生故也。僧祇律。以罗勒蓼蓝。名心生种。由其心生故。若净时。他以手揉修。即名净也。


    覆罗种


    此是虚中</a>种也。谓甘蔗。竹。苇。藕根。瓮菜。及余虚中生者。余律。以蔗竹苇藕。是节生种摄。皆由种节。而得生也。涅槃经云疐子(节。作音接。谓博接枣梨之类是也)。


    子子种


    子还生子者。是也。根本律云。谓稻。麦。大麦。诸豆芥等。此等诸子。由子故生。故名子种。律摄云。异子种。谓谷麦等。谓异类诸子是也。又释谷麦等。因开裂方乃生芽。是开裂种摄。其异子种者。如因牛角。能生荻等。或因羊毛。而生青稊。于牛粪聚。生青莲华。从异类生。名异子种。故论云。若物从似因生。如从稻生稻。从麦生麦。若物从异因生。如倒种牛毛。则有蒲生。种角苇生。长阿含经</a>云。有何因缘。世间有五种子。有大乱风。从不败世界。吹五种子来。生此国。故世间有五种子出。起世经</a>云。尔时有阿那毗罗大风。别于他方成住世界。吹五种子。散此世界中。散已复散。乃至大散。所谓根子。乃至子子。此为五子(此方牛粪。唯生青菌。不发莲华)。


    黑缥


    匹沼切。飘上声。青白色也。释名</a>云。浅青色也。


    若拨


    北末切。般入声。捩开也。


    △异语恼他第十二


    (此是共戒。尼同制)。


    一坐食


    谓比丘受头陀法者。不数数食。及小食等。唯受一坐食法。于一坐中。食令满足。更无坐食。设未满足。有因缘起者。亦无更坐食。故名一坐食。


    不作余食法食


    余食者。谓比丘食正食竟。尚有余残食。或檀越送食。时未过中。若比丘食未足。或食已足。而欲食者。即应将食至一未足比丘所。或复已足。而未起座。对彼作余食法。而食之。若受头陀法比丘。不受此余食法食。唯受一坐食耳。律云。若比丘见和尚阿阇黎等。应起迎。除一坐食。若作余食法不食。若病应作如是语。大德忍我。有如是因缘。故不起。五分律云。若比丘轻三师。及戒。一一波逸提。十诵律</a>云。不恭敬者。波逸提。萨婆多论云。不恭敬者。胡本记云。恼他也。律摄云。恼他者。谓彼本以恶作事。令他生恼。


    △嫌骂第十三


    (此是共戒。尼同制)。


    有爱恚怖痴


    有爱者。谓心存憎爱。若相可意者便与物。不相可意者不与物。有恚者。谓意怀瞋恚。若恚恨彼者。则不输与。无恚恨者。则便遗之。有怖者。谓情存怖畏。若畏其威者。则便与物。无怯者。则不与之。有痴者。谓心怀愚闇。智无分晓。应与物者。不与。不应与者。便与之。


    讥嫌


    讥。坚溪切。音鸡。诽也。诮也。谴也。又伺察也。嫌胡兼切。音贤。憎也。不平于心也。


    △敷僧卧具不举第十四


    (此是共戒。尼同制)。


    十七群比丘


    时罗阅城中。有十七群童子。共为亲友。最大者年十七。最小者年十二。最富者八十百千。最贫者八十千。中有一童子。名优波离。最为大者。时诸童子。要共出家。即往僧伽蓝中。求为见度。时诸比丘。即度令出家。授与具足戒。多习嬉戏。少学禅诵。唯优波离童子。先断烦恼。证阿罗汉果(优波离。或云和利。或云和提)。


    鸟啄


    竹角切。音捉。说文云。鸟食物也。


    土坌


    亦作坋。同房刎切。焚上声。尘塕也。


    摩摩帝


    旧翻为寺主。净师曰。梵云毗诃罗莎弭。此译为寺主。谓是造寺之人也。僧史略云。详其寺主。起乎东汉。白马寺也。寺既爰处。人必主之。于时虽无寺主之名。而有知事之者。东晋以来。此职方盛。故梁武造光宅寺。召法云</a>为寺主。创立僧制。此乃东夏之规。非关西国本式。元西国以上座为尊。造寺名主。若有事至。共众评议。众许方为。不允即止。并无独任之私。方符大圣之弘化也。


    毳纻


    俗作苎。同直吕切。除上声。麻也纻。科生数十茎。宿根在地中。入春自生。一岁三收。剥去皮之外表。但得其里。缉以织布。亦草名。此草可以为绳也。


    △僧房不举卧具第十五


    (此是共戒。尼同制)。


    虫啮


    五考切。音咬。与咬同。啮也。别作咬非(啮音孽。噬也)。


    水涨


    知亮切。音障。大水貌。又水之泛溢也。


    师子


    梵云僧伽彼。此云师子。智论云。师子王。清净种中生。深山大谷中住。方颊大骨。身肉肥满。头大眼长。光泽明净。眉高而广。牙利白净。口鼻方大。厚实坚满。齿密齐利。吐赤白舌。双耳高上。髦发光润。上身广大。肤肉坚着。修脊细腰。其腹不现。长尾利爪。其足安立。巨身大力。从住处出。偃脊颦呻。以口扣地。现大威势。食不过时。显晨朝相。表师子王力。以威獐鹿。熊罴。虎豹。野猪之属。大哮吼时。其有闻者。或喜或怖。穴处者隐缩。水居者深入。山藏者濽伏。厩象振锁。狂逸而去。鸟飞空中。高翔远逝(云云)。


    △强夺止宿第十六


    (此是共戒。尼同制)。


    嫌迮


    迮。侧格切。音谪。迫也。萨婆多论云。此戒体。正戒不得强违前人意。有所为作。若为恼他。故闭户开户。闭向开向。然火灭火。然灯灭灯。若呗咒愿。读经。说法。问难。随他所不乐事作。一一波逸提。必以恼他心故。成罪。


    △牵他出房第十七


    (此是共戒。尼同制)。


    牵出


    苦坚切。音愆。挽也。引而前也。五分律云。若将其所不喜人来共房住。欲令自出。若出若不出。皆突吉罗。若牵无惭愧人。若欲降伏弟子而牵出。不犯。律摄云。若于门徒。或于余人。为诃责心。冀其惩息。牵出房时。无犯。然不应令出其住处。应以五事呵责门徒。谓不共语。不共受用。不受承事。遮善品。舍依止。有五过失。应呵责。无信心。有懈怠。出粗言。亲恶友。不恭敬。若不应呵而呵。应呵不呵。得恶作罪。若无破戒罪。但难共语者。应为拽缰法。而折伏之。应遣智人。就彼开谏。令其息恶。而来忏谢。舍前五事。应忍恕之。不应恕而恕。应恕不恕。皆得恶作罪。若已近圆人。不行恭敬。不堪教诲者。应与六物。驱令出去。若是求寂。与上下二衣。亦驱令去(曳缰法者。谓暂舍置。不与共语。如恶马难调。即合缰杙。而舍弃之)。


    △重阁坐脱脚床第十八


    (此是共戒。尼同制)。


    重阁上


    根本律云。谓居重阁危朽棚上。律摄云。谓是草室棚阁。显非牢固。复不防备。若屋牢固。为防备者。无犯。萨婆多云。凡比丘坐卧法。一切审详。不审详。必有所伤。兼坏威仪。突吉罗。


    脱脚床


    苾刍尼律云。谓此床脚。不连上盖。律摄云。谓插脚床。虽是插脚。逆?牢者。若脚下安替。或仰置者。无犯。萨婆多云。若用一切软物。支床脚。不犯。若用砖石瓦等物。能伤人者。用以支床脚。犯(此以棚阁不坚。复是脱脚之床。或是脱脚尖者。纵身坐卧。床脚陷落)。


    △用虫水浇泥草第十九


    (此是共戒。尼同制)。


    虫水


    律摄云。总有二种虫。一谓眼见。二谓滤得。斯等滤用。或可去虫。或取无虫处用。或可信人言。水无虫。斯并无犯(可信人。谓是持戒者。宁自失身。不伤他命)。根本律云。若苾刍河池水处。多有虫鱼。杀心决去其水。随有虫鱼。命断之时。皆得堕罪。若于此水处。堰之令断。于其下畔。随虫命断。同前得罪。


    浇泥


    坚姚切。音骄。漓也。言用水者。用有内外。内用者。饮食之属。外用者。浇灌。浣濯洗浴之属。此中用者。是外用。内用者。如下戒制。


    △覆房过三节第二十


    (此是共戒。尼同制。余律或云不共。尼得突吉罗)。


    窗牖


    窗。或作牕。同初庄切。音疮。窗者。助户为明也。牖。元九切。音有。在墙曰牖。在屋曰牕。穿壁为之也。


    覆苫


    苫。诗廉切。闪平声。盖也。又编茅以覆屋曰苫原天竺所造室宇台观。板屋平头。壁泥石灰。覆以砖墼。或苫茅苫草。及以板木。又其户牖垣墙。图画雕镂。种种奇制不一。


    二三节


    节。子结切。笺入声。制也。限也。节度也。二三节者。犹二三限度也。根本律云。始枞治地筑基。创起墙壁。是湿泥者。应二三重。布其模墼。若过者。得堕罪。萨婆多云。凡作房法。有三品。上中下。覆房法。各自有限。若下房以中上房覆法者。以镇重故。兼顿成故。若用草覆。草草。波逸提。若中房。以上房覆法者。亦以镇重故。得罪如前。若随上中下覆法者。以顿成故。房成已。一波逸提。若不顿垒墙成。无犯。律摄云。或时干墼。及以熟砖。木石等成。便无限齐。若湿泥者。于其限外。着一团时。便得恶作。若遍布者。便得本罪。虽是湿泥。覆以草席。虽遭雨水。无惧崩隤。或时施主须遣急营。限齐虽过。斯皆无犯。


    刻镂


    郎豆切。音漏。雕刻也。


    △僧不差教尼第二十一


    (此是不共戒)。


    大迦旃延


    新云摩诃迦多衍那。苑法师云。迦旃者。一宗之姓氏也。延。此云胤也。言此尊者。是彼种族之后胤也。阐义钞云。迦旃延。此云文饰。亦云扇绳。母恋此子。不肯改嫁。如绳系扇。净名疏云。此翻不定。或翻离有无。破我慢心。什师曰。南天竺婆罗门姓。善解契经者。按破僧事中。阿私陀仙外甥。名那罗陀。闻仙教示。遂从出家。而作弟子。后时仙人染患。医药不差。诸弟子众。请师遗诲。其师告曰。我虽出家。希求甘露。然由未证。愧无所获。今释迦所生童子。必当获得无上妙果。能以甘露滋益众生。汝诸弟子。可诣彼出家。若出家已。勿恃豪姓种类。勉励精勤。常修梵行。为得法故。专精加行。若此行成。当获甘露。作是语已。说偈命故。时那罗陀。如法殡已。便诣婆罗痆斯城住。与五百摩纳。为其教示。婆罗门。薜陀咒。其那罗陀。本是迦旃延姓。因号迦旃延时菩萨成正觉已。迦旃延诣于佛所。佛即唤大迦旃延。而便以法教示。令度生死大海。住于最上寂静究竟涅槃。遂以立名为大迦旃延。于论议中。最为第一。或云敷演第一(波罗痆斯。旧云波罗奈。摩纳。此云年少也)。


    劫宾那


    此云房宿(音秀)谓父母祷房星而生也。慈恩云。此云房星。房星现时生故。又翻房宿(音夙)。谓初出家。未见佛。始向佛所。值雨。寄食陶师家。后佛化作老比丘来共宿。为之说法。闻法得道。从得道处为名也。具德经云。声闻中。言直无隐。警诫诸苾刍。劫宾那苾刍是(先则因星得称。而后共宿。二义为名也)。


    摩诃拘絺罗


    智度论云。秦言大膝。摩罗陀。次生一子。膝骨粗大。故名拘絺罗。舍利弗舅。与妹舍利论义不如。拘絺罗思惟念言。非妹力也。必怀智人。寄言母口。未生乃尔。及生长大。当如之何。故出家作梵志。入南天竺。誓不剪爪。要读十八种经尽。时人见爪长。因呼为长爪梵志。增一阿含经</a>云。得四辩才。触难能答第一(拘亦作俱)。


    离越


    越。亦作曰。或云离婆多。正言颉??伐多。此翻室宿。北方星也。谓父母从此星。而乞得子。故以名焉。常乐坐禅。故称为坐禅第一。增一阿含云。坐禅入定。心不错乱。所谓离曰比丘是。文殊问经云。离婆多。此云常作声(然未识其义)。


    般陀


    或云槃陀伽。或云周罗般陀。具云周利槃陀伽。此云小路边生。又翻继道。以其兄生路边。弟生继于路边。故名继道。根本云。大者梵云莫诃半托迦。此云大路。小者名朱荼半托迦。此云小路。旧云小者名周利槃特迦者。讹也。善见律云。般陀者。汉言路边生也。何以故。般陀母。本是大富长者女。因与给事奴子私通。遂偷珍宝。共逃他国。安处住止。一二年中。即怀胎欲产。思念忆母。欲得还家。奴婿不从。待婿采樵。私叛半路。便生一男。夫逐共还。其后未久。以复怀胎欲产。复叛半路。复生一男。婿逐共还。其二儿并于路边生。故便字为般陀。兄弟二人。年渐长大。共其父母。还于外家。外家翁婆。年老无子。临欲终时。以家业悉付二儿。即便命终。其兄复以家业付弟出家。出家不久。即得阿罗汉。其弟后时厌俗。从兄出家。兄教一偈。四月不得。忘前失后。兄摩诃般陀自念。此人于佛法无缘。当遣还家。即牵袈裟。驱令出门。门外啼哭。不欲还家。尔时世尊。以天眼观看众生。见周罗般陀。应可度缘。往至其所。问云。何以啼哭。般陀答以兄驱因缘。佛知非声闻能度。是以牵出。世尊安慰其心。即以少许白?。与周罗般陀。捉此?向日而曝。当作如是念言。取垢取垢。世尊教已。即入聚落受毗舍佉母请。世尊临中。观般陀将得道果。即说偈言。


    入寂者欢喜  见法得安乐  世无瞋最乐


    不害于众生  世间无欲乐  出离于爱乐


    若调伏我慢  是为第一乐


    周罗般陀。遥闻此偈。即得阿罗汉果。婆沙论云。兄授一偈。经四月。诵不得。兄诃摈出。尔时世尊。见啼愍之。即以神力。转彼所诵偈。更为授之。寻时诵得。过四月所用功劳。复别授以除尘垢颂。而语之言。今日苾刍从外来者。汝皆可为拭革屣上所有尘垢。小路敬诺。如教拭之。一只极净。一只苦拭。而不能净。即作是念。外物尘垢。暂时染着。犹不可净。况内贪欲瞋痴等垢。长夜染心。何由能净。作是念时。彼不净观。及持息念。便现在前。次第即得阿罗汉果。问。小路何缘。如此闇纯。答。尊者小路。于昔迦叶波佛法中。具足受持彼佛三藏。由法悭垢。覆蔽其心。曾不为他授文解义。及理废忘。由彼业故。今得如是极闇钝果。有说彼尊者。曾于婆罗痆斯城。作贩猪人。缚五百猪口。运置船上。渡至彼岸。及下船时。气不通故。猪已死。由彼业力。如是闇钝。有说。彼尊者。昔余生中。曾已闭塞瞿陀兽窟门。令不得出。在中而死。由彼业故。闇钝如是。又处处经</a>云。佛言昔者朱利般特比丘。学问经于二十四年。唯得五言。然解。垢不忧。何以故。由本宿命。更见五百佛。悉通知众经。但由闭藏经道。不肯教人。后被病二十四日。临死时乃悔。呼人教之。有是一福。依知五言尚尔。何况乃具足教人。得福不可计也。分别功德论</a>云。此比丘。能隐形变不现。故称为第一也(如上虽说不一。然人于多生中。莫不为之)。


    大爱道比丘尼


    如舍堕中释。增一阿含经云。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久出家学。国王所敬。所谓大爱道瞿昙弥是(瞿昙弥。是其姓也)。


    差摩比丘尼


    亦作谶摩。此云安隐。又翻忍行。是波斯匿王女。昔波斯匿王。与梵摩达王。常共忿诤。各将四兵。住河两岸。各立标相。时二王夫人。各生男女。端正殊妙。王大欢喜。求相和解。共为婚姻。作是要言。从今已去。更莫相犯。乃至子孙。后时梵摩王子。年始七岁。欲求纳娶。时女闻已。白父王言。人身难得。乃至佛世难值。唯愿大王。莫置女身。在诸难中。令女永离善知识。唯愿慈愍。听我出家。王言。汝在胎时。吾以许彼。由汝之故。二国和解。今若负信。彼必还当与我作仇。时王即遣语梵摩王。七日之内。速来纳娶。王女闻知。心怀忧恼。着垢腻衣。即上高楼。长跪合掌。向祇洹言。如来世尊。慈悲怜愍。一切众生。我今苦厄。愿垂哀愍。而见救济。尔时世尊。遥知王女。求哀救济。即现女前。种种说法。心开意解。得阿那含果。至七日已。王子将数千万人。赍宝来娶。于时不觉女身在虚空中。现十八变。父王见女。深生惶怖。即听出家。其夫王子。亦生信敬。自悔咎罪。而听出家。女闻是语。即诣祇洹。求佛出家。佛即听许。作比丘尼。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时诸比丘。请佛说彼夙缘。佛言。迦叶佛世。有一妇女。常与夫诤。后于一日。各相劝勉。诣比丘所。受八关斋。因共求愿。使我等辈。在所生处。尊荣豪贵。于斗诤中。常共和解。发是愿已。随寿长短。各取命终。共生王家。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夫主公者。今梵摩王是。彼时妇公者。今波斯匿王是。时夫主者。今王子是。彼时妇者。今王女差摩比丘尼是(出百缘经)。增一阿含经云。智慧聪明。所谓谶摩比丘尼是。于五百阿罗汉比丘尼中。最为上首。


    提舍瞿昙弥比丘尼


    提舍。或作翅舍。或作机梨舍。又作吉离舍。瞿昙弥。或云憍昙弥。或云瞿答弥。如上释。大论云。翅舍憍昙比丘尼。本白衣时。七子皆死。大忧愁故。失心发狂。有部律云。婆罗痆斯城。有一长者名曰瞿答摩。大富多财。娶妻未久。妇遂有娠。月满生女。虽仪貌端正。而瘦减常人。诸亲总集。与之立字。众皆议曰。此女形瘦。是瞿答摩女。应与立字。号曰瘦瞿答弥(据此。则提舍翻瘦)。世尊观彼根性。随机说法。于四谛理。令其解悟。获预流果。求请出家。佛便听许。付与大世主。即令出家。并受近圆。教读毗奈耶。如法教诲。彼即?勤。一心无倦。观知五趣。轮转不停。诸行无常。毕归磨灭。断三界惑。破五趣轮。证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曰。于我弟子苾刍尼中。瘦瞿答弥。持律第一。增一阿含经云。行头陀法。十一限碍。所谓机梨舍瞿昙弥比丘尼是(尼无住阿兰若法。故云十一)。


    波梨遮罗夷比丘尼


    杂阿含经</a>云。尸利沙遮罗比丘尼。别译杂阿含云。动头比丘尼。入得眼林中。在一树下坐。时魔王化作摩纳。至其所。语言。九十六种道。汝乐何道。比丘尼答言。此道我都不乐。时魔即说偈言。


    受谁教剃发  自号比丘尼  不欲乐外道


    汝为甚愚痴


    时比丘尼。即说偈言。


    此外诸异道  悉为邪见缚  种种诸见缚


    终竟堕魔网  释种大世尊  无比之丈夫


    一切种中胜  降魔坐道场  悉过一切上


    诸事皆解脱  能调尽有边  彼佛教于我


    是我之世尊  我乐彼教法  我今知彼已


    尽除诸结漏  断除一切爱  灭诸无明闇


    逮得于灭尽  安住无漏法  以是故当知


    波旬堕负处


    时魔念。比丘尼知我心已。即怀忧不现。


    诉弥比丘尼


    或云素弥。未详翻。


    数那比丘尼


    未详翻。


    苏罗比丘尼


    或云苏摩。此言善。或言善摄。或言端正。又翻为月。别译杂阿含云。苏摩比丘尼。乞食讫。欲向得眼林。时魔王。即化作婆罗门。在路侧立。而问言。欲何所至。比丘尼答言。我今欲诣彼寂静处。时魔即说偈言。


    仙圣之所得  斯处难阶及  非汝鄙秽智


    获得如是处


    时比丘尼入定。观知是魔。即说偈言。


    女相无所作  唯意修禅定  观见于上法


    若有男女相  可说于女人  于法无所能


    若无男女相  云何生分别  断除一切爱


    灭诸无明闇  逮证于尽灭  住于无漏法


    以是故当知  波旬堕负处


    时魔念比丘尼。善知我心。怀忧还宫。具德经云。于所修持。善得天眼。苏摩苾刍尼是。


    遮罗夷比丘尼


    遮罗。此翻行。亦云动。杂阿含云。遮罗比丘尼。入安陀林坐禅。时魔波旬。化作年少。至遮罗前。说偈言。


    觉受生为乐  生服受五欲  为谁教授汝


    令厌离于生


    时遮罗知是魔。欲作娆乱。即说偈言。


    生者必有死  生得受诸苦  鞭打诸恼苦


    一切缘生有  当断一切苦  超越一切生


    慧眼观圣谛  牟尼所说法  苦苦及苦业


    灭尽离诸苦  修习八正道  安隐趣涅槃


    大师平等法  我欣乐彼法  我知彼法故


    不复乐受生  一切离爱喜  舍一切闇冥


    寂灭以作证  安住诸漏尽  觉知汝恶魔


    自当消灭去


    时魔念比丘尼。已知我心。即怀忧不现。


    婆遮罗比丘尼


    或云?遮罗。此言贤行。或云优波遮罗。此翻近行时此比丘尼。诣得眼林中。在一树下。端身坐禅。尔时魔王。化作摩纳。往比丘尼所。问言。阿利耶。欲何处受身。尼答曰。我都无受身处。魔即说偈言。


    忉利及??摩  兜率与化乐  他化自在天


    是处极快乐  汝应愿乐彼  受于胜妙事


    时比丘尼。复说偈言。


    忉利及??摩  兜率与化乐  他化自在天


    诸处虽受乐  不离于我见  必为魔所缚


    世间皆动摇  彼亦归迁谢  无有诸凡夫


    离缚之境界  世间皆炽然  世间皆烟出


    离于动摇者  我乐如此处  断除一切爱


    灭诸无明闇  逮得于灭尽  安住无漏法


    以是故当知  波旬堕负处


    时魔作是念。比丘尼善知我心。即怀忧还宫(出别译杂阿含经</a>)。


    尸罗婆遮那比丘尼


    尸罗。此言清凉。又言清净。或云试罗。此言美玉。美玉亦洁净义。增一经云。奉持律教。无所加犯。即波罗遮那比丘尼。杂阿含云。尸罗比丘尼。入安陀林。坐一树下。时魔波旬。即化作年少。至比丘尼前。而说偈言。


    众生云何生  谁为其作者  众生何处起


    去复至何处


    比丘尼知是恶魔。欲作留难。即说偈言。


    汝谓有众生  此则恶魔现  唯有空阴聚


    无是众生者  如和合众材  世名之为车


    诸阴因缘合  假名为众生  其生则生苦


    住亦即生苦  无余法生苦  苦生苦自灭


    于一切忧苦  离一切闇冥  已证于寂灭


    安住诸漏尽  已知汝恶魔  则自消灭去


    时魔念比丘尼。已知我心。内怀忧戚。即没不现。


    阿罗婆比丘尼


    大论云。佛与四众游行。比丘尼众中。有比丘尼名阿罗婆。是地中化生(此显人中有四生。卵生者。如毗舍佉母。生三十二卵。湿生者。如庵罗婆利女。生于华中。胎生者。如常人生。化生者。如此比丘尼等是也)。


    摩罗毗比丘尼


    未详翻。


    未泥比丘尼


    未详翻。


    婆泥比丘尼


    婆尼。此言辩了。


    戒


    戒是防止身口之法。谓能持戒。坚固清净。则戒体成就。而无持无犯也。


    定


    定即禅定。谓修习无漏禅定。则根尘泯净。而离诸散乱也。


    智慧


    智慧。即无漏智慧。谓修此无漏智慧。则能断三界烦恼。而出离有漏生死也。


    解脱


    解缚得脱。故名解脱。谓不作诸业。则脱诸累缚。而得自在也。有二种解脱。一者有为解脱。谓以无漏智慧。断有漏烦恼。二者无为解脱。谓一切烦恼。灭尽无余。烦恼既尽。理本无为也。


    解脱知见


    知。属智知。见。属眼见。即无生智眼。自在照了也。谓若照了识心。皆是虚妄分别。则无生之智眼。自在明了也。如上五分法身。若众生能持戒。修习定慧。行诸净业。则能转五蕴色身。而成五分法身。所谓转色蕴。成戒身。转受蕴。成定身。转想蕴。成慧身。转行蕴。成解脱身。转识蕴。成解脱知见身也。广如经论释。


    愦闹


    愦。古外切。音脍。乱也闹。奴教切。铙去声。不静也。扰也。


    十二因缘


    亦名缘起。又名缘生。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起忧悲苦恼。如是纯大苦蕴积集而生(此名为缘起初义)。生法师云。因。谓先无其事。而从彼生也。缘。谓素有其分。而从彼起也。天台云。是十二法。展转能感果。故名因。互相由藉而有。谓之缘因缘相续。则生死往还无际。若知无明。不起取有。则三界二十五有。生死皆息。是为出世之要术也(次当释差别义)。


    一无明。谓过去世。一切烦恼之惑。覆于本性。无所明了。故曰无明。


    二行。谓过去世身口意。造作一切善不善业。是名为行。


    三识。识是心识。谓由过去惑业相牵。致令此识。投托母胎。一刹那间。染爱为种。纳想成胎。是名为识。四名色。名即是心。谓心但有其名。而无体相也。色是色质。即身形也。谓由托胎。揽父母赤白二点。至后第五个七日。名形位。生诸根形。四支差别。具有身根及意根。而未有眼等余四根。六处未圆。皆是名色摄。故名为名色。


    五六处。亦名六入。谓从名色后。至第六个七日。名发毛爪齿位。第七七日。名具根位。六根开张。有入六尘之用。是名六入。


    六触。谓从出胎已。六根触对六尘。虽此触对。而未起分别了知。生苦乐之想。是名为触。


    七受。谓因六尘。触对六根。若起分别了知。则纳受前境。好恶等事。然虽了别。尚未有起淫贪等心。是名为受。


    八爱。谓由分别了知诸尘境界。渐生爱染。则贪种种胜妙资具。及淫欲等境。而未广遍追求。是名为爱。


    九取。谓因贪欲之心转盛。于五尘境。念念驰求。是名为取。


    十有。谓因驰求诸境。起善恶业。积集牵引当生三有之果。是名为有(因果不忘。谓之有。三有者。谓欲有。色有。无色有也)。


    十一生。谓因现世所作善恶之业。后世还于六道四生中受生。是名为生。


    十二老死。谓由受生已后。五阴之身。熟已还坏。是名老死。妙玄问。云何不说病为支。答。一切时。一切处。尽有者。立为支。亦有人从生无病。如薄拘罗。生来不识头痛。况余病。是故不立。问。忧悲是支不。答。非也。以终显始耳。如老死。必忧悲。故天台云。老死则生忧悲哭泣。种种愁苦。众恼合集。若正观诸法实相清净。则无明尽。无明尽。故行尽。乃至众苦和合皆尽。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从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纯大苦蕴积集皆灭。若能如是正观三世十二因缘。发真无漏。成辟支佛。涅槃云。观十二缘智。凡有四种。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智观者。不见佛性。以不见故。得声闻道。中智观者。不见佛性。以不见故。得缘觉道。上智观者。见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上上智观者。见了了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三世十二因缘者。谓无明行二支。是过去因。识名色六入触受五支。是现在果。爱取有三支。是现在因。生老死二支。是未来果。其余三世展转互为因果。乃至二世。及现在一念心起。具十二因缘。广如论明)。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十二


    音释


    砾


    音力。小石。


    洮


    音陶。


    锄


    音徂。


    蓓蕾


    上音倍。下音垒。乃始华也。


    拗拉


    上于巧切。凹字上声。拉折也。下音蜡。折也摧也。


    芸荽


    上音云下音绥。


    揉


    音柔。以手挻也。


    疐


    音帝。与蒂同。尔雅</a>云。枣梨曰疐之。礼记</a>云。为士破瓜。疐之直除疐而已。若薯蒂之类也。


    诮


    在笑切。樵去声。以辞相责也。


    谴


    牵字去声。责也。诮也。


    嬉


    音希。戏也。


    塕


    翁字上声。尘起也。


    弭


    音米。


    颊


    音劫。面旁。


    髦


    音毛。


    颦呻


    上音贫。下音身。


    獐


    音章。


    棚


    音彭。栈也。阁也。


    ?


    音屑。


    隤


    音颓。下坠也。


    逃


    音陶。避去也。


    仇


    音酬。报也。仇也。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