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十五
3个月前 作者: 韩清净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a>沙门玄奘</a>奉诏译
韩清净</a>科记
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三
子八、八种2 丑一、结前正显
已说七种佛教所应知处。次说八种。
丑二、别广宣说9 寅一、三种修摄圣道差别2 卯一、标列
谓有八支圣道所摄,令诸苾刍究竟断结三种修法。谓修戒、修定、修慧。
卯二、配属
正语、正业、正命,名为修戒;正念、正定,名为修定;正见、正思惟、正精进,名为修慧。
谓有八支圣道所摄等者:由八支圣道故,建立八种。为显三增上学所摄,是故说为三种修法。由此能令苾刍证无学果,是故说言究竟断结,五上分结皆永断故。
寅二、补特伽罗道果差别
又由正方便及果增上力故,建立清净品八种补特伽罗。谓行四向、住四果者。
寅三、有失无失施相差别2 卯一、标列
又有二种施,八相差别。一、有过失施,二、无过失施。
卯二、随释2 辰一、标配
前七种施,名有过失;最后一种,名无过失。
辰二、辨相2 巳一、有失
谓有布施懈怠所损,故有过失。
谓有布施懈怠所损者:谓由懈怠,见来求者正现在前,不能速疾而行布施,是名懈怠所损。
或有布施不随所欲,故有过失。谓有染心者,怖畏贫穷、希求富乐而行布施。
或有布施不随所欲等者:谓由染心,于行布施不能圆满,是名不随所欲。此有二别。谓由财物少阙,怖畏贫穷,故不欲施。或由施物悦意上妙,希求富乐,故不欲施。
或有布施顾恋过去,故有过失。
或有布施顾恋过去者:谓施已生悔故。
或有布施希望未来,故有过失。
或有布施希望未来者:谓希他还报故。
或有布施有轻慢过,故有过失。
或有布施有轻慢过者:谓不敬彼,撩掷而与故。
或有布施希求富乐,故有过失。或有布施求他知闻,故有过失。
巳二、无失
无过失施者,谓回向涅槃故,为彼资粮故,无染污心为往善趣故,为得大财故,而行布施。
谓回向涅槃故等者:为证解脱,不观施果,是名回向涅槃。为欲积集涅槃资粮,是名为彼资粮。若诸菩萨为利他故,修习施波罗蜜多行,往生善趣,得大财富,而于其中无有希爱,是名无染污心为往善趣故,为得大财故,而行布施。
寅四、勤怠依处时分差别2 卯一、举懈怠3 辰一、标
又依四处,于八时中,趣入懈怠,不发精进。当知如是补特伽罗是懈怠类,非精进类。
辰二、列2 巳一、四处
谓依乞食处,依所作处,依游行处,依界不平等处。
巳二、八时
依此四处,八时差别。多食精美,身沉重时;少食粗恶,身劣顿时;将欲所作,护惜力时;已有所作,身疲倦时;将欲游行,护惜力时;已涉长途[1],身疲倦时;正为病苦所缠扰时;所病已愈,恐更发时。
辰三、释
此懈怠类补特伽罗,乃至未遇懈怠所依,少似精进;若得遇已,速发懈怠;是故名为懈怠种类。
卯二、例精进
与此相违,亦依四处,于八时中发勤精进。当知如是补特伽罗能伏懈怠,勤精进类。虽遇懈怠所依,亦能发勤精进,何况不遇,是故名为勤精进类。
乃至未遇懈怠所依者:前说四处,名懈怠所依。于彼八时差别未现前时,说名未遇。
寅五、愿乐欲生可爱因别
又有八种正愿所摄可爱生因,能令于诸欲中乐增上生,不求永离一切欲者,当生八种可爱生处。谓愿人中卑恶种类,修小施戒二福业事;如是愿乐人中尊贵种类、四大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覩史多天、化乐[2]天、他化自在天,修小施戒二福业事。
又有八种正愿所摄可爱生因等者:此依八种可爱生处,说彼生因亦有八种,谓即施戒二福业事。修此为因,彼果得遂,由是说言正愿所摄。八种可爱生处者,谓于人中有二种类及六欲天,是即诸欲胜生差别。人种类中,若生旃荼罗家、卜羯娑家、造车家、竹作家,以及下贱贫穷乏少财物饮食等家,是名卑恶种类。若生剎帝利、婆罗门、诸长者大富贵家,以及所余豪贵大富多诸财谷库藏等家,是名尊贵种类。如有寻有伺地说。(陵本九卷十页675)
寅六、于人天趣建立众别2 卯一、总标
又四因缘故,于人趣中建立如来四众;三因缘故,于天趣中建立四众。
卯二、别显2 辰一、人众
最增上故,世间共许为福田故,受用资财不由他故,弃舍一切世[3]资财故;由此四缘,于人趣中建立四众。
辰二、天众
依地边际故,欲界边际故,语行边际故;由此三缘,于天趣中建立四众。
又四因缘故于人趣中建立如来四众等者:此中八众,谓即剎帝利众、婆罗门众、长者众、沙门众、四大天王众、三十三天众、焰摩天众、梵天众。如是八众,名众会事。如前意地说。(陵本三卷十六页260)如来处众说法,有此八众差别,是故名如来众。今于天趣中建立四众,不言如来者,当知略未具说故。初四因缘,如次配释人中四众应知。后三因缘中,依初一因缘,建立四大王天众、三十三天众,彼居持双山顶、苏迷卢顶,是名依地边际。依第二因缘,建立焰摩天众,此居魔罗天宫,即他化自在天摄,然处所高胜,是名欲界边际。依第三因缘,建立梵天众,从此已上超过寻伺,是名语行边际。
寅七、依三处转世法差别2 卯一、标列
又于世间三处转时,恒常世间八法所触。谓乐欲处、功用处、众缘处。
卯二、配属
于乐欲处转时,或触于利,或触非利。于功用处转时,或称他意,或不称意;于背面位触于毁、誉,于现前位触于称、讥。于众缘处转时,或由先世、或由现法苦乐众缘,触于苦、乐。
又于世间三处转时等者:谓利、非利、毁、誉、称、讥、苦、乐,是名世间八法,一切世间恒所行故。意乐所作,名乐欲处。身语所作,名功用处。于乐欲处转时,若得、不得,是名或触于利,或触非利。于功用处转时,或称他意,则触誉、称;或不称意,则触毁、讥。余文易知。
寅八、能引通等诸解脱别2 卯一、标
又八胜解,能引不还、或阿罗汉诸圣神通及最胜住。
卯二、释2 辰一、引圣神通2 巳一、出三解脱
谓未伏内色想,外无染污色胜解,是名第一;已伏内色想,是名第二;净不净非二色第一舍胜解,是名第三。
巳二、显不共有
此三解脱,于一切色得自在故,便能引发诸圣神通。谓诸神通不与一切异生共有。
辰二、引最胜住
空无边胜解、识无边胜解、无所有胜解、非想非非想胜解、微微任运心胜解,此五胜解次第善修治故,能引想受灭等至最胜住。
又八胜解等者:当知此即八种解脱。三摩呬多地中已显其相。(陵本十二卷五页983)如彼应释。此中未伏内色想者,谓已离欲界欲,未离色界欲故。外无染污色胜解者,谓于有光明而作胜解故。已伏内色想者,谓已离色界欲,又不思惟彼想明相故。净不净非二色第一舍胜解者,谓于内净不净诸色,已得展转相待想、展转相入想、展转一味想故,名净不净非二色胜解;已得舍念圆满清白故,名第一舍。
寅九、观外诸色胜处差别3 卯一、标数
又若观诸色,若如所观,于初三解脱中而修习者,谓三解脱方便道所摄三胜处也。
卯二、牒说
此中观外诸色,若小若大、若好若恶、若劣若胜者。
卯三、随释3 辰一、观外色
谓观非三摩地所行现所得色。
又若观诸色等者:当知此说八种胜处。前四胜处,由有色观诸色、内无色想观外诸色二解脱所建立。后四胜处,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所建立。初三解脱善修治故,后方能起胜知胜见,故称胜处。由是胜处说为三解脱方便道所摄,依三解脱得三胜处名。
辰二、得胜名
由缘三摩地所行作意不种种现前,故名为胜。
辰三、明知见2 巳一、举于三摩地
于三摩地所行中,奢摩他行名知,毗钵舍那行名见。
由缘三摩地所行作意不种种现前等者:此中义显能隐蔽他、自在回转,故名为胜。如三摩呬多地说。(陵本十二卷七页990)
巳二、例非三摩地
如于三摩地所行若知若见,如于彼色已寻思、已了别,如是于外所想非三摩地所行中观诸色亦尔。
如于三摩地所行若知若见等者:此中知见,义显能观;彼色,义显所观。观少观多及与青黄赤白,名已寻思、已了别。
子九、九种2 丑一、结前正显
已说八种佛教所应知处。次说九种。
丑二、别更宣说2 寅一、烦恼结别
谓有九结。如摄事分当广建立。
寅二、有情居别
又有九种生处受生有情,于彼彼处同所居止。谓三界中,除诸恶趣,可厌处故。如前已说。
又有九种生处等者:当知此说九有情居。如前已说七识住中,唯除恶趣、无想有情,及非想非非想处。今有情居,说七识住,兼彼无想有情、非想非非想处,是故成九。唯除恶趣,可厌处故,非诸有情所乐住故,非有情居。
子十、十种2 丑一、结前正显
已说九种佛教所应知处。次说十种。
丑二、别更宣说2 寅一、遍处类别
谓十遍处。当知即诸解脱所作成就。余解脱、胜处、遍处,如摄事分当广分别。
谓十遍处等者:地、水、火、风、青、黄、赤、白,是名八色遍处,及识遍处、空遍处,总此三种,名十遍处。三摩呬多地说:修观行者,先于所缘思惟胜解;次能制伏;既于制伏得自在已,后即于此遍一切处,如其所欲而作胜解;是故此三如其次第。(陵本十二卷八页995)由是此说即诸解脱所作成就。言余解脱、胜处、遍处者,摄事分中未有此文。
寅二、无学支别
又有十无学支,当知无学五蕴所摄。谓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知见蕴。
又有十无学支等者:谓无学正见、正思惟,乃至无学正解脱、正智,是名十无学支。此中正语、正业、正命,戒蕴所摄;正念、正定,定蕴所摄;正见、正思惟、正精进,慧蕴所摄;正解脱,解脱蕴所摄;正智,解脱知见蕴所摄应知。
辛五、结
如是已说十种佛教所应知处,及前所说佛教所应知处等,当知皆是内明处摄。
及前所说佛教所应知处等者:此中等言,等取前说九种,乃至最初佛教所应知处。
庚二、医方明处4 辛一、征
云何医方明处?
辛二、标
当知此明略有四种。
辛三、列
谓于病相善巧,于病因善巧,于已生病断灭善巧,于已断病后更不生方便善巧。
辛四、指
如是善巧广分别义,如经应知。
谓于病相善巧等者:显扬论说:苦谛如病,集谛如病因,灭谛如病灭,道谛如病灭因。(显扬论十九卷[4]七页31,574b)今说四种因果差别道理亦尔。于彼善巧,故说为明。
庚三、因明处2 辛一、结前生后
已说医方明处。云何因明处?
辛二、正广宣说4 壬一、标
谓于观察义中诸所有事。
谓于观察义中诸所有事者:于所成立思惟决择,名观察义诸所有事。如下七种应知。
壬二、征
此复云何?
壬三、列2 癸一、嗢柁南
嗢柁南曰:
论体论处所 论据论庄严 论负论出离 论多所作法
癸二、长行
当知此中略有七种。一、论体性,二、论处所,三、论所依,四、论庄严,五、论堕负,六、论出离,七、论多所作法。
壬四、释7 癸一、论体性4 子一、征
云何论体性?
子二、标
谓有六种。
子三、列
一、言论,二、尚论,三、诤论,四、毁谤论,五、顺正论,六、教导论。
子四、释2 丑一、别辨相6 寅一、言论
言论者,谓一切言说、言音、言词,是名言论。
谓一切言说言音言词者:见、闻、觉、知四种言说,是名一切言说。言所须具,是名言音。起言说欲,是名言词。
寅二、尚论
尚论者,谓诸世间随所应闻所有言论。
谓诸世间随所应闻所有言论者:谓诸世间善法言</a>义,应可听闻,名所应闻。彼之言论世所欣尚,故名尚论。
寅三、诤论3 卯一、依诸欲起3 辰一、举依处2 巳一、有摄受欲
诤论者,谓或依诸欲所起。若自所摄诸欲,他所侵夺;若他所摄诸欲,自行侵夺;若所爱有情所摄诸欲,更相侵夺。
若所爱有情所摄诸欲等者:谓自所爱有情所摄诸欲,与余有情更相侵夺故。
或欲侵夺。
或欲侵夺者:通说前三差别应知。谓自所摄,他欲侵夺;若他所摄,自欲侵夺;所爱有情所摄,与余互欲侵夺。
巳二、无摄受欲
若无摄受诸欲,谓歌舞戏笑等所摄,若倡女仆从等所摄;
若无摄受诸欲者:此中诸欲,非自所摄,非他所摄,亦非自所爱有情摄,名无摄受。
或为观看,或为受用。
或为观看或为受用者:觉慧为先、功用为先、欲乐为先,眼见众色,是名观看。互相受用,受用境界,受诸快乐,是名受用。于无摄受诸欲,为此二事,更相侵夺,或欲侵夺,应知是此所欲说义。
辰二、显因缘
于如是等诸欲事中,未离欲者,为欲界贪所染污者,因坚执故、因缚着故、因耽嗜故、因贪爱故,发愤乖违。
因坚执故等者:此说贪为因缘种种相别。不欲弃舍,是名坚执。不欲出离,是名缚着。无有厌足,是名耽嗜。乐着受用,是名贪爱。由是为因,遇不饶益,故令发愤,互相乖违。
辰三、释诤论
喜斗诤者,兴种种论、兴怨害论,故名诤论。
兴种种论兴怨害论者:诤无止息,前后变异,名种种论。或为毁辱、或为恼害,口出矛[矛+赞],更相[矛+赞]刺,名怨害论。
卯二、依恶行起3 辰一、举依处
或依恶行所起。若自所作身语恶行,他所讥毁;若他所作身语恶行,自行讥毁;若所爱有情所作身语恶行,互相讥毁。
若所爱有情所作身语恶行互相讥毁者:谓自所爱有情所作恶行,与余有情互相讥毁故。讥谓现前位,毁谓背面位,如前已说应知。
辰二、显因缘
于如是等行恶行中,愿作未作诸恶行者,未离欲界贪瞋痴者,重贪瞋痴所拘蔽者,因坚执故、因缚着故、因耽嗜故、因贪爱故,更相愤发,怀染污心,互相乖违。
辰三、释诤论
喜斗诤者,兴种种论、兴怨害论,故名诤论。
于如是等行恶行中等者:此说兴诤论者三种补特伽罗相。谓有一类,未受净戒,乃至未能远离恶行以来,常得说名愿作未作诸恶行者;此即第一补特伽罗。复有一类,虽受净戒,不作恶行,而于定地未得作意,未能制伏欲界烦恼,是名未离欲界贪瞋痴者;此即第二补特伽罗。复有一类,贪瞋痴相极为增上,拘碍于心,令不自在,覆蔽其心,令不显了,是名重贪瞋痴所拘蔽者;此即第三补特伽罗。
卯三、依诸见起3 辰一、举依处
或依诸见所起。谓萨迦耶见、断见、无因见、不平等因见、常见、雨[5]众见等种种邪见,及余无量诸恶见类。于如是诸见中,或自所摄,他所遮断;或他所摄,自行遮断;或所爱有情所摄,他正遮断;或已遮断;或欲摄受所未摄受。
辰二、指因缘
由此因缘,未离欲者,如前广说。
辰三、释诤论
乃至兴种种论、兴怨害论,是名诤论。
或自所摄他所遮断等者:语现行时,若被遮止,令不相续,是名遮断。应知略有四相差别,如文可知。初三种相,谓于现在位;后一种相,谓于过去位。或为成立自宗而有所说,令他摄受自所许义,名欲摄受所未摄受。
寅四、毁谤论3 卯一、标
毁谤论者,谓怀愤发者,以染污心振发威势,更相摈毁所有言论。
卯二、释
谓粗恶所引,或不逊所引,或绮言所引;乃至恶说法律中,为诸有情宣说彼法,研究决择,教授教诫。
卯三、结
如是等论,名毁谤论。
谓粗恶所引等者:若毒螫语,若粗犷语,名粗恶所引。若非可爱、可乐、可欣、可意语,名不逊所引。邪举罪者,言不应时,若复不实,若引无义,若复粗犷,若挟瞋恚,是名绮言所引。又邪说法时,亦有五相名为绮语,谓不思量语、不静语、杂乱语、非有教语、非有法语。由是此说乃至恶说法律等言。义如有寻有伺地说。(陵本八卷十二页599)
寅五、顺正论2 卯一、出体
顺正论者,谓于善说法律中,为诸有情宣说正法,研究决择,教授教诫[6]。
卯二、显义
为断有情所疑惑故,为达甚深诸句义故,为令智[7]见毕竟净故;随顺正行、随顺解脱,是故此论名顺正论。
为诸有情宣说正法等者:为断有情所疑惑故,宣说正法,由此能令无倒听闻。为达甚深诸句义故,研究决择,由此能令清净思惟。为令智见毕竟净故,教授教诫,由此能令修习正定。
寅六、教导论2 卯一、出体
教导论者,谓教修习增上心学、增上慧学补特伽罗,心未定者令心得定,心已定者令得解脱,所有言论。
卯二、显义
令彼觉悟真实智故,令彼开解真实智故,是故此论名教导论。
令彼觉悟真实智故等者:此中初句,释前令心得定所由;后句,释前令得解脱所由。心得定故,能如实知、能如实见,是名觉悟真实。得解脱故,能为他说宣扬开示自所证法,是名开解真实。
丑二、问答辨2 寅一、问
问:此六论中,几论真实,能引义利,所应修习?几不真实,能引无义,所应远离?
寅二、答
答:最后二论是真是实,能引义利,所应修习;中间二论不真不实,能引无义,所应远离;初二种论,应当分别。
初二种论应当分别者:谓于言论、尚论中,或是真实,或不真实;或能引义,或引无义;或应修习,或应远离;由是说言应当分别。以此二种,总摄一切杂染、清净言论。
癸二、论处所3 子一、征
云何论处所?
子二、标
当知亦有六种。
子三、列
一、于王家,二、于执理家,三、于大众中,四、于贤哲者前,五、于善解法义沙门、婆罗门前,六、于乐法义者前。
一于王家等者:此中六种处所,谓即处在六种众中。处大众中,名于王家。处执众中,名于执理家。处多众中,名于大众中。处谛众中,名于贤哲者前。处善众中,名于善解法义沙门、婆罗门前。处杂众中,名于乐法义者前。此六种众,如下无畏中说</a>。(陵本十五卷十六页1336)
癸三、论所依5 子一、征
云何论所依?
子二、标
当知有十种。
子三、列
谓所成立义有二种,能成立法有八种。
子四、释2 丑一、别辨相2 寅一、所成立义2 卯一、牒列
所成立义有二种者,一、自性,二、差别。
卯二、随释2 辰一、自性
所成立自性者,谓有立为有,无立为无。
辰二、差别
所成立差别者,谓有上立有上,无上立无上;常立为常,无常立无常。如是有色无色、有见无见、有对无对、有漏无漏、有为无为,如是等无量差别门,当知名所成立差别。
寅二、能成立法2 卯一、牒列
能成立法有八种者,一、立宗,二、辩因,三、引喻,四、同类,五、异类,六、现量,七、比量,八、正教[8]。
能成立法有八种等者:此中立宗,谓即宗言,由是说言能成立法。前说自性差别,谓即宗义,是故说言所成立义。余自下释。
卯二、随释8 辰一、立宗2 巳一、标
立宗者,谓依二种所成立义,各别摄受自品所许,或摄受论宗。
谓依二种所成立义等者:自性差别,是名二种所成立义,如前已说。以此为依,摄受自宗所许品类差别。此复云何?谓依自性所成立义,摄受自宗所许品类差别,或立为有,或立为无;及以差别所成立义,摄受自宗所许品类差别,或立有上无上,乃至有为无为;是名各别摄受自品所许。或复依二所成立义,善自他宗,于一切法能起谈论,是名摄受论宗。
巳二、释
若自辩才,若轻懱他,若从他闻,若觉真实。或为成立自宗,或为破坏他宗,或为制伏于他,或为摧屈于他[9],或为悲愍于他,建立宗义。
若自辩才至建立宗义者:此中初四差别,明建立宗义所依。后五差别,明建立宗义所为。
辰二、辩因
辩因者,谓为成就所立宗义,依所引喻、同类、异类、现量、比量及与正教,建立顺益道理言论。
辰三、引喻
引喻者,亦为成就所立宗义,引因所依诸余世间串习共许易了之法,比况言论。
辰四、同类2 巳一、释2 午一、略
同类者,谓随所有法望所余法,其相展转少分相似。
午二、广3 未一、标
此复五种。
未二、列
一、相状相似,二、自体相似,三、业用相似,四、法门相似,五、因果相似。
未三、释5 申一、相状相似
相状相似者,谓于现在或先所见相状相属展转相似。
相状相似等者:如下相比量中广释其相应知。谓随所有相状相属,或由现在,或先所见,推度境界,是相比量所有略义,此应准释。
申二、自体相似
自体相似者,谓彼展转其相相似。
自体相似等者:如下体比量中广释其相应知。谓现见彼自体性故,比类彼物不现见体;或现见彼一分自体,比类余分;是体比量所有略义,此应准释。
申三、业用相似
业用相似者,谓彼展转作用相似。
业用相似等者:如下业比量中广释其相应知。谓以作用比业所依,是业比量所有略义,此应准释。
申四、法门相似2 酉一、标相
法门相似者,谓彼展转法门相似。
酉二、举例
如无常与苦法,苦与无我法,无我与生法,生法与老法,老法与死法。如是有色无色、有见无见、有对无对、有漏无漏、有为无为,如是等类无量法门展转相似。
法门相似等者:如下法比量中广释其相。谓以相邻相属之法,比余相邻相属之法,是法比量所有略义,此应准知。
申五、因果相似
因果相似者,谓彼展转若因若果、能成所成展转相似。
巳二、结
是名同类。
因果相似等者:顺益义是因义,成办义是果义,是故因果展转相似。由是道理,观察义中,能成即因,所成即果,是故亦说展转相似。
辰五、异类2 巳一、略
异类者,谓所有法望所余法,其相展转少不相似。
巳二、广2 午一、标
此亦五种。
午二、指
与上相违,应知其相。
辰六、现量2 巳一、标列
现量者,谓有三种。一、非不现见,二、非已思应思,三、非错乱境界。
巳二、随释2 午一、别辨相3 未一、非不现见3 申一、标列
非不现见现量者,复有四种。谓诸根不坏,作意现前,相似生故;超越生故;无障碍故;非极远故。
谓诸根不坏作意现前者:此中诸根,谓诸色根,依色根现量,说诸根不坏故。作意,谓三界意及不系意,依意受现量,说作意现前故。
申二、随释4 酉一、相似生
相似生者,谓欲界诸根于欲界境,上地诸根于上地境,已生已等生,若生若起,是名相似生。
谓欲界诸根于欲界境等者:此中已生已等生,谓欲界诸根于欲界境。从出生位乃至诸根成熟以来,是名已生;诸根成熟乃至耄熟位,名已等生。若生若起,谓上地诸根于上地境。受上地生,彼根名生;入上地定,彼根名起。根境相对,同一界地,是名相似。
酉二、超越生
超越生者,谓上地诸根于下地境,已生等如前说,是名超越生。
谓上地诸根于下地境等者:谓生欲界,依欲界身,引发上地若眼若耳,由此见闻下地色声。如有寻有伺地说。(陵本十卷十九页830)今说上地诸根于下地境,义应准知。此中已生,谓最初生位;已等生,谓相续生位。若生,谓于果位;若起,谓于因位。总略为论,名如前说,然非无别,随义应悉。又此诸义亦可通前,不更分别,名如前说。
酉三、无障碍2 戌一、标列
无障碍者,复有四种。一、非覆障所碍,二、非隐障所碍,三、非映障所碍,四、非惑障所碍。
戌二、随释2 亥一、举相违4 天一、覆障所碍
覆障所碍者,谓黑闇、无明闇、不澄清色闇所覆障。
覆障所碍等者:覆有三种。谓日后分,或山山峰影等悬覆、遍覆、极覆。如意地说。(陵本一卷十五页74)今于此中,说有三闇,逆次应知。谓由极覆,名为黑闇;由遍覆故,名无明闇;由悬覆故,名不澄清色闇。
天二、隐障所碍
隐障所碍者,谓或药草力、或呪术力、或神通力之所隐障。
隐障所碍等者:谓由药草等力,令身隐没,不显现故。
天三、映障所碍3 地一、少小与众多
映障所碍者,谓少小物为广多物之所映夺,故不可得。如饮食中药,或复毛端,如是等类无量无边。
地二、小光与大光
且如小光,大光所映,故不可得。所谓日光映星月等,又如月光映夺众星。
地三、能治与所治
又如能治映夺所治,令不可得。谓不净作意映夺净相,无常、苦、无我作意映夺常、乐、我相,无相作意映夺一切众相。
天四、惑障所碍
惑障所碍者,谓幻化所作,或色相殊胜,或复相似;或内所作,目眩、惛、梦、闷、醉、放逸,或复颠狂。如是等类名为惑障。
幻化所作等者:谓如幻师,积集草叶木瓦砾等,现作种种幻化事业。所谓象身、马身、车身、步身、末尼、珍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种种财谷库藏等身,名幻化所作。于中色相,或胜所见,是名殊胜;或似所见,是名相似。如是幻状迷惑眼事故,名惑障所碍。
亥二、结无碍
若不为此四障所碍,名无障碍。
酉四、非极远
非极远者,谓非三种极远所远。一、处极远,二、时极远,三、损减极远。
申三、结名
如是一切,总名非不现见。非不现故,名为现量。
损减极远者:谓极微色应知。分析诸色至最后边,是故说名损减极远。
未二、非已思应思3 申一、标列
非已思应思现量者,复有二种。一、纔取便成取所依境,二、建立境界取所依境。
非已思应思现量者:思惟过去,是名已思;思惟未来,是名应思。二种俱非,境现在前,故名现量。
申二、随释2 酉一、纔取便成取所依境3 戌一、标相
纔取便成取所依境者,谓若境能作纔取便成取所依止。
若境能作纔取便成取所依止者:此中取言,有二种别。一、所取法,二、能取法。所取法者,如说:若境能作纔取。能取法者,如说:便成取所依止。
戌二、举喻
犹如良医授病者药,色、香、味、触皆悉圆满,有大势力,成就[10]威德。当知此药色、香、味、触纔取便成取所依止。药之所有大势威[11]德,病若未愈,名为应思;其病若愈,名为已思。
戌三、结广
如是等类,名纔取便成取所依境。
犹如良医授病者药等者:此中举药为喻。谓彼药物若受用已,正消变时,名为纔取。即于尔时,病势损减,增长安乐,是名取所依止。当知此中,药之色、香、味、触,为其所取;身受安乐,是其能取;由是喻成现量境界。病未愈时,此药于病名应思惟;病若愈已,此药于病名已思惟;唯是寻求推度境界,故非现量。
酉二、建立境界取所依境2 戌一、标相
建立境界取所依境者,谓若境能为建立境界取所依止。
若境能为建立境界取所依止者:想所取相,此名为境。能取境想,此名为取。修瑜伽者,于三摩地所行境界中,由种种想,安立诸相以为所缘,是故彼想名建立境界取。境事为依,取方得生,是故彼境名为取所依止。
戌二、举事2 亥一、显正2 天一、释2 地一、举住地想2 玄一、辨思惟
如瑜伽师,于地思惟水、火、风界。若住于地思惟其水,即住地想转作水想。若住于地思惟火、风,即住地想转作火、风想。
玄二、释得名
此中地想,即是建立境界之取。地者,即是建立境界取之所依。
地二、例住水等
如住于地,住水、火、风,如其所应,当知亦尔。
天二、结
是名建立境界取所依境。
如瑜伽师于地思惟水火风界等者:此中举喻。谓瑜伽师,于地思惟水火风界。此地名为建立境界取所依境。如是于水、于火、于风,思惟余界义亦如是。由是说言如其所应,当知亦尔。
亥二、简非
此中建立境界取所依境,非已思惟,非应思惟。地等诸界,解若未成,名应思惟;解若成就,名已思惟。
申三、结名
如是名为非已思应思现量。
此中建立境界取所依境等者:地等诸界,若正思惟,未起胜解,名解未成;于尔所时,不成所依,名应思惟。起胜解已,名解成就;于尔所时,转作余想,名已思惟。离此二种,地等诸界现为地等诸想之所依止,故名现量。
未三、非错乱境界3 申一、标
非错乱境界现量者,谓或五种、或七种。
申二、列2 酉一、五种
五种者,谓非五种错乱境界。何等为五?一、想错乱,二、数错乱,三、形错乱,四、显错乱,五、业错乱。
酉二、七种
七种者,谓非七种错乱境界。何等为七?谓即前五,及余二种遍行错乱,合为七种。何等为二?一、心错乱,二、见错乱。
申三、释2 酉一、举相违7 戌一、想错乱2 亥一、标相
想错乱者,谓于非彼相,起彼相想。
亥二、举喻
如于阳焰、鹿渴相中,起于水想[12]。
戌二、数错乱2 亥一、标相
数错乱者,谓于少数起多数增上慢。
亥二、举喻
如翳眩者,于一月处见多月像。
谓于少数起多数增上慢等者:于少谓多,称量高举,名增上慢。当知此慢,意识相应,故作是说。由余所引意识错乱故,举喻应知。
戌三、形错乱2 亥一、标相
形错乱者,谓于余形色起余形色增上慢。
亥二、举喻
如于旋火见彼轮形。
戌四、显错乱2 亥一、标相
显错乱者,谓于余显色起余显色增上慢。
亥二、举喻
如迦末罗病损坏眼根,于非黄色悉见黄相。
戌五、业错乱2 亥一、标相
业错乱者,谓于无业事起有业增上慢。
亥二、举喻
如结拳[13]驰走,见树奔流。
谓于余形色起余形色增上慢等者:此由解了高举,名增上慢。下二错乱,义皆准知。
戌六、心错乱
心错乱者,谓即于五种所错乱义,心生喜乐。
戌七、见错乱
见错乱者,谓即于五种所错乱义,忍受、显说、生吉祥想,坚执不舍。
忍受显说等者:忍可领受,是名忍受,此是见因。显发宣说,是名显说;妄计吉祥,是名生吉祥想;此是见果。坚执不舍,此见自相。
酉二、结无乱
若非如是错乱境界,名为现量。
午二、问答辨2 未一、问
问:如是现量,谁所有耶?
未二、答2 申一、标列
答:略说四种所有。一、色根现量,二、意受现量,三、世间现量,四、清净现量。
申二、随释4 酉一、色根现量
色根现量者,谓五色根所行境界,如先所说现量体相。
谓五色根所行境界等者:如先所说三现量中,诸根不坏,纔取便成取所依境,及非五种错乱境界,是名色根现量体相。
酉二、意受现量
意受现量者,谓诸意根所行境界,如先所说现量体相。
谓诸意根所行境界等者:如先所说三现量中,作意现前,建立境界取所依境,及非心见二种错乱境界,是名意受现量体相。
酉三、世间现量
世间现量者,谓即二种,总说为一世间现量。
酉四、清净现量2 戌一、世间
清净现量者,谓诸所有世间现量,亦得名为清净现量。
戌二、非世间3 亥一、标
或有清净现量,非世间现量。
亥二、释
谓出世智,于所行境,有知为有,无知为无,有上知有上,无上知无上。
亥三、结
如是等类,名不共世间清净现量。
辰七、比量2 巳一、释2 午一、略
比量者,谓与思择俱,已思应思所有境界[14]。
谓与思择俱已思应思所有境界者:翻前所说非已思应思现量应知。
午二、广3 未一、标
此复五种。
未二、列
一、相比量,二、体比量,三、业比量,四、法比量,五、因果比量。
未三、释5 申一、相比量2 酉一、释2 戌一、标义
相比量者,谓随所有相状相属,或由现在,或先所见,推度境界。
戌二、举事2 亥一、由现所见
如见幢故,比知有车;由见烟故,比知有火。如是以王比国;以夫比妻;以角犎等,比知有牛;以肤细软、发黑、轻躁、容色妍美,比知少年;以面皱发白等相,比知是老;以执持自相,比知道俗;
以执持自相比知道俗者:持僧伽胝及以衣钵正知而住,乃至广说行时、住时诸所作业正知而住。由此自相,比知是道。余则不尔,比知是俗。
以乐观圣者、乐闻正法、远离悭贪,比知正信;以善思所思、善说所说、善作所作,比知聪睿;以慈悲、爱语、勇猛、乐施、能善解释甚深义趣,比知菩萨;
以慈悲爱语至比知菩萨者:此说五种真实菩萨之相。菩萨地说:一者、哀愍,二者、爱语,三者、勇猛,四者、舒手惠施</a>,五者、能解甚深义理密意。(陵本四十七卷[15]一页3733)应准彼释。
以掉动、轻转、嬉戏、歌笑等事,比未离欲;以诸威仪恒常寂静,比知离欲;
以诸威仪恒常寂静比知离欲者:谓离欲者,身业安住,诸根无动,威仪进止无有躁扰,乃至广说不为种种欲寻思等诸恶寻思扰乱其心。如声闻地说。(陵本三十三卷二十页2729)此应准知。
以具如来微妙相好、智慧、寂静、正行、神通,比知[16]如来、应、等正觉具一切智。
以具如来微妙相好等者:由诸如来以三十二大丈夫相等庄严其身,名具微妙相好。四无碍解皆悉成就,名具智慧。烦恼、所知二障永断,多住无上无等第四静虑天住,名具寂静。哀愍世间,令诸天人获得义利利益安乐,名具正行。六种神通皆悉成就,名具神通。义如菩萨地释。(陵本三十八卷二页3101)所言应者,谓应为一切恭敬供养故。等正觉者,谓如其胜义觉诸法故。具一切智者,谓于能引摄义利法聚,于能引摄非义利法聚,于能引摄非义利非非义利法聚,遍一切种现前等觉故。亦如菩萨地说。(陵本三十八卷三页3106)
亥二、由先所见
以于老时,见彼幼年所有相状,比知是彼。
酉二、结
如是等类,名相比量。
申二、体比量3 酉一、标
体比量者,谓现见彼自体性故,比类彼物不现见体;或现见彼一分自体,比类余分。
酉二、释2 戌一、以现见比不现见
如以现在比类过去,或以过去比类未来,或以现在近事比远,或以现在比于未来。
如以现在比类过去等者:此释前标现见比不现见。谓以现在现见体性,比类过去不现见体;或以过去已现见体,比类未来不现见体;或以现在现见近事,比类远事不现见体;或以现在现见自体,比于未来不现见体。
戌二、以一分自体比类余分
又如饮食、衣服、严具、车乘等事,观见一分得失之相,比知一切。又以一分成熟,比余熟分。
酉三、结
如是等类,名体比量。
又如饮食衣服等者:于彼彼事乐欲转时,或触于利,是名为得;或触非利,是名为失。彼彼事中,于随一事现见或得或失,比知所余一切不现见事得失亦尔。此中一分,谓于一切资具中一事应知。又以饮食一分成熟既现见已,比余所不现见一分成熟亦尔。此中一分,谓于一事中少分应知。
申三、业比量2 酉一、标义
业比量者,谓以作用比业所依。
谓以作用比业所依者:用不离体,用为能依,体为所依,故能依、所依互相系属,是故依用可比知体,名以作用比业所依。如下举事,其相易知。
酉二、举事
如见远物无有动摇,鸟居其上,由是等事比知是杌;若有动摇等事,比知是人。广迹住处,比知是象;曳身行处,比知是蛇。若闻嘶声,比知是马;若闻哮吼,比知师子;若闻咆勃,比知牛王。见比于眼,闻比于耳,齅比于鼻,尝比于舌,触比于身,识比于意。水中见碍,比知有地;若见是处草木滋润,茎叶青翠,比知有水;若见热灰,比知有火;丛林掉动,比知有风。瞑目执杖,进止问他,蹎蹶失路,如是等事比知是盲;高声侧听,比知是聋。正信、聪睿、离欲、未离欲、菩萨、如来,如是等类以业比度,如前应知。
申四、法比量2 酉一、释2 戌一、标义
法比量者,谓以相邻相属之法,比余相邻相属之法。
谓以相邻相属之法等者:谓此彼法,义相邻近,名相邻法,如说无常故苦,苦故无我,皆是此类。又若此法能引彼法,当知此彼互相系属,如说生老病死等是。如下举事,其相易知。
戌二、举事
如属无常,比知有苦;以属苦故,比空、无我。以属生故,比有老法;以属老故,比有死法。以属有色、有见、有对,比有方所及有形质。属有漏故,比知有苦;属无漏故,比知无苦。属有为故,比知生住异灭之法;属无为故,比知无生住异灭法。
酉二、结
如是等类,名法比量。
申五、因果比量2 酉一、释2 戌一、标义
因果比量者,谓以因果展转相比。
谓以因果展转相比者:依因比果,依果比因,名以因果展转相比。如下举事,因果相比,随应可知。
戌二、举事
如见有行,比至余方;见至余方,比先有行。若见有人如法事王,比知当获广大禄位;见大禄位,比知先已如法事王。若见有人备善作业,比知必当获大财富;见大财富,比知先已备善作业。见先修习善行恶行,比当兴衰;见有兴衰,比先造作善行恶行。见丰饮食,比知饱满;见有饱满,比丰饮食。若见有人食不平等,比当有病;现见有病,比知是人食不平等。见有静虑,比知离欲;见离欲者,比有静虑。若见修道,比知当获沙门果证;若见有获沙门果证,比知修道。
酉二、结
如是等类,当知总名因果比量。
巳二、结
是名比量。
辰八、正教量2 巳一、释2 午一、略标相
正教量者,谓一切智所说言教,或从彼闻,或随彼法。
谓一切智所说言教等者:此说正教量有三种差别:若佛自说经教,展转流布至今,名一切智所说言教,是为第一。若圣弟子从佛听闻而有所说,名从彼闻,是为第二。或圣弟子依佛言教如理决择而有所说,名随彼法,是为第三。当知此中诸圣弟子,随应当知凡圣有别。摄事分说:若于是处说有多闻诸圣弟子,当知此中是诸异生;若于是处唯说有其诸圣弟子,当知此中说已见谛。(陵本九十四卷十一页7088)
午二、广随法2 未一、标列
此复三种。一、不违圣言,二、能治杂染,三、不违法相。
未二、随释3 申一、不违圣言
不违圣言者,谓圣弟子说,或佛自说经教,展转流布至今,不违正法、不违正义。
申二、能治杂染
能治杂染者,谓随此法善修习时,能永调伏贪瞋痴等一切烦恼及随烦恼。
申三、不违法相2 酉一、标
不违法相者,谓翻违法相,当知即是不违法相。
不违圣言等者:无漏名圣。圣弟子说,或佛自说,不违正法,不违正义,顺趣无漏,由是故说不违圣言。
酉二、释2 戌一、举相违3 亥一、征
何等名为违法相耶?
亥二、释6 天一、于无相有相2 地一、于无相
谓于无相,增为有相。如执有我、有情、命者、生者等类;或常、或断,有色、无色,如是等类。
地二、于有相
或于有相,减为无相。
或于有相减为无相者:此如大乘恶取空者,执一切法皆无自性,于杂染相及清净相有损减过故。
天二、于定不定相2 地一、于决定2 玄一、标
或于决定,立为不定。
玄二、释2 黄一、于一向记法
如一切行皆是无常,一切有漏皆性是苦,一切诸法皆空无我,而妄建立一分是常,一分无常;一分是苦,一分非苦;一分有我,一分无我。
而妄建立一分是常一分无常等者:如计梵王是常等,名妄建立一分是常,一分无常。如计苦乐等受实有差别,非性唯苦,名妄建立一分是苦,一分非苦。如计我为有色、我为无色等,名妄建立一分有我,一分无我。
黄二、于不可记法
于佛所立不可记法,寻求记别,谓为可记,或安立记。
于佛所立不可记法等者:谓有问言:世间常耶?此不应记,但言我说此不可记。乃至问言:如来死后有耶无耶?此不应记,但言我说此不可记。如决择分说。(陵本六十四卷七页5099)如是等类,名佛所立不可记法。于如是事不如理思,谓为可记。或为他说,名安立记。
地二、于不定2 玄一、标
或于不定,建立为定。
玄二、释
如执一切乐受皆贪所随眠,一切苦受瞋所随眠,一切不苦不乐受痴所随眠,一切乐受皆是有漏,一切乐俱故思造业一向决定受苦异熟,如是等类。
或于不定建立为定等者:如说乐受贪所随眠,苦受瞋所随眠,不苦不乐受痴所随眠,唯约多分为论,而非一向。以于乐受中多生染着,于苦受中多生瞋恚,于不苦不乐受中计四颠倒故。若执一切,是名相违。无漏界中,一切粗重诸苦永断,名胜义乐;是故乐受,亦非一切皆是有漏。与乐俱业,非定顺苦,是故亦非一切受苦异熟。若执一切,是名相违。
天三、于有差别无差别相2 地一、标
或于有相法中,无差别相,建立差别;有差别相,立无差别。
地二、释2 玄一、举有为无为
如于有为有[17]差别相,于无为中亦复建立;于无为法无差别相,于有为法亦复建立。
玄二、例有色无色等
如于有为无为,如是于有色无色、有见无见、有对无对、有漏无漏,随其所应皆当了知。
或于有相法中无差别相等者:诸有为法,三有为相之所相故,名有相法。若于其中灭有为相,证得涅槃,是即无为,此名无差别相。以无为法唯有为灭之所显故。若于其中生住异灭三相可得,是名有差别相。颠倒建立,是名相违。如下自释种种应知。
天四、于因果相
又于有相,不如正理立因果相。如立妙行感不爱果,立诸恶行感可爱果。
天五、于染净相
计恶说法毗奈耶中,习诸邪行,能得清净;于善说法毗奈耶中,修行正行,谓为杂染。
天六、于假实相2 地一、标二种
于不实相,以假言说立真实相;于真实相,以假言说种种安立。
地二、随难释
如于一切离言法中,建立言说,说第一义。
亥三、结
如是等类,名违法相。
于不实相以假言说立真实相等者:言说所行,名不实相。胜义所行,名真实相。颠倒安立,故名相违。
戌二、例不违
与此相违,当知即是不违法相。
巳二、结
是名正教。
丑二、问答辨2 寅一、于所成2 卯一、问
问:若一切法自相成就,各自安立己[18]法性中,复何因缘建立二种所成义耶?
若一切法自相成就等者:谓一切法,无始时来理成就性,是名法性。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法性法尔安住;非由安立名句文身,彼法成</a>就。依此道理,故作是问。
卯二、答
答:为欲令他生信解故,非为生成诸法性相。
为欲令他生信解故者:此中道理,如菩萨地真实义品问答诸法离言自性应知。(陵本三十六卷二十页2991)
寅二、于能成4 卯一、立宗2 辰一、问
问:为欲成就所成立义,何故先立宗耶?
辰二、答
答:为先显示自所爱乐宗义故。
为先显示自所爱乐宗义故者:谓如前说各别摄受自品所许故。
卯二、辩因2 辰一、问
问:何故次辩因耶?
辰二、答
答:为欲开显依现见事决定道理,令他摄受所立宗义故。
卯三、引喻2 辰一、问
问:何故次引喻耶?
辰二、答
答:为欲显示能成道理之所依止现见事故。
卯四、同类等2 辰一、问
问:何故后说同类、异类、现量、比量、正教等耶?
辰二、答2 巳一、标因
答:为欲开示因喻二种相违、不相违智故。
为欲开示因喻二种相违不相违智故者:因喻二种,不能顺成所立宗义,是名相违;离此过失,能顺成宗,名不相违。此释建立同类、异类。若能了知此或相违,或不相违,是名为智。此释建立现量、比量及正教量。三量为依,于彼相违、或不相违决定了知故。
巳二、广成2 午一、出因缘2 未一、相违
又相违者,由二因缘。一、不决定故;二、同所成故。
未二、不相违
不相违者,亦二因缘。一、决定故;二、异所成故。
午二、成量义2 未一、相违
其相违者,于为成就所立宗义,不能为量,故不名量。
未二、不相违
不相违者,于为成就所立宗义,能为正量,故名为量。
子五、结
是名论所依。
又相违者由二因缘等者:谓若因喻不能成自宗义,反成相违所立,名不决定,如四相违因是。又若因喻非共所许,尚待成立,非是能成,名同所成,由所成宗一许一不许故。不相违中二种因缘,翻此应知。
癸四、论庄严4 子一、标
论庄严者,略有五种。
子二、列
一、善自他宗,二、言具圆满,三、无畏,四、敦肃,五、应供。
子三、释2 丑一、辨论相5 寅一、善自他宗2 卯一、释2 辰一、于自宗
善自他宗者,谓如有一,若于此法毗奈耶中深生爱乐,即于此论宗旨,读诵、受持、听闻、思惟、纯熟修行,已善、已说、已明。
若于此法毗奈耶中等者:由佛善说法毗奈耶内法所摄,说名为此。摄事分说:道理所摄,名之为法。随顺一切烦恼灭故,名毗奈耶。于此论旨,依闻思修增上方便,无能引夺,名为已善;辩才无尽,能立自义,名为已说;知殊胜德,名为已明。
辰二、于他宗
若于彼法毗奈耶中不爱不乐,然于彼论宗旨,读诵、受持、闻思纯熟,而不修行,然已善、已说、已明。
卯二、结
是名善自他宗。
若于彼法毗奈耶中等者:恶说法毗奈耶外道所摄,说名为彼。由非道理所摄,不顺烦恼寂灭故。于彼论旨,研求善巧,是故闻思;不爱不乐,故不修行。若于他说,速能了悟、速能领受,是名已善;速能酬对,是名已说;深知过隙,是名已明。
寅二、言具圆满2 卯一、辨声3 辰一、标
言具圆满者,谓如有一,凡有所说,皆以其声,不以非声。
辰二、征
何等为声?
辰三、释2 巳一、标列
谓具五德,乃名为声。一、不鄙陋,二、轻易,三、雄朗,四、相应,五、义善。
巳二、随释5 午一、不鄙陋
不鄙陋者,谓离边方边国鄙俚言词。
午二、轻易
轻易者,谓有所说,皆以世间共用言词。
午三、雄朗
雄朗者,所谓依义建立言词,能成彼义巧妙雄壮。
午四、相应
相应者,谓前后法义相符不散。
午五、义善
义善者,谓能引发胜生、定胜,无有颠倒。
谓能引发胜生定胜者:此中胜生,谓增上生道。定胜,谓决定胜道应知。
卯二、显相3 辰一、标
又此声论,由九种相言具圆满。
辰二、列
一、不杂乱,二、不粗犷,三、辩了,四、限量,五、与义相应,六、以时,七、决定,八、显了,九、相续。
辰三、结
如是一切相[19],总名言具圆满。
由九种相言具圆满等者:翻下九种言过应知。(陵本十五卷十八页1344)
寅三、无畏2 卯一、释
无畏者,谓如有一,处在多众、杂众、大众、执众、谛众、善众等中,其心无有下劣忧[20]惧,身无战汗,面无怖色,音无謇吃,语无怯弱。
卯二、结
如是说者,名为无畏。
处在多众杂众等者:如前已说六种处所,今应配释。处多众中,谓于大众。如说四方人众聚集处,名大集中故。(陵本八卷十一页594)处杂众中,谓于乐法义者前。处大众中,谓于王家。有大威力,名为大故。处执众中,谓于执理家。处谛众中,谓于贤哲者前。处善众中,谓于善解法义沙门、婆罗门前。其心无有下劣忧惧,谓意表业;身无战汗,面无怖色,谓身表业;音无謇吃,语无怯弱,谓语表业。由此诸相,当知无畏。
寅四、敦肃2 卯一、释
敦肃者,谓如有一,待时方说,而不儳[21]速。
卯二、结
是名敦肃。
寅五、应供2 卯一、释
应供者,谓如有一,为性调善,不恼于他;终不违越诸调善者调善之地;随顺他心而起言说;以时,如实,能引义利;言词柔软,如对善友。
卯二、结
是名应供。
以时如实能引义利等者:有寻有伺地说:于邪举罪时,有五种邪举罪者。言不应时故,名非时语者。言不实故,名非实语者。言引无义故,名非义语者。言粗犷故,名非法语者。言挟瞋恚故,名非静语者。(陵本八卷十三页606)今于此中,亦说五相,如次翻释应知。
丑二、释庄严4 寅一、总标
若有依此五论庄严兴言论者,当知复有二十七种称赞功德。
寅二、更征
何等名为二十七种?
寅三、别列
一、众所敬重;二、言必信受;三、处大众中都无所畏;四、于他宗旨深知过隙;五、于自宗旨知殊胜德;六、无有僻执,于所受论情无偏党;七、于自正法及毗奈耶无能引夺;八、于他所说速能了悟;九、于他所说速能领受;十、于他所说速能酬对;十一、具语言德,令众爱乐;十二、悦可信解此明论者;十三、能善宣释义句文字;十四、令身无倦;十五、令心无倦;十六、言不謇涩;十七、辩才无尽;十八、身不顿顇;十九、念无忘失;二十、心无损恼;二十一、咽喉无损;二十二、凡所宣吐分明易了;二十三、善护自心,令无忿怒;二十四、善顺他心,令无愤恚;二十五、令对论者心生净信;二十六、凡有所行,不招怨对;二十七、广大名称,声流十方,世咸传唱此大法师,处大师数。
寅四、喻合
如受欲者,以末尼、真珠、琉璃等宝,厕环钏等宝庄严具,以自庄严,威德炽盛,光明普照。如是论者,以二十七称赞功德,厕此五种论庄严具,以自庄严,威德炽盛,光明普照,是故名此为论庄严。
子四、结
是名论庄严。
复有二十七种称赞功德等者:此中称赞功德,五论庄严为所依止,一一配属,随应当知,繁不具述。
癸五、论堕负3 子一、标
论堕负者,谓有三种。
子二、列
一、舍言,二、言屈,三、言过。
子三、释3 丑一、舍言5 寅一、标
舍言者,谓立论者,以十三种词谢对论者,舍所言论。
寅二、征
何等名为十三种词?
寅三、列
谓[22]立论者谢对论者曰:我论不善,汝论为善;
我论不善汝论为善者:于一切法能起谈论,是名为善。与此相违,是名不善。
我不善观,汝为善观;
我不善观汝为善观者:于所立义,审知因喻二种相违,或不相违,名为善观。若异此者,名不善观。
我论无理,汝论有理;
我论无理汝论有理者:立宗离过,是名有理。与此相违,是名无理。
我论无能,汝论有能;
我论无能汝论有能者:因喻离过,是名有能。与此相违,是名无能。
我论屈伏,汝论成立;我之辩才唯极于此,过此已上更善思量,当为汝说;且置是事,我不复言。
寅四、释
以如是等十三种词谢对论者,舍所言论。舍所论故,当知被破,为他所胜,堕在他后,屈伏于彼。
寅五、结
是故舍言,名堕负处。
丑二、言屈3 寅一、标列
言屈者,如立论者为对论者之所屈伏,或托余事方便而退,或引外言,或现愤发,或现瞋恚,或现憍慢,或现所覆,或现恼害,或现不忍,或现不信,或复默然,或复忧戚,或竦肩伏面,或沈思词穷。
寅二、随释13 卯一、假托余事方便而退
假托余事方便而退者,谓舍前所立,更托余宗;舍先因、喻、同类、异类、现量、比量及正教量,更托余因乃至正教。
卯二、引外言
引外言者,谓舍所论事</a>,论说饮食、王臣、盗贼、衢路、倡秽等事,假托外缘,舍本所立,以遣[23]他难。
卯三、现愤发
现愤发者,谓以粗犷不逊等言,摈对论者。
卯四、现瞋恚
现瞋恚者,谓以怨报之言,责对论者。
卯五、现憍慢
现憍慢者,谓以卑贱种族等言,毁对论者。
卯六、现所覆
现所覆者,谓以发他所覆恶行之言,举对论者。
卯七、现恼害
现恼害者,谓以害酷怨言,骂对论者。
卯八、现不忍
现不忍者,谓发怨言,怖对论者。
卯九、现不信
现不信者,谓以毁坏行言,谤对论者。
卯十、默然
或默然者,谓语业顿尽。
卯十一、忧戚
或忧戚者,谓意业焦恼。
卯十二、竦肩伏面
竦肩伏面者,谓身业威严而顿萎顇。
卯十三、沈思词穷
沈思词穷者,谓才辩俱竭。
寅三、结略义
由如是等十三种事,当知言</a>屈。前二,妄行矫乱;中七,发起邪行;后四,计行穷尽。是名言屈,堕在负处。
丑三、言过5 寅一、标
言过者,谓立论者为[24]九种过污染其言,故名言过。
寅二、征
何等为九?
寅三、列
一、杂乱,二、粗犷,三、不辩了,四、无限量,五、非义相应,六、不以时,七、不决定,八、不显了,九、不相续。
寅四、释9 卯一、杂乱
杂乱者,谓舍所论事,杂说异语。
卯二、粗犷
粗犷者,谓愤发掉举及躁急掉举。
谓愤发掉举等者:遇不饶益,不能堪忍,由是愤发,令心掉举,是名愤发掉举。非理寻思怱遽而转,由是躁急,令心掉举,是名躁急掉举。
卯三、不辩了
不辩了者,谓若法若义,众及对论所不领悟。
卯四、无限量
无限量者,谓所说义言词复重,或复减少。
卯五、非义相应2 辰一、标
非义相应者,当知有十种。
辰二、列
一、无义,二、违义,三、损理,四、与所成等,五、招集过难,六、不得义利,七、义无次序,八、义不决定,九、成立能成,十、顺[25]不称理诸邪恶论。
非义相应等者:引不可爱生,是名无义。不引可爱生,是名违义。不顺道理,是名损理。因喻相违,非所极成,是名与所成等。引他征诘,是名招集过难。空无自义,是名不得义利。以余因喻,成此因喻,是名成立能成。余文易知。
卯六、不以时
非时者,谓所应说,前后不次。
卯七、不决定
不决定者,谓立已复毁,毁而复立,速疾转换,难可了知。
卯八、不显了
不显了者,谓言招讥弄,不领而答;先为典语后为俗语,或先俗语后复典语。
卯九、不相续
不相续者,谓于中间言词断绝。
寅五、结
凡所言论犯此九失,是名言过,堕在负处。
癸六、论出离3 子一、标
论出离者,谓立论者,先应以彼三种观察观察论端,方兴言论,或不兴论,名论出离。
子二、列
三种观察者,一、观察得失,二、观察时众,三、观察善巧及不善巧。
子三、释3 丑一、观察得失2 寅一、释2 卯一、辨观察
观察得失者,谓立论者方兴论端,先当观察我立是论,将无自损、损他及俱损耶?不生现法后法及俱罪耶?勿起身心诸忧苦耶?莫由此故,执持刀杖、斗骂诤讼、谄诳妄语而发起耶?将无种种恶不善法而生长耶?非不利益安乐若自若他及多众耶?非不怜愍诸世间耶?不因此故,诸天世人无义无利不安乐耶?
卯二、显出离2 辰一、于不应作
彼立论者如是观时,若自了知我所立论,能为自损,乃至天人无义无利,亦无安乐;便自思勉,不应立论。
辰二、于所应作
若如是知我所立论,不为自损,乃至能引天人义利及与安乐;便自思勉,当立正论。
寅二、结
是名第一或作不作论出离相。
观察得失至或作不作论出离相者:此中自损、损他及与俱损,乃至身心忧苦。如前有寻有伺地释应知。(陵本九卷九页671)执持刀杖等,谓身语恶行。种种恶不善法,谓欲、恚、害寻伺。如是等类为观察时,是名观察过失。利益安乐若自若他,乃至天人义利及与安乐,如是等类为观察时,是名观察功德。若堕过失,不引功德,是不应作,便不兴论;若离过失,能引功德,是所应作,当兴言论;是名第一或作不作论出离相。
丑二、观察时众2 寅一、释2 卯一、辨观察
观察时众者,谓立论者方起论端,应善观察现前众会,为有僻执,为无执耶?为有贤正,为无有耶?为有善巧,为无有耶?
卯二、显出离2 辰一、于不应作
如是观时,若知众会唯有僻执,非无僻执;唯不贤正,无有贤正;唯不善巧,无善巧者。便自思勉,于是众中不应立论。
辰二、于所应作
若知众会无所僻执,非有僻执;唯有贤正,无不贤正;唯有善巧,无不善巧。便自思勉,于是众中应当立论。
寅二、结
是名第二或作不作论出离相。
观察时众等者:此中僻执,谓于恶见诸外道前。贤正,谓于贤哲者前。善巧,谓于善解法义沙门、婆罗门前。于此时众,应善观察,或不兴论,或兴言论,是名第二或作不作论出离相。
丑三、观察善巧及不善巧2 寅一、释2 卯一、辨观察
观察善巧不善巧者,谓立论者方起论端,应自观察善与不善。我于论体、论处、论依、论严、论负、论出离等,为善巧耶?不善巧耶?我为有力能立自论、摧他论耶?于论负处能解脱耶?
卯二、显出离2 辰一、于不应作
如是观时,若自了知我无善巧,非有善巧;我无力能,非有力能。便自思勉,与对论者不应立论。
辰二、于所应作
若自了知我有善巧,非无善巧;我有势力,非无势力。便自思勉,与对论者当共立论。
寅二、结
是名第三或作不作论出离相。
观察善巧不善巧等者:于观察义诸所有事,能审思择,是名善巧;不审思择,名不善巧。诸所有事,谓即前说论体乃至论多所作法,故于文中,置有等言。于此诸事,应善观察,或不兴论,或兴言论,是名第三或作不作论出离相。
癸七、论多所作法2 子一、标列相
论多所作法者,谓有三种于所立论多所作法。一、善自他宗,二、勇猛无畏,三、辩才无竭。
论多所作法至辩才无竭者:论庄严中说有五种,今于此中唯取其三,名多所作。谓善自他宗、言具圆满,及与无畏。所余二种,于所立论非多所作,是故不说。辩才无竭,即彼言具圆满所摄应知。
子二、问答辨2 丑一、问
问:如是三法,于所立论,何故名为多有所作?
丑二、答
答:能善了知自他宗故,于一切法能起谈论;勇猛无畏故,处一切众能起谈论;辩才无竭故,随所问难皆善酬答。是故此三,于所立[26]论多有所作。
庚四、声明处2 辛一、结前生后
已说因明处。云何声明处?
辛二、标列随释2 壬一、标列2 癸一、长行
当知此处略有六相。一、法施设建立相,二、义施设建立相,三、补特伽罗施设建立相,四、时施设建立相,五、数施设建立相,六、处所根栽施设建立相。
癸二、嗢柁南
嗢柁南曰:
法义数取趣 时数与处所 若根栽所依 是略声明相
壬二、随释6 癸一、法施设建立2 子一、征
云何法施设建立?
子二、释2 丑一、标一切
谓名身、句身、文身,及五德相应声。
丑二、列五德
一、不鄙陋,二、轻易,三、雄朗,四、相应,五、义善。
云何法施设建立等者:此中名句文身,决择分中别释其相。(陵本五十二卷十二页4184)五德相应声相差别,如前已说。
癸二、义施设建立2 子一、征
云何义施设建立?
子二、释2 丑一、十种3 寅一、标
当知略有十种。
寅二、列2 卯一、长行
一、根建立,二、大种建立,三、业建立,四、寻求建立,五、非法建立,六、法建立,七、兴盛建立,八、衰损建立,九、受用建立,十、守护建立。
卯二、嗢柁南
嗢柁南曰:
眼等与地等 身等及寻求 非法法兴盛 衰损受用护
寅三、释10 卯一、根建立
根建立者,谓见义、闻义、齅义、尝义、触义、知义。
卯二、大种建立
大种建立者,谓依持等义、浇润等义、照了等义、动摇等义。
卯三、业建立
业建立者,谓往来等义、宣说等义、思念觉察等义。
卯四、寻求建立
寻求建立者,谓追访等义。
卯五、非法建立
非法建立者,谓杀盗等义。
卯六、法建立
法建立者,谓施戒等义。
卯七、兴盛建立
兴盛建立者,谓证得、喜悦等义。
卯八、衰损建立
衰损建立者,谓破坏、怖畏、忧戚等义。
卯九、受用建立
受用建立者,谓饮食、覆障、抱持、受行等义。
卯十、守护建立
守护建立者,谓守护、育养、盛满等义。
丑二、六种2 寅一、标
又复略说有六种义。
寅二、列2 卯一、长行
一、自性义,二、因义,三、果义,四、作用义,五、差别相应义,六、转义。
卯二、嗢柁南
嗢柁南曰:
自性与因果 作用相应转
云何义施设建立等者:此中十种,约有情生差别为论。又复六种,约诸法生差别为论。于十种中,根建立者,谓内六处,是有情生所得自体故。大种建立者,谓外四大,是有情生所依处故。业建立者,谓造诸业,身语意三多所作故。寻求建立者,谓习学世俗言说等事。非法建立者,谓成就不善业道。法建立者,谓成就诸善业道。兴盛建立及衰损建立者,谓一切有情业报证得。受用建立者,谓受用资具。守护建立者,谓此有情于余有情,婴孩、童子位中,恒常随逐,不令起作非时之行及不平等行,是名守护;知其所欲,力求饮食而用资长,是名育养;如是乃至长大种类,诸根成熟,是名盛满。于六种中,义差别者,如说眼识,依眼了别色,是名自性义;彼种子依,是名因义;已生现行,是名果义;唯了别自境所缘等,名作用义;与余心所有法俱有相应,名差别相应义;要眼不坏,色现在前,能生作意正复现起,所生眼识方乃得生,是名转义。如说眼识,于余一切,如应当知。
癸三、补特伽罗施设建立
云何补特伽罗施设建立?谓建立男、女、非男非女声相差别;或复建立下[27]中上士声相差别。
或复建立下中上士声相差别者:下中上士有多差别,决择分中广释其相。(陵本六十一卷十五页4944)
癸四、时施设建立
云何时施设建立?谓有三时声相差别。一、过去过去殊胜,二、未来未来殊胜,三、现在现在殊胜。
谓有三时声相差, 别等者:如说剎那过去、剎那未来、剎那现在,是名过去殊胜、未来殊胜、现在殊胜,为显无常此最胜故。所余无常,三世差别,非唯剎那,是名过去、未来、现在。
癸五、数施设建立
云何数施设建立?谓有三数声相差别。一者、一数,二者、二数,三者、多数。
癸六、处所根栽施设建立3 子一、征
云何处所根栽施设建立?
子二、释2 丑一、处所
当知处所略有五种。一、相续,二、名号,三、总略,四、彼益,五、宣说。
丑二、根栽
若界颂等,名为根栽。
子三、结
如是二种,总名处所根栽建立。
当知处所略有五种等者:谓别别字展转相续以成其义,是名相续。于一一法立多种名而为呼召,是名名号。或总略说,或处中说,或广长说,如其次第,名为总略、彼益、宣说。如是五种,声、名、句、文为其体性,是名处所。若依字体所造界颂,说名根栽,此为根本声所依故。由此二种皆是所依,故总建立。
庚五、工业明处2 辛一、结前生后
已说声明处。云何工业明处?
辛二、总标别列3 壬一、标
谓于十二处略说工业所有妙智,名工业明处。
壬二、征
何等十二工业处耶?
壬三、列
谓营农工业、商贾[28]工业、事王工业、书算计度数印工业、占相工业、呪术工业、营造工业、生成工业、防邪[29]工业、和合工业、成熟工业、音乐工业。
瑜伽师地论</a>科句披寻记卷第十五
[1] 「途」,陵本作「塗」。
[2] 「化樂」,大正作「樂化」。
[3] 「世」,磧砂作「世間」。
[4] 「十九卷」,披尋記原作「十六卷」。
[5] 「雨」,磧砂、大正、陵本作「兩」。
[6] 「誡」,大正作「誠」。
[7] 「智」,大正作「知」。
[8] 「正教」,大正作「正教量」。
[9] 「他」,大正作「地」。
[10] 「就」,磧砂、大正、陵本作「熟」。
[11] 「威」,磧砂作「熟」。
[12] 「想」,磧砂作「相」。
[13] 「拳」,磧砂作「捲」。
[14] 「界」,大正作「思」。
[15] 「四十七卷」,披尋記原作「四十一卷」。
[16] 「知」,鉛版作「之」。
[17] 「有」,磧砂、大正、陵本作「無」。
[18] 「己」,陵本作「已」。
[19] 磧砂無「相」字。
[20] 「憂」,大正作「恆」。
[21] 「儳」,磧砂、大正作「嚵」。
[22] 「謂」,磧砂作「謝」。
[23] 「遣」,磧砂作「違」。
[24] 「為」,鉛版、科學版披尋記作「謂」。原稿無誤。
[25] 「順」,磧砂作「慎」。
[26] 「立」,磧砂作「言」。
[27] 「下」,磧砂、大正、陵本作「初」。
[28] 「賈」,磧砂、大正、陵本作「估」。
[29] 「邪」,大正作「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