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第三
3个月前 作者: 诸葛亮
视听之政,谓视微形,听细声。形微而不见,声细而不闻,故明君视微之几,听细之大,以内和外,以外和内。故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故经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目为心视,口为心言,耳为心听、身为心安。故身之有心,苦国之有君,以内和外,万物昭然。观日月之形,不足以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以为聪,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夫五音不闻,无以别官商,五色不见,无以别玄黄。盖闻明君者常若昼夜,昼则公事行,夜则私事兴。或有吁嗟之怨而不得闻,或有进善之忠而不得信。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好。故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译文】
君主在治理国家时,应该视微形,听细声,多听多看,集思广益。视微形,是指观察隐蔽着的事物,发觉事物的隐患,听细声,就是指听取微小的意见,隐蔽起来的事物不容易被发现,微小的意见,也不容易被听到,所以贤明的君主应该能够在微小、不明显的事情苗头中觉察问题的实质,在细小的呼声中知道重大问题的程度,上下沟通,内外应和。所以,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方法是必须多闻,倾听、考察并采纳群臣的意见,经常与百姓臣民谋策,以天下万物作为君主的眼睛,以世间万籁作为君主的耳朵。所以《经》
书上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就是说君主,圣明的人没有固定一成不变的思想观念,要以百姓的思想做为自己的思想。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可以了解人的内心世界。嘴巴是替心说话的,耳朵也是在为心听取他人的声音,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是在心的主使下活动的。所以,国家有自己的君主就好比一个人有自己的心,内外协调一致,全国上下一片生机,光明。
只看到日月耀眼的光辉是算不上眼明的,只听到雷霆怒吼的声音也算不上耳聪,所以,君主还要多看才称得上是明智,多听才称得上是有神奇的本领。
君主如果听不到宫、商、角,徵、羽这五种声音,就无法辨别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样的,如果不能正确辨别赤、青,黄、白、黑这五种颜色,也就无法辨别更复杂的颜色,区别天地万物。圣明的君主常常是不分白天、夜晚地为国事奔忙,白天处理日常公事,夜晚还要进行私下察访。即使这样,还会听不到百姓因哀怨而发出的叹息声,还会得不到忠贞之士所提出的良好意见。如果听不到百姓的哀怨之声,就无法使被冤枉的人的冤屈得到伸张,如果听不到好的谏言,就会使忠实的人得不到信任,使好邪盛行,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书》经说:上天看到和听到的内容都来自世间百姓,所以要重视来自百姓中的正确意见。
【解析】
这篇文章深刻论述了当政者了解下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述十分突出。
这篇文章的精妙首先在于,不仅一般地提出了了解下情,而且要求“视微形,听细声”,要求君王以及当政者要能体察尚未显露的细小苗头,并能由其看出事物的本质,发现隐患;听取极微小的意见,从而发现重大的问题。
这篇文章还有三个字应给以足够的重视,那就是“私事兴”!只有亲自深入百姓之中察访,才能了解真实情况,听到群众内心的呼声,也就是“视微形,听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