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3个月前 作者: 梁启超
顾炎武</a>、刘献廷</a>皆酷嗜地理学,所著书皆未成,而顾祖禹</a>之《读史方舆纪要</a>》,言形势厄塞略尽,后人莫能尚,于是中清之地理学,亦偏于考古一途。自戴震</a>著《水地记》、《校水经</a>注</a>》,而《水经》为一时研究之中心。孔广森有《水经释地》,全祖望</a>有《新校水经注》,赵一清</a>有《水经注释</a>》,张匡学有《水经注释地》,而近人杨守敬</a>为《水经注疏</a>》,尤集斯学大成,(未刻,刻者仅《注疏要删》)而齐召南</a>著《水道提纲</a>》,则循水道治今地理也。洪颐煊</a>有《汉志水道疏证》,陈澧有《汉书</a>地理志水道图说》,亦以水道治汉地理。阎若璩</a>著《四书</a>释地</a>》,徐善著《春秋</a>地名考略》,江永</a>著《春秋地名考实》,焦循</a>著《毛诗</a>地理释》,程恩泽著《国策地名考》,皆考证先秦地理。其考证各史地理者,则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杨守敬《隋书</a>地理志考证》最精博。其通考历代者,有陈芳绩之《历代地理沿革表》,李兆洛</a>之《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皆便检阅。而杨守敬之《历代疆域志》、《历代地理沿革图》,极综核。惜制图术未精。难言正确矣。自乾隆</a></a>后边徼多事,嘉道间学者渐留意西北边新疆、青海、西藏、蒙古诸地理,而徐松、张穆、何秋涛</a>最名家,松有《西域水道记》、《汉书西域传补注》、《新疆识略》,穆有《蒙古游牧记》,秋涛有《朔方备乘》,渐引起研究元史</a>的兴味,至晚清尤盛。外国地理,自徐继畲著《瀛寰志略》,魏源</a>著《海国图志</a>》,开始端绪,而其后意不光大。近人丁谦于各史外夷传及《穆天子传</a>》、《佛国记</a>》、《大唐西域记</a>》诸古籍,皆博加考证,成书二十余种,(无总名,最近浙江图书馆校刻)颇精赡。要之清代地理学偏于考古,故活学变为死学,惟据全祖望著刘献廷传,知献廷有意治“人文地理”,惜其业不竟,而后亦无继也。
自明徐光启</a>以后,士大夫渐好治天文算学。清初则王锡阐</a>、梅文鼎</a>最专精,而大师黄宗羲</a>、江永辈皆提倡之。清圣祖</a>尤笃嗜,召西士南怀仁</a>等供奉内廷。风声所被,向慕尤众。圣祖著有《数理精蕴</a>》、《历象考成</a>》。锡阐有《晓庵新法</a>》。文鼎有《勿庵历算全书</a>》二十九种。江永有《慎修数学》九种。戴震校《周髀》以后迄六朝唐人算书十种,命曰《算经》。自尔而后,经学家十九兼治天算。尤专门者,李锐、董祐诚、焦循、罗士琳、张作楠、刘衡</a>、徐有壬、邹伯奇、丁取忠、李善</a>兰、华蘅芳。锐有《李氏遗书》,祐诚有《董方立遗书》,循有《里堂学算记》,作楠有《翠微山房数学》,衡有《六九轩算书》,有壬有《务民义斋算书》,伯奇有《邹征君遗书》,取忠有《白芙堂算学丛书》,善兰有《则古昔斋算学》。而曾国藩</a>设江南制造局于上海,颇译泰西科学书,其算学名著多出善兰、蘅芳手,自是所谓“西学”者渐兴矣。阮元</a>著《畴人传》,罗士琳续补之,清代斯学变迁略具焉。兹学中国发源甚古,而光大之实在清代,学者精研虚受,各有创获,其于西来法,食而能化,足觇民族器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