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初期作家

3个月前 作者: 闻一多
    /浦江清</a>/


    北宋末年政治很腐败。宋徽宗</a>任用蔡京</a>、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六贼,内忧外患交并。其时有一个读书人,对国家有责任感,上书请除六贼,他就是太学生陈东</a>。这是学生参加政治运动的先声。靖康之变以后康王构</a>(高宗)即位于南京,用黄潜善、汪伯彦为相,无志北上。是时,各地义兵,包括河北太行山的八字军(面上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忠义巡社、山西红巾军等纷纷起来抵抗金兵,李纲</a>、宗泽</a>等贤臣主张利用民间自卫的力量一致抗敌。当时金人南下是寇掠性质,搜括粮食、财帛。要在黄河流域巩固统治政权,一时是做不到的。可叹的是,赵构</a>不能重用李纲、宗泽等,而用了黄、汪两人,没命地南逃,没有勇气抗敌,所以中原的民兵很散漫,不能发挥一致对外的力量。


    1127年,宗泽为东京留守,1128年,金兀术犯东京,宗泽败之,本可借此恢复中原,时赵构在扬州,不肯北还。宗泽前后请帝还京二十余奏,每为黄潜善、汪伯彦所抑。1128年秋七月,宗泽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瞿然曰:吾以二帝蒙尘,愤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a>满襟。”(杜甫</a>诗句)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卒,年七十。


    李纲在1127年曾入相,极短期复罢。纲最得人望,纲之罢斥,陈东与欧阳澈</a>力争之。陈东上书乞留纲,而罢黄、汪,又上疏请帝亲征,以还二圣,治诸将不进兵之罪;车驾宜还东京,勿幸金陵。不报。布衣欧阳澈,徒步诣行在,伏阙上书,极诋用事大臣。黄潜善以语激帝,遂杀陈东与欧阳澈。


    高宗罢斥李纲,而重用黄潜善与汪伯彦,以后又重用秦桧</a>,一意求和。高宗既惧怕金人,又私意在保持帝位,怕钦宗南归。其时,人民寄希望于抗金将领岳飞</a>和韩世忠。


    岳飞(1103—1141)[1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世力农。宣和四年,应真定宣抚刘募,后隶留守宗泽。康王即位,曾上书言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希望高宗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在中兴名将中,岳飞年轻而立功最显。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人复破河南、陕西州郡,刘锜大败金兵于顺昌,兀术走汴。岳飞败金兵于京西,收复河南诸郡。秋七月,岳飞大破金兀术于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飞大喜语其部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敌人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而秦桧竟一日奉十二金字牌,强令班师。翌年(公元1141年),桧下岳飞狱,以莫须有之罪状杀之。抗金将领韩世忠曾在黄天荡阻击金兵四十八天,以八千将士将号称十万的金兵打得大败。而在岳飞被害之前早已被罢免了军权。两个抗金名将,一个被杀,一个被闲置起来。这些爱国的英雄是武将,但也有文才。岳飞的《满江红</a>》就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这首词慷慨激昂,是他爱国思想和英雄气概的集中体现。是反侵略战争中的抗敌诗歌,与大汉族主义思想有所区别。岳飞还有《小重山》词: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颇为高雅蕴藉,论者谓“欲将心事”三句盖指和议之非(见《词林记事》卷九)。韩世忠亦有些词作(见《词林记事》)。


    士大夫代表人民的意志反对和议的有胡铨</a>等人。1138年(绍兴八年)三月,高宗以秦桧为尚书</a>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五月,王伦偕金使来。秋七月,王伦复如金。冬十月,金以张通古为江南诏谕使,来言归河南、陕西之地。十一月,高宗以孙近参知政事,诏群臣议和金得失。直学士曾开当草国书,辩视体制非是,论之,不听,遂请罢。开与秦桧面争,斥其不顾屈辱,有失国体。桧怒曰:圣意已定,尚何言?时开与从官张焘、御史方廷实等二十人皆极言不可和。时李纲已罢,提举洞霄宫,亦上疏言,谓虏无礼,要求无厌,不可言和,徒受要挟。最痛快激切的是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即为秦桧之属下),上疏《戊午上高宗封事》,请诛王伦、秦桧、孙近,大胆表示:“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书上,桧以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诏除名编管昭州。朝臣多救之,桧迫于公论,翌日,改铨监广州都盐仓。宜兴进士吴师古,锓其书于木。胡铨疏表现了当时爱国人士对投降派的痛恨,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抗战的决心,因而流传各处,轰动一时。也引起金人的震恐,想用千金买其疏底本。师古坐流袁州。胡铨被贬居广东时曾写《好事近》词: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这首词表明了他反对秦桧投降主义政策的斗争精神。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庐陵人。非文学家,但亦有词作,词集叫《澹庵词》(四印斋本),还写有白话散文《玉筵问答》。


    同情胡铨,在胡铨遭贬斥为其送别因而得罪除名者有张元干</a>。元干,字仲宗,长乐(今属福建)人,向伯恭之甥。有《芦川归来集</a>》,词叫《芦川词</a>》,作品较少。他由于《贺新郎·送胡邦衡赴新州》《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两首词触秦桧怒,追付大理削籍。


    南渡初年的词人,比辛弃疾</a>稍前的有张孝祥</a>。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状元。孝宗朝官中书舍人,领建康留守,寻以荆南湖北路安抚使,请祠禄,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卒。有《于湖词</a>》。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最有名,最见其忠愤之气。六州指伊州、梁州、石州、渭州、氐州、甘州。唐代大曲,边塞舞曲。歌头,大曲之头。词中他哀悼北方的沦陷,“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他指责朝廷之用和议,愤慨收复河山的壮志不能实现,“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他写出了中原父老盼望王师的北伐,“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写得豪壮沉郁,接近稼轩风格。


    《诸山堂词话》云:张安国在治江帅幕,一日预宴,赋《六州歌头》,歌罢,魏公流涕而起,掩袂而入。《花草粹编》卷十二录《朝野遗记</a>》云:安国在建康留守席上,赋此。歌阕,魏公为罢席而入。魏公即张浚</a>,孝宗时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后封魏国公。陈廷焯</a>《白雨斋词话</a>》评此词云: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首模仿苏东坡</a>《念奴娇·中秋》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雄放飘逸,颇似东坡。孝祥词近东坡、稼轩,亦豪放一派。


    此外,在北宋、南宋之际有名的词人有朱敦儒,有名的诗人有陈与义</a>。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为一放浪江湖的人,有隐士作风,词集名《樵歌》。他早年居住北方,北宋亡国,他随着南迁。经过乱离,所以有许多感慨家国之作,如《雨中花》,岭南作,《水调歌头》,淮阴作。其词的特点是文字近于白话,写山水田园,意境清新。


    陈与义(1090—1138)[12],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有《简斋诗》《简斋词》。他的诗从黄山谷、陈后山,因此亦列入江西诗派中。唯经历汴京沦陷、北宋之亡,晚年流落湘南,多感慨沉郁之音。《四库提要》谓其“至于湖南流落之余,汴京板荡之后,感时抚事,慷慨激越,寄托迻意,乃往往实过古人”。陈简斋曾向杜甫学习,变革江西诗派专讲究格律用事的作风。他的诗从江西诗派入门,经过家国危难,诗风转向李白</a>、杜甫。


    唯张孝祥之与词、陈与义之与诗,皆不及辛弃疾、陆游</a>二人之伟大。辛词与陆诗代表南宋时期文学创作与爱国主义思想密切结合的最高成就。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