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3个月前 作者: 丹波元简
法四时五行而治志云:法于四时五行。而为救治之法。高云延医之。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白虎通云:五行。言行者。欲言天行气之义也。汉艺文志云:五行者。五常之形气也。释名云:五行者。五气也。于其方各施行也。尚书正义云:五行。即五材也。言五者。各有材干也。
谓之行者。若在天则五气流行。在地则世所行用也。
卒闻之马云:卒。尽也。素问灵枢。言愿卒闻之者甚多。其义仿此。
肝苦急吴云:肝为将军之官。志怒而急。急则自伤而苦之矣。宜食甘以缓之。则急者可平也。马云:凡饮食药物皆然。
心苦缓吴云:心以长养为令。志喜而缓。缓则心气散逸。自伤其神矣。急宜食酸以收之。
脾苦湿吴云:脾以制水为事。喜燥恶湿。湿胜则伤脾土。宜食苦以燥之。
肺苦气上逆吴云:肺为清虚之脏。行降下之令。若气上逆。则肺苦之。急宜食苦。以泄肺气。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张云:肾为水脏。藏精者也。阴病者苦燥。故宜食辛以润之。盖辛从金化。水之母也。其能开腠理。致津液者。以辛能通气也。水中有真气。惟辛能达之。气至水亦至。故可以润肾之燥。志云:以上论五脏所主之时日。及五苦五味。以下论五脏之病。有间甚之时日。及五欲五补五泻。简按王好古汤液本草。有五脏苦欲补泻药味之例。李中梓医宗必读。有苦欲补泻论。当稽考。
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滑云:此一句九字。疑元是注文。
持于冬汪机云:愚谓执持坚定也。犹言无加无减。而平定也。
下晡玉篇。晡。申时也。简按史记天官书。旦至食。食至日。日至。至下。下至日入。
知是下晡。在晡时之后。日入之前。吴以为申酉。是也。
急食辛以散之吴云:肝木喜条达。而恶抑郁。散之则条达。故食辛以散之。
用辛补之酸泻之吴云:顺其性为补。反其性为泻。肝木喜辛散。而恶酸收。故辛为补。而酸为泻也。
简按辛。金味也。金克木。乃辛在肝为泻。而云用辛补之何。盖此节。专就五脏之本性而言补泻。不拘五行相克之常理也。下文心之咸亦同。
心欲软吴云:心为火脏。心病则刚燥矣。宜食咸以软之。盖咸从水化。故能济其刚燥使软也。
用咸补之甘泻之吴云:心火喜软而恶缓。故咸为补。甘为泻也。马云:此乃因其性而治之耳。
温食饱食吴。温。作湿。注云:湿食。水果之类。高同。云:湿食。水湿之食也。张云:温。言非热。防滞也。简按二说未详孰是。
日书无逸疏。昃。亦名。言日蹉跌而下。谓未时也。熊音。。音迭。日昃也。简按吴云:日。戌也。张云:日曰。并误。盖乃昃之讹。
下晡静简按据前后文例。当是云日中静。王注一本或云之说。却似有理。然经文其例不一。往往有如此者。姑仍旧注。
夜半静简按据前后文例。当是云日静。
肺欲收张云:肺应秋气。主收敛。故宜食酸以收之。
●张云:。音翠。●。音哀。●。烧爆之物也。韵会。。烧也。荀子解蔽注。。灼也。广韵。热甚也。
肾欲坚张云:肾主闭藏。气贵周密。故肾欲坚。宜食苦以坚之也。高云:肾病则水。故肾欲坚。苦为火味。故能坚也。
至于所生而持于。甲乙作其。非。
熊音。。乎光反。目不明也。
胁支满周语注。支。拄也。吴云:支满者。两胁支离而满也。志云:支满者。少阴之支络。满痛于胁下也。并误。
胁下痛甲乙。作两痛。
肩扒襂马云:甲。胛同。
舌下血者张云:心主舌。故取舌下血。以泻其实。简按甲乙。无舌下二字。近是。
其变病吴云:如笑不休之类。张云:谓病属少阴。而证有异于前说者。简按王为呕变。未允。
中马云:手少阴之。阴穴也。(本于王注)张云:。隙同。高云:其变病者。言始病心包之经脉。今变病太阳之孙络。当刺中。而取其血者。中。足太阳之委中。乃中央之合穴也。简按据刺腰痛论。中。即委中。刺疟论。太阳疟。刺中。甲乙。作中。王引黄帝中诰图经云:委中主之。古法以委中为中也。似高注不可废。
肌肉痿马吴据新校正。肌。作饥。是。
善甲乙。作善。张云:。手足掉掣也。简按玉机真脏论云: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螈。螈。同。甲乙添字。似非是。
少阴血者张云:少阴肾脉也。脾主湿。肾主水。水能助湿伤脾。故当取少阴之血。以泄其寒实。如厥病篇。治脾心痛者。亦取肾经之然谷太溪。义犹此也。简按马吴并从王注。觉允当。
尻阴股膝髀足皆痛马本。阴股二字句。而注文则尻阴股各一字句。未知孰是。吴云:肺为清虚之脏。主呼出而升阳。肺病则清阳陷于下部。不能自升。邪气实而为痛耳。简按马张仍王义。今从之。
不能报息张云:报。复也。不能报息。谓呼吸气短。难于接续也。
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甲乙。内下。有少阴二字。张云:外。言前也。内。言后也。简按甲乙。
增少阴二字。义尤明白。
寝汗张云:此肾经之实邪也。肾主五液。在心为汗。而肾邪侮之。心气内微。故为寝汗。如脉要精微论。曰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即此之谓。志云:太阳之气司表。而下出于膀胱。经气逆则表气虚。故寝汗出而恶风。
憎风说文。憎。恶也。王云:憎。谓深恶之。可疑。
粳米灵五味篇。作米饭。。粳同。
葵农书云:葵。阳草也。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
小豆五味篇。作麻。
藿说文。藿。之少也。仪礼公食大夫礼注。藿。豆叶也。
黄黍张云:即糯小米。北方谓之黄米。简按本草。有丹黍无黄黍。齐民要术。引郭义恭广志云:有湿屯黄黍盖。此谓黍中之黄者。金匮真言论。以黍为心之谷者。乃丹黍耳。农政全书云:古所谓黍。今亦称黍。或称黄米。即与张所指同。
毒药攻邪郑玄注周礼云:毒药。药之辛苦者。药之物恒多毒。书曰。药不瞑眩。厥疾不瘳。贾公彦云:药之无毒亦聚之。但药物多毒。故曰毒药。王应电云:毒药。得天地之偏气。寒热之性过甚者也。人身有不和之气。须以偏胜之物攻之。乃得其平。
五菜为充吴云:充实于脏腑也。
或急简按二字。王不释其义。诸家亦然。考前文无物性急者。疑是衍文。高特注云:或急者。肝苦急也。兼言或急。则心或苦缓。脾或苦湿。肾或苦燥。肺或苦气上逆。皆在其中。此说傅会不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