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子医卷二
3个月前 作者: 龙之章
阳夏龙之章绘堂甫手著
杭州董志仁校刊
古今用药不同
皇降而王王而霸①,世运升沉关造化。
(①王而霸:王,王道。本文指用性质和平的药。霸,霸道。本文指用性质毒剧的药。)
三代以上皆纯王,三代以下必兼霸。治化每随气运转,遵此用药真无价。
天师生于皇古初,(歧伯生于黄帝</a>时)国初临凡将世化。
洋洋大笔甚淋漓,沧海无边把舟驾。
去今仅余二百年,石室(歧伯著《石室秘录》,多用重大之剂。附注)扬帆立时跨。
无奈俗医执不肯,案头小本把人诈。岂是二竖未肯离,一苇作航妄凌架。
吾独把棹不敢移,天师谓我不必怕。洪波巨浪乱翻花,唉乃复一声一齐下。
两岸人声乱惊啼,吾独船头食甘蔗。以此方儿去治人,可谓霸中又用霸。
其实稳坐钓鱼船,未见揶揄①小儿把人骂。今日谨告小后生,不学天师更学嘎?
余前治一暴得鼻血症,已经无药不投,均难稍为遏止。
因视内热太甚,即用生地一斤,佐以生侧柏叶炭之类,水和生捣取汁,凉服立获神效。
后又用桃仁、红花、当归等诸和血之品,瘀血尽从大便而下,亦无后患。
借此可知先生是言为不虚矣。
然要看病之浅深缓急,万不可轻施重剂,致偏害而莫可挽回也。
世再晚邓汉东林春氏拜读。
霸药亦不可少
吾谓天师药甚霸,纵有二竖亦不怕。
其实药味甚平和,和风甘雨连九夏③。(③九夏:九州,华夏的简称。)
一切大毒药,并未绕笔下。但具翻山倒海力,不得不谓霸。
天师之霸原是假,后学之霸乃真霸。一切攻伐大毒药,往往用之若食蔗。
(毒药得炮制之法,亦不毒矣。治病最有力。)
岂是后学好奇异,如今世道人心甚可诧。
不用此药便不灵,用得此药回造化。
如今之人多呕逆,不用此药不能下;如今之人多喉闭,不用此药不能下;
如今之人多塞胸,不用此药不能下;如今之人多症结,不用此药不能下;
如今之人多瘰疠,不用此药不能下;如今之人多石淋,不用此药不能下;
如今之人多鬼窟,不用此药不能下。
有此奇奇怪怪症,必用奇奇怪怪药,安能舍此不用罢?
吾尝立方时,必兼此味作舟驾。虽有堂堂正正药,舍了此味不神化。
譬如由基射伯棼,只在当面那一诈。譬如关帝斩蔡阳,只在背后那一叱。
如此一点药,不必多用,一点就到。也最灵,也最捷,好似神龙飞火射。
今日谨告小后主,莫谓江东无小霸。
凡用霸道毒药,其势不得不然。
非有过人之识,脉理分明,病原参透,不可妄加。
至炮制药时,尤要遵古今良法,百倍其功。
转极毒之品,成极平之性。否则恐致误事。
孙镇川谨识。
毒药按法炮制,最有奇功。
篇中言呃逆等症,每因气郁所致。
用此药则气血周流,上下贯通,病自愈矣。
非病症察明,勿妄投。
侄孙溶川谨识。
治病有先霸后王之不同
大热大凉有几番,用得好时病立痊。病一痊时便须已,不如和缓为上仙。
大补大泻有几番,用得好时病立痊。病一痊时便须已,不如平妥为上仙。
凡是病症皆有偏,不得矫枉过正必不安。
好似秦人之暴虐,必得霸王之铁鞭。一若平定了,便须治世之曹参。
治病亦如治天下,有时用霸王霸药专治暴症,有时用曹参。
日饮醇酒以自乐,又有黄老那一篇。大病已竟抉去了,全凭盖公去周旋。
治病有和缓治法,仍以和缓为是。凡大攻伐之后,邪虽去而正气亏矣。
若培养稍差,致变它症,亦复不少。慎之!慎之!然尤不可因循以误事也。
林春谨识。
病有可以用霸之时则霸之,可以用王之时则王之。
盖医道亦宜学君子而时中也。
侄金门敬识。
病宜用金丹,不论老弱贵贱
客有问于予日:君好用金丹,何以古人未尝言?
予曰:世道每认人心转,人心就是病根源。畴昔①人心多纯良,世道亦无偏。
有病多传阳,一用大黄便安然。如今人心多奇谿,世道亦曲弯。
有病多传阴,不用金丹便不占。客曰:信如君所言。此药只可治
丁壮,不可治连娟;纤弱貌。附注。只可治村夫,不可治高贤。予
曰:瘟疫流行不论人,贵贱老幼一样传。吃了多药不见效,得此
一分便安然。我尝治小儿,和入滑石立时欢。紫金丹性燥,和入滑石
以平之。小儿服之易纳。附注。我尝治高人,丸入黄蜡立时痊。治病只
要有兼药,无非济世之舟船。治病只要有和药,无非救苦之仙丹。
治病只论病,全在立时能豁然。不必参苓白术散,不必真珠元麝
丸。百病皆因积滞生,不用此药必不灵。如但积滞用大黄,尚有
多窍不能通。得了此药便贯穿,再用补益亦易痊。得了此药便流
通,再用滋养亦易安。非是我家好迅利,如今庇疠大非前。世道
注:畴昔;从前。
一39一
每随人心转,焉能泥住古道无变迁?纵是轩歧再治世,亦必将此
再传宣。不能舍此全不用,以为治世之神仙。客笑予亦笑,遂各
退处于无言。
治杂疾老病,风药行药相辅而行
有一老医性好用马前,不论是甚病,总以此为先。多是杂病,
尽皆丸药。他言我好用马前,病自毛窍宣。犹之君好用金丹,病自
肠胃捐。我言君言虽有理,只是性太偏。谁知今日之病偏又偏,
不兼二人之偏尤不占。今日之病多从风上得,不用风药必不
痊。风药少了不中用,风药多了往上窜。风药甚多,不必定是马
前。不用金丹贯顶子,不能运转大遇天。上头有病上头表,下
头有病下头宣。杂疾老病恒如此,不如此治必不安。我尝二
药一齐用,上下周流无弊端。大抵运会使之然,我亦不敢多
变迁。
杂货汤歌
病有专补者,有专泻者,有专热者,有专凉者。惟杂症则
不然,故作歌以记①之。
世人用药不精良,动云医是杂货汤。岂知医道精良亦如此,
药不杂兮不成方。但是药杂心不杂,总要病上去着忙。不似盲医
无主见,恶滥杂碎一锅汤。或补上而泻下,或补下而泻上,必须
细推详。或补左而泻右,或补右而泻左,必须细酌量。既欲用参
芪,又要用硝黄。既欲用连柏,又要用桂姜。不是仙人好奇异,
实是脉理生光芒。不惟一身之症有不同,即此一经亦分张。此中
自具阴阳补泻理,曲曲折折莫荒唐。看似杂兮实不杂,百万雄兵
拥韩王。我今专为杂症言,岂是寻常小文章。
按:病只一条,药可专用,则药不必杂也。若一人而具虚
实寒热之症,故用药亦具温凉补泻之品。盖病杂,故用药亦
杂。要以脉理为准。侄金门谨志。
注:①记;原作“纪”,据文义改。
一10一
夏秋之间用药,不得不杂
病到夏秋甚是杂,虽老名医亦无法。一症常具温凉补泻理,
汗吐下法不得不齐加。我尝遇此症,便用九里山前摆阵法。头痛
如劈是少阴,细辛白芷得多加;心中嘈杂欲呕出,黄连滑石得多
加;浑身大热汗不流,防风二活羌活、独活得多加;五内干燥不能
忍,芩黄芩连黄连栀栀子柏黄柏得多加。不然先用六一牛黄六一散又加
牛黄散去导吐,再用煎药更觉嘉。此症原由风木摇动无止息,所以
寒火湿热乱翻花。只要立志去平贼,金丹和入紫金丹和入汤药之中扫
根芽。不是我心杂乱无主意,九里山旅樊哙拿。或用葱水煎,或
用醋麸拓。内有清凉去解散,外用过热亦不差。纵有霸王作病神,
不过乌江去看他。
吐法不可废
古人治病有三法,不用汗吐便用下。后人有言吐伤人,遂将
吐法一齐罢。岂知痰实与风火,每在上焦凌空架。不用吐法便不
灵,隔上之病如何化?吾尝治一头懵头晕症头懵、头晕,痰火无疑、
昏昏沉沉睡不下。自言胸满欲作呕,呕出病来胜用泻。必本人有欲
呕之意,方可以言吐。我言吐法久不用,我要用时人尽诧。便将六一
牛黄散六一、牛黄二散,用白矾、皂角末亦可,叠饮叠吐人人怕。岂知痰
涎吐尽便无病,不知不觉又大下。可知病在上焦无停留,不用下
药亦能下。随用黄连清一清,一天云雾散了罢。因悟疫邪传里表
未松,浑身大热不能行。再说羌羌活麻麻黄去出汗,此中实满欲结
胸。只得承气并调胃,一泻二泻便安宁。随饮茶汤一大碗,不知
不觉汗已倾。里症通时外亦通。可知治病须要看所急,该吐该下宜立
行。不必狐疑生枝节,一窍通时百窍通。但观前症细细思,可知
用兵贵先锋。亦有猛然呕吐甚可惊。滴水入口不能容。翻江倒海
连日夜,声声叫娘不能行。只用六一六一散兼牛黄散①恶水恶露布洗
水以饮药频频压,频频压时频频倾。但得一勺入胃里,胃中火尽便
安宁。再将清补去调燮,转眼时节又复生。更有猛然大泻粪门
注:①牛黄散:原作黄牛散,据文义改。
一41一
开,若将肠胃涌出来。衣带裤子提不住,腹内肠鸣似奔雷。果然
实火脉有力,便将承气去安排。脉实有力宜用,不然亦须清补。实火下
尽便如初,何用参党参苓茯苓仔细裁。此皆呕因呕用、通因通用
也,较上二说更深哉。
毒药制好能治大病
毒药真正制得好,大病一见便能了。忆昔一时大家疟,惟有
上信称至宝。面包烧红用醋洗一两,明雄二两,石膏生熟各二两,共
豆绿豆粉半斤。捣,并合一处为仙丹,以治湿疟真绝妙。又尝糯米
炒斑螫,以治下焦血滞窍。又尝沙土炒马前,以治偏枯身潦倒。
多少名医不能痊,惟此三味一笔扫。休说诸药甚是毒,斩关夺隘
它最巧。试看兴王佐</a>命臣,那有一个和平老。
毒症非用毒药不行
嘎病不曾亲手经,不知其中底里清。我尝湿癣滞两腿,用些
毒药便能轻。可知一切疥癫症,皆是阴寒湿毒结滞成。不用信石与
硇砂,不用斑蝥与蜈蚣;不用麝香与轻粉,不用蟾酥与陀僧。而
能这毒都治了,真是挟山超海同。或用些须熬膏药,或用些须完
丸行。真是洪炉一点雪,毒症还须毒药攻。
病有风火湿寒之毒,便须从此下手
如今气运大非前,病症多有毒症兼。不用毒药却不效,一加
毒药便立痊。我尝遇些喉结症,屡次用药毫不占,一见毒药便立
痊;我尝遇些淋闭症,屡次用药毫不占,一见毒药便立痊;我尝
遇些肚疼症,屡次用药毫不占,一见毒药便立痊;我尝遇些疮肿
症,屡次用药毫不占,一见毒药便立痊。从此知备毒药好,见了
病症必审端。看它来历有不善,即须毒药立上前。有风毒,有火
毒,用上此药能立捐。有寒毒,有湿毒,用上此药能立剜。虽有
余波容易治,全要这里拔帜以登先。好如项王已入牛窦里,那有
不是汉江山。
一42一
关格之症,宜加二将军以行之
凡人关格气不通,缠头汗出往上行。有一成童似中风,两手
两足举不能。直条条里卧茵席,缠头汗出往上行。我用金丹去破
血,加上风药使冲融。果然汗出比前多,但是下焦未全通。又用
牛黄去开拓,加上风药使和同。这回大汗满周身,两手两足皆有
功。其实脉道不见大结滞,只得舍脉从症为正宗。二药全赖巴霜
力,风药驾御俱凌空。大黄沉浊无生气,不能通行十二经。我用
二药皆此意,每从大汗显神通。此是我家创制法,莫说风症不可
兼药行。
大药引子甚是得力
治病引子最为先,引子便是先锋官。先锋如硬实,他自打敌
前。我尝治伤寒,大葱一把煮水煎;我尝治吐衄,茅根一握煮水
煎;我尝治腹疼,黑豆一碗炒焦煮水煎;我尝治尿血,蓟根一束
煮水煎;我尝治疮肿,忍冬一掐①煮水煎;我尝治风症,艾叶一
团煮水煎;我尝治眼红,薄荷一襟煮水煎;我尝治滑泻,五倍一
两煮水煎;我尝治虚热,童便一罐当水煎。又尝姜汁一大盏,
对②药治顽痰;又尝韭汁一大杯,入药治血鲜;又尝酩酊③一大
壶,炒药炒大黄半斤治喉干治火呃之症,又尝治半边.外用醋麸热炒裹
腿缠;又尝治项强,外用热砖枕藉眠;又尝治瘰疠,外用神针把
火燃④硫黄、麝、朱砂合银殊,倦入油纸炼成丸。用针挑住贴瘰疠上,日一
次,以火然之。诸如此类症,引子最为先。好似乌雅马,全在霸王
去著鞭。又如青龙刀,全在关帝去传宣。幸当用药时,不妨此
笔添。
按:自古用兵最重先锋,取能冲阵开路,直捣敌巢。用药
如用兵,此言大药引子亦如是也。不得谓其大而减之。侄孙
注:①掐:此字与下文“襟”均为量词。
②对:搀和。
③酩酊:泛指酒类。
④燃:原作“然”,据文义改。
一43一
溶川谨志。
病在血分多从小肠而出,
不必另寻出路,下法以此为正
病在血分得最多,皆因情欲起风波。情欲多了暗受伤,一有
风寒便粘着。不是湿肿往下流,便是气恼横击搏;不是症瘕为聚
散,便是寒热为鼓橐①。此病皆自小肠出,全赖肝肾去疏凿。与
胃大肠并不挨,不必硝芒硝黄大黄去开拓。不论虚实与寒火,皆从
血分去斟酌。我尝治此千千万,无不以此为关钥。人说下法不在
此,我不与彼强聒聒②
治病不必定用此病药
凡事有滞即生热,不结气来便结血。万病皆从气血壅郁而生。我
尝治一眼疾眼甚红,搜风凉血一齐攻。两关不见大结滞,若有结滞
便用酒军、醋军。只用金丹和药中。吃得两付便能愈,因它破滞兼除
风。又尝治一少年腿甚疼,肿硬无头甚可惊。因用发散和血药,
加上金丹调入中。只吃两付疼已愈,亦因破滞能除风。可知治病
全在看活泼,看得活时无不通。金丹原非二症药,我若用时妙
化工。
蜡匾金丹以治虚弱人亦有神效
乡愚治病甚是难,一付不效便生端。有一村妇虚寒甚,内里
积滞结肾肝。本该先补后攻伐,无奈性急欲速完。只得调合加金
丹,意欲一付把病剜。谁知金丹性暴戾,积滞已久不能安。我用
黄蜡匾金丹,药性平和便有缘。不。怕积滞久不通,渐渐磨来渐渐
攻。只吃数丸有转机,再吃数丸有大功。任是虚寒难支持,不加
补药亦能中。此真济世之菩提,此真活人之仙翁,愿将座右
书一通。
注:①鼓橐(驼):同鼓噪。
②聒(郭)聒:吵闹不休。
一44一
用药真诠
过燥过儒之药,久用便有变化。
人有湿寒甚不安,必须苍术硫黄与马前。若是日用常常服,再得地黄方周全。
人有虚热甚不安,必须二芍(赤芍、白芍)生地与车前。若是日用常常服,再得术苓(白术、茯苓)方周全。
不是用药好夹杂,暂服久服要细参。暂服一偏便能了,久服必得和药入其间。
正治不得必用反治
久治腿疼不能了,一加升提便顺道。久治便血不能了,一加升提便入窍。
此是回环大道理,医家用之真绝妙。
丸药真诠
丸药通利莫认真,兼通四肢方为神。若不横行竟直走,闪下病疾何处寻?
烂积丸
大黄二丑(各一斤)君子肉(二两),山甲(一两)滑石(二两)皂角(一两)骨。
荞麦面为丸菔子(莱菔子一斤)用,以之烂积甚是速。(山甲、皂角、菔子是此方妙处。)
四消丸
大黄三两二丑三两与僵虫即僵蚕四钱,桃杏桃仁三钱,杏仁三钱山甲二片石决明一两。
外滚芒硝完丸好,此是四消用药精,山甲、桃仁、杏仁是此方妙处。
丸药用补必带和方可
补气补血莫认真,补中带和方出神。煎药纯补犹可说,久眼丸药须细斟。
时下小方亦有可取
不在脉理亦有病,多少名医不中用。竟有出个方儿甚是巧,村夫野妇竟成圣。
前日有长脚搭背,虽多用药空受罪。有言倦住火艾用烟熏,蒸来熏去病自退。
又有大胯突硬甚可惊,多少名医治不中。有言此是沉寒滞里边,(无大寒者必不作大热)只用拓法便能生。
(葱姜炒醋麸,频拓频换。)
又有少妇心翻病不宁,清原解散全无功。有言此是火煞子,须用盐水打穴中。
打遍手弯并腿弯(手弯、腿弯打过皆青),一针舌根便立清。
又有妄用针法气不通,用尽打药毫不灵。有言皂角末最善,装入竹筒吹肠中。
大抵病不在内里,只用外治病自已。强似外出请先生,时下小方亦可取。
内治不得须外治
内治外治皆要通,泥住一边便不中。
我尝遇一大便不通症,此人用此行,彼人用彼行,愈行愈不中。
我用皂角末,装入竹筒中。即将竹筒置粪门,一吹便有功。如何能见效?纵是神仙知不清。
又尝遇一小便不通症,这人用这攻,那人用那攻,愈攻愈不中。
我用水银珠,装入鸡翎中。(水银一珠入铁勺,用油煎红,再用茶钟烷净油,方入鸡翎筒中)
产翎入肾窍,一滴便有功。如何怎见效?纵是神仙知不清。
可知天下小方儿,皆具大神通。只要用得着,便是君子而时中。
金石之药能凉血除风,风火诸症宜用
人生气逆不能行,痰涎风火从此生。
实用肝横来克土,不得金石必不中。
滑石能利窍,赤石能涩精;礞石能坠痰,朱砂能镇惊;磁石滋肾水,赤金把火平。
避阳砂兮善凉血,自然铜兮多通经。
一切气逆不能行,必得金石始克清。
况乎金石能生水,转眼萌芽又发生。
虽与肝木相为敌,实与肝木若有情。
我今再劝司命者,还须《山经》诵一通。
金石之药治虚痨杂疾,百药不效者甚有奇验
凉血破血金石堪,一切虚痨他能痊。补药破药全不效,治得久时心内翻。
但用二药研为末,(避阳砂、自然铜、朱砂、礞石、琥珀之类)红糖和入日日餐。
不论邪祟与狐鬼,真是神仙绝妙丹。
巴豆赞
非起尽油,断不可用。
吾尝制有牛黄散,必以巴豆盛玉碗。吾尝制有紫金丹,必以巴豆上翠盘。
如此药料甚是毒,胡①为尊宠若上仙?上下飞行常自在,左右周流恒贯穿。
世上不知此味好,恒以大黄为主权。岂知大黄行火不行寒,寒症用它腹塞砖。
巴豆行寒兼行火,表里周流到处安。行火须加清凉药,行寒便自作军官。(可以除暴安良。)
一身之宰气为主,病自气得自气宣。(通也。)多少垒块不自达,必得此味始破坚。
气滞气分牛黄散,气滞血分紫金丹。一身之气虽由肺,一身之病常在肝。
若能平肝火,不动肺中之气自安然。何必肺中去导滞?何必胃中去化坚?
(肺中有滞,胃中有坚,亦须去冶。如此占之,以见肝中病多也。)
吾尝治病先平贼,总因命火肝中攒。命火去入三焦胞络之中。
如此说来不治肺,何必牛黄散是餐?不知病在血分十常九,病在气分仅二三。
吾尝二药一齐备,金丹用尽牛黄全。可知病在气分甚是少,病在血分有万千。
如此说来甚是好,何不使彼(指巴豆言)先着鞭。不知此味须赖辅,相力上下周流无弊端。
不必多用止丝忽(丝忽:形容药量微少)②,如虎生翼便为官(主也)。大黄必待入里用,此药不里亦能宣。
病在上焦恒有痰,使它化痰最娟娟。病在上焦恒有滞,使它导滞亦便便。
但在上焦宜用少,毫厘丝忽便通宣。病在中下能消积,或寒或火皆安然。
胃中虚寒莫多用,肝中有滞它为先。只要多加平肝药,(巴霜加入群药之中,以为九散)一切百病无不痊。
我用此药号无敌,天下因此称为仙,岂知神仙原自巴豆得,不用巴豆亦枉然。
大黄说
予赞巴豆之第三夕,有一将军横空而来日:子何视巴将军之重,视予之轻耶?
岂以予之不才乎?予日:子虽有才,但嗜酒太甚,不可以独任,故不多言也。
将军曰:喉之役,予嗜酒三斤,而强冠以歼。吾独无三两之力乎?
有一怒妇,脉滞寸口,中下无脉。予以大黄三两、酒三斤,煎至一碗饮之,一药而愈。
心之师,予嗜酒两碗,而伏戎以灭。吾独无四两之力乎?
有一人后心时乎刺痛。予以大黄四两、酒两碗,煎至一碗饮之,一药而愈。
昆仑之战,予嗜酒四斤,而袅贼以诛。吾独无四两之力乎?
一人病头风,终年不愈。予以大黄四两、酒四斤,煎至一碗饮之,一药而愈。
呢咽之戏,予嗜酒三壶,而滑贼以息。吾独无半斤之力乎?
一人呢逆不止。予以大黄半斤、酒三壶,煎至一碗饮之,一药而愈。
有功者赏,无功者罚,古之道也。子何斤斤于此乎?且伤寒之起,瘟疫之来,非予寸步不能行。
子能使巴将军肩此任乎?予之素性嗜酒,固所不免。嗜醋,亦时有之。邪传肝经,必用醋炒。
子何斤斤于此乎?予笑,将军亦笑,遂黯然而逝。故话之。
按:以大黄之峻下,辄用至四两,半斤,未免骇人。不知大黄见酒,则性平。
盖酒能升提。用酒煎,则不即下行,而先上升。待将头病治住,至下行时,性已不峻矣。
大黄用酒煎,斯为有制之兵。侄孙溶川;谨识。
血症,眼症,多用大黄而愈者,不可不知
血症绝少用大黄,以其与症费酌量。若果真是大实症,其气刚,其脉强,即用大黄亦何妨?
吾尝治吐血,一两二两不足用,三两四两(或酒炒,或醋炒)始平康。
可知衄血与便血,实与此症正相当。(还要细酌量。脉虚断不可用)
绝胜虚弱人,或荡胸,或涤肠,或慎酒,或戒房,淹淹缠缠见闰王。
眼症绝少用大黄,以其与症费酌量。(眼疾多是搜风散热)。
若果真是大实症,其气刚,其脉强,即用大黄亦何妨?
吾尝治眼疼,一两二两不中用,三两四两始平康。(百中一二)
可知眼眵与眼蒙,与此正相当。(还要细酌量)
绝胜虚弱人,或归(当归)地(地黄),或羌(羌活)防(防风),或云皮,或槟榔,淹淹缠缠入膏盲。
吾今始知大黄好,只要症脉恰相当。好如秦政之暴虐,今日正遇楚霸王。
山甲可封平和将军
山甲亦可号将军,我尝治病屡出神。
有一妇人月病久,诸药不效死为邻。腹疼卧床甚难忍,一为诊脉脉横陈。
即用山甲末一两,黄蜡为丸麝香匀。日食一钱痛即上,不满十日大回春。
又有男儿虚痨久,诸药不效死为邻。一寒一热不能上,一为诊脉积已深。
即用山甲末一两,黄蜡为丸青黛匀。日食二钱热已止.不满十日大回春。
又有痨疾寒疟久,诸药不效死为邻。一寒一热不能止,一为诊脉气在心。
即用山甲末二钱,玉①(注:当为郁)金煎汤红糖吞。当即平复无一病,不满十日大回春。
又有虚痨蛊症久,诸药不效死为邻。补之不得泻不得,一为诊脉脉阴沉。
即用山甲末二钱,麝香和入茶细吞。吃了时节忽大汗,肿硬一消即回春。
好如汾阳见吐蕾,不动声色若甚亲。百万雄兵尽慑服,那有一个作梗人。
我如药中去为政,定封山甲为将军。大黄巴豆虽无敌,气血旺时稳称心。
若遇此症气淹淹,不得此药怎回春?一切病积尽去了,无风无火无烟尘。
若问大黄与巴豆,定当俯首称为臣。病到此时难为力,焉得如此怎称心?
马前子赞
若有中其毒者,饮香油自解
马前大毒甚可惊,得了制法有殊功。
黑豆水煮三炷香时,以透为度。连豆水盛放十余日,将药捞出去皮心。
用马牙沙炒焦黑,研末备用,丸散皆可。豆水埋之,以尽灭其毒。
我尝治些大风症,无不以此为先锋。上至颠顶下涌泉,百骨百节皆流通。
譬之项王乌骓马,一到壁上便凌空。譬之柳州白花蛇,一遇疠症便乘风。
此真天下大奇物,不可使之抑郁在土中。(我初见此,便埋之土中,恐人中其毒也。)
斑蝥引子赞
每用二枚,研入药中。
小肠不透用斑蝥,糯米炒黄糯米同炒,以米黄为度毒自消。
腰疼腿疼无出路,淋闭肿满受监牢。非得此药不贯穿,焉能上下气迢迢?
蓖麻治淋甚好
蓖麻。性善收敛,故能万放无敌。
蓖麻从未入汤药,谁知添入甚合作。吾尝治血淋,必加金丹为要著①。
谁知遇此症甚危,只好半天病又作。因悟天地动静理,一翕一辟②通橐龠③。
有合必有开,欲前必先却。即用蓖麻二十枚,以其善收合。
譬如拉大车,已竟陷泥窝。向西不得走,只得向东薄。俟得车活动,回头便出窝。
纵有老淋二十年,无不以此开关钥。
(加斑蝥五、六个,滑石二、三两,于漆二钱,肉桂五分,共为细末,升麻煎汤,日日饮之。)
可知乌梅能出汗,以其善收合;五倍能化毒,以其善束约。
因悟唐家李邺侯④,终身守退以入阁。绝胜三齐王⑤有进无退,卒遭未央祸。
风毒坚硬用蜈蚣足不能治⑥,全蝎亦可
有一项肿坚似铁,大抵湿寒水暗结。我用蜈蚣足一钱,研为细末使哺啜。
和入风药去出汗,一夜蚀烂水外泄。过了几日渐长住,内里作脓似火热。
蚀开一口脓外流,我用风药大补气与血。过了几日又长住,一身之病尽皆撤。
又有肚疼夜无节,我研蜈蚣使哺啜。和入汤药饮一付,从此肚疼尽皆澈⑦。
蜈蚣随人去使用,内外表里尽洞撤。全蝎与此正相等,一切风症尽昭雪。
注:①著:同着。
②一翕(XI希)一辟:一合一开。
③橐龠:如同风箱。
④李邺侯:李泌。位至宰相,数为仅悻忌嫉,常以智免,屡退屡进。
⑤三齐王:韩信。
⑥不能治:应为能治。
⑦澈:指痊愈。
人身之药胜似草头万倍
夏秋哕呕死为邻,妇人恶布最出神。恶布为水吞滑石,一吞二吞便回春。
平地人参最难寻,其实皆在女人身。女人身上混沌皮(即紫河车),小儿落下等灰泥。
如能为药以济人,便是当面遇轩歧。更有女子身上血,起死回生不用说。
得了此水以煎药,即是灵山白玉屑。
尿臊罐子治臀中恶毒
镇店便溺慎为先,一或中毒即难堪。有一中毒臀痒甚,恨不使刀把病剜。
老臊尿罐得一个,大煮风药(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广椒、皂角、枯矾、芥子、火艾、老葱等之类)把汤安。
脱了裤子坐罐上,略蒸一时手抓湔①。庶绚恶毒尽洗净,再无杨梅生祸端。
细辛宜大用
细辛猛烈上头颠,头疼如劈立时痊。有了火症不必用,有了寒疼它为先。
若夫寒火夹杂候,有酒军,芍,有酒连,得此拔帜以登先。可以立大功,可以称为仙。
胜似平平淡淡药,仅仅逐队而随班。凡用此等药,看监制,看包罗③。
有了监制与包罗,纵然多用不生波。它如麻黄白芷与川芎,无不并此一样看。
譬如武侯在军中,魏延不敢反。譬如汾阳掌大旗,怀恩无变迁。
古人每每用数分,恒若禁止不敢添。不是古人无识见,古今气运须细参。
不是后人多明哲,如今疵疠大非前。我今幸生古人后,岂敢多改变?
犹是前人意,总要善周全。不得不因气运为变迁,不得不因疠病为牵连。
不怕此等药,多倔强,多香窜。有了监制它为先,有了包罗它上前。
如此英雄药,使它抑郁在土间,我亦不安然。
硫黄能治湿寒百病
制法:用豆腐一块入硫黄于内同煮二炷香时,取硫黄研末,面糊为丸,每服二、三钱。
硫黄原是火之精,一切湿热它能清。湿热原从寒上得,抑郁之久与热同。
热药皆补它能通,(姜、桂、附子守而不走,硫黄走而不守。)疏通元府妙化工。
湿热引下便无病,故云一切湿热它能清。(治湿寒抑郁之热。若真火症,它焉能治。)
如若疥癣毒上壅,内吃外治皆有功。
巴豆水银共油(猪板油)捣,以搓皮外立时轻。
更治湿寒腹甚疼,但吃此味必能通。
更治脾虚口流涎,但吃此味必得安。
更治水肿愈后复起波,但吃此味永无疴④。
更治手足风痹不能行,但吃此味渐渐松。
更治妇人虚寒不坐胎,但吃此味便解怀。
吾今已七十,始知硫黄好。加上马前与熟地,便可长生并不老。
(制马前子一两,制硫黄二两,熟地八两,共捣为丸,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注:①湔(J煎):洗。
②庶:差不多。
③包罗:指配伍。
翻用大柴胡,实与大柴胡相表里
暴得之症皆因寒与热,传入里时不用说。过了七日皆成火,解表解里期洞澈。
古人立下大柴胡,以治时症真妙决。时症妙诀时症用,以治久症便不切。
久症自有久症药,与那时症大有别。
时症不过用柴胡,久症便须羌(羌活)防(防风)苍(苍术)麻(麻黄)节。
时症不过用大黄,久症便须肉附金丹啜。犹是解表解里意,彼用寒凉此用热。
彼时表症寒往来,今时表症寒洞澈。彼时里症心干燥,今时里症心呜咽。
看与古人治不同,实与古人无二说。古人当此时,亦必用此诀。
非是后学好雌黄,先圣后圣原一辙。
麻黄桂枝汤不必泥
伤寒伤风不必过分端,医家何苦聚讼谈。
伤风不过寒较浅,所以不住汗外钻。伤寒实是寒凝重,所以一身血不宣。
其实风寒二字分不开,(风者,百病之长也。《素问</a>》言风不言寒,而寒亦在其中矣。)只因人身气血未周全。
气不周兮寒凝重,血不周兮风摧残。(气血壮盛,断无风寒之病。)
那有寒处风不来,那有风动寒不参?只将风寒二字谍谍讲,何如气血二字细细研?
气血有虚实,便有多药与干旋。何必泥住麻黄与桂枝,使人离此不能餐?
气虚更加辛(细辛)芷(白芷)补气内,即此便是麻黄单。
血虚便加荆(荆芥)防(防风)补血中,即此便是桂枝丸。
此皆气血之表寒,故增补气补血之多端。
若是表寒里亦寒,干姜吴萸紧相连。
若是上寒下亦寒,肉(肉桂)附(附子)故纸紧相牵。
如此气血虚寒甚,故须热补叠叠兼。
亦有气血滞而热,尤须凉破多多添。
岂无痞胀受风寒?枳(枳实)朴(厚朴)硝(芒硝)黄(大黄)交相关。
岂无肝横受风寒?桃(桃仁)红(红花)赤芍并上前。
内宜清泻,外宜热③。
一切热补全不用,夹入清利此为先。皆兼麻黄、桂枝以散外寒。
所以石膏和二药,便是神龙上青天。(大青龙汤治内热而外寒。)
由此以推吾所加,二药变化有万端。即不变化仍如旧,药味何必尽如前?
麻黄不过大发汗,芎(川芎)归(当归)二活(芜活、独活)亦能兼。
桂枝不过带敛肝,荆(荆芥)防(防风)枣仁亦能参。
纵有仲景再临凡,亦必谓我善传宣。何必聚讼口不休,动将二药讲数篇。
真是中了风症了,拉拉扯扯到人间。
(张仲景</a>二汤,实是万古不磨,然其好处不过数言尽之。而汪刃庵动讲数千言,阅之令人头晕脑闷。
吾平生性躁,不善读书,故有此失问之。他人尽以为然,故书此以见吉人辞寡之难。
且其书中呶呶不已者,不一而足。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焉,始知读书者不可不奉教于孟子</a>者也。
注;①武成:《书》序:“武王伐殷……识其政事,作武成”。传“武功成,文
事修。”这里作开门见山解。
驳汪刃庵讥陶节庵伤寒书
陶节庵伤寒书,虽未诠发仲景之方,实与仲景不相背,便
是一脉相传。汪切庵讥之非也。
凡事创始最为难,非圣非神无以立其先。伤寒论</a>起张仲景,实为一画之开天。
以后庸医多不识,全凭节庵代传宣。虽未泥住仲景法,实与仲景无二三。
变化浅显最易读,确是庸医之舟船。不然仲景奥妙实难测,凡琐庸医何处参?
如泥此中理,便是新莽之浩篇。如执此中义,便是安石之周官。
以之害人最容易,岂非万古之祸端?如此看来甚通达,何必胶柱而鼓弦?
仲景固是方书之圣人,节庵亦是继述之大贤。世医得以有把握,世医得以有攀缘。
虽与节庵为俎豆,仍是仲景为薪传。由此以洞神中理,由此以悟妙中玄,真是万古师弟一线牵。
不意汪刃庵著新篇,欲学三代之礼乐,欲用唐虞之衣冠。不谓节庵善变化,翻谓仲景失真传。
真是舍了孔子</a>书不读,却要学那一画去开天。伏羲固斯文之鼻祖,恐怕舍了孔子难又难。
伤寒杂病六字诀
程家字国彭,伤寒四字诀。予因而作杂病四字诀,又增虚实二字,方能无弊。
是伤寒杂病四字诀,又为六字诀矣。
从来伤寒有万端,只此表里寒热尽其传。不是表寒并里热,便是表热与里寒。
或是表里一样热,或是表里一样寒。程家以此治伤寒,依脉下药各个①安。
吾谓杂病有万端,只此气血寒热尽其传。不是气寒并血热,便是气热与血寒。
或是气血一样热,或是气血一样寒。再将寒热分虚实,方能下药无弊端。
寒热到头两条路,虚实二字要细参。会须程门一携手,敬增二字为金丹。
寒症亦不甚少
我言寒症甚是少,药王恐我情太矫。即现寒症一二人,看你能了不能了。
一人发热已数日,床上翻腾胡乱倒。我为诊脉甚迟迟,胃中有物如贴草。
伊父教我用药行,我言热药到时病自了。谁知寒甚反不宁,吃下热药心甚燥。(阴阳交战故也。)
伊言我药已大翻,我言脉和无不好。顷刻大汗雨淋漓,一觉安眠达天晓。
我初诊时已言明,手面微汗手心燥。(寒深故也。)天灵盖上热澈骨,(寒深故也。)身如火炭心噤掉②。
(②噤掉:噤:哆嗦。掉:动摇。)
外虽热而心甚寒。如此寒症甚是别,虽有名医不易了。
又有一人病半月,内虽阴寒外甚热。肚里疼痛不能忍,二人们腹始少贴③;(同帖。稳当。)
因请盲医进大黄,连进二付身如铁。直条条里卧茵席,二脚骨凉似霜雪。(真寒从下起。)
面无人色皮甚黄(气血不达于外故也),声不出口牙已啮。
我为诊脉脉如绳.上下弦紧似门撅。惟有右部稍松和,一条生路从此决。
欲为用药口不开,只用金丹(一钱)使细啜。药才入口即欲吐,二人捶胸始不噎。
略停一时疼即止,只有膨胀不能撤。再进二钱心似火,少咽西瓜以压热。
迨至天明始大泻,一泻直长似水决。少进面汤以安神,气渐通调脚渐热。
可知寒症亦不少,从此不敢胡乱说。我今思之心犹骇,无怪古人肱三折。
人之天性,各自不同。有偏于火者,有偏于寒者。卷中用
牛黄散、紫金丹处最多。有单用者,有常用者,有和入煎剂
而用者。吾尝用之,最有奇功。但人有与此散性不谐者,服
之甚是翻胃。病虽因此而愈,而人或以为霸道。大约此散见
凉物则性平,见热物则性烈。纯寒之人用之则平,多火之人
用之则燥。单用、常用,其功最多。若和入煎剂,宜察明病
症而慎投之。侄金门谨志。
伤寒初起治法
有受寒、中寒之分。有。端者少,有。端者多。
伤寒初起分两端,只泥发汗便有偏。若是脉浮兼有力,或弦或紧在外边。
一经发汗便能愈,此是受寒非中寒。受寒只在肌肤里,中寒已入骨髓间。
二脉不浮不弦紧,不起不伏在里边。好似平人没有病,中候无神松懈连。
便须肉附吴萸入骨治,补气补血是正传。温暖腠理发带汗,一付两付便安然。
此是中寒非受寒,浑身疼痛不能堪。若但发汗必不愈,必须温里药上前。
小小蒙医多不识,故为尔等细细言。
伤寒以解表为主,未至胃府结
_胃府结实,脉。实大,应指而起。断不可下
人老气衰毛窍松,不知不觉便中风。(中字比受字重,轻轻发汗必不济事。)
两膀疼痛不能忍,小小发汗必不灵。再说大剂透毛骨,病虽暂愈益虚中。
先用火罐搬一搬,便得身体一时轻。再用火艾灸一灸,又得身体一时轻。
可知风自毛窍入,必得透出毛窍始能松。更用乌附熬膏药,常常贴之方有功。
因悟伤寒病治法,不透发汗总不灵。
我尝治一重伤寒,睁眼胡说呶呶生。我为大加发汗一两剂,谵语如故依旧形。
因摸手心干燥甚,(手心、脚心与中心相应,心中不透,手心必燥,此法切不可废。)知是骨髓不透血不荣。
再加清表仍发汗,手心温润渐渐平。因悟疫邪传胃舌干黄,燥粪不尽舌不清。(舌黄不退,还须再下。)
犹之手心不润,还须再表。
醋军(用醋军必用桃仁、红花,邪传阴分故也。)酒军(用酒军必用枳实、芒硝,邪传阳分故也。)叠代用,传阴传阳始收功。
若是伤寒传胃府,舌不干黄外无凭。(胃脉必实大,洪数应指。)
但是心烦恒闷乱(胃脉应指而起便行得),得了调胃承气便安宁。
亦有传胃大下后,病虽回头火横生。必俟进饭昏沉候,忽然一汗神顿清。
(饭能压虚火,不知不觉便入睡乡矣。猛然一汗,顿觉神思精爽,从前未出之汗,至此透出。)
皆由前日邪气传入里,风药未透骨髓中。所以传经入里而发热,清表必加酒与葱。(荆芥、防风、前胡、柴胡皆可加。)
直中入里而发热,温暖命火加防风。(麻黄、羌活、独活皆可加。)
必将客邪徐引出,免致后日火横生。可知风自毛窍入,到底透出毛窍始能平。
乌附膏药方:
川乌三钱草乌三钱附子二钱桑寄生三钱独活二钱
半秦艽二钱当归三钱红花二钱白芥子三钱乳香一钱半没药一钱半
香油红丹
伤寒伤风有分辨,无大分辨,总以表汗为主,其异只在白芍耳
时症不外风与寒,诊脉下药要分端。伤风必是脉和缓,浑身酸懒不能安。
伤寒必是脉弦紧,浑身搐战不能眠。伤风手心微含润,伤寒手面涩而干。
初起病症略相似,麻黄桂枝各有单。
(麻黄汤主治伤寒,桂枝汤主治伤风,俱见仲景《伤寒论》。)
伤寒有二
同是伤寒有重轻,二者亦要去分清。伤寒轻者麻黄解,伤寒重者岂易平?
重须川乌与草乌,补气补血始称情。姜桂吴萸犹多加,岂但麻黄汤为名。
伤风有二
同是伤风有两端,不可泥住桂枝单。果然脉和无大病,桂枝一付汤立痊。
如若喉咄声嘶重,尤须肉(肉桂)附(附子)辛(细辛)芷(白芷)添。
其人受风又受寒,不加大热必不占。我尝见此痛流汗,重用大热始得安。(脉上强硬可凭。)
可知古人立方重分辨,吾人亦要善周旋。
伤寒伤风有相兼而见者
伤风虽说是风亦有寒,但看酸懈那一端。伤寒虽说是寒亦有风,便看搐颤便知清。
二者均要去出汗,但是出汗有重轻。阴邪疼出方能愈,阳邪再出便虚中。
故曰白芍微带敛(桂枝汤中有白芍),使他寒从毛窍松。
圣人用药上天平,但看二子去问行。
寒症有伤寒、受寒、中寒之分,治亦不同
寒症初起有三端,一味发汗便有偏。若但发汗便能愈,必是脉弦脉紧为可观。(宜用麻黄汤。)
若不弦紧脉如绵,不起不伏在中间。(其人力乏,痛汗,饮水以致浑身疼痛酸懈,故见此脉也。)
必须大补气血(党参、白术、当归、熟地)暖命元(肉桂、附子、炮姜),方可透发这阴寒。
看这阴寒怎样重,犹是受寒非中寒。若是中寒入内里,骨头骨节尽含酸。
六脉迟滞全不动,浑身一块冰凌丸。必须热补痛出汗,方能贞下去启元。
内用肉附透脏里,外用葱姜暖丹田。过了七日便不治,全凭急火热上前。
寒症就有怎利害,不但仲景麻黄单。
风症有伤风、受风、中风之分,治亦不同
风症初起有三端,不但桂枝去敛肝。若仅阳邪入腠理,桂枝一付便立痊。
此本阳邪容易治,脉上和缓窜指间。若是阴风入骨寒入窍,只在内里乱动摊。
不是大搐便大颤,毫无形影到指尖。此是肝胆受风邪,甲木摇动支持难。
必须芎(川芎)归(当归)羌(羌活)防(防风)痛出汗,葱水和糖当饭餐。
又有风邪中脏涌痰涎,忽而倒地挪捶拳。羊羔风症从此起,不是左瘫并右瘫。
此等风症入骨治,二乌(川乌、草乌)二活(羌活、独活)大透宣。
即补气血吃两付,继进马前服壮丸。(方见四卷妇科附注。)
日饮皂牙(皂矾白矾)使吐水,雷火针灸暖命元。
可知风症有阳亦有阴,还须方内细细参。
虚热不尽,风寒犹存,宜发散兼收敛
凡是风寒骨内侵,一寒一热汗津津。再说风药去表汗,已竟汗透热不禁。
再说纯补去固表,内里风寒尚有存。不如苍(苍术)麻(麻黄)仍带用,加上五味酸枣仁。
一阖一辟天地理,动静机缄不由人。
试观做文章,一反一正方出神。试观炼仙丹,一呼一吸便还真。
治病不知此中真消息,纵遇卢医①不成春。
①卢医:指扁鹊</a>,战国时著名医学家,姓秦,名越人。以医术精湛,冶病多奇效,故称扁鹊。
伤寒误泻,必须再发散
伤寒未解遽②用泻,浑身冰凉似霜雪。只得回头用热补,大加发散是正说。
发散缓了病不治,发散紧了即回辙。但是回辙身热燥,动至两鼻外出血。
即用清解亦不妨,必须多方透肌热。生蜜和酒前心打,打了前心后心折。
再进火罐搬一搬,一切热燥必渐泄。随用清凉去解散,无不应手立时掣。
此正转败为功日,不如此治便撕灭。岂可他误我亦误,坐视此人抱恨别。
干烧之症必须内外兼理
人有干烧滞皮中,清凉解散全无功。多是羊毛疗露头,滞住一身热熊熊。
不如先用黄蒿一大把,拿在手中搓当胸。(前后心皆搓。)
即和蜜水频频打,(用干酒打后,以蜜搓之。)见了紫点用针攻。
更取火罐搬一搬,一切滞气尽皆松。再吃清凉去解散,无不应手立时轻。
吾尝治此千千万,断必以此为先锋。更有锦文③与紫萍④,清凉解散与此同。
(③锦文:指大黄。④紫萍:即浮萍。)
但是针法有不用,莫谓异曲而同工。因悟人受风寒贯当胸,浑身酸懒四肢疼。
内用热药去解散,或用醋麸(葱姜加入炒热)熨有功。可知圣人修身理,以之治病妙无穷。
养中固所以治外,治外亦所以养中。莫谓壶中日月小,四大神洲无不通。
人身寒热有一摸手即得者
一诊脉时手甚热,知是寒向里边撤。寒既里边作主人,热必向外去为客。
所以一摸他里手,便似出炉铁。(寒症者多。)
一诊脉时手甚寒,知是热向里边殚。热既里边作主人,寒必向外去为客。
所以一摸他里手,便似⑤掬霜雪。(热症者多。)
亦有外寒内亦寒,五脏六腑冰凌丸。如此之寒寒澈骨,怪得十指玉笋攒。(必是大寒症。)
亦有外热内亦热,五脏六腑火龙血。如此之热热烙人,怪得十指场灶①热。(是大火症。)
(①场灶:炉火正旺的灶房。本文喻热盛)
更有热厥与寒厥,瘟疫条款从此设。热厥便将大黄用,寒厥必须肉(肉桂)附(附子)折。
二厥虽然外相同,究竟内里有分别。即请小便观一观,便将内里尽昭雪。
内里热时便黄浊(不黄必浊),内里寒时便澄澈。此是千古不易法,以之治病有妙诀。
寒热有因伤寒见者,有不因伤寒见者。
皆因湿寒作热,痰涎滞住经络而初起看似伤寒,实非伤寒。
宜开痰,宜泻水岂可与伤寒同日语哉?
寒热皆从伤寒见,一见此症便发汗。亦有痰涎滞经络,一寒一热若流电。
但是按脉大不同,不弦不紧为可辨。弦紧是伤寒,不弦不紧是痰涎为祟。
细按儒滞亦不免,一见茶汤便流汗。不似伤寒汗难出,见了汗时病立断。
此症虽然汗流身,到了那时病仍犯。(似乎疟疾往来。)气滞寒热从昼起,血滞寒热在夜半。
治宜斑螫十枣汤,(十枣汤加斑螫一二。)加上化痰(前胡、橘红、厚朴之类)便无患。
痰涎为祟,寒热往来,非用导吐法不行
湿热能作热与寒,凡是痨症类皆然。况乎夏秋湿作热,常有痰涎在胸间。
十天半月不能食,(痰在胸间,胸已满矣,焉能饮食。)冷茶冷水时一餐。
不是昼里时寒热,便是夜里热与寒。或有间日一发作,或有昼夜相接连。
细按脉理无滞结,不起不伏在中间。谁知脉已出本位,一诊中指始了然。
或如罗纹或水旋,痰涎一涌到头颠。用补用泻皆不效,不如导法最为先。
苍(苍术)半(半夏)为君皂(皂角)矾(白矾)研,使他饮此便涌痰。
涌出痰涎心宽绰,再无一寒一热作祟缘。窗外明月圈外注,只要上下细周旋。
沉阴伤寒甚是难治
沉阴伤寒治甚难,干烧如((傲):烙饼用的器具)接连天。
酒军醋军叠代用,大泻胶糖始少安。
转眼如故仍干烧,青龙(青龙汤方见仲景《伤寒论》)饮下汗亦难。
胸中虚满欲作呕,生梨咀嚼以压干。干烧不退如何好?大煮葱水青龙煎。
痛饮一碗始出汗,骨瘦如柴支架难。古云隆冬痼寒夏始见,吴生(吴又可)非之甚是偏。
吾甥痼寒因尿床,隆冬褥被未尝干。始泻胶糖终绿块,沉阴痼寒露一斑。
吾治此病甚担心,有言温补庶可痊。吾诊此脉尽长洪,其中积渣(谓脉微带刺硬)时一参。
说是沉寒实实有,如此干烧补甚难。生梨生瓜时时压,且顾急火把眉燃。
俟得葱水痛出汗,干烧少退渐加餐。或进滑石以压热,或进金丹以破寒。(每吃四五丸。)
二味只须循循进,恐怕伤胃饮食难。迟至半月稍壮实,大加金丹始得痊。
一切沉寒尽下来,再无一寒一热到眼前。
伤寒瘟疫治法到底不同
伤寒瘟疫治不同,到了入胃便相通。入了胃时便结实,一样通利一样灵。
虽然如相近,宜凉宜温总分明。伤寒泻时火将军,大加温散方有功。
瘟疫到底用大黄,一切清利药相从。如果寒热交相杂,还是脉理认不清。
时候久了有互用,阴阳递转或相同。
伤寒传里,与瘟疫治法相同。
或清,或凉,或泻,服之均能获效。
但伤寒在外,温散而愈者有之;传里,攻下而痊者有之,决不能容留日久。
惟瘟疫自里达外,清解而复凉泻,清泻而复凉解,递相轮环,有经旬弥月不能身凉体净者。
此二症之所以区别也。
孙镇川谨识。
治瘟疫舌胎最当家
伤寒不必看舌胎,惟有瘟疫舌上来。
舌上湿黄行不得(尚未传里,切不可行),舌上干黄宜大开。(传里必矣。急用行药。)
酒军(传阳用)醋军(传阴用)必合着,行血行气仔细裁。(传阳昼重,传阴夜重。)
舌上淡黑阴寒久,(男子因阴寒而得,女子因经寒而然。)或是深黄似香灰。
与那鱼肚湿滑甚,一切将军莫妄猜。
宜兴脆瓷干而裂,舌上虽白老树推。(干如树皮,虽白亦行。)
大小承气并调胃(舌上于甚,虽白亦行。三方并见仲景《伤寒论论》),惟有干黑治不回。
(舌上于黑,内已坏;虽行无益。)
此是吴生治疫法(吴又可《瘟疫论》言之最详),不看脉理亦通哉。
按:瘟症舌黑如墨,重用石膏至三、四两,有连服数剂,色变而生者。
仲唐附识。
按:伤寒、时疫及一切杂症,凡见舌起芒刺,胎聚干黄者,宜急下之。
若舌黑如墨而干者,或凉或下,勿可迟疑。
恐热盛亡阴,至成逆症。
如舌黑滑润,二便清利如常者,宜速滋阴生水。
是已现胎,均有急象,皆不可缓,只在医人者详查而明辨可也。
孙镇川谨识。
风火湿寒交杂,多是风木为祟
有一成童风症多,伤寒瘟疫一齐搓。四肢冰冷是瘟疫,浑身战栗受寒过。
喉间痰喘悭不出,夜里大热甚可愕。一看此症无经纪,知是甲木摇动妄起波。
只要入手先擒贼,暗扶胃气无差讹。
外用苍(苍术)麻(麻黄)去出汗,内用三陈(三陈汤)去消磨。
加上金丹往下行,一切滞气尽从阴分削。不使胃气有所伤,便可一付起沉疴。
吾今谨告小后生,再遇此症莫惊愕。只要脉上分清楚,只要药上无偏颇。
一切寒火交杂症,全凭认定老贼窝。认定老贼有主意,便可立时斩妖魔。
吾今已七十,犹奉此意为金科,不敢一丝有走作。
治虚症以扶正气为主
论治病时只论病,不可轻意去扶正。
一切邪气犹未除,妄加补益必立横。所以伤寒与瘟疫,不肯参(党参)芪(黄芪)竟持赠。
如若正气有大亏,虽吃名药亦不应。不是汤头有不合,只缘正气和不动。
不用补益必不灵,邪气且将日强硬。不如参芪为先锋,不如肉(肉桂)附(附子)为使令。
正气一足阳回来,一切阴霾度尽扫净。纵有垒块不能达,略加和药命立定。
试观虞廷去伐苗,一午干羽苗遂听。试观文王去伐崇,一修德政崇立应。
我尝治暴脱。参芪之外无他赠。(用党参、黄芪,则肉桂、附子可知。)
我尝治沉积,肉附之外无他敬。(用肉桂、附子,则党参、黄芪可知。)
用里少了不当家,参芪归地常用称。(用党参、黄芪,未有不兼当归、熟地者。有阳不可无阴也。)
虽日治病宜除邪,不使邪气妄纵横。如若真该用补益,亦必攻伐尽去净。
不问病症之如何,总以参芪为之政。
正气一旺能饮食,(补而不能食,是不可补而补矣。)虽有芥蒂①亦不横。
时候久了尽降伏,那有一个作蹭蹬②(②蹭蹬:遭遇挫折。本文指疾病迁延难愈)
按:补虚之要,在扶胃气。
胃气强则饮食进,饮食进则气血生。
所谓得谷者生,失谷者死也。概用参芪归地以补虚,法至善耳。
惟多属腻塞中宫之品,恐胃强者能受,胃弱者难当,临症犹须斟酌。
孙镇川谨识。
治病以胃为主,不论粗细人
治病须要寻主翁,(胃为一身之主。)失了主翁便不通。
我尝治一农妇甚强壮,不把胃虚置意中。肝肾肺命皆暗结,便将四部用药攻。
谁知胃虚不当家,不能操纵使药行。药不治病反生病,动与主人为敌锋。
专补胃家余带治,四经之病始渐平。
又有书香之妇同日治,脉症相同药亦同。但是胃虚加补益,诸病如失分外精。
可知胃为转输关,一有亏损便不灵。胃经亏损药不运,纵有名医陷入坑。
不惟无益诸经病,反与病人作难星。(胃经虚弱,药必陷入为祸。)
试观鲁家失柄三桓盛,日入台下便兴戎。千古乱贼皆如此,尽因不认主人翁。
不知脉理也罢了,知道脉理要寻清。农妇士妇都一样,岂可外面任溟蒙④(溟蒙:模糊不清)?
余尝治一商人,年四十余。因劳病暑,身热燥烦。
医误为伤寒,用重表之剂。
遂大汗淋漓,神疲气短,口大渴,脉细无伦次,按之虚无。
余日:寒伤形为有余,暑伤气为不足。
六脉虚无,伤暑明矣。急用人参三钱、麦冬三钱、五味十五粒,煎服。
次日脉证俱减,又合四君子汤服之。
一剂进粥碗许,继而渐培,可谓安谷者昌矣。
越宿汗复大出,手足冷至肘膝,脉虚且数,按之如无。
余曰:虚极矣,汗多不止所致耳。急服参、芪、桂、附、归、术等药,日一进,脉证乃尔①。
余悟曰:药之取效,必赖胃之运化。胃气虚,虽药对证,威归罔效②。
计必须适口之味以充胃气,参芪自然得力。
遂问病者喜食羊肉否?曰:善。余曰:肉者,胃之药也。
羊肉补气,与参芪同功。参芪不能取效,明是胃虚。
以肉充之,胃气自强,则运化参芪,即可奏功。
再取羊肉煮而食之,仍以前药投之立愈。
从可知胃为一身之主,胃气强则百病立消,胃气虚则诸病交侵也。
孙镇川谨识。
胃虚不可下
有一少年气甚盛,上焦滞结下焦硬。中焦脉虚无有力,伊欲打药把胃净。
我言胃中空空无有物,打药一到必虚横。不惟上下皆无益,且将中间增一病。
他言我吃丸药不怨尔,果然陷入中焦没头送。迟至数日要煎药,我言此宜开胸兼扶正。
如果胸开饮食进,再将下焦细细净。伊言我急不能留,情愿打药把命听。
果然又陷中焦不能出,好和水牛落槛阱。过了一月忽见面,犹然首鼠多蹭蹬。
补脾歌
治病须先明主气,主气不明空欷歔。问是主气何处来?一身之宰日脾胃。
(先天以命门为主,后天以脾胃为主。胃为水谷海,脾为生化源。)
生化旺时病易已,生化亏损病必繁。
凡是久病要扶脾,扶得脾时病不危。(治病以进饮食为主。)
肠胃通调胸隔利,能饮能啖夫何疑?
我今告你补脾法,胃之真类出肾家。(左肾属水,右肾属火。)
水即火之根,火即水之芽。命火旺时脾自旺,不必漓中问生涯。
枣仁、远志、柏子仁能生脾土,不能生胃土。
肾经寒甚脾必寒,肉(肉桂)附(附子)黑姜熟地添。(壮火食气,不可久眼。)
若但肾虚并脾虚,纸(故纸)砂(宿砂)益智肉(萸肉)地(熟地)居。
(杜仲、山药、芡实、云苓、紫河车、青盐皆可用。少火生气,可以常服。)
至若脾虚火杂疾病攒,无如裴子①大补丸。(①裴子:即裴一中。明代医家,世业医著《裴子言医》等。)
参(党参)术(白术)为君带黄连,枳地实朴(川朴)香(木香)砂(宿砂)一齐安。
三消(三消饮)三陈(三陈汤)皆并用(方俱见《本草纲目</a>》),炼蜜为丸和为先。(不大补泻。)
以治虚痨百损症,无不应手渐渐痊。虽然是补能导滞,痞胀疼痛并调剂。
虽然是补能流湿,疟痢痰饮便载戢②(收敛)。
即有虚痨火旺甚,量加补脾带清金。一切滋阴与降火,虚痨日久总宜慎。
可知参(党参)术(白术)苓(云苓)草(甘草)单,脾虚无病尚可餐。
脾虚有病宜去邪,谁知大明老裴仙。
参(党参)芪(黄芪)归(当归)地(熟地)虽名药,能救气血大虚弱。
若要日用常常服,便将脾胃上关钥。
硝黄枳朴亦名药,胸中垒块立时削。若要日用常常服,便将先天真气脱。
故日久病之人宜丸药,无如裴仙那一着。
暴得之症多平肝,吾尝作有降贼篇。
以此相济方无弊,莫谓补脾无真传。
按:胃为水谷之海,脾为生化之源。
生化旺则气血清和,诸病屏息。生化衰则气血亏损,百病交侵。非细故也。
惟东垣先生,深得其旨,阐发脾胃、元气之妙,可谓呼聋震聩③矣。
世之医者,徒执病形,不推病本脾胃之义,置而勿讲。
如脾虚气短,似为痰喘,泥为脾热痰壅,泻以黄芩、苏子。
脾虚发热,似有外感,认为风寒重以表汗。
脾虚下陷,变为后重,误为积滞,下以硝、黄、枳、朴。
脾虚不运,变为水胀中满,犹谓宿积不化,导以巴豆、二丑。
劳擦脾虚,食减而恶心搪泻,又用知柏滋阴,恣意投之。
脾胃转伤而疾转笃,何可胜言?皆因未明主气之说故也。
主气实而攻之,则病易愈。主气虚而攻之,则病反加。
非药不能治病也,主气不能行药力也。
镇治病三十余年矣。
凡治内伤杂症,即产后诸虚症,反复思维,是不能取效者,实因未明主气之说也。
故敢注之于上。
孙镇川谨识。
万病皆以脾胃为主
自古方术有万端,不得一贯总枉然。吾读医书浩无涯,偶于脾胃到真家。
脾胃者真气之枢纽,命门者真气之来由。真气发见无从见,真气运转说从头。
胃在一身常常行,无少留待无少停。一有气凝不能行,百般疼痛从此生。
一有痰窒不能行,百般怪症从此生。一有食滞不能行,百般胀闷从此生。
所以裴子善言医,以有脾胃在胸中。
人家教他去催生(宜用芎归),他把三陈去决壅;
视彼瞑眩无知状,知是痰塞胃口气不行。
人家教他去止崩(宜用党参、黄芪),他把肠胃沉积攻;
视彼呕呃欲吐状,知是脾失健运气不行。
人家教他去调经(宜用桃仁、红花),他把肠胃积滞通;
视彼肺喘便结状,知是气滞中焦久不行。
人家教他去定心(宜用枣仁、远志、人参、砂仁),他把苍(苍术)半(半夏)去为君;
视彼嘈杂欲呕状,知是痰窒中州气不伸。
人家教他去安神(宜用丹砂、龙齿、牛黄、琥珀),他把小胃丹泻人;
视彼右关数滑甚,知是痰火气冲心。
人家教他去治腰(宜用杜仲、续断、故纸、肉桂),他把小胃丹去消;
视彼恶心呕吐状,知是湿痰陷胯气不调。
此皆胃气之有余,拨转胃气在须臾。
若是胃气有不足,补养胃气亦不虚。
试看裴子补养法,亦有数端之堪垮:
人家教他去解结(胃中坚解不行,以下数四),他把补中益气去流啜;
视彼脉迟细而虚,(外面气弱神疲)知是元气不运病不撤。
人家教他去清热(宜用黄芩、白芍之类),他把参姜五味去哺啜;
视彼脉洪数无伦(外面气乏神疲),呼之不能以语应,知是真气不足无收摄。
人家教他治水肿(宜用巴豆、防己之类),他加八味培土中(党参、黄芪、白术);
视彼汪洋水肆行,知是脾无根抵火不生。
人家教他治颠狂(宜用藜芦、细辛之类),他加竹沥独参汤;
视彼儒缓脉气象(外面形瘦色苍),知是胃虚火动妄飞扬。
可知胃为转输关,一身流动不能间。
无论有余不足症,总要使之若转环。转动胃气便无病,此是治病之大关。
守住关头有把握,不要案上书如山。
经云:脾胃为后天之根本。人果脾胃调和,气血充盛,虽有病亦自无妨。
一失运转之常,则百般病症,必从此生。
篇中引裴子言医,大约于脾胃有余似不足者,以通利为主。
不足似有余者,以补养为主。无非贯以中道。
则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诚不虚矣。不惟发明脾胃为重,且有功于裴子也。
侄金门谨志。
痰症多从外面而得
人言裴子脉甚灵,吾言裴子相亦精。病到无处寻归阁,每从痰症看神情。
不是恶心与嘈杂(痰凝中州故也),便是头晕并耳鸣。(痰之外症。)
不是呕吐妨饮食(痰客中焦故也),便是瞑眩痴呆呈。(痰之外候。)
苍术半夏宜多加,况有脉弦而滑为可凭。可知妙理每从空中得,神游象外若神明。
百般怪症从此起,《素问》言之精又精。(百般怪症由痰生,本于《素问》。)
病从饮食男女得者甚多。
《礼》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人之得病无多端,只因饮食男女忽受寒。受了寒邪便凝滞,阴火阳火出此间。
一见阴火六味用,(六昧地黄汤出自朱丹溪</a>)。一见阳火补中添。(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a>)。
二方岂能包尽这些病?只要加减变化圆。加减变化何处来?还从脉理细细裁。
脉理便是军机府,又能文来又能武。
凡治久病只论当下,不必细问来由,所谓君子而时中也
治病总要论当下,不论当下便大差。阳症(伤寒症)日久必变阴,汗吐下后邪(寒邪)易侵。
手足未冷鼻先寒,元气虚弱好整襟。脉虽洪数实无根,断续不整疾无伦。(无次序)。
一似疾行无善步,不踬山兮而踬岑①。(注。①踬(炙)岑(涔):踬,被绊倒。岑,小而高的山。)
纵有便结谵妄症(元气太虚</a>,不能运行所至),桂附参姜细细斟。
有因温补而下者,有俟数日再加泻药而愈者。
又有阴症日久时变阳(阴症,虚痨症也),壮火食气实难当。
本因赢弱好温暖,桂附连进并黑姜。热入骨髓油入面,真阴失守陷膏肓。
一人虚寒,食桂附日久,陷入阴分发热。
一人虚弱,食生姜、胡椒太多,陷入阴分发热。
如油入面,清之甚难,多致不救。
凡中此病,皆是少年人。若老年人,不惟无损,而且有益。
咯血盗汗并遗精,犹谓虚热不可清。岂知滋阴降火方,正为此症续命汤。
临危勒马善收抬,扑灭相火滋元阳。(知柏地黄汤最善。)
守住身体无走泄(邪陷阴分,最易走泄,少年人多死于此),多书死字慎行藏。(禁酒色,止妄想,病到此时无有过于此法。)
醒时宜坐睡宜醒(如履如临,恐有走泄之时),牢把尾闾固苞桑①。(本句指固护下元,以存性命)
此症虽不用大凉,滋养气血是神方。(裴子治此症,亦用滋养之药。)
(但以补脾为主,略有转关,即宜禁止滋补药,说得甚好。)
不知此事甚难,非加行药断不能补。
观下二篇始知治痨之难,观下二篇方得治痨之妙。此亦千古创格也。
虚痨阴热之症,非加补脾之药必不愈。
欲加补脾之药,不泻元府之阴热,断不能加也。
此中斩关夺隘,正是人鬼分界处,全在眼明手快,相其机宜而乘之耳
世问治病最为难,惟有虚痨须细参。不用滋阴降火药,他必不安然。
多用滋阴降火药,他亦不安然。滋阴降火败脾元,败了脾元是祸端。
不是溏泻防饮食,便是虚嗽涌寒痰。此时须有补脾法,使他暗暗转机关。
寻常阴阳交胜理(伤寒时气),犹有隔拒不通端。
如此寒热日往来,岂无阴阳争胜端?不用泻法必不灵,上下一贯始得安。
必须肉桂(能通元府)酒军(能通秘结)来使用,力透元府是真诠。
若得通时宜立止,(不然则危矣)参芪多用补脾元。(肉桂少用些。)
如若参芪补不住,三生(三生饮)多助便回旋。
脾土渐旺能饮食(百病以进饮食为主),生出阴血痨嗽安。
(血虽统于肝,实皆生于脾。)
此个法儿甚是好,欲补先泻无弊端。譬如作文章,笔不开合文不工。
譬如炼仙丹,气不升降丹不融。
我今谨告小后生,一切治病理,开合升降一样同。
昼里不宜近妇女,夜里勒住小仙童。(用布一幅勒住仙童,使茎向后,不得妄动。)
醒时宜坐睡宜醒,常提精神妙无穷。勿谓虚痨之人总宜清,泻法补法必不灵。
岂知虚痨之极亦有滞塞时,必须相其机宜而乘之。
或当时令一小变,或当节序一大更。天气转,人气通,温凉补泻必成功。
吾今始得滋补理,方能死中去求生。
痨病有色痨气痨之分,不可一例而观
吾言治痨甚是难,尤须色痨气痨分其端。
一人虽然有色痨,总以气痨为主权。(此人遭后母之变。)
吾初见此症,即知结滞坚。必须力透元府里,肉桂酒军最为先。
当吃一两付,滋阴降火始全删。以后渐得用补益,即此便是他生端。
谁知前日之热热不断,今日之热热午前。只用生梨生藕压一压,以为补益渐可痊。
谁知午前之热热不止,如油入面去甚难。按脉不见有结滞,如何午热不能删?
再为对面观一观,知有暗气在心间。每吃稀饭三两口,噫气往往往上翻。
夜半东方始发白,嗽声一阵哕痰涎。此中仍有暗气结,即用蜡匮紫金丹。
当与数丸透真气,明日即不哕痰涎。但是午热尚未止,热之不可凉亦难。(凉药断不可用。)
忽得京都传异方,加减常山七宝丹。
(牵牛、常山、槟榔、乌梅、前胡、元参、葶苈、天冬、生地、川贝、羌活、山查、大枣十个。)
中有牵牛透中气,庶乎止热有真传。
谁知一付两付略见效,再吃一付便枉然。有言峻补阴血以制火,继以补阳必安然。
谁知二药全不效(二药本治色痨之圣药,以治气痨,故不见效),病人亦遂厌药烦。
仍用望闻细细思,定是结气未全删。即用山甲和青黛,丸和黍米吃二钱。
午热虽未尽去了,已如破狱出牢间。以后每用七八分,身凉体静渐渐安。午热已去,尽成虚寒矣。
热补从此敢多加,二竖再不到眼前。可知治病须要寻来历,色痨气痨总分端。
相脉虽好仍相面,虚痨之症难又难。
癸丑冬,有农夫色痨,面如土色,咳声串串,不停片刻。
余询所服之药,伊出方数张,均属补益,尚不悖谬。
伊言皆无一效,死在目前。
余曰:是也。弱人偏补,药腻胃脘,嗽而不止,凉风入肺。
即令服麻黄炭)、分蜜炙、熟地五钱、砂仁捣、潞党五钱,一剂嗽如失,饮食颇进。
彼欲照方多服,余曰:可仍用汝前服数方。
彼觉不敢入口,余曰:不汝欺,请试之。一服精神倍增,数剂病去八九。
可知看药书,论汤头,执固不通者,守定古方,其误人不少也。
林春谨识。
虚痨阴热用大黄原是创格,有小心不敢用者,只用山甲亦可
吾言虚痨用大黄,亦须与主细商量。先备洋参二三两(高丽参多伪,故不用),吃了此药吃参汤。
一张一弛阴阳理,转瞬之时得平康。这本斩关夺隘法,亦是神仙绝妙方。
有说此方甚是险,不如平妥为的当。只用山甲(炒焦为末)一二两,丸入药内用麝香。
(初服三钱,后用一钱有余。)
以治午热甚是好,以治此热亦必良。眼前现有康庄道,何必鸟道与羊肠。
不须邓艾度阴平,不须韩信走陈仓。此说亦有理,我故录之以慰老药王。
此症用山甲固可,而大黄之说终不可废。故并、录之以为日后之法也。
日至未申以后,阳衰阴盛。虚痨阴热,多起于此时。
或发于日落,至平旦渐轻。盖气虽虚,而虚中每多有窒,故阴热。
愚尝治此症,用补益退阴热,药多不效。加醋军以透之,而热即止。
又尝治小儿痞疾阴热,用退阴热药多不效。加军灰以透之,而热亦止。盖尝师此意也。
侄孙溶川谨记。
呃逆之症尽由命根亏损,不能引虚火归无所致
喉间咄,喉中噎,大约病在上一节。虽说病在上一节,实由命火坠不住,无以熔化一天雪。
若要治此症,必须大补气,必须大补血,必须大补先天真气穴。
命根渐兴旺,命火自发越。能引无根火,与己甚亲切。
好如真珠帘倒卷,好如天河水下折。尽有背坐堂,尽有广长舌。
只见龙戏水,那有鸠祝噎、此是正治法,不得不细说。
不然但清头上火,但洗心中热,但开胸中痰,但透喉中咄。此皆从稍治,与本全无涉。
恐化苌弘碧,恐染杜鹃血。
治甚不容易,何尝无妙诀?吾今尽倾吐,惟君去决别。
乙巳春,余内人偶患此症。呃噎之声,同室莫辨人语,不容进药。
值欧翔墀表兄到舍,言京师有方:令病人坐正张口,以鼻吸气,尽力不能再吸,合口咽下。
急用两手着力按腹,互相推揉,自胸推至小腹,如此三四,即可少止片刻。
果因此方,始得进药,幸无性命之忧。
今见此书言,实由命火坠不住七字,不禁心服先生妙论。岂庸医所得而知者哉?
林春谨识。
恶露水大治呃逆之症
有一痨症甚是寒,六脉不动冰凌丸。吃了一口哕一口,且是吐时常带丹。
如此之症甚夹杂,已竟不食廿余天。惟至东方始发白,暂用面水以当餐。
我思此症带吐血,只治哕呕便是偏。
即用热补一大付,加上恶露水(即用妇人经布之水,用女儿红更好)去煎。
待至东方始发白,即将此药代茶餐:他就如此吃两付,即进稀粥亦不难。
我因此水恁见效,以后治呃逆,动以此水为金丹。甚至呃食无起色,得了此水便加餐。
看来此水甚不洁,人每掩鼻痛不堪。呜呼噫嘻!君不见五台山上蛆,非了至贵不能餐。
君不见佛寺僧化石,非了至富不能啖。再说象白与鹿白,较比更恶滥,那有贫贱之人到口边。
慎勿弃此一杯水,眼前人命最相关。
紫河车焙干为未,俟药煎好,以此合入药中饮之,实与仙丹无异。
然此药甚难得,女儿红亦然。不可以彼而忽此也。
治痨嗽要补先天命门穴
如今痨嗽甚是烈,动欲先天命根抉。本因年少凿丧甚,兼之虚弱肾水竭。
真元命火坠不住,虚痰虚火往上噎。才欲睡着便要起,直将心肝涌洞彻。
如要此人不咳嗽,要补先天真气穴。椒茴故纸作引子,肉附吴萸熟地切;
参苓术草并渗湿,乌梅文蛤收散缺。先天真气渐回来,五味款冬紫苑啜。
此与寻常治不同,风加姜芥与麻(麻黄)红(橘红);
苍术陈皮燥脾湿,半夏南星皆有功。虚热骨皮桑皮用,条参元参兼补中。
只须金匙拨一拨,何烦铁板唱江东?
滑泻之症非加三生饮不可
我尝治一老医七十多,鸡鸣肾泻有沉疴。已经屡次用参芪,忽得暴泻似筒脱。
吃饭即泻饭,吃药即泻药。强力支持犹能行,向我一揖请斟酌。
我为诊脉犹未毕,衣带裤子又湿着。我用洋参一两余,三生饮子姜桂多。
伊言此药能吃么?我言此是补脾之圣药,病到惫极无能为,非得此药无奈何。
遂饮此药一大杯,立见起色无磋跎。我用此药有妙诀,多加甘草便平和。
又尝用此治慢脾风,小儿一见便能活。小儿老头都一样,起死回生是要着。
又尝治些寒痰症,也曾以此为金科。我每视此为神品,以其能止薤露歌。
只要用之得其宜,何必讥此为毒药?
学生(二十之前后)病以六味地黄汤为主药再看所加
六味地黄最好汤,一切阴虚它为王。年幼学生多犯此,舍了此药总诪张。
我尝治些阴虚症,多从“口胡(即悬雍垂)”咙知端详。
不是肿来便是咄,不是疼来便是强③。
皆因命火坠不住,多在家中少在堂。一到学中便发作,五更鼓里念文章。
口喝凉风支不住,红红紫紫遍是伤。看似火兮非真火,皆因命府失元阳。
若要治此症,六味地黄最的当。宿砂益智少不了,肉桂附子最当行。
二位虽少亦将军,多少虚火尽归降。不惟此症宜此治,纵有它症亦为王。
此是归根复命大治法,学生之理须要细思量。
年幼妇女,亦多此症,治亦相同。其理可想而知也。
补益必得仙人炼神还虚之意方好
不用补益也罢了,若用补益要安好。试看修仙用补益,日炼金丹以自保。
不知此中理必说,满腹金丹盛不了。其实熊经鸱顾养精神,灵山会上颠颠倒。
并无粒米之可言,那有金丹盛不了?今人用补益,动期长生与不老。
岂知补益有不当,辄生病魔不能了。不是水肿滞下焦,便是疟痢日日讨。
何如荡涤肠胃使清楚,能饮能啖养三宝。(精、气、神为三宝。)
即有补益时,必得仙人窍。有些肉桂引入神,有些橘红便不饱。
虽然是补能流湿,虽然是补能润燥。调燮鼎鼐常通和,一窍元神达天表。
再无滞气塞满胸,方是神仙养生道。何必额外生枝节,徒与人家增烦恼。
我尝灵山去采芝,尽知此中真元妙。
补益不可泥
世人皆说补益好,岂知补益不当殊难了。试看日月常常行,万古千秋未曾老。
江河日日流,九州四海达昏晓。人身原是小天地,日月为神江河道。
胸膈喜顺利,肠胃喜通调。日食三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参芪虽说能补益,大脱大下有几道。就是吃得此药好,岂能日日熬?
凡是治病理,不得泥住一穴以为高。纵是虚弱人,亦有一经之独豪。
就是强壮人,亦有一经之独调。恒藏有余于不足,参芪岂能日日叨?
恒寓不足于有余,硝黄岂能日日浇?必须临时细斟酌,看病下药惜分毫。
好如五味之相合,不得一味之独胶。好如五音之相杂,不得一音之独豪。
试观古之大英雄大豪杰,恒勤俭以为高。肠胃通调胸膈利,粗茶淡饭胜炮①羔。
不必定肉食,心广体胖赛唐尧。试看今之呆公子,恒列八珍以自高。
肥浓腻人痞闷生,骨瘦如柴常掏腰。此皆善于补益者,好似螳螂抱树条。
可知日用补益理,必须胸隔利,必须肠胃调。不必参芪常常服,不必腥荤日日叨。
能饮能啖神自旺,一动一静乐陶陶。即此便是蓬莱客,绝胜王母宴皤桃。
脾胃者,后天之根本。气血亏损,故以补益为高。
若于补益中即加调理脾胃之药,使胸膈顺利,肠胃通和,能饮能食,
则五谷之精华自生气血,不诚胜于参芪之常为补乎?
侄金门识。
补益有阴阳之分,不得泥住治一边
补益要通补益方,须照人身细思量。人身不过一气血,气血不过一阴阳。(气阳而血阴。)
或以阴为主血虚,或以阳为主气虚。气血已自有慨昂。
即或专于去补气,气中亦自有阴阳。
或以阴为主(条参、山药),或以阳为主(党参、白术),补气岂能无低昂?
即或专于去补血,血中亦自有阴阳。
或以阴为主(熟地、萸肉),或以阳为主(川芎、当归)。
补血岂能无低昂?此皆专于论补益,已见用意之深长。
岂可泥住党参与黄芪,以为卢医之锦囊。
党参黄芪白术三药定评
党参其药中之圣乎?黄芪其药中之王乎?白术其药中之君子乎?
均足以拯难,均足以济急。其或动而不臧(意如效)者,以用之者过也。
补阴亦有至理,终难骤见起色
一点纯阳贵似金,医家胡为专补阴?一切虚痨与百损,往往邪火往上侵。
得了阳药必立起,得了阴药暂安身。非是知柏为上品,非是六味为至尊。
只因且顾目前急,不得不降火,不得不滋阴。
当下虽然甚稳当,那有立地见回春。有人悟澈此中理,即速用肉桂,即速用酒军。
力透元府里泻出,湿热免阴沉。再用补药便得力,再用热药便还真。
(此法甚好,亦极不易,细观治痨二则自知。)
此是菩提再造丸,此是洪钧(指天而言)妙转轮。一点纯阳即回来,免使淹淹缠缠入鬼林。
虚弱人能受阳药犹易治
人生端的补阳好,能受阳药病易了。此皆未沉于酒色,此皆未入于幽渺。
犹可一用参术便得力,犹可一用肉附便见效。岂非人生之至愿?岂非医家之妙窍?
何至阴阴沉沉不能出,动与生人有二道?
补药亦多,聊举一二以为例
酸敛收涩皆是补,参芪术苓定为辅。甘淡渗湿亦能补,肉附姜茱聊为伍。
(枣仁五味共乌梅酸敛收涩之类,天麻薏苡②并石乳②甘淡渗湿之类。)
皆非大补大热药,实能有功于脾土。吾尝用意细细思,恰是用药之真谱。
治病有即泻为补者,方能治此虚滞之症
宜补宜泻宜分明,不宜夹杂胡乱行。亦有明知此症宜用补,骤用补药必不灵。
此症皆是湿寒水,暗结气滞中焦久不行。看病不见有结滞,六脉闭隔总不通。
一月二月不能食,稀茶稀水时一冲。不是哕呕不能止,便是虚滞往上壅。
看似沉病不可为,一观神色尚可生。不如只用金丹二三分,使它先去通一通。
即用大补(十全大补汤)一两付,连三赶四贯当中。
二药不可相离远,埙篪③相引递为功。
泻药得力补亦得,使他运转乾坤炒化工。此即高帝将将法,夺印交印只一顷。
从此脉通得露出,从此病疾渐渐轻。虽未饮食仍如旧,转眼时节气满容。
胜似专于用补法,恶滥杂碎闭当中。连吃数付不见效,以为病入膏盲不可生。
我尝治此亦用补,必以泻法为先容。泻只一分补十分,自能运转周天行。
此皆虚极气暗结,湿寒湿水滞不通。不用此法必不灵,一用此法便回生。
如若脉道皆如旧,何用夹杂胡乱行?即无虚虚祸,亦无实实情,方是主人真救星。
请君搁下药性赋</a>,再将兵法诵一通。(久病必须扫尽外症,方可治其根本)
久病用补不用说,亦须临症细诊别。凡是久病必滞痰,凡是久病必积热。
凡是久病必结气,凡是久病必结血。必须扫尽一天云,方可洞见真门阑。
由此而入室,由此而得穴。一用补药便得力,不难立把病根抉。
不然贸然用补必不灵,好如雪上又添雪。吾今得为后学言,不是好为雌黄说。
吾尝治一月间疾,已一年矣。及诊视,风火痰涎无所不有,兼之外症夹杂,甚是可畏。
吾先用针以开其路,次用牛黄散以导其痰,方敢大补气、大补血、大补先天真命穴,以治其根本。
甚矣!久病之难也。
人有彻骨寒症,纵用好药,一两付不能了
妇人泻吐动经年,多少名医不能痊。我每遇此症,只消一付把病剜。
如何这药恁见效,全在热补齐上前。
一则能培脾中土,二则能提头上颠,三则能增性命火,四则能闭肾门关。
好如九里摆阵法,纵是霸王亦难钻。
惟有一妇不见效:初吃一付有起色,再吃一付泻更添。
她就如此来问我,我言此人必是冰凌丸。
非了内里俱温透,不能贞下去起元。她因吃药甚是难,只用拓法进热砖。
一进热砖便止住,以为得力全在砖。我尝细思此中理,此人用砖非一番。
前日用砖不见效,以她原是冰凌丸。今日用砖恁见效,以她已化冰凌九。
冰凌一化便无冰,所以一见热砖便成功。我说这话不是要居功,一切治病底理要知清。
世人只知阳春回来好,岂知岭上寒梅十月信已通。
凡久泻之症,每因脾土大亏,命火太弱,不能运转元气,牢固下元所致。
用热补以培脾士,以壮命火,则肾门坚而泻自止矣。
若加米壳炒黄作引更妙。
侄金门识。
治遗泄之症老幼不同
老幼遗泄治不同,不除湿热总不中。
少年遗泄肾不固,黑栀五倍共茯苓。(为丸服)
老年遗泄肾不固,熟地硫黄带木通。泽泻更佳。为丸服。
况且老年多半边,硫黄并除四肢风。此药真是老人星照着,不可舍此逞英雄。
(五倍子治滑泄之症,大有奇验,加上升麻更好。)
(五味、枣仁、乌梅、白芨、龙骨、牡蛎皆有可用,总不及此。)
凡是滑泄先涩肠,涩住肠胃若锦囊。若是骤出胃下口,纵有仙药亦诪张。
我尝治此症,必以五倍先煮汤。有了补药往上提,有了热药好发扬。
纵是大大症,只消一付便回阳。又尝用些三生饮,加入老人脾泄方。
只消一付便止住,无不立时见药王。
遗泄之症最难治
遗泄之症最是多,不必泥住补益科。此症虽由肾经虚,实由相火不停梭。
妄想皆自壮盛起,朋从尔思惹妖魔。如用温补泄益甚,但吃清利远娇娥。
茯苓五倍为提纲,知(知母)柏(黄柏)栀子作丸药。(一清相火便好)
日服二钱便能止,俟他火起再渐摩。不可日用常常服,恐戕命元防吃哈(受斥责)。
(知柏虽清相火,亦戕命元。)
若要此病连根除,除非南海大士过。此与吐血最易犯,皆固情欲起风波。
谁学古人清心理,鸡鸣戎旦药如何?不然但用此药时一服,亦可一止薤露歌。
如真年长虚弱,亦可加补益,亦可用肉桂。但年长之人有此症者甚少。
按:梦遗之症,久则玉关不闭,精尽而亡矣。
余治</a>此症用芡实八钱、山药一两、莲子五钱、茯神三钱、枣仁三钱、潞党二钱、车前子一钱,煎服。
连吃数付后,将前药为未,面糊为丸,服至月余。
不必止梦,而梦自止。不必止精,而精不遗也。又何至玉关之不闭哉?
孙镇川谨识。
血症不离地黄汤
吐血之症,三年不犯,方算全愈。不然犹不可测,切宜保养。
吐血治法最多端,大抵不离地黄单。(六味地黄汤,八味地黄汤。)
男女虚实要分辨,温凉补泻须细参。
女子多有血结症,桃仁红花宜多兼。(男子亦用)
男子多有实火症,酒军醋军宜多添。(女子亦用)
亦有血虚色犯紫,干姜附子药内煎。
亦有气虚统不住,参(党参)芪(黄芪)三七药内研。
亦有吐血兼哕呕,葶苈大戟宜多餐。(内有湿热故也。)
亦有吐血恒咳嗽,款冬紫苑宜多牵。(敛肺入肾。)
亦有衄血用枝(枝子)地(生地黄),不加大黄必不占。此是吾家创治法。
亦有崩漏用椿(椿根白皮)榆(榆白皮)。不重参芪必不安。
如此诸症各有异,临时加减方为仙。
一切虚痨不离此,蒙医要得读这篇。
余尝治一富商妇,因妻妾争宠,屡伤肝气,复又大怒而吐血,倾口而出。
重用凉剂,兼带止血之药,俱不见效。因思得病之由,乃怒气伤肝。
若不平其肝气,而速用凉药止血,愈激动肝气,则气愈旺,而血愈吐矣。
又用白芍一两八钱、当归一两五钱、荆芥灰二钱五分、黑枝子三钱、柴胡八分、红花一钱五分、丹皮二钱、甘草钱半,水煎服。
一剂而气舒,二剂而血止,三剂全愈矣。
可知白芍多用之妙,平肝又能舒气。荆芥、柴胡,引火归经之药。
所以奏功甚速,而止血实神也。当归不过补血,佐白芍以成功耳。
又有血从口鼻出者,有从九窍、手足、皮毛之孔而出者,
又有一方:当归一两、黄芪一两、生地两半、熟地两半、芥灰钱半、丹皮二钱、三七二钱,煎服立愈。
此方妙在补血兼补气,止血兼引血归经。故无论各血症,用之皆效也。孙镇川识。
治血症上下不同
一妇衄血已二年,胸中沉闷如塞砖。不舍昼夜津津出,多少名医不能痊。
我用清空透天庭(多加风药透胸为妙),忽涌血鱼出鼻渊。(死血结滞如鱼。)
自此通和无血迹,再无沉闷在眼前。
因悟一切吐血症,皆因窒塞受迍邅①。(①迍邅:意如迟迟不愈。)
不是阴寒结下焦,便是虚火滞心间。
只宜钻研去调气,不得妄补生病端。
惟有崩漏病已久,阴火沸腾溃堤边。
须要参(党参)芪(黄芪)大补气,勿得疏凿使性偏。
同是血症分上下,惟君看风去使船。
吐血因遗精而得者甚多
气色阴暗皆阴热,不是遗精便尿血。
有一壮夫三十余,请我诊脉把病说。
我一诊脉脉下流,左尺出位似水决。
《素问》尝言独大病(独大者病,独小者病,本于《素问》),不从此说从何说?
我言中上微弦气甚弱,惟有尺部是真热。
每夜邪火一起来,恒有美人暗交接。
且是尿尿如茶汤,涩滞茎中似火热。
他言我之身体甚是寒,一见冷风便吐血。
我言此是吐血真证见,一有遗泄火上噎。
火上噎兮气不流,下者为精上为血。
浑身是寒此是热,一见热药便臲靰①(臲靰:不安定)。
不如知柏八味清相火,止住淫邪把病折。
从此加之以保养,再莫看那巫山雪。
病有所以然,须从此处去治
治病须治所以然,不治所以病不痊。我尝见些吐血症,风火一壅到头颠。
可惜时下小先生,凉药黑炒下锅煎。如此风火大已极,好如杯水救车燃。
无怪内热作成脓,时乎吐肉甚可怜。我独覆花合前胡,元参栀子一齐安。
再加白芍一二两,使他一剂热退还。但是脓血未尽净,加上漆灰合金莲。(莲子也。)
且用斑蝥与童便,肉桂三分引归元。但是正气未全复,不能红意尽净宣。
我思此病本从妇人得,不用妇人总不占。即用妇人恶露布,洗下浊水把药煎。
始吃一付便大愈,再吃一付把病剜。此即平地小人参,不可弃置粪堆边。
留此以为后学法,庶可痨病得生全。可知治病须要寻来历,不得来历总不占。
若是病症未能愈,还是思之未通仙。
吐血之症只宜清补而已,一见热药便吐
水火二司性命关,真阴失守甚是难。水即火之根,火即水之源。
真阴一失守,虚火往上翻。一见热药便倾吐,一见大补便不安。
所以一切吐血症,只宜凉心肾,只宜清肺肝。
惟有吐血色犯紫,热药时一餐。去了如此症,只用六味地黄单。
古人留下此汤头,实是济世之舟船。我说用大黄,用肉桂,也是不得有不然。
寒热止不住,不得不闯这一关。如果六味能止住,守住身体为最先。
不宜饮美酒,不宜近婵娟。惟当吃药时,不妨恶露水去煎。
一则能止血,二则能还元。试看一切呃逆症,与此最相关。
虽未近房室,亦是亏本原。不挽黄河水倒流,不能运转大周天。
三花怎聚顶,五气怎朝元?女人有此症,尚觉易周全。(女人血当家。)
男人血不足,治之实甚难。
吐血之症亦如此,(吐血之症亦是女人易治)故为尔等再传宣。
山中之药能壮筋骨,扶壮之人宜用
山中物件骨力坚,穿山跳涧它无难。人生软弱不能行,得了此味便立痊。
虎骨能硬猴骨软,软硬适宜最便便。鹿角属阳龟属阴,阴阳相济最娟娟。
花蛇乌蛇除阴湿,鹰爪羚羊能透穿。纵有补气补血药,不得此味总不坚。
我今敬劝司命者,必须《山经》读一篇。
水中之物能眠阳,虚痨之人宜用
水中之物能眠阳,虚痨之人宜细尝。蒲藕清脆真肥齿,菱(菱角)芡鸡头子淡堪润肠。
荸荠地梨(荸荠之类)共为粉,紫菜白菜并煮汤。
海马海狗能兴阳,恐恣游子之邪荡。海蛤海龙能滋肾,独助修士以行藏。
(年幼学士坏此症者不少。沙士炒焦为末,黄酒下,其功不在紫河车下。)
再吃龙骨以固本,再饮鳖头以垂囊。(沙土炒焦,黄酒下。庶息后起之相火。即反固有之元阳。)
海龙能补阴回阳
人有肾虚忽脱阴,浑身大汗似雨淋。我用海龙一两条,沙土炒焦为末匀。
黄酒烧滚凄下哈(冷服),须臾时节即回春。较之草头药万倍,其功不下海东参。
人说河车(紫河车)力更大,镇店集上何处寻?
不及此药容易得,且治遗精妙如神。
平地有二物,亦能眠阳
黑猪鞭子黑牛鞭,藏在丹房固下元。沙土炒焦研细末,酩酊一醉杏花天</a>。(黑狗鞭亦然。)
养病歌
大病只宜治八分,治得八分好温存。虽有余波莫用汤,或丸或散最为良。
只吃二分善将养,全靠米面为主张。饮食不妨任所欲,或咸或淡不宜拘。
纵然适口莫浪食,只吃八分便已足。鸡鱼肉蛋莫轻尝,青菜稀粥养性王。
美酒美色休轻看,一若看时后悔难,病若好时莫贪眠,一贪眠时便流连。
病若好时莫妄动,一妄动时生毛病。病若好时莫妄餐,一妄餐时病淹缠。
病若好时莫生气,一生气时病难治。病若好时莫受风,一受风时病又生。
病若好时莫受寒,一受寒时病又添。头上有汗莫出门,身上无衣莫浪眠。
久病之人多虚热,生梨生藕时一骤。久病之人多好馋,美味美果时一餐。
蜻蜓点水不宜多,用得好时养太和。我说这话皆经过,养病之人细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