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子医卷一
3个月前 作者: 龙之章
阳夏龙之章绘堂甫手著
榆山朱明掐潜斋甫
襄邑施景舜虞琴甫
阎松墅济源甫
郑汉东林春甫
侄金门君由甫
孙镇川兑山甫付印
侄孙睿川畴澜甫南
杭州董志仁校刊
学医真诠
学医第一看药性,有了药性心有定。某药入某经,某药治某病。
或是温,或是凉,与某症相称。
或是补,或是泻,与某症相应。
各药各有温凉补泻理,各经各有寒烈虚实症。
看得到时药分明,此中早已有把柄。学了药性学脉理,学了脉理方有用。
某经是真虚,某经是真实,用某药相应。
某经是真寒,某经是真热,用某药相称。
各经各有虚实寒热理,各药各有温凉补泻性。
看得到时脉分明,任凭病来如明镜。
有了明镜有把柄,一下笔时便入圣。
不靠汤头歌,不任人家命。病端虽夹杂,病脉总清净。
药方虽更变,药性总周正。君臣佐使无参差,便是医中之捷径。
即有天师再临凡,亦难寻找方中病。
学医者,每多药性不熟,脉理不精。果能心如明镜,洞悉。
某药与某病相称,某脉与某症相应,则治病自不难矣。侄金门谨志。
汤头歌不可泥①
今日治病好依汤头歌,以为十大名医必不错。岂知妙理皆自脉中得,不得脉理在用药。
得了脉理细风思,其中自必有主药。有了主药往下排,此是汤头真大略。
今人动说古方好,不知以古治今多有错。古人未看今日病,安知今日之用药?
病症皆从气运生,今日气运与古大不合。古人但知古人病,未知今日之病痪②。(②痪(m6莫):痛苦。)
今日病痪须得今人治,安得妄用古人药?古人用药条条好,安得今日病情恰恰合?
今日气运已大变,今日脉理甚可愕。皆因午会火已极,真气往往往上薄。
往上薄入斗风宫,迢迢中指看落落。以下三部皆不管,照旧方儿方知错。
真气尽皆走上头,(真气上走,火亦随之而生)下边部位皆虚托。
看似阴寒实真热,昆仑③顶上通关钥(③昆仑:与上文斗风官均指头部)。
古圣真理难预传,所余方脉尽糟粕。
愿起古人一质证,古人望我如饥渴。安得对面谈一笑,眼前大道尽放着。
若只依汤头歌,则是不论脉理。抄古人之方,治今人之病,
安得恰相合乎?何如师古人之意,不泥于古之为得焉?
侄金门谨志。
诊脉下药诗
诊脉下药心内裁,手未立方眼已开。
肺实有力宜大泻,前胡枳实橘红偕;
肺虚无力宜大补,党参五味百合辅;
肺实有力夹风火,酒芩全蒌无参佐:辅也。
肺虚无力夹风寒,款冬紫荧麻黄添。
心实有力宜大泻,菖蒲郁金凌霄偕;
心虚无力宜大补,枣仁远志柏子辅;佐也。
心实有力夹风火,黄连连翘桅子佐;
心虚无力夹风寒,白附天麻革麦亘添。(⑤麦(bO拨):同拨)
胃实有力宜大泻,大黄枳壳槟榔偕;
胃虚无力宜大补,白术云苓炙芪辅;
胃实有力夹风火,知母石膏干葛佐,
胃虚无力夹风寒,干姜白芷寞本添。
肝实有力宜大泻,桃仁醋军(大黄)术(莪术)棱(三棱)偕;
肝虚无力宜大补,当归川芎香附辅;
肝实有力夹风火,柴胡生地二芍(赤芍、白芍)佐;
肝虚无力夹风寒,吴萸艾时酋乌添。
命①实有力宜大泻,芒硝火麻郁仁偕,
命虚无力宜大补,宿砂益智肉寇辅;
命实有力夹风火,槐花地榆蒲黄佐</a>;
命虚无力夹风寒,黑姜附子故纸添。
肾实有力宜大泻,木通泽泻车前借;
肾虚无力宜大补,熟地萸肉山药辅;
肾实有力夹风火,黄拍丹皮草解佐;
肾虚无力夹风寒,肉桂巴乾椒(川椒)茴(小茴)添。
此虽守袜待兔法,聊训蒙医以开先。
吾祖尝日:吾之脉理遵节庵②。此即遵节庵之意。
如篇中六部脉之虚实,加风火、风寒,皆于有力、无力中分。
又各有主药以治之。学者熟察乎此,不惟能知脉理,且能知温凉之补泻,某药入某经、治某病之数十品矣。
侄孙涪川谨志。
治病皆有主药
治病一定有主药,不用主药便是错。
火结必要用大黄,枳壳枳实紧跟着。
寒结必要用巴豆,三棱莪术紧跟着。
实结必要用山甲,蝎子蜈蚣紧跟着。
调气必要用木香,摈榔元胡紧跟着。
透坚必要用牙皂,风辛辛夷紧跟着。
破血必要用桃仁,红花赤芍紧跟着。
脾胀必要用于漆,火麻郁仁紧跟着,
暖胃必要用硫黄,丹参玉竹紧跟着。
腰疼必要用杜仲,续断艾叶紧跟着。
陷下必要用洋参,三生(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狗脊紧跟着。
去虫必要用榧子,芜荑使君紧跟着。
顺气必要用香附,乌药腹毛紧跟着。
通淋必要用斑螫,川漆草藩紧跟着。
清心必要用黄连,连翘栀子紧跟着。
老痰必要用砒霜,雄黄绿豆紧跟着。
助脾必要用马前,虎骨猴骨紧跟着。
定痛必要用良姜,宿砂益智紧跟着。
治疥必要用斑(斑蛮)麻(麻克),大枫蓖麻紧跟着,
治疮必要用神灯,艾绒乳(乳香)没(没药)紧跟着。(④神灯:即神灯照法。为熏法的一种。见《外科正宗》。)
治疔必要用蒜灸,乌金(乌金台。巴豆炒黑研细,用水调涂患处,以膏药贴之)菊花(内服甘菊汤,方见卷四疔疮门)紧跟着。
治邪必要用铜(自然铜)砂(避阳砂),良姜葛根紧跟着。
补气必要用党参,炙芪白术紧跟着。
补血必要用川(川芎)归(当归),生地酒芍紧跟着。
补阴必要用熟地,山药萸肉紧跟着。
补火必要用肉桂,干姜附子紧跟着。
滋阴必要用黄柏,知母丹皮紧跟着。
以上一药为君。
麻黄杏仁疗寒嗽,芥子半夏紧跟着。
款冬紫菀疗虚嗽,百合五味紧跟着。
川乌草乌疗风痹,桂枝灵仙紧跟着。
黑姜吴萸疗翻胃,丁香胡椒紧跟着。
苍术麻黄疗风寒,羌活独活紧跟着。
川贝蒌霜疗火痰,苏子菔子(莱菔子)紧跟着。
乌梅五倍疗虚脱,龙骨牡蛎紧跟着。
乌贼诃子疗带下,阿胶肉果(肉豆寇)紧跟着。
条参云苓疗阴虚,骨皮枸杞紧跟着。
霍香杷叶疗逆气,赤石滑石紧跟着。
芫花大戟疗水肿,牵牛防已紧跟着。
瓜萎天冬疗结胸,川贝川朴紧跟着。
苦参赤苓(赤茯苓)疗湿痒,蛇床白芷紧跟着。
槐花地榆疗崩漏,荆芥秦艽紧跟着。
前胡元参疗头风,薄荷柴胡紧跟着。
白附天麻疗风痰,僵蚕郁金紧跟着。
桔梗豆根疗喉风,牛子射干紧跟着。
三七莲子疗诸血,黄芩童便紧跟着。
黄芪(用生)防风疗目汗,枣仁麦皮紧跟着。
芦荟胡连疗阴热,泽泻车前紧跟着。
小茴川椒疗肾气,宿砂故纸紧跟着。
菖蒲柏仁疗心疾,茯神远志紧跟着。
葶苈桑皮疗肺喘,礞石朱砂紧跟着。
石膏知母疗热渴,香薷糯米紧跟着。
川楝茴香疗疝气,芦巴巴戟紧跟着。
升麻柴胡疗气陷,干葛潞党紧跟着。
扁豆薏苡疗泄泻,猪苓木通紧跟着。
土硷红糖疗菸毒(洋菸),大黄芒硝紧跟着。
以上两药为君。
此皆治病之大略,小小蒙医有捉摸。
按:自古用药,皆有君臣佐使。
此篇于每症先点明主药,或以一药为君,或以二药为君,佐使随之。
熟读此篇,于诊脉审症之后,胸中早有成竹。
即不读本草,而某药治某病,温凉补泻之性,早已知之。
有益初学不少,何得谓其浅显而忽之乎?侄孙睿川谨志。
驳汪刃庵加减古方
古时病分七十门,汪刃庵减至二十一。
古时方计七百首,刃庵减至三百余,附方过之。
看似简约,实未真简约也。
一贯之理,恐不在此。以备查览,则无不可耳。
看病药性要分清,入手诊脉精又精。二者果然有把握,不怕病来如墙倾。
或用攻伐或用补,或用和解或用行。一切温凉补泻得其宜,便是用药如用兵。
可以称主帅,可以立大营。要得心中有个真是非,一诊脉时药自呈。
若是迟疑生枝节,纵有名药亦不灵。
亦有胸中全无真是非,只把老本乱翻腾。愈翻愈糊涂,愈查愈不清。
何用病分七十门?何用方计七百盈?何用门留二十一?何用方变六百零?
方子愈多愈夹杂,门道愈多愈分争。好如世上考混童,层层叠叠私文誉。
不是题目有不合,便是花样有不同。何如心里念个真明白,大笔一下使人惊?
不惟朱衣暗点头,亦且龙虎榜上共联名。
治病要有把握,有提纲
治病总要有把握,有提纲。有了把握与提纲,下笔便是方。
若无把握与提纲,纵学一世亦渺茫。试看今之翰苑</a>客,能知几篇好文章?
试看今之都督府,能知几路好刀枪?然而安天下,定四方,只是有把握,有提纲,纵有不知亦何妨?
请问今日病,千头万绪不能详。
若是有把握,有提纲,三言两语便如常。
不是气分起,便是血分藏。
若是从气起,补中益气去酌量。
若是从血起,六味地黄去推详。
二方岂能包尽天下病?天下之病自此知深长。
补中汤中重补气,亦有去了参术加硝黄。
六味汤中重补血,亦有去了熟地加参羌。
补中汤中重提气,亦有减了升柴用槟榔。
六味汤中重凉血,亦有减了丹皮用挂姜。
气血各有寒热虚实时,气血各有温凉补泻方。
不过依着二方为规模,千变万化愈精良。
只要脉理透,药味详,何往不得神奇方?
不必冤《素问</a>》,不必溯轩黄,胸中自有真主张。
方知岳夫子不泥宗泽意,自足驰骋古战场,
楚霸王不拘项梁法,自可立扫秦边疆。
不然今检壶中药,明读《时后方》,愈看愈夹杂,愈读愈荒唐。
胸中毫无真是非,纸上总是妄诪张①(诪(O。洲)张:欺骗)。
用心格物②固然好,神明致知亦甚良。
我无上池水,我无古锦囊。只是心中有把握,手里有提纲。
一看这人是甚人,便知这人用甚汤。药味就在人身上,更从何处寻药王?
医道亦从一贯得来
读书不得一贯理,不知圣学真心传。治病不得一贯理,不知医道真机缄。
欲知医道真机缄,必从周身去贯穿。周身骨节三百有六十,周身毛窍八万有四千。
果能周身皆贯穿,便是平地小神仙。
吾尝治病治上头,便从下头去贯穿。吾尝治病治下头,便从上头去贯穿。
吾尝治病治左边,便从右边去贯穿。吾尝治病治右边,便从左边去贯穿。
此皆翻覆③去贯穿。不免内中多曲弯。若是一直去贯穿,不必远道费周旋。
吾尝治病治中焦,以其肢体能贯穿。吾尝治病治小肠,以其血道能贯穿。
吾尝治病治大肠,以其气道能贯穿。吾尝治病治精髓,以其督脉能贯穿。
吾尝治病治经络,以其任脉能贯穿。吾尝治病治皮毛,以其腠理能贯穿。
吾尝治病治丹田,以其命火能贯穿。吾尝治病治元府,以其脏里能贯穿。
吾尝治病治髓海,以其骨里能贯穿。吾尝治病治粪门,以其六腑能贯穿。
吾尝治病治玉门,以其百窍能贯穿。吾尝治病治五心,以其中心能贯穿。
吾尝治病治穴道,以其中气能贯穿。吾尝治病治祖窍,以其先天能贯穿。
吾尝治病治鼻息,以其后天能贯穿。
不能浑身皆贯穿,便非医道真机缄。医道真机缄,即是神仙真妙元。
古来学圣亦不少,几个悟澈④真机关。
圣人以一贯之道,贯通天下之理,不可及矣。
而医道亦宜悟一贯之旨。盖贯则通,通则无不利,而病自无矣。
如人之一身上下,有不贯穿处,则病生于上下。
左右有不贯穿处,则病生于左右。
诚使周身节骨、毛窍无不贯穿,则气血周流,常如天地流行不已。
六脉和缓,而大年可享矣。侄孙睿川谨志。
金匮石室①小脉案
我家读书书连屋,夜中偶翻《石室录》。蝴蝶栩栩②兴有余,引人入胜教我读。
药王灯下笑相迎,命我执笔作脉鹄③。我言我是大俗人,何敢案上轻举烛。
但是仙人有诏命,不得不罄南山竹。南山之竹有万竿,挥毫落纸如云烟。
云烟之上有真我,看尽天下真病源:
不是名心重,便是利心宽,想得愁火住上窜。
不是爱痴儿,便是爱娇女,想得情火往上翻。
不是爱纹银,便是爱大钱,想得急火往上参。
不是爱赌博,便是爱棋盘,想得憋火往上攒。
不是好高卧,便是好游田④,想得热火往上炎。
不是爱妾娇,便是爱妓闲,想得痴火在脸前。
不是爱饮酒,便是爱肉餐,想得馋火不能眠。
不是好结客,便是好会官,想得妄火入头尖。
不是好鞍马,便是好鹰犬,想得疯火皱眉间。
不是思人阁,便是思开边,想得怒火上青天。
不是好顽童,便是好洋烟,想得淫火上层颠。
既有诸般火,必有诸般症。痰随火上升,风随火上动。
不是结喉便结胸,或头懵⑤、或头疼,或心颤、或耳聋,或咽干、或眼红。
或鼻衄、或肺痈,或喉呃、或胆警。
诸如此类症,当从何处攻?
宜降火、宜除风,宜化痰、宜清空,宜利膈、宜陷胸。
如果气不下,再加金石坠肾中。
如果火不清,再加肉(肉桂)附(附子)去收功。
(引火归元——病在上者取诸下,或亦理所同。)
但是火急性不留,翻入下焦定生愁。
一切湿邪淫,皆从此处收。
流入肾囊阴必肿,仿佛腰挂水晶笼。
流入元府精必遗,仿佛美人来相持。
流入小腹便必涩,仿佛孕妇久坐胎。
流入两胯腿必酸,仿佛杖棍见上官。
流入膀胱尿必红,仿佛蒺藜包茎中。
流入大肠虫必行,仿佛崩漏接后宫。
注:①金匮石室:古代保存书契的处所。常用以比喻非常珍贵的地方。
②蝴蝶栩栩:比喻一般的梦境。见典故“庄周梦</a>蝶”。
③鹄(古):射箭的目标。
④游田:出游打猎。
⑤懵(猛):头脑糊涂。
诸如此类病,当从何处泄?
宜利水、宜清热,宜顺气、宜破血,宜通窍、宜解结,宜疏凿、宜澄彻。
如果火不降,再加肉桂便能决。
如果气不通,再加升(升麻)柴(柴胡)往上揭。
(病在下者取诸上,或亦别有说。)
亦有上下滞不通,病在中焦无处容。
或导痰、或决壅,或透胁、或捶胸,或罐搬、或针松,或麸拓①、或脚蹬。(①拓(榻):谓一种外治法。)
前后左右善收拾,上下四旁一齐攻。多加发表药,八万毫毛汗雨漾。
病在中者旁取之,调燮中州妙化工。
古云病机十九条,只有一二把寒消。可知寒症甚是少,温中温外甚昭昭。
除了寒症皆是火,看透人情不可招。况当午会火已极,乾坤欲把大丹烧。
恨不挽将河汉水,剖开人心细细浇。但是火症有虚实,有大小,不得不从中州加意调。
实火一泻便能转,虚火不补不能消。
况乎脾土作对有肝贼,四经有病常乱摇。
恐怕因风来纵火,多培命命门土使根牢。
可知圣人立方无甚奇,只是参透人情与天理。情理合处便是药,大笔一下甚淋漓。
古来名医亦不少,那个洋洋洒洒如天师?
古来立脉亦甚多,那个亮亮堂堂如天师?药王教我立案我不立,只要参透人情与天理。
情理参透便无疑,即此便是圣人小徒弟。如谓后学心无知,我尝作有诊脉下药诗。
如谓后学脉不全,我尝作有脉法续余篇。但是以续金匮石室录,恐辱古圣与先贤。
口中呶呶②说未已,谁知一身犹在青云里。忽闻金鸡叫一声,瞥眼东方已大明。
经云:伤于七情六欲为内伤。
篇中言明心重数端,妄想太甚,所以有上焦结喉等症,流入下焦阴肿等症,又有上下滞不通之症,皆情欲之所致也。
治法言</a>病在上,而准以降火诸方。病在下,而准以利水诸方。病在中,而准以导痰诸方。
又有取诸下,取诸上,旁取之妙论。则上下四旁,无非调理之处,其病安有不愈者乎?
再观瞥眼大明,而良工之心苦甚矣。侄孙睿川谨志。
医道以气运为主
客有诮③于予曰:君之治病,与古大不同。
自抒意见作主盟,不怕世人作话柄,日日饶舌妄丁东①。
予曰:我之立说皆从气运生,气运就是医道之权衡。看与古人有不合,实与古人正相通。
守住古方无变化,已失古人之正经。我说气运无凭据,何不《尧典》诵一通?
《尧典》原是历数书,于今不知换了多少主人翁。
代代有差移,代代瞻中星②。我说气运人不信,何不细按脉理思一通?
脉理就是中正星,与古制历正相同。如今脉理出本位,与古大不同。
古时脉理只三部,细按三部便知清。今时三部出本位,只看三部便不中。
必须上下去推寻,方能病症知分明。病症知分明,方能下药无渺冥。
下药无渺冥,方能起死去回生。不是安石好执拗,害杀一切老名公。
我之立说有主见,便是尧时中正星。诗言刍荛③有一得,请君细细看一通。
今日脉案与古稍异
古人脉案,原是一定不移。至于今日,气运亦少④移矣,脉道亦少移矣。
必须再加鉴定方可。
人身原是小天地,天地人身总不离。所以唐虞⑤历数,必于人身验析夷。
人身原具天地理,寒热温凉总不齐。天若转时他便转,天若移时他便移。
自古大挠⑥制甲子,天干地支立岁基。然而有岁差、有岁移,历代名人用心机。
寒热温凉虽仍旧,气盈朔虚尽调剂。上推皇古初,下验当今时,要与唐虞无参差。
如今天道犹如此,如今人道安</a>能无转移?气运转移钦天定,脉道转移谁防维?
但拘三部九候理,恐亦有岁差,恐亦有岁移。寒热温凉无一定,温凉补泻必不齐。
一世人命悬瓠落,何以对神农?何以对轩歧?
岂知三部以上也要思,三部以下也要维。三部以上岂无虚实寒热理,三部以下岂无温凉补泻时?
得了上下得头脑,三部九侯始无疑。我尝上下细细思,我尝上下细细维。
注:①妄丁东:形容话说得荒谬不合理。
②中星:星宿名。二十八宿按一定的轨道运转,顺次每月在天中的星为之。
③刍(除)荛(尧):作者自谦之辞,指诗句浅陋。
④少:同稍。
⑤唐虞(芋):陶唐氏(尧)与有虞氏(舜)。
③大挠:蟾帝史官。相传他始作甲子,以干支相配纪日。
不过言人说痴话,却是循途而索埴①。所望后学诸君子,也要细细思,也要细细维。
如今方书虽已备,如今脉理总支离,古人脉案甚表表,于今多不宜。
三部以上还要细细思,三部以下还要细细维。或作为古歌,或作为风诗。
一如李时珍</a>,灿然若列眉②。一如王叔和</a>,皓然若布棋③。是予之厚望也,焉得一见之?
三部九候,固古人一定之脉案。而此篇言三部以上要思,即下篇按中指节脉上窜之谓。
三部以下要维,即下篇按尺泽穴脉下窜,尺脉拉尾巴之谓。
盖于三部九侯之外,又多一诊法也。侄金门谨志。
今日脉症有不甚相合者,是今日气运与
古稍有变迁,不可不知
右边气脉往上传,右边中指要一观。
左边血脉往上传,左边中指要一观。
我尝诊脉时,必将中指细细参。
非是后学好奇异,如今气运最为先。
气血每随气运转,三部九侯宜互参。
人身原是小天地,焉能不随气运为变迁?
况当午会火已极,风从火上动,火从风上宣。
每到春夏时</a>,一转到头颠。(四时皆有,春夏为盛。如此病症,几至十有八、九。)
试看今日病,那有一个不是风火开其先?无怪古人诊脉诊掌后,今人诊脉诊掌前。
诊了掌后诊掌前,一切病症稳如山,三部九侯不能离,三部九侯不尽传。
试观名家作文章,神气每从题外传。诗家善吟咏,风趣必自象外观④。
我愿今日司命者,亦要象外观,亦要题外传。
诊了掌后诊掌前,方能尽此医中真妙玄。纵有十大名医再临凡,亦必气运为主权。
不能泥住病症无周转,不能执住脉理无变迁。
必将脉理再斟酌,必将病症再传宣。试观唐虞历数书,如今不知换了多少小钦天。
岂知医道亦如此,我今得为后学言。
气运有变,故三部九侯不能尽其传。中指一观,即按中节之谓。可与上篇参看。
侄金门志</a>。
注:①埴(直):粘土。
②列眉:表示所见极真切,像人的眉毛那样明白显见。
③基:同棋。
④象外观:同题外传一样,象外之象,题外之题,均指意境。
脉理就是中正星,须要上下细斟
吾言脉理就是中正星,全在脉理悟精通。如今脉理出本位,不是尽贯中指中。
尽贯中指亦时有,不可以此为正经。一星一点皆有理,一毫一忽皆有灵。
或是人虚气不贯,按住时久方分明。看似细小无关系,岂知脉理精通尽在中。
以为虚兮非真虚,必有假积暗暗呈。以为寒兮非真寒,必有假热暗暗索。
不观圣人设易去求卦,吉凶悔吝每从动处生。吾人诊脉亦如此,毫厘丝忽见真情。
至于中指节里上下飞,二寸头上暗暗增。
清明以后霜降前,尤于此处多见端。(四时皆有,夏秋之间更盛。)
纵是蒙医亦能知,不待予言去传宣。不是风来便是火,不是气来便是痰。
若夫毫厘丝忽便见病,不是老医不能洞至玄。
必于此中讨消息,方见脉理之真传。脉出本位人人有,细斟上下知的端。
不是予言多隐怪,脉外之脉甚昭然。必兼上下始洞达,吾尝于此悟真诠。
以补脉学甚是好,刍荛一得费钻研。镜中明月圈外注,方知神妙之境仙乎仙。
上焦虚火全在细加揣摩
用药之理精又精,不细揣摩必不中。吾言一星一点皆有理,一毫一忽皆有灵。
看似虚兮非真虚,必有假积暗暗呈。看似寒兮非真寒,必有假热暗暗索。
此皆脾虚气不化,全无真积在其中。此皆肝虚血不摄,全无真热之实情。
重用参(党参)术(白术)气自开,气一开兮便流通。
重用芎(川芎)归(当归)血自摄,血一摄兮便冲融。
或加陈皮半夏和胃里,或加香附酒芍调肝经。
气血一旺便贯注,那有余波僭①上行?
不然再用杏仁芥子去发散,不然再用郁金菖蒲把寸平。
以治上焦亦有理,无不归入中州中。
不然再用小茴故纸暖气海,不然再用肉桂附子入命中。
一切僭上之火尽回来,便无一星一点往上升。
一切后起之风尽下来,便无一丝一忽往上冲。
牛黄(牛黄散)金丹(紫金丹)全不用,此皆赤壁之疑兵。
以为无积也罢了,以为无热也分明。
何必堕在疑团里,而为子莫之执中②?
注:①僭(件):超越本位。
②而为于莫之执中:本句意为谋求中庸</a>之道。
下焦虚火与上焦虚火相同,
概不得以真火治
吾言脉往上窜皆是火,亦有假火竟误我。
吾言脉往下流皆是热,亦有假热把人跌。
上焦假火已言明,下焦假热未曾说。
下焦假火多从情欲起,好酒好色无撙节①。
内里肾水养不住,不是遗精便尿血。
或是小便如沸汤,或是夜半长发热。
但观中上便知清,不必专向尺部去。
细切中上脉实是真火,中上脉虚是假热。
流出尺部三寸长,好如纸条把皮贴。
宜用参(党参)芪(黄芪)往上提,宜用升(升麻)柴(柴胡)往上揭。
宜用龙骨牡蛎去收涩,宜用莲子莲须去清彻。
宜用宿砂益智暗暗补,宜用熟地萸肉细细折。
宜用山药云苓去养气,宜用枸杞兔丝去滋血。
此皆下焦虚热之治法,与上假火有同说。
上焦假火亦言明,故将虚火又分别。
虚火实火宜从寸头上下分
虚火实火有分别,按住寸头便知切。脉如上窜无止息,以下三部皆澌灭②。
此是一定该大行,风药(薄荷、前胡、桔梗之类)尽用金丹掣。
若是三部皆有力,微露寸头便宜泄。此亦一定该大行,降火金丹风尽绝。(金丹服下,火降风自息。)
亦有二寸已露头,但是三部如车辙。必欲此火真下来,大补气兮大补血。
此是鄙人真主见,愿与诸君说一说。脉理细处无他言,此是时下真妙决。
脉在上下,指脉出本位言。中焦该三部言。虚甚,
脉当以中焦为主,上下带治方好
如今治病治上下,治了上下病自罢。
此皆病脉出本位,不如此治更治嗄③?(现今如此病症,十居六七。)
亦有病久上下急,中焦虚迟更可诧。
如若舍此治上下,便觉上下皆虚架。
不如三部皆补益,中焦填实真无价。
中焦填实神气旺,上下虚火立时化。
(后天以脾胃为主,中焦一旺,万病皆已。然必真虚,方可填实。不然万病亦随之而生矣。)
注:①撙节:约束。
②嘶(斯)灭:消失干净。
③嗄:意同啊。表示追问语气。
上头微微清,下头微微泻。
好如由基①射伯棼,上下晃洋中间射。(①由基:养由基,春秋</a>楚国人,善长射箭。)
一箭中红心,此是归根复命大治法。
我今谨告小后生,切莫舍此泥上下。
现今补中焦以治上下,亦间有之,但不多耳。
古今气运不同,脉理亦异,不从此处斩
关夺隘,无以见手法
古今气运大不同,百年一小变,千年一大变。
更变运转不能停,只按六部便失中。脉已移,气已冲,温凉补泻皆无功。
若依古人方,便失主人翁。古人之脉从何起,今人之脉从何终?
古人之脉从何极,今人之脉从何生?
今人多是心中火上炎,一直冲入斗牛宫(指头)。
但看中部犹是寒,岂知已驾火车到天庭。
(火冲头顶,脉必上窜中指,不可但诊中间三部。)
不从此处寻病源,往往不见主人翁。
欲上昆仑去报捷,必使前胡元参为先锋。
中间胸膛路已塞,全靠全蒌天冬为亲兵。
好和马服②下层山,秦兵百万立时倾。(②马服:指赵奢。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因大破秦军有功,被封为马服君。)
但是火极从水化,翻身跳入水晶宫。(指肾言。)
水晶结甚金丹用,全靠斑蝥蓖麻作行龙。
又有十枣(十枣汤方见《医宗金鉴·湿症门》)作引子,川牛(川牛膝)川楝(川楝子)为弟兄。
直透海底便无病,摩顶放踵有全功。
但是上下看所急,那边重兮那边轻。
诊脉下药宜分别,不得颠倒胡乱行。
中间三部作枢纽,或和或调使流通。
譬如作文章,今世尽是搭题为正经。
若是做上头,下头亦要融。若是做下头,上头亦要通。
中间不过作一纽,南北官道颂平平。
今世用药多是搭题客,切匆留恋中军营。
上下招呼无懈怠,常山蛇势④精又精。(④常山蛇势:一种首尾呼应的阵法。)
击头则尾动,击尾则头行。若要击中间,头尾齐应承。
我设此阵去,用药却于此道甚是行。不知将来更如何,到了那时再叮咛。
今结胸症与古不同
如今气运大不同,不知不觉结当胸。古人结症结胃口,今人结症结胸中。
古人结胃伤寒见,今人结胸百病生。古人结胸症多死,今人结胸尚从容。
古人结胸因行早,今人结胸并未行。不从此中讨消息,不知今日之病情。
只困午会火已极,冲入上焦气熊熊。
不用清扬清头目,大开胸膈便无功。
世人皆知下焦行,不知下焦愈行愈不中。
但看中指气迢迢,便知胸中垒块几时消。
际此运会处处有,妇人更比男子昭。
如若治此症,不用下焦行,只要上头攻。
一要去清火,清得火时上下融。
二要去除风,除得风时上下松。
三要去化痰,化得痰时上下空。
四要去决壅,决得壅时上下通。
重加牛黄(牛黄散)与金丹,只要气血分得清。
此本如今大关键,不敢胃口当当胸。
如果真实结胃口,亦须硝(芒硝)黄(大黄)往下行。
非是后学好奇异,愿学君子而时中。
风火诸症脉论
一切头懵与头疼,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眼黑与眼红,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鼻衄与耳聋,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喉呃与喉痛,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吐血与痰迷,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心颤与心悸,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气逆与结胸,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痨嗽与老痰,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气喘与哮齁①,尽是风火往上传。(注:①齁:鼾声。)
一切产前类伤寒,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产后类癫痫,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疝气与水肿,又是风火往下传。(穷于上者必返下。)
一切便浊与遗精,又是风火往下传。(火穷于上,心肾不交。)
一切经滞与症瘕,又是风火往下传。(经滞之人皆头疼。)
一切崩漏与腿疼,又是风火往下传。
一切哕呕与泄泻,又是风火互流传。
一切背疼与腰疼,又是风火互流传。(火冲痰涎使然)
以上诸症,有即三部而见者,有不即三部而见者。
吾初不以为意,以为事属偶然耳。及至细细留神,一上诊,一下诊,便能知之。
始知气血上窜,未有不下流者。
夏秋之问,风火为最盛,举目皆是,实非三部所能拘束矣。
吾概以风火治之,一药而愈。
有因症而加药者,有不因症而加药者,故敢列之于下。
风火上冲之症,四时皆有,惟夏秋为最盛,霜降以后,清明以前,不过十中二三耳。
此法或可以不用,惟至夏秋极盛之时,风借火势,火挟风威,几乎举目皆是。
此法断不可以不用。
吾自生平学医以来,凡治大病,治久病,治一切奇奇怪怪之症,但即三部九侯之理,细细推思,恒觉束手无策。
一上诊,一下诊,便可出奇制胜。
不泥古人之意,偏得古人之心,气脉一冲而上,则诊脉不在于上乎?
气脉一流而下,则诊脉不在于下乎?
中间三部九侯之地,反觉为虚位,为虚设。
吾谓三部以上,可作一部。尺部以下,可作一部。中间三部,只为一部者,此也。
吾谓治病治上下者,此也。吾谓治病如常山之蛇者,此也。
吾谓今日治病,尽是搭题格者,此也。
吾谓治上必取下,治下必取上,中间可作一纽者,此也。
周身之脉,皆可以备诊,古人已有此说,总不若予言为最急。
天那?时那?命那?非予之所敢知也。
《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①。或以刍荛之一得,不知有当于医否?
(注:①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葑:指芜菁。菲:指萝卜。本句以采芜菁、萝
卜,不要以为只用根部好做比喻,告诫后学不要局限于三部九侯的道理。)
不知有当于三部九侯之理否?知我罪我,惟在于此矣。敢不列之于下?
人之头颠,与中指相应。凡是风火上中于头颠,则气脉必贯乎中指。
且当贯指之时,又有初节、中节、上节之异,又有有力、无力之分。
是气脉已移于上矣,尚能拘此三部九侯之理乎?
凡是脉气上窜,未有不下流者。穷乎上者必反下,《大易》已有明言。
脉气一窜于上,则诊脉必在于上矣。脉气一流于下,则诊脉必在于下矣。
吾言上诊而不言下诊,以上包乎下,阳兼乎阴也。
凡当上冲极盛之时,以治上为主,而治下次之。下流极盛之时,以治下为主,而治上次之。
是上下又有轻重之分焉。
且当治上治下之时,以治上治下为主,中间不过一纽耳。
或补气血以接乎上下,或调气血以通乎上下,又在随时变化,不可滞于一偏也。
凡是此症,皆出于有余,补者甚少,间或有之。
以气血虚甚,上下皆是虚火,一补中焦即愈,不可不知。
且人一身之气,与天同行,上下周流无间。
一窜于上,必滞于上,下间必有所不通。
一流于下,必滞于下,上间必有所不顺。
吾于此症,必量其轻重而加牛黄牛黄散金丹之药,以复周流无间之本体耳。
且治上焦之病,以除风为主,而清火、化痰、顺气次之。
治下焦之病,以利湿为主,而清火、化痰、除风又次之。
此皆有余之治法,间有不足之症,皆因病久淹缠①,实化为虚,不可不知。
大补中焦而愈。以上就乎下,下就乎上,真气尽归于中也。
后天以脾胃为主,不其然乎?
凡当上窜之时,有显而易见者,有隐而难知者。
显而易见,一药可愈。隐而难知,人多不以为然。
岂知上焦一丝一点,大有关于一身之安危。
试观圣人之画卦也,那画少,那画当众。
再说天变于上,不过岁动星移,其机甚微,而国家之休戚系焉②。
治病亦如此。大病久病之后,多有此象,不可不知。
《素问》谓独大者病,独小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
即此已露其端,况在三部九侯之间乎?
吾尝治一气滞之人,三部九侯,皆无其形。一诊中指而得之,影影绰绰,仅露其端。即从此处去治,一药而愈,类此亦多。
又尝见一病久之人,三部九侯毫无脉线。一诊中指而得之。即从此处去治,一药而愈。类此亦多。
况且祟脉③不可为典要,往往如此。出奇制胜,全在于此。(③祟脉:指不正常的脉。)
吾谓题外传,象外观者,此也。能拘三部九侯之理乎?
凡事当论其常,不当论其变,此皆论其变也。然当如今世道与古不同,奇奇怪怪之症,举目皆是。
不从此处斩关夺隘,更从何处下手哉?
吾尝治一重伤寒,两次大汗,衣被皆湿,而表症未解。诊脉毫无可见,一摸手心而得之。
周身虽润而手心未润,是中气犹有未透也。又用清凉解散之品,加入其中,一药而愈。
手心与脚心,皆与中心相对。是手心亦备一诊也,岂仅中指为可凭哉?
《素问》云:百病之生于气也。风火上冲之症,惟有气之人为最多。
而当夏秋之时,虽无气之人亦然,非风而何?风者,百病之长也。不信然乎?
又曰:痰能生百样怪症。风火一冲,未有无痰者。而病机十九条之论病也,惟火为最多。
自我看来,大抵如今病症,以风为主,而火次之,痰与气又次之。
治病者当以四者为提纲,惟寒为差少耳。然亦有不可不于四者之中加之意也。
脉学
脉形脉象已尽传,治病全靠古圣贤。一切三部九侯理,何须鄙人肆口谈?
然而今日之文章,犹步前人之陈言</a>。然而今日之诗歌,犹步前人之旧编。
不妨移宫而换羽②,不妨改调而续弦。况且运会有不同,况且风气有变迁。
不得泥住古人意,而忘今日之宫悬②医道亦如此,吾今得为后学一指点。
脉法续余歌
自古脉法多清绝,不及节庵(陶节庵)一句说。
有力无力已分明,何必利口苦谍谍③?
我尝奉此为圭臬,焉敢剑上试一吷?
偶于三部九候外,得个续貂诀,请为诸君说一说。
三部以上皆是火,三部以下皆是热。
火热在人有分别,总于有力无力试一决。
尝于诊脉余,偶按中指节。或如蛇吐信,或如珠流缀;或如针书藏,或如电明灭。
因之问其人,始知暗气结。(皆由暗气所至。)
不是多垒块,便是多妖孽。(妖孽藏于垒块之中。)
其人头必疼,其人眼必黑;(谚云:头晕,眼黑是也。)
其人多耳聋,其人多心热;(皆是风火上升之故。)
其人中惕惕,(心跳、心悸、心颤、心咄①。)其人迷迭迭;(火生风,风生痰之故。)
(①咄(多):义同惊。)
其人多咽干,其人多心噎。(夜里多惊恐,血结阴分之故。昼里时寒热。晚间寒热皆是风木摇动之故。)
若要治此症,先清头上火,次清心中热,略破中下亦是说。(病在上者取诸下。)
如有邪祟附,不若与之绝。
又于诊脉余,偶察尺泽穴。未至尺泽穴,已得引绳切。(即是拉尾巴。)
上下若滞水,中外若车辙。其人必滑精,其人必溺血;(遗泄、淋闭,皆所不免。)
其人腿必疼,其人髓必竭;其人茎中刀,其人腹内铁;(湿热停滞,极言之耳。)
其人行不安,其人睡不彻。一切湿邪淫,塞住水分穴。
因之问其人,其人多不洁。不是多流火,便是多淫亵。
若要治此症,先清膀胱火,次清小肠热,略加升提亦是说。(病在下者取诸上。)
世上多少希奇症,尽从二处决。若但察三部,恐无此清切。
欲问陶节庵,容我说不说?我今已利口,幸勿为谍谍。
脉不上窜,不下流,如此治二寸脉外倒
右寸外边倒一线,右膀疼痛不能堪。
左寸外边倒一线,左膀疼痛不能堪。
皆因阳维受风寒,内外夹治方能安。
内用热药透发散,外用炒豆枕藉眠。
二寸脉内倒
右寸里边倒一线,喉疼喉干不能堪。
左寸里边倒一线,心疼心热不能堪。
此皆虚火往上炎,上下对治方能安。
只用清空药一付,加上肉(肉桂)附(附子)引归元。
肺脉心脉如针尖,皆是虚火上炎
肺脉上透如针尖,欲哕欲呕不能堪。
心肺上透如针尖,时热时疼不能堪。
一泻上焦便能愈(郁金,菖蒲之类),多加酒连是真诠。
包络脉滞宜破心
包络脉滞小皮钱,心跳心悸不安然。
多用凌花(凌霄花)便能愈,细调肝肾是正端。
左尺坚硬宜服紫金丸
妇人月间疾甚深,(己吃多药,甚是危险。)左尺坚硬不回春。
栽用蜡匮紫金丸,日日服之妙入神。(虽是破药,不伤脾胃。)
其实一切病结滞,无不得此便还真。只要耐性日日食,不怕二竖②与为邻。
男子尺寒,热药不可通用
男子遗精本是寒,小腹疼痛尺部坚。
连请名医用肉(肉桂)附(附子),陷入内里不安然。
时热时疼不能止,我用知(知母)柏(黄柏)立时痊。
(先疼是寒,后疼是热。此症只宜温散,用肉桂、附子不免太过,况不知止乎。
热气乘虚而入,牢不可破者有之。壮火食气,谁不谓然。)
男子尺寒,宜用肉附汤,还宜保养
有一男子娶两房,病服肉(肉桂)附(附子)地黄汤。
连吃几付甚得意,云云雨雨到巫阳。
忽见尺部数无伦,热陷里边无有方。
(虚劳底子,舍此别无可用。病在不知戒房,其死宜矣。)
尺部热甚非知柏不解
有一寒嗽甚非常,大用胡椒炸生姜。(各四两。)
陷入内里尺数甚,连进知(知母)柏(黄柏)始平康。
腿疼有寒热虚实之分
湿热下注腿最多,清凉利水是仙着。
亦有大热与大补,外用炒豆把腿烙。
腿粗热肿腿粗腿细,虚寒腿细有分辨,尺部虚实须细酌。
肝胃疼痛,用药有分
凡是疼痛胁肋寻,肝胃两部要辨真。
胃经须要重半夏,气分多有痰滞。
肝经须要重桃仁,(肝经多有血滞。青皮调肝陈皮调胃兼利气,干姜暖胃吴萸暖肝去阴沉。
两部之脉如积札,牛黄(气分用)金丹(血分用)加二分。
气血总要分清楚,立方下药妙如神。
六脉如纸蒙,是风寒凝滞于外
诊一老妇脉甚劳,脉弱,上下不及尺寸。
上头好似皮纸蒙。气血尽被风凝住,不用风药必不中。
重用风药十余两,加上熟地使性平。
肺部脉宽,痰滞使然
肺部脉宽点点花,有风有火有痰呀。
头疼时乎一寒热,大用风药清肺家。
肺脉平而不动,结在心口
脉平不动是有食,想是零碎细细积。
郁金菖蒲开上焦,牵牛一到便辟易①(①辟易:退避。)
眼疼总要治肝
凡是眼疼总在肝,加上金丹便立痊。
况且肾经如续弦,斑蝥利气最力先。(用一两个作引子。)
除风降火有主药,上焦风火下焦剜。
眼疼因肝经结滞
有一眼疼痛不堪,我一诊脉滞在肝。
重用青皮与桃仁,(各用七、八钱。)当即痛止立时安。
头疼因二寸结滞
有一头疼痛不堪,我一诊脉滞寸间。
重用郁金与前胡,(各两余。)当即痛止立时安。
右寸滞如麦屑
肺脉寸头滞麦屑,头上疼痛喉中咄。
我用二丑入风药,枕藉炒豆病立撤。
左寸滞如麦屑
心脉寸头滞麦屑,头懵头晕心中咄。
我用郁金与菖蒲,加入风药病立撤。
隆冬疼痛多是阻风为病
隆冬疼痛多是风,气脉不贯中指中。(贯中指则为火风矣。宜清散。)
阴风入骨寒入窍,二乌(川乌、草乌)二活(羌活、独活)最融融。
罐搬下焦能下妇人之气
老妇肝气滞不通,多是狐鬼据当中。
不用火罐搬下焦,(吃药之后,立用罐搬玉门则愈矣。)纵吃金丹仍上冲。
六脉不动宜内外兼治
六脉不动受大寒,肚里疼痛嗽不堪。
外用苍(苍术)附(附子)去出汗,内用消化紫金丹。
六脉不动宜内外透发
六脉不动是沉寒,苍(苍术)半(半夏)麻黄宜多餐。
川乌草乌不怕燥,肉(肉桂)附(附子)吴萸更是妍。
只要熟地去坠着,内外透发始得安。
如欲一付便能愈,再加炒豆铺盖眠。
终夜不眠由于下焦结滞
有一老妇夜不眠,诊脉下焦滞而寒。
我用金丹和白芍,因她虚火冲左关。
崩症由于肺经热
崩症肺热燥不安,白芨枣仁乌梅兼。
外加艾叶与赤石,一付饮之便立痊。
湿寒作热,久诊方知
湿寒作热脉甚强,初一诊时脉慌张。
诊得久时全不动,治宜利湿用二黄。(熟地黄和硫黄为丸,久服自愈。)
女子二寸不可过于关脉
有一女子才及笄①,诊脉问我是甚疾。
我言二寸较关为稍大,便是她病真根底。
右寸大兮必哕呕,左寸大兮必疼积。
教她即用郁(郁金)桃(桃仁)丸,便可此病立调剂。
老妇右尺全无,右边身疼不能食
老妇右尺甚虚寒,兼之气恼塞胸间。
大补命门重肉桂,浑身痛减便能餐。
参(党参)芪(黄芪)之药全不用,恐它引药上头颠。
喉疼喉肿多是风寒
喉疼喉肿数十天,一见香油便不安。(真寒证见。)
我按六脉全不动,大用苍麻(苍术、麻黄加附子)透骨间。
加上热砖暖海底,(因她腿冷,知是命门寒。)浑身汗解便加餐。
此症以汗解,亦是创治法。
治吐血不用血分药,亦是创治法
一人吐血已数天,我一诊脉是受寒。
且是与人大生气,右胁疼痛不能堪。
我用牛黄(牛黄散)大发散,一付便可立时安。
因他初起甚壮实,治血全不置心间。
少妇心脉结聚,右臂肿硬
少妇心脉小皮钱,右臂肿硬不能弯。
我用凌霄郁金去破心,加上泽漆(草名。俗名猫儿眼。)苍(苍术)麻(麻黄)连。
蜈蚣蝎子(共为末)和内吃;一付两付便安然。
左寸如钱治法
左寸如钱厚而高,风火一涌结上焦。
男子多是痰厥症,女子多是经不调。
抉开心经再用药,郁金菖蒲甚昭昭。
痨嗽之脉尺寸皆无
老妇尺寸脉全无,中间两部亦模糊。
如此之虚虚不透,那有气血挽辘轳①?(①挽辘轳:本句指气血运行不畅。)
夜里不能粘枕头,一粘枕头嗽都卢②。(②嗽都卢:咳嗽一声连一声。)
我用十全大补肺,庶乎目下稍安乎!
沉寒出汗必须内外兼治
沉寒之脉贴底眠,全无鼓荡真机缄。
用尽热药不出汗,内外夹治方得安。
内用热补带出汗,外用酒打、蜜打、罐子搬。
气脑之脉治法
气脑之脉如破毡,无条无缕无丝绵。
大用苍(苍术)麻(麻黄)使透发,加上熟地带金丹。
看似燥兮实不燥;必当暗暗转机关。
哕呕不必脉窜
哕呕不必脉上窜,二寸两边乱动弹。
即是风火痰上头,大清上焦是真诠。
虚实有即脉之两边而见者
虚实岂尽脉上见,六脉两边亦可断。
如是实症肉紧护,虚证从来肉懒散。
肺脉如针悬
肺脉如针上下悬,时哕时呕最难堪。
且是头痛不能忍,大泻肺经立时痊。
三部脉如皮钱
三部脉如小皮钱,湿寒作热手足瘫。
且是骨节皆肿痛,吾用利湿带养肝。
日日服之皆有验,补气和血是真诠。
治中毒
一切禽兽肉毒皆是。恶毒,六脉沉细紧数
毒蕴在里脉上酌,沉细紧数甚是恶。
不得飞龙夺命丹,焉能立时把毒削?
必须硇砂(五分)之热毒,必须南星(一钱)之焦灼;
必须蟾蜍(一钱)之辛寒,必须黄丹(五分)之酷虐;
必须斑蝥(十六个)之迅下,必须巴豆(一钱去油)之击搏;
必须雄(明雄一钱)信(砒霜五分)之燥烈,必须乳(乳香五分)麝(原寸少许)之开拓。
此皆阴毒脉沉细,引下廿丸酒一酌。
若是焮肿脉浮洪,清散表邪为上着。
(按:飞龙夺命丹即以上诸味,共研细末,为丸备用。服之毒从汗解。附注。)
中毒六脉浮洪,宜饮二仙丹(白矾、明雄共为细末。)
六脉浮洪二仙丹,葱水痛饮汗涓涓。
紧备外风七天整,痛定毒解得生还。
二便不通有从心肺治者
有一男子二便惧不通,大为迅利毫不灵。
谁知上焦脉甚大,(心肺二脉皆大。)结住痰火皆是风。
即用化痰兼降火,风药送之便有功。
牛黄(牛黄散)斑螫作引子,上焦通时下焦通。
腑家有病宜治脏,不看脉理总不中。
女子上焦有病,宜从经脉中治
有一幼妇六脉毫不动,惟有心脉往上冲。(中指根节动。)
知是经脉结下焦,心颤心悸兼心疼。(经脉结住,必上窜胞络为祟。)
我用风药带金丹,肉(肉桂)附(附子)吴萸往下通。
连吃两付病皆愈,(六脉皆动,病自安矣。)再用蜡丸细细攻。
(用黄蜡溶化,入金丹搅匀为丸,日食数丸,不久全愈。)
妇人关肾无脉治法
妇人脉空下半截,腿疼腰疼心里咄。
治宜大补肝肾火,兼之调气更调血。
斑螫不妨少用些,炒豆热砖不可撤。
脉上窜、下流,如此治
喉病肺脉上窜
喉病肺脉恒上窜,寸上一寸乱动摊。(似有大钱一片,在皮之里。)
湿热隐伏不肯出,风药多用凉带餐。
(凉药多用,恐有以束之。故多用风药以散之,凉药自能得力。)
一23一
风火疟子脉上颠
风火疟子脉上颠,用补用泻皆不占。
我用风药带清凉,一付便把根子剜。
虚痨中风脉上颠
脉象打闪上下飞,虚痨风热甚可危。
我用风药七八两,加上金丹春便回。
(金丹少用,有风药驾驭,尽从汗解,并不下泻。)
产前风症脉上颠
产前风症脉上颠,二胡(前胡、柴胡)二活(羌活、独活)艾叶兼。
加上红糖葱出汗,不怕母子俱不安。
牙疼用肉桂而愈
一人牙疼是湿寒,脉亦上窜中指间。(湿寒作热。)
虽然上窜无有力,只得肉桂往下牵。
加上细辛与熟地,一付便可得安全。
牙酸用肉桂而愈
一人牙疼是牙酸,虽然面肿只半边。(真寒证见。)
看来是火非真火,六脉沉迟风上颠。
大用发散兼肉桂,便可真气始回旋。
脉有上窜下窜之分,一定是火
脉有一按即得真,上窜下窜如有神。
一定是火无挪移,除风(上宜除风)利湿(下宜利湿)上下分。
尺部热极便下流
尺部热极往下流,不至尺泽不肯休。
现出多少怪怪症,尽与中指作对头。
不是遗精与崩带,便是窿闭二便愁。
不是湿气注腿脚,便是阴热夜半留。
既已上边看一看,又须下边搜一搜。
我言尺部拉尾巴,正可脉学作论头。
耳疼多因脉窜而然
耳疼因风到头颠,脉细无力上窜然。
内用风药去发散,外烧热砖枕藉眠。
湿热下注脉拉尾巴
湿热下注脉细察,尺部往往拉尾巴。
腰疼腿疼并肾肿,知(知母)柏(黄柏)十枣(十枣汤方见前)一概加。
若是尺部脉不彀①,大热大补犹恐差。(注:①彀(。垢):同够。)
脉拉尾巴有左右之分
左脉尺部拉尾巴,凉血破血药多加。
若是此部脉不够,熟地萸肉肉桂最当家。
右脉尺部拉尾巴,凉气破血药多加。
若是此部脉不够,炮姜附子宿砂最当家。
二者亦要有分辨,温凉补泻方无差。
脉拉尾巴亦有虚热而然者
脉拉尾巴是湿热,不是结气便结血。
亦有虚热往下流,(虚热实热亦在有力无力中分。)大补中焦便回辙。
(如此治法十一二,虚热甚少。)
与上虚热有同说。(上焦虚热,)药加肉桂便下来。
脉流左尺以下便当大泻阴分
脉流左尺二寸长,定是发热夜中央。
女子症瘕儿痞块,无不于此知端详。
若能大泻阴分火,便可立时见药王。
脉贯中指,宜分虚实,中下亦然
脉气贯指往上冲,清空降火大除风。
若是脉气有不足,量加温补方有功。
前胡覆花不可少,元参郁金亦必中。
枣仁远志共当归,三陈(陈皮、半夏、茯苓)薏苡好和衷。
椒(川椒)茴(小茴)故纸暖下焦,金丹牛黄略带通。
脉气相同实不同,全在指下辨分明。
喉疼总要治肺
凡是喉疼总在肺,加上牛黄(牛黄散)立调剂。
况且尺部拉尾巴,此是喉咙最下系。
斑蝥一到关门开,除风降火甚得济。
二将军能开风火之门(牛黄散、紫金丹为二将军。)
眼科喉科最是神,如何专靠二将军?
现今风火多上头,不得二将不开门。
开了关门有主药,疼痛一去便回春。
(凡是疼痛,病已入内。欲去疼痛,无有过于此者。)
头上诸病以除风为主
眼科喉科先除风,多用寒凉必不中。
多用寒凉风束住,此是先生大不通。
风不能出火不降,头上之病总牢笼。
脉出寸口以上必用行药
尺部硬了便可行,古人之言精又精。
今人如欲用行药,但看中下必不中。
风火一堕往上冲,不结下焦结喉咙。
其人头必憎,其人耳必聋;其人心必咄,其人眼必红。
但看寸脉出本位,已驾火车到天庭。
多用风药清头目,捧住金丹使上行。
上至昆苍下海底,一切滞气尽皆松。
亦有气到海底便回来,多是狐鬼当说胸。
即用火罐搬下焦,使它立出玉门中。
(所搬之物,有如牛ru头、羊ru头、小鼠形者。)
此症多是妇人得,那有一个老名公。
真是令人料不着,不泻上焦必不中。
我尝治此千千万,始敢如此乱丁东。
男子左尺下传,其初皆寒
男子左尺往下传,多是房事不安然。
一个纸条糊半截,平平妥妥在中间。
伸手一按无形迹,明是虚寒在里边。
其腹必积渣,其身必痛酸;昼里多憎寒,夜里壮热连。
可惜盲医无识见,动说此是重伤寒。
多加羌(羌活)麻(麻黄)去出汗,与他本底全不占。
一付两付不见效,虚虚之祸不可言。
我用热补带金丹,沉寒一去便安然。
治病须要求来历,不知来历莫妄谈。
脉以和缓为高
六脉和缓为最高,不软不硬气迢迢。
太软则弱病难愈,太刚则折魂暗飘。
脉不和缓便为病
和缓原是土之性,人禀胃气它为政。(六脉以胃为主。)
有时过细与过小,有时过粗与过盛;有时过迟与过柔,有时过疾与过劲。
皆非胃气之本然,失了和缓便为病。(过则为病,即从此处去治。)
况且头上窜,(脉出寸口,有到中指之颠者。)况且脚下蹬。(脉出尺部,几至尺泽之上。)
今日又有这毛病,午会已极方有此象,古书无有此说。尤须急救正。
久病脉窜,下焦虚寒,宜引气归元
脉气飞空火上天,除风降火并金丹。(牛黄散亦可。)
若是空中脉微细,风药犹可丹(金丹)少研。
况乎久病气血虚,不可大开大泻仍如前。
云苓意苡宜酌用,川椒故纸小茴添。
间有海底虚寒甚,肉(肉桂)附(附子)吴萸往下牵。
上热下寒亦不少,不可泥住脉窜是大端。
治病治上下,以覆花储石汤为例
覆花储石治虚呕,本是伤寒真妙诀。
我尝治病治上下,即会此意为圭臬。
病窜上焦多是风,覆花之类往上揭。(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羌活、独活之类。)
病流下焦气不通,金石之类往下掣。(自然铜、阳砂、赤石、滑石、礞石之类。)
若是中间作一枢,牛黄金丹不用说。(虚用党参、黄芪、当归、白芍之类。)
只要善会古人意,按住三部细分别。
肝横午后热,肝肾齐横夜半热,治亦不同
肝经横滞午后热,桃仁红花青皮决。
流入下焦三寸长,知母黄柏牛膝啜。
有了此脉腿必疼,有了此脉夜必热。
利湿清热宜并用,金丹斑蝥不用说。
六部以上须要细察
我遇老妇六十年岁也,膝下儿女亦双全。孰知一诊她里脉,却是喉咄病久缠。
此本暗气结,三部九候不能传。但看中指动,便知火欲上青天。
中指中节动,喉间如塞绵。中指根节动,胸中如砌砖。
大约结滞在海底,阴火上冲昆仑山。二症必要分虚实,方能下药不至偏。
先清头上火,次开胸中痰,肉桂一引便愈痊。
如若垒块不能消,必须斗酒大黄煎。二味宜多用,方能上头颠。
好如泰山雪,一滚到海边。好如银河槎①,一棹到门前。(注:①槎(茶);木筏。)
我治这些症,不在三部九候间。不是好奇异,大抵运会使之然。
古人若是生今日,安知不是如此往下传?我今抱此意,愿与古人言。
六部以下须要细察
有一庄农甚有情,夫人死了意索索。每夜精魂来入梦,不知不觉龙暗行。
一日请我去看看,六脉虚弱无病踪。惟有左尺出本位,似乎相火甚不平。
其中细按有疙瘩,必是疑心暗鬼生。其人问我是何病,我言六脉无病只遗精。
夜中仿佛美人来,时时与君有旧情。伊闻我言笑着说,必有人对先生明。
先生既知速用药,休使美人再偷情。即用斑螫滑石哈,一付两付便安宁。
可知六部以下也有脉,但拘六部便不清。六部以下细细思,思之思之鬼神通。
我尝相脉上下寻,不知不觉遇神人。神人不言我已晓,何处不有定南针!
脉窜中指亦有寒积使然者,不可用凉药
上焦脉窜火最多,亦有寒积起风波。
皆因气滞与血滞,无有药饵去开拓。
时候久了生虚热,飞入颠顶作祟魔。
宜用二胡(柴胡、前胡)清上火,椒(川椒)茴(小茴)故纸为正科。
干姜吴萸仍多用,烧枣十枚使坠着。
一切湿寒皆导出,芜花大戟共琢磨。
僭上之火尽引下,不用连(黄连)桂(肉桂)暗交合。
岂可泥住窜上理,而忘温和之正药。
此等之人色多暗,那有真火昭灼灼。
治病以剂脉之平,脉平便无病
治病脉法精又精,只要寒热虚实剂其平。
虚者便宜补,实者便宜行。(开、荡、通、和皆是行,不必定用下药。)
寒者便宜温,热者便宜清。
六脉部位分清楚,(六脉各有寒热虚实,各有温凉补泻。)不得颠倒胡乱行。
果然调剂上天平,便得神仙一体轻。
(孙真人渡河,神人亦渡河,真人执其手曰:六脉和平,非圣则仙。)
我尝治一气虚陷下症,二腿疼痛不能行。只用风药大升提(寸关虚而无力),便得神仙一体轻。
又尝治一遗精陷下症,寸关虚弱难为情。大加升提清相火,便得神仙一体轻。
又尝治一头懵头疼症,数年服药毫不灵。只用清空十数两,便得神仙一体轻。
治病无甚奇异方,只要寒热虚实剂其平。
按:病有偏于虚实寒热,故脉不平。
若脉理既精,则温凉补泻,各得其宜,而无偏一之害,则脉自平矣。何病之有?
侄金门谨志。
程国彭</a>①胃神根三字诀诗
从来古圣重知生,初诊脉时便知终。五脏和缓禀胃气,本一病之可名。
但是祸来原不测,顷刻病起如墙倾。主人便请去诊脉,谁知药王灵不灵?
此中有个把柄法,中候有力犹可通。
中候有力原有神(人之精神),寒热温凉药成功。(药力须借人之神转动。)
若是中候无有力,纵然扁鹊</a>亦回程。淹淹缠缠三两月,病沉家人泪暗倾。
此时若要寻生路,二尺中上连根生。沉候应指还可为,却是主人救难星。
譬如遍地皆霜雪,岭上寒梅信已通。眼前虽未生枝叶,春回气转便发生。
此时再加补药三两付,著手成春妙化工。
胃神根子三字诀,程家恃之作二铭。我亦此中讨消息,不知下手灵不灵?
注:①程国彭:清代医家,著有《医学心悟</a>》。
脉能洞见隐情,须要细诊
有一少男病不安,请我到家将脉看。
一诊尺部(左尺)结疙瘩,知有积热肾下缠。
他言先生诊脉须言明,方见此中真的端。
我言君本遗精不奈①烦,伸手挪住玉jing间。
留滞败精下不来,于今淋闭不能堪。
跟随之人忽大笑,声言先生脉理不能瞒。
凡类此症甚是多,岂仅一二在眼前?
富贵贫贱人用药相同,实不相同
有一老妇脉干涩,彻夜咳嗽甚危殆。
我用十全大补汤,她便悠悠②自在。
可知一切脉细微,只用此汤不用改。
可知一切脉濡缓,只用此汤不用改。
可知一切脉弦紧,只用此汤不用改。
可知一切脉虚弱,只用此汤不用改。
可知一切脉柔软,只用此汤不用改。
可知一切脉沉迟,只用此汤不用改。
可知一切脉疾数,只用此汤不用改。
果能认真此汤头,便可走京与串海。
纵遇大官家,亦能调鼎鼐。
惟有一切脉洪实,不吃承气不能得。
惟有一切脉强硬,不吃金丹(紫金丹)不能得。
惟有一切脉滞塞,不吃牛黄(牛黄散)不能得。
惟有一切脉横决,不吃十枣(十枣汤)不能得。
以治粗人甚是好,以治官家再安排。
说起这些话,好如登场之傀儡。富贵贫贱实不同,纵是轩皇无生宰。
无脉之人多不死,要与神色相参
看起脉来无可言,须要神色相对参。
有了神色病易理(不昏、不迷、不焦、不暗),纵是无脉亦还元。
我尝治些无脉症,不过寸口露针尖。一见良药便竖起,昭昭彰彰度余年。
又有六脉尽窜中指间,三部全无一线牵。
大用风药加金丹,忽而脉象尽如前。
又有虚寒已极脉尽无,十全大补气模糊。
阴分模糊亦不得,加上恶露水顿苏。
又有疫病疟疾亦数场,气血枯竭脉全亡。
但用热补十数两,蔻仁一到脉如常。
更有三部九候皆周全,转眼时节染黄泉。
不是昏迷似睡着,便是暗淡起寒痰。可知神色亦当家,不必脉理尽关天。
久病必须诊脉
人止外观便不灵,必须诊脉始知情。
我尝治一牙疼症,其人强壮甚熊熊。伊言牙疼已二年,每到吃饭难为情。
热了一点不能食,凉了一点不能行。必俟饭食温暖后,吃到口中始能平。
吾初观之以为火,一看脉理大不同。内里阴寒无与比,无怪吃药屡不灵。
即用肉(肉桂)附(附子)吴萸与故纸,炮姜荜茇一样同。
一搓搓了十余两,大加升提往上行。(苍术、升麻、细辛、白芷、羌活、独活之类。)
初吃一煎全不效,再吃二煎始收功。
吾初不料此人有此脉,并有如此之牙疼。
虽依脉理去用药,时时思之总朦胧。迟至半月始敢问,二年之病一时清。
可知圣人治病理,仅恃望闻仍不中。一切五脏与六腑,若不诊脉怎能精?
左手无脉由相火败坏
人有命火是纯阳,上下流走左部旁。若是一时伤坏了,左部上下甚光堂。
手无脉线无起伏,好似大腿肉一方。我尝见一肿胀人,脉象如此以败亡。
又尝见一娶妾人,脉象如此亦遭殃。皆因左手无脉线,时候不久见阎王。
可知命为一身主,全赖相火滋元阳。
若治此症预培补,肉(肉桂)附(附子)吴萸故纸姜。(黑姜。)
加上熟地与萸肉,方可地久并天长。
肺脉如草节,其人多痰,亦是危症
痰症须从脉经</a>看,肺脉头上看所安。肺脉头上空空然,原无粘腻滞心间。
肺脉头上如草节,定是粘腻满肚缠。有了此脉主哕呕,恼恼积里十余天。
不用皂(皂角)矾(白矾)去导吐,纵有仙药下亦难。
谁知一吐十余回,罗②膈以上尽净宣。(②罗:本文意如全、整个。)
犹有粘腻滞隔下,较之膈上更缠绵。
又用金丹下数回(金丹加入药中),一切粘腻始尽删。
恼恼积里尽去了,只是哕意未尽捐①。
再用六一安胃里,(滑石亦土类.以土安土。)再用金石坠肾间。
皆用红糖和入内,使他脾气暗周旋。(因他不能用药,故用此类。)
此皆治痰之妙诀,全在蒙医悟真诠。
脉以和缓为贵。凡是坚硬如骨头,如冰凌,如劈柴,多是坏症。如草节亦非吉象。
虽然暂愈,不知将来何如也?
各种祟脉
手梢湿凉多有邪祟
一为诊脉手湿凉,定是狐鬼据中央。若要此症立时愈,山甲为丸入麝香。
祟脉多战战
祟脉一诊忽战战,恍有飞鼠过其间。(脉战身亦战。)其人恍惚梦颠倒,鬼门针到便能痊。
祟脉有似电者
祟脉恒在中指间,上下飞流电一般。肝脉时乎有也无,定有症瘕痛不堪。
各种难治之脉
肝脉如绳者难治
肝脉如绳紧紧牵,有虚有寒气使然。况且脾脉有也无,噫气不上痛不堪。
肝脉如针者难治
肝脉如针中间悬,腰疼腿疼不能堪。略加调理便见效,只恐迟久不能堪。
凡是血盛易得治,如此细细怎归元?
肝胃软弱皆难治
胃脉软弱如麻披,一身举动全无力。肝脉软弱如麻披,一身疼痛无可为。
略用温补便见效,三日五日病又归。皆因气血虚弱甚,药力一尽难支持。
胃中双脉如双线者难治
胃中双脉如双线,积积渣渣痛不堪。纵然治好不时犯,淹淹缠缠饮食难。
少壮之时不如人,才至四十便瘫痪。
胃脉如针者难治
胃脉如针中间悬,隔气隔血痛不堪。略加行药便能愈,只是饮食分外难。
无头无尾无根抵,焉能连转真机缄?
胃中吸腰者难治
我尝诊脉把胃调,谁知胃里中吸腰。
吸腰之时心上涌(心中满),吸腰之时气下抛。(多放屁。)
吸腰之甚病必死,吸腰之微亦难疗。日进焦术四五两,始得脾上命根牢。
寸头脉横如线者难治右寸头者居多。
寸头一横脉如线,便是呃食小证见。
开痰利气宜常服,除风降火切莫慢。
滋养肾水往上潮,引下虚火便如贯。
左尺右尺硬如芦管者难治
右尺脉硬如芦管,大肠湿泻不能堪。
左尺脉硬如芦管,小肠淋闭不能堪。
或补命门或利水,略加升提便能安。
此中变化亦多端,惟有石淋须刀剜。
折脚之脉难治
折脚之脉无尺部甚难疗,下焦亏损洞昭昭。男子即此是死脉,女子疼腿更疼腰。
大补水火必见效,(药用肉桂、附子、当归、熟地。)时候久了命根牢。
肿胀脉如秫①当难治(①秫(孰)(亭):高粱的茎)
脉如秫肝已横,一寒一热使人惊。大补脾土以制木,或可永世得安生。
脉如蚯蚓者瘫痪
瘫痪之脉甚是长,好和蚯蚓卧中央。不起不伏不流走,纵是仙人亦无方。
各种死脉
脉似除中②者死
②除中:古证名。指胃气败绝,而反能食的反常病证。见《伤寒论</a>》。
恍惚仅有脉,右似硬骨树中央。现居肺分必是痰,大用牛黄(牛黄散)泻胶糖。
胶糖泻尽全无脉,日讲饮食似饿狼。(俗云吃尽命食。)
忽然昏沉不能食,大数已到见阎王。
又尝治一老叟病在床,脉无根柢神已亡。中间微微有结滞,略进金丹已开张。
但是枵①(音消:空)腹不因食,三日两日见阎王。如此无神脉气象,不下已亡下亦亡。
以比伤寒号除中,想是同路走无常。
胃脉中断者必死
我治噎食把胃调,谁知胃脉断一刀。(有横断一刀之象。)
大补中焦即能食,食之数日忽魂飘。
脉如灰里蚯蚓者死
灰里蚯蚓脉无神,不起不伏渐渐伸。老年寿终多见此,三日五日便归阴。
脉如皮条者死
脉如皮条上下伸,不软不硬亦无神。痨症枯竭恒如此,一年半载便归阴。
脉如牛槽者死
牛槽之脉两边高,中下无根上亦飘。气血已竟抉去了,纵有仙丹不能疗。
脉如芦管者死
脉如芦管坚硬圆,不饮不食痛不堪。我用金丹去顺气,他便动静皆安然。
迟至两月甚得意,我知是死不敢言。一日扬扬去看戏,即便哕血到阴间。
脉如秫者死
右手脉如秫圆,亦饮亦食不多餐。左手脉如秫圆,一冷一热天晚间。
一人两脉皆已具,犹自周旋甚安然。只因脾泻气流通,(胀闷多不能免。)便能迟死至半年。
一人脉象亦如此,全无疾痛在眼前。我说此人是死脉,旁观以为是妄言。
未至半月忽受病,一到家中入阴间。
脉如弓弦者死
我尝诊脉脉似弦,知是死期在眼前。即用补脾一大付,全无疾痛之可言。
未至三日便翻覆,石光电火忽回旋。
脉如牛筋者死
我尝诊脉脉似筋(外滑而中实),天晚寒热时一侵。
补之不得(似虚非虚)泻不得(似实非实),只得降火与滋阴。(以其脉中气不往来故也。)
时候久了嗽不已,严霜一到便回身。
脉如游鱼者死
脉如游鱼在水间,尺寸不到底不连。药吃两付便能愈,转眼时节便回旋。
此等脉象无根抵,焉能日久不变迁?
脉如线绳者死
脉如线绳上下牵,结结实实在中间。我言如此脉象不贯串,恐怕饮食下咽难。
他言我是噎食病已久,呜呼噫嘻在眼前。
吐血脉如葱叶者死
吐血脉象甚是长,气吹葱叶好光堂。补之不得泻不得,一寒一热见阎王。
痨症脉似革者死
痨症出头脉似革,时时作嗽气不接。人家脉象皆圆和,此独皮上贴韭叶。
蛊症脉如刀者死
凡是蛊症脉如刀,直条条里弦一条。脾土克尽不能食,十天半月入阴曹。
关尺火旺,鼻如烟煤者死
一身之气统于肺,鼻中干燥无生意。伤寒瘟疫伏烟煤,皆是关尺火克制。(多由误泻使然。)
脾虚不动者死
一身生机全在脾,脾土不动无可为。况有肝木来克制,二目塌陷垂眼皮。
病人无神者死,脉无神者亦死
治病先把脉来摸,有了脉理好用药。若是脉上无有病,纵遇轩歧无奈何。
但看外边昏蒙甚,已是薤露①种一科。(指薤露歌,古代挽歌名)
我尝治些瘟疫症,脉如麻披似甚弱。
呼之不能一语应,混混沌沌又睡着。
又尝治些老年痰甚多,六脉沉静无大错。只是昏迷不醒人,魂魄若己离肉壳。
又尝治些少年将归阴,六脉洪大无甚恶。但是迷闷无知识,仿佛梦寐把精夺。
大约治病先看神,有了精神好为人。若是精神一无有,昏昏迷迷入鬼林。
况是脉道又无神,浑身血肉化飞尘。试看天地身外身,多大精光海外临。
治病先看气色,吉凶亦可予知
治病先把面来观,有吉有凶露真端。
病人那有好气色,只要鼻间微含润,面上略带鲜。
(润鲜便是阳气,便是生气。)
无论红黄与黑白,最忌灰黯与枯干。(灰黯枯干便是阴气,便是死气。)
试观老树将发芽,必有嫩色透枝尖。试观田苗将结实,必有秀色之可餐。
即此想生意,便知人命之大关。又或翻身去说话,一挽病人重如山。
此是阴气入骨髓,那有阳气在人间?
兼之臭气多熏人,(骨重如山,臭气熏人,皆是阴气,皆是死气。)能在世上活几天?
睁眼便要看出来,医人原带数分仙。不然何以赞造化,何以修先天?
决死生外面亦当家
死生多从脸上看,全靠脉理必不占。或是好药正管着,脉象顿皆失固然。
或是翻覆连日夜,此时忽当睡安然。病人恒在黑影里,伸腿赤脚拥被眠。
即出两手决生死,如此仓猝甚是难。不如扶他坐起来,先把神情观一观。
或在黑影看不着,油纸点着看一看。或是鼻子如烟煤,或是天柱侧一边;
或是昏迷若睡着,或是身体重如山。即从此处决一决,已见生死之一斑。
再将脉象细审审,看与病症翻不翻。亦有脉象如革条,亦有脉象如弓弦;
亦有脉象如蒜皮,亦有脉象如舟悬;亦有脉象无起伏,亦有脉象坚硬圆。
此皆必死之症见,石光电火在眼前。
脉理虽足凭,间有不可凭者,不可不知
大抵相脉只相八九分,亦有一分知不真。一则上关天,二则下关人。
如果真是该死了,脉上必无神。如果真是该活了,脉上必有神。
有神无神甚清楚,相脉之人如何不知八九分?亦有该死之人,不必脉上全无神。
也吃饭,也整襟,稳排大坐笑音音。无奈一阵鬼来临,顷刻之时即归阴。
亦有该活之人,不必脉上定有神。不知己,不知人,淹淹缠缠鬼为邻。
无奈一夕忽转轮,半夜之时即回春。如此之症不是全没有,世上亦曾一二人。
可知人命上关天,下关人。纵是药中仙,亦有一分知不真。
知道脉理不过治不错,焉能一胥①下定南针?(都、全之意)
我说这样话,不是医道认不真,胥知万事由天不由人。
如果人尽作主张,葫芦谷中一把药,这回定杀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