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牢脉(阴中阳)
3个月前 作者: 李时珍
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①,微弦(《脉经</a>》)。
扁鹊</a>曰:牢而长者,肝也。仲景曰:寒则牢坚,有牢固之象。沈氏曰:似沉似伏,牢之位也;实大弦长,牢之体也。《脉诀</a>》不言形状,但云寻之则无,按之则有。云脉入皮肤辨息难,又以牢为死脉,皆孟浪谬误。
【体状诗】
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
【相类诗】
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要详看②。
【主病诗】
寒则牢坚里有余③,腹心寒痛肝乘脾④。
疝⑤癥瘕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⑥。
牢主寒实之病,木实则为痛。扁鹊云:软为虚,牢为实。失血者,脉宜沉细,反浮大而牢者死,虚病见实脉也。《脉诀》言:骨间疼痛,气居于表。池氏以为肾传于脾,皆谬妄不经。
【提要】
本节主要叙述了牢脉位沉或伏,其形大体长,实而有力,属阴中阳脉。牢脉是一种复合脉,即沉、实、大、弦、长脉相合而成,应与革、沉、浮脉等相鉴别。牢脉的形成多因阴寒凝结,邪聚内实,阳气沉潜,气血壅滞所致。多见于阴寒腹痛、疝气癥瘕等实证,但若失血阴虚等虚损性病证出现牢脉,则为预后不良之象。
【注释】
①实大而长:实,指实脉之实;大,脉形大;长,脉体长。
②革虚牢实要详看:革脉与牢脉皆具弦象,革脉之脉象如按鼓皮,牢脉藏于里而坚固,革脉脉象为中空感属虚,牢脉坚实,以此可鉴别。
③寒则牢坚里有余:寒,沉寒里实;有余,指邪气有余。言沉寒里实、邪气有余而致脉象牢坚之意。
④腹心寒痛肝乘脾:腹心寒痛,心腹因阴寒内盛致气血凝滞而痛。肝乘脾,此处应作肝气郁积,木旺乘脾而致脾呆不运解。
⑤:即癞( là i),指寒湿所致阴囊肿大,皮粗厚,坚硬重坠之症,乃属里虚之候。
⑥失血阴虚却忌之:失血阴虚之人,本应见不及之脉,今反见牢实之脉,是为脉证相逆。乃正气大伤、邪气犹盛之象。需加注意,防其骤变。
【白话解】
牢脉的脉象似沉似浮,实大而长,微有弦象。
脉象及相类脉:牢脉为弦长实大之脉,牢脉的脉位常在沉伏之间。牢脉与革脉不同,革脉为芤弦相兼而有浮象,革脉主虚,牢脉主实,要详加分辨。
主病:牢脉为阴寒内盛之脉,为心腹冷痛,木旺乘脾之象。疝、、癥、瘕之病脉见牢象为脉证相应,若失血、阴虚之病见牢脉,则为脉证相逆。
【解析】
牢脉实大弦长,轻取中取均不应,在极沉的部位出现。部位颇近于伏脉,且微具弦象。证属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主心腹寒痛、肝郁乘脾、瘕疝诸证。需警惕的是,若失血、阴虚出现牢脉,乃属危重证候。
牢脉与相类脉的鉴别:凡沉、伏、实、革皆与牢脉相类。然牢脉脉位界于沉脉与伏脉之间,且脉来有力,大而弦长,主病多为阴寒内盛之实证。沉脉脉位较深,脉来“如绵裹沙,内刚外柔,然不必兼大弦也”,其主病虚实皆可见。伏脉脉位极深沉,“非推筋至骨不见其形”,主病亦虚实皆见。上述三脉脉位皆在沉位。实脉脉来实而有力,此与牢脉之力相似。但实脉不受脉位所限。主病以邪实为主,寒热皆见。革脉的弦大之象与牢脉相似,但革脉脉位偏浮,且有边实中空之感,主病多为虚损之类。
牢脉产生的机制。其形成与动脉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大,紧张度增加有关。多见于疼痛、慢性肾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