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集卷六

3个月前 作者: 段成式
    艺绝


    【题解】


    “艺绝”,谓技艺高超,妙绝一世。本篇六条,记载制笔、塑像、水画、占卜、藏钩等技艺,多为唐代的事情。


    6.1南朝有姥善作笔[1],萧子云常书用[2],笔心用胎发。开元中,笔匠名铁头,能莹管如玉,莫传其法。


    【注释】


    [1]南朝:与北朝相对,指建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2]萧子云(487—549):字景乔,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齐豫章文献王第九子。风神闲旷,能诗擅书。


    【译文】


    南朝有位老妪擅长制作毛笔,萧子云经常用她制的笔写书法,笔心用胎发。开元年间,有位笔匠名叫铁头,所制笔管晶莹如玉,但制作方法没有流传下来。


    6.2成都宝相寺[1],偏院小殿中有菩提像[2],其尘不集,如新塑者。相传此像初造时,匠人依明堂[3],先具五脏,次四肢百节。将百余年,纤尘不凝焉。


    【注释】


    [1]成都宝相寺:《宝刻类编</a>》卷三:“宝相寺释迦像碑铭,陈子杰撰,开元十二年,成都;宝相寺诸佛应化碑,周显撰,开元十五年八月十九日,成都。”


    [2]菩提:梵语音译。意为正觉,即断尽烦恼、觉悟真理的大智慧。参3.44条注[3]。


    [3]明堂:即明堂图。传说雷公问人的经络血脉,黄帝</a>坐明堂以授之,故后世称人体经络、针灸穴位之图为“明堂图”。


    【译文】


    成都宝相寺的偏院小殿里有尊菩提像,不沾灰尘,就像新塑的一样。据说这尊菩提像当初建造的时候,工匠依照明堂图所绘,先塑好五脏,再塑四肢和全身关节。历时将近一百多年,塑像纤尘不染。


    6.3李叔檐常识一范山人,停于私第,时语休咎必中[1],兼善推步禁咒[2]。止半年,忽谓李曰:“某有一艺,将去,欲以为别,所谓水画也。”乃请后厅上掘地为池,方丈,深尺余,泥以麻灰,日汲水满之。候水不耗,具丹青墨砚,先援笔叩齿,良久,乃纵笔毫水上。就视,但见水色浑浑耳。经二日,拓以绢四幅[3]。食顷,举出观之,古松怪石、人物屋木,无不备也。李惊异,苦诘之,惟言善能禁彩色,不令沉散而已。


    【注释】


    [1]休咎(jiù):吉凶,祸福。


    [2]推步:推算天文历法。禁咒:以咒语等施于外物以禁制邪祟、禳除灾害的方术。


    [3]拓(tà):将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或图案摹印在纸上。(zhì)绢:细绢。


    【译文】


    李叔檐曾经结识一位范山人,留他住在自己家里,随时预言吉凶祸福,言出必应,又擅长推步和禁咒。住了半年,忽然对李叔檐说:“我有一种技艺,要分别了,把它展示给您,就当作留念吧,这种技艺叫作水画。”于是在后厅的地面上挖出一丈见方、深一尺多的小池,用麻灰涂抹好,每天抽水灌满。等到水不渗漏,准备好各种颜料和墨砚,先拿着笔用牙齿轻叩笔尖,过了很久,才在水面上纵笔挥毫。凑近看,只见水色一片浑浊。过了两天,用四幅细绢在水面上拓印。一顿饭的工夫,揭起细绢一看,苍松、奇石、人物、房屋、树木,应有尽有。李叔檐很惊奇,再三问他,只回答说擅长控制色彩,不让它下沉飘散罢了。


    6.4天宝末,术士钱知微尝至洛,遂榜天津桥表柱卖卜,一卦帛十匹。历旬,人皆不诣之。一日,有贵公子意其必异,命取帛如数卜焉。钱命蓍布卦成,曰:“予筮可期一生[1],君何戏焉?”其人曰:“卜事甚切,先生岂误乎?”钱云:“请为韵语,曰:‘两头点土,中心虚悬。人足踏跋,不肯下钱[2]。’”其人本意,卖天津桥绐之[3]。其精如此。


    【注释】


    [1]筮(shì):用蓍草占卦。


    [2]“两头点土”四句:这是一句谜语,谜底就是“桥”。


    [3]绐(dài):通“诒”,欺骗。


    【译文】


    天宝末年,术士钱知微曾经到洛阳,在天津桥的表柱上粘贴广告卖卦,算一卦要十匹布帛。过了十天,也没人去请他算。一天,有位贵公子猜想他必定很神异,就让人如数取来布帛请他算卦。钱知微用蓍草排成卦象,说:“我占一卦可以预知一生,您为什么当儿戏呢?”那人说:“我算的事很要紧,先生莫非误解了?”钱说:“让我编句顺口溜,说的是:‘两头架土,中间空悬。众脚踩踏,不肯付钱。’”那人的想法,真就是用卖天津桥来哄骗他。钱的占术就是这样精准。


    6.5旧说藏令人生离[1],或言古语有征也[2]。举人高映[3],善意,成式尝于荆州藏钩,每曹五十余人[4],十中其九,同曹钩亦知其处,当时疑有他术。访之,映言:“但意举止辞色,若察囚视盗也。”


    【注释】


    [1]藏(kōu):即藏钩,一种游戏,类似现在的击鼓传花。,戒指一类的环状物。相传汉昭帝母钩弋夫人少时手拳,入宫,汉武帝展其手,得一钩,后人乃作藏钩之戏。游戏将人员分为两方,把钩藏在手里,对方猜中则胜。离:分析,判断力。


    [2]征:征验,应验。


    [3]举人:汉代取士,皆令郡国守相荐举,故称为“举人”。唐宋进士科,凡应科目经相关部门贡举者,都称作“举人”。到明清时期,才专称乡试登第者为“举人”,经会试、殿试而登第者则称“进士”。


    [4]曹:组。按,关于藏钩之戏,另参X4.34条。


    【译文】


    据说玩藏钩的游戏可以增强人的判断力,有人说这老话是有验证的。举人高映,擅长猜钩,我曾经在荆州玩藏钩的游戏,每组五十多人,他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同组的人钩藏在何处他也能猜到,当时怀疑他另有法术。问他,他说:“我只是仔细揣度人们的行动、言语和表情,就像详察狱囚审问小偷那样。”


    6.6山人石旻尤妙打,与张又新</a>兄弟善[1],暇夜会客,因试其意,注之必中。张遂寘钩于巾襞中[2],旻曰:“尽张空拳。”有顷,言钩在张君幞头左翅中,其妙如此。旻后居扬州,成式因识之,曾祈其术,石谓成式曰:“可先画人首数十,遣胡越异貌[3],办则相授。”疑其见欺,竟不及画。


    【注释】


    [1]张又新:字孔昭,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州西)人。与其弟希复皆登进士第。


    [2]寘:安置。襞(bì):褶皱。


    [3]胡越异貌:意思是面貌差别很大。胡,北方人。越,南方人。


    【译文】


    山人石旻最擅长猜钩,和张又新兄弟交好,闲来夜晚会客,就试试他猜钩的能力,一猜就中。张又新就把钩藏在头巾的褶皱中让他猜,石旻说:“大家手里都是空的,请把拳头张开。”一会儿,说钩藏在张又新的幞头左巾角里,他就是如此奇妙。石旻后来住在扬州,我因此和他相识,曾向他请教猜钩的技巧,石旻对我说:“你先画几十张人面像,要每个人的面貌都大不一样,如果画好了我就教给你。”我怀疑他在骗我,最后就没画。


    器奇


    【题解】


    “器奇”,器物之奇异者。本篇共五条,前三条是关于异剑的记载,后两条记录的是异镜和辟尘巾两种奇异器物。


    6.7开元中,河西骑将宋青春[1],骁果暴戾,为众所忌。及西戎岁犯边[2],青春每阵常运矟大呼,执馘而旋[3],未尝中锋镝[4],西戎惮之,一军始赖焉。后吐蕃大北[5],获生口数千[6],军帅令译问衣大虫皮者:“尔何不能害青春?”答曰:“尝见龙突阵而来,兵刃所及,若叩铜铁,我为神助将军也。”青春乃知剑之有灵。青春死后,剑为瓜州刺史李广琛所得[7],或风雨后,迸光出室,环烛方丈。哥舒翰镇西凉[8],知之,求易以他宝。广琛不与,因赠诗:“刻舟寻化去[9],弹铗未酬恩[10]。”


    【注释】


    [1]河西:唐代方镇。唐睿宗景云二年(711),置河西节度使,治凉州(今甘肃武威)。


    [2]西戎:泛指西北地区少数民族。


    [3]馘(guó):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功。这里指割下的敌人左耳。


    [4]锋镝(dí):泛指兵器。锋,刀锋。镝,箭头。


    [5]北:败北。


    [6]生口:俘虏。


    [7]瓜州:唐武德五年(622)置,治所在晋昌(今甘肃瓜州)。


    [8]哥舒翰(?—757):突厥人,以部族名为姓,世居安西(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天宝年间,为陇右节度使,后又兼任河西节度使,封西平郡王。安史乱起,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帅,据守潼关,后因杨国忠谮言,被迫出关作战,兵败被俘,死于洛阳。西凉:即凉州,河西节度使治所。今甘肃武威。


    [9]刻舟寻化去:用刻舟求剑的典故。刻舟求剑,典出《吕氏春秋</a>》卷十五“察今”。


    [10]弹铗未酬恩:典出《战国策</a>·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铗,剑柄。


    【译文】


    开元年间,河西方镇骑兵将领宋青春,骁勇果敢而又暴躁凶悍,大家都很忌怕他。后来西戎连年侵犯边境,宋青春每次上阵,都挥舞长槊,大声呼喊,割下敌人的左耳得胜归来,自己从没受过伤,西戎都很畏惧他,全军的人这才信赖他。后来有一次大败吐蕃,抓获俘虏几千人,军队统帅让翻译官问一个穿虎皮的俘虏:“你们为什么不能伤害宋青春呢?”回答说:“我们只见一条龙冲着军阵猛扑过来,刀剑砍到的地方,就像砍到铜铁一样,我们认为是有神灵在为这位将军助阵。”宋青春才知道他的剑有灵异。宋青春死了以后,这把剑到了瓜州刺史李广琛的手里,有时狂风大雨之后,剑就迸发光芒,射出室外,可以照亮周围一丈的地方。哥舒翰镇守西凉的时候,知道了这把宝剑,想用其他宝物来换。李广琛不同意,赠了他两句诗:“刻舟寻化去,弹铗未酬恩。”


    6.8郑云逵少时[1],得一剑,鳞铗星镡[2],有时而吼。常在庄居,晴日,藉膝玩之。忽有一人,从庭树窣然而下[3],衣朱紫,纠发[4],露剑而立,黑气周身,状如重雾。郑素有胆气,佯若不见。其人因言:“我上界人,知公有异剑,愿借一观。”郑谓曰:“此凡铁耳,不堪君玩。上界岂籍此乎?”其人求之不已,郑伺便良久,疾起斫之,不中。忽堕黑气著地,数日方散。


    【注释】


    [1]郑云逵(?—806):荥阳(今属河南)人。为人诞谲敢言,大历初年登进士第。


    [2]鳞铗星镡(xín):形容剑柄和剑鼻的珍贵装饰。镡,剑鼻,即剑柄上端与剑身连接处的两旁突出部分。


    [3]窣(sū)然:纵跃。窣,突然钻出来。


    [4]纠(jiū)发:束发。


    【译文】


    郑云逵年轻时,得到一柄宝剑,鳞皮包裹剑柄,金星点缀剑鼻,有时会发出鸣吼声。郑云逵曾在乡村居住,在一个晴天拿出剑放在膝上赏玩。忽然有一个人从院子里的树上纵跃而下,穿着朱紫衣服,束着头发,亮出随身佩剑站着,全身黑气环绕,就像浓雾一样。郑平素就有胆量,假装没看见。那人就说:“我是天界的人,知道先生有柄神异的剑,希望借给我瞧瞧。”郑对他说:“这不过是柄普通的剑罢了,不值得您赏玩。天界难道还在乎这种剑吗?”那人没完没了地央求,郑耐着性子等待机会,突然跃起,一剑砍去,没砍中。忽然一团黑气落到地上,几天后才消散。


    6.9成式相识温介云:大历中,高邮百姓张存[1],以踏藕为业[2]。尝于陂中[3],见旱藕稍大如臂[4],遂并力掘之。深二丈,大至合抱,以不可穷,乃断之。中得一剑,长二尺,色青无刃,存不之宝。邑人有知者,以十束薪获焉。其藕无丝。


    【注释】


    [1]高邮:今属江苏。


    [2]踏藕:收获季节,人入水中用脚踩去周围淤泥将藕挑出。杜甫</a>《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采菱寒刺上,踏藕野泥中。”


    [3]陂(bēi):池塘。


    [4]旱藕:药草名。形状像藕,主长生不饥,黑发。稍:泛指事物的末端,枝叶。


    【译文】


    我的熟人温介说:大历年间,高邮百姓张存,以踏藕为生。曾经在池塘中看到一株旱藕,枝梢有手臂那么粗,就奋力挖掘。挖到两丈深时,根茎粗到合抱,没有办法再往下挖,就从中折断了。藕节里面发现了一柄剑,二尺长,青色,没有刃,张存没把它当成什么宝贝。当地有人知道了,用十捆柴把剑换到手。那根旱藕没有藕丝。


    6.10元和末,海陵夏侯乙庭前生百合花[1],大于常数倍,异之。因发其下,得甓匣十三重[2],各匣一镜。第七者光不蚀,照日光,环一丈。其余规铜而已[3]。


    【注释】


    [1]海陵:今江苏泰州。夏侯:复姓。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名。花开呈漏斗状,花被六片,或淡红紫色,或略带淡绿色,或完全白色。


    [2]甓(pì):砖。


    [3]规:圆。


    【译文】


    元和末年,海陵夏侯乙的庭院前长了一株百合花,比平常的要大好几倍,觉得很奇怪。于是顺着根往下挖掘,挖到了十三层砖匣,每层里面各有一面铜镜。第七层的铜镜光亮如新,可以反照太阳光,映出直径一丈的光环。其余的铜镜仅是圆铜罢了。


    6.11高瑀在蔡州[1],有军将田知,回易折欠数百万[2]。回至外县[3],去州三百余里,高方令锢身勘田[4]。忧迫,计无所出,其类因为设酒食开解之。坐客十余,中有称处士皇甫玄真者,衣白若鹅羽,貌甚都雅[5]。众皆有宽慰之辞,皇但微笑曰:“此亦小事。”众散,乃独留,谓田曰:“予尝游海东[6],获二宝物,当为君解此难。”田谢之,请具车马,悉辞。行甚疾,其晚至州,舍于店中。遂晨谒高。高一见,不觉敬之。因谓高曰:“玄真此来,特从尚书</a>乞田性命[7]。”高遽曰:“田欠官钱,非瑀私财,如何?”皇请避左右:“某于新罗获一巾子,辟尘,欲献此赎田。”于怀内探出授高。高才执,已觉体中虚凉,惊曰:“此非人臣所有,且无价矣,田之性命,恐不足酬也。”皇甫请试之。翌日,因宴于郭外[8]。时久旱,埃尘且甚。高顾视马尾鬣及左右驺卒数人[9],并无纤尘。监军使觉[10],问高:“何事尚书独不沾尘坌[11]?岂遇异人,获至宝乎?”高不敢隐。监军固求见处士,高乃与俱往。监军戏曰:“道者独知有尚书乎?更有何宝,愿得一观。”皇甫具述救田之意,且言药出海东,今余一针,力弱不及巾,可令一身无尘。监军拜请曰:“获此足矣。”皇即于巾上抽与之。针金色,大如布针。监军乃劄于巾试之[12],骤于尘中[13],尘唯及马鬃尾焉。高与监军日日礼谒,将讨其道要。一夕,忽失所在矣。


    【注释】


    [1]高瑀(?—834):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曾为蔡州刺史、陈许蔡节</a>度使。蔡州:今河南汝南。


    [2]回易:交易。元结</a>《请收养孤弱状》:“有孤儿投军者,许收驱使;有孤弱子弟者,许令存养。当军小儿,先取回残及回易杂利给养。”


    [3]回:交易。


    [4]锢身:以盘枷禁锢其身。勘:审问。


    [5]都雅:闲雅。


    [6]海东:东洋诸国。这里指今朝鲜半岛。


    [7]尚书:这里指高瑀。


    [8]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也泛指城。


    [9]马尾鬣(liè):马尾的长毛。


    [10]监军使:职官名。唐代中后期,朝廷为加强对各大方镇的控制,派遣皇帝身边的亲信宦官至镇,负责监视刑赏、奏察违谬之事。


    [11]何事:为什么。尘坌(bèn):灰尘。坌,尘埃。


    [12]劄(zhā):同“扎”。


    [13]骤:疾驰。


    【译文】


    高瑀在蔡州的时候,有位军将名叫田知,负责做买卖,亏损几百万。生意做到外县,距离本州三百多里,高瑀才下令拘捕审问他。田知非常忧虑,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同伴于是为他摆设酒宴开导他。同桌的客人有十多位,其中有位名叫皇甫玄真的处士,身着白衣,有如鹅毛,神态闲雅。大家都对田知说宽慰的话,只有皇甫玄真微笑着说:“这只算小事。”客人走了,皇甫玄真单独留在后面,对田知说:“我曾经漫游海东,得到两件宝贝,可以用来为您解脱危难。”田知深表感谢,要为他准备车马,他却全都不要。皇甫走得非常快,晚上就到了蔡州,住在客店里。第二天早上就去拜见高瑀。高瑀一见,不由得心生敬意。皇甫于是对高说:“我来这一趟,特地恳求尚书饶恕田知。”高一口拒绝说:“田知欠的是公款,不是我的私财,你让我怎么办?”皇甫请高斥退左右侍从,说:“我在新罗国得到一件避尘巾,想用它来为田知赎命。”从怀中取出交给高瑀。高刚拿到手上,就觉得浑身清凉,吃惊地说:“这不是臣民可以拥有的,而且是无价之宝,田知一条命,怕值不了这么多。”皇甫请他试用。第二天,在城外游宴。当时干旱已久,一路灰尘非常多。高瑀回头看马的尾巴及左右侍从,都没有一点灰尘。监军使察觉了,问高瑀:“为什么唯独尚书不沾灰尘?莫不是遇到高人,得到了无价之宝?”高瑀不敢隐瞒。监军使一定要见见皇甫玄真,高瑀就陪同他一起去。监军使对皇甫开玩笑说:“你这有道之士只知道有高尚书吗?还有什么宝贝,我想观赏一下。”皇甫细说了赎救田知的意思,并且说东西出自海东,现在只剩下一根针,效果不如巾子,只可让自身不沾灰尘。监军使拜谢请求说:“有这根针就足够了。”皇甫玄真就从头巾上抽下来送给他。针是金色的,大小和缝衣针差不多。监军使把针扎在头巾上试试,骑着马在尘土中疾驰,灰尘仅沾到马鬃和马尾上。高瑀和监军使每天都恭恭敬敬地去见皇甫玄真,想要求讨道术的诀窍。一天傍晚,忽然就找不着人了。


    乐


    【题解】


    从本篇八条的内容来看,题目“乐”既指乐器,也指器乐。秦时咸阳宫里琴筑笙竽、铜管、玉笛等组成的乐队,卧箜篌,深埋池中的蕤宾铁,使用皮弦的琵琶,猿臂骨制成的笛,等等,都是奇特的乐器。而玉笛吹奏则车马隐隐出山林,临水弹琵琶则近岸波动有物激水如鱼跃,猿臂笛之声清圆胜于丝,又都是非同寻常的器乐。这些记载不同于正史礼乐志的严谨而刻板,深入历史细节,更为具体可感。


    6.12咸阳宫中[1],有铸铜人十二枚[2],坐皆三五尺,列在一筵上[3]。琴筑笙竽[4],各有所执,皆组绶花彩[5],俨若生人。筵下有铜管,上口高数尺。其一管空,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纫绳[6],则琴瑟竽筑皆作,与真乐不异。有琴长六尺,安十三弦,二十六徽[7],皆七宝饰之,铭曰“玙璠之乐”[8]。玉笛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出山林,隐隐相次,息亦不见,铭曰“昭华之管”[9]。


    【注释】


    [1]咸阳宫:遗址在今陕西咸阳东北。秦始皇</a>统一六国之后,在咸阳大造宫殿。


    [2]铸铜人十二枚:贾谊</a>《过秦论》:“及至始皇……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3]筵:竹席。


    [4]琴筑(zhú)笙竽:乐器名。琴,弦乐器,用梧桐木等制成,古作五弦,周初增为七弦。古人之艺文风雅,概称琴棋书画,以抚琴为首。筑,弦乐器,形似琴而有十三弦,执竹尺击弦发声。笙,管乐器,以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竽,管乐器,形似笙而大。


    [5]组绶:系佩玉所用的丝带。这里泛言衣饰。


    [6]纫:捻线,搓绳。


    [7]徽:系琴弦的绳。


    [8]玙璠(yú fán):美玉。


    [9]昭华:美玉。


    【译文】


    秦始皇的咸阳宫里,有十二个铸铜人,坐高都有三五尺,排列在一处座席上。每个铜人手里都各自拿着琴、筑、笙、竽等乐器,佩带美玉,身着锦绣,好像真人一样。座席之下有铜管,管口高达几尺。其中一根空管里有根手指粗细的绳子。让一个人吹空管,另一个人捻动绳子,各种乐器同时奏鸣,和真的乐队演奏没有差别。有一张琴长六尺,安有十三根弦,二十六徽,都用珍宝装饰,琴面刻着“玙璠之乐”四个字。有支玉笛,长二尺三寸,二十六个孔,吹奏的时候会看到车驾骏马驶出山林,隐隐约约前后相续,停止吹奏也就随之消失了,笛上刻着“昭华之管”四个字。


    6.13魏高阳王雍美人徐月华[1],能弹卧箜篌[2],为《明妃出塞》之声[3]。


    【注释】


    [1]魏高阳王:即为元雍,字思穆。北魏献文帝之子。太和九年(485)封颍川王。后改封高阳王。美人:嫔妃等次名称,自汉朝至明朝,宫廷皆有美人名号。


    [2]箜篌:弦乐器。分卧式和竖式两种。弦数少则五根,多至二十五根,用木拨弹奏。


    [3]《明妃出塞》:曲名。明妃,即昭君。《旧唐书</a>·音乐志二》:“明君,汉元帝时,匈奴单于入朝,诏王嫱配之,即昭君也。及将去,入辞,光彩射人,耸动左右,天子悔焉。汉人怜其远嫁,为作此歌。晋石崇妓绿珠善舞,以此曲教之,而自制新歌曰:‘我本汉家子,见适单于庭。昔为匣中玉,今为番土英。’晋文王讳昭,故晋人谓之明君。此中朝旧曲,今为吴声,盖吴人传受讹变使然。”


    【译文】


    北魏高阳王元雍的美人徐月华,能够弹卧箜篌,演奏《明妃出塞》曲。


    6.14有田僧超,能吹笳[1],为《壮士歌》、《项羽</a>吟》[2]。将军崔延伯出师[3],每临敌,令僧超为《壮士》声,遂单马入阵。


    【注释】


    [1]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类似笛子。


    [2]《壮士歌》:曲名本自荆轲所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项羽吟》:曲名本自项羽垓下之围所唱“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歌。


    [3]崔延伯:博陵(今河北安平)人。仕齐为缘淮游军。入魏,历荆州、幽州刺史。正光五年(524)封新丰子,为使持节征西将军,西道都督。后万俟丑奴入寇,崔延伯与战,身中流矢而死。


    【译文】


    有个叫田僧超的人,能吹笳,演奏《壮士歌》、《项羽吟》。崔延伯将军率军出征,每逢临阵之际,就让僧超吹奏《壮士歌》,然后单枪匹马冲锋陷阵。


    6.15古琵琶用鹍鸡筋[1]。开元中,段师能弹琵琶[2],用皮弦,贺怀智破拨弹之[3],不能成声。


    【注释】


    [1]鹍(kūn)鸡:一种像天鹅的大鸟。


    [2]段师:唐代僧人,名善本,俗姓段,善弹琵琶。《太平御览</a>》卷五八三引《乐府杂录</a>》:“贞元中,有康昆仑弹琵琶第一手。因长安大旱,诏移两市以祈雨。……及昆仑度曲,西市楼上出一女郎,抱乐器先云:‘我亦弹此曲,兼移在枫香调。’及下拨,声如雷,其妙绝入神。昆仑即惊骇,乃拜请为师。女郎乃更衣而出,及见,即僧也。盖西市内豪族厚赂庄严寺僧善本(善本名,俗姓段也),以定东鄽之胜也。”


    [3]破拨:一种琵琶的弹奏方法。


    【译文】


    古时琵琶弦用鹍鸡筋。开元年间,段善本擅长弹奏琵琶,所用琵琶弦为皮弦,贺怀智破拨弹奏,不能成调。


    6.16蜀将军皇甫直别音律[1],击陶器能知时月。好弹琵琶。元和中,尝造一调,乘凉,临水池弹之。本黄钟而声入蕤宾[2],因更弦,再三奏之,声犹蕤宾也。直甚惑,不悦,自意为不祥。隔日,又奏于池上,声如故。试弹于他处,则黄钟也。直因切调蕤宾[3],夜复鸣弹于池上,觉近岸波动,有物激水如鱼跃,及下弦,则没矣。直遂集客,车水竭池[4],穷池索之。数日,泥下丈余,得铁一片,乃方响蕤宾铁也[5]。


    【注释】


    [1]别音律:辨别音律。音律,五音六律。五音为宫、商、角、徵、羽。六律有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合为十二律,以应十二月。


    [2]黄钟:十二律之首,声调最为洪大响亮。蕤(ruí)宾:六阳律第四,时应五月,故后来也作农历五月的别称。


    [3]切:切换。


    [4]车水:用水车排水。


    [5]方响:打击乐器名。以十六枚铁片组成,其制上圆下方,大小相同,厚薄不一,分两排,悬于一架,以小铜锤击之,其声清浊不等,为隋唐燕乐中常用的乐器。蕤宾铁:蕤宾调铁片。


    【译文】


    蜀地将军皇甫直擅长辨别音律,敲击陶器能够凭声音知道制作的年月。喜欢弹奏琵琶。元和年间,曾谱写一支曲调,乘凉时在水边弹奏。曲子本来是黄钟调,弹奏起来乐音却入了蕤宾调,于是换了弦,反复弹奏,发出的声音还是蕤宾调。皇甫直疑惑不解,郁闷不乐,心想这怕是不祥之兆。过了一天,又在池边弹奏,声音还是那样。试着在其他地方弹,却正是黄钟调。皇甫直于是切换蕤宾调,夜间又在池边弹奏,发觉近岸的地方水波荡漾,有个东西激荡水波好像鱼儿潜跃一样,停下不弹,水面也平静了。皇甫直于是召集众人,用水车排干了池水,翻遍整个池子搜索。几天后,淤泥下一丈多深的地方,挖到了一块铁片,原来是方响的蕤宾调铁片。


    6.17王沂</a>者,平生不解弦管[1],忽旦睡,至夜乃寤,索琵琶弦之,成数曲,一名《雀啅蛇》[2],一名《胡王调》,一名《胡瓜苑》,人不识闻,听之者莫不流涕。其妹请学之,乃教数声,须臾总忘,不复成曲。


    【注释】


    [1]弦管:代指音乐。


    [2]啅(zhuó):鸟啄食。


    【译文】


    有个叫王沂的人,平生不懂音乐,忽然有一天大白天睡觉,到晚上醒了,找来琵琶弹奏,制成几支曲子,一支名为《雀啅蛇》,一支名为《胡王调》,一支名为《胡瓜苑》,都是人们此前没有听到过的,听他弹奏的无不泫然流泪。他的妹妹要学这几支曲子,王沂才教了她几个音节,一下子全忘光了,再也弹不成曲调。


    6.18有人以猿臂骨为笛,吹之,其声清圆,胜于丝竹。


    【译文】


    有人用猿猴的手臂骨节制作成笛子,试着吹奏,声音清亮圆润,胜过普通乐器。


    6.19琴有气[1]。常识一道者,相琴知吉凶[2]。


    【注释】


    [1]气: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人的主观精神气韵。


    [2]相:占视,观察形貌而测断吉凶。


    【译文】


    琴是有精神气韵的。我曾经认识一位道士,相琴能够预知吉凶。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