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金福出名了

3个月前 作者: 凡尔纳
    几天过去了,尽管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仍然没有找到老王。金福对自己被禁闭起来开始牢骚满腹了。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老王仍杳无音信。毕达弗也感到有点坐立不安。尽管一开始,他认为老王要谋杀金福的可能性不大。不过,他对此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总觉得中国与美国不一样:在中国,奇怪的事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他与金福的看法一致,老王不明不白地失踪了,预计他会像一声霹雷般地从天而降,履行他的诺言。一旦将金福杀掉了,他就会到百岁寿险公司来领取那份赏金。


    因此,有必要通知老王,而且最好直接通知到他本人。但这似乎不太可能,只能由别人来转达给他。要想尽一切办法,尽最大可能找到他。毕达弗想,恐怕这种计划不能成功,但总得试一试。他决定在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于是,他不仅反复地在《北京周报》、《清报》以及其他在香港、上海出版的中文报纸上登启事,而且通过电报将这些消息传到欧美各大报纸上以广而告知。


    第一次通告是这样报道的:


    王,上海人,在此正式通告,他与金福(也是上海人)5月2日签订的金福决定死于百岁寿险的合同无效。


    真是一则奇特的寻人启事,后面紧接着是更具体的细节。


    酬谢——注意:如有知上海王先生的下落者,请向百岁寿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威廉·J·毕达弗报告,我们赏银子1300两或2000美元。


    老王要在几周内杀死金福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当然,他也许就藏在附近不远的地方,时刻可以抓住有利时机。不过,毕达弗感到没有必要太提防、太紧张。


    几天过去了,事情仍然没有什么进展。最后,毕达弗觉得有必要改变方式,按照美国人很熟悉的方式刊登寻人启事。这一举动还真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力,结果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波澜。一天早上,报纸上用大写字母开头,刊登了一段告示:


    王!王!王!


    第二段写道:


    金福!金福!金福!


    两则告示,在全国范围里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并传出了一桩桩笑话。


    人们不禁要问:“王在哪儿?”“王究竟干了些什么?”“谁见到过王?”人们街谈巷议,提出了种种猜测和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只要读过这两则告示的人几乎都受到了影响,连小孩子们都是这样,他们跑上街头,大声叫喊:“王!王!王!”


    金福的名字迅即传遍了全国,妇孺皆知。这位尊敬的神仙最大的愿望就是活上一个世纪。由于他公开宣布他要活到一百岁,便成了一个永恒的笑柄。最近的几次广告引起了很多笑话。皇帝有一头大象刚满一百岁,人们说它找到了新的竞争对手。大清帝国的龙袍也将有人领去穿了(1)。不论是平民、军人、商人、闲杂人员,还是渔民,大家一传十,十传百,传出了无数的笑话。有人根据《满江红</a>》、《柳林风啸》的调子编写了一首打油诗,题目叫做《百岁老人到五更》。后来卖3块钱一份,销售颇旺。中国人喜欢开玩笑,而且信手拈来。他们很喜欢漫画,这些漫画大多涉及个人隐私。


    毕达弗对自己设计的这种方案感到很满意。如果他的目的达到了,那么至于对老王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他懒得去管。老王已躲过了多次声势浩大的大搜索。但对可怜的金福来说,现在虽是名声远播,却不免有点声名狼藉之感。他每天都感到痛苦不堪,不论他走到哪里,街头或是码头,都受到成群结队的游手好闲之人的围观,到乡村去也逃脱不了乡里人的闲言碎语。每次外出后回到衙门,总发现很多人围在大门口。每天大清早都被那些吵吵嚷嚷的群众叫到阳台上,这些平民百姓可以亲眼目睹这位还没有躺进棺材里的“百岁老人”的风采。各大报纸频频刊登这些消息,有些还报道他的身体状况和他的一切行踪。


    看来,事态已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生活在这种环境里是难以忍受的。5月21日上午,金福急忙跑去找毕达弗,告诉毕达弗他打算即刻离开上海。作为保险公司总代理,毕达弗总是从公司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他说:“那太危险了。”


    “没关系。”金福回答说,“我想出去碰一碰机会,你们该小心谨慎为妙。”


    “不过,请你三思而后行。”毕达弗恳求道。


    “我决意要走。”金福打断他的话。


    “准备去哪儿?”


    “哪儿都行,一直朝前走。”


    “打算停留在什么地方?”


    “任何地方都不停。”


    “什么时候回来?”


    “再也不回来了。”


    “如果我们找到了老王呢?”


    “噢!去他的。”


    “请记住你们之间的契约。”


    “是的,我是个傻瓜。”


    “也许我们会找到他。”


    “见他的鬼去吧。”


    金福焦急不安,迫切希望能早日找到老王。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始终掌握在别人手中,这使他痛苦不已,生活在这种困境之中真不是滋味。如果让他再这样生活一个月,简直是没法活了。


    “你真的想走吗?”毕达弗再次问道。


    “我已经告诉过你了。”金福肯定地回答说。


    “你知道,我是想最好让克雷格和弗莱跟你一起去。”


    “随你的便,不过我要告诉你,他们得走快点儿。”


    “要他们立即出发,”毕达弗重复说,“他们将随时待命。”


    回到衙门后,金福立即整理行装。他通知小宋与他一起走。不过,这位仆人感到为难,他极不愿意与主人同行。小宋最讨厌的是火急火燎地干什么事不经过周密</a>考虑的人。但他根本不可能拒绝,而且不能流露出任何不满的情绪,否则又要小心已经剪短的辫子。


    克雷格和弗莱作为指定的美国保镖,也随时准备出发,哪怕跟到世界的角落。他们告诉金福已准备就绪,随时待发。


    克雷格第一个问:“往什么地方走……”


    “我们一行。”弗莱补充说。


    “先到南京,然后去见鬼。”金福回答。


    两名保镖相视一笑。听说金福要等到午夜后再出发,他们俩马上跑去报告毕达弗。他们改装成中国人的模样,穿着便衣便裤,这样在大清帝国的土地上活动就不会引人注意了。每个人肩上背着一个挂包,腰里别着一支左轮手枪,及时回到了衙门。


    夜幕降临,他们小心地来到了位于美国人居住区的港口,登上了上海至南京的汽艇。由于夜间潮水上涨,全程航行只花了12个小时。


    正因为航程不长,克雷格和弗莱非常谨慎。他们对保障金福生命安全的每个细小环节都没有忽略。他们事先察看了船上所有的乘客,由于他俩在上海已住了很长时间,所以对温和而善良的老王的模样非常熟悉。在弄清楚老王既没有在他们前面上船,也没有在后面跟随,他们才坐下来休息。


    所有的事情处理完后,他们又把注意力转移到金福身上来。为保障他的安全,他们要检查金福倚靠着的每根栏杆是否牢固,踏踩的每块舢板是否稳靠;他们不让他靠近船的引擎,怕引擎爆炸;他们告诫他晚上不要站在外面甲板上,夜风寒冷以防着凉;他们还帮他关好那个舱的舷窗,给他端茶倒水,把饼干送到他手里,同时不断严厉斥责小宋,总是说他没能很好地侍候主人……所有的事情似乎都安排稳妥了,他们俩才在舱门口和衣躺下,身边放着救生带,随时防备船爆炸、碰撞或其他事故发生。


    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没有出现任何意外。船很快就过了吴淞,驶进了长江口。船绕崇明岛航行,驶过吴淞和南通,随潮水沿江苏省境内长江江岸行驶。第二天清晨,也就是22日,船安全到达了古城南京港口,乘客们上了岸。


    多亏了两位保镖,在旅途中小宋的辫子一毫米都没有被剪掉,所以这懒骨头的抱怨是错的。


    金福离开上海的第一站选择南京,不是没有理由的。他认为老王很有可能来过这里。因为这个古老的城市是漏网“长毛”的大本营,对老王依然有一定的吸引力。他来此地可以勾起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可以重温昔日金戈铁马的辉煌。当时就是在这里,曾经是一名普通塾师的洪秀全</a>做了太平天国皇帝,统治清朝部分地区很长一段时间。1864年他在这里服毒自尽,以免落入敌人手中,他的儿子洪天贵福逃出南京,后来被当时的大清帝国军队擒获并杀害,他的尸骨被当做垃圾丢到田里去了。总之,南京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难以忘怀的。在这里,老王的成千上万的弟兄在不到三天的时间里,全部被杀光,不是惨不忍睹吗?


    金福想老王肯定会回到这里来。因为他思念家乡,思念弟兄,再闻一闻这曾经很熟悉的腥味,回忆一下刀光剑影的过去,然后鼓起勇气回到上海,来完成他已答应的谋杀契约。


    不管怎么说,南京是个好地方。如果老王在这里就再好不过了,一切麻烦事都可以迎刃而解。如果他不在,金福还得不断地找他,直至找到为止,才会消除威胁。


    上岸后,金福领着一行人找了一家旅店留宿。街上的居民寥若晨星,看来战争给古城留下的影响依稀可见,到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象。


    “我告诉你们,”金福对其他人说,“请你们记住,我现在必须改名换姓,以后大家都不要再叫我金福,而是叫我耿南。”


    “耿……”克雷格吐出一个字。


    “……南。”弗莱接着讲完。


    “耿南。”小宋又重复了一遍。


    毫无疑问,金福费尽苦心回避那纠缠不休的烦恼。他对在南京是否能找到老王持怀疑态度。不过,他得小心翼翼尽量不暴露自己的身份。


    他知道这样做又给自己增加了一层新的防护网,这当然是极不情愿的。而在克雷格和同事弗莱的眼里,金福就是一个包裹,在危险的敌对的环境下,能把他安全地送到目的地就行了。不过,这位百岁爷是不是交了一百万委托金来保</a>护他的安全呢?


    他们每天都四处寻找,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金福走得很快,而且一句话也不说。他四处观望,不仅观察城市风貌,还特别注意观察那些过往行人的面孔。


    然而,他要寻找的那个熟悉的面孔却始终没有出现。在人群拥挤的运河上,在荒无人烟、杂草丛生的街道上,到处都找不到那位逃亡者的足迹。


    尽管疲惫不堪,但金福尽力克制自己,强打精神。而可怜的小宋拖着两条极不情愿的腿,慢腾腾地在后面随行。那两名探子也已经精疲力竭。不过他们还是马不停蹄地走啊走啊,继续寻找,不敢有丝毫松怠。他们穿过被战争毁坏了的大理石门廊,来到烧得只留下半截子的城墙边,这里是原皇帝宫殿的遗址。他们走过天主教传教士住的公馆——这些传教士们在1870年的暴动中幸免于难;又绕过了刚建不久的专门制造枪支的兵工厂,这座兵工厂的围墙是用很坚硬的砖头砌起来的,古老的陶塔就是用这种砖头修建的。他们穿来穿去,绕东绕西,游荡了很久才出东门,发现已到了开阔的乡村。


    金福似乎也是筋疲力尽,不过,他还是继续赶路。倒霉的小宋被甩得很远,他极不适应这样的运动。在出城的路口,金福停下来向四处观望,他发现一条长长的大道,大道两旁站立着用花岗岩雕成的各式各样的巨大动物的塑像,活灵活现的。沿着这条林荫大道一直向前,尽头是一座小庙,再后面是一座古坟,高大得像一座小山。坟里葬的是明代的奠基者之一——永乐。5个世纪之前,永乐为摆脱外族入侵而坚持斗争,他临死不屈,表现出了应有的民族气节。老王在完成杀死金福的任务之前,是否来到这座坟墓前朝拜过呢?联想到那被推翻的天国王朝,金福感到自己好像马上就要遇到老王了。


    不,这不太可能。这个地方一片荒凉,庙宇里空空荡荡,除了沿路的那些动物雕塑之外,再没有任何管理人员。


    金福正准备返回旅舍,突然发现庙门上刻有几个大字,而且明显地可以看出这些字刚刻不久。他心情很激动。这几个字是:


    王,金福(W.K.F)


    毫无疑问,这几个字明显是指老王和金福,否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对,老王到过这里,他现在肯定还在附近。”金福立刻开始认真而焦急地到处寻找,找了很长时间,结果还是没有发现老王。小宋他们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没有办法只好回旅社休息了。小宋实在是走不动了,两个美国人也只想回旅馆休息。


    第二天上午,大家一起离开了南京。


    ————————————————————


    (1) 中国古时的习俗,年满八十岁高龄的中国人才可以穿龙袍。黄色属于皇帝的颜色。只有年岁高的人才能使用,作为皇帝赐给的一种荣誉。——J.凡尔纳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