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阿周那说
有些人无视经典规定,
满怀信仰举行祭祀,
黑天啊,他们依据什么?
属于善性、忧性或暗性?(1)
吉祥薄伽梵说
人的信仰分为三种:
善性、忧性和暗性,
产生于自己的本性,
请听我告诉你这些。(2)
所有一切人的信仰,
都符合各自的本性;
每个人由信仰造成,
信仰什么,他是什么。(3)
善性之人祭祀众天神,
忧性之人祭祀药叉和罗刹,
而那些暗性之人,祭祀
各种各样的亡灵和鬼怪。(4)
有些人无视经典规定,
修炼严酷可怕的苦行,
他们虚伪和妄自尊大,
充满欲望、激情和暴力。(5)
要知道,他们丧失理智,
折磨身体的各种元素,
甚至也折磨身体中的我,
他们下定了魔的决心。(6)
注:“我”指黑天。
一切人喜爱的食物,
以及祭祀、苦行和布施,
全都可以分为三种,
请听我讲述这种区分。(7)
味美、滋润、结实和可口,
增强生命、精气和力量,
促进健康、幸福和快乐,
善性之人喜爱的食物。(8)
苦、酸、咸、烫和辣,
还有刺嘴的和烧嘴的,
引起痛苦、悲哀和疾病,
忧性之人喜爱的食物。(9)
发馊的和走味的,
变质的和腐败的,
残剩的和污秽的,
暗性之人喜爱的食物。(10)
按照规定举行祭祀,
不期望获取功果,
只是认为应该祭祀,
这是善性之人的祭祀。(11)
举行祭祀,企盼功果,
满足虚荣,你要知道,
婆罗多族俊杰啊!
这是忧性之人的祭祀。(12)
不按照规定进行祭祀,
不供食品,不念颂诗,
不付酬金,缺乏信仰,
这是暗性之人的祭祀。(13)
崇敬天神、婆罗门、
老师和智者,纯洁,
正直,梵行,不杀生,
这是身体的苦行。(14)
言语不扰乱人心,
真实、动听而有益,
经常吟诵研读经典,
这是语言的苦行。(15)
思想清净而安定,
心地纯洁而温和,
控制自己而沉默,
这是思想的苦行。(16)
怀着最高的信仰,
修炼这三种苦行,
不期望获取功果,
称作善性的苦行。(17)
企盼礼遇、荣耀和崇敬,
怀着虚荣,修炼苦行,
这称作忧性的苦行,
动摇不定,难以持久。(18)
愚昧固执修炼苦行,
采取自我折磨手段,
或者为了毁灭他人,
这称作暗性的苦行。(19)
在合适的地点时间,
布施值得布施的人,
不求回报,只为布施,
这称作善性的布施。(20)
一心期望回报,
或者企盼功果,
勉强地进行布施,
这是忧性的布施。(21)
在不合适的地点时间,
布施不合适的人,
不按礼节,态度轻慢,
这是暗性的布施。(22)
“唵!那个,真实。”
相传是梵的三种标记,
婆罗门、吠陀和祭祀,
在古时候由此形成。(23)
注:“唵”(Om)、“那个”(tat)和“真实”(sat)这三个词在奥义书中经常用以指称梵。关于“唵”(Om),如《伽陀奥义书》(1.2.15)中说</a>道:
这个音节是梵,这个音节是至高者,
知道这个音节,他便得以心遂所愿。
关于“那个”(tat),如在《歌者奥义书》(6.8—16)中说道:“这个微妙者(‘梵’)构成所有一切的自我。它(tat)是真实,它是自我,它是你。”关于“真实”(sat),如《歌者奥义书》(6.1—2)中,将梵说成是最初的、独一无二的“存在”(sat,也可译为“有”或“实在”),也就是“真实”。
因此,那些知梵的人,
总是要先念诵“唵”,
按照经典规定,从事
祭祀、布施和苦行。(24)
渴望解脱,从事
祭祀、苦行和布施,
不企求获取功果,
只是想着“那个”。(25)
注:“想着‘那个’”也就是渴望解脱,追求与梵同一。
“真实”这个词,
用在真性和善性上,
阿周那啊!也用在
值得称赞的行动上。(26)
坚信祭祀、苦行和布施,
这些被称作“真实”,
为此采取的任何行动,
同样也被称作“真实”。(27)
从事祭祀、布施和苦行,
而无信仰,这是“不真实”,
无论是在现世或死后,
阿周那啊,都没有价值。(28)
注:本章章名为《三种信仰区别瑜伽》(?raddhātrayavibhāgayoga)。黑天依据善性、忧性和暗性将人的信仰分为三类,也据此将食物、祭祀、布施和苦行分为三类,勉励阿周那怀抱信仰,从事行动,而不执著行动成果。
以上是吉祥的《摩诃婆罗多》中
《毗湿摩篇》第三十九章(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