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吉祥薄伽梵说


    人们说永恒的毕钵树,


    树根在上,树枝在下,


    叶子是颂诗,知道它,


    他便是通晓吠陀者。(1)


    注:在奥义书中,毕钵树(或译菩提树)象征宇宙形象,象征梵。如《伽陀奥义书》(2.3.1)中说</a>:“这棵永恒的菩提树,树根向上,枝条向下;它是纯洁者,是梵,被称为不死的永恒者,不可超越;一切世界依靠它。”又如,《弥勒奥义书》(6.3)中说:“这三足之梵,根部向上,枝条是空、风、火、水和地等等,名为菩提树。它的光是太阳,也就是唵这个音节。”而在这里,毕钵树象征轮回转生的生存方式。


    它的树枝受到三性滋育,


    上下伸展,树芽是感官对象,


    它的树根受到行动束缚,


    向下在人世间延伸扩展。(2)


    它无始,无终,无基础,


    世上无人知道它的形象,


    而用锋利的无执著之斧,


    砍断这棵坚固的毕钵树,(3)


    人们就能找到一条路径,


    通向再也不返回的地方,


    说道:“我到达原初的原人,


    以往的一切活动源自这里。”(4)


    注:以上1—4对毕钵树的描述可参阅《摩诃婆罗多》的《马祭篇》中的类似描述:“以未显者为种子,以智慧为树干,以我慢为枝干,以感官为嫩芽,以五大元素为枝条,以感官对象为小枝条,永远长着树叶,开着花朵,结出甜果或苦果,这就是维系一切众生的、永恒的梵树。用至高的知识之剑砍倒它,劈开它,抛弃它,摆脱生死,达到不朽,摒弃自私,摒弃我慢,毫无疑问,这样的人获得解脱。”(14.47.12—14)


    不骄慢虚妄,克服执著,


    永远把握自我,抑止欲望,


    摆脱苦乐对立,不愚昧,


    他就能达到永恒的境界。(5)


    那是我的至高居处,


    日月火光照临不到,


    一旦到达了那里,


    人们就不再返回。(6)


    只是我的一部分永恒,


    变成生命世界的生命,


    支配居于原质中的感官,


    其中的心是第六感官。(7)


    注:“生命世界的生命”指人的自我(灵魂)。眼、耳、鼻、舌和身是五种感官,心是第六种。


    自在者占据身体,


    后又带着感官离开,


    犹如一阵风吹过,


    带走原处的香味。(8)


    注:“自在者”指原人,即自我或至高自我。


    耳、眼、触、舌和鼻,


    还有第六种感官心,


    自在者支配这些感官,


    享受各种感官对象。(9)


    它或离开或停留,


    感受或拥有性质,


    愚痴之人看不见,


    智慧之眼能看见。(10)


    勤勉的瑜伽行者,


    看见它居于自身中;


    无知者不约束自己,


    即使勤勉也看不见。(11)


    你要知道,阳光


    照亮整个世界,


    还有月光和火光,


    都是我的光辉。(12)


    我进入这个大地,


    用精气维持众生;


    我成为多汁的月亮,


    滋润所有的药草。(13)


    我依附众生身体,


    成为生命之火,


    与呼气吸气结合,


    消化四种食物。(14)


    注:“四种食物”是按照嚼、吮、舔和喝四种进食方式分类。


    我进入一切心中,由于我,


    才有记忆、智慧和否定;


    可以通过一切吠陀知道我,


    我是吠檀多作者,精通吠陀。(15)


    注:“否定”(apohana)指排除疑惑,或以否定的方式确认事物。吠檀多(Vedānta)的原义是“吠陀的终极”,也就是阐释吠陀真谛的“奥义书”。


    这世上有两种人,


    可灭者和不灭者,


    可灭者是一切众生,


    不灭者是不变者。(16)


    注:“不灭者”指自我。


    还有一种至高原人,


    被称作至高的自我,


    这位永恒的自在者,


    进入三界,维持三界。(17)


    我超越可灭者,


    也高于不灭者,


    在世界上和吠陀中,


    被称作至高原人。(18)


    凡是思想不愚痴,


    知道我是至高原人,


    他就是通晓一切者,


    全心全意崇拜我。(19)


    这种最秘密的学问,


    我已告诉你,阿周那啊!


    知道了它,就会变聪明,


    就会完成自己的职责。(20)


    注:本章章名为《至高原人瑜伽》( )。黑天讲述自己是超越一切众生和个体自我的至高原人,即至高自我;勉励阿周那看清自我,履行职责,克服执著,从而摆脱生死轮回。


    以上是吉祥的《摩诃婆罗多》中


    《毗湿摩篇》第三十七章(37)。
关闭
最近阅读